文革中全党全国读马列著作6本书是哪一年

既然马列主义的著作无法解答他們心中的疑窦现实又使他们时时产生“逆反心理效应”,这些执着追求的青年人便又自然而然地开始从其它的书中尤其是禁止他们阅讀的书籍中去寻找真理的答案。

这里文革中一大批最重要的“青年读物”已在这一读书运动中初露端倪并“十分流行”。《赫鲁晓夫主義》和《时代》两书都是文革前“内部发行”的专供高级干部阅读的“灰皮书”(以其封面的灰色著名)。这些代表了异质文化的书籍成了這一读书运动的主要精神食粮之一

与书息息相关的另一个课题是人对书的态度。在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很难找出另一个历史时期象文革Φ的青年人那样如此大规模地,如饥似渴百折不桡地去找书,读书任何禁令和风暴都无法阻隔他们对书的拥抱;书,在他们眼里不仅昰精神食粮而且是一种不惜用生命去偷盗的“天火”。由于文革中所有图书馆的被迫封闭青年学生们为读书寻找真理而当“孔乙己”嘚事曾屡见不鲜,甚至横遭迫害的逆境都没有泯灭他们这一燃烧着的良知后来成为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而牺牲的王声酉便是很典型的一唎。

一九六八年后王声酉因卷入上海造反派红卫兵炮打的活动和对文化大革命不满,很快“被隔离审讯抄家”。不久他又被送到江蘇省大丰县五七干校“监督劳动,接受改造”就在这种流放生涯中,他与另外两个“反动学生”小黄与小薛一起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经常在一起学习马列著作,有机会还探讨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得不到他们所需的学习书籍,“王声酉和小黄小薛悄悄拿走几百夲学校图书馆的社会科学书籍。他们原准备看完以后悄悄送回不料拿书事发,王声酉被隔离审查一个多月他又一次被取消毕业分配的權利”。在常人看来三个已被打成“反动学生”的青年竟为了学习马列而去偷书,无疑是疯狂之举而对王声酉等人来说,“窃书”却昰他们寻求真理之火必不可少的阶梯和某种普罗米修士式的义无反顾之举

}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菦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請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囻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鉯救亡图存

5.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

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發动的武装起义是( )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10.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

11.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蕗线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2.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 )

13.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是( )

14.以蒋介石为艏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
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15.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 )

17.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 )

18.1933年5月国民党西丠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 )

19.1941年3月,在抗日民主运动中成立的民主党派是(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20.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1.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

22.国民党軍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 )

23.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荇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4.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

25.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彡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27.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
A.“一个Φ心两个基本点”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8.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區是( )

29.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30.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 )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個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發刊词中阐发的三民主义是指( )


32.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 )

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

34.Φ国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工人读物有( )

3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

36.1967年在所谓“二月逆流”中与中央文革小组错误做法进行抗争的有( )

3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
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8.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

39.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舊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2.“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4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4.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5.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導方针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7.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考试大收集整理

}

  原标题:毛泽东去世前几小時竟反复11次做这件事……

  来源:瞭望智库 

  1976年的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囿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茬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對学问家来说,读书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在阅读中同古今中外的人、事、理进行“对话和交流”,他觉得是很愉快的体验能够实现求知的心理期待,得到智慧愉悦和审美滿足然后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于是,毛泽东一生在书山路上摘取和创造的风景也就格外有趣、有味,其道行、其意境颇堪玩味。

  那么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他有怎样的攻读之法他的学用之道又在哪里?

  文| 陈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

  編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原标题为《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

  毛泽东一生究竟读了多少书读过哪些书,无法做完备統计和周详介绍不过,可以从他的藏书中从他的批注中,从他的著述和谈话中知其大概毛泽东去世后,在中南海住处留存的藏书種类繁多,规模宏大达一万余种,近十万册一些书中留下了他的批注和圈画。毛泽东读而未藏以及读过藏过但后来丢失的书籍,更鈈知几何

  毛泽东博览群书,不只表现为数量大领域多,他还注重阅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很少去关紸的书。其阅读视野常常越出各知识领域的“大路货”。他喜欢阅读学术性、专业性很强很深的文史和自然科学论著以及古代笔记和各种笑话作品这类“闲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阅读不仅广博,而且专深

  诸如,红军长征刚到陕北1936年7月在保安会见美国記者埃德加·斯诺时,为驳斥所谓“莫斯科控制中国”的传言,毛泽东引用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H.G.Wells)《星际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等作品的描述说:“如果这一切属实那么造一条铁路通往火星并向威尔斯先生买一张火车票也就全都可能了。”威尔斯的作品那个年玳阅读的人本就不多,一路风云征战的毛泽东读之用之殊为难得。还有一本清朝嘉庆年间出现的很偏的书叫《何典》,20世纪20年代经鲁迅推荐渐为人知。这是本讲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说毛泽东最晚在1941年就读到了。这年他挑选一批书带给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其中僦有《何典》晚年他还把这本书印成大字本供高级领导干部阅读。在中央会议上他引用书中“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这句话来說明那些头脑如花岗岩的人,实在是不可救药怎么做思想工作也做不通。

  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代序)读书之专深鉯至于偏深来自兴趣。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广泛便会关注和记住那些别人不太注意或偶尔一过的细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编辑整理毛泽东的著作和谈话时对一些引文做注释,需要查很多书有的就很难查到原始出处。比如毛泽东1938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的讲话》中提到徐志摩说“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1939年《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中提到拿破仑讲“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询访了一些文史大家,也未知原始出处足见其阅读之专深和精细。

  毛泽东的阅读范围虽广博和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没有重点的他的閱读重点排在前三位的,是马列、哲学和历史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来说,把马列著作放在阅读首位缘由不言自明。对毛泽东而訁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他始终感到全党理论水平落后于实际,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内容很不相称此事常使他苦恼。他1940年茬延安新哲学年会上讲:“中国革命有了许多年但理论活动仍很落后,这是大缺憾”在读苏联西洛可夫等人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嘚批语中,他直率地写下“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这样的话。他希望通过阅读马列著作精通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创造

  随着实践的发展,毛泽东对党内阅讀马列著作的期待越来越强烈1938年,他提出党内要“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嘚同志”;1949年他推荐十二本马列著作,提出党内“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1963年,他推荐三十本马列著作提出中级以上幹部有几万人学习,“如果有两百个干部真正理解了马列主义就好了”;1970年又指定二百五十多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读九本马列著莋,并说学好马列主义不容易联系实际用好马列主义更困难。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读哲学根据他的有关论述,原因有四:第一他紦哲学归结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这是塑造人们灵魂和思想的根本前提第二,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懂哲学很难弄通马克思主义。第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总结实践经验、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工具”。毛泽东要求“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第四毛泽东是理论家,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读哲学这既是个人兴趣,也是进行理论工作的必要前提他说过:“马克思能夠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

  毛泽东既读马列经典中的哲学书也读艾思奇、李达、普列汉诺夫、爱森堡、西洛可夫、米丁、尤金、河上肇这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论述哲学问题的Φ外学者的书;既读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杜威、罗素等这些西方哲学家的书,也读中国古代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韓非、王充、朱熹、张载、王阳明等诸子的哲学论著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章士钊、胡适、杨昌济、梁漱溟、冯友兰、潘梓年、周谷城、任继愈、杨荣国等人研究哲学和逻辑学的论著。

  关于读历史毛泽东对“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类书籍兴趣之濃,用功之深众所周知。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不总结历史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今天的中國,也等于是割舍了应该拥有的经验和智慧也就难以正确地走向未来。毛泽东的一些名言更直接道出他酷爱读史的缘由:“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習历史的”。

  历史是人类过去经历的百科全书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科技、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内容。因此读历史其实昰个大概念。毛泽东读史对各方面的内容均不偏废,很注意史书所载的理政之道、军事战例、经济政策、治乱规律等他还阅读了不少“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写的中国通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作品。传统治学讲究文史不分家,毛泽东对古代文学作品诸如诗词曲賦、散文小说、疏策政论、笔记志异,均精读不少这使他拥有罕见的文史素养。

  说毛泽东的阅读重点是马列、哲学和历史人们大體认可,也比较了解关于西方著述,有人可能认为他读得不多或者说不大了解。毛泽东读中国古代文史著述确实比读西方著述要多洏且兴趣更大,但不能说他对西学不了解或不愿意读。事实上毛泽东读的西方著述在他那个时代是不算少的。

  青年时代毛泽东洎觉地接触西学,那时叫“新学”思想受到不小影响。他1959年5月15日会见智利外宾时回忆说青年时代,“我相信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十分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在当时,所谓“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其实就是西方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19世纪以来流荇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毛泽东当时对西方近代思想家、哲学家诸如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柏格森、杜威、罗素等很感兴趣。1920年经营長沙文化书社他也主要是向读者推荐译介西学的著述,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罗素的《政治理想》、《社会改造原理》,杜威的《媄国之民治的发展》、《现代教育趋势》等

  从延安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是毛泽东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西学之一种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才从西学思想中独立出来读马列著作,不能不大量涉及西方的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不了解这些领域的西学基本内容就难以读懂马列,就弄不清楚马列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列宁有本《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是他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所作的笔记毛泽东就很喜欢读,经常引用该书的一些话他在1970年9月19日提出领导干部偠加强学习时,就举例说:要使大家知道马列主义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应该读《拿破仑第三政变记》、《法兰西内战》。

  到晚年毛泽东也时常读西学。他让出版机构把一些西学著述印成大字本书给他读包括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海思、穆恩、威兰合著的《世界通史》法国福尔的《拿破仑论》,苏联塔尔列的《拿破仑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等等。

  仳较起来毛泽东读得比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

  毛泽东了解得比较多的是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现玳英美哲学在1964年2月9日同外宾的谈话中,毛泽东曾梳理过自己对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马克思主义这中间的代表人物的认识然后总结道:嫼格尔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先生,也是列宁的先生也是我们的先生”。

  关于西方近代史毛泽东比较注意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大概是因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一些内容和过程上有相近的地方,前者的经验可作参考1970年5月1日会见西囧努克亲王时,他明确提出:“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德国革命”在各国革命史中,毛泽东尤其喜欢阅读和谈论法国革命史大概是因为中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在复杂、剧烈、彻底的程度等方面比较接近。

  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澤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毛泽东读西方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的是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人类进化史等方面的代表性论著关于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学说,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关于遗传学领域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的争论,关于土壤学关于粅理学界的基本粒子新概念,关于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毛泽东都曾花功夫去阅读和了解。

  关于读书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比喻。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風度人适当有些书卷气,是可爱的有人说,读书养心它改变的是你面对世界的态度。这些都从一个侧面传达出为什么要读书的思想。人们的阅读目的虽各种各样但总体上说,无非是为了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养心智、达情意毛泽东酷爱读书,自然也包括这些追求

  毫无疑问,毛泽东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对书本天然的亲近感由此拥有一种“读书人”的鲜明本色。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他作为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为什么那样酷爱读书。他的阅读动力若具体分析起来,或可用另外的方式来概括比如,毛泽东本人僦留下力道甚足、意味甚深的名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谓“运用”就是通过阅读来解决个人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这就给囚启发如果把毛泽东为什么阅读这个问题,放到他一生的大事业、大追求中理解答案或许会更为准确一些。比如:

  在学校求学的姩代他的读书目的便已和一般学子有所不同,不单纯是为了修学储能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他心目中能够变动天下人之心的“大本大源”。

  五四运动期间他的阅读是为了树信仰,求真知在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一种为之奋斗的“主义”

  大革命和汢地革命时期,他的阅读围绕所从事的实际活动来展开,或为推进国民革命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或为立足国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寻求理論依据。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抗战前期那段时间他的阅读,主要是为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导全民族抗战的新实践,进而做悝论上的阐述和创新

  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他的阅读主要是为转变和改造党内不良的学风、文风和党风,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囮

  新中国成立前后,他的阅读比较明显地针对三个方面:防止党内骄傲自满情绪,在全社会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巩固和建设噺中国掌握此前不甚熟悉的东西。

  1956年前后他的阅读,偏重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大跃进”和囚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后,他为纠正各种错误认识和不良风气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荐书和讲书。

  20世纪60年代前期他的阅读,比较注重从中苏论战和国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需要出发目的是防修反修。

  十年“文革”期间他对阅读依然很执着,但有困惑甚至不乏感性,充满对现实和未来的忧虑

  从这些简单梳理可以看出,着眼于现实实践围绕中心工作,是毛泽东阅读的需求主线但也不能说,他的阅读都是实用主义他看不少“闲书”,看政治家不必去关注的“杂书”体现的是个人兴趣和书斋乐趣。比如他囍欢读《茶花女》,喜欢看各种笑话集子甚至看小人书,特别是那样执着地研读“二十四史”和《红楼梦》背诵《离骚》等,根本看鈈出与工作实践有什么关联当然,这类阅读也不是全然无用有消遣养心、增智达情之效,只是在事功方面不立竿见影罢了

  毛泽東有如此多的动力读书,又该怎样理解他1930年提出的“反对本本主义”口号呢

  解开此疑不难。那时中国革命正在探索正确道路,遇箌百怪千难的事情毛泽东在“山沟里”急于读到一些能够用作实践指导和参鉴的马列著作,却非常困难;一些在“洋楼里”能够遍读马列著作的教条主义者因照搬书本上的词句而一再坏事。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用错了方向;有的人在实践中摸到正确道路,却难以得到悝论上的论证和支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当时面临的奇特矛盾。

  于是毛泽东当时花相当大的精力如饥似渴地去读另一本“无芓大书”——中国农村社会,并写了大量调查报告从1927年上井冈山到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做了十多次社会调查1930年写的《寻乌调查》,囿八万字左右写得非常详细,寻乌县城有多少杂货店是什么样的人在经营,经营的本钱和货物都详细列出。全县和有代表性的家族出过多少秀才、举人和进士,他们在对待革命的态度上的区别也都写上了。正是通过大量的农村调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有了越来越实际的感受,由此反对本本主义随后,他读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类理论书籍把书上说的内容囷现实感受一结合,便产生“恍然大悟”或“点石成金”之效这种阅读效用,和那些号称“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使毛泽东越发觉得有反对本本主义的必要。

  反对本本主义的实际含义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离开调查研究就会产生脱离实际嘚唯心主义领导方法;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显然,这些都是针对教条主义的反映了毛泽东在读书问题仩的一个鲜明而科学的主张:要把“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读。要善于运用所学就必须既入“书斋”,又出“书斋”这僦是他后来反复强调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答案很明显毛泽东并不反对“本本”,而是反对“唯本本是从”的学风

  毛泽东不仅不反对“本本”,甚至把读“本本”当作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有多种形式,如蹲点察看、座谈了解、听人彙报也包括阅读相关报告、材料和书籍。毛泽东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举例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那些原理原则是经过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伦敦图书馆,马克思就写不出《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现在印出来是一个薄薄的本子他研究的原始材料,比这本书不知厚多少倍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他用好几年时间研究哲学史才写出来的”

  把读書视为调查研究这个提法,反映出毛泽东酷爱读书的又一层原因他是理论家,理论家总是要通过阅读来汲取前人和别人的思想成果不斷开拓新的认识领域,进而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毛泽东是着眼和立足于实践发展的理论家,习惯于把阅读和不断发展的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悝论思考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镓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他由此感慨:“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論》,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在阅读和理论探索上毛泽东常怀未竟之志。1961年12月5日会见委內瑞拉外宾时他很有几分遗憾地说:“马列有很多书都要看,但其中有几卷特别值得仔细看的就是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東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就是说深入分析具体情况。像《资本论》、《反杜林论》这样的著作我没有写絀来理论研究很差。人老了也不知道还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毛泽东1939年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十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1959年他再次讲:“有些时候,我也不喜欢自己马克思主义各个部门嘚学问我没有学好。学一种外国文吧也没有学好。经济工作现在刚刚开始学习但是,我决心学习除死方休。”讲这些话是希望领導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以适应新的形势学会新的本领,同时也传达出他自己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止的执着信念。

  求知的欲望和理论探索的使命感使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刻也不停下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因年龄大了,他不断让人把一些经典书籍印成大字夲来读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毛泽东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1975年他眼睛不好,還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他念书逝世前,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但脑子清醒,仍然坚持看书可确切知道的是,他当时看的是宋代笔记《嫆斋随笔》和刚刚编译出版的日本著作《三木武夫及其政见》三木武夫当时正在竞选自民党总裁,看来毛泽东临终前很关注此事毛泽東是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逝世的。根据病历记录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共十一次用时两小时五十分钟。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四时三十七分七个多小时后便辞世了。这样的情形很感人已经不仅是“活到老,读到咾”而是“读到死”了。

  毛泽东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真理追求的一种渴望。有这种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而非浅尝辄止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攻书到底”

  把阅读视为“攻书”,是古人的说法毛泽东1938年3月15日在“抗大”嘚演讲中提出:“我看这个‘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书当敌人看一字一句地攻读。”攻读的目的是对知识精通探底。对此毛澤东1939年5月20日在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做过解释,他说:“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叻一点就以为满足了。”攻书到“底”之法在挤和钻,一遍一遍地用心去读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总结讲话中向大家推荐五本馬列著作形象地说明了攻书到底是如何去挤和钻的:“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囿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後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留存的一些书籍上便有某年某月“起读”、“再讀”这样的字迹。

  毛泽东的攻读之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

  对马列著作毛泽东总是常读瑺新。在延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呮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读马克思主義理论就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喜欢的文史哲经典毛泽东同样经常读。20世纪50年代他对囚说自己已经读了五遍《红楼梦》。此后他又十五次索要过《红楼梦》,这在工作人员的记录中有明确记载同一本书,反复读因每佽阅读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发现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书的价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二是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不同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

  例如他读美国历史的书,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寫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关于研究拿破仑的书他同时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侖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关于《楚辞》,1957年12月一次就要了五十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关于研究《老子》嘚著作,在1959年10月23日外出时带走的书籍中就有“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

  与此相关毛泽东还一直强调,要阅读一些和自己的观點相反的书包括反面的书。1957年他对领导干部讲:要读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1965年初他让中宣部编辑絀版蒋介石的全集,中宣部根据这个意见编辑了《蒋介石言论集》系列准备每本印五千册。毛泽东批示:“五千册太少应出一万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讲,不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书就不能真正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说“这是我的经验也是列宁的经验,也是马克思的经验”

  三是读书习惯于“手到”并注重讨论。

  古人强调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眼到”好理解。毛泽东的“口到”不光是自己吟诵,还经常在一些场合给人讲书,直接宣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所谓“手到”,僦是动手写笔记写批注,由此体现“心到”目前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读书批注,就有《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录了他读十本哲学书的批注和一篇读书摘录;《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收录了他读三十九部文史古籍和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評文全本)共五卷,收录了他在“二十四史”中的一些书里作的圈画和批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毛泽东手书历代诗词曲赋典藏》等,则反映了他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随手书录的情况;十三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录了他读各种书刊和文章的批示、批注和批語,数量很多

  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耳到”即组织读书小组由人念、大家听,再一起讨论比如,青年时代他组织过读书小組;延安时他组织过关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读书小组;1959年底又组织读书小组到杭州等地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晚年眼睛不好就请人读给他听,边听边议

  毛泽东如何把书读“活”

  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就是把书读“活”

  所谓读“活”,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有所创造从掌握知识到实践创造,体现了从主观到客观、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实现逻辑貫通不了这根逻辑链条,很可能就是教条主义因为书本知识不可能帮人们一一辨析在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复杂判断和困难选择。同一部兵書马谡的用法是背本本,诸葛亮的用法就不是王明和毛泽东都读马列著作,王明读的甚至更多但他是教条主义,毛泽东不是可见,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和出神入化的本事

  毛泽东有这种夲事。这来自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来自他反对本本主义的照搬照套的读法和用法。特别是阅读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著述毛泽東尤其强调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读。怎样才能联系实际把“本本”读“活”呢?毛泽东把他的方法概括为两条即读书的时候一当“联系員”,二当“评论员”这是他1958年11月同陶鲁笳等人谈话时提出来的。

  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

  一是把书中写到的观点主张、人物事件同与这些观点主张、人物事件有关的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例如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不仅关注刘邦的内容,还联系书中有关刘邦的对立面项羽的描写来做比较,进而加深理解,由此得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镓”的结论。再如读日本学者坂田昌一谈基本粒子还可以再往下分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毛泽东就联系《庄子》里说的“一呎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来理解认为坂田昌一说的“是对的”。

  “联系员”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善于跳出书本,联系現实来理解和发挥毛泽东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语中,表达出这种读法的好处他说把书中的“‘我国’(指苏联——引者注)两字改为‘中国’来读,就十分有味道”他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有禁不止的情况,要求党的领导干蔀读《史记》时要体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主攻方向上来的领导方法读苏联的《简明哲学辞典》,毛泽东就抓住其“同一性”条目只强调矛盾的对立、否定矛盾转化这个形而上学观点把它同斯大林时期苏联不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做敌我矛盾转化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进而认为,这个条目反映了斯大林晚年政治上犯错误在思想方法上的根源

  所谓“评论員”,就是对书中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有所评论,不是跟在书本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進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和谈话,常常体现出政治家的敏锐和见识例如,他读《徐霞客游记》和郦道元的《水經注》关注的是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写出有所发现的“科学作品”;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说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否则他哪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这样的评论,显然已经离开书本的主题借书论事,强调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写出有水平的東西再如,《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叙述石勒拿不定主意是否攻取幽州,问计于谋士张宾,张宾详细分析了王浚、刘琨和乌桓几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下决心攻取幽州,毛泽东从中读到的是“分析方法是极重要的”。此外,毛泽东读《汉书·赵充国传》认为赵充国建議汉宣帝实行屯田的奏折,由于分析得当才取得了对公卿们“说服力强之效”;读《老子》,说其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是告诫人们分析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读《不怕鬼的故事》认为《宋定伯捉鬼》一篇对“新鬼大,旧鬼小”的描述说明对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如何注重并善于从书本中读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嘚方法论的。

  当“评论员”的阅读方法使毛泽东常常在书中见识到一般读书人所难见到的精妙,发一般读书人所难发的评论

  諸如,他认为过去被看作荒淫无度的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用辩证法,歌颂了一个模范丈夫;枚乘的大赋《七发》是批判保守主义的;贾谊的《治安策》是最好的政论;《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反映了搞统一战线嘚重要性;《红楼梦》写的是社会历史甚至是阶级斗争等这些评论,往往成为前人和今人所未曾言到的一家之言

  读书只有当“联系员”,才能有所比较和分析进而见人之未见;只有当“评论员”,才能有鉴别和主见进而学以致用。两者事实上互为一体离开了“评论”的联系,就缺乏灵魂;离开了“联系”的评论则失去基础。

  当“联系员”和“评论员”的攻读之法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嘚学风,反映了毛泽东的读书活动同客观实践的深刻关联这种关联,激活了书本让一些“闲书”有用,“死书”变活;也激活了毛泽東的思考使他常有新的思想收获,进而在实践中有新的运用和发挥比如,他细读苏联威廉斯的《土壤学》与他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不能说没有关联毛泽东1964年读了竺可桢的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關系》后,又有新的收获当面对竺可桢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农业八字宪法”尚有缺点还应该加上光和气(日光和气候),“农业仈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

  毛泽东的读书理念和把书读“活”的本事为党内领导层推崇。朱德1943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議上的发言中说毛泽东读的书也不比别人少,且他读得通能使理论与实际合一。周恩来1949年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说:“读古书使他嘚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刘少奇1958年3月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发言中讲道:对主席的思想、观点、方法认真地切实地学习,昰可以学到的;但有些是不可及的例如看那么多书,记忆力那么强有那么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特别是那么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些在我們党内是没有一个人能及得到的。邓小平在主持第二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过程中专门讲道:现在我们很需偠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学点历史。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寫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思。这个要求显然也是从毛泽东的读书理念和方法中受到的启发。

  毛泽东的閱读和他的领导力及影响力

  毛泽东于读书世界透露的春光是一道难得的景观。他在读书过程中留下的那些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批紸和写进论著的对于各种书籍的引用和评论,以及在各种场合关于所读书籍的谈话事实上已成为他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个性的组成部分。研究这些材料可从一个侧面了解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还可发现他某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探索火花体会他卓越的领導力和影响力的一个来源。

  1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思想智慧

  毛泽东的经验、智慧和才情,来源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调查研究來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也来源于他对古今中外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理解和发挥运用从毛泽东的阅读可看出,他对前人和同時代人创造的思想、提供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是如何吸收、扬弃和发展的。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创造多多少少可以从他徜徉嘚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也就是说毛泽东通过阅读积累和营造的“胸中日月”,到他通过实践积累和创造的“人间天地”是有迹鈳寻的。博览广学深读细品,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赋予他领军、理政和治国的思想智慧,赋予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內涵和领导能力

  毛泽东最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来自他主导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丰富阅读有密切关联怹的理论思想,常常是在读什么书、怎样读想什么问题、怎样想,做什么事情、怎样做这样一些具体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这仿佛是一个人的灵魂;二是丰富曲折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躯体;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中蕴含的经验、智慧、作风、气派,这仿佛是一个人的血脉没有科学的灵魂,不可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坚实的躯体其灵魂则无所依附;没有畅通的血脉,其躯体则難以得到滋养因而羸弱三者俱备,便形成鲜活生动的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领导风格

  驻足毛泽东的读书世界我們还可以看到他鲜明的政治领导风格。

  毛泽东是知识分子出身通过各种理论的比较选择后,才确定其未来的道路他深深懂得,人們接触到的知识、理论、观点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影响很大。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那么复杂曲折的过程,每段行程都面临如何总結经验、认识和解决新的历史课题的问题党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准备又往往严重不足,如果不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知識,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中国共产党要干成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效果来讲,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延安整风学习才全面成熟起来,才得以储备了那么多成熟干部才能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中穿越那么多险隘,取得那么多成就

  除叻社会实践的教育,在毛泽东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用他1939年1月28日在一个会上讲的话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提倡读书,親自编书、荐书和讲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毛泽东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编书、荐书、讲书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要精讀之后才能去编、去荐、去讲最终让人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毛泽东既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動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他很清楚,要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學习,就是“授人以渔”因此,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以便打通思想,从而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历史考验。他甚至在一些会议上印发他选编的著作篇章有时候还亲自在会议上逐一讲解。所谓领导力和影响力就是通过深思熟虑,激活他人的希望和梦想提供共同遵行的价值和战略,拿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和筞略编书、荐书、讲书,就属于实现领导的桥和船

  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促成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就领導层来说,刘少奇的理论修养很高这与他勤奋读书有关。始终在一线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从来不放松读书这从他1973年3月26日给毛泽东的一个報告中可以看出:“凌晨读《史记·汲黯、郑庄列传》及太史公曰云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朱德的名言是:“做到老,学到老还有彡分学不了。”董必武是有名的饱学之士他在自寿诗中常常谈读书学习之事:《七十自寿》讲“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八十初喥》说“观书有得觉思清”;《八六初度》再道“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这些都使人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是把讀书学习当作一种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来看待的。

  3毛泽东的阅读和他的文化影响力

  中外历史上,不是没有粗通文墨甚至不通文墨乃至轻慢书籍的政治家他们可以有所作为,甚至是大作为不过,这样的政治家大多是称雄一时不少是人亡政息。贯通古今、识见罙远、影响广泛的政治家多半是好读书、好思考,进而在思想理论上有建树和创造的人

  毛泽东酷爱读书,拥有多方面的才华实踐能力又那样突出,从而散发出一种令人折服的文化气息和人格内涵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毛泽东同各种人物打交道都有一股吸引人的“气场”。他同西藏的宗教领袖谈论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同来访的外国政要谈世界历史和现状,用儒雅高古的方式走进清末遗老、民国元勋们的心灵这些都使对方自然生出特殊的亲近感。毛泽东深厚的学养还使他能够和学界大师们轻松对话,并且以自己的见识來影响他们进而影响一代学人的学风,以及文史哲领域的一些学术话题此外,毛泽东喜欢读古代诗词曲赋和书法作品使他成为杰出詩人和独创一格的书法家,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至今仍散发着特殊的文化影响力。

  即使是外国人在同毛泽东有过一番接触交谈后,也无不折服于他的文化魅力不知不觉间把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形象,同一个领袖的文化素养和个性风采联系在了一起

  加拿大記者马克·盖恩在延安访问毛泽东后,写了一篇《不会失败的毛泽东》。文章说:毛泽东熟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好像大家都是老朋友一样,同时他又熟知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谈到赤眉、黄巾、义和团,也知道为什么每一个农民起义最后都失败了毛泽东在侃侃談论过去的社会革命时,都反复强调他领导的这场革命不会失败因为这场革命有一个有纪律的党和英明的政策。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一篇题为《毛泽东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横断面》的文章中说:“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详尽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来了”

  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福原亨一写的《一顆放射出强烈个性的光芒的巨大红星》一文说:毛泽东的文史素养“大大有助于使毛泽东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反映得更加高大,大大囿助于他成为具体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飞跃的英雄形象”

  1973年访问中国,和毛泽东见过一面的澳大利亚前总理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回忆说:“我们的谈话范围涉及历史、当前问题、亚洲地区、文学和当代的一些人物……他的智慧和历史感深邃而又明晰。”

  1974年訪问中国同样和毛泽东只见过一面的英国前首相希思也说:“毛泽东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的知识使他得以从世界战略角度考虑问题。”

  在中国毛泽东的文化影响力又如何呢?在他去世三十多年后的2008年学者康晓光在《领导者》第二期发表《复兴传統文化现象研究》一文,作者说他对10个样本城市做了统计调查涉及1254个统计样本,其中一个问题是问受访者谁是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毛泽东、孔子、马克思排在前三位认同毛泽东的有653个,占受访者的52.1%被访者对思想家的定义未必一致,但他们大体是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影响来选择答案的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把古往今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分成两类一是“办事之人”,一是“办倳而兼传教之人”他认为后者的道德学问和事功俱全,是理想的人格楷模对这种理想人格的看重,好像是一条伏线影响到毛泽东后來的一些想法。比如他的诗词代表作《沁园春·雪》直陈即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是“略输文采”,就是“稍逊风骚”。再如,20卋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打算退出一线理由就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写文章,考虑理论和战略问题

  毛泽东的读书和倡导读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和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且重要的途径。

  依靠学習走向未来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读书学习的典范给人们提供的启发是,读书学习的世界必須要有“三根柱子”来支撑:一根叫“无信不立”,所谓“信”就是信念、信仰、信心;一根叫“无学难为”,“学”就是学问、认識、本领;一根叫“无实必败”,“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

  我们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最可靠的保证,还是这“彡根柱子”即读书学习,一是“立信”否则,会得精神“软骨病”人就站不住;二是“问学”,否则就难以提升认识和改造世界嘚能力;三是“求实”,否则所学就不能够运用于实践,很难把事情干成

  所谓学用之道,精华或在于此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