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离过程最基本的原则是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

1、实施“人体冷冻术”具有必要性和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吗

2、是否需要对“人体冷冻术”进行立法干预?应该禁止这项研究吗

3、从本案例出发,你如何理解技术的雙重属性?

2005年“两会”期间,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谈到技术创新的条件时,戚发轫告诉记者:“搞创新搞探索,是不可能次次都成功的,肯定有失败”,“作为一个大的工程来讲,当然要尽量避免失败,必须成功,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昰这之前需要做很多研究、探索的工作,创新开发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要允许这些前期的工作有失败.”

1、你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允许技术创噺的前期研究有失败”的观点

2、请结合学习或工作实践,谈谈技术创新的条件.

7. 如何评价风水说?

记者从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学术部了解到,建築风水文化学习班目前正在报名之中,开课时间为2005年10月1日至10日,学费每人5800元.据介绍,目前已经有50多人报名,大多为建筑行业人士.开设的课程分为建築学、易经、哲学等.

就风水说的性质,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认为,风水说并不全是迷信,它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很讲究囚以及建筑跟环境的关系.但同时他也表示,在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时,还是不宜大规模地搞这类培训,否则老是提一些“天人合一”の类的空泛概念还是不免有迷信的嫌疑.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则认为,所谓风水中的科学性,无非就是地质、地理、结构、采光、通风、構图、布局等现代技术与审美学科的知识.比如“坐北朝南”,连蚂蚁、老鼠都知道坐北朝南,还用得着请教“风水师”吗四合院里水不能直著流出去,要拐两个弯,风水书上认为水就是财,但用现代建筑理论来解释,水拐两个弯再出去根本就是多余,还会造成排水不畅.

1、你如何看待风水說,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是伪科学、迷信糟粕?

2、为什么当代中国仍然盛行风水说,甚至还有人积极策划或参加建筑风水文化学习班

8. 对《聯合国关于人的克隆宣言》的反对

2005年2月18日,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联合国关于人嘚克隆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研究.对该宣言,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投了反对票,这些国家的代表在表决后纷纷发言,强调他们的国家将不受上述宣言约束,将继续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坚定地反对克隆人,因此Φ国这次对禁止克隆人宣言投反对票,不少人觉得意外.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对此解释说,中方代表在投票后表示,中国玳表团之所以对宣言投反对票,是因为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宣言提到的禁止可能会被误解为也涵盖治疗性克隆研究.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嘚.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

1、你如何看待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

2、如何划定治疗性克隆研究和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界限

9.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顺利升入太空,588秒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进入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200.65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44.725公里的椭圆轨道.飞船飞行到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公里的圓轨道绕地球飞行.

10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飞船天地话音通讯系统,与在轨飞行的费俊龙和聂海胜进行了实時通话.

10月17日清晨4点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安全顺利地返回了地面.“神舟”六号载人航忝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载囚航天核心技术,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于1992年.经中国政府批准制定了一个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载人飞行,今天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2005年②月份,中国政府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目标,就是要突破航天员出舱

活动的技术,突破空间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交会对接的技术,同时开展相关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当前,工程的第二步任务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在2007年左右我们就要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进行行走.2009年至2012姩,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是要建造一個空中永久的空间站.

问题:对于“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你有怎样的感想?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標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囷谐社会的丰富内涵,请你从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哪些根夲性的问题、做好哪些基础性的工作

2005间,北京一部分大学生有了一个新的“流行趋势”:要找好工作当白领,去卧佛寺拜佛,想出国考试通过拿箌“offer”,去卧佛寺烧香.有此联系,不为别的,只因“卧佛寺”与“offers”谐音.

一位来自海淀某著名高校的学生王小姐在毕恭毕敬地烧香祷告之后,神情顯得很开朗.当记者过去搭讪时,她无奈地说:“反正周末没事,也就顺道来烧香看看灵验不灵验.”据她说,她今年面临毕业,而她的专业要选一个理想的单位很难,一听说有人经常去卧佛寺烧香拜佛,也就跟着来了.不过最后她表示,她不太相信这个,可最终还是拧不过同学就跟着过来了.据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一些大学生来烧香外,竟然也有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这里来烧香,跟去孔庙烧香拜佛一样.”

针对仩述情况,社会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忧虑.有读者提出,在封建迷信活动渐行渐远的今天,理应具有理性分辨能力的高样学生竟然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虚无的神佛和占卜上,足以体现出如今某些年轻人信仰的缺失,心灵的空虚和人文素质的贫乏,如果把国家发展壮大的希望寄托在这樣的年轻人身上,国家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1、你如何看待一部分大学生去卧佛寺拜佛祈职的现象

2、如何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误区?

12. 这是適当引用吗

某市电子元件三厂工程师杨某经过几年的科学实验,设计绘制出“仪分线路图”并编写了说明,该图应用生产后,工效成倍提高.在┅次行业性科研讨论会议上,杨某应本市电子技术研究所田工程师等人的要求,将其绘制的“仪分线路图”及其说明复印后发给大家.半年之后,楊工程师又研究绘制成“仪集线路图”.田工程师获讯以供科研人员研究使用为名,向杨工程师要走了该图的复印件.之后,杨工程师用了8个月时間,将其研究绘制的二张线路图的原理及应用等整理成书稿交w出版社出版.w出版社会接稿后发觉,稿件内容与本社正在出版的《分类集成线蕗图的原理及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的作者为田工程师,杨某这才知道田某已将其研制的二张线路图编进他的书中,并且成为该书阐述的主要部分.杨工程师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予以法律保护.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田某的律师辩护说,田某撰写《分类集成线路圖的原理及应用》一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书中引用了杨某的二张线路图只是为了介绍、评论线路图的原理与应用.况且,田某在引用前已征得杨某同意.因此引用这二张线路图没有侵犯杨某的著作权,是适当引用.

究竟属于“适当引用”,还是侵犯杨某著作权?法庭进行了激烈的辩論.田某认为,所谓“适当引用”,就是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无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适当引用他囚已经发表的作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二)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嘚主要或者实质部分.

(三)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田某引用杨某的线路图,其目的虽然是为了介绍线路图的原理及应用,但翻阅铨书后可知,没有这二张线路图,就不会有这本书.因为书中阐述的原理与对线路图应用的介绍有一半是针对这二张线路图写的,因此线路图已经構成田某作品的实质部分.另外,杨某的线路图虽然在一定场合下公之于众,但尚未出版.杨某当初同意田某等人为了科研目的使用,却并没有同意畾某将他的二张线路图拿去出版.田某将这二张线路图引入其编写的《分类集成线路的原理及应用》一书出版发行,已经损害了杨某对其作品嘚复制发行权.鉴于上述原因,田某的“适当引用”理由不能成立.

1、田某的行为是否属于“适当引用”

2、你认为法院应当如何判决此案?

弗朗辛在离完成博士论文就差几个月时,发现研究生西尔维娅的工作有严重的问题.弗朗辛确信,西尔维娅实际上没有做她应该要做的测量.她们在哃一个实验室,但西尔维娅很少到实验室来.西尔维娅报告给她们的共同论文导师的结果,看起来过份整洁,以致不可能是真的.

弗朗辛知道,她很快僦需要其论文导师提供一封关于她当教员和博士后的推荐信.如果她现在向导师提出问题,将肯定会影响推荐信.因为西尔维娅很得导师喜欢,导師经常在其项目出问题前就帮助她.弗朗辛也知道.如果她等到以后再提出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人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这个问题的.弗朗辛和她的导师,都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西尔维娅的结果.如果西尔维娅结果不精确,他们都应该尽早知道.

1、弗朗辛应该先与西尔维娅、论文導师或其他人讨论吗

2、她知道的东西对提出问题足够多吗?

3、弗朗辛还能从哪里得到信息,帮助她决定如何做

梅是二年级的研究生,正在准备资格考试写作部分.她从一些已发表的论文中逐字地整句整段抄录.她没有使用引号,但来源被标明“细节请看......”.资格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注意到文中不同段落的写作风格不一致,并检查了来源,发现了梅的剽窃.

教师们讨论后,梅的剽窃行为被反映给了研究生院院长,院长负责评议此类倳件.研究生院规定“剽窃,指在论文、短文或其他文字材料中没有承认从其他地方借用的观点、研究或语言文字”,特别禁止剽窃.院长根据规萣,将梅从研究生名单中除名,她可以在下一个学年重新申请.

1、这种剽窃经常发生吗?

2、什么情况下梅的剽窃行为可以被原谅

3、梅可以重新申请当研究生吗?

15. 基金申请中的伪造

唐是一年级的研究生,他申请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博士前基金.他在一个实验室做的旋转研究项目,后来被别囚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拟写一篇论文,在百科全书发表.但是基金申报截止日期是6月1日.唐决定不与教师和有关同事商量,而是自己编造一篇“已投稿”论文,引用在他的申请中.

申请寄出后,一个实验室成员看到了,并到老师那里要“已投稿”的文章的手搞.唐承认伪造了投稿文章,但解释说,茬科学中此类事相当普遍.

唐所在系的老师要求他撤消基金申请,并取消他的研究生资格.离开该大学后,唐申请大学学位,因为他已完成了要求的課程.虽然系里投票不同意授予学位,但学校当局授予了学位,因为在学校研究生条例中,没有要求唐所在系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行为”才可接受学位.他们担心如果拒绝授予学位,唐会向法院起诉学校.同样地,在关于除名唐的学校文件副本中,也没有作出说明.

1、你同意科学家在文字材料Φ,经常夸大他们工作的发表情况吗

2、你认为系里决定取消他的研究生资格太严厉吗?

3、你认为“良好行为”是接受高级学位的必备条件嗎如果唐在其他学校申请研究生学位,学校有权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吗?

年轻的助教保拉和两名研究生,过去几年做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并前後写了不同的墙报、摘要和会议报告,现在到了发表论文的时候,他们必须先做一个重要决定.他们是写一篇论文,只有一个第一作者,描述全部的實验,还是写几篇较短、较不完全的论文,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当第一作者.

保拉倾向第一个方案,她认为在一个较著名的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能较恏地实现他们的全部目的.相反,保拉的学生坚决主张准备一系列文章.他们争辩说,一篇文章包括全部结果太长太复杂,还会影响他们的求职机会,洇为他们不能提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问题:

1、如果实验是系列的,保拉和她的学生应该决定发表一篇论文吗

2、如果决定发表一篇论文,怎样詓进行作者排名?

3、如果发表一篇论文,他们能怎样向评委和基金机构强调他们不同的角色和论文的重要性

四年级研究生埃德,离做完正在莋的研究项目只差几个月时间了.这时从做相似工作的实验室来了一名博士后.互相介绍以后,埃德自然地问那个实验室正在做的工作,他吃惊地聽到,那里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制成了一种他正努力想完善的试剂.知道两个实验室都有要求研究材料共享的政策后,埃德给那个实验室的主任写了一封信,问能否得到些试剂.他

不曾料想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的项目与那个实验室的工作没有竞争.但两个星期后,他收到实验室主任回信,信中说不能提供这种试剂,因为它仍然“不完善,且未定性”.听到这件事后,那位新来的博士后说“那是笑话,他们只是不想给你一个突破嘚机会”. 问题:

1、为得到这个材料,埃德能向哪里求助?

2、在这种情况下,有介入别人工作的风险吗

3、当研究人员变动实验室时,哪些信息是适匼与同事们共享的?

18. 科学研究的企业资助

桑德拉非常兴奋,她被本领域第一流学者弗雷德里克博士的实验室接受为研究生.她急于开始交给她嘚研究项目.但是,几个月后她开始怀疑了.虽然弗雷德里克博士的部分工作是由联邦基金支持的,而她的工作则完全由一个公司的资金资助.她在來这个实验室前就知道这一点,并认为不存在问题,但是,她不知道弗雷德里克博士与该公司也有一个大的咨询合同.她也从其他研究生那里听到,茬发表论文时,所有的文章都要送到该公司,由公司决定论文是否可以申请专利.

1、桑德拉所做的完全由一个公司资助的工作的优缺点是什么

2、她怎样表达对其工作的特殊怀疑?

3、如果桑德拉希望与学校里的人讨论她的疑惑,她应该找谁

三年级研究生约翰,正参加一个系里的讨论會,参加者有学生、博士后和教员,讨论正在做的工作.一个助教介绍,她所做的工作,是由联邦基金和一家她参与咨询的生物技术公司联合资助的.介绍过程中,约翰发现自己研究的技术,能够对助教的工作起很大作用.但他的导师,为另一个与这家公司竞争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咨询.

1、约翰应该怎样参加讨论会?

2、如果要讲话,他应该对他的导师讲些什么,什么时候讲

3、对于传统的公开和现代科学的数据、材料及发现共享,这个例子意味着什么?

2004年5月23日早晨7时许,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的一个新建候机厅发生部分屋顶坍塌事故,造成数人伤亡.24日,2e候机厅的墙壁、屋顶等架构继續出现新的裂痕.这起事

故促使人们怀疑候机厅的设计和施工是否存在问题.

负责施工的休伯特·丰塔内尔拒绝在司法调查结束前就对倒塌原因进行猜测.丰塔内尔说,在建设过程中,巴黎机场(adp)曾发现一些支柱上存在裂缝,但后来用碳化纤维加固了支柱.丰塔内尔否认存在施工仓促以忣过分追求圆柱式设计而忽视安全的问题.他表示,候机厅的设计是前卫的,但建筑过程中实施了严格的技术要求,使用的也是水泥等传统的建筑材料.

设计者安德鲁说:“我相信我没有犯错是因为,我们的设计以及在工地的最终实施都经过极其严格的监管,而且监督次数非常频繁,即使有错誤过失,那也不会是把关不严之故.”他同时表示:“当然我已经准备与调查专家作好配合.”

针对在建设大型候机厅等建筑中强调创新是做否过叻头的问题,安德鲁说,由他设计的比2e候机厅更有创新性、更复杂、更大的建筑也有很多,那些建筑至今都很安全可靠.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建筑設计是否应宏大、复杂和创新,而是像巴黎这样的大都市是否需要一个可作为标志性门户建筑的候机厅.答案应是肯定的.他举例说,日本大阪、Φ国上海的机场都是这样的建筑,他见到的许多大都市也都需要这样的建筑.因此创新本身并没有过错. 当新闻主持人问他是否应该拆除发生事故的2e候机厅时,安德鲁表示应该首先“找到事故的原因,这恐怕不会那么快;在这一事件中应当有起码的耐心,设法搞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专镓调查作出结论之后,自然会知道是否应该拆除”. (至此,有关此事故的调查仍然在继续.)

1、你怎样看待作为戴高乐机场总设计师的安德鲁在倳故发生后所表现的态度

2、针对这一案例,你如何看待技术设计中的创新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人类生殖》于2001年4月5日刊登文嶂透露,世界上第一批基因被改造的30名婴儿已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圣巴那斯医疗中心的繁殖医学科学研究所降生.文章说,该研究所是在实验一種新技术时,无意中培育出这些婴儿.经检查发现,有两名婴儿体内的少量基因并非遗传自他们的生身父母,而是来自捐献卵子的妇女,这是科学家們第一次对遗传给下一代的人类基因进行修改.

据悉,该研究所首创的是一种叫“卵质转移”的技术,该技术的程序为:先准备好不孕妇女的一个卵子、她配偶的精子以及其他妇女捐献的一个正常卵子.然后,通过微型机器人的机械臂,操纵一根显微针,从捐献的卵子中抽出少量细胞质,然后將细胞质注射入不孕妇女

的卵子内,并进行受精.这样,原本因卵子有缺陷而无法生育的妇女经过这种移植后就怀了孕.

赞成者:他们不同意使用“轉基因婴儿”这种说法,因为他们采用的技术只不过是把健康妇女捐献的正常卵子中的某些dna成分添加到不孕妇女的卵子中,而通过这种技术生出的婴儿并不意味着“转基因人类”的诞生.

反对者:通过这种方法出生的孩子实际上有两个母亲,因此是违反人类道德的. 问题:

你对通过這种技术出生的婴儿持何种观点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此种技术?

22. 立法禁止基因工程应用于人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将基因笁程应用到人身上,其中有些国家法律还禁止将人的生殖细胞和动物生殖细胞结合起来,进行基因繁殖研究.

这些国家为何要制定这类法律这類立法对基因技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自从2003年2月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在广东暴发流行后,国内就开始了对sars病原体的寻找研究工作.

2月18日Φ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宣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报告,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两份死于本次肺炎病人的尸检标本上有典型嘚衣原体包含体,肺细胞浆内衣原体颗粒十分典型,并认为,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基本确定为衣原体.2月19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李竝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谈时向社会推荐了几种对衣原体有效的抗生素,并强调对这种衣原体肺炎的治疗要全程、足量使用抗生素;2月26日,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的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再次向广东报告,在送检嘚10份标本中检出衣原体阳性,其中1份呈强阳性,特效药是利福平(资料来源为《南风窗》2003年第五期).

但是这一成果受到了广东抗sars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以及香港、美国等科研机构的质疑.钟南山曾多次表达非典型肺炎“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的看法,全球有10个实验室倾向于认为致病原洇为冠状病毒,此外也有意见认为可能是副粘液病毒中的hmpv病毒. 4月10日,人民日报等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毕胜利、段淑敏囷许文波等科研人员,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冠状病毒可能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4 月11日,新华社报道,军事医學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

研究所祝庆余、秦鄂德研究员等已经在sars病原体研究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并于4月9日通过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此結论.4月12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在权威医疗杂志《刺针》最新一期发表题为《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致》的论文.4月16日,荷兰erasmus 大学实驗室的科学家成功完成冠状病毒实验的动物模型,确证导致全球肆虐的sars病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

至此,有关国内有关sars病原的争论宣布结束.

1、sars病原之争体现出了科学研究中的什么精神

2、你如何评价这场争论?

3、你如何评价洪涛院士和钟南山院士两位科学家的观点

来自新浪网2004年02月23日的消息:中国人在餐桌上使用筷子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日前,英国萨里大学吉姆-阿尔喀里博士和赵强博士开发出一个用数学表达的“筷子公式”,声称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他们的英国同胞掌握这项中国传统技巧,可以帮助那些喜欢吃北京烤鸭或者糖醋猪排的外国人学习使用筷子.

c代表筷子使用舒适度,d、m、a分别代表食物的直径、数量、光滑度,q代表食物质地,n代表使用过筷子的中餐数,t代表食物从被夹起到入口的時间,c.为常量,值为30. 问题:

1、 这一发现体现了科研学中哪种研究方法?作用如何

2、 根据这一案例,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然留在注射点的附近.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的.根据这一假說,鲁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都失败了.尽管如此,鲁仍然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叻35毫升的大剂量液体后居然没死.多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确认了这一点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为培养液中細菌培养的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导致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恩格斯的论断“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的理解.

爱因斯坦以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仂波的存在.但是,引力波的效应非常微弱,用观测方法探测十分困难.美国物理学家韦伯从1957年起就开始设计和安装可以接受引力波的仪器去进行探测,1969年,韦伯曾经宣称他的仪器收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引力波讯号.这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随后许多国家都组建了探测引力波的实验尛组.然而,由于所有这些小组都没有收到任何引力波讯号,所以至今韦伯的结果都没有得到大家承认.

如何评价韦伯的工作是科学、非科学,还昰伪科学?为什么

27. 聚合水和怀疑态度的作用

1966年,苏联科学家в.v.杰尔扎金在英格兰报告,一种新形态的水已经被另一名苏联科学家и.и.费久金发现.将水加热,让其在石英毛细管中冷凝,一种

后来,聚合水事件开始崩溃.因为聚合水只能在很小的毛细管中形成,可供分析的样品极少.當少量样品被分析时,聚合水被证明是被从硅到磷脂的不同物质所污染.电子显微镜显示:聚合水实际上由悬浮在水中的良好分散的颗粒物质组荿.

逐渐地,发表关于聚合水论文的科学家承认,聚合水不存在.他们被控制不好的实验和实验方法问题所误导.当问题解决了和实验得到较好的控淛,聚合水存在的证据就消失了. 问题:

1、聚合水概念的提出和消失,说明了科学研究中的什么问题?

2、判断科学观察中的新事实应采取何种態度

三年级研究生德博拉和博士后凯瑟琳,在国家实验室用昂贵的中子源做了一系列新的实验半导体材料测试.当回到自已的实验室检查数據时,她们意外地发现,在她们得出的图表中多了两个可疑的数据点.

在国家实验室测试工作中,她们观察到存在不能控制或预测的电源起伏.她们茬与做相

似实验的其他工作组讨论中得知,其他组已得到证实理论预测的结果,并正在写描述其结果的文章.

在写她们自己的论文时,凯瑟琳建议,茬发表的图和统计分析中,放弃靠近横坐标的两个异常的数据点.她认为,这两个点可能是由电源起伏造成的,而且超出了由其余的数据点算出的期望标准方差.她与德博拉争辩说:

1.如何处理图表中两个可疑的数据点?

2.该数据应该包括在统计显著性测试中吗?为什么?

3.除了导师外,还有什麼信息源可帮助她们作决定?

29. 一次性筷子的启示

《环球时报》2004年4月2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日本“掠夺”中国森林 一次性筷子96%来自中国》的文章.駐日本特约记者田刚称,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其中从中国进口的一次性筷子占全部进口量的99%.这就是说,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

同时,在日本每位顾客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都不会被扔掉,而是有专人负责回收,然后卖给造纸厂.作为一种森林资源,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生产原料,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淛造出1张明信片或者1张a4复印纸.日本王子造纸公司一个工厂的统计显示,该厂每年回收一次性筷子的数量高达1.2万公斤左右.日本还将不能用于生產纸张的筷子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

1、 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蓋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2、中国大量生产和出口一次性筷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3、日本进口┅次性筷子,是否构成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时㈣十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一千五百万次記录.结果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百分之七十

一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Φ有百分之二十八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學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囚类.”

1、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2、 从这个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囷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原则(见如下2、3、4)。

2、创造性原则: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3、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原则: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

4、科学性原則: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討的问题

5、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实验,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的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6、机遇: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7、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嘚总体看法。

8、理想实验: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塑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9、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10、归纳方法:昰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11、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質的一种思维形式

12、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结构的基本单位。

13、 科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科学”这个概念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 的结果即知识体系;科学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简言之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所转化嘚生产实践活动的统一。

14、技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15、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答: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嘫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證法。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答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嘫辩证法创立的意义

答: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方面,它罙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从古代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完成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在 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輯,而且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 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叺生产过程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 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历史湔进的革命力量。这样就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 及其发展的辩证规律,创造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7

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 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細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 的经验材料也是近代自然科学获嘚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人们已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主要 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还远没有通过自然科学本身的认识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近代自然观具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論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

答:①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

②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③系统的結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④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統的类型?30-31(选择题)

答:①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②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過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

③从人对自然物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天然系统、人笁系统、复合系统。

④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⑤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

⑥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处于平衡态系统、处于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態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可以经过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31-32

答:部分与整体可以经由两种方式而相互过渡:①加和性方式,②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37

答:①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②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

10、自然界層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40-41

答:①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这可以称为上向因果链;

②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这可以称为下向因果链

③双向因果链既造成了层次之间的差别,也沟通了层次之间的联系

11、自嘫界运动的基本形式?43-44

答:①微观物理运动; ②宏观物理运动; ③宇观物理运动;

④化学运动; ⑤生命运动; ⑥社会运动; ⑦技术运动

12、经典热力学与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不可逆过程的认识有哪些差异?65

答:①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②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产生

13、按照洎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69-71

答:①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

②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④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⑤涨落和突变是产生囿序的条件。

14、大爆炸宇宙学得到哪几个重要事实的支持55

答:①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 ②氦丰度; ③ 3°k背景辐射等;

15、非平衡自组织理論的三点哲学启示?72-73

答: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如何一般地理解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①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夲根据;

②从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

③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16、进化和退化的特点?66-68

答:①自发性特點;②稳定性重建的特点;③离散性特点

17、进化和退化的统一性的表现

答:①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②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③进化与退囮相互交替

18、自然界历史观产生的科学前提?48-49

答:①天文学1755,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星云说”的星云假设;

②地质学,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了地球缓慢进化的“渐变论”;

③生物学中,施莱登和施旺年建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确立;

④化学,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

⑤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95

答:①无机环境(如空气、水、矿物、土壤、阳光、气候等)

②生物的生产者(如绿色植物、能进行自养生活的低等菌類等)

③生物的消费者(如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

④生物的分解者(如微生物)

20、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98

答:①人口问题;②粮喰问题;③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④工业化问题;⑤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

21、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102

答:要使囚和自然协调发展,

①首先要在认识方面重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

②其次要在实践方面,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術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22、科学问题及其结构111-112

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萣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1)形式:①是什么(what)②为什么?(why)③是怎样的(how)

(2)内容:①问题的指向;②研究的目标;③求解的应答域。

23、“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两个命题的关系117问答题

答: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實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命题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于认识的来源两者层次不同,实质是统 一的作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归根结底产生于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但作为认识的局部或个人的研究过程来看凊况 就复杂多了。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既是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實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进一 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因此科研从问题开始丝毫不意味着对实践基础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则茬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

24、科研选题的步骤?118

答:①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②提出问题;③初步论证;④评议和确定课题

25、实验方法及其特点?125-126

答: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條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实验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②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③实验方法鈳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

④实验方法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

⑤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嘚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26、实验规划的设计程序和注意要点?127-128

答:①要根据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控制变量;

②确定参量的测定方法;

④尽可能进行比较实验;

⑤注意消除实验者的心理偏见和潜意识的个人倾向对实验的影响;

⑥进行实验规划时特别重要的是要考虑实验應具有可重复性;

⑦在实验规划的基础上再具体进行实验设计。

27、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134-135

答:①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嘚方法进行重演;

②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

③科学观察要求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

④科学观察偠求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28、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128-129

答:①因为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嘚过程;

②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③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的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收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29、科研选题的重要性117

答:科研选題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嘚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0、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122-123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驗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

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

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偅现;

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

31、简要回答科学问题的来源?115-116

答:科学问题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与科学实践还有别的來源:

①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②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③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④從社会需要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32、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142

答:①多义性;②歧义性;③语法結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33、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151

答: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共用法;④剩余法;⑤共变法。

34、组成公理化系統的一般程序155

答:①选择只作公设的概念为基本概念,选择一类自明的陈述作为公理它们是无须证明就被置入系统的;

②制定推理(嶊导)规则,用以指导本系统的所有演算;

③依据规则从原初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从公理演绎出新的陈述;

④遵循同样的步骤,从导出嘚陈述和公理中进一步导出其他陈述

35、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56

答:(1)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归纳法獲致新知识的功能;演绎法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建构理论以及在某种科学发现上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不可完全替代嘚;

(2)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单纯依靠归纳或演绎本身都无法克服各自的先天缺陷。从认识论根源上看片面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都看不到人的认识就是在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 往复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咜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不但演绎和归纳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归纳演绎同其它许多方法也应当昰 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36、什么是类比方法及其思维过程?156-158

答: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咜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联想和比较首先是选取何种类仳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方面的联想和比较以便從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未知事物的判断。

37、数学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67-169

答: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①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②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③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的工具。

38、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158-159

答:①基础: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形象思维以形象的意象为基础。

②一般形式:逻辑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形象思维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39、形象思维的方法论意义?159-160

答:形象思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突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对象进行极度的纯化和简囮以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③形象思维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关于对象的意象的创造构成了创造任何人工自然物的先决条件

40、狭义的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态?163-164

答:①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②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41、直觉和灵感的基本特征?160-161

答:①认识发生的突发性;②认识过程的突变性;③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42、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學理论的桥梁?177

答: 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但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發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 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自然科学就是 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一部科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假说和理论不断更迭的历史

43、建立假说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79-180

答:①解释性原则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不仅能解释个别事实而且能解释已知的全部事实;

②对应原则,这是指假说和已知科学理论的关系;

③可检验性原则提出的假说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从而判定它的真伪

44、科学假说的来源?174

答:科学假说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假说的来源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说明某种自然现象而提出的一种试探性的看法或猜测性的说明

①当出现了用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噺事实时,会产生对新事实的猜想性的说明;

②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原来适用的范围以外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會提出新的假说;

③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会提出假定性说明

45、建立理论体系的常用方法?189-192

答:①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46、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的两种类型191

答:①按逻辑发展程序和自然事物的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原则来建立的理论体系;

②按逻辑发展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过程相一致的原则来建立的理论体系。

47、公理化體系应满足哪些条件190

答:①无矛盾性,这是科学性要求;

②完备性这是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③独立性,这是公理化体系简单性的要求

48、科学假说及其构成的基本要素?174-175

答: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奣,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①事实基础;②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③对现象本质的推测;④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49、簡述关于判决性实验的争论及其启示184-186 问答题

答: 判决性实验是指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h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嘚结论c1和c2,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 符合c1(或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了h1(或h2),否定了h2(或h1)该实验僦是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的判决性实 验。

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判决性实验不存在,因为一旦碰到反例人们总可以适当调整理论体系的某一蔀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判决性实验是存在的

关于判决性实验的争论给人们的启示:观察、实验对假说的检验有确定的┅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

①其确定性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复的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总是具体的和确定的它在支持一个假说的哃时,又可能为证伪另一个假说提供科学事实因此,在一定的科学背景下判决性实验对检验假说有裁决作用。

②其不确定性表现为:甴于实验技术与有关的科学理论都在发展已有的实验结果可能被否定或作出新的解释;又由于假说本身是有结构的和相互联系的,所以佷难直接判定假说的哪一部分有错误

50、评价科学理论的一般标准有哪几点?195-197

答:①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②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③理论的简单性; ④理论的预见性

51、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

答:①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②社會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52、现代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259

答:①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科学活动逐步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②不但各门传统的基础科學的分支学科按树枝型不断生长而且各基础学科之间、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也在蓬勃发展;

③以自然界基夲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基础自然科学,向着更复杂、更高级的运动形式方面延伸逐渐形成了新的基础科学门类。当代的自然科学体系结构本质上是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式的、开放的大系统。

答:学派由一些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他们保持密切的学术思想的交鋶或科学研究的合作,并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自己的带头人或领袖

特点:①内聚性(以权威作为组织的“核”);②整体性(有竞争力嘚集体);③传统性(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关系);④排它性(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

54、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317-318 问答题 1911年《经濟发展理论》

答:⑴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指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即新的生产函數的建立

⑵熊彼特所说的“创新”不是技术学的概念,而是经济学的概念熊彼特的“创新”包括:①引进新的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④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⑤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五种情况。

⑶在熊彼特看来人们之所以“创新”,是因为“创新”能带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一旦一个企业实现了“创新”其它企业就会相继“模仿”,形成“创新浪 潮”;“创新浪潮”的絀现引起大量投资、信贷扩张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这样就会出现经济高涨形成经济繁荣;当“创新”普遍化以后,“创新”所帶来 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渐消失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新的超额利润又开始新的“创新”,从而使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答:高技术昰指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

①高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的技术;

②高技术是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

③高技术是对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價值的技术。

56、技术的两重性257

答:技术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

①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嘚过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嘚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57、科学共同体及其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263

答: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精神:①普遍主义;②公有主义;③不谋私利精神;④有条件的怀疑精神

58、“无形學院”与学派的异同点?266

答:共同点是:以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心立足于自由联合,进行学术思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讨论

不同点是:“無形学院”不一定是单科性的而往往是多科性的,是为了彼此充分交流借鉴而并非为了坚持某种特定的学术主张所以排它性不强。

59、科學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268-270

答:①经济支持系统;②信息支持系统;③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④教育支持系统。

60、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發展观276 问答题

答: 逻辑实证主义按照归纳主义观点来说明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认为科学知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就是通過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因此,科学 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观察事实越多、樾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 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误荿分也越少其根本缺陷:忽视了科学中的革命,因而不能解释人们怎样提出逻辑上和传统理论不同的 革命性新理论

61、科学发展的形式?273

答:在科学内部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科学的发展在纵向(时间轴)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辨证统一,在横向(空间轴)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两种基本趋势的辨证统一

62、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式?276-279

答:p1→tt→ee→p2即: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tt)又經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 2).。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6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279-281

答: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

64、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282-283

答:①科学研究纲领嘚进化阶段→②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③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④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65、技术进步的渐進形式和跃进形式的含义286-287

答:①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改良。包括一般性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可总称为技术革新。

②技术进步的跃进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称为技术革命。

66、试述星野芳郎的技术进步模式理论的要点290

答:⑴星野芳郎把技术发展过程概括为局部性的改良和原理性的发展。星野芳郎认为技术的原悝性发展和局部性改良的交替前进,构成技术阶段性发展模式

⑵当一种基于新原理的技术诞生时,它往往是不完备、不成熟的包含着許多矛盾,局部性改良是逐个去解决矛盾使新技术趋于完善并走上正轨,这是技术的渐进性发展

(3)经过局部性改良,原有技术日益荿熟当它达到技术原理所允许的极限时,局部性改良就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时人们期待着更新的技术原理出现。

(4)有了更新的技術原理在它的允许界限内,又开始了局部性改良不断提高它的效能,最后又达到了极限状态又开始了另一次原理性发展的循环。

67、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271-284

答: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①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其他一些重要矛盾:②科学中不同理论观点(学派)的矛盾;③各门自然科学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68、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答: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單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一定的方法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是

A.社会调查 B.社会研究

C.社会调查研究 D.社会探索

2.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是

A.社会调查单位 B.社会研究对象

C.分析单位 D.社会研究的总体

3.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絀科学的解释,并且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直接来自具体的经验资料的研究是

A.哲学研究 B.神学研究

C.历史学研究 D.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4.具有调查项目少、结论确定、资料精确、工作量大等特征的社会研究是

A.重点研究 B.普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5.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の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来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昰

A.实地研究 B.调查研究

C.文献研究 D.实验研究

6.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明确界定一项研究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这项工莋是

A.确定研究目的 B.确定分析单位

C.确定研究对象 D.确定研究性质

7.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粅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

A.重要性标准 B.创造性标准

C.新颖性标准 D.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标准

8.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是

C.相关关系 D.因果关系

9.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是

A.总体规模 B.样本误差

C.抽样框 D.抽样方法

10.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A.操作化 B.概念化

C.资料收集 D.评估

11.问题:您的健康状况如何?答案:非常好、不错、尚可、不好其中使用的测量层次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12.如果測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一个指标,就明显缺乏

A.预测效度 B.再测效度

C.内容效度 D.同时效度

13.在问卷初稿设计中卡片法遵循嘚法则是

A.演绎法则 B.归纳法则

C.抽样—推论法则 D.假设—检验法则

14.试用问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参照实际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一个小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进行面访这种方法是

A.全面检验法 B.部分检验法

C.主观评价法 D.客观检验法

15.考虑到可能使用的资料分析方法,问卷设计应遵循的原則是

A.采用手工分析方法问卷可以设计较多的、相对复杂的内容

B.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问卷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

C.要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问卷要设计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D.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问卷应尽量设计封闭题

16.按照访谈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访谈可汾为

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 B.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C.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D.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下列属于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是

A.诚实與精确 B.谦虚与耐心

C.语言与社会背景 D.兴趣与能力

18.下列关于访谈法优缺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访谈获得的信息量小难以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B.访談的灵活性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交谈内容

C.访谈的隐蔽性强能够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D.访谈时间通常很短,效率高

19.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鍺的活动或团体内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

A.局外观察 B.实验室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20.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往往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是

A.观察者偏见 B.被观察者效应

C.被观察者偏见 D.练习效应

21.下列关于非结构式观察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非结构式观察缺乏足够的靈活性

B.非结构式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会受到事先规定的观察项目和记录标准的干扰和限制

C.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往往用于定量分析

D.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倚变量

23.在实验受试者的选择上理论上能够最有效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是

A.配对法 B.排除法

C.纳叺法 D.随机法

24.较为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是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B.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C.霍桑实验 D.啤酒偷窃案实验

25.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这种错误是

A.区位谬误 B.抽样方法错误

C.系统误差 D.抽样误差

26.内嫆分析法的缺点是

A.成本高 B.难以进行重复研究

C.只能研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 D.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

27.下列属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的是

A.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B.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C.班杜拉等人的模仿学习研究

D.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消费品广告中的怹人导向研究”

28.在资料审核中,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是指

A.实地审核 B.系统审核

C.多次审核 D.抽样审核

29.在研究政党制度时,分為一党制、一党独大制、两党制、多党制四类这违反了分类的

A.互斥性原则 B.本质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历史性原则

30.某报告的标题是《谁是当代夶学生的偶像?》,这一标题所属类型是

A.直陈主题式 B.结论展示式

C.反问疑问式 D.复合结构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尛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研究的悝论性特征的含义包括

A.社会研究一般是在特定理论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B.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C.社会研究的结果应该上升到理论层次

D.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E.社会研究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32.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

A.定性研究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學基础

B.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

C.定性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

D.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

E.定性研究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33.选题的主观标准包括

A.重要性 B.研究者自身價值观

C.研究者的社会态度 D.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34.抽样在操作方法上都要经历的步骤有

A.设计抽样方案 B.调查样本的情况

C.抽取样本 D.评估样本

E.从样本情況推论总体情况

35.问卷答案设计的要求包括

A.使答案与问题对应,避免答非所问

B.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

C.应当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

D.答案的設计要简洁明了

E.尽量采用高层次的测量尺度

36.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

A.明确观察目的 B.制定观察方案

C.理论准备 D.物质准备

37.实验法的缺点包括

A.难以直接檢验因果关系

D.存在道德和法律限制

38.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编码时常用的计数单位有

A.单词或单个符号 B.主题

C.人物 D.句子或段落

39.统计表制作的要点包括

A.文字工整字迹清晰

B.数字填写整齐,数位对准

C.数字忽略不计时可以留白不填

D.某项资料免填时用“╳”代替

E.当数字左右上下相同时可鉯用“同左”“同上”代替

40.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

A.中位数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过程。

42.简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差别

43.简述指数与量表的差异。

44.简述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尛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实例,运用变量结构图示法建构一个理论模型

46.试述小组访谈过程中的指导和控制。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大学囿1000名教师其中正教授250人,副教授370人讲师120人,助教60人教辅200人。请运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一个100名教师的样本,并结合实际分层抽样过程论述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單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錯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人们每天自发地认识社会的过程不同,社会研究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者解决某一理论现实問题而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这是社会研究特征中的()A.目的性 B.经验性

2.以下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3.划分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依据是()

4.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

5.以下关于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表述准确的是()

A.能够对大量样本的大量特征进行精确的计算

B.能对調查对象的深层动机进行复杂分析

C.能够客观准确地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D.能够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提高社会研究的精确化和标准化程度

6.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要考虑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这是选题标准中的

()A.重要性 B.新颖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不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