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液压升降机升不起来原因机构控制要求如下,

  施工升降机为特种设备从倳施工升降机的维护保养的人员必须具有有效的相关资质证书。

  施工升降机的维护与保养前必须要充分识别整个过程所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施工升降机的维护保养主要分为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

  1 电气系统故障检查

  对吊笼进行维護保养时,需切断总电源;

  变频调速施工升降机切断总电源10分钟后才能进行检修

  施工升降机的维修人员应使用万用表进行电气系统故障检查,具体检查程序如下:

  a)在诊断电气系统故障前维修人员须了解电气原理图全部原理,并了解电气原理图上所有元器件嘚结构与应具备的功能同时确认下列程序:

  □确认停机控制电路未被断开,即热电器未被启动;

  □防坠安全器微动开关、吊笼門开关、外护栏门开关等安全装置的触头应闭合;

  □确认急停按钮未按下;

  □确认电源极限开关未被断开;

  □确认上、下限位开关完好动作无误。

  b)在地面停层处检查输入地面电源箱的三相电源应确认已通电

  c)检查地面电气箱内主开关(自动空气开关)打开时,箱内主接触应确认已接通并检查输出电缆应确认已通电。

  d)查明电源接通后进行吊笼内的电气系统故障检查。

  e)将电壓表连接在零位端子和电气原理图上所表明的端子之间检查须通电的部位应确认已经电,分端子逐步测试以排除法找到故障位置。

  f)检查操纵按钮和控制位置发出的“上”、“下”指令(电压)应确认已被正确地送到电气控制箱

  g)试运行吊笼,确保上、下运行主接触器的电磁线圈通电(被启动)确保制动接触器被启动(制动线圈通电),制动器动作

  h)针对照明等其他辅助电路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故障检查

  1.1主回路的检查方法

  如果怀疑问题出在主回路,通常是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按以下步骤检查:

  a)先检查護栏上安装的电源箱的电源开关QM输入端三相是否有电压,电压值是否符合要求

  b)合上电源开关QM,检查吊笼上极限开关QS手柄是否处在閉位。

  c)检查从QM的出线端至电控箱内的接触器KM1、KM2之间的电压是否正常若缺相则可能是接触器KM或极限开关QS及接线端子上有线头松动造成。

  1.2控制回路的检查方法

  a)若合上QF1~QF5空气开关关好各门后,控制用中间继电器KA1不吸合则故障出在热继电器或限位开关的控制接点仩,可按以下方法检查

  将极限开关QS扳至“0”位置,即切断电源将空气开关QM也扳到“OFF”位置,

  如果测量7、23端子之间表针不趋零说明热继电器的辅助接点不良或断开。

  若测量7、8端子之间表针不趋零说明限速制动器保护开关有问题。

  若测量8、9端子之间表針不趋零说明故障出在顶门开关SQ2上,一是顶门没有关好或SQ2开关活动臂的螺丝松动使开关臂位移;二是开关损坏,触点断开

  若测量9、10端子之间表针不趋零,说明双门限位开关SQ3有问题;

  若测量10、11端子之间表针不趋零说明单门限位开关SQ4有问题;

  若测量12、24端子の间表针不趋零,说明断绳保护开关SQ6有问题

  若端子U3、12之间正常,KA1仍不吸合则故障出在KA1线圈上。

  b)当KA1吸合后若将十字手柄开关扳至上行位置,正常指示灯亮不能启动则先切断电源,在电控箱内依次测量线号15、16之间与线号16、17之间若用电阻档测线号15、16之间正常,洏线号16、17之间表针不趋零则说明KM2常闭触电有问题。如果线号14至17之间正常则故障出在十字转换开关上,原因是线头掉或将其扳至上行位置时两触点仍有距离而不能接触下行出现故障的分析方法也是这样的。

  表1电气系统常见故障与分析表

a.总电源开关合闸即跳 电路内部損伤短路或相线接地 找出电路短路或接地的位置,修复或更换
电缆、限位开关损坏,电路短路或对地短接 更换损坏电缆、限位开关。
c.电源正常但主接触器不吸合 2.元件损坏或线路开路断路
d.操作按钮置于上下运行位置,但接触器无动作 修复或更换上/下限位开关;
e.电机启動困难并有异常响声 恢复制动器功能(调整工作间隙)
恢复供电电压至380伏。
制动器工作不同步;长时间超载运行;启、制动过于频繁;供电电压过低
g.上下运行时限位开关不起作用,但极限开关起作用 恢复上/下限位碰块位置
供电电源压降太大启动电流过大 缩短供电电源與升降机的距离或加大供电电缆截面
j.电路正常,但操作时有时动作正常有时不正常 1.有线路接触不好或虚接
2.接触器粘连或复位受阻。
恢复線路接触性能紧固端子接线;修复或更换接触器。
k.吊笼不能起动电动机堵转 2.超载、供电电压低于380伏或供电阻抗过大 恢复制动器功能(調整工作间隙)
缩短供电电源与升降机的距离或加大供电电缆截面
l.吊笼上下运行时有自停现象 1.超载运行,热继电器动作
3.吊笼门未关好,门限位開关接触不好。
修复或更换控制装置(按钮、手柄)
关好吊笼门修复或更换上/下限位开关
m.运行没高速(变频调速施工升降机) 检查减速限位开关是否回位
调整或更换减速限位开关;

  2 机械系统故障检查经验判别诊断法:

  表2机械系统常见故障与分析表

2.吊笼运行时有异瑺阻力。

调整齿轮啮合间隙或滚轮

b.吊笼运行时震动过大

导向滚轮联结螺栓松动;

齿轮齿条啮合间隙过大或缺少润滑;

导向滚轮与背轮间隙過大

调整齿轮、齿条啮合间隙或添注润滑;

调整导向滚轮与背轮的间隙。

c.吊笼启动或停止运行时有跳动

电机与减速机联轴节内橡胶块损壞

重新调整电机制动力矩;

d.吊笼运行时电机有跳动现象

电机橡胶垫损坏或失落;

减速器与驱动板联结螺栓松动。

紧固减速器与传动板联結螺栓

e.吊笼运行时有跳动现象

导轨架管对接阶差过大;

齿条螺栓松动,对接阶差过大;

紧固齿条螺栓调整对接阶差;

f.吊笼运行时有摆動现象

导向滚轮联结螺栓松动;

紧固导向滚轮联结螺栓;紧固支撑板螺栓。

g.吊笼启/制动时振动过大

齿轮、齿条啮合间隙不当

重新调整电机淛动力矩;重新调整齿轮、齿条啮合间隙

制动器止退轴承内润滑不良,不能同步工作;供电电源压降太大制动电压不够,制动器打不開

缩短供电电源与施工电梯的距离或加大供电电缆截面,提高工作电压

更换制动器止退轴承;调整或更换制动器转动盘摆动。

g.减速器蝸轮磨损过快

润滑油型号错误或未按时更换;

蜗轮、蜗杆中心距偏移

调整蜗轮、蜗杆中心距。

k.吊笼制动时下滑距离过长(满载不应超过200mm)

适当调整电机尾端调整套;

图1手摇电机使吊笼上升或下降

  在安装过程中因限位调整不当及使用过程中负荷太重或制动器磨损造成淛动力

  矩不足,使吊笼触动下极限开关主电源被切断不能自行复位;或者吊笼在运行过程中因长期断电而滞留在空中时,可按下述方法通过手摇电机使吊笼在断电的情况下上升或下降(见图1)

  a)查清原因,排除故障;

  b)取下减速器与电机之间联轴器检查罩;

  c)将摇把插入联轴器的孔中提起制动器尾部的松脱手柄,下压摇把吊笼上升反之则下降。注意:每摇动一次后要使电机恢复制动要使吊笼下滑只需提起制动器尾部的手柄,注意一定要间断进行以防下滑速度过快使安全器动作。

  d)接通主电源后必须向上开动升降機约200mm以上,以使离心甩块与磨擦锥齿脱离复位吊笼即可正常运行。

  对吊笼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时需切断总电源!

  在检查时,吊籠必须停稳底部的缓冲弹簧上!

  有对重装置的必须将吊笼锁住在导轨架上!

  a)拆除电动机的电气接线,做好标记以便更换电动机後重新接线。

  b)将起重量>200kg以上的起重设备或器具设置在被更换电机上方

  c)拆除驱动板上减速器和电机固定架的联结螺栓,卸下减速器和电动机总成

  d)拆除电动机和减速器联结法兰周围的螺栓,并取出电动机

  e)松开止退螺钉,使用三爪拉模将半联轴器从电动機主轴上卸下

  f)用锂基润滑脂润滑新电动机的主轴,并用安装工具将半联轴器重新装入新电动机主轴并拧入止动螺钉。

  安装联軸器时不能使用铁锤敲击,仅能用橡胶锤敲击

  g)把楔块放置在电机制动器松闸把手下面,使电机松闸

  h)使左右两个半联轴器吻匼,使其间隙符合要求并用螺栓连接电动机与减速器,安装后电动机输出轴与蜗杆轴的同轴度误差不得大于0.05mm。

  i)提起带减速器的减速机将其用螺栓和电机固定架紧固在驱动板上,减速器与底板连接螺栓的预紧力矩为190N.m

  j)拆除起重设备或器具。

  k)连接电缆装上電机罩壳,并拆除制动器松闸把手下面的楔块(或使螺母复位)

  l)按照说明书中关于制动力矩的说明调整制动力矩。

  m)接通总电源并进行试车运行,确保制动器工作正常

  4.2电磁制动器的保养

  1.防护2.端盖3.电磁线圈4.电磁铁座5.电磁衔铁6.调整套7.制动弹簧8.旋转制动盘9.压縮弹簧10.螺栓11.螺母12.锥套总成13.隔套14.线圈电缆15.电缆夹16.固定制动盘17.风扇罩18.键19.制动螺栓20.释放手柄21.主轴22.后罩23.风扇24.轴用挡圈25.托架26.锥套27.滚珠28.压簧29.套管30.螺母

  4.2.1制动盘的更换

  旋转制动盘(图3)为易损件,当其磨损到磨擦材料单面厚度a接近1mm时必须更换制动盘。步骤如下:

  a)卸下防护罩1和機械释放手柄20测定并记录调整套6的位置,以便更换制动盘后能保持原制动力矩

  b)卸下调整套6,取出制动弹簧7松开螺母11,将端盖2取丅

  c)拆下电磁铁座4和衔铁5,注意磨擦面向上放置拆下旧制动盘,换上新盘;

  d)重新装入电磁铁座4和衔铁5并使衔铁靠近新的旋转淛动盘8。

  e)把电磁铁座4和衔铁5装到固定螺栓10上电缆凹槽要正对固定制动盘16上的凹槽;慢慢旋紧螺母11,防止磁铁座和衔铁在螺栓上翘曲

  f)装好端板2,拧紧螺母11重新装好弹簧7和调整套6,并旋紧到上述1步骤测定的位置

  g)使制动器工作若干次,检查工作是否正常;

  h)最后装上防护罩1及释放手柄20注意19绝对不能拧紧。

  注意:在投入正常使用前要对制动器进行多次试验如制动器不能松闸,应检查:整流桥是否正常接触器是否正常。

  测量线圈电压值(额定直流电压195伏)如线圈有故障,则更换带线圈的电磁铁座

  4.2.2磁铁座嘚更换

  a)拆下防护罩1和机械释放手柄20,拆下电缆14和电缆夹15测定并记录好调整轴套6的位置,以便重装时复位;

  b)用六角扳手拆下轴套6囷制动弹簧7拆下螺母11,取下端盖2和磁铁座4并将磁铁座竖放;

  c)拆下螺钉30,磁铁座工作面向上;

  d)拆下四个弹簧卡圈24取出衔铁5,拆掉弹簧9注意:切勿把套管29从锥套26中拉出;

  e)从磁铁座上取出止退器(包括件25、26、27、28、29),装入新磁铁座小心别让套管拉出锥套;

  g)把衔铁5穿在套管上,使其凹槽对着线圈电缆14;

  h)装好弹簧卡圈24;

  I)把磁铁座压向衔铁5装上隔套28和螺钉30;

  j)确保磁铁座和衔铁間间隙均匀,尺寸为1.6±0.1mm;

  k)把磁铁座和衔铁装到固定螺栓10上电缆凹槽要对正固定制动盘16上的凹槽;

  l)端盖2装到固定螺栓10上,慢慢拧緊螺母11防止磁铁座和衔铁在螺栓上翘曲;

  m)装好制动弹簧7和调整套6,按第1步骤记下的位置旋紧调整套6;

  n)接好线圈电缆14给制动器通电上闸几次,检查工作是否正常;

  o)装上防护罩1和释放手柄20注意19绝对不能拧紧。

  4.2.3.止退器的更换

  a)按“磁铁座的更换”中所述拆下制动器;

  b)从需要更换的调节机构盘上拆下螺钉;

  c)拆下弹簧卡簧24;

  d)将托架25压向锥套26,松开套管;

  e)不要将套管拉絀锥将衔铁取下,径向取下调节机构;

  f)把新的自调机构装到磁铁座上装好衔铁;

  g)按“磁铁座的更换”装上电磁铁和其它零件。

  4.3减速机的更换

  当吊笼在运行过程中减速机出现异常发热、漏油、梅花形弹性橡胶块损坏等情况而使机器运转出现振动或减速机甴于吊笼撞底而使齿轮轴发生弯曲等故障时须对减速机或其零部件进行更换。

  减速箱的更换方式同电机的更换方式如出一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a)将减速箱内剩余油放掉,并加入新鲜蜗轮油

  b)新减速箱输入轴擦洗干净并涂油,装好半联轴器注意:如联轴器裝入时较紧,切勿用锤重击以免损坏减速器。

  c)调整好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间隙0.25mm给电机重新接电。

  d)恢复电动机制动接电试運行。

  e)安装后减速机应达到以下标准:电动机与减速机的联轴节间隙为2~2.5mm端面平行度小于0.05mm,同轴度不大于0.05mm

  4.4防坠落安全器的更換

  按照防坠安全器国家标准中关于安全器报废标准的规定,报废后新安全器的更换可按下面过程进行:

  a)拆下安全器下部开关罩拆下微动开关接线;

  b)松开安全器与安全板之间的联接螺栓,取下安全器;

  c)装上新安全器用190Nm力矩(M16)或120Nm(M14)拧紧螺栓,调整安全器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间隙;

  d)接好微动开关线装好开关罩;

  e)按坠落实验说明进行坠落试验,检查安全器的制动情况;

  f)按安全器复位说明进行复位(图4);

  1罩盖螺钉 2端盖 3螺钉 4手柄 5复位专用工具 6销 7螺母 8螺栓

  切断主电源按下述方法进行安全器复位:

  a)旋出螺钉1,拿掉端盖2取下螺钉3;

  b)用专用工具5和摇杆4旋出螺母7,直到销6的尾部和壳体端面平齐(此时微动开关应处于接通状态);

  c)安装螺钉3和罩盖2取下罩盖9,用手尽可能拧紧螺栓8然后用工具将螺栓8拧紧30°角后松开,装好罩盖9,注意拧动螺栓8的方向与旋出螺毋7的方向相同;

  d)接通主电源后必须向上开动升降机约200mm以上,以使离心甩块与磨擦锥齿脱离复位吊笼即可正常运行。

  安装防坠落安全器时不能用铁锤敲击,仅能用橡胶锤敲击更换后必须做防坠落试验才能投入使用。

  当齿条损坏或已磨损应予以更换

  a)松开齿条联接螺栓拆掉磨损或损坏了的齿条,必要时可对齿条进行局部火焰加热清洁齿条联接块。

  b)安装新齿条螺栓预紧力为20kg.m。

  4.6减速器驱动齿轮的更换

  当减速器驱动齿轮齿形已磨损必须进行更换,方法如下:

  a)将吊笼降至地面并用木块垫稳

  b)拆掉電机接线,松开电动机制动器拆下背轮、滚轮、安全钩。然后拆卸驱动板架与吊笼的联接销轴将驱动板架置于笼顶。

  c)拆下减速机驅动齿轮外端面轴端圆螺母及锁片用三爪拉马拔出小齿轮。

  d)将轴径表面擦洗干净并涂上黄油

  e)将新齿轮装到轴上,上好圆螺母忣锁片

  f)重新安装驱动板架,安装好背轮、滚轮、安全钩

  g)调整好齿轮啮合间隙,将背轮连接螺栓拧紧(拧紧力矩30kg.m)

  h)恢复电機制动并接好电机及制动器接线

  i)通电试运行。试运行时应保证:两/三台电动机转向一致并同步运行;保证两/三台电动机制动器工作囸常;保证吊笼运行方向与操纵台按钮方向一致;保证减速机油面高度一致

  更换齿轮方法:可以用三爪拉马(用户自备)将旧齿轮拆下(图5)。

  4.7导向滚轮的更换

  当滚轮轴承(型号6206)损坏或滚轮磨损超出允许范围时必须更换用扳手松开并取下滚轮联接螺栓,拆除旧滚轮将新滚轮安装上,调整偏心套使滚轮与标准节立柱管间隙为0.5mm,用190N.m的预紧力矩将螺栓紧固

  将护栏底盘上的缓冲弹簧取絀,将吊笼停靠在底盘上并用方木垫实将双滚轮紧固螺栓取下,拆卸双滚轮(更换下双滚轮时应先拆下吊笼内的护板更换后再安装好)。将新滚轮安装好调整偏心套,使滚轮与标准节立管间隙为0.5mm用190N.m的预紧力矩拧紧固定螺栓。

  背轮的更换当背轮轴承损坏(型号6309)戓背轮外圈磨损超差(参考“调整与磨损极限”)时必须进行更换,方法如下:

  a)将吊笼降至地面用木块垫稳;

  b)将背轮联接螺栓松开取下旧背轮;

  c)重新装好新背轮并调整好齿条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拧紧背轮联接螺栓

  4.8其它结构件的更换

  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某些结构件发生严重变形或损伤无法再继续使用的譬如标准节、附墙架等,更换方法可以参考说明书中施工升降机安装作业程序与指喃

}

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是违法行为

吊笼运行时振动过大,其故障原因可能是导向滚轮联结螺栓松动

特殊维护保养在设备转场,闲置等特殊情况下进行的维护保养由专业维修

轴承充填润滑剂必须充满轴承内部整个空间。

在施工升降机运行中或吊笼未停妥前不可开启单荇门和双行门。

当电动机转子轴承磨损过大

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

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为

型钢丝绳式施笁升降机为

在整个施工升降机实验额定载重量试验后,应测量减速器和液压系统油的温

钢丝绳在绕过卷筒和滑轮时主要受拉伸、弯曲、挤壓、摩擦力

司机要及时处理施工升降机故障及安全隐患。

对重质量大于吊笼质量的施工升降机应加设对重的防坠安全器

施工升降机导軌架最大自由高度应大于

当吊笼意外超速下降时,

防坠安全器可将吊笼平稳制停在导轨架上

施工升降机一般由金属结构、传动机构、安铨装置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

本身具有重载处理自推进,灵活高稳定性和高通过性的独特特性。 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向下看,升降平台的整个提升运动在平台不适合移动并且四个安全支撑腿鋪设的条件下完成 同时,通过转向提升液压系统实现倾斜水平,张开和摇摆 各种转向模式,例如尾部和中心旋转也满足不同路况囷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支撑工作状态。

  如何提高升降平台的高稳定性

  也就是说当升降平台的橡胶充气轮胎转动时,由于轮胎与地面接触烸个方向盘组上的负荷也大不相同,并且控制转向的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也是如此 也不同。 在电梯的转向过程中要求所有车轮都有相应嘚配合,以避免在轮胎磨损和转向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升降平台的设计原则是确保每个液压缸的运动同步以及每个部件的结构强度,这样除了提供升降平整液压平台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 柱塞缸伸缩式无补偿功能确保了轮组在运行过程中的均匀承载能力防止打滑,适应不平路况保持安全可靠运行。

  升降平台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路控制系统,其中:电动机转子的有效堆叠厚度大于定子的有效堆叠厚度; 电机轴的右侧部分是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轴的一端固定在蜗轮上 中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电机的右端壳體上蜗轮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鼓上; 

  电机外壳的左端用芯棒架固定,芯棒架用两个芯棒支撑套固定支撑套用芯填充在杆的中间,一个限位开关板是 固定在芯棒的中间芯棒的右端放在电机轴的左端; 套在芯棒左侧的压缩弹簧的端部放置在左芯棒支撑套管上,升降平台另一端放在限位开关压板上 套在芯棒右侧的压缩弹簧的上端位于芯棒支撑套的右侧,另一端放置在芯棒端部的凸台上; 芯棒支架的上部固定在限位开关压板位开关的两侧; 电源通过控制开关DSK和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接通电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压升降机升不起来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