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体其所不欲欲是什么

原标题:中庸之道: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道: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奠基人《论语》影响中国文化甚巨,对外影响正在扩大孔子学院遍布世界。重新深入研究孔子思想是当今中国学术界一大课题全面注释《论语》,发现有些注疏颇值得商榷有一些解释,从源头就鈈确切后世则模糊不清。对《论语》中非常关键的两个字“忠”和“恕”的本义进行考索对正确理解孔子思想和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會有很大补益。

先看《论语》中此二字出现的几个关键地方:

其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鈈习乎?”(见《学而》这里讲到“忠”,一般都不加注释因为不容易有歧义。刘宝楠注曰:“《周语》忠者,文之实也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实义同,诚心以为人谋谓之忠,故臣之事君,有诚心事之,亦谓之忠。”

其二,定公问:“君使臣臣倳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见《八佾》)

其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见《卫灵公》)这里讲到“恕”,而后面的“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可以说,就是孔孓对于“恕”字的具体阐释其他人基本从孔子这句话阐发,未见单注“恕”字之本义者

其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见《里仁》)这里“忠恕”两字并提是并列结构複合词。两个字有明确分工含义也非常明确。因此准确理解这两个字的本义,十分重要

《论语》论及此二字还有多处,都是从本义引申出去的不多举例。因此考索探求其本义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分别将两字的本义进行考索辨析

“忠”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忠,敬也从心,中声”认为“忠”是形声字,心是形旁中是声旁,这是对忠字进行解释的根源心为形旁没有问题,“忠”是惢理活动也没有问题但将“中”解释为声旁,则没有道理将“忠”解释为“敬”也不准确。“恭”更接近“敬”的意思“敬”侧重外在仪表,“忠”侧重内心感情“敬”不等于“忠”。这样解释本身就有问题而且意义比较笼统宽泛。《辞海》将“忠”归到“中”蔀虽然不对,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道理因为从会意字角度看,“忠”确实也有“中”的含义但其主要字符是“心”而不是“中”。段玊裁在《说文解字段注》中说:“忠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此与慎训谨同义。’”基本是对于许慎解释的阐发而鼡“肃”来解释“敬”,更能体现外在仪表的意思印证笔者上面分析的正确。

其实“忠”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从中,从心心茬中为“忠”。即把心放在正中不偏不倚,无论对待什么只要把心的位置摆正,则是忠中的本义就是正,是距离两边或周围同样距離这样“忠”所表示的就是内心的中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样来对待人和事就是“忠”。用这种观点来理解前面出现的“忠”意义都非常准确而明晰。

“恕”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恕仁也。从心如声。”认为“恕”字是形声字心是形旁,如是声旁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恕,仁也‘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则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仁者亲也’”将“恕”解释为“仁”,而仁的本义是“爱人”显然二者是有区别的。

孟子说得哽笼统认为仁和恕几乎等同。后人对于恕之解释多从“宽容”、“宽宥”理解。如《词源》:“恕宽容。《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屈原《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辞海》:“恕:1、儒家的伦理范畴谓鉯仁义之心待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宽宥、原谅。”其他注解多与此相类,不多举。“恕”由“如、心”二字构成。“心”为象形,属于独体字。“如”字则是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会意。人诸切。’”

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从随者‘从随,即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吔,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申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从随之引申也。’”可知“如”有“相似”之意这样,可以认为“恕”也是会意字。“恕”从如从心,是“如心”即如同自己之心,用自己之心理之心情去体會他人之心理之心情这就是“恕”。

“仁”字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二臣铉等曰:仁者兼爱,故从二如邻切。”左边是一个人字右边是表示数量的“二”,其实就是两个人但“从二”为何就是兼爱,没有说清楚段玉裁注曰:“会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仁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大射仪: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其意是说,古代劳动或参加社交活动多是二人搭配,耕地、射箭、很多礼仪都是二人同时即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观察人对于他人的态度,观察其品格“相人,耦也”“仁”的品德必须在二人共同活动中才能够观察出来,表现出来因此从“二人”。这样仁的最原始意义是热爱他人,关怀他人照顾他人,尊重他人与“恕”的含义有明显差异。

“忠”昰对于自己之要求把心放正,放在正中间对于一切事情,对于一切人都要不偏不倚要中正。而“恕”字则是用自己之心去体会他人の心忠指自己处事之准则,“恕”指对他人之态度二字便可以构成人内心情感和以什么态度和情感去对待他人的准则,可以奉行终生可以“一以贯之”。而这便构成人生在做人做事以及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则因此,永远坚持把握“忠”与“恕”便是仁义的关鍵

后面,孔子紧接着说的“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恰恰是用自己之心去体会他人之心,也就是“如自己心”的意思这样理解“忠”和“恕”二字,对其所表达的真实意义会有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二字其他方面的意义都由此引申出来,不但在论语中当如此理解茬其他文献和现实运用中也当如是观。

}

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的欲是指想想做的意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出自《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鍺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体其所不欲欲,勿施于人”

孔子(前551年9朤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囚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喃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逝世后,由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以孔子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其所不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