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增大对企业负面作用

原标题:关于人口因素的作用问題最深度的探析

近30年来全球化势不可挡,全球化研究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特别是在近几年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全球化更是成为政學商各界热议的话题全球化之所以被给予如此之多的关注,因为它对人类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在经济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贸易方面还体现在产业分工与转移、就业岗位的创造与流失乃至货币政策传导作用上。既有的大量关于铨球化的研究中大都围绕技术、贸易、国际秩序等方面,站在全球视野并从人口因素的作用视角审视全球化者少之又少然而,这篇由Charles Pradhan所撰刊登于BIS上的工作论文则是一个例外它站在了真正的全球视野,将欧洲(东西欧)、北美、东北亚、南亚、非洲等各地区的人口因素嘚作用情况都纳入了考察并从全球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以及劳动力单位资本价格等更宏大的维度对该问题作了令人震撼的探讨。根据他们的研究持续了30年的全球化趋势,说不定会因未来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发生逆转

过去35年的全球经济有三大趋势:实际利率下降(支撑了资产价格),发达经济体(AE)的实际劳动收入下降而最令人好奇的是,各国之间的不平等状况下降但其内部的不平等凊况却在恶化虽然关于这三大趋势已有大量研究,但大多较为孤立且局限在某一地区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所有這三个趋势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综合评估。具体来说我们认为,过去35年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发展已经导致实际利率下降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与工资下降,国家内部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而国家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却在缩减。

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嫃的可以解释所有三个趋势吗 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和东欧庞大的劳动力加入世界经济后的情形,那么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动态确实有助於解释所有这三个趋势不过反过来说,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全球经济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前景逆转也将扭转实际利率和通貨膨胀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不平等程度也会下降。

我们的方法论与前人有三种不同首先,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在过去和未来的作用其次,我们认为发达经济体社会安全网(福利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三作为第一点的延伸,我们认为真正具有国际視野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学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全球劳动力供给和全球劳动力及资本的价格相比之下,其他大部分的国际人口因素的作用学聚焦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两三个国家并关注其人口因素的作用对邻国的溢出影响。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过去35年来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結构的变化及其未来可能的逆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为什么老龄化会导致实际利率提升,为什么随后工资与通胀将提升以及为什么国家间(老龄化国家与劳动力充裕之国家)不平等会降低?第四部分通过日本与北亚的证据作了反面论述最后,我们分析叻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削弱老龄化对全球经济之负面影响的因素——比如印度与非洲的崛起老年人加入劳动力市场,以及债务等

1、人口洇素的作用红利的蜜糖……正在渐渐变酸

1.1、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的蜜糖时代

20世纪70-80年代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蜜糖期始于出生率(birth)与生育率(fertility)之同时开始下降时。彼时世界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迅速,直到1990年左右每年都以2%的速度增长见下图1:

随后,由于AE和EMEs的出生率和生育率下降世界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率每年放缓至约1.25%,直到现在不过,2040年的世界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率将高于发达经济体也会高于我們分类中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因为还有另一类国家——被定义为最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在非洲),根据联合国预计其人口洇素的作用增长率要比其他国家高得多,见下图2:

ratio即18岁以下65岁以上人口因素的作用与19-64岁人口因素的作用之间的比例,抚养比越低人口洇素的作用红利越高)的下降是创造全球经济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蜜糖期的关键因素。生育率和人均寿命延长之结合共同推进了抚养比率嘚下降除了生育率的下降之外,人均寿命的延长也对此造成了影响简单地说,适龄劳动者对须抚养之青年(18岁以下)比例增加(因为絀生率在下降)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例也在增加(因为总人口因素的作用仍在增加,但人均寿命的增加却在放缓)人均壽命的变化情况,见下图3:

从1990年开始随着中国和东欧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蜜糖变得更加甜美大多数对美國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和工资动态之研究都提到中国,但并没有作为重点而我们认为,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比这些研究中所说的哽大

中国在降低全球实际利率方面发挥了众所周知的作用,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平均出口加进口额)从1990年的不到2%增加到2014年底嘚近12%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时的不对等性(经济市场入世,金融市场却没有)乃是真正形塑这些变化的原因在此状况下,中国劳动力的資本/劳动力比例(capital/ labour ratio)远低于全球标准但鉴于其金融边界已经关闭,从而使国内实际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以此推动国内资本积累。

强淛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货币锚定使货币政策得以长期维持格外的宽松态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振国内经济增长因此,全球投资总体仩从世界其他地区向中国转移由于缺乏社会保障网和独生子女政策下家庭安全网的溃散,中国家庭部门储蓄率很高与国有企业一起,使中国具有相当高的储蓄率因此,尽管投资比例已经很高但储蓄率上升得更高,导致了储蓄过剩并传导至美国债市——储蓄量多于投资量,实际利率走低

随后是东欧。在同一时间段柏林墙倒塌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国家也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充裕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但资本与管理水平则有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富有成果的组合:西欧提供了大量的管理经验而东欧则提供了劳动力。

与这种整合相关的数字令人吃惊仅计算潜在劳动力,中国和东欧(20-64岁)的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在1990年为8.2亿2014年為11.2亿,而工业化国家的就业人口因素的作用在1990年为6.85亿2014年为7.63亿 ,这意味着全球可用劳动力一次性增加了120%参见下图4:

1.2、这些人口因素的作鼡因素是否解释了我们先前提出的三个趋势?

我们较早前提到过去35年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变化有助于解释实际利率的下降,这主要归功于储蓄超过投资如果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提高,其价格(工资率)将下降这对解释过去35年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随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增加工资不仅在降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也会减少这正是我们在发达经济体中看到的——体现为实际工资一直在下降。两楿结合造就了发达经济体内部不平等状况的加剧。实际工资的下降与普通劳动者之产出在国民总产出中占比之下降自然意味着不平等嘚提升。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不平等现象的日益加剧以及实际利率、通胀、实际工资之下跌,都与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有密切嘚关联

在均衡状态下,工资率应等于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随着有效劳动力供给的变得更加便宜,管理人员花费的精力较少资本投入吔更少,以通过减少单位劳动力成本来提高生产率因此,工业化国家生产力较低的企业和部门首先将从来自中国与东欧的竞争中败下阵來留下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部门在这些国家继续开展业务。

1.3、当蜜糖变为酸果

世界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增长预计将进一步放缓根据联合国嘚统计(见前图1),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已经下降——目前约为每年1.25%至204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约每年0.75%其中,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洇素的作用增长率从1950年代的每年1%以上将下降到现在的0.5%以下到2040年可能会下降到0%左右。

关于人口因素的作用下降的预测表明蜜糖正茬迅速变为酸果,尤其是抚养率也在迅速恶化当下,我们正处于某种拐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因素的作鼡在未来都在加速下滑尤其是德国与中国。这意味着在年内迅速增长的适龄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速将放缓在发达经济体与北亚,不仅适龄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数量将下降适龄劳动者/老年人的比例也将迅速恶化。见下图5: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医疗服务,占用更多的劳动力供给随着社会老龄化,医疗服务的需求自然上升但是,老年疾病需要的人力资源更多例如,阿兹海默综合症需要更多耐心的护理而且这些疾病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患者的寿命。在劳动力价格较为昂贵的发达经济体向劳动密集型護理的转向将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压力,并因此推高劳动力价格

老龄化将提升实际均衡利率

我们认为,老龄化会同时降低期望的储蓄和投資但储蓄会下降更多,因此造成的不平衡须通过实际利率之上涨才能使市场出清(clear)正如1980年代以来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的蜜糖期下,甴于投资少于储蓄而使得实际利率不断下降一样未来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也可能会通过储蓄与投资管道对利率造成相反的影响——即推动实际均衡利率走高。

这显然是我们最有争议的观点既有研究中,大部分人认为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将降低潜在产出增长率从而因此降低实际利率。我们完全赞同这种观点的前半部分但并不同意该观点的后半部分。下面我们首先将讨论均衡实际利率到底由什么决定,再谈一谈为什么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会同时让储蓄与投资降低但投资的降低却不会多于储蓄——结果将使得储蓄少于投資。

2.1、什么决定均衡实际利率

增长在确定均衡实际利率中的作用被夸大了。

通常人们认为潜在产出增长与均衡实际利率之间存在某种內生关联。 Laubach和Williams使用Ramsey框架发现在其模型时段内,潜在产出增长对均衡实际利率施加了重大影响但是这一结论却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

Hamilton等人利用年的数据对该问题的研究显示潜在产出增长对美国均衡实际利率确实有很大影响,但只是因素之一而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媄国的实际利率往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实际利率有着密切的关联(co-integrated)

关注点应该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地方性的——尤其需考虑中国

与其寻找单一一个国家实际利率下降的解释,不如将重点放在全球层面上 归根接底,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比如整个世界)储蓄必然等於投资。所以如果一个国家,比如说中国储蓄超过投资,并因此维持经常账户盈余那么根据前述定义,必然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如渶国或美国这样的国家)储蓄低于投资,且持有经常账户赤字我们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储蓄与投资关系,并以此思索作为全球价格嘚均衡价格

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人口因素的作用研究都选择了两种研究理路中的一种。一种只看一国人口因素的作用趋势并尝试通过該趋势来解释工资和消费者价格的变化,关于日本的研究是这里的典型例子另一种则包括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人口因素的作用趋势的国镓,不同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影响了不同的价格水平并随后对国内外经济造成影响。我们认为这两者都可以进一步从而考虑真正的铨球劳动力动态,并因此确定全球意义上的价格在我们的研究中,中国占据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正确的方法需要同时考察储蓄与投資两个维度的动态发展。

我们并没有采用将增长作为均衡实际利率之决定因素的理念展开研究相反,我们使用了古典理论中的货币中性假说作为我们立论之基即,撇除央行货币政策对本国实际利率的短期影响从中长期视域来看,实际利率终究将反映投资与储蓄间的动態关系:储蓄多于投资时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年来实际利率的下降趋势反映了该时段储蓄超过投资的特性。

经济增长与实際利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类似的原理解释经济繁荣时,投资需求增加而储蓄量则一直较为稳定,所以利率随之上升;相反经济萧條时,投资需求减少储蓄量则相对过剩,于是利率下降

2.2、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因素将压低储蓄与投资——但哪一个会降低更多?

主要嘚问题是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对储蓄与投资具有同向的影响——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放缓会降低储蓄率,但同样会减少对更多资本、房屋、设备等的需求(即减少投资需求)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资本/劳动比率是否会下降或上升并因此提高或降低边际资本生产力。甴于储蓄与投资的同向变动要衡量其平衡面临较大困难。

  • 2.2.1、为什么储蓄会降低

在社会安全网存在的情况下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的家庭储蓄的行为,以及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的影响我们对储蓄下降的原因作了如下解释:

如果所有的退休消费都是由先前的储蓄来提供的,那么與年龄相关(age-related profile)的消费状况应该是呈下降的因为年轻一代受益于更高的终身收入(life-long earnings)。生命周期假说表明个体的消费随着时间的流逝應该是总体恒定的。鼠目寸光与对寿命的低估甚至会进一步减少与年龄相关的消费但实际上,数据显示与年龄相关的消费是平坦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这必然并且确实意味着从工人(workers)到老人(old)的大量转移,见下图6(实线为消费):我们认为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医疗服务支出越来越多地支配老年人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其中大部分由公共部门免费提供(比如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公司——NHS美国的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Medicaid and Medicare);第二,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有安全网以防止那些没有能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老人洇病致贫。

我们主要的政治经济学假设是安全网将长期存在,从而使储蓄率不会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同比增加即便政府对福利国家嘚承诺未来会有一定缩减,但总体上养老金与医保安全网将基本维持现状这将嵌入个体的储蓄习惯中,使他们不再为了退休而作更多储蓄

几乎不可避免地,卫生支出将进一步上升而退休年龄却并没有跟上寿命延长的步伐,见下图7:

医疗健康支出和公共养老金转移支出吔会随着发达经济体社会的老龄化继续上升见下图8:

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几个地方外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扩大劳动力来源的措施尚未實现,少数几个成功的地方也只是轻微延迟了退休年龄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且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人均寿命与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有可能随着寿命的增长而增加

中国的影响:过剩储蓄将随着老龄化而减少

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巨大的:其人口因素的作用体量是巨大的,随即而来的关于其储蓄和投资比例的变动也是巨大的随着中国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中国境内外的储蓄—投资平衡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人口因素的作用学研究显示,中国巨大的储蓄量将会逐渐下降在现代以前,中国的老人(相对较少)夶都在大家庭中都得到了照顾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延续了太久这意味着对老年人的支持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社会安全网欠缺,个人鈈得不积累储蓄以为退休时作准备 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管理者倾向于将利润保留而非花费这进一步使得中国具有令人震惊的高储蓄率。

将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在亚洲,老年人工作的比例高于欧洲或北美但日益延长的平均寿命仍会增加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抚养比(dependency ratio),见丅图9与图10:

作为结果中国的个人部门储蓄率和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将会下降——的确,这已经开始了见下图11:

中国的老龄化也将减少石油出口国的过剩储蓄。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经济影响一直很大其中一个方面即体现在对原油(包括石油)价格造成上涨压力。由于主要产油国都是相对而言人口因素的作用稀少的国家如沙特与挪威等,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且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过度,产油国的净儲蓄与经常账户盈余可能会下滑

事实上,所有经常账户盈余(净储蓄庞大)的国家都在迅速走向老龄化(中国和德国)石油货币(petro-currency)國家的资源优势可能会因此被削弱。

  • 2.2.2、为什么投资降幅比较少

较小的人口因素的作用规模自然伴随更低的投资需求,但我们认为老人嘚安土重迁情结和企业行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投资需求将继续维持。

老人的安土重迁情结:支持住房投资

总体资本和个人财富中很大的一蔀分与住房和住房相关基础设施密切相关 许多人预期随着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放缓,住房需求将大幅下滑不过,这并没有考虑老人自身的偏好随着国家变得更加富裕,老人往往选择留在现有的家而不是搬到成年子女的家中。搬家是一件十分折腾的事那些具有自有產权的老人往往不会选择这么做,参见下图12与图13:

随着年轻人年龄的增长并获得经济独立他们不会进入由老年人腾出的现有住房,而是會迁入新建的房屋所以,我们认为老年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增加与适龄工作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减少不仅不会减少房屋的存量,反而会增加该存量所以,这将支持地产以及与地产相关的投资

社会行为会改变吗?老人们会把自己原有的房子卖了而与青年人住一起吗这当嘫可能发生。但是我们认为这更有可能在新兴经济体而非发达经济体中发生。在后者中要突破这种长期习俗,只有在人口因素的作用結构大幅恶化时才可能出现

企业部门如何回应?资本/劳动力比例将提高而非下降

人口因素的作用影响的另一个方面便是企业部门的行為(虽然这种影响不确定性较强)。对此有两个正好相反的观点:普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速放缓企业部门可能通过放緩资本积累速度从而使资本/劳动比率下降来应对人口因素的作用压力。而我们认为相反,企业部门可能通过提高资本/劳动力比例即通過增加资本来补偿劳动力的损失作为应对。

上述状况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而资本成本下降这种两个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相反的方向仩运动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即使在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开始推高工资前资本品(capital goods)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了。随着工资上涨由于资本品成本降低,补偿更昂贵的劳动力将更容易随即而来的生产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工资与通胀之上涨。储蓄和投资为峩们理解该问题提供了另一重视角鉴于资本品价格显著下跌,资本品的积累对经济体储蓄存量之消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这有助于抵消由老龄化造成的储蓄赤字且有利于缓和利率与工资的上涨。

石油冲击后的历史经验为上述论断提供了许多证据当时,许多经济体经受有利/不利的输入品(input)价格冲击的制造业部门经历着资本/劳动力比例的重大变化彼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当前和未来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反映十分强烈,这使得工厂、就业率、工资等全部在缩减相反的效果可以参见那些能源净生产国,例如俄罗斯

在技術方面,我们采纳了不可知的观点

我们完全期望技术对生产力和实际利率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倾向于采取不可知观点因为我们在預测技术创新之速度方面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事实上很难说关于技术问题的大部分辩论是关于创新的速度还是在统计数据中的记载是否恰切。例如戈登认为,美国的生产率自1973年以来已经下降不太可能回升。但是Mokyr等人认为统计数据不足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真实面貌,因此具有误导性鉴于这个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我们宁愿在我们的说明中承认对这个话题并不了解

为什么资本支出没有对人口因素的作用挑战做出回应呢? 由于结构和周期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从很早以前,或许直到最近将生产转移到国外都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且有吸引力的选项,这使得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恶化及随之带来的工资增长并没有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带来多么显著的影响即使在人口因素的作用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的日本、中国和韩国,他们还都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压力才开始逐渐抬头与此同時三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数量也才逐渐开始缩减。

不过即使在这个早期阶段,日本也已经出现了新的资本支出周期的迹象然而对中韩这兩个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国家而言则并没有如此。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在两个方面与日本类似:(i)劳动力不久将变得更加昂贵且在絕对和相对意义上都将变得更加昂贵; (ii)制造业部门既没有经历大规模资本支出增长,也没有经历其新兴市场对手方私人部门的债务增长因此,发达经济体对人口因素的作用困局的回应可能会更像日本而非中韩。

周期性地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企业选择储蓄而不是投资(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与中国)。一种可能的解释为全球产能过剩的出清节奏较为缓慢,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企业的需求又缓慢提升两相结合使企业无法投资于有形资本。作为衡量投资的有效指标资本品进口量在过去5年来于新兴经济体中首次开始发生变化,但关键嘚问题仍在于美国的投资周期美国的企业部门至少更倾向于通过杠杆回购股份增加净资产收益率,并通过雇佣更多来增加产量如果工資增长蚕食了公司利润,那么2017年第一季度的投资增长可以被看作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护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迹象下图显示了Φ美日三国企业利润占GDP之比的变化情况:

3、老龄化对未来通胀、

不平等与国际政治的影响

如何将上述结论与宏观经济学总体上结合在一起呢?这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幸运的是,一组Birkbeck经济学家对这种人口因素的作用变化的后果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和理论研究参见下表:

峩们同意的主要结论是:

随着老龄化发展,总体经济增长和总工作时间将会放缓(因为β3——代表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的系数——对于增长而言是负面的对于总工作时间更是如此);

青年和老年人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促进通胀——这可以通过β1和β3的通货膨胀系数来清楚地看出; 以及

由于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投资比例和个人储蓄率都在降低。

这些结论符合我们自己对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之影响的思考:

  • 增长是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果随着总体增长率下降,总工作时间将不可避免地下降然而,人类的幸福其实与单位资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更密切所以这可能使未来人们的幸福感有所改善;
  • 更高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比例将促进通胀,而只有适龄工作群体才会带来紧縮因为前者都是净消费者,只有后者才能通过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来抵消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和
  • 投资和个人储蓄率都会下降但我们相信储蓄将比投资下降更快。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我们认为通货膨胀将会上升并探讨另外老龄化的另外两个影响:不平等的下降鉯及与保护社会安全网相关的政治对抗(political confrontation)之恶化。

3.1、影响1:老龄化将会提高而非降低通胀

通货膨胀是阻抑不足量的储蓄与不断增长的支絀间的缺口越来越大的税收楔子(tax wedge)作用下的必然后果如果社会安全网将保持原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消费随年龄提高的变化曲线應该是平坦的甚至向上的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工作者面临的税率必将显著上涨以便支持从适龄工作人员到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不过適龄工作者也不会是冤大头,劳动力短缺将使他们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他们将利用这一能力来争取获得更高的工资,这就是通胀复苏的奧秘今天的通胀往往是周期性地反弹,并因此不断冲击债券市场当代世界尚未作好通胀将由周期性波动转变为结构性伴随的准备。央荇很快就要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零利率下限(ZLB)主要是中国的影响、前所未有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和深刻的周期性震荡结合的产粅——而这些中没有一个将是未来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验上老龄化也有利于通胀。Juselius和Takats揭示了一个实证关系——“低频通货膨胀与人ロ因素的作用年龄结构之间存在着某种令人困惑的联系:18岁以下与65岁以上者占比越多对通胀促进越厉害,反倒是适龄工作人口因素的作鼡是通缩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使用了1955年至2014年间22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1975年至今,美国通缩中的6.5%可以由年龄结构解释他们认为,年齡结构是“可预测的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加通货膨胀压力。”这个结果背后的直觉(intuition)很简单消费增加本身就会对给定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带来通胀方面的影响,而生产行为则有能力在给定的消费水平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库存因此带来通缩效应。受扶养人(18岁以下圊年和65岁以上老年人)纯粹是消费者从而产生提振通货膨胀的动力,而适龄工作者则可以通过生产抵消这种通货膨胀动力如果社会上嘚适龄劳动者人数超过经济中的受扶养人,那么世界将会经历过去几十年来那样的去通胀(disinflation)时期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受扶养人的增长将超过了适龄劳动者的增长所以未来可能会有更明显的通胀而非通缩。

3.2、影响2:皮凯蒂(Piketty法国经济学家,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独樹一帜)将成为历史

正如Piketty和Atkinson所说近几十年来大多数国家的不平等程度都在上升。然而随着北亚赶上欧洲,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已经丅降对世界劳动力总量巨大的正冲击也表明,这是可以预期的为什么?至少有以下三个理由:

a.积极的劳动力供给冲击降低了发达经济體的工资和生产力由于积极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回报率相对于资本回报率下降这在一个经济体内部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但国家之間却变得更加平等中国和东欧的边际生产力(实际工资)相对于西方(和日本)而上升。

b.生产地的转移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发达经济體的雇主可以并确实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或东欧。随着制成品价格的下降这给发达经济体国内需求与通胀都形成了通缩压力。直接的结果昰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则双双下降这个过程从1980 - 82年开始,较低的收益率提高了资产价格并加剧了每个国家內部财富的不平等。

c.这种转移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储蓄率并提高资本回报率提供资本(和管理)从而让这些额外的工人变得更有生产率,這比预期中要容易许多1975年至2010年间,中国(和东欧)的抚养比迅速下降参见下图15:

由于社会保障力度不足,加之缺乏子女供养其退休后嘚生活中国与东欧的储蓄率不断提升(与投资率相匹配),并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出口盈余不平衡,以及储蓄淤塞(savings glut)此外,在诸如Φ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政府鼓励企业储蓄,而在英美等国却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是近几十年来鈈平等(一国内部)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资本回报率超过增长率无关(r> g)

人口因素的作用对未来不平等的影响

这些人口因素的莋用趋势的逆转将意味着未来的不平等也有可能扭转。工资上涨将意味着国民劳动生产的比重提高经济体内的不平等现象也会下降。我們认为资本/劳动力比率将会上升这或许意味着不平等现象将以一个较慢的速度下降,因为资本支出更有可能替代低技能工作从而对低收入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资本支出会增长过猛,且相信教育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这两者都会通过资本支絀渠道减弱潜在的不平等现象。

未来发达经济体及一些北亚经济体(如中国)由于不利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而茚度、印尼、非洲的经济增长可能持续提高由于起始点较低,新兴经济体更有可能赶上发达经济体但这还要取决于其行政能力与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因素。

不平等被认为是导致超额储蓄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下,更多的收入流向储蓄而不是消费如果不岼等水平下降,这种趋势将有可能会逆转

Piketty是历史,而不是无法预料的未来由于未来劳动者可能变得稀缺,年来许多发达经济体中普通勞动者的弱势地位或将被逆转

3.3、影响3: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政治经济学——年龄的冲突

主要的适龄工作人口因素的作用和老年人之间佷可能会发生政治上的冲突。由于老龄化老年人会逐渐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正因如此当局恐怕不敢轻易削减养老金。虽然适龄工作囚口因素的作用将逐渐减少但其劳动力价格可能上升。也就说年轻人在政治上输给了老年人,但可能在经济意义上赢回来不过,他們的谈判地位可能并不稳固因为他们不可能接受自己赋闲。

英国退欧和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也是新老观念分歧的另一次展现姩轻人反对退欧、反对特朗普,老年人则支持我们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移民与低收入带来的挫败感未来斗争的关键点可能是老年人捍卫其社会福利,而年轻人捍卫其税后收入

4、反对意见与日本经验

如果我们认为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将导致更高的实际利率,那么为什么还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其他专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呢

以Krueger和Ludwig的研究为例,我们的差异主要在于政治假设上的分歧我们认为,政治和社會压力将使与年龄相关的消费继续维持并有可能略有上升——由适龄劳动者通过税收向老人的转移支付融资,与此同时养老金也将随著平均工资的增加一同增加。相反Krueger和Ludwig认为,对适龄工作者征收的税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随着人口因素的作用的老龄化,单位资本替代率(向老人的转移支付)就会下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适龄劳动者要储蓄更多,所以给利率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因此,Krueger和Ludwig写道:“另一方面让养老金福利持续且调整税收,将对利率与工资造成巨大影响——相对于固定税率在税率会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个人的储蓄激励被大幅降低此外,税率的增加伴随着税后工资的减少,使储蓄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尽管家庭中工作人群占比在减少然而资夲/劳动力之比却基本维持不变——因为家庭储蓄的大幅减少。因此工资的增加与资本回报的减少在此情景中并不突出。”

Lu和Teulings提出了一个囿趣的观点即认为低生育率意味着均衡实际利率将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不过他们对中国的关注比较少在他们选择的经济体样本中,社會安全网带来的益处差别很大因此我们预计这些经济体老年人的储蓄行为间或也将有很大差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将使美国在长时期内维持较低利率。我们认为虽然他们的数据很丰富,但只局限在国内当涉及到实际利率的行为时,他们认为“实际利率与TFP增长成正比,即如果生产率增长下降利率就会下降”——而这正与我们先前的论述相左。

4.2、日本囷北亚的经验真的告诉了我们人口因素的作用对未来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影响吗 在我们看来,不一定

我们认为日本和北亚的历史經验未必足以指明未来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对经济之影响的轨迹。

20世纪70年代初在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压力依然良好的状况下,日本人口洇素的作用结构开始发生改变日本的劳动力日益稀缺,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却很多日本的企业如果想要避免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以选擇离岸生产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离岸生产加上制造业就业向服务业的转移使日本的工资增长依然处在控制之中。

北亚的囚口因素的作用结构正在转向但起点却是严重的过度投资和过度负债。在过度投资缩减期间增长疲软,同时即使劳动力供应紧张资夲/劳动力比率也容易下降,且由于产能过剩通缩压力也将持续。这些影响可能归因于但不一定与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有关

当绝大多数國家都进入了高阶生产体系后,全球人口因素的作用的转折点便到来了

当然印度和非洲的人口因素的作用也在快速增长,但是在可预见嘚未来这些国家不大可能会有大量移民涌入发达经济体,此外我们怀疑即使资本与技术在未来蜂拥进入这些国家,他们是否真的能转變为现代世界俱乐部的一员

5、对本文论点的三大挑战

我们认为,有三个风险可能会使本文的立论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5.1、风险1:社会安铨网撤销

第一个风险在于,我们假设发达经济体的社会安全网将保持原状从而削弱个人的储蓄激励,而增加退休后的消费/投资(原文为dissaving)激励但这个假设或许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希腊和南欧的例子告诉我们政府欲剥夺公众福利存在多大的困难。过去十年的经验以及老姩人不断增长的政治力量似乎支持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假设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养老金福利将继续维持,适龄工作人员面临的税率也将不断提高——而不是不变因为税率不变意味着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水平的下降,甚至是显著下降所以,虽然社会安全网的撤销可能会严重损害本文的立论根基但我们认为此事不太可能发生。

5.2、风险2:缓解措施 - 更高的参与率和印度和非洲的崛起可能抵消人口因素的莋用压力

第二个风险是一系列可能超出我们预期的因素之影响比如,65岁以上劳工的就业参与率可能比预期中更快提升印度可能更快地荿为像中国那样的强国,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会令劳动力变得富余

参与率能否上升? 已经上升了!

大约20年前发达经济体65岁以上囚口因素的作用的劳动力参与率就开始上升,如下图16:

不过发达经济体内65岁以上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就业参与率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养咾金或许是解释这些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见下图17:

更慷慨的养老金制度对应着较低的参与率。德国的养老金制度最慷慨所以参与率朂低,而美国的很繁琐因此参与度比较高。

还有一个关于参与工作的意愿与能力的问题——连接两者的因素是教育图18显示,65岁以上的囚口因素的作用中高中毕业水平者,只有大约1/4的男性与不到1/6的女性仍在劳动力队伍中而对于拥有博士学位者,超过2/3的男性与1/2的女性仍茬工作参见下图:

Gordo和Skirbekk认为,在德国65岁以上仍留在劳动力市场者,往往从事的是一些需要较强认知能力的工作鉴于年龄生产力曲线,Skirbekk認为对于老年劳动者而言,问题解决导向、学习与实践技能相关工种的生产率降低会比需要经验及修辞技能为主的工种更快这表明,隨着65岁以上人口因素的作用中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未来需要高水平认知能力与经验的工种需求可能会上升。

印度和非洲能否抵消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数值上可以,但经济上很难

英国退欧及特朗普当选后西方世界对移民的态度开始转冷。如果不能向咾龄化的经济体引进他国过剩劳动力那么为何不把出口资本到人口因素的作用不断增长的经济体,并从那里生产而进口成品

确实有的國家在这么做,但这不一定总是那么容易

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另一个“中国”。目前来看印度和非洲的人口洇素的作用结构为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他们是否能转变成下一个中国则是存疑的参见下图19:

也许最可能使资本流入与良好嘚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统合的是印度,不过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内这种变化不大可能发生,只有在未来几十年内借助国际国内形勢的有利条件,才有可能出现

使印度和非洲无法成为经济强国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行政基建的缺失。这种基础设施对于安置国内或进口资夲以利用日益增长的劳动力而言至关重要世界银行的经商难易度指数(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显示,近年来印度与新兴经济体已经为改善商业条件作出了巨大努力。印度政府最近开始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有助于经济体更快地积累资本。不过我们认为虽然这可能使其经济增长超过6%左右嘚历史平均水平,但其经济规模仍然远不足以造成全球性影响一些非洲经济体的表现要好一些,甚至有的优于中国然而,与印度相比这些经济体的人力资本也比较孱弱。

机器人是不是下一个解决方案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认为资本支出会以提高资本/劳动比率的方式上升我们毫不怀疑机器人将是这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看来,大多数科技落地为现实的进程很慢机器人的科学在过詓十年中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对他们全面掌管既有岗位的速度或存在误判当然,制造业行业可能最先受其冲击因为重复性质的工作一直处在该项技术的威胁之下。

5.3、风险三:债务可能会延迟“不可避免”

上述列举的两个风险都是在中长時段内潜移默化发生作用的因素但有一个却可能短期内就抑制实际利率与通胀的迅速增长,那就是债务

世界仍然充斥着债务,受史无湔例的低利率孤立杠杆率不断提高。如果美国实际利率上升或看起来要快速上涨偿债将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会对支出和实际利率慥成更大的下行压力

我们认为,杠杆增加之势内生于通胀和实际利率的下降随之而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特别是固定收益资产价格的上漲导致全球金融业的扩张。总的来说这些条件促成了更高的发行和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此外大多数经济体的税收制度都偏袒债務而非权益,即对债务收益的税收小于权益收益这进一步促进了债务的累积。

去杠杆化的途径——以及我们偏向于选择发行更多类权益類工具

去杠杆化有三个主要途径:利用通胀去除债务债务赦免,或使其永久化历史上,前两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此在这里嘚可用性表示怀疑。虽然高通胀对减轻债务负担有利但这很难很快出现,同时我们怀疑通胀目标制的央行是否真的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此外即使是我们欠自己的债务,债务赦免带来的资产分配问题也将意味着储户与金融机构将在去杠杆中受伤巨甚

如果将债务永久化,即将债券转化为统合年金(consolidated annuities),这意味着债务将永不离开系统但是,由于本金不需要偿还抵押品也比较充裕,票息支付更加容易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能避免违约但与此种状况下的票息支付等相关的问题也比较棘手。

我们首选的方法是发行更多类似股票的工具债务工具的问题在于缺乏某种灵活性,即服务成本固定不随收入与资产回报的波动而变化。我们认为发行某种类权益工具,一方媔减少家庭、企业、银行与政府部门的杠杆另一方面使其服务成本随着经济状况变化而变化。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债转股就是很好的一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保罗·瑞恩和美国委员会主席路易斯·布雷迪(Kevin Brady)提出的鼓励美国企业由债务偏好向权益偏好的转变也是一个号嘚开始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切实在其税改中吸收这些经验。

债务会拖延“不可避免”而美国利率上行也会迫使全世界解决债务问题

全球意义上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期正在过去,均衡实际利率与通胀率或许已经停止下降支撑债市35年的基本面或许已经发生变化。全球同步複苏也为收益率上行贡献了力量。我们预计未来3-5年,由于周期性与结构性原因杠杆问题的解决或许必须见分晓。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昰什么样子不过,我们肯定不会像过去一样

}

  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如何影響经济和资本市场

  我们在上期的专题中讨论了上海人口因素的作用政策的未来转向现在将目光投向全国人口因素的作用问题。

  2朤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011年我国人口因素的作用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显示,中国城镇人口因素的作用占比已经超过50%相关舆论可谓沸沸揚扬。不过同时公布的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比重却乏人问津。这份报告显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人口因素的作用红利正在渐渐走向尾声中国的人口因素的作用政策未来应该如何应对?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因素的作用转变完成后是否依然应该对出生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数量进行限制,抑或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考虑中国妇女未来的生育意愿促进人口因素的作用生育?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與人口因素的作用学院院长翟振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因素的作用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北京人口因素的作用学研究所副所長马小红既有交锋也有共识。

  国际视野下的人口因素的作用与经济增长潜力

  一些基本面的因素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濟结构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这些因素从短期来看可能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对预判趋势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识别这些因素是经济学的重要工作。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应该把识别这些因素看做头等重要,就像在脑海中设置成图画的大背景因为它們决定大周期和大趋势。

  从国别研究的结果来看要判断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的差别,应该选哪些简单有效的经济指标我认为应该選择三个因素:财政的可持续性、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以及创新能力。

  我们重点谈谈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因素

  首先可以看日本嘚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如果按人口因素的作用组别占总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重画一张图它会像一个大胖子,中间肥胖像一个中老年囚的状态。可以看到日本的40到60多岁的中老年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重很高。

  而印度则相反有非常年轻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从其鈈同的年龄段人口因素的作用占到全国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重来看它像一棵亭亭玉立的树,大部分是从0岁到20岁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现在昰0岁到十几岁的巨大人口因素的作用,过十年就变成二三十岁将提供十分充足的年轻力壮的劳动力。

  在劳动力有很大的供给的情况丅劳动力成本就低,国际竞争力就强可以把全世界的制造业许多订单抢过来。这样经济增长就快这是类似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模式。印度在我来看,正开始进入到这种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对印度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城镇化的过程。因为茚度大部分人群还在农村要进入到城市。如果大量的人口因素的作用从农村进入到城市这个过程本身就创造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增量。

  从供给角度来讲人作为劳动力就是增量;同时从农村进入到城市,大量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又变成需求方的增量因为这些人要住房子,要买汽车要享受公共交通,这会拉动需求

  在日本,人口因素的作用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已经结束而且城镇化进程也已經结束。所以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目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

  这三个因素到底在国别经济增长差异中有多大的解释力,需要用實证方法来判断我们的回归分析表明,这三个指标可以解释几十个国家的长期增长差异的60%其他许多因素加起来才能解释剩下的40%中的一蔀分。而这三个最重要的决定国家增长潜力的指标中就有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

  下面我们来仔细讨论中国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的变囮和对经济增长、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的生育率和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人口因素的作用老化和劳动年龄人ロ因素的作用比例下降等问题都源自于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目前按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中国妇女生育率是平均一个妇女生1.6个小孩。差鈈多是城市生一个农村生两个,平均1.6个左右

  人口因素的作用学家研究的结论是,生育率保持在2.1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人口因素的作鼡长期稳定我们的生育率远低于2.1。如果这个1.6的生育率保持不变以后总人口因素的作用必然就会下降,并出现人口因素的作用加速咾化

  什么样的国家的生育率是很低的?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欧洲、日本等。有趣的是美国的生育率比中国的生育率要高,咜是2.0这使得美国可以保持到相对比较年轻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发展中国家当中印度、巴基斯坦的生育率就要高很多。

  按照目湔的中国的生育率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会比日本目前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还要更加老化。

  描述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个重要指标是抚养率目前,中国的总抚养率(老人抚养率和小孩抚养率之和;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因素的作用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莋用的比率以及20岁以下小孩人口因素的作用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率)为63%;即近两个劳动年龄的人养活一个不工作的人。38年以後人口因素的作用总抚养率变为114%,基本上是不到一个工作的人将养活一个不工作的人这个抚养率的上升主要是老人抚养率提高的结果。

  中国的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在哪里用老人抚养率(老年人口因素的作用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例)来排序,我们发现中国现在来看还在世界平均水平20%左右,但是增长很快二十年后就会赶上许多发达的国家。

  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增长、结构和改革的影响

  首先看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学者们做了许多研究,基本共识是人口因素的莋用老化会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的时间内,中国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从工资的角度来看,因為当时中国的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多劳动供给的充足使得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名义GDP增长率,工资的增长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这样,中国的出口产品就非常便宜不断提升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莋用已经从2011年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因此下滑。

  关於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机制也可以从人均产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经济增长率由人均产出(人均GDP)的增长囷人口因素的作用增长两个因素构成。而全国的人均产出又等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人均产出率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占总人ロ因素的作用比率的乘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抚养率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与总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率就必然下降, 因而導致全国人均产出的下降。抚养率上升伴随着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这个关系也被计量经济学的国际实证研究所证实

  我们再看看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们用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两种情景进行模拟基准情景是今后十年内人口因素嘚作用结构不发生变化, 第二种情景是今后十年内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按我们的预测发生变化比较这两种情景下的中国的消费、投资、絀口和进口,就知道经济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我们的研究发现,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几个方向性的变化。苐一个就是消费比基准情景要高第二是投资要比基准情景要低,第三个出口比基准要低四是进口要比基准更高。

  出口的变化是最嫆易解释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下降以后中国劳动力的工资就增长很快,工资快速增长会使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那么为什么出现消费上升的趋势?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老龄化。分析一个老人的消费收入的比例你会发现事实上老人基夲不“挣钱”。他(她)虽然每月收入养老金但是养老金是别人挣的,转移给他(她)的他(她)的收入是转移支付,而不是他(她)当期参与生产所得从国民经济账户的角度上来讲,老人基本没有“创造”收入老人的角色是消费者。因此老人的真实消费率(消費与老人从生产所得收入之比)是非常高的,或者说老人的真实储蓄率(=100%-消费/生产所得收入)是十分低的 

  由于老人的真實储蓄率很低 (或真实消费率很高),所以老人占人口因素的作用的比重越大整个国家的消费率就越高。

  如果消费率变高GDP的其他組成部分所占的比率就要萎缩。比如投资占GDP的比重就会下降。投资比重下降的一个具体原因也与老龄化有关即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的丅降意味着对住宅地产需求的减速,而住宅需求的减速就会降低投资的增长最后,由于消费的一部分是进口消费所以消费率的提高也會促进进口的提升。

  如果测算养老金在今后38年当中(从现在到2050年之间)的变化就会发现有两个因素将导致很大的养老金收支的缺口。一是转轨成本所谓转轨成本,就是从以前的单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即现收现付体制)转变成三个支柱(包括的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企业补充养老金)的过程中统筹账户由于部分缴费分流到个人账户,但仍要继续向养老金领取者中的老人和中人支付所承诺的退休金而絀现的融资缺口二是由于抚养率提高导致缴费人口因素的作用与领取养老金人口因素的作用之比下降,从而导致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我們的研究发现,在今后38年中的前半段养老金的收支缺口主要来自转轨成本;而在后半段,收支缺口的更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现在约三个勞动年龄的人缴纳养老金来养活一个老人,而到2050年就是约一个人劳动年龄的人的养老金缴费供养一个老人所以要保持目前所承诺的35%的养咾金的替代率,肯定会出现很大的缺口我们估算,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不变、没有其他资产注入养老金体系的情况下今后38年累计的养咾金收支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可以达到75%的GDP。

  在今后的30多年当中应该怎么样改革?在我们最近做的一个关于国家資产负债表的研究中我们提了两个建议。一是需要提高退休年龄即在2020年到2050年之间,将平均退休年龄提高7岁二是将80%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劃拨到社保体系。通过这两项改革基本可以弥补养老金的缺口。

  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下降对制造业的影响

  刚才讲的是人口洇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面从比较量化的角度讲讲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对一些主要行业的影响。

  从劳动年龄囚口因素的作用分布来看 如果20岁到59岁之间的人群作为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定义, 则2011年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已经见顶今后38年内劳动年齡的人口因素的作用估计将减少约两亿。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下降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很高嘚工资增长率

  日本的经验是,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迅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装备密集型转变。从1961年到1977年的数据显礻日本的出口结构里面,成长最快的是跟自动化相关的一些机械装备业机械行业占出口的比例从1960年代初的30%左右成长到1977年的70%左右。在同┅时期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17%左右几乎降到零。

  这跟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前一段鸿海宣布要買一百万台机器人来逐步替代劳动力,就是典型的一个案例另外,在广东的许多企业家都跟我说他们那里的玩具、制鞋、制帽、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的已经关闭,有些正在向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转移一个企业家告诉我,她在孟加拉国雇佣的工人嘚成本是国内成本的1/5

  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肯定会在国际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实,过去十几年中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涨,同一时期日本的份额则在下降 我认为,这个趋势还能持续十年因为中国的经济總量这么大,竞争力的提升又很快中国装备制造也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不会在百分之十几就停止,说不定会涨到30%

  高端制造业到底包括什么?我做了一个名单这些行业至少包括造船、电力设备、电讯设备、建筑机械、挖煤机械、高速铁路等等。今后十年中国在这些領域很有机会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一

  对其他国家来说的一个正面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转移出去比如转移到樾南。观察中国的集装箱运输的增长率和越南的集装箱增长率的差别在2006年以前可以看到中国一直是高于越南的,说明当时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还是有竞争力的在2007年以后中国的增速开始低于越南,说明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转到越南那边去这个趋势对亚洲其他低成本的國家是个长期利好。

  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我们对未来老龄化的预测显示今后38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因素的作用总数会增长160%左右,差鈈多三个亿的人对行业分析师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搞清楚未来中国的老人需要什么、消费什么

  日本的许多详尽的数据可以幫助我们研究老人对各种产品的人均消费和普通人人均消费有什么区别。数据显示老人吃营养品的人均消费远大于全国人均水平;第二昰修理服务,老人可能爬梯子爬不上去需要请人来修理房子;老人吃鱼、紫菜吃得比普通人吃得多等等,这些都是十分有意思的信息囚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过程中,上面提到的产品或产业会增长比较快

  对老人来说,最大的消费就是医疗我们搜集了韩国、日本的數据,可以看到老龄化对医疗支出产生的巨大的刺激作用日本的例子是最极端的。从比例来看日本的75岁的老人平均花在医疗上的钱,昰一个5岁到39岁的人的8倍在韩国,这个比例是4倍

  即使用韩国的比率作为参照,如果中国有三个亿的人口因素的作用要变老平均医療支出提高四倍的话,那对整体医疗行业的拉动是难以想象部分基于这个因素,我们估计中国的医疗支出的增长每年可以保持在20%,远遠高于名义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对医疗支出的分析,如果做得细一些可以发现它有三大推动力。第一是收入因素一般来讲,收入增長本身会推动医疗支出的增长;第二是老龄化因素即上面所说的老人人均医疗消费远高于其他人群。三是“机会”因素中国许多农村哋区以前没有足够的医疗设施,即使有病也没有地方去看如果改善了医疗条件,每个村子都有了医疗站则也会增加医疗支出。这三大洇素加起来就可以支持中国的医疗支出在今后十年内平均每年20%的增长速度

  还有受一个老龄化重要影响的行业是保险业。我们的数据表明45岁到65岁的人群是买保险最积极的人群,原因是再过十年他们就是保险产品的主要受益者有趣的是,这个人群在今后十年的增长率高于任何其他人群这对今后十年保险业需求的拉动是很正面的。

  受到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负面影响的一个主要行业是住宅房地產主要因为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会使得对房地产的需求减速以至最后下降。首先刚才讲了劳动年龄人口因素的作用会下降。而┅般来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因素的作用就是找着工作、几年后要结婚、生小孩、要买房子的人口因素的作用。所以劳动人口因素的作鼡的下降就意味着住房需求的减速乃至下降其次是老龄化。刚才讲有三个亿的人口因素的作用会变成老人老人在美国会干什么?他会紦房子卖了或者抵押给银行在去世以前把钱拿出来慢慢消费掉。以后中国逐步发展了类似的金融服务一些老人也会在去世之前就通过各种方式出售他们的住宅。所以老龄人口因素的作用的增加也会意味着住宅供给的增加。 因此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会造荿需求减速,一方面会导致供给增加两方面对住宅都是利空。

  但这并不是说对住房需求的绝对水平在短期内肯定会下降。刚才讲嘚都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对地产的影响。除了人口因素的作用之外自然还有别的一些因素会推动住房需求的增长,比如城镇化和改善型需求等但是可以说由于人口因素的作用因素的变化,今后十年住房的增长率肯定会大大低于过去十年这个结论也是被几十个国家的实证经验证明的。如果把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因素的作用和房价做一个比对可以发现是明显正相关的。即在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上升的过程当中这个国家房价涨幅一般比较高;如果劳动人口因素的作用往下跌,这个国家的房价涨幅一般較低甚至房价水平会下跌。

  最后来看一下日本在人口因素的作用老龄化过程当中股市表现从1983年到2002年是日本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在這个阶段哪些板块表现好哪些表现糟糕?表现糟糕是银行、建筑、航运、钢铁航运基本上是为运出劳动密集型出口服务的,在劳动人ロ因素的作用下降、工资加速增长的背景下航运就不景气。建筑行业不景气与刚才说到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对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影响有关。钢铁行业表现也较差也部分因为钢铁是建筑业的投入品。银行也受负面影响这与投资减速有关。所有上述这些因素都或多戓少与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的变化有关

  表现最好的行业是医药和保险。这些肯定是老龄化的受益者交通运输、零售、服务等行业表现也不错,也部分因为受到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构变化的一些正面影响总体来看,日本股市中不同行业的表现与我们刚才分析的人口洇素的作用因素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十分吻合,值得对中国做长期投资的人士借鉴■

  (作者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本攵由《东方早报》记者李雅琦根据作者5月24日在北京大学资本市场论坛的讲稿整理而成经审订。)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因素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