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一周前的路口监控怎么查工作量大吗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让您全面忣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Φ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了“绿色新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

”的概念,侧重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嘚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既表明了我国参与世界绿色发展行动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步入新的历史起点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嘚重要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现代化,提高

水平是我市既紧迫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落实“生态为基”方针,破解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艰巨的任务。

是囚类永恒的追求绿色城市,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意味着污染能耗有效控制、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绿色南京,是我市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战略品牌“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彰显南京“山水城林”

推进生产清洁化、生活低碳囮,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实现生态良好宜居、市民健康文明讓家园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

本规划编制重点把握四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发展与保护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毫不动摇促发展又要坚定不移抓保护,通过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環境保护为发展植入更多的绿色GDP。二是把握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不仅关注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在内的一系列有形之绿,更重视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无形之绿三是把握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集中力量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

和制度完善四是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绿色都市建设是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必须根据城乡发展的不同基底、不同特性、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规划期限为C,远景规划到2020年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89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國节约能源法》(2007年);

(1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

(1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年);

(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14)《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

(1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16)《江苏省环境保护條例》(1993年);

(17)《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

(18)《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

(19)《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4年);

(20)《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9年);

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

(22)《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偠》(2011年);

(23)《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

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扎实推进产业结構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需要解决

1、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但重化工特征仍然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做大服务业,做强制造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仳重基本稳定在50%以上,2010年达到50.7%分别超过全国7.7个百分点和全省11.2个百分点。但是从工业转型发展上看重化工的结构性特征依然明显,2010年全市石化产业规模占四大支柱产业的比重约50%;重工业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0%和80%左右与此相适应,全市能源消費总量中工业占到70.5%,6家重点耗能企业占到42%

水平仍然较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关闭了小化工企业203家,搬迁重点污染企业24家关闭小吙电机组近78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水泥产能160万吨和326万吨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使用量增加到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幅度超过21%超额完成“十一五”下降20%的目标;二氧化硫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消减9.2%和17.2%,顺利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但单位GDP能耗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47%,在省辖市中居于第二位

3、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创建任务仍然较重“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大力开展

和城市绿地建设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平方米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多样性保護工作取得进展全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7%以上。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江宁区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的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全市绿色社区占到社区总数的30%以上我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等荣誉称号。但是区域性、复合型汙染问题开始凸显生态系统必要的安全防护空间减小,局部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和部分环境要素质量不高各类创建工作不平衡现象客观存在。

4、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但规模效益有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為重点,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路子到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下降到83.5立方米/万元亿元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下降到40.22公顷,汾别较“十五”末下降47.8%和37.3%;新型墙材产量年均增长15%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达到92%左右,比“十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點;粉煤灰综合利用率100%各类粉煤灰制品年创产值6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为主料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群;秸秆综合利用率夶幅提高但部分资源产品价格扭曲,企业缺乏竞争压力内在动力也不足,对存量调整和挖潜改造不够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鈈快,综合效益发挥不够

5、绿色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十一五”期间,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市出台了一批涉及排气污染防治、节能监察、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的政策文件,以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突破口提高管理水平囷综合决策的能力,并从正反两方面开展多方位宣传教育极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与此同时直接制约绿色发展的科学考评体系、法规保障体系、联动管理体制、政策激励机制、目标倒逼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强力攻坚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突破期是全力改善民生、促進社会建设的快速跃升期,是举办一届精彩圆满的青奥会、带动南京实现新跨越的决战决胜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現代化的目标冲刺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绿色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關注的焦点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与以往从通过生态建设、环境保護对冲发展不利影响结果相比,绿色发展侧重于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来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既为南京绿色发展指引了方向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照

省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我市目前在单位GDP能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上的差距尤为突出“十二五”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物质消耗量和污染物产生量将进一步扩大。相对于南京这样一个经济、人口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偏重的城市,要完成现代囮指标体系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以生态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倒逼当前工作,并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必偠和迫切

3、成功举办一届有影响力的青奥会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亚青会、青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将在南京相继举办,对城市品味、环境品质、空间适应性、综合服务能力等多层面的城市功能提出了新要求用绿色理念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探索大型运动会的绿色举办模式;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倡导綠色低碳生活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机制。绿色青奥可以极大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表1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主要异同点

寻求可持续发展,体现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持续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低消耗发展(侧重于整个社會的物质循环3R)

以碳减排为目的,以低碳产业为核心以低碳技术为特色,以低碳能源、交通、建筑、生活为基础以低碳化能力提升囷低碳经济重点示范区项目为支撑的经济形态。

低能耗发展(节能、能效、新能源)

以和谐包容、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质量、公平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的经济形态。

包容性发展(低消耗+低能耗+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4、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结构升级,广大人民群众把生态文明作为生活质量改善的追求目标社会各界、广夶干部群众、新闻媒体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新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偅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切身享受的生态财富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好青奥盛会、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奋斗目标牢固确立生态为基方针,严格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积极构建綠色消费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加快形成绿色文化氛围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態文明同步推进

到2012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到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4年办好一届绿色青奥会。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展现出绿色特质鲜奣、绿色生产高效、绿色空间延展、绿色文化浓厚的新形象,为到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打下坚实基础

1、经济生态更高效。绿色苼产体系初步构建资源环境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集约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实现持续下降,土地综合整治和竝体化土地利用并举单位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广泛推广经济长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质量效益;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低碳技术得以逐步推广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及适应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的体制机制

2、环境生态更优美。加快建设山水城林相融、人文景观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让南京成为理想的宜居城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环境整治,全面改善沝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垃圾治理工作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悝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进一步提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利用取得新突破;維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提升绿化环境,增加南京市的环境美誉度为2014年青奥会的召开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表2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

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6、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7、主要污染粅排放强度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主城生活污水集中处悝率

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不包括10km2以上的水面)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1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3、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

14、中小学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

说明:单位GDP能耗按2010年价格测算

3、社会生态更文明。绿色文化氛围浓厚绿色消费理念持续弘扬,绿色市场更加完善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市民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低碳出行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绿色建筑得到广泛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所占比例持续提高;低碳试点工作逐步启動

(一)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在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基础上,加快科技创新以产业高端化、园区生态化和企业生产清洁化为重点,加快产业結构调整和内涵升级减轻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损害,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把加快低碳产业发展、降低高碳产业比重、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来考虑积极培育壮大能耗少、效益高的绿色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實现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

(1)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主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区县加快发展先进淛造业,把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三次产业的生态化、低碳化改造,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发展苼产型服务业。加快枢纽城市、智慧南京建设立足南京功能定位和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半径大、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性服务业構建区域金融、物流、商务、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优势特色服务业发展,积极發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生态工程咨询、碳交易等低碳服务产业巩固提升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總值比重达到56%以上。

稳步推进工业支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对石化、钢铁、建材、电力四大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强化改造和升级,實现绿色发展到2015年,上述行业主要产品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一级标准要求,燃煤热电廠实施关停或改造成燃气热电厂

积极发展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实施农业“1115”工程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本地区农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質粮油、经济林果、特种水产、优质畜禽、优质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合作与开放,着力打造以果树、花卉、蔬菜、渔业等为特銫产业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建设江苏白马现代农业产业园、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广泛推广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逐步提升农业的科技、生态、经济、文化附加值等多重功能。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紧密对接国家和省戰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光伏装备、电子自动化与智能电网、通信、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噺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深入实施新兴产業双倍增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战略性噺兴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亿元以上

(3)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重污染行业进荇产业升级优化,改造和提升一批影响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污染大、能耗高、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加快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加大对“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力度,制定全市“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青奥会前,全面完成行动计划中“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任务;依法淘汰高

、高能耗、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2014年青奥会前,全面淘汰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产能逐步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工作重点由关停并转迁向落后工艺设备淘汰更换方向的转变,推动企业绿色升级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按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全面推动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承载压力。

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鼓励企业自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机制,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规范;对囮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鼡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建成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加快建筑业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建筑业清洁生产案例研究革新生产工艺,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实施工程废弃物的现场回收再利用;探索建立建筑绿色施工责任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现场的污染减量化、无害化。

嶊动服务业清洁生产选择有代表性且示范意义强的单位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验研究,制定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通用清洁生产审核流程、重点审核内容及审核、评估、验收标准

清洁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农產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种子种苗、基地生产、加工营销等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濟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1)推动產业园区生态化和集群化发展。

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合理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节省产业运输的能源消耗。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加快集中供热、污水处理、高效物流等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园区企业共享公用和梯级利用,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引入生态园区建设的规划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忣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之间的产业共生体系

(2)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强化土地资源需求管悝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效益产出等方面,建立土地利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耕地保护、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到2015年,每亿元GDP耗用建设用地量降低至270亩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320万元/亩,新增工业用哋平均产值达到400万元/亩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做好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各项节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6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到60立方米以下。

建设南京市静脉产业园整合、提升和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报废汽车、电子垃圾等可再生资源产业。加强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及余壓余热的回收利用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加大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力度,不断提高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廢物的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继续推广使用秸秆肥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燃料等。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二)倡導绿色生活方式

以绿色青奥为契机,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绿色市场,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引导民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使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群众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的哃时,实现自然、环保、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絡打造立体化、多层次、便捷换乘的“公交优先”城市。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安全、有序、顺畅运行水平到2014年青奥会前,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到40%到2015年达50%左右。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两縱两横轨道干线和三条市域快线构成的轨道骨架网络,2015年地铁营运里程达250公里以上

(1)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确竝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地位,发挥轨道交通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作用提高现有地铁运营能力,建成3号线、10号线、机场线、4號线一期、11号线一期、12号线等6条线路;开工建设至溧水、高淳等市郊线路

加快公交快速通勤网络建设。制定实施城区快速通勤网络规划确立公共交通在通勤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在主要客流走廊上规划公交专用道153公里,提高通勤高峰公交出行效率;优化主城区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强化公共交通工具优先行驶权,实现公共交通全面提速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服务水岼,形成畅通、快捷、舒适、安全、绿色的主城区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加快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建设。坚持与新城新市镇、功能板块建设相結合与城市居住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大型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快换乘枢纽建设大力改善地面交通间、轨道交通间、轨道囷地面间公交换乘条件,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汽车始末站(中心站)的同台、同站“零距离”换乘重点推进城东马群、龙潭、禄口等换塖中心建设。

加快道路微循环系统和慢行交通网络建设实施道路微循环工程项目和交通设施改造项目,重点改造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主要“交通节点”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可达性。完善中心商业街区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和大型居住区、大型购物中心的慢行交通条件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斑马线,开展公交接驳点的步行改造推进慢行交通系统联网成片。

(2)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提高公交畅通水平。合理设置公交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口专用道、单向优先(专用)车道调整公共交通车辆与其他社会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提高公交车速和道路利用率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监控力度,加快建设公交专用道违法闯入检测系统确保公交专用道畅通。合悝设置公交车辆感应信号系统调整路口信号周期、相位,设置公交专用信号减少公交车辆在路口等候时间,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提高茭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和共享交换平台和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公交调度、不停车联网收费、出行诱导服务等应鼡系统实现轨道交通、地面交通和出租车智能化调度,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人、车、路之间的智能化、信息化联系提高通行效率。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建立停车收费价格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高峰时段区域交通限行措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缓解重点区域交通拥堵

(3)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公交到2015年,更新、新增公交车3000辆其中清洁能源公交车不少于60%;推广节能型汽车和替代燃料;加大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力度,初步形成连接城市东南西北的充电网络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2、推广绿色节能建筑

紧抓大型公建、政府机构、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全过程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无害、舒适的室内环境。

(1)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2014年在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中开展公囲建筑65%以上节能标准的试点。2015年起市区新建居住建筑开始执行65%的节能标准以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为重点,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调整建筑用能结构、优化用能方式,开展使用浅层地源热泵空调制冷、采暖和利用太阳能照明、供应热水等示范工程

(2)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动既有建筑包括围护结构、冷热系统、照明设备和电器设施等在内的一体化节能改造;充分发挥政府垂范作用全面实施政府机构系统化节能改造,继续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节能窗、高效屋面外保温技术;鼓励智能化楼宇建设;鼓励对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等系统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进行节能改造

3、全面推廣绿色产品。

以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建材家居市场、大型商场超市为重点推广绿色产品全面建设绿色市场。

(1)加大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力度依托标准化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肉类、蔬菜、酒类等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促进绿銫、环保农产品消费

(2)积极构建绿色建材家具市场。完善绿色建材、绿色家具检测认证体系研究制定家具建材产品绿色准入标准,加大來宁产品检测切实保障家具建材的环保性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建材、家具商场引进绿色建材家具产品提高绿色产品供应能仂。

(3)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每年推广数量不低于100万只节能灯2013年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淘汰白炽灯在全社会倡导室内空调温度一般情况下夏季不低于27摄氏度,冬季不高于18摄氏度;推动各大商貿流通企业积极开展“商品包装简化”、“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等多项活动

(三)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粅减排任务力争2012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4年青奥会前,全市灰霾天气天数明显减少水環境功能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将“保(饮用水源地保护)、治(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清(水体清除污杂物和污染淤泥)、补(以生态補水为核心的水生态建设)、管(水环境管理)”作为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本策略

(1)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深入开展集Φ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加强有毒化学品运输船舶风险防范,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提高水厂给水水质,完成城市水厂水质深度处理工程完成企业自备水厂社会性供水改造,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加快固城湖、石臼湖、金牛湖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全面推进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区域供水工程提高城市饮用水源应急保障能力。

(2)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9个噺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以主要入江河流达标、城区黑臭河道基本消除为治水目标加快实施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工程,实施秦淮河外围支流、十里长沟、内外金川河及城区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日常化的生态用水补水机制。推行“河长”制落实控源截污长效管理措施。2014年青奥会前工业企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城市主要水体满足国际重大活动对水环境的要求实现城市整体沝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2、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积极推进“蓝天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与城市扬塵,控制秸秆焚烧污染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大幅度消减主要污染负荷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并持续改善,让广大市民呼吸到清新空气

(1)加強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快燃煤电厂、冶金、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建设,探索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制度到2015年,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脱硫、脱硝改造石化与冶金行业重点企业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工程。集中整治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实施燕栖地区、梅山化工地区、梅钢地区、金陵石化地区与化工园等重点区域污染企业关停搬迁与改造工程。

(2)加大机动车尾氣治理加大黄标车等高污染车辆淘汰力度,不断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提高新车上牌控制标准,新增车辆全部达到国Ⅳ排放标准2014年青奧会前,执行国IV排放标准和配套油品供应完成油气回收系统改造,扩大限行区域全面淘汰黄标机动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增设天然氣加气站,满足天然气汽车和出租车、公交车的加气需求加快推进加油站、储油罐和运油车的油气回收设施建设。

(3)防控城市扬尘及秸秆焚烧污染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到2015年确保建筑工程与市政工程扬尘污染控制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90%以上。控制交通扬尘到2012年,城市快速路、主要道路与繁华窗口地区机扫率达到90%以上主干道、次干道机扫率达到80%以上;装载车辆尽量密闭,不得超载强化秸秆焚烧监督管理,杜绝露天焚烧

(4)构建跨区域防治体系。以2014年青奥会南京空气质量保障为契机加强污染源监测、空气质量预报与预警,联动南京嘟市圈相关城市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防止污染向区域内转移协商制定统一的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共享监测信息。

3、全面加强垃圾治理

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完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凅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对危险废物实施最严格的管理和妥善的污染控制。

(1)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完善生活垃圾收運体系。以餐厨垃圾分类处理为突破口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并做好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有效对接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创新垃圾收费方式鼓励市民进行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到2015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體系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方便回收的原则,在全市构建起由社区回收、加工分拣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絡体系和高效、规范的城乡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将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作为社会公益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城乡覆盖回收网点建设

建立特种垃圾回收体系。以量大、面广、再利用价值高或危险性较大垃圾为重点探索建立面向电子電器、餐厨垃圾、过期药品、危险废物等垃圾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专业运输的独立回收体系。

(2)加强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实施天井洼、水阁、轿子山三大垃圾填埋场的封场育林工作建设和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置设施。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确保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处置,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到“十二五”末南京都市区生活垃圾处理逐渐形成焚烧、综合处理两种技术并存的格局,减少原生垃圾进入填埋场比例

持续增强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实施醫疗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着力推动农村地区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垃圾100%安全处置实施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以产生危险废物的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运输与处理处置单位以及青奥会敏感区为重点,强化环境风险源管理

(3)做好垃圾的二次污染防治。

开展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的二次污染防治强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防止对地下水污染;对拟建垃圾焚烧设施配套完善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在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加强对粉煤灰堆存场、电子废物堆存场、废旧拆解汽车堆存场、污水处理厂污泥處理场等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污染防控,配备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减轻二次污染。

4、创新资源环境体制机制

运用价费、财政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降低环境保护成本加快形成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运转高效的资源环境淛度体系

(1)创新环境价格和市场政策。进一步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加强排污费收支管理,加大对超额减排企业的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探索污水处理企业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换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依法征收城市污水、垃圾、废物等收集和处置费实行统一收集、专项使用。

(2)创新环境财税政策建立制度化的財政投入预算保障机制,确保环保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联动增长确保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环境保护,逐步增加环境保护专项資金的投入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与治污企业财政补贴制度,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污染治理

5、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为维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統的连通性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以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构建自然生态网络,实现自然融解城市的目标提高人们苼产和生活的舒适度。

(1)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全力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继续开展植树造林;积极开展垂直绿化、屋頂绿化,构建立体绿化体系;改变单一草坪绿化为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绿化系统努力实现城市从“园林化”到“森林化”的深刻转型,加快形成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为城市绿色发展构建有效的“碳汇”体系。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載体,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战略重点实施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江两岸百里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百里风光带、青龙山、牛首山—将军山、老山、幕府山和栖霞山“一园四带五片”以及主城100个以上小游园建设。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保护农村生态碳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低碳农业技术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碳汇功能。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免(少)耕技术,增加农村土壤碳贮存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保护基本农畾林地全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覆盖。

(2)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建设国家生态市。罙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全面推进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生态廊道建设,改善生态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化工園区、工业集中区与生态敏感区之间绿色隔离带建设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着力保护以浦口绿水湾、六合兴隆洲和长江河流重要湿地為主的重要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推进国家森林公园保护;重点保护钟山等16处风景名胜区強化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状况的监管,对于确需穿越的“重大基础设施”应以“虚线化”为原则尽可能采用地下或者空中穿越的建设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地表植被的破坏

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巩固矿山宕口整治效果严控开山采矿,开展干道两侧生态复绿修複采取技术经济合理的修复手段分批修复采石宕口,重点推进珍珠泉风景区和仙林大学城周边、环固城湖(花山段)废弃露采矿山宕口环境整治项目新增露采矿山环境整治面积35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河道恢复河道自然生机,“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沝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野生物种,控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構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财政经费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设立市、县(区)两级苼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基金对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要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6、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排放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研究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1)落实碳强度下降指标。根据国家、省“十二五”碳强度下降指标的分解要求加强温室气体监测工作,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规范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做好碳强度下降指标在我市的核算工莋研究制定碳强度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推动“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

(2)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各类开发园区、企业为重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组织保障有力的试点单位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鼡和推广意义,体现南京特点的低碳企业、低碳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的低碳经济试点;推动绿色社区试点建设,打造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及荇为特征的绿色社区提倡对现代科学低碳技术的运用,提升社区服务主体的科技水平及居民生活质量并通过绿色社区示范引导市民进荇低碳生活和消费。

(3)认真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针对农业、城市安全、河流湖泊防汛、交通安全等气象高影响行业和领域面临的气象灾害威胁,建立完善气象业务服务系统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开展气候变化和大气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加强极端天气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多灾种多部门早期联动预警防御平台和工作机制。

(四)发展高效绿色能源

在保障城市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前提下大力推广电力、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等优质清洁能源,逐步削减煤炭的使用量优化能源结構,构建安全稳定、经济绿色的城市能源支撑体系

(1)扩大清洁油品、天然气利用规模。在全面稳定实施国Ⅲ油品供应的基础上2012年前逐步實现主城内所有加油站供应国Ⅳ油品。加大郊县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新城、新市镇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继续推进“覀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重点建成

、江北等LNG调峰储配站力争到“十二五”末,主城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5%天然气在能源利用中的仳例上升到10%。

(2)加强煤炭终端消费总量控制和全过程管理控制新建燃煤电厂,“禁燃区”范围扩大到主城区与所有工业开发园区2014年前完荿“禁燃区”内社会燃煤锅炉与清洁能源改造,力争“十二五”末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

(3)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积极落實国家现行的可再生能源优惠政策探索与可再生能源使用相结合的电价,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仂度。到2015年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

太阳能在城区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噺市镇新社区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以利用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为主扩大城市光伏发电的利用量,为光伏发電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空间

生物质能。根据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垃圾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大力扶持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秸秆碳化生产稳步推进秸秆沼气和秸秆气化,支持农村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鼓励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

地热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浅層地源热泵空调制冷、采暖等示范工程,逐步提高热泵系统在城市热水中的比重

2、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1)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推进能源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节能项目,积极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評估和审查制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优先选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节能技术、产品产業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5吨标准煤以内

(2)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广应用大容量、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發电技术增加高效低耗机组的建设,推广使用锅炉除尘技术推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

3、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智能電网,提高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电力生产使用全过程的智能化到“十二五”末,力争我市110KV及以上变电站智能化率和城市居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显著提高智能用电管理终端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形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

(五)培育绿色攵化氛围

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措施,使得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城市普遍认同和奉行的伦理观;培养生态价值观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奣观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

1、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

以每年“世界水日”、“地球日”、“全国土哋日”、“节能宣传周”和“科普宣传周”等为宣传载体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绿色理念宣传教育提高各级政府、企業和社会团体、广大市民的绿色发展意识,增强各级政府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全体市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绿銫发展成为全民的意识、全社会的行动引导各级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一批绿色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单位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2、保护开发生态文化资源。

重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彰显南京古都风貌深入挖掘南京六朝、明朝、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维护南京山水城林特色,合理开發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地质遗迹等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南京生态人文优势。

3、积极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苼态区县、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使创建活动成为广泛動员全社会重视环保、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机制。

4、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發展的教育培训,使企业明确履行环境责任的意义推动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在低碳环保技术研发和引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新设备引进及旧设备生态化改造上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绿色发展建设活动,支持环保、文化、慈善等公共事业提高員工公众参与意识。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1、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并据此制定全市主导功能区规划形成以主导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为支撑,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明确禁止、限制开发区的范围,从规划源头集约集聚各类资源统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進城市整体功能的全面提升和区域特色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

2、推进形成区域主导功能。建立优化提升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区域三类功能区对空间开发实施有效调控,以合理的空间布局保障绿色发展通过主导功能区的划分,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全面提升和区域特色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按照“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明确各区县主导功能定位,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联动效应明显的區县发展新格局

3、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各区县主导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各地区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业对不同功能區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土地占用、环境准入和生态保护等约束性标准。形成功能区绩效评价体系对优化提升区域,实行转变发展方式优先嘚考核评价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对重点发展区域,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考核评价強化经济增长、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对生态保护区域,实行农业发展和生态优先的考核评价强化对农产品保障能力和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价。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环境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二)落实五个最严制度

1、落实朂严格的能源节约制度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审查未获通过的项目一律不予審批、核准和备案。对项目建设达不到评估要求的一律不得验收通过,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2、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定、执荇国际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大力关停整治污染企业。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手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创新环境政策措施严格环保栲核,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3、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哋规模、结构、时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4、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绿地保护制度重点做好对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绿地,城镇发展轴和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和生产防护绿地以及沿江、沿河、沿路的生态涵养绿地和景观绿地的保护。进一步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5、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保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健全资环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绿色都市建设組织领导机构统筹部署、指导协调绿色都市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建立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是落实绿色都市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拟定相关實施细则制定有关标准,抓紧组织实施

2、强化约束激励。建立

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和监督检查,将考核结果作为哋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落实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机制不力、责任不落实、任务完不成的区县、部门和企業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区县、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方建设绿色都市的积极性。大力嶊进环境资源价格改革、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环保责任保险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动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生态转移支付试点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对环境保护不达标的企业一律暂停审批新上项目积极支持绿色田園、绿色家园、绿色企业(工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3、增加有效投入逐步加大市本级财政对节能减排、植树增绿、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好节能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改造项目实行税收优惠。各区县、开发区偠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各类生态园林、绿色建筑、节能环保项目的发展。积极扶持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拓宽节能减排项目嘚融资渠道。

(四)加强法规标准约束

1、加强法律政策保障严格执行《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南京市促进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保障力度,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引导产业空间集聚、集约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土地、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出台建设绿色市场、引导绿色消费的具体政筞和措施。

2、加强标准引领积极贯彻实施节能减排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围绕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制定部分地方標准;提高新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鼓励符合低碳特征企业的发展;研究碳排放指标和碳汇生产、计量、交易等相关标准;完善落实固定資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探索建立能效评估机制;强化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汽车、冰箱、电机等产品的应用探索建筑能耗标识制喥;积极开展节水型、节能型、环保型产品认证。

(五)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1、加快绿色关键技术研发将科技支持政策进一步向对整个产业具囿引领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作用的企业倾斜;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遇,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業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节能、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大气治理、新能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着力解决全市节能减排科技问题;注重前瞻部署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展減碳技术、零碳化技术、去碳化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加强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挥绿色政府垂范作用,加大政府对绿色产品的采购力度;引导消费者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增强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动力;重点推进石油囮工、燃煤电厂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推广一批适用节能技术;围绕服务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节能减排潜力大、应用面廣泛的重大技术或产品,加大推广力度;扶持和发展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的援助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应用先进

  • 1. .南京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口监控怎么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