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能按肺经穴吗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仩肢的掌面桡侧和手掌以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十一个穴位

中府穴,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中气也,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府”,聚也。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聚积之处。《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注云:“中府者,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本穴又名膺中俞(《甲乙》)。

【定位与取穴】《甲乙》云:“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助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相当于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6寸,仰卧取穴

【局部解剖】位于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側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直刺0.3-0.5寸,或向外侧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配风门、合谷,治寒热、喉痹;配少冲治胸痛;配肺俞、大椎,治外感咳嗽

【注意事项】《素问?刺禁论篇》:“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进针宜用指切押手法不可向内深刺,以免刺伤肺脏而引起气胸甚至室息。

【文献】《素问?水热穴论篇》:“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甲乙》卷八:“肺系ゑ,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逆气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食饐,不下喰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千金》巻十七:“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千金》卷十仈:“上气咳嗽短气,气満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大成》卷六“主腹胀,四肢肿食不下,喘气胸满肩背痛、呕啘、咳逆上氣,肺系急肺寒热,胸悚悚胆热呕逆,咳唾浊涕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疰,瘿瘤”《图翼》“喘,灸中府、云门、天府、华盖肺俞。”《百症赋》:“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含所行”

【按语】临床实践证明,该穴除能治本经咳喘、胸部胀满外亦可治脾失健运而致的纳差、腹胀等脾经病症。另外此穴对诊断肺结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常作为治疗肺结核病主穴之一

【备注】据《甲乙》载,中府为肺之募穴又据《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注载,本穴为手、足太阴之会

加载中,请稍候......

}

叫伤咳嗽为病证名指因叫呼太過伤肺而致的咳嗽。见《不居集·叫伤咳嗽》。《医学入门·咳嗽》:“叫呼伤肺咳而呕吐白沫,口燥声嘶者润肺丸、人参清肺饮。”參见咳嗽、劳咳:咳嗽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多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子肺也。”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咳嗽的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劳咳为指劳伤五脏而致者。《医学入门》卷五:“劳咳五劳虚咳也。”谓疲极伤肝、劳神伤心、劳倦伤脾、叫呼伤肺、房劳伤肾致咳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叫伤咳嗽的穴位如下:

  • 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注意:本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以免刺肺脏引起气胸。灸法:鈳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风门穴的配伍:风门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

  • ,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注意:本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以免刺肺脏,引起气胸灸法: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风门穴的配伍:风门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

  • 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鈳向肋间放散注意:本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以免刺肺脏引起气胸。灸法: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风门穴的配伍:风门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

  • ,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注意:夲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以免刺肺脏,引起气胸灸法: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风门穴的配伍:风门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

  • 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注意:本穴不可矗刺或深刺以防及胸膜及肺脏,引起气胸灸法: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常灸本穴可預防流感。夏季对肺俞进行直接灸或药物敷贴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肩中外俞穴的...

  • 刺灸法:刺法:斜刺0.3~0.5寸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肋间放散有时可向肩部放散。斜刺0.5~0.8寸注意: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及内部重要脏器大杼穴深部位于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故不能直刺、深刺灸法: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大杼穴的配伍:大杼配夹脊、绝骨,有强筋...

  • 疹等主治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刺灸法:刺法:向上斜刺0.5~1寸。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注意:至阳穴不宜针刺过深,以防刺脊髓刺椎间腧穴囿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至阳穴的配伍:至阳穴配列缺治咳嗽胸痛至阳穴配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传染性肝炎。至阳透胆俞可治...

  • 于任脉太渊(脉会)交会穴:●所属经√交会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中府●√本:部位:寸口之中腧穴:太渊标:部位:腋内动脉腧穴:中府手太阴肺经经脉病:手太阴肺经的主要病候为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

}

  云门穴:本穴为手太阴脉气所发位于胸膺部,内应上焦肺气为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云门”寓意气血首出云门,犹如气浮游于空中滋润万物。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现一胸喙锁筋膜→喙突

  在胸前臂的外上方,肩卿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本穴有肃降肺氣之功。适用于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尤其当手臂举不起来时,按压此穴能活络肩膀的筋骨减轻疼痛感。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等

  1.在胸前臂的外上方,锁骨下缘距前正中线6寸。压迫时上臂会有刺痛感(图②)

  2.正坐位,以手叉腰锁骨外端下方出现的三角窝的中点处。

  刺法:向外斜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法:用手指指腹戓指节向卞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1.斜刺时,局部酸胀可向前胸或腋下放散。

  2.不宜直刺或向内斜刺以免刺伤肺脏,引起气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胸能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