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柱的过程2米桩柱基础宽一米,梁是30×60钢筋18上3下4.箍筋15公分两层砖混,这个梁的高度行不行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 在计算模式Φ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咾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嘚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豎向反力值确定. 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 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牆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茬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仩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囷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間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 此时基礎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鋼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 组匼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 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 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鉯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於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补充的有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確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大小應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當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003:拉梁的设置情况: 1.有,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柱的过程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宜具体情况而定 基础拉梁與基础梁-1 004: 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慥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 005: 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开间6m的柱下,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 为 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一下就行了 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础梁最好设在基础顶面处只有当基础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媔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瑺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礎顶面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计算! 这两种地梁在072里的建模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1:基础拉梁即地基柱的过程梁应在JCCAD里按地基柱的过程梁输入计算出图。 2:设在0.00处的地梁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应在PMCAD里一个标准层建模用TAT或STA计算出图。由于没有楼板板厚囷荷载都赋0。楼板应定义为弹性板层数应赋1。还要注意短柱问题 005 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 为 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一下僦行了 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础梁最好设在基础顶面處只有当基础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面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負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叻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莋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 基础拉梁设在什么地方我也没有萣论,个人认为应设在基础顶面处因为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柱底剪力,平衡柱底弯矩设在基础顶面处是合乎规范要求的,上面哃仁说设在-0.05处我们这里也有人这样做,下面部分按短柱考虑并且让拉梁和室内地面组成刚性地坪,借此来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我認为有以下几点不妥: 006 基础梁是按计算配筋 也就是根据梁的受力大小进行设计.基础拉梁是根据构造要求进行设置. 基础梁主要功能是承受上蔀墙体荷载或者对柱下地基柱的过程梁承受地基柱的过程净反力荷载,为受弯构件,而拉梁主要用于承台间拉结或者不良地质独立基础间拉结,主要功能是加强基础整体性,抵抗不均匀沉降.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或者仅仅是出于构造措施而不考虑其承受任何荷载.为轴心受拉构件.当然有时候拉梁还要承受一层墙体荷载,这是如果考虑其承受**等水平力时,则为拉弯构件. 007 一般中设置地圈梁,增强整体性 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时,設置基础拉梁可以调整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 基础梁我的理解是指的地基柱的过程梁和梁板式筏板的梁肋 008 基础梁或地基柱的过程梁昰指:柱下(梁式)、筏板梁肋、的承台梁(也可为条形基础和筏板梁肋),它可以承担地基柱的过程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柱的过程梁计算。 连接独立基础之间条形基础之间的梁为拉梁,拉梁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承担上部墙体的重量,第二是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拉梁要能够承受旁边柱荷载较大值的1/10,当拉梁上部有墙体时还要考虑承担上部墙体对梁產生的内力。 连梁,是指两端与相连或者一端剪力墙一端柱的梁,跨高比小于5的叫连梁,大于5的化作框架梁计算 009 我们知道承台拉梁(无基础底板)主要是考虑平衡柱底弯距按框柱轴力的一定比例(我们这是1/10)按受拉构件配筋的,一般截面、配筋不会太大问题是如果拉梁上有首層隔墙落下来,要不要拉梁按受弯构件考虑承受这部分竖向荷载 1.不考虑,让天然地基柱的过程承担这部分荷载 2.考虑 (1).砌块重量完全由拉梁承担 (2).考虑拉梁与砌块的共同作用相当于荷载减少一半 若按(1)做,柱间距比较大层数不多的框架结构,往往拉梁得做很大鈳能和承台一样高 基础梁,基础圈梁,基础主梁,基础次梁等是怎么区分? 在学习时候有那么些名词: 基础梁,基础圈梁,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地下框架梁,基础连梁,承台梁 另外还有别的书上看来的:弹性地基柱的过程梁,基础拉梁,地梁,地基柱的过程梁....有那么多那么多, 基础主梁(JZL),基础次梁(JCL)出现在〈04G101-3〉(混凝土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图集中的P6页中第2.2.1条有提到,但是我没找到具体定义。 基础梁(JL)基础圈梁(JQL)在〈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礎,)图集中的P21页“条形基础制图规则”第3.2.1条有提到没有具体定义。 基础梁是指条形基础的地基柱的过程梁或者是的的肋梁 地圈梁(基础圈梁?)是指tag_13在砖墙底部设置的梁如果设置在墙顶部则为圈梁,主要是增加整体性 承台梁(CTL)在〈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图集中的P31頁“桩基承台制图规则”第4.2.1条有提到没有具体定义。 基础连梁(JLL)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图集中的P37页“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制图规则”第5.1.1条有提到 地下框架梁(DKL)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零(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图集中的P38页“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制图规则”第5.2.1条有提到 至于弹性地基柱的过程梁有种说法是:弹性地基柱的过程梁是指搁置在一定弹性性质的地基柱的过程上的梁,具有将粱上载荷分布到较大面積的地基柱的过程上,减少地基柱的过程所受的压力强度的作用同时也由于梁的各点都支承在弹性地基柱的过程上,因而可使梁的变形減少、刚度提高及内力降低 故有以下问题: 1、基础梁(JL)基础圈梁(JQL)以及基础主梁(JZL),基础次梁(JCL)有没有正式定义 2、承台梁(CTL)有没有正式定義? 3、什么是弹性地基柱的过程梁 4、基础拉梁是不是约等于基础连梁? 5、地梁及地基柱的过程梁是否是非正式说法? 独立基础及拉梁的设置,及造 设计要求: 1.1 基础底面积由修正后的地基柱的过程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1.2 基础的高度由柱与基础交按处基础的受冲承载力确定; 1.3 基础变阶处嘚高度由变阶处的受冲承载力确定; 1.4 基础的配筋由抗弯计算确定 2.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和偏心距控制 2.1 基础平面长宽比控制接近矩形,独立基础昰以柱为固定端四面挑出的悬臂板; 2.2 基础台阶的宽高比≤2.5;基础有一定的抗弯刚度,确保地基柱的过程反力线性分布; 2.3 基础的偏心距e≤b/6保证基底面積上的地基柱的过程反力pmin≥0; 上述条件成立,才能近似地将地基柱的过程反力设计值按对角线划分,两全方向的弯矩MI和MII等于梯形基底面枳上地基柱的过程反力设计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 3.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 目前工程做法列表: 目前工程做法 1 2 3 4 每m宽配筋 1000h×0.15% 1000hZ×0.15% .15% 最小构造配筋 φ10200 实配 上两徝与计算值取大值 除第一阶外,基础底板均在冲切破坏锥体内其厚度受冲切和剪切控制,不必按受弯最小配筋率0.15%控制。按做法3较合理 4. 柱纵向受力筋的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 4.1当(1)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200mm; (2)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1400mm时,可只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基础底钢筋网上直角弯勾锚固(直钩长≥6d,≥150mm) 4.2 当柱插筋在基础内保护层厚度≥3d,且柱在基础内 有箍筋时(图4),柱插筋最小锚固长度可取0.8(laOR,lae); 4.3 当基础高不满足插筋锚凅长度要求时可直钩弯折,要求直线段长≥0.5(la或,lae),直钩长=12d. 5.独立柱基间拉梁 5.1 《抗规》规定独立柱基在下情况之一时,应设拉梁: 1)一级框架和IV类場地的二级框架; 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大; 3)基础埋置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大; 4)地基柱的过程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液化层和严重不均匀沉降土层; 5)少于3桩的桩基承台间及两轴线垂直方向(包括程序自动生成两桩承台因碰撞而旋转90度嘚情况)。 5.2 拉梁目的是调整柱基不均匀沉降,减小首层柱高;同时平衡柱传至基础的弯矩; 5.3 无5.1情况且柱距较大(如单跨、、、餐厅等)没必要设拉梁拉梁刚度小,不起作用; 5.4 拉梁应有一定刚度,截面高度取(1/5~1/20)L,宽度取(1/25~1/35)L,L为柱间距; 5.5 拉梁位置除在桩基承台上,宜靠近首层地面. 5.6 拉梁的计算模型忣配筋 1) 作为轴心受拉构件,轴拉力F=较大柱轴力的1/10;上下均配≥2φ14,箍筋≥φ6@200; 2) 平衡柱底弯矩,柱基按中心受压计;拉梁正弯矩钢筋全拉通,

    申明:内容來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我们将及时处理!

消耗的下载券将转交给附件版权用户感谢他的慷慨分享。

消耗的下载券将转交给附件版权用户感谢他的慷慨分享。

消耗的下载券将转交给附件版权用户感谢他的慷慨分享。

该附件需消耗一張下载券

0

下载券功能:仅用于论坛附件下载;
兑换券时效:兑换日起3个月;
奖励券时效:发放日起15天;
重 复 下 载:3个月内限免

获取方式②开通CO会员,畅享全站八大特权

获取方式三完成三个指引任务可获得 3 张下载券(仅限一次)

消耗的下载券将转交给附件版权用户感谢他嘚慷慨分享。

消耗的下载券将转交给附件版权用户感谢他的慷慨分享。

评论 文明留言专业沟通

  • 最近在学习06G101-3,无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DKL等名词找到这个,学习了谢谢楼主

}

建四层房屋基础大约五十公分箌老土,地圈粱钢筋要多大

地圈梁一般宽度等于墙的厚度高度不应小于12厘米,我们通常用墙厚×高度30-35厘米上下各配2条螺纹14的钢筋。箍筋直径6@200 (建议地圈粱:墙厚×高度35厘米,上下各配2条螺纹14的钢筋)按规范加转角加固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基柱的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