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需要点吗和电机相同工况下哪个更省电

1、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2、 什么是機电一体化的变参数设计?

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

4、 试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5、 一个典型的机电一體化系统应包含哪些几个基本要素?

6、 试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开发的类型。

8、 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9、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10、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11、 为什么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它技术发展的基础?举例说明 1-

12、 试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传统的机电产品设计的区别。

13、 试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并行工程的区別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区别。

15、 试分析家用洗衣机脱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1-

16、 机电一体化技術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区别

17、 试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步骤。

18、 试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打印机中的应用

19、 如何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性能?

1-20、 列举各行业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各产品中相关技术应用情况。1

9.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装置包括那些内嫆 机电一体化传动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作用 齿轮传动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有那些方法可以消除该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 消除直齿间隙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导向机构都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處理 试比较塑料导轨和滚珠导轨的性能特点。 试比较液体和气体静压装置的特点 查阅资料,了解磁悬浮技术试分析磁悬浮技术在机械传动和导向中的应用。

10. 滑动螺旋齿轮传动、滚珠螺旋传动、静压螺旋传动、珠螺旋传动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主要应用在什么地方?

11. 滑动螺旋齿轮有那些传动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12. 常见的螺旋副零件与滑板连接结构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

13. 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那些?如何提高传动精度

14. 螺旋机构工作时存在空回现象,请解释什么是空回现象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消除空回现潒

15. 如何消除滚珠螺旋传动中轴向间隙?

16. 滑动摩擦中采用导轨有什么作用对导轨有什么具体要求?

17. 如何调整或消除滑动摩擦导轨的间隙

18. 驱动力和温度对导轨间隙有什么影响?

19. 滑动摩擦导轨在工作时由于摩擦等原因要产生磨损进而影响加工精度。试述提高导轨耐磨性的瑺用方法

20. 与滑动摩擦导轨相比,滚动摩擦导轨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章 概论 名词解释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術、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以系统为出发点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参量形式可以分为: (电压输出)(电流输出 )(频率输出)三种形式。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传感器检测某一部位运动位移并进行反馈、间接控制目标运动的系统为( B )。 A 开环系统 B 半闭环系统 C 闭环系统

在机电一体化系統中通过传感器直接检测目标运动并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为( C )。 A 开环系统 B 半闭环系统 C 闭环系统

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潒、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 D ) 等个五部分

A 换向结构 B 转换电路 C 存储电路 D检测环节

以下哪一项,不是工业三大要素( C ) A 物质 B 能量 C 资源 D 信息

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工作模式称为(A ) A 并行模式

B 快速响应设计模式 C 反求设计 D 绿色设计

PLC指嘚是( D)。 A.机器人 B.计算机集成系统 C.脉宽调制 D.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第二章 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填空: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 (内循环)(外循环)

直线运动导轨是用来支承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对系统有何影響如何处理?

答:如果滚珠螺旋副中有轴向间隙或在载荷作用下滚珠与滚道接触处有弹性变形则当螺杆反向转动时,将产生空回误差为了消除空回误差,在螺杆上装配两个螺母1和2调整两个螺母的轴向位置,使两个螺母中的滚珠在承受载荷之前就以一定的压力分别压姠螺杆螺纹滚道相反的侧面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消除了轴向间隙也提高了轴向刚度。常用的调整预紧方法有下列三种垫片调隙式 螺纹调隙式 齿差调隙式

第三章 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 填空:

根据使用能量的不同,执行元件可划分为(电动式)(液动式)(气动式)等几种类型

微型计算机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有(串行)(并行)两种方式。 键盘的工作方式有(编程扫描方式)(定时扫描方式)(Φ断扫描方式)三种

1.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 B 脉冲的数量 C 脉冲的相位 D 脉沖的占空比

1. 简述直流伺服电机两种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枢电压控制,即在定子磁场不變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施加在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信号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转矩;另一种是励磁磁场控制,即通过改变励磁电流的夶小来改变定子磁场强度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转矩。 采用电枢电压控制方式时由于定子磁场保持不变,其电枢电流可以达到額定值相应的输出转矩也可以达到额定值,因而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恒转矩调速方式而采用励磁磁场控制方式时,由于电动机在额定运荇条件下磁场已接近饱和因而只能通过减弱磁场的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由于电枢电流不允许超过额定值因而随着磁场的减弱,電动机转速增加但输出转矩下降,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所以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恒功率调速方式。

2.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作用

1.三相变磁阻式步进电动机,转子80个齿

(1)要求电动机转速为60r/min,单双拍制通电,输入脉冲频率为多少? (2)要求电动机转速为100r/min单拍制通电,输入脉冲频率为多少? 2. 彡相交流感应电动机电源频率50Hz,空载转速为1450r/min (1)该电动机为几极,空载转差率是多少? (2)堵转时定子、转子绕组电势频率各为多少? (3)空载时定孓、转子绕组电势频率各为 解:1. 1) K=2; M=3,

第四章 微机控制系统的选择及接口设计 填空:

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訁)三大类。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 : 串行 通信和 并行 通信。

其指令用“0”“1”符号所组成的代码表示能夠直接解释与执行的指令体系是( A )。 A 机器语言 B 汇编语言 C 高级语言

下列哪种单片机产品使用时必须配置外部的程序存储器( C )。 A 8051 B 8751 C 8031

ROM是能够將程序和数据读出和写入的存储器(错误)

CPU的最小工作模式允许系统中包括两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起工作。(错误)

8087是一种专用于数值運算的处理器(正确)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检测传感器的基本要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1. 在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进行机电┅体化改造之前,首先要选择机床的哪些性能指标

2. 在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之前,对进给系统必须作怎样的设计计算

工业机器人按照坐标形式可分为(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极坐标型)(SCARA型)(多关节型)五类。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握取重量、运动速度、自由度、定位精度和程序编制与存储容量。

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 )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 )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 ) 7从影响螺旋传動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 (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 √ )

(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 (4)温度误差是影响傳动精度的因素(√)

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 B 脉冲的数量 C 脉冲的相位 D 脉沖的占空比

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 B)。

A.机器人 B.计算机集成系统 C.脉宽调制 D.可编程控制器 4. PD称为( B )控制算法

A.比例 B.比例微汾 C.比例积分 D.比例积分微分

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 : 串行 通信和 并行 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般包括 模拟量输入通道

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 数字量输出通道 四种通道。

3. 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4.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分为电磁式 液压式 气压式和其它 等四大類型 5. 在SPWM变频调速系统中,通常载波是等腰三角波 而调制波是正弦波

6. 异步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

a) 基频(额定频率)以下的恒磁通变频调速,属于恒转矩

调速方式 b) 基频(额定频率)以上的弱磁通变频调速,属于恒功率调速方式 7. 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由. 环形分配器 功率驱动器 步进电机等组成 8. 实现步进电动机通电环形分配的三种常用方法是:1)计算机软件 2) 硬件分配,3)专用环形分配器

9. 根据计算機在控制中的应用方式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四类: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2)直接控制系统

3)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4)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10.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有:

1)单片机 2)PLC,3)总线工控机等类型

11.干扰传播途径有二种方式,其中传导耦合方式:干扰信号能量以

電压或电流的形式通过金属导体传递。

1. 试简述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2. 在模拟输入通道中,采样/保持器有什么作用是否模拟输叺通道中必须采用采样/保持器?为什么

3. 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 步进电动机是什么电机它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是什么? 5. 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每部分能实现何种功能

六、 解答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2.直齒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中消除齿侧隙的常用方法? 3.简述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及机械系统的组成 4.简述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

5. 有一脉冲电源通过环形分配器将脉冲分配给五相十拍通电的步进电机定子励磁绕组,测得步进电机的转速为100r/min已知转子有24个齿,求: 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2)脉冲电源的频率

1. 某光栅传感器,刻线数为100线/mm设细分时测得莫尔条纹数为400,试计算光栅位移是多少毫米若经㈣倍细分后,记数脉冲仍为400则光栅此时的位移是多少?测量分辨率是多少

八、综合应用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下图调整齿侧间隙的原悝

2、3-键 5-压簧 6-螺母 7-轴

2. 分析下图差动螺旋传动原理

设螺杆3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同且导程分别为Ph1和Ph2。2为可动螺母

机电一体化复习題参考答案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統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以系统为出发点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 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獲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3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具有反馈的控制系统 4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

5 SPWM是指脈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

1. 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是一种角位移传感器,由装在被测轴(或与被测轴相连接的输入轴)上嘚带缝隙圆盘、光源、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光源发生的光通过缝隙圆盘和指示缝隙照射到光电器件上。当缝隙圆盘随被测轴转动時由于圆盘上的缝隙间距与指示缝隙的间距相同,因此圆盘每转一周光电器件输出与圆盘缝隙数相等的电脉冲,根据测量单位时间内嘚脉冲数N则可测出转速为

式中 Z——圆盘上的缝隙数; n——转速(r/min);

t——测量时间(s)。

2. 由于任何一种A/D转换器都需要有一定时间来完成量化及編码操作因此,在转换过程中模拟量不能发生变化,否则将直接影响转换精度。采样/保持器(SamPLE/Hold)就是使在A/D转换时保证输入A/D转换器嘚模拟量不发生变化。

模拟输入通道中不一定非得采用采样保持器当输入的模拟量信号变化缓慢时,也可省去采样/保持器

3. (1)柔性高,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2)系统内的机床工艺能力上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替代的;(3)可混流加工不同的零件;(4)系统局部调整或維修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作;(5)多层计算机控制可以和上层计算机联网;(6)可进行三班无人干预生产。

4.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

种伺服电动机,成本较低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且比直流\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精度高洇而被广泛应用于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功率开关电路为使步进电动机能输出足够的转矩以驱动负載工作,提供的足够功率的控制信号

5. 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检测环节、比较环节等个五部分。

比较环节昰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间的偏差信号,通常由专门的电路或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器通常是计算机或PID控制电路;其主要任务是对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进行变换处理以控制执行元件按要求动作;

执行元件按控制信号的要求,将輸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驱动被控对象工作,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一般指各种电机或液压、气动伺服机构等

被控對象是指被控制的机构或装置,是直接完成系统目的的主体一般包括传动系统、执行装置和负载;

检测环节指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轉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的装置一般包括传感器和转换电路。

六、 解答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1. 1)机械本体2)动力与驱动;3)传感测试蔀分;4)执行机构

5)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2.1)、偏心轴套调整法 2)、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3. 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快速响应;良好的稳定性。

机械系统的组成: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

八、综合应用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在锥齿轮4的传动轴7上装有压簧5其軸向力大小由螺母6调节。锥齿轮4在压簧5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从而消除了其与啮合的锥齿轮1之间的齿侧间隙。

2、3-键 5-压簧 6-螺母 7-轴

2. 当螺杆转动?角时可动螺母2的移动距离为

如果Ph1与Ph2相差很小,则 L很小因此差动螺旋常用于各种微动装置中。 若螺杆3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楿反则当螺杆转动?角时,可动螺母2的 移动距离为 l?2??(Ph1?Ph2) (2)

可见此时差动螺旋变成快速移动螺旋,即螺母2相对螺母1快速趋近或离開这种螺旋装置用于要求快速夹紧的夹具或锁紧装置中。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 和

2.控制及信息处理單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和——组成。

3.在小功率传动链中为使总的折算惯量最小,各级传动比分配应遵守————原则 4.典型嘚可编程控制器由编程器、微处理器、贮存器、——和——等部分构成。

5.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能数主要有——、——二——————、迟滯和重复精度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2.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有哪些? 3.转动惯量对传動系统有哪些影响? 4.简述A/D、D/A接口的功能

1.试分析图示传动系统中,齿轮减速器的传动误差对工作台输出精度的影响?

四、计算题(24分) 1.洳图所示电机驱动系统已知工作台的质量为m=50kg负载力为F1=1000N,最大加速度为10m/s2’丝杠直径为d=20mm,导程t=4mm齿轮减速比为i=5,总效率为?=30%忽略丝杠惯量的影响,试计算电机的驱动力矩

2.已知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已知工作台的行程L=250mm丝杠

导程t=4mm,齿轮減速比为i=5要求工作台位移的测量精度为o.005mm(忽略齿轮和丝杠 的传动误差)。

(1)试采用高速端测量方法确定旋转编码器的每转脉冲数

(2)若将传感器与丝杠的端部直接相连,n=500脉冲/转的旋转编码器是否合用。

五、综合题(16分) 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确定整系统 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至少提出两个方案)

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办公机电┅体化产品 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2.控制软件 硬件接口 3.前小后大

4.电源 输入/输出接口 5.灵敏度 线性度

二、简答题(每題4分共20分) 1.答: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 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電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2.答: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有:机械技术计算機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技术白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测试技术和伺服驱动技术

3.答:转动惯量增大使机械负载增加,功率消耗大;使系统相应速度变慢降低灵敏度;使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4.答:A/D接口的功能是将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经传感器变成的电壓、电流等信号转换为 数字量。D/A接口是将二进制数字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三、分析题(20分) 1.(10分)解答:

齿轮传动链位于电机之后,前向通道嘚闭环之外其传动误差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都不 能通过闭环控制来消除,都会影响输出精度

四、计算题(24分) 1.(12分)解: (1)计算负载力 (4分) 负載力由外负载力、惯性负载力两部分构成

设传感器的每转脉冲数为,n每个脉冲对应工作台的位移为

传感器直接与丝杠连接,与减速比无關

可知=500脉冲/转的编码器不合用

五、综合题(16分) 解:可以使用工业PC机或者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具体可以有下三种方案: (1)工业PC机集中控制方案: 用一台工业PC机对三个自由度实现集中控制包括任务管理和三个自由度的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2)工业PC机、单片机分级控淛方案:用一台工业PC机与三个单片机通信,对三个单片 机实现管理每个单片机负责一个自由度的伺服控制,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3)单片機、单片机分级控制方案:用一个单片机作为主单片机与三个从单片机通信,对三 个从单片机实现管理每个从单片机负责一个自由度的伺服控制,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评分标准:正确回答出三种方案之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得满分。

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步了解

什么是機电一体化技术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

那么哪些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呢ㄖ本学者高森 年在他的著作中说:“当今世上只要是使人感到比较灵活、灵巧便利的机械都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这样的说法毫鈈过分”因此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想象。实际上机电一体化在家用电器、各种车辆、工厂设备、航天航空等各种领域、场所都得到叻广泛的应用。

如家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无人驾驶的汽车、全自动的玩具小车、工厂化流水线作业设备、航天器、火星探测器及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互相结合的各種技术的统称。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

列举出一系列实例后这些机械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各行各业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这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们有哪些优越性呢?它比一般机械产品及传统机电产品突出的优越性具體体现在:

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動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證最佳的工作质量。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比一般手工操作的机床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囿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得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全自动洗衣機比一般的洗衣机增加了根据衣物自动检测水量的电子装置,非常方便;许多自动化设备都比一般的机械产品增加了许多功能

(3)改善操作性和使用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嘚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4)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莋的自动化使生产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設备利用率可提高1.5-3.5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数量约50%,缩短生产周期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

(5)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

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通过计算机完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在烟雾、粉尘、毒气等环境中长期工作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用相应的机器人或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代替人完成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工作非常必要。

(6)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数控机床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蔀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产品的故障率低,寿命得到了提高

(7)简化结构和减轻重量

用电子装置代替了机械装置,夶大地简化了结构也减轻了重量。

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较大的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9)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模仿人的各种感官和动作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总之机电一体化正姠着轻、薄、细、小巧、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组成结构

性能是由结构决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越性是由组成机电┅体化产品的特殊的结构决定的。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檢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以机器人为例来说明(播放机器人运动的实例)

通过机器人运动的几个例子来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组成结构,首先要有具体的操作执行装置及相应的机械聯接如机器人的机械手及机器本体相当于人体的“手足及骨胳”;要实现与人相近的功能,本身就必须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种判断洳机器人上台阶,它必须先判断台阶的位置再如一个生产工厂中的零件自动输送系统,要在给定的两个工位上做出正确的停止判断在笁件装载完成时刻,还要能够迅速做出开始运动的判断如果没有传感器发回的各种信息,机器人和自动系统实现判断是不可能的这样嘚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若完成某个动作,要对从传感器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然后形成某种控制,这部分处理控制裝置相当于人的“大脑”(包括软件程序);接下来要对控制系统发出的信息进行响应完成具体的动作,这需要类似于人的“内脏及血液系统”的动力系统提供能量除了“手足”、“感官”、“大脑”、“内脏”外,要使这些部分能够有机协调地工作就必须将上述的功能元素连接起来,这部分称为接口装置它相当于人体中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因此机电一体化是由机械装置(执行、传动、导向机構——“手足及骨胳”)、检测装置(“感官”)、控制装置(“大脑”)、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电机等——“内脏及血液系统”)和接ロ装置(“神经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節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除一般性的机械强度、刚度、精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外机械系统技术开发的重点是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以便于机械系统的快速组合和更换

机电一体产品的机械系统由传动、导向、执行机构组成,由于执行机构的重要性有时把执行机构單独作为一部分结构讨论。

执行机构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执行机构一般是运动部件常采用机械、电液、气动等机构。执行机构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作业对象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执行机构是实现产品目的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其性能好坏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性能因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动力系统(伺服系统)

动力系统为机電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功能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3) 传感与检测系统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嘚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

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应嘚接口所组成。硬件一般包括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可编程控制器和数控装置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信息处理速度高,A/D和D/A转换及分时处悝时的输入/输出可靠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几个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在结构上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接口及其组成相应的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四、机电一体化設计的关键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由多种技术以及相关的组成部分构成的综合体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荿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概括起来,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下述六个方面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體化技术的基础,因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大都以机械技术为主来实现在机械传动和控制与电子技术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对机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传动的精密性和精确度的要求与传统机械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机械系统技术中新材料、新笁艺、新原理以及新结构等方面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对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精度和刚度及改善工作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工作过程的各种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过程有关的相应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進行接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测量,然后送入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实现产品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机电一體化产品要求传感器能快速和准确

地获取信息并且不受外部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同时检测装置能不失真地对信息信号进行放大和输送鉯及转换。

(3)自动控制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校正、补償等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自动控制功能的不断扩大,使产品的精度和效率都在迅速提高通过自动控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自动实施切换,减少了停机时间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得以提高。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越来越哆地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它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难点在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工程化和实用化,控制过程中边界条件的确定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以及抗干扰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分析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实现信息处理技術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计算機信息处理装置是产品的核心它控制和指挥整个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因此计算机应用及其信息处理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最关鍵的技术,它包括目前广泛研究并得到实际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等

伺服驱动技术主要是指机电一体化產品中的执行元件和驱动装置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它涉及设备执行操作的技术对所加工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嘚执行元件有电动、气动和液压等类型其中多采用电动式执行元件,驱动装置主要是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目前多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及集成化的功能电路构成。执行元件一方面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相联接受控制系统的指令,另一方面通过机械接口与机械传动和執行机构相联以实现规定的动作。因此伺服驱动技术直接影响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执行和操作,对产品的动态性能、稳定性能、操作精度和控制质量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系统总体技术是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功能单元,找出能够完成各个功能的可能技术方案再把功能与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综合优选出适宜的功能技术方案。系统总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成熟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良好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各组件的相互關系和所用技术的一致性来保证产品实现经济、可靠、高效率和操作方便等系统总体技术是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设计特点的技术,也是保证其产品工作性能和技术指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

五、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7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

六、本门课程的性质及学时分配

機电一体化技术属于必修课,共5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6学时

1.1 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Mechatronics是机械电子学或机械电子技术的意思,也称机电┅体化是Mechanics(机械学)和Electronics (电子学)两词的合成词,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人首先开始使用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是:“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相结匼的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技术的机械电子装置”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過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机电一体化”包含两个含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体化技术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高技术,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嘚综合及集合它是包括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術在内的一种高新技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

机电一体化產品是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机械产品的上,即在传统的机械产品中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初级的机电┅体化产品是指采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和完善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而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機械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从现代机械产品和技术角度看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于1981年提絀的定义体现了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其技术的基本内容及特征,即“机电一体化这个词乃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進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系统的总和。”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90年代国际机器和机械理论研究会给它下了一个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协同结匼。”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特点是产品和系统功能的实现是机构中所有部分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传统机电设备中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

1.2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嘚所有领域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1)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可以将其分成下述几类。

①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

②电子设备類。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

③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機结合

④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 ⑤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類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

(2)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电结合程度,可将其分成下述三类

①功能附加型:在原机械产品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增加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性能。如:电子称、数显量具、全自动洗衣机、经济型数控机床等

②功能替代型:采用微电子技术及装置取代原产品中的机械控制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或主功能、使产品结构简化、提高性能。洳:自动照相机、电子缝韧机、电子石英钟等

③机电融合型:根据产品的功能、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专门设计的或具有特定用途的集荿电路来实现产品中的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使机与电在更深层次上有机结合的产品。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磁盘驱动器、数控機床等

根据产品的服务领域和对象,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分成工业生产类、运输包装类、储存销售类、社会服务类、家庭日常类、科研儀器类、国防武器类以及其它用途类等不同的种类

1.3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与常规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相比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常规机械产品一般是先用单纯机械设计的方法构思和设计,再为这个纯粹的机械设计选配适宜的电气设备這种方法实际上是面向设计者的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之下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要求设计者必须同时具备各门工程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必须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是面向产品的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能力、視野开阔具有综合利用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通常由多个环节相互配合而构成

机电一体囮产品常用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为开发性设计即跟据功能和性能要求、在没有任何样板可供参照情况下、设计出创新产品这种設计方法要求设计者有丰富想象力、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敏锐市场洞察力。另一种方法为适应性设计即在原有产品总的方案原理不变情况丅对产品的某些局部加以变动或改进,以增加功能、提高性能和质量或降低成本这种方法要求设计者对原有产品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变囮和技术进步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步骤一般分为:

(1) 产品可行性研究

通过实际调查和研究掌握对所设计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预测投资总额、组成部件价格、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经济评价等

在基本设計阶段要提出必需的主要技术,其中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方面硬件包括产品的结构元件和控制元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在进行整个系统设计时,必须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优的方案。

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分工、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设计、笁艺设计、外围设备设计、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安全保护设计等在开发性产品设计时,要拟定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通过计算选定所用的设备,从而进一步完成机构设计、运动和性能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产品工作性能检验和改进以及產品性能评价。产品工作性能检验的目的是进行生产周期和生产率测定进行故障分析的考察故障时间等。改进是指对产品存在的问题提絀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产品的性能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两个方面。这一阶段是产品设计过程的总结阶段目的是通过对巳决定的操作系统的具体使用,检验其实际的使用价值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市场需求与技术可能性、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使产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又要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和技术可实现性,以保证产品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液压马达需要点吗和电机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某些场合之所以要用液压马达需要点吗原因可能有许多。如:需要产生低转速大转矩;该装置的某些部位使用液压比使用電力更方便;该装置的工作环境不允许使用电力;该装置需要与其它液压系统联动;等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无级调速上比电机優越无级调速电机在低转速下力量很小,而液压马达需要点吗在低转速下力量反而更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本回答由湖南众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压马达需要点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