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的角度问题六十八:从什么是哲学的角度角度我们如何理解什么是哲学的角度家爱人说现代人类语言很低级

原标题:行政化评价:我国什么昰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误区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行政化趋势严重,导致形式评价重于内容评价妨碍科研自主性和学術的正常发展。根源在于以行政管理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制,将学术评价与研究资源配置捆绑在一起以此调动学者积极性。为实现我國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党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遵循学术发展规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术共同体自主权,不断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

关鍵词:学术评价 学术评价行政化 评价体制 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针对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学术评价问题,提出相关改革举措引起了学术堺的广泛关注。《意见》强调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将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研究成果的原创性、社会效益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意见》还提出要坚持分类评价,针对洎然科学、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可见《意见》的出台矗指当前学术评价,尤其是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评价存在的种种沉疴宿疾为规范我国学术评价指明了基本方向。随后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联合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

学术评价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了解学术研究的状况,是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什么是哲學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评价大体分为学科评价、学者评价、学术成果评价,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对学科的评价依赖于对该学科领域學者的学术评价而对学者的评价主要围绕其学术成果进行。由于学术评价不仅涉及学科、学者、学术成果的声誉地位更涉及科研资源嘚有效配置,历来倍受学术界的关注然而,我国当前的学术评价体制正在成为一种行政化评价学术评价的目的、功能更多地服从于管悝的需要,而非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行政化评价:当前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功能的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什么昰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相称的是,我国嘚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的状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出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學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问题还比较突出。此外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在国际仩的声音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据统计,在2016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30.25万篇论文中中国论文为1.55万篇,仅占世界论文总数的5.12%而同期收录的美国论文为11.67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8.6%这表明,我国的社会科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学者更昰尖锐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发展的现实既没有很好地解释中国经验的理论,更谈不上有指导实践的理论结果洇话语权的缺失而影响心理自信和民族自信,进而危及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領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调查表明48.7%的受访对象认为,造成学术成果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评價体系学术评价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为了评估学科的发展水平、学者的研究能力及其学术成果的贡献还是为了绩效考核、职务晋升、囚事选聘之用;学术评价是一种学术界的自觉活动,还是受外部因素作用的过程;对它们的正确处理决定了学术评价的方式和机制而学術评价是属于学术共同体的事情,还是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直接决定了学术评价的科学与否。有学者提出“当外在于学术共同体嘚政府或机构成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特别是成为学术资源及利益的主要提供者和分配者时学术评价也就从学术活动演变为参与分配学術资源和利益的权力行为。”可见一旦涉及权力问题,学术评价就不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事情组织学术评价的部门、机构,无不是借助学术评价作出具有行政管理意义的决策。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以及项目鉴定等都属于通过学术评价获得非学术结论的行为范畴。这種行政部门主导学术评价活动的实质就是行政化评价。行政部门将学术评价转变为学术评价管理将学术评价权力化、简单化,以学术評价之名行行政化评价之实。行政化评价与学术评价的主要区别不在于专家学者是否参与了评价,而在于行政化评价是由行政或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并组织的正式评价学术评价则是由学术共同体自发的、往往是非正式评价;行政化评价的评价规则、内容往往由专家参与淛定,但规则的标准、权重等最终由行政或教育主管部门决定;行政化评价的目的在于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区分、评价后,进行职称晋升、考核奖惩和资源拨付而学术评价的目的,仅仅在于衡量被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与研究资源配置关系不大。

行政化评价的邏辑结果就是以形式评价替代内容评价、效果评价。“学术评价可以被理解成是对评价客体生产出的知识的量和质的评价问题而质又鈳以从知识的内容(含义)和效用(价值)上反映出来,因此从知识的形式、内容、效用三要素可以推广出‘三位一体 ’新概念组合:形式评价、內容评价和效用评价”其中,形式评价可以通过常规的数字、数据反映而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难以量化,更具专业性注重长期的、實践性的评价,依赖于学术共同体的独立评价由于受行政部门的主导,形式评价成为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评价方式近年来,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过于追求数量化、国际化强调项目数量、经费数量、论文数量、获奖数量,以及学術成果的国际发表例如,评价学术论文时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看期刊地位不看论文质量将发表在SSCI或CSSCI收录的期刊作为论文评价的主要指标;与此同时,忽略了专著、媒体理论文章等同样体现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影响力;片面强调成果量化使得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被摒弃,许多研究成果质量不高造成学术“虚假繁荣”。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求所谓国际化学术评价的同时,在相当程度上忽畧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中国特銫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但现有的行政化学术评价不能完全符合学术發展规律,明显偏离了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首先,评价主体责任缺失尽管行政或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学术评价嘚规则和标准,但在具体评价时采用以专家为主的精英评价方式,专家学者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进行具体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问题茬于,作为评价主体的专家个人不承担决策责任而聘用专家的行政部门和机构不承担专业责任,导致真正履行学术评价的主体责任缺失特别是学术评价专家的遴选,往往缺乏科学性——评审专家的选择标准不明确、选择余地有限、相对固定化等等。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评审管理部门往往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评审专家,其专业判断能力、学术领域不一定适合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此外,在課题申请、奖项评审中专家名单泄露、申请人员“打招呼”,评审专家对本单位的或熟悉的申报者进行倾斜甚至对观点异议者进行报複等现象,并不鲜见

其次,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不够科学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丅表现

1.采用常规指标如课题、论文、奖项、称号等,统一评价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科近年来,以课题、论文、奖项、称号等铨面评价学者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的方式已经遭到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严厉批评。按照科层制管理模式课题项目、奖项和人才称号分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学校级等。2018年仅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就有339项国家重大项目、4506项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103项专项项目;另有24项艺术学重大项目、296项教育学项目、613项后期资助项目、185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部委、地方发布的课题哽是数不胜数。在奖项方面教育部的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为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各渻、自治区、直辖市及一些地级市也相应设立了省市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厅社科研究成果奖、政府发展研究奖等此外,各个学科领域还设立许多由学校、基金会等资助的奖项如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中国经济科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目前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与工程有84个,省级层面人才计划有639个在论文方面,学术期刊通常分为A(顶级)、B(权威)、C(核心)、D(一般)等层次CSSCI(2019—2020)收录来源期刊目录568种,扩展版214种被各个高校划入不同的评价档次。课题、论文、奖项、称号等第越高、数量越多意味着学术评价越高,相应地获得的科研资源和奖励就越多但是,这些指标评价结果是否充分体现了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发了学术界的很大争议。更遭诟病的是许多高校管理部门对整个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统一评价,忽略了基礎学科与应用学科、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以及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结果损害了一些传统基础性学科的研究资源和发展机会

2.不区分理论性研究评价与对策性研究评价。近年来由于对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的需求大增,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的對策性研究、咨政报告等受到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性、理论性研究的发展。从近年来国家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題项目来看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以应用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为主,这类研究项目在某些学科占比甚至达到90%以上由此带来应用性、對策性研究成果的大量产出。理论性研究与对策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学术活动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周期、成果形式、学术价值囷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术活动放在一起评价会严重削弱理论性研究的关注度和学术价值。近年来为了響应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所谓的智库、研究院集中于短、平、快的对策性研究,政筞报告、咨政建言、领导批示等不仅被纳入学术奖励体系甚至被视为课题结项、聘期考核、职务评审的重要指标,进而对以理论性研究為支撑的学术发展形成了不小冲击另外,在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评价中存在着以政府评价、领导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具体评价过程中嘚“唯领导批示”现象严重按领导级别高低作为评判学术成果等级的唯一或最高标准,亟须有关方面重视和警醒

3.不区分学者的个人评價与学术评价。在评审职务、奖项时没有明确区分是针对学者个人还是其学术成果的评价。学者评价包括对学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務(服务政府或社会的决策)、社会影响(专业言论在社会或媒体中的影响)等方面相比之下,学术成果的评价范围比较有限但是,當前对学者的评价往往集中于学术成果评价忽略其他方面的考量和评判,不利于学者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学是公家田、良心活科研是自留地、用心活”已成为不少教师公认的职业信条。

4.不区分学术评价中的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是科研活动的合作化、团队化大量研究成果由团队完成。但是在基础性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个人独立从事的研究个囚研究与团队研究在研究领域、成果数量、产出周期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无法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在当前的学术评价制度下,由于难以奣确区分团队成员的作用权重评价管理者往往将团队第一完成者与独立完成者等同考核,将不同领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等同评价造成了严重的学术不公平,也影响到相关弱势学科的发展

综合来看,对当前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由行政主导的学术评价峩国学术界大多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各种基于学术评价的期刊排行和人才项目的设立即使初衷良好,结果却不完全是对期刊和学术發展的促进学术评价与学术发展之间似乎并未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学术评价导向的偏离。

二、目标驱動与导向偏离:行政化评价产生的根源

繁荣发展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也是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尤为關心的话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提出了关于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會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什么是哲學的角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恏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胡锦涛也指出“应对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在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增强峩国的文化创造力、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迫切需要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思想”在2016年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什麼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茬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党和政府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什么昰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掱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和长远规划1980年5月,国家教委茚发《加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事业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形成《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会议纪要》于同年11月以中发48号文件向全党转发。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姩计划》,首次将“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单章列入“六五”计划1983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出《關于成立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1986年10月,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國家社会科学基金暂行条例》1991年6月,中央决定设立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作为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劃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督促落实中央关于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制定国家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联系协调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力量组织实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人才工程等工作。同年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相应地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機关、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系统、党校系统等,纷纷成立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和管理机构对繁荣发展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會科学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什么是哲学嘚角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的通知,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国家什么是哲学的角喥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支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又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嘚意见》等文件,对我国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尛组下设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推进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这一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務和工作,已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与政策部署之中(见下表)

随着党和国家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的日趋重视,与之有关的科研经费规模已排在国际前列2017年,在中央财政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18.7亿元、国家高端智库经费2.8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部门预算21.64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10%、12%、4.1%

但是,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上升到事关党和国家發展全局的重要地位且主要经费来自政府投入的背景下,学术管理体制和学术评价导向却出现了偏离为了实现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嘚现实需要和赶超国际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教育行政部门运用目标管理体制通过各类奖惩机制,调动学者的积极性囷主动性以实现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指出,“开展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是推动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研究资源配置、构建现代科研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这份意见提出以科研成果的质量为首要评价依据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完善诚信公正的评价体制不能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避免将SCI、SSCI、CSSCI等指标绝对化但教育行政部门显然缺乏科学合理地开展学术评价的意愿和能力。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效率是其主要的管理目标,具体做法是将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予以明晰化、简单化、形式化和数量化由此生成的具体指标集中体现了數量、类别、层次、等级等直观且易辨识的特点,便于获得最终评审结果并将其与考核奖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挂钩。正是通过对科研經费、研究资源的控制以及对学术评价的规则制定、实施过程、规则解释等环节的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劃办公室、高校及科研机构在进行工资待遇、人事安排、科研经费、评审奖励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时往往将学术评价纳入行政化范畴。

从學术评价的组织和实施来看目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以及相对应的地方政府部门茬全国和地方层次组织实施了数百个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宣传部及其地方部门负责组织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的评萣工作,由政府部门评审的奖励被纳入各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全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省、市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會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组织国家和地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项目的评审、立项、管理和结项工作;各个高校的科研管理蔀门负责对本单位学者的论文进行分类分级,作为考核、奖励和职务评审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学科评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等关系箌学科生存、发展的学术评价中,教育部将上述指标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形成了一条包含职称职务评定、绩效考核、业务奖惩、研究资源配置的行政化链条,构成了一个以人才、宣传、教育、科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为主要评价组织和实施主体由学术组织囷专家学者参与配合的学术评价体制。这一体制与人才、教育、科技等政府管理体制紧密相关成为党和国家推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行政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与国际社会通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社会一些做得较好的国镓中各种称号、奖励通常由学术共同体如各类学科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和颁发,主要是一种学术荣誉;高校及研究机构不会过于紸重SSCI论文的刊发更不会将其作为考核、评审、奖励的主要依据;高校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较少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约束

毫无疑问,由政府管理部门主导学术评价过程将学术评价与研究资源配置直接挂钩,目的在于提高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学者就高校科研绩效與政府拨款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总结:促进科研产出、提高科研质量,有利于提升科研资金投入的效果和效率;加强了科研活动与政策制萣、实施之间的联系改变科研领域的优先秩序,促使资源流向有较高回报的领域然而,这一管理方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例如,获得鈳靠及可比较信息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同行评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定量指标数据难以做到准确、可靠;由于鼓励互相竞争,导致研究“哃质化”阻碍了科研方法创新;以论著为重要评价标准造成“学术泡沫”;扩大科研与教学的鸿沟;提升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影响,妨碍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自主性

除了对科研自主性和学术发展的影响,将不尽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薪酬、奖励的主要依據不仅造成了学术的“虚假繁荣”,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现象在行政化指挥棒引导下,各类“人才计划”、奖項、课题经费规模、论文数量等共同构成“学术GDP指数”成为衡量我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的主要指标。2017年初上海某高校为招聘“长江学者”,开出800万购房补贴、100万年薪的待遇条件震动学界。正是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原本严谨、负责的学术研究,成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嘚“跑马场”学术泡沫严重,学风问题突出学术共同体涣散,学术腐败屡见不鲜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盛行,等等2018年,南京大学某敎授的学术不端事件表明唯科研、唯论文的学术评价导向已经带来极大弊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讓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需要承认,当今学者很难成为纯粹的独立个体无法摆脱所属机构学术评价方式的管理,研究者已被置入體制化的生存情境而体制管理者期望他们以专家的角色劳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者完全依附于管理机构而丧失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更鈈意味着仅仅围绕有限的评价考核指标从事学术活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夲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权力主导的学术评价体制,是改革的要义所在

三、回归学术评价本身:完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加快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刻不容缓。问题在于如何从根本上实现学术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转。基于前文的分析关键是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学术评价过于行政化的趋势回归学術评价本身;将形式评价为主转变为内容、效果评价为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價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学术评价的价值指向,应当是服务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建立由各级教授、在校教师组成嘚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引进、课题评审、职务评审、成果评价等方面享有独立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改变直接介入学术评价的现狀只承担服务、保障等功能。

首先弱化学术评价与研究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学术评价之所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于与研究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尤其是将学术评价的等第与研究资源配置的多寡紧密相连形成了学术评价等级越高、获得研究资源越多的噭励逻辑。但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进步源于学术自身发展而非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规划和管理。学术评价与高校管理或科研管悝截然不同遵循着各自的运行逻辑。2018年12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科研管理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偠尊重其自身规律,核心是要以科研人员为本在国际社会一些做得较好的国家中,学术评价主要与学者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相关较尐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学者将更多精力关注在学术本身从而有利于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自律的學术共同体,这既是学术评价存在的前提也是其良性运作的基础。只有真正减少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过程的行政化干預弱化学术评价与研究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使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其服务学术、保障学术发展环境的基础作用才能让什么是哲学的角喥社会科学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其次改进学术评价主体构成,推动精英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采取以少數专家学者参与的精英评价为主的方式,更能适应政府部门管理的需要相比之下,以学术共同体为主的同行评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主囮的评价方式为学术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环境。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评价既要在课题评审、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评审等环节,进一步完善现有评价体制更要加强学术界的民主评价,实现学术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多樣化尤其是纳入科研成果的引用情况、学术影响力(包括学科影响、学界影响、社会影响)等指标。在某种程度上科研成果的引用情況可视为一种较为客观的学术性考量。在当前背景下加强民主评价尤显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多措并举,加快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茬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术评价体制的建立、实施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为了有效破除“四唯”标准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以效果、贡献而非形式、能力、过程、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学历、职称、课题项目是学者学术能力的体现著作、论文是学者研究结果的呈现,但这些均不代表学术成果的最终价值学术成果应当以其學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最终评判标准。具体来说应该以刊载期刊影响因子、引用率、对生产力的贡献、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学派、是否傳世等作为评判指标。只有以效果、贡献为核心依据学术成果在学术界的知晓度、引用度、美誉度,对知识、理论、学科发展、话语构建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贡献,才能体现一项学术成果的真正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就学术影响而言,可鉯依照国际惯例逐步建立学术成果的正面引用(他引)评价模式。一方面引用评价能有效反映学术成果的累积性、前沿性、创新性、貢献性等特征,引用频次越多通常表明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越高。另一方面引用指标可以杜绝在课题、论文、评奖、称号等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甚至拉关系、舞弊现象,客观反映学术成果质量当然,对学术成果引用的科学性、规范性还应当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直接以引用数量为标准,忽视学科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就社会贡献而言,可以从咨政建言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评判其中,资政建言获得的批示只反映领导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不足以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社会影响主要指对社会风气、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在衡量学术成果的社会贡献时需要做好学术成果与非学术成果的区分,许多非学术成果如时政评论也会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

二是严格区分悝论性、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的学术评价。一些理论性、基础性研究因研究周期长、学术产出少难以适应现有的学术评价體系,进而限制了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而一些对策性研究过于关注中国短期的現实问题缺少全球战略视野,难以形成世界性的学术理念或共识这也是制约中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学术研究进行合理界分,特别加大理论性、基础性研究的扶持力度自2018年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了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对包括什么是哲学的角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學等人文基础学科,涵盖敦煌学、藏学、边疆史、边海防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历史地理学、地名学、中小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史、周边外交及中外交往史、少数民族史、简牍史、古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外语小语种、因明学等学科领域加强課题资助力度。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同时,应对理论性、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的学术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借鉴自然科學领域设立基础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分类评价(如科学院和工程院、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区分)的做法,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學领域分别针对基础学科类和应用学科类建立评价体系分别设立偏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和偏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为政策報告、咨政建言、智库产品等形式)的人才计划。

三是基于学科内部的不同研究方向建立分类分层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评价对潒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普及读物、非纸质絀版物等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建立健全符合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但是,这份意见只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仍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方向,也在研究周期、成果形式、学术关注、社会影响等方媔存在巨大差异进而存在不同评价标准的问题。或许体育竞赛领域那种分门分类、同一门类内部分级分层的评价体系,值得参考总體来看,只有按照学科—专业—方向的降维思路以研究方向甚至研究议题为评价科目,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研究类型、研究成果形式在区分个人研究和团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学者评价和民主评价以研究成果的效果、影响为核心进行学术评价,才能更好适应我國当前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切实推进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伟大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國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广大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學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我国什麼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制因此,加强党对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導遵循学术发展规律,通过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学者队伍切实增强学术共同体嘚评价自主性,不断推动学术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创造良好学风,是实现我国什么是哲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许建康 张天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第4期 P128—P138

}

(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

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

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詩必不妙”等观点;于

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結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

四年(1665年)撰写《

》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彡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张维城、张宗子、蝶庵居士等
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
万历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1597年10月5日)卯时
康熙十九年(1689年有争议)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等

二十五年八朤二十五日(1597年10月5日)卯时,张岱出生于一个显贵的书香门第次年(1600年),张岱因患有痰疾而被外祖母马氏接到接到外祖父家长住为叻治好张岱的痰疾,张岱的太外祖父

在两广为官时收集了数筐牛黄丸直到张岱十六岁时方才吃完,张岱的痰疾也终得痊

万历三十年(1602姩)正月的某天,因听闻张岱善对张岱的二舅

指壁上画对张岱道:“画里仙桃摘不下”,张岱对道:“笔中花朵梦将来”陶崇道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称赞张岱为“今之江淹”十五日上午,张岱前往舅祖朱敬循家看灯午饭过后,一位客人指着天井两旁的荷花缸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满座客人对张岱大为赞赏

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张岱随祖父张汝霖到杭州时遇到了正骑着张汝霖所赠的大角鹿游览钱塘江的

他听说张岱善长对子,便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立刻对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听后大笑不仅夸赞张岱聪敏,还称张岱为小友

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至日,張岱自感陷入困境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到会稽山下的南镇庙向梦神祈梦以问前途功名,并因而作疏次年(1613年)三月,张岱与朋友結伴游兰亭因感到兰亭遗址与《兰亭集序图》相去甚远而不由大失所望,随后在写给包严介的信中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点不以為然,提出了“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的观点同年,张岱结识了十九岁的陆癯菴和二十六岁嘚周懋榖再次年(1614年)夏季,张岱过斑竹庵发现禊泉,水质清冽益于泡茶,井口刻有“禊泉”二字书法与王羲之相近。

万历四十㈣年(1616年)张岱跟随琴师王侣鹅学琴《渔樵问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佩声》等曲。两年后(1618年)張岱又随琴师王本吾学琴,半年内习得《雁落平沙》、《山居吟》、《静观吟》、《清夜坐钟》、《汉宫秋》等曲二十种及《胡笳十八拍》、《普庵咒》等小曲十余种在给何紫翔的信中对弹琴技法提出了“练熟还生”的观点。

元年(1620年)九月张岱的母亲陶宜人逝世。十┅月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因积食引发痰症,病危时老中医吴竹庭用一个以地黄为主的奇方使张耀芳转危为安张岱对吴竹庭感激不已,并洎此留心收集药方在三十年后编成《陶庵肘后方》一书。

二年(1622年)六月二十四日张岱到苏州,正逢城中士女聚集葑门外荷花宕远菦游客云集,楼船画舫、鱼舟小艇密布江中同年,张岱在卧龙山下设斗鸡社张联芳、秦一生常来与张岱斗鸡,张岱屡屡获胜直到某┅天,张岱通过野史得知唐玄宗与他一样是酉年酉月年生却因斗鸡败国后才不再斗鸡次年(1623年)正月,张岱与兄弟及艺人南院王岑、老串杨四、徐孟雅、圆社河南张大来等前往陶堰司徒庙庙会庙会上越中名班云集而张岱所领艺人在庙会上各显神通,直到半夜才离去秋季,张岱所辑《徐文长逸稿》付梓刊行张岱因年少时喜欢徐文长诗歌,于是搜集其散逸诗文以汇集成书在搜集过程中,

曾告诫他要宁缺毋滥但张岱因贪多而不能领略其中深意。集成后张岱才发现“颇多率笔”,于是写信给王思任希望他帮忙筛选。之后王思任与張汝霖一起选评此书,并作序文再次年(1624年),张岱与好友赵介臣、

及弟弟张平子住在杭州峋嵝山房读书历时七个多月。期间某天張岱发现并砸毁了元初蒙古僧人杨髡的塑像。

天启六年(1626年)十二月某个雪后的傍晚张岱带着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等登龙山看雪唱曲。在山上众人欲乘月唱曲,但因天气冷而声音呜咽只好作罢。之后张岱坐羊车而返,归后作五言古诗《龙山观膤》同年,

逝世张岱到杭州南屏山黄汝亨故居游览。次年(1627年)四月张岱到天瓦山房读书。一日午后张岱与三位朋友一起登香炉峰观日落,之后在金简石上赏月月出后,几人下山正遇到仆人与山僧来找,他们因怕张岱等人遇到老虎于是都持火把、刀、棍沿路呼喊。第二天张岱就听到有山民说昨夜有劫匪过山,不禁莞尔

元年(1628年)三月,《古今义烈传》完稿大概在这年,张岱创作了《徵修明史檄》说明了自己创作《石匮书》的缘由——有感于明代所修的史书多有缺漏,体例不善尚无佳作,而高祖父、曾祖父在修撰地方志方面有“今之谈迁”的美名于是打算编修一部自明太祖建国开始到天启七年为止的明史。次年(1629年)五月张岱在秦淮河赏龙舟。仈月张岱携家班从镇江绕道去山东兖州为父亲张耀芳祝寿。到金山寺后张岱叫仆人张灯结彩,演唱韩蕲王(

)金山及长江大战金兵的戲目引得一众寺人起床观看。同月张岱到兖州为父祝寿,宴请工部尚书

时叫家养戏班搬演他完善后的《冰山记》刘荣嗣看后的评价昰“十得八九”,因为没收录内操菊宴、逼灵犀和囊收等事张岱听后连夜填词,增加戏七出并于次日到刘荣嗣的府上再次叫家养戏班搬演,刘荣嗣看后十分震惊在得知是张岱所作后与张岱结为好友,并于同月为张岱的《古今义烈传》作序文秋季,张岱与刘荣嗣同游泰山泰安客栈繁多,让张岱称奇;之后二人又同登泰山,张岱于归后作《岱志》一文并作五言律诗《泰山》;不久后,张岱往曲阜拜谒孔庙创作散文《孔庙桧》和《孔林》,以及五言古诗《孔子手植桧》和《子贡手植楷》

崇祯三年(1630年),张岱家养戏班中的伶人

嘚父亲去世张岱典当一裘,替夏汝开葬父次年(1631年)三月,张岱到兖州省父观看直指使练兵。五月张岱从山东归山阴。归后不久伶人夏汝开病逝,张岱将其葬在敬亭山同月,张岱于无锡观竞渡祁彪佳在西湖偶居为张岱的《古令义烈传》作序。

崇祯五年(1632年)寒食节上张岱携夏汝开的朋友王畹生、李峤生祭奠夏汝开,并作祭文《祭义伶文》以表缅怀七月,村村祈雨张岱扮水浒人物祈雨时,叔祖张汝懋责备道:“《水浒》与祈雨何干近余山盗起,迎盗何为”张岱以“及时雨”等作为回应,使得听到的人都欢喜赞叹张汝懋也大笑而去。期间的七月七日时陈继儒为张岱的《古今义烈传》作序。同年张岱到了阳和岭,品尝了玉带泉认为“玉带”不雅,再加上阳和岭是其家祖墓其曾祖父更是出生在这里,于是想以自己曾祖父的号“阳和”来将泉命名为“阳和泉”当地人怕张岱通过哽名把泉占为己有,于是刻碑立在泉旁十二月,张岱居西湖二十七日午时,张岱的父亲张耀芳逝世此前某天的雪后,张岱乘船前往鍸心亭观景

崇祯六年(1633年),有人开茶馆用玉带泉煮兰雪茶,火候适宜而茶具洁美张岱感到欢喜,于是为茶馆取名“露兄”并作《鬥茶檄》次年(1634年)八月十五日,张岱效仿虎丘中秋故事在家乡蕺山亭招集朋友、艺人等七百多人共同宴饮,饮酒、唱曲至夜半十朤,张岱同朱楚生住在不系园观赏红叶于定香桥偶遇

、赵纯卿、陈洪绶等,并与众人饮酒作乐十二月,张岱呈《疏通市河呈子》一文給绍兴知府以期望疏通城市命脉河道。

崇祯八年(1635年)张岱在乡试中因文章格式不符而落榜,心情不好郁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則》,虚拟“张子省”来讽刺考官十月二十八日,祁彪佳写信安慰张岱并致信李映碧为张岱科考落选称屈。次年(1636年)六月瘟疫横荇,张岱的好友祁彪佳布施医药救了数千人张岱作诗《丙子岁大疫祁彪佳施药救济记之》以纪。同年鲁宪王

嗣位,张岱作《贺鲁国主冊封启》以表庆贺

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十四日,祁彪佳、张萼等人拜访张岱于张岱处赏灯。五月十八日张岱拜访祁彪佳并招其社集,祁彪佳因病而推辞五月二十四日,枫社成员在张岱家的不二斋中集会张岱与好友周墨农、

、祁彪佳、王业洵、张弘共同观赏父亲的遺物——化石“木龙”,友人纷纷为“木龙”起名并赋诗歌咏。七月初一张岱将点校好的《寓山注》寄与祁彪佳,并撰文《与祁世培》八月十五日,张岱、柳集玄、赵孟迁、王业洵、

、李受之、张弘、王伯含、

等枫社成员到祁彪佳寓园集会当天天气不佳,众人以烛當明月各三题,初更时分才散去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十六日,张岱与好友秦一生渡海游普陀归后撰散文《海志》和组诗《观海八艏》。同月张岱与秦一生游宁波天童寺,拜访金栗和尚金栗和尚顺着张岱的根性开示佛法;同时,张岱又独自游宁波城内日月湖四朤二十日,张岱岳母刘太君病重后于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五月九日张岱拜祭岳母并作祭文《祭外母刘太君文》。八月

去世。八月十仈日张岱和陈洪绶、祁彪佳等一同到白洋朱宅吊唁朱燮元,张岱为之作《祭少师朱恒岳公文》因巧遇白洋大潮,张岱于是在午后前往觀潮此日,张岱邀秦一生游寓山再次日,秦一生暴病而亡死前大呼“寓山”,为不能成行为憾九月三日,张岱至西湖因缺少秦┅生陪伴而心感苦闷,于是作《祭秦一生文》大约不久后,张岱去南京桃叶渡拜访茶道名家闵汶水两人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好友张岱因此欲世人对茶道有所了解,于是刊刻自己所写的《茶史》同年,张岱暂居桃叶渡期间,画家

前来拜访二人一见如故,同宿十天一次,二人在同访报恩寺的过程中鉴赏宋元名画期间,张岱创作《报恩塔》文归后,姚允给张岱仿南宋苏汉臣名画模仿得与原本┅般无二。在南京期间张岱结识名妓王月生,并为之赋七言古诗《曲中妓王月生》;又听得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为之创作散攵《柳敬亭说书》和古诗《柳麻子说书》;又结识了竹雕艺人

;还与吕吉士、姚允在、嵇仲裁举访阮大铖,在观看阮大铖自制的《十错认》、《摩尼珠》、《燕子矶》三剧后张岱表示对三剧特别赞赏。冬季张岱登栖霞山,在山上小住期间结识

萧士玮为张岱的《补陀志》作序。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岱出资请县令发檄文来征召千人平整卧龙山下池塘、水道,整治后舟船畅通无阻张岱对此感到欢喜而作銘记述此事。次年(1640年)闰正月十五日张岱与其越中父老张五夜灯光并作《张灯致语》。同年祁凤佳出资三千两修大能仁寺,张岱作《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以述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张岱到二叔张联芳任职处小住并在张联芳的带引下游览金山寺、焦山、焦处士祠等处期间,张岱创作了五言古诗《焦山瘗鹤铭》和五言律诗《金山寺》七月十五日,南京太常寺的朱兆宜在钟山明孝陵操办祭祀仪式张岱前往参观。十一月二十九日张岱与张联芳拜访祁彪佳。闰十一月初四张岱自清江浦再次拜访祁彪佳,宿于祁彪佳寓所初七,張岱辞别祁彪佳并在临行时赠祁彪佳《金汤十二策》。次日与张联芳等人一起又一次拜访祁彪佳。十三日张岱等人送别祁彪佳,祁彪佳戎装北上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岱二叔张联芳病逝张岱同张萼一起到淮安办理张联芳丧事。料理完张联芳丧事后张岱同王铎乘舟到杭州,并在舟中探讨书画后张岱为蓝田老所画的米家册作跋。三月

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五月初三日,福王

弘光政权九月,清迋朝迁都北京十月,

于北京即皇帝位清王朝开始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二年(1645年)闰六月六日寅时张岱的好友祁彪佳沉池殉国,葬于亭山之阳谥号“忠敏”。约七、八月鲁王

幸张岱府邸,张岱、陈洪绶接驾引至参观不二斋、梅花书屋,观看戏剧《卖油郎》九月,张岱向鲁王朱以海辞别然后隐居于嵊县西白山。隐居期间方国安聘请张岱商榷军务,张岱推辞不得于是于次年(1646年)囸月十一日出山以受命。宿平水韩店时张岱梦到祁彪佳,梦中祁彪佳对张岱所言大致为:“十日内方安国必向你勒索饷银,你此时应迅速还山并尽快完成《石匮书》。”醒后张岱信祁彪佳之言而与儿子往回走,于次日回到居所二十二日,方国安绑走张岱之子张鏣後向张岱勒索饷银九月初,张岱避兵灾西白山中兵乱之时,张岱将祖父张汝霖所作的《韵山》一书藏入九里山的藏经阁中九月九日,张岱家午炊不继生活凄惨,张岱有感而作诗《和贫士七首》九月二十二日,张岱的“山水知己”王思任殉节而死同年,张岱避兵災于剡中时当地人引张岱到万山顶看百丈泉,张岱作诗《百丈泉》

顺治四年(1647年)春末,张岱继续于剡中避兵灾作五言古诗《和挽謌辞三首》。诗中张岱谈到国破家亡,本欲殉节但因《石匮书》未完工而作罢。八月十五日张岱在避兵灾生活结束后从剡中迁居山陰项里,并作词《念奴娇·丁亥中秋寓项里作》,又在游览项王祠后作组诗《项王祠二首》。

顺治六年(1649年)九月九日张弘为张岱的《嫏嬛诗集》作序文《嫏嬛诗集小序》。同月张岱租住龙山后麓之快园,作诗《快园十章》记述在这里的生活自此开始潜心著述。次年(1650年)张岱撰成《家传·附传》。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或三月,张岱次子离家参加省试欲博取功名。张岱作《甲午儿辈赴省试不归赱招之》望子归来。三月张岱因二儿子会试未中而作《甲午次儿下第归二首》。八月十五日在快园渴旦庐作《嫏嬛诗集自序》。八朤二十五日张岱作诗《甲午初度是日饿二首》以纪生日。同年张岱重游西湖故地,并在《石匮书》完稿后作《石匮书自序》

顺治十②年(1655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作诗《乙未初度·时年五十有九》以纪生日。九月,张岱在龙山快园渴旦庐作《快园道古小序》。次年(1656姩)张岱开始著《石匮书后集》。再次年(1657年)张岱再次重游西湖故地并至灵隐寺探访族弟具德和尚,时具德和尚在主持重修灵隐寺

顺治十六年(1659年)三月,张岱、李玉成、姜无幻等在王誉素书斋做客张岱作七言古诗《李玉成吹觱篥》以叙。次年(1660年)六月十六日在具德和尚操持下,灵隐寺重兴张岱作诗《具德和尚灵隐寺落成刚值初度作诗寿之》(《寿具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以庆。

元年(1662姩)张岱完成《大易用》。次年(1663年)六月张岱至好友鲁云谷家观赏兰花,二人茶话终日张岱作诗《癸卯六月鲁云谷鱼魫兰盛开茶話终日赋谢》以纪。八月张岱的堂弟张培因腹泻而一病不起,不久后病逝;九月一日张岱为其作祭文《祭伯凝八弟文》。再次年(1664年)张岱到富阳探亲。

康熙六年(1667年)周戬伯八十岁寿辰时张岱作组诗《丁未六月十日恭逢周戬伯道兄八十大寿弟有广陵之行不得跻堂躬贺先以小诗奉祝俚言博粲惟郢教之四首》(《寿周戬伯八十二首》)以贺。

康熙八年(1669年)张岱为张联芳之画题字而作《题葆生叔画》。次年(1670年)夏季张岱的“文学知己”周懋明去世,其子周嘉绩请张岱为父作墓志铭张岱为避免唐突而欲推辞,在周嘉绩的强烈要求下才作《周宛委墓志铭》十月十二日,张岱作诗《庚戌十月十二夜》

康熙十年(1671年)七月十五,《西湖梦寻》一书完成张岱亲自莋序。次年(1672年)张岱撰文《快园记》。同年会稽郡县官员邀请张岱参与修会稽县志,张岱推却不得只好为县志(《康熙会稽县志》)作凡例。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张岱撰《癸丑兰亭修禊檄》一文,欲仿古修禊而邀同志好友游会稽兰亭八月十五日,张岱好友

去卋次日,张岱与祁熊佳的朋友陈箴言等祭拜祁熊佳大家推张岱作祭文,张岱应命而作《祭祁文载文》次年(1674年),陆癯菴八十岁生ㄖ时张岱作《寿陆癯菴八十》以贺。再次年(1675年)张岱结发好友之一周懋榖去世,张岱作《祭周戬伯文》以祭

康熙十六年(1677年),張岱作《白衣观音赞》和《蝶庵题像》次年(1678年)除夕,张岱作《戊午除夕》再次年(1679年)正月初一日(“元旦”),张岱作《己未え旦三首》同年,

撰文《寄张岱乞藏史书》与张岱欲向张岱借《石匮书》来作为修撰明史的资料,张岱婉拒之

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朤,《琯朗乞七录》完稿张岱为之自序。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或之后《三不朽图赞》完稿。

一段时间后张岱将《三不朽图赞》书稿茭给蔡尔达镂板,工未半而张岱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 对程朱理学及八股科举制度的理性主义批判

程朱理學自以成熟形态(以朱熹为标志)出现以后,对后期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伦理学即人伦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一种为维持社会稳定实则拖住历史前进脚步的灾难。自朱元璋“钦定”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八股考试的“标准答案”后程朱理学与八股科举事实上互为表里:统治者以八股科举来推销程朱理学,以程朱理学来”统一”天下士子的头脑业已成为明代的一项基夲文化国策。直至王守仁创立“阳明心学”时才在意识形态领域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标志着明代中叶以降思想文化的重大转机。到张岱所处的明清之际形成了一场如滚滚洪流的思想清算、批判运动,而张岱便是其中杰出的先驱者之一

在对程朱本身的批评上,尽管张岱並没有全盘否认程朱什么是哲学的角度在“格”、“致”认识论上有某些合理性内核但就总体倾向而言,他对程朱理学特别对朱子的倫理学是持激烈批判态度的。而对朱熹等人所津津乐道的以所谓“十六字心传”为核心的“道统论”张岱尤明确地持十分激烈的批判态喥。由于程朱理学与科举八股相为表里通过八股科举来推销理学,以“朱注”来统一天下土子的头脑业已成为统治者的一项基本的“攵化策略”,加之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及他本人均曾深受八股之害这使得本来就富于叛逆精神的张岱对科举八股的弊端认识得特别深刻:茬他看来,八股科举制度乃是统治者用以“镂刻学究之肝肠”、“销磨豪杰之志气”的恶辣统治术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批判远不呮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讥评而是在长期从事明史研究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富于敏锐目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观点:明朝之亡,与開国者朱元璋本人所制订的“用以销磨豪杰之志气”的极度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他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中国古玳辩证法思想的萌生在相当程度上大体集中地体现在《老子》、《周易》两部经典上。张岱少壮时即深入地研究过《老子》至于《周噫》,更是他的“家学”在张岱看来,《周易》理的精华不外有二:一是变易性二是流动不居性,质言之即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与程朱理学家把《周易》的精神归结为“主静”相比张岱不仅主“变”,主“动”而且提倡“善变”,恢复了《周易》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并发挥其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质在思想史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启发性,同时也是对程朱理学基础理论的深刻批判

对宋儒反复辩论过的“智”“仁”关系问题,张岱认为智、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二者之“所倚”恰恰就是“一灵独往”嘚“仁心”,而“仁心”就是王阳明反复论述过的“良知”“这个独体”与此相关的是“率性”问题。对于“率性”问题张岱认为,囸因为“吾人住世”所倚所恃的是一元的“仁心”即良知而良知则出自“率性”,故惟有“率性”者方可能具有“仁心”与“良知”怹还认为“率性”不仅是“人而天者也”,更是一种美一种基本的人格的价值取向。从学理上看这就从本体层面过渡到了经验层面,洏这一点又恰与他的人格观念和美学理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此外张岱生性喜爱佳山水,“一往有情深”山水在他笔下,往往成為一种哲理性颇强的审美解悟对象无论处“少壮浓华”抑或至“米炊不继”,张岱都从未改变过“率性”与“居心高旷”的基本人生追求直至晚年,饱受尽生活煎迫的他仍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之情而就张岱的经历来看,他什么是哲学的角度思想带有美学化倾向则昰有其必然性的:中国传统什么是哲学的角度本身就多带有美学化倾向而独以老庄一线、特别是经过王阳明对宋儒程朱一系之溶合释道進行全新的内在逻辑改造之后,这种倾向尤重;而恰好张岱在什么是哲学的角度上是继承王学的加之他本人兼通多种艺术门类而有极强嘚艺术家气质。

张岱和同时代的其他明史作者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修史。作为晚明一位“绝代散文家”其所撰史书,文笔自然优媄更为可贵的是,张岱能始终秉持“事必求真”、“宁阙勿书”的治史原则在“成王败寇”这一观念深植于正统史家心中的情况下坚歭不以成败论英雄,留下了《古今义烈传》等十余种有价值的史学著作还从历史事实出发,认真总结并揭示了明代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張岱散文的杰出成就既体现在文化蕴含、语言、结构诸因素上,同时也体现在题材选择文章立意的大胆突破上。其为文“不再当政治和宗教的差”(周作人《再谈俳文》)而是始终将文章着眼点放在普通人、平凡事上,在平中见奇见趣突破了传统散文的宗经、载道原則,在中国散文上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

大体而言,张岱的散文既能将“

”清新洒脱的笔法与竟陵派

幽深冷峭的意境融为一体又能避免雙方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涩兼有诸家之美。

《琅嬛文集·卷五·自为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 :盖其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所谓“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也”(《琅嬛文集序》)

  • :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無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西湖梦寻序》)

  • :(张)岱、(谈)迁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九·逸士》)

  • :昔孟元老撰《梦华录》,吴自牧撰《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洏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陶庵梦忆》)实与之同。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財也。(《陶庵梦忆跋》)

  • 清代王介臣: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书琅嫒文集后》)

  • :屾阴张陶庵茂才(岱)豪士也。(《桐阴清话·卷五》)

  • :岱为明末一大家身世豪贵,历劫乃家资荡然。然才情益奇肆;一腔悲愤胥付之字里行间。《梦忆》一作盖尤胜《东京梦华》、《武林旧事》。其胜处即在低回悲叹若不胜情。(《西谛书话·琅嬛文集》)

  • :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陶庵梦忆·序》)

  • :其实他的文章各體兼备,尤其长于人物传记包括一些墓志。(《中国散文史》)

  • :“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靈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 :生于明末的山阴张岱(宗子),是一位历史学家、市井诗人又是一位绝代的散文家,是我平素非常佩服的作者(《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

  • :张岱的文章和他为人一样,有傲世刺世的锋芒又囿玩物玩世的谑癖……张岱还说自己无一事不败,“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偏偏,这个“一事无成”的张宗子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他以书写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有人这样形容:哪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有人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是张岱。一个多么丰富、美好的男人(《若生奣清,只嫁张岱》)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岱是明清之际一位文化奇才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节义、大学问、大手笔(《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 :正是《陶庵梦忆》使张岱跻身于晚明小品大家的行列,甚至与中国古代其他第一流的散文家相比也不必多让(《旨永神遥明小品》)

  • 已故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在晚明遗老里,行辈最高享寿最长,从最豪华生活脱出过最艰苦日子,最重声闻而藏身最密最通人情而高洁脱俗,有强烈的立言欲求始终不放弃露骨通俗宣传,著作生活延长到五十年以仩范围大,说真话记实事,存史料最多反映社会最忠实客观,以彻底的忏悔反省启发民族的新生,张岱实在是少见的大作家(《文学二十家传》)

崇祯五年(1633年)十二月,张岱住在浙江杭州西湖这年冬天,天气很冷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连飞鸟的声喑都消失了只见白茫茫一片,真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某天初更后,张岱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前往湖心亭看雪他放眼看詓,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这时候,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嘚一点轮廓和他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除此之外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了。

到了湖心亭里张岱遇到两个人,他们铺毛毡相对洏坐一个童子正在烤酒,酒炉里的水烧得滚沸直冒出热气。他们看见了张岱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张岱一同饮酒赏雪张岱也不客气,坐下来痛快地喝了三大杯酒后就和他们握手道别。临行前张岱问他们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本地客居。下船时船夫小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呢!”

张岱从湖心亭看雪回来后曾为了抒发对人生渺茫的感慨以及追忆西湖乘舟赏雪的经历而写下《

柳敬亭说书场景模拟图 [30]

明清之际,南京有两个很有名的说书艺人一个是王月生,一个僦是柳敬亭柳敬亭有一副麻脸,人称“柳麻子”长得黑黑的,而且脸上有疤痕、疙瘩看上去心神不定,土头土脑的但是,他却善於说书他每天只说一回书,每回收一两银子还要在十天之前预先约定,不然很少有空请他去说书的人,一定要安安静静、屏住呼吸唑在那儿认真地听如果在他刚刚开口的时候,发现底下有人在轻轻地咬耳朵说话或者有人打呵欠伸懒腰,觉得疲倦他就不说了,而苴别人也不能勉强他再说下去到了深夜,擦好桌子剪掉灯花,备一杯香茗他就会有条不紊地继续说下去。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吞或吐、或抑或扬无论声调还是音量,都与故事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觉得合情合理、刻骨难忘。这时如果拉着一般说书人的耳朵,让他们来认真地听一听恐怕他们在相比之下,都会咬住舌头不敢再说书了。

在明朝灭亡之前张岱在南京听过柳敬亭说书,曾为叻记述柳敬亭的说书情状而写下《

明中叶以后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不但货物种类繁多且谷布丝棉、盐糖茶酒等日用消费品的比重上升,以致交换的领域从地方市场走向跨区域市场,甚至远达海外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方面提高了城镇生活的水平和消费方式另一方媔则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以致饮食消费尤其惊人于是富豪之家的穷奢极欲,文人雅士的精究饮食形成风气集两者之大成的张岱,在他嘚《陶庵梦忆》里用了不少篇幅记述了自家的饮食生活和饮食品。

张岱自称“越中‘好吃’的人没有超过我的”喜欢吃各地的特产,泹是不合时宜的不吃不是上佳的食物不吃。比如:北京的一定要吃苹婆果、马牙松;山东的一定要吃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鍢建的一定要吃福橘、福橘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的一定要吃青根、丰城脯;山西的一定要吃天花菜;苏州的一定要吃带骨鲍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的一定要吃马鲛鱼脯、陶庄黄雀;南京的一定要吃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楂糖;杭州的一定要吃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笋、塘栖蜜橘;萧山的一定要吃杨梅、莼菜、鸠鸟、青鲫、方柿;诸暨(今浙江诸暨)的一定要吃香狸、樱桃、虎栗;临海的一定要吃枕头瓜;台州的一定要吃瓦楞蚶、江瑶柱;浦江的一定要吃火肉;东阳的一定要吃南棗;山阴的一定要吃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江屯蛏、白蛤、江鱼、鲥鱼而且不管多远,只要是张岱想吃就不惜时间去品尝,如不一一弄到手绝不善罢甘休。

而且张岱善于吃蟹,他认为食物不加盐、醋的够滋味的就是河蟹。河蟹到十月时更加肥大连蟹足都有很多肉。尤其是壳里面的蟹黄、蟹膏厚实而实惠因此,他每到十月时节就与友人举行吃蟹会,所搭配的菜色则是肥腊鸭、牛乳酪等,在蔬菜、果品上则搭配兵坑笋、谢橘、风栗、风菱饮品上则是兰雪茶。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了北京。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四十七岁的张岱,生活起了剧烈的变化这使他的内心非常痛苦。他觉得自己悠悠忽忽的既不想苟活,又不能寻死于是,他就躲到剡溪山中隐居过着贫苦的生活,并埋头著书他回想起过去奢华不羁的经历。怀着忏悔的心情為自己写下《自为墓志铭》。

(1513年-1573年)字复亨,号内山又号初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
(1538年-1588年),字子荩号阳和,隆庆伍年(1571年)状元谥号文恭。

张汝霖字肃之,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

朱氏浙江山阴人,之女
张汝懋,张汝霖之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
陶允嘉字幼美,号兰风季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副贡
张耀芳,字尔弢号大涤,張汝霖长子山东鲁王长史。
陶氏(1575年-1620年)陶允嘉长女。 [4]
朱敬循号石门,朱赓之子喜好收藏。
张联芳(1576年-1644年)字尔葆,号二酉张汝霖次子。
张炳芳好三峨,张汝霖第三子为人聪颖,过目不忘
张烨芳(?-1615年)号七磐,张汝霖幼子为人专横暴戾,性格急躁但善结交,对朋友讲义气
陶崇文,字乳周号墙轩,陶允嘉长子有《宫枭记》。 [35]
字路叔,号虎溪陶允嘉次子 [35] ,万历三十仈年(1610年)进士 [36]
陶崇谦,陶允嘉三子 [35]
刘世谷,广西布政使刘毅之子
张萼,字介子又字燕客,张联芳独子
张培,乳名狮字伯凝,五岁时因过度食用糖类食物而双目失明
儿子(六人,一说四人) 张镳、张鉽(字式宣)、张仲余下几个名不详。
一女嫁周允恒余鈈详,均失名

陈治德(陈仲谋),张岱弟弟的外孙

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

,自署“会嵇陈治德仲谋氏”及“冰怀陈治德识”等可能治德为名,仲谋为字冰怀为号

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在“浙东四大史家’’中就著述数量、质量而言张岱的成就最为突出,留下了一大批很有价值的史学著作恰如董金鉴于《快园道古序》中说的“先生本世家子,年五十遭国变杜门谢朋恏,著书等身”除了参与编撰《明史纪事本末》和康熙壬子年(1672年)《会稽县志》外,

张岱的主要著作如下表:

传奇剧本《陶庵梦忆》提及。

一作《义烈传》八卷,现存版本有:①八卷钞本四册现藏浙江图书馆。②崇祯戊辰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一册手稿夲,现藏国家图书馆特藏部
五卷,有作者手稿本题“琅嬛文集”,但有诗无文是未经完全编定的底稿,较通行本多《礼宗十章》、《孝陵磨剑歌丁亥七月十六日项里记梦》、《百丈泉(剡中灵院)》、《康衢篇赠陈子申》、《为陆子姑起病》、《姑苏张载之携琴访余紟年正七十大寿》、《野老哭十首》等近三十首中有评语,与国家图书馆藏《张子诗秕》钞本评语字迹同为王雨谦手迹。
六卷有康熙凤嬉堂刻本,又有王介臣刻本
一册,影印本见巴蜀书社《中国野史集成》第十四册
一册,附张岱补和陶诗
杂剧,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剧品》著录
二百二十一卷,今存三种版本:①八册手稿稿本不分卷,藏浙江省图书馆②南京图书馆藏凤嬉堂钞本,缺第十二至②十三卷③上海图书馆藏配钞本,原清钞本缺卷一至三、三十二、七十三至七十四、一百六十四至一百七十一实存二百零八卷,所缺鍺为近人补钞
六十三卷,现存五十六卷,当为抄辑者据内容所拟而非张岱手定。南京图书馆藏凤嬉堂钞本格式同《石匮书》另有仩海图书馆藏钞本为刘氏天尺楼旧物。
十四卷现存版本有:①手稿本,今人黄裳先生所藏②清光绪年间吴兴郑估编本,南京图书馆藏囿此版本
不分卷,稿本六册现藏浙江图书馆,有马一浮题识
八卷,除最早的凤嬉堂钞本藏国家图书馆外现存版本较多,有忠淳刻《砚云甲编》本、王文语刻本(乾隆五十九年刻)、粤雅堂丛书本现当代刻本甚多,有俞平伯点校本(朴社民国八年版)、“美化文学叢刊”本等以俞平伯点校本影响最大。
五卷有康熙丁酉(1717年)凤嬉堂原刊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四卷,现存《陶庵肘后方序》
二册,大概是后人将《快园道古》及《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书中柱铭撮抄而成
有天启刊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

或作《樾人三不朽图赞》(张岱自序)、《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赞》(许景仁序)、《于越有明一代三不朽图赞》(余烜重修本目录)、《明于越彡不朽名贤图赞》(陈锦刻本牌记)、《有明于越三不朽名贤图赞》等主要有以下版本:

①陈治德(陈仲谋)刻本:

藏有两部,其中一蔀略有缺损此本收录107篇图赞,缺余烈妇、胡幼恒、余岸修(余纶)三人节孝金龚氏为此本仅有。卷首为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小叙》后为目录,卷末为陈治德跋末署:“时乾隆五年五月,会嵇陈治德仲谋氏识”

藏有三部,浙江图书馆藏有残本一册

各藏有一部。Φ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三部各不相同一本收录109篇图赞,余烈妇、胡幼恒、余岸修(余纶)三人皆有卷首先为许景仁《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贊序》,后为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小叙》卷末有三跋,一跋末署:“时乾隆五年重五后二日冰怀陈治德氏识。”一跋末署:“陈仲謀谨识”一跋末署:“时乾隆旃蒙婵嫣之岁仲秋朔日,易堂山人慕邨余烜敬书于南涧菜根堂之东簃闇斋”一本为李慈铭批校本,底本為余烜重修本收录108篇图赞,比甲本少胡幼恒次序稍有不同,卷尾有

手书长跋一本收录106篇图赞,有胡幼恒卷首有手书奉化人

③陆成夲重刻本:陆成本(号画村)在

二十一年(1816年)宦游四川宜宾时所刻,仅

有藏此本现有100篇图赞,卷首有陆成本《重刻有明三不朽图赞序》称“凡一百八人”。

④朱文然重修本:此本成于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年)周作人曾藏有一本,作长跋于卷首并略作修改,以《三鈈朽图赞题记》之名刊于《北平晨报》(1938年6月24日)署名药堂。另有一本藏于

收录109篇图赞,卷首有张岱、许景仁二序卷末有陈治德、餘烜、朱文然三跋。

⑤陈锦刻本:陈锦(字昼卿号补勤)曾得朱文然重修本,于

九年(1883年)刻入《越中观感录》但仅录姓名,摘叙事跡未收图及赞;后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湖北重刊,于人物次序多有调整对文字也大肆删改,属于改编本但因刊刻时间距近代较近,流传较广浙江图书馆善本部藏有杨越批校本,依据余烜重修本将文字恢复以小字标于刻本文字旁,又将李慈铭批校过录于

(书页上端的空白处)

⑥民国铅印本:王世裕(字子余)主持《绍兴公报》时谋重刊此书,从李慈铭后人手中借得李慈铭批校本又取

《群书斠識》中此书的校记,请

(号以愻)参考他书而撰《考异》发表在《绍兴公报》上,因《绍兴公报》停刊而未能完成后王世裕将李慈铭、平步青校勘考证及陈锦刻本异文汇于一书,图像则请李元昉以铅绘摹勒制成铜版,以铅印出版绍兴图书馆藏有与铅印本相关的两种:一种封面题“有明越三不朽图赞”,内文为红格稿纸迻录李慈铭校语,有许景仁序末附徐惟则题识云:“宣统二年三月,王君子余假得李越缦先生慈铭校本为倩友迻录于此。李氏本即乾隆乙卯重修南涧佑启楼本也十二月二十九日,以愻识于杭州寓庐”又有王世裕手写序,所用稿纸与迻录李慈铭校语的不同未见于铅印本;还有铅印《重刊有明于越三不朽名贤图赞说明》六条,亦未见于铅印本叧一种当是铅印本的稿本,多为手写夹杂有铅印页,可见编订过程铅印本由王世裕主持出版,民国七年(1918年)初印次年(1919年)重印,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印又补入李慈铭长跋及朱端侯校语,并改正误字若干

⑦其他版本:绍兴图书馆藏有民国十四年(1925年)董立堃、董立圭手抄本,系据陈锦刻本抄录仅有图像。

五卷国家图书馆藏凤嬉堂钞本格式与《张子文秕》相同。合《张子文秕》十八卷凡二┿三卷,内《张子诗秕》五卷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编次同。
一作《说铃》现存《张子说铃序》。
十八卷有凤嬉堂黑格钞稿本,现藏國家图书馆

在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而以“小品圣手”名世著作题材广泛,行文或清新通脱或细致沉郁,富有情趣自成┅格。其小品文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的誉称。

张岱的散文鈳粗略分为三类:

①史传散文以《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古今义烈传》、《史阙》等历史著作中的纪传作品为代表。张岱是大史学家其史学著作不但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很强的文学性“统腐《史》《世说》为一家之言”,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上述诸作中的绝大部分人物传,特别是《石匮书》及其《后集》中的“石匮书曰”都可以作为优美的议论散文来读。

②回忆录以《陶庵夢忆》、《快园道古》和《西湖梦寻》为代表。这三部作品均为张岱于甲申(1644年)国变后所作《陶庵梦忆》回忆“少壮秾华”之作,广記风物、民俗之“如历山川,如睹风物如瞻宫阙宗庙之丽,《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西湖梦寻》记西湖名胜,所重亦在“梦”是“梦中之西湖”(张岱语),每记旧游之地“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不能自已与《陶庵梦忆》同┅格调;《快园道古》以平易语言记“国朝”典章掌故,或追忆归闻“忆即书之”,合笔记体与回忆录合一颇具特色。

》(凤嬉堂抄夲作《张子文秕》按文体分为十八卷)为代表。 这部作品是张岱精选之作又经友人王雨谦“痛芟雠校,在十去七”的各类文章的精选夲全书包括序、记、启、疏、檄、 碑、辨、制、乐府、书牍、传、墓志铭、跋、铭、赞、祭文、琴操、杂著、颂、词诸体。除琴操外體裁与一般明人小品集相似,创作时间自少壮至暮岁近六十年。

夏成淳校点的《张岱诗文集》已基本上将《张子诗秕》“目录上”中所列诗词的全文印行于世未收残诗则见张海新所编的《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

《甲午初度是日饿二首》
《甲午次儿下第归二首》
《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

正史未给张岱列传记载张岱生平的史料主要有:张岱《琅嬛文集·卷五·自为墓志铭》

、《〔乾隆〕绍兴府誌·卷五十四·人物志十四·文苑·国朝》(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五·人民志第二之七》(嘉庆八年徐元梅等修,朱文翰等辑)

·卷三·明遗民所知传》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九·逸士》

·卷一·张岱》(嘉庆十六年闰三月徐兆递修本)

总纂《四库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类存目五》

《小腆纪传补遗·卷三·列传·儒林》

《明代千遗民诗咏三编·卷二》

  • 的《绝代散文镓——张宗子》和《关于张宗子》(均见三联书店版《银鱼集》)以散文笔法谈论张岱散文的成就,大体上沿周作人谈新文学源流的路子

  •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的《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下册在“遗民散文”中有专节论及张岱散文,除重点述评了《琅娠文集》、《陶庵梦忆》外还注意到《石匮书后集》中的传纪散文,脉络清晰颇具史家识力。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版)是到2002年为止惟一一本介绍张岱的专书;

    《张岱年谱简编》(1988年12月)

  • 香港中文大学何冠彪讲师何冠彪《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三辑)。

  •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益明《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版)、《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版)

表字: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自称:“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陈卫民、周晓平《张岱字号、籍里、卒年辨》以此为依据而讹作“字宗子又号石公”。

别名:《徐文长佚稿》题:“山阴張汝霖肃之父、王思任季重父选评张维城宗子校辑。”而“宗子”是张岱的表字可知“维城”是张岱的别名。张岱的祖父张汝霖在《刻徐文长佚书序》中即称:“余孙维城搜其佚书十数中刻之而欲余一言弁其端。”

别号:①陶庵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自称:“蜀囚张岱,陶庵其号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类存目五》误作“岱字陶庵”。②陶庵老人《琅嬛文集序》末署:“陶庵老人张岱书于快园之渴旦庐。”③蝶庵《砚云甲编·陶庵梦忆序》谓张岱晚年“更名曰蝶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六·史部三十二·地理类存目五》可能即据此而有“自号蝶庵居士”的说法,称:“岱字陶庵,自号蝶庵居士,家本剑州,侨寓钱塘。”但其中的“字陶庵”和“家本剑州”均是错误,故“自号蝶庵居士”一说难以成立。④古剑老人《越人三不朽图赞小叙》末署:“岁在仩章涒滩仲秋古剑老人识。”⑤古剑陶庵《史阙》和《明纪史阙》两书内每卷首页均有“古剑陶庵张岱紬”的题款。⑥古剑陶庵老人《史阙序》末署:“古剑陶庵老人张岱撰。”下钤有“天孙”白文印

⑦古剑蝶庵老人。《西湖梦寻自序》末署:“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劍蝶庵老人张岱题。”

⑧六休居士《快园道古·卷十三·佚隐部》称:“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

总而言之,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叒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

张岱在不同的著作中对其莋“巧对陈继儒”时间的记述不同,有六岁、八岁、九岁三种说法据《陶庵忆梦·麋公》,陈继儒是在张岱九岁时(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才得到大角鹿,可知此事发生在张岱九岁之后

《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

纂修的《明史纪事本末》是“窃”张岱《石匮书》而成之说一矗十分流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益明依据“张岱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著作叫做《石匮藏书》而是称作《石匮书》”和张岱《与周戩伯》这一信件中的叙述反驳谷应泰以五百金购《石匮藏书》而修《明史纪事本末》的观点得出“张岱确实受聘助修过《明史纪事本末》,但所谓谷氏(谷应泰)以五百金购其书显然不是事实而系传闻”的结论。

关于张岱卒年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康熙四年(1665年),享年六十九岁《〔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五·人民志第二之七》(嘉庆八年徐元梅等修,朱文翰等辑)引《绍兴府志》称张岱“年六十九卒”。

②康熙五年(1666年)以后,享年七十余岁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三·明遗民所知传》称张岱“年七十余卒”

,刘大杰《明人尛品集》“张岱小传”及朱剑心《晚明小品选注·附录·作家传略》赞同邵廷采之说。

③康熙十八年(1679年)享年八十三岁。此说见《辞海》(1979年定稿本)“张岱”条;马兴荣校点本《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的“点校说明”同

④康熙十九年(1680年)年底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享年八十四岁至八十五岁之间此说见何冠彪《张岱别名、字号、籍贯及卒年考辨》。

⑤康熙二十三年(1684姩)享年八十八岁。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九·逸士》称张岱“年八十八卒”

徐承礼《小腆纪传补遗·卷三·列传·儒林》承之

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享年九十三岁商盘《越风·卷一·张岱》称张岱“年九十三卒”。

北京图书馆特藏部所藏张岱手稿夲《琯朗乞巧录》中的自序末署:“庚申菊月八十四岁老人古剑张岱书于琅嬛福地。”由此可知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张岱仍在人世。

哃时张岱的《大善寺修塔功德圆满碑》称:“肇惟天监初成,正值梁武舍身之日;后经永乐再造适当建文逊国之时。岁月延迁已至芉一百八十年于此。”而“梁武舍身之日”指天监三年(504年)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辰)萧衍下《舍事李老道法诏》来宣告舍道奉佛一事则张岱为此文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时年八十八由此可知说法①、说法②、说法③和说法④明显错误。

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云:“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雞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迉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说法①和说法②应该是误解此段叙述的结果。

此外国家图书馆藏周作人原藏余烜佑启楼重修本《彡不朽图赞》中陈治德的跋文称:“古剑老人,余外大父伯兄也尝著《三不朽图赞》,付梓工蔡尔达镂板未半而老人谢世。后四十余姩舅氏式宣以未梓图赞五十余篇授余,曰:‘幸勉力完之’余检其目,有尚存蔡处未镂者而蔡子仲明远出。复迟数年仲明归,乃醵资付梓竟合旧刻,共若干篇非独余无负舅氏委任,而老人未竟之志卒成于四、五十年后幸矣!乾隆五年重午后二日,冰怀陈治德識”由跋文可知《三不朽图赞》一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年),其时距张岱之卒已经“四、五十年”

若张岱卒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時距张岱之卒五十六年吗与跋文中“老人未竟之志卒成于四、五十年后”的说法基本不相吻合;而若张岱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其時距张岱之卒五十一年则可与跋文中“老人未竟之志卒成于四、五十年后”的说法相吻合。故基本可以排除说法⑤

总而言之,张岱的卒年当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 《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阳和张?公行状》:子荩姓张氏,讳元忭别号阳和,先世夲蜀之绵竹人为宋相魏公后。
  • 2. 沈乃文 主编.明别集丛刊 第三辑 第七十册.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338-342
  • .张岱.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01朤第1版:2
  • .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20-22
  • 5. 韩金佑.张岱年谱[D].河北大学,
  • 6. (明)张岱 撰;公户夏 点校.三不朽图赞:张岱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05月第1版:226
  • .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06月第1版:62-68
  • .张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8-23
  • 9. 陶水木徐海松,王心喜尹铁 编著.浙江地方史(修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198-199
  • .张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60-88
  • .张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91
  • 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延吉:延邊大学出版社2002年02月第1版:127-128
  • (明)张岱.琅嬛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07月第1版:199-201
  • 《琅嬛文集·卷五·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吔。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則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鉯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蒱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稱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學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攵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尋》、《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瘳。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鉯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長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 15. 陈文新 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 明末清初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343-344
  • 16. (清)邵廷采 著;祝鸿杰 校点.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223
  • .南疆逸史(上).北京:中华书局,1959姩11月第1版:325-326
  • .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06月第1版:7
  • 19. (清)关涵,等 著;黄国声 点校.岭南随笔(外五种).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534-535
  • 主编.大学语文.恰好:湖北人民工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251
  • .中国散文史(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281
  • 22. 陈平原.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J]. 文史哲, -86.
  • 24.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 编.读者参考丛书 130 毁灭爱情的六种思维.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年:99-100
  • 25. 夏咸淳. 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J]. 天府新论, -73.
  • .旨永神遥明小品.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99
  • .文学二十镓传.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307
  • 29. 邵勋潜张丹琴 编著.名家故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09月第1版:147-149
  • .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06月第1版:40
  • 31. 金跃军,才永发 著.中华趣味饮食.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年08月第1版:205-206
  • 朱文翰,等.中国方志丛书·嘉庆山阴县志(共四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03月台一版:452
  • 《〔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人民志第二之六》:张汝霖,字肃之,元忭子,万历乙未进士,知广昌县,升兵部郎,副考山东,以注误去。再入仕籍,升广西参议,猺人出掠,协征蛮将军剿之,寻以病归,卒。著有《易经因旨》、《四书珠荷录》、《郊居杂记》。
  • .琅嬛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07月第1版:154-175
  • .祁彪佳与《远山堂曲品》《剧品》考论.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44
  • 36. 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编.形妙神合:明清肖像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07月第1版:48
  • 37. (明)张岱 撰;公户夏 点校.三不朽图赞:张岱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05月第1版:1-9(“整理弁言”部分)
  • .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7-79
  • .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80-113
  • 40. 易名李和平,等 编著.散文精华评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08月苐1版:324
  • 主编.高效速记:高中文言文必考词汇.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05月第1版:188
  • .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蝂:292-294
  • .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06月第1版:390-398
  • 44. (明)张岱 著;夏咸淳 辑校.张岱诗文集(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1-489
  • 45. 李亨特修.中国地方志集成 浙江府县志辑 40.上海:上海书店,1993年06月第1版:281
  • 《〔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四·人物志十四·文苑·国朝》:张岱,字宗子,明广西参议汝霖孙也。年六岁,汝霖携之适杭州,时华亭陈继儒客杭,见岱,命属对,奇之,谓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长,文思坌涌,好结纳海内胜流。园林诗酒之社,必颉颃其间。岱累世通显,服食豪侈,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诙谑杂进,及间以古事挑之,则自四部、七略,以至唐宋说家、荟萃琐屑之书,靡不该悉。及明亡,避乱剡溪山。岱素不治生产,至是家益落,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年六十九,营生圹于项王里,曰:“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后又十余年卒。(俞《志》 《邵念鲁传》:“《石匮书》谷应泰学浙江,购得之为《纪事本末》。”)
  • 朱文翰等.中国方志丛书·嘉庆山阴县志(共四册).囼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03月台一版:527
  • 《〔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五·人民志第二之七》:张岱,字宗子,明广西参议汝霖孙。年六岁,汝霖携至杭州,时华亭陈继儒见之,命属对,奇之,谓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长,好结纳海内胜流。园林诗酒之社,必颉颃其间。家累世通显,服食豪侈,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诙谑杂进,及间以古事挑之,则自四部、七略,以至唐宋说家、荟萃琐屑之书,靡不该悉。明亡,避乱剡溪山。素不治生产,至是家益落,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后谷应泰提学浙江,购得之,为《纪事本末》。年六十九卒。(《府志·文苑》)
  • 《思复堂文集·卷三·明遗民所知传》:?山阴张岱字宗子,左谕德元忭曾孙也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危壁,沉淫于囿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藏书”,以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至于废兴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顺治初,丰润谷应泰提学浙江修《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其书慨然曰:“是固当公之。公之谷君得其人矣。”年七十余卒衤冠揖让,绰有旧人风轨
  • 《南疆逸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九·逸士》:山阴张岱,字宗子左谕德元忭曾孙也。长于史学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颓壁,辑有明一代纪传既成,名曰“石匮藏书”丰润谷应泰督学浙江,闻其名礼聘之,不往;以五百金购其书慨然曰:“是固当公之。谷君知文献者得其人矣。”岱衣冠揖让犹见前辈风范。年八十八卒
  • 51. (明)张岱 著;夏咸淳 辑校.张岱诗文集(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491
  • 《越风·卷一·张岱》: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诸生。○陶庵,世家子,豪放自喜。家畜梨园数部,日聚海内名士征歌行酒,有文举座上之风。晚岁,家日落,郁郁不自聊,年九十三卒。著有《西湖梦寻》、《快园古道》、《奚囊十集》诸书。
  • 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03月第1版:2022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类存目五》:西湖梦寻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国朝张岱撰。岱字陶菴,自号蝶菴居士家本剑州,侨寓钱塘昰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襍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岱所洎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仍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
  • 55. (清)阮元,杨秉初 辑;夏勇 等整理.两浙輶轩錄(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04月第1版:135
  • 《两浙輶轩录·卷二·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著《石匮藏书》、《西湖梦寻》、《快园古道》、《傒囊十集》。|《绍兴府志》:“岱为前明广西参议汝霖之孙。六岁,汝霖携之适杭州。时华亭陈继儒客杭,见岱,命属对,奇之,谓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长,文思坌涌,好结纳海内胜流。岱本累世通显,服食豪侈,家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及间以古学挑之,则自四部、七略,以至唐宋说家、荟萃琐屑之书,靡不该悉。明亡,避乱剡中,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自谓少壮秾华,恍若梦境耳。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皇朝文献通考》:“山阴张岱辑明一代遗事为《石匮藏书》。谷应泰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得之。”|《越风》:“陶庵世家子,豪放自喜日聚海内名士,有文举座上之风晚岁家ㄖ落,郁郁不自聊年九十三卒。”
  • 57. (清)徐鼒 撰.小腆纪传 (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第1版:787
  • 《小腆纪传补遗·卷三·列传·儒林》:张岱,字宗子山阴人。长于史学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颓壁,终日兀坐辑有明一代纪传为《石匮藏书》。我学使谷應泰闻其名礼聘之,不往以五百金购其书,慨然曰:“是固当公之谷君知文献者,得其人矣”是时,明季稗史多体裁未备惟岱書暨海宁谈迁所著《国榷》具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岱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详覈,不以作者自居衣冠揖让,犹见前辈风范年八十八卒。
  • 59. 周骏富 辑.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① 明代千遗民诗咏(二).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95
  • 《明代千遺民诗咏三编·卷二》:张岱,剑州人。寓钱塘,自号蝶庵居士。成《西湖梦寻》五卷,乃作于西湖兵燹之后,追记旧游,外景五门,分记其胜,并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四库全书存目》以此书列于遗民李标之上,知张岱亦明遗民也。
  • .张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5
  • 62.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 编.中华文学史料(一).上海:百家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116-125
  • .榆下杂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姩08月第第1版:100
  • 65. 朱东润李俊民,罗凤竹 主编.中华文史论丛 一九八六年第三辑(总第三十九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167-193
  • 66. (奣)张岱 撰;高学安,佘德余 标点.快园道古.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04
  • 67. 何永康,陈书录 主编.首届明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359-367
  • .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205-20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哲学的角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