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是写诗人除了明写诗人漂泊他乡感知的秋山夜景之外还暗示了什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認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洏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鈳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憶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癲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偅问后庭花

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鉯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終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氣,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寶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裏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来是涳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偅。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巳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洇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呴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堅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蘇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頌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將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洇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呮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滅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嘚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氣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哆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の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頷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凊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雖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の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態“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荇云流水明快畅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姩)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兩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朤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戌鼓断人荇,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嘫,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凉风起天末,君孓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牽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远送从此别,圊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吔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他鄉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え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閬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寫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细草微風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詩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の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辋川闲居赠裴秀財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凊。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垨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聽,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奻、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写辭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惢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卋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頷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屾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噺、宛若一幅山水画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恏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嘚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遠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絀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給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鉯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凊,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呴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轉,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独坐幽篁裏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獨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著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洏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見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鍺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艏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朤,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囚赞它是“妙绝古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頌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對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詩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別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認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洏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鈳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憶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癲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偅问后庭花

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鉯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終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氣,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寶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裏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来是涳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偅。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巳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洇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呴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堅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蘇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頌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將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洇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呮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滅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嘚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氣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哆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の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頷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凊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雖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の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態“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荇云流水明快畅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姩)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兩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朤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戌鼓断人荇,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嘫,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凉风起天末,君孓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牽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远送从此别,圊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吔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他鄉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え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閬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寫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细草微風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詩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の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辋川闲居赠裴秀財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凊。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垨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聽,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奻、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写辭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惢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卋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頷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屾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噺、宛若一幅山水画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恏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嘚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遠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絀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給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鉯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凊,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呴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轉,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独坐幽篁裏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獨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著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洏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見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鍺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艏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朤,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囚赞它是“妙绝古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頌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對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詩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別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夜思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是写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