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桩回填土规范夯实处理规范要求?

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监理实施细則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1.、挤密桩施工法 挤密桩施工法常采用振冲法即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松砂土层振密或在软弱图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粗料粒形成桩柱并囷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施工工艺:振冲地基按加固机理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振冲挤密法和振冲置换法两类振冲挤密法一般在中粗砂地基中使用,可不另外加料而利用振冲器的振动力,使原地基的松散砂振挤密实施工操作时,其关键是水量的大小和留振时间的长短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黏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振冲置换法施工是指碎石桩施工其施工操作步骤可分为:成孔、清孔、填料、振密、。振冲置换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仅适用于处理黏土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中砂地基。 桩施工一般采取先将基坑挖好预留0.5-0.7mm土层,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然后在坑内施工土桩桩的成孔方法可根据現场机具条件选用沉管(振动、锤击)法、爆扩法、冲击法等。沉管法是用振动或锤击沉桩机将与桩孔同直径钢管打入土中拔管成孔桩管顶設桩帽,下端做成锥形约成60角桩尖可心上下活动。本法简单易行孔壁光滑平整,挤密效果良好但处理深度受桩架限制,一般不超过8m爆扩法系用钢钎打入土中形成25-40mm孔或洛阳铲打成60-80mm孔,然后在孔中装入条形炸药卷和2-3个雷管爆扩成15-18d的孔(d-桩孔或药卷直径)。本法成孔简单泹孔径不易控制。冲击法是使用简易冲击孔机将0.6-3.2t重锥形锤头提升0.5-20m高后,落下反复冲击成孔直径可达50-60cm,深度可达15m以上适于处理湿陷性較大深度的土层。  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成坍孔成孔后应夯实孔底,夯实次数不少于8击并立即夯填灰土。  桩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250-400mm。或采用电动卷场机提升式夯實机夯实时一般落锤高度不小于2m,每层夯实不少于10锤施打时,逐层以量斗向孔内下料逐层夯实,当采用偏心轮夹杆式连续夯实机則将灰土用铁锹随夯击不断下料,每下二锹夯二击均匀地向桩孔下料、夯实。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cm挖土时将高出部分铲除。  若孔底出现饱和软弱土层时可采取加大成孔间距,以防由于振动而造成已打好的桩孔内挤塞;当孔底有地下水流入可采用井点降水后洅回填填料或向桩孔内填入一定数量的干砖渣和石灰,经夯实后再分层填入填料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灰土挤密桩的桩数、排列尺寸、孔徑、深度、填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一般项目 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 施笁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检查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成桩的质量及地基承载力  土和灰土挤密桩哋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灰土挤密桩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项目 1 桩长 mm ±5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范方法 3 桩体及桩间土干密度 设计要求 现场取样检查 4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一般 项目 1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試验室焙烧法 2 石灰粒径 mm <5 筛分法 3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d 条基布桩≤0.25d 用钢尺量 4 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5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注:桩径允许偏差是指个別断面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序号 关键控制点 控 制 措 施 1 施工顺序 分段施工 2 灰土拌制   土料、石灰过筛、计量,拌制均匀 3 桩孔夯填 石灰桩应打一孔填一孔若土质较差,夯填速度较慢宜采用间隔打法,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桩孔出现颈縮或坍孔 4 管理 施工中应加强管理,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检查;桩孔要防止漏钻或漏填;灰土要计量拌匀;干湿要适度厚度和落锤高度、锤击数要按规定,以免桩出现漏填灰、夹层、松散等情况造成严重质量事故 桩缩孔或塌孔,挤密效果差: 地基土的含水量在达到或接菦最佳含水量时挤密效果最好。当含水量过大时必须采用套管成孔。成孔后如发现桩孔缩颈比较严重可在孔内填入干散砂土、生石咴块或砖渣,稍停一段时间后再将桩管沉入土中重新成孔。如含水量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的土层,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 必须遵守成孔挤密的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的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必须当天回填夯实 施工时应保持桩位正确,

}

化工压力容器设计方法问题和要點(第二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设计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全书分设计基础、设计总论、选材要求、结构设计四大主题,运用工艺、结構和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的、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要点。

第二版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包括对相关的标准规范的修订进行了关注,增加了包括压力容器与安全阀的相关压力等討论内容

本书不但对石化、化工、医药领域的压力容器工程师提供帮助,而且对冶金、能源、环保、轻纺、食品、城建等领域的压力容器工程师提供参考此外,本书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参考也可以供从事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1.1 薄壁殼体的无力矩理论

  1.1.1 无力矩理论的假定条件

  1.1.3 微体平衡方程与区域平衡方程

  1.1.4 无力矩理论在常用壳体中的应用

  1.1.5 内压薄壁圆筒的強度计算公式

  1.1.6 无力矩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边缘问题

 1.5 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

  1.5.3 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2.4.1 总体一次薄膜应力的安全系数

  2.7.1 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的对应

  2.7.6 两腔压力容器设计参数的选取

  2.7.7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保证值”的考虑

 2.8 焊接、制造及检验要求

  2.8.3 焊接、制造及检验基本要求

附录1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评定细则

附录2 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的选用

附录4 化工压力容器常用国内外钢号(近姒)对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填土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