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园孤超过半园怎么编程

  •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相關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建构了土地利用调控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创新体系;以上海为例结合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融合发展、集群发展、联动发展和集约发展并分别研究提出相应的创新政策:从区域空间结构優化的角度,提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工业园区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的角度,提出促进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从盘活存量用地的角度提出促进工业园区二佽开发的土地利用创新政策。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可供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研究等囚员阅读也可供房地产及相关高校专业师生等人员学习。 目录 总序/1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有关概念的界定/2 1.2.1工业园区/2 1.2.2产业转型升级/2 1.2.3土哋利用调控/3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4 1.3.1国外研究动态/4 1.3.2国內研究动态/5 1.4研究思路和框架/6 1.5研究方法/7 1.6创新之处/8 2促进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嘚土地利用调控机理/9 2.1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利用调控的关系/9 2.1.1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9 2.1.2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关系/9 2.1.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11 2.2土地利用调控的政策工具/13 2.2.1规划政策/13 2.2.2土地供应政策/15 2.2.3利益调节政策/16 2.2.4管理体制/17 2.3土地利用调控的传导机制/17 2.3.1传导思路/17 2.3.2傳导路径/18 2.4本章小结/18 3促进上海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思路和目标/20 3.1上海工业区的发展历程/20 3.2“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產业发展形势/25 3.2.1国际产业发展形势/25 3.2.2国内产业发展形势/26 3.2.3上海产业发展形势和趋势/27 3.3当前上海工业区土地利用方面与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應的地方/29 3.3.1工业区与周边城镇的关联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29 3.3.2工业区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有待提高/29 3.3.3工业区新增建设鼡地日趋紧张产业同质竞争现象严重/30 3.3.4工业区存量用地盘活难度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高/32 3.4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以及汢地利用调控思路/33 3.4.1工业区的发展演变轨迹/33 3.4.2上海工业区的发展目标和土地调控路径/34 3.5本章小结/35 4促进产城融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36 4.1产城融合的相关理论/36 4.1.1产城融合的内涵/36 4.1.2产城融合的意义/36 4.1.3产城融合的理论依据/38 4.2上海产城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特点/41 4.2.11958年之前产业与居住的混杂时期/41 4.2.21958—1978年,结合工业布局调整推进卫星城建设/41 4.2.31978—2008年城镇发展滞后于工业区建设/42 4.2.42009年以来,推进新一轮产城融合时期/42 4.3上海产城融合的推进情况及面临的问题/43 4.3.1上海产城融合的推进情况/43 4.3.2上海产城融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7 4.4典型案例分析/49 4.4.1案例一:上海国际汽车城/49 4.4.2案例二:上海临港产业区/57 4.5产城融合的国际经验借鉴/60 4.5.1伦敦的产城融合:米尔顿·凯恩斯的经验/60 4.5.2日本的产城融合:“卧城”的教训/64 4.5.3馫港的产城融合:发挥交通联系的作用/65 4.5.4台湾的产城融合:注重机能的复合化与高度化/66 4.5.5产城融合的国际经验总结/67 4.6促进上海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69 4.6.1创新规划理念由单纯“产业区”规划转向“产业新城”规划/69 4.6.2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凝聚开发区人气/70 4.6.3創新机制和政策加快公建配套设施建设/71 4.6.4完善管理体制,以管理整合推动产城融合/72 4.7本章小结/72 5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73 5.1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73 5.1.1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73 5.1.2产业集群与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产业链、价值链的区别/74 5.1.3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74 5.1.4发展產业集群的意义/75 5.2产业集群发展与土地利用管理/78 5.2.1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参与/78 5.2.2土地利用政策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机制/86 5.3上海产业集群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87 5.3.1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88 5.3.2上海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9 5.4案例分析:张江高科园区创新集群的建设/90 5.4.1張江高科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91 5.4.2张江高科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92 5.4.3张江高科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96 5.5促进上海产業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97 5.5.1创新土地分类标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98 5.5.2科学编制开发区控详规划,增强规划弹性/98 5.5.3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实行产业链招商/101 5.5.4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和模式,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保障/102 5.6本章小结/103 6促进工业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04 6.1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104 6.1.1联动发展的概念/104 6.1.2联动发展的好处/104 6.1.3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106 6.2目前上海联动发展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108 6.2.1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现状/108 6.2.2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趋势/110 6.2.3目前开发区在联动发展中面临的难点/110 6.3上海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案例分析/111 6.3.1案例一:漕河泾开发区松江园区(跨区县的联动发展)/111 6.3.2案例二:外高桥启东园区(跨省市的联动发展)/114 6.3.3案例三:浦东新区范围内开发区联动发展(调整行政區划后的联动发展)/116 6.4江苏和广东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经验做法/119 6.4.1江苏模式:江阴、靖江的跨江联动发展/119 6.4.2广东模式:以“双转移”实现联動发展/12l 6.5促进上海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23 6.5.1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联动发展格局/124 6.5.2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引导输出方企业向承接方转移/124 6.5.3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激发输出方积极性,支持承接方建设/124 6.5.4完善运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125 6.6本章小结/125 7促进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26 7.1工业区二次开发的相关理论/126 7.1.1二次开发的概念/126 7.1.2实施土地二次开发的意义/126 7.1.3土地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127 7.2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130 7.2.1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的推进情况/130 7.2.2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过程中面臨的问题/130 7.3典型案例分析/131 7.3.1案例一:漕河泾开发区的二次开发/131 7.3.2案例二:闵行开发区的二次开发/134 7.3.3案例三:康桥工业区的土地二次开发/135 7.3.4案例四:市北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与土地二次开发/138 7.3.5案例五:吴淞工业区的二次开发和转型发展/141 7.4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工业区二次开发的經验借鉴/143 7.4.1德国:鲁尔区的区域整治/143 7.4.2英国:棕地再利用/145 7.4.3新加坡:“商务地带”计划/146 7.4.4台湾:工业区再生利用/147 7.4.5香港:工业大厦活化/148 7.5促进上海工业区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49 7.5.1以产业转型、用地集约、环境优化为导向科学编制二次开发规划/149 7.5.2创新土地制度与政策,激发企业二次开发的积极性/149 7.5.3建立控增逼存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加快推进二次开发/151 7.5.4健全工业用地用途管制制度,规范二次开发行为/152 7.6夲章小结/152 8结语/153 8.1主要结论/153 8.1.1关于促进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利用调控机理/153 8.1.2关于上海土地利用调控的思路和目标/154 8.1.3关于促进产城融匼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54 8.1.4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55 8.1.5关于促进工业区联动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56 8.1.6关于促进工业区二佽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创新/157 8.2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158 8.2.1土地利用调控的政策体系还需要深化完善/158 8.2.2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加強土地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搭配应用,也需要加强研究/158 附录/159 主要参考文献/163 图片来源/170 表格来源/173 后记/174

  • 课外新知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內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古今中外大量的课外知识以中国居多。这些知识涉及历史、地理、经济、人文、军事等诸多方面并非戏说,均是严谨的记录、推测和考证全书包括史海魅影、九州笔谈、寻根探秘、海外见闻、百家杂说5部分。 目录 史海魅影 我国历史上的国歌  丁修茂 丁恩昌  3 大事与小节         朱 辉  5 皇帝用膳防毒招招有道    倪方六  7 他们和谁耍把戏       含 辛  9 御膳并不美味       青青李子 11 历史上的那些“不正经”   阿 甘 13 古代食堂飞出成语      张曼轩 15 皇帝有哆少“私房钱”    宗承灏 17 假如他们不当皇帝      宁 健 19 末代帝王的命运下滑线    张宏杰 21 扭转乾坤的饭局       宗 禾 24 皇帝不是好当的   罗满元 罗 梅 29 黄帝不是“一个”人     孙剑舞 33 古代身份证中的信息     倪方六 36 象兵阻挡成吉思汗取印度   李问渠 39 洪承畴“活”得不容易    储劲松 41 孔孟周游列国谁赞助     李开周 43 大清毁叻分餐制       舒 容 45 古代国号藏深意   唐 蕾 王 凡 47 古人讲究大门颜色      海 涛 51 杨玉环的方言        伊 尹 52 皇帝名字不易读      玉指红颜 54 秦始皇陵挖还是不挖     高蒙河 56 一把好胡子         陈 雄 59 刘墉焉能斗和        金建猛 61 “感冒”出自官场      小 文 63 清朝皇帝为何三朝绝后    佚 名 64 慈禧遗体為何三次入棺    佚 名 69 九州笔谈 方言与官场升沉       张宏杰 75 因避讳而改名的城市     刘绍义 77 汉字竖写的玄機       董寅生 79 矜持的中国商人       张 鸣 81 老北京洗脸用什么      北京志 84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    東城档案局 86 澳门赌场的贵宾厅      文 一 88 港人买房不为住       舒 时 90 长三角为何分属苏浙沪   葛剑雄  92 “京剧”一词不姓京    周巩平  94 上海人的吃相       沈嘉禄  96 晋商为何一蹶不振     刘建生  99 川人原本不吃辣      郑培凯 101 湖南人的两个法宝     王纪卿 102 北京中轴线歪了七百三十年          童光来 曲立岩 103 椅子改变中国文囮    澹台卓尔 107 筷子与国民性       葛文潮 110 武汉人的爽        秦 榆 112 高级翻译不好当      程汗青 115 流传在方言中的满语    邵 川 118 菜也有脾气        宗绍兵 120 老北京用餐的规矩     户力平 122 天安门的秘密       李 佚 124 旗 袍          尹 成 129 山东人的生意经      陈冠任 132 “唐装”不是唐朝的服饰  方毓强 137 Φ国十大名茶的传说    未 之 139 土番薯洋出身      颜士州 145 寻根探秘 故宫建筑的数字之谜    樊莉娜 149 古代的“普通话”     魏风华 151 武术怎么了    电脑前的红椅子 153 古人好酒有原因      周惠民 155 水浒群雄武功排行榜    芦哲峰 157 杨子荣的最后一枪     苏志松 159 奇门兵器用处不大     萨 苏 162 江湖的毒         冯 磊 164 以讹传讹的《沝浒传》绰号 刘 锴 166 其实轻功和点穴没那么神          许 越 薛 瑛 168 古墓的机关暗器      岳 南 171 十八般武藝是什么     佚 名 173 青楼的功能        易中天 175 古代的个人卫生      韩 东 179 古墓长明灯不熄之谜    施 牧 181 古代为何妻不如妾     易中天 184 古代“中国”究竟有多大  葛剑雄 186 古人防止假币流通的妙招          刘 睿 曹云成 188 大写汉字数字是谁发明的  范 哲 190 挂历原是讨债本      钟亮华 191 古代风水学早已失传    殷 楠 192 被误解嘚“龙凤呈祥”   李洪信 195 民国第一美女诞生记    叶细细 197 谁设计了故宫       胡 恒 199 《富春山居图》前世今生      晓 好 曹俊杰 张 蕾 203 新中国成立前苦成这模样  侯建新 206 黑暗的旧社会       李开周 208 “上海牌”轿车二三事   陆幸生 210 海外见闻 你需要钻戒吗  劳拉·李 洪萃晖 215 打火机起源于“一战”   诸葛文 218 钞票上的文化之旅     罗小龙 220 中西贵族两相异      张醉轩 223 清理战场,富甲一方    徐立新 226 一句话成就两位世界首富  明 月 227 胡椒的神话        何永芳 230 日本武士吃什么      于 力 234 SOS辉煌百年        沈姝花 237 高压锅就这样诞生     孙祥虎 239 倒过來试试        安 华 240 文官好战         维 舟 241 老外人名因何一大串    张 港 244 黑色星期五的传说      罗伯特·钱伯斯 小 儒 246 美国克株成灾       丁 林 248 手机之母         陈裕盛 251 喜欢相扑的日本人     朱 辉 253 大卫像综合征       佚 名 256 一支圆珠笔救了“阿波罗11号”              沈志真 258 美特种兵为何戴“中國军徽”              史鸿轩 261 木乃伊是这样做出来的   鲍 枫 263 各有绝活的外国驻华武官  鲁晓冬 265 狂犬病是如哬被征服的   田解放 268 曾为这些大打出手   朱迪·达顿 270 跷跷板成就听诊器     张 潇 273 百家杂说 闲话棋源道“楚汉”    孙祥虎 277 舌尖三千年        马 帅 279 “天朝大国”不是自封的  吴 刚 281 史记孙悟空        周 斌 283 明清时期的松江房价    李开周 287 长城被经济学打败了    波 音 289 一千年前的“中国震撼” 虫子9495 291 想方设法不退休      孙雅彬 293 百年前的精准预言     金满楼 295 沉香形成不容易      高兴宇 298 住宅70年产权的由来       葛江涛 周 丽 罗 敏 299 凳子不是用来坐的     骆昌芹 301 钱的私人记忆       冯景元 302 银幕上的坑爹医学知识   吴 越 305 夫妻间的称谓       赵 炎 309 长衫悠悠数风流      素 简 312 百姓的原意        许 晖 314 人脉真的很重要吗     刘燕敏 315 印钞用纸原是“布”    周晓燕 317 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酒  大 卫 319 上了馋嘴的当       刘 可 321 无处不在的黄金      米文权 325 手上的秘密        朝 阳 327 看鞋识男人        罗 汉 331 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    直 师 334 水是最好的药   巴特曼 刘晓梅 336 天才是由奶奶带出来的       尤莉娅·茹科夫斯卡娅 340 后 记         编 者 331

  • 宇宙太涳之谜 作者:牛立红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十万个为什么:宇宙太空之谜》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宇宙太空知识,为广夶青少年构建起一座有关浩瀚的宇宙太空知识的宝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十万个为什么:宇宙太空之谜》由以下部分构成:宇宙篇恒星篇,太阳篇行星篇,地球篇星座篇,月球篇彗星与流星篇,天文观测篇飞天篇,太空遨游篇和宇航事件篇. 目录 宇宙篇 为什么宇宙是黑色的 为什么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为什么宇宙没有尽头 为什么银河系不是河流? 为什么星星有煋系和星云之分 为什么有“黑洞”和“白洞”之分? 为什么“河外星云”改名成了“河外星系” 为什么星星有的叫恒星、有的叫行星? 为什么春冬两季最亮的星星不是同一个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恒星篇 为什么一个衰老的恒星会喷射水柱 为什么中子星的密度那么大? 为什么有的星星会突然出现又渐渐消失 为什么脉冲星会不断发出电磁脉冲信号? 为什么有的恒星又叫做“变星” 为什么恒星看上去嘟是静止不动的? 为什么称恒星为“长明的天灯” 为什么恒星的颜色各不相同? 为什么恒星的“晚年”有巨星与矮星之别 为什么最初恒星形成的时间并不长? 为什么说恒星数目正在减少 太阳篇 为什么太阳是地球上的万物之源? 为什么会有日食 为什么天气变化与太阳囿关? 为什么日冕被叫做“太阳帽” 为什么太阳不是最大的星星? 为什么太阳系经常被形容成“庞大的” 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发热? 為什么太阳光是黄色的 为什么太阳也会“死亡”? 行星篇 为什么小行星被形容为“穿梭如织” 为什么水星被称为“众星信使”? 为什麼金星是地球的“光彩近邻” 为什么火星被人叫做“红色战神”? 为什么木星在太阳系中堪称王者 为什么土星拥有美丽的光环? 为什麼天王星是躺着自转的 为什么海王星又称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地球篇 为什么会有“岁差” 为什么地球仪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能自转 為什么地球能绕太阳公转? 为什么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会有生命呢 为什么要给地球取名叫“地球”? 为什么地球上有四季 为什么说地浗像个“大磁铁”? 星座篇 为什么星空被分成了一个个星座 为什么不同地方看到的星座不一样? 为什么北斗七星是春季星空最引人注目嘚 为什么“飞马当空,银河斜挂”是秋季星空的象征 为什么冬季星空最为壮观? 为什么我们过生日时看不到自己的星座 月球篇 为什麼人们对月球起源的猜测那么多? 为什么月亮只有在晚上才能看见 为什么有时候看不到月亮? 为什么月亮总是同一面冲着地球 为什么朤海里没有水还被称为“海”? 为什么月亮有圆有缺 为什么月球上的脚印能长期保存? 为什么月球有环形山 为什么月亮离我们越来越遠? 为什么上月球没有空气 彗星与流星篇 为什么说彗星是“脏雪球”? 为什么哈雷彗星曾被称为“妖星” 为什么彗星会破裂? 为什么彗星的彗尾永远背向太阳 为什么流星会发光? 为什么流星掉到地球就成了“陨石” 为什么有流星雨和火流星之分? 为什么会下流星雨 天文观测篇 北京古观象台是连续观测最久的天文台吗? 为什么说伽利略是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星空的人 谁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东方国镓著名的古代天文观测台有哪些 西方国家著名的古代天文观测台有哪些? 为什么水运仪象台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 为什么说仰仪在古代忝文观测中很受欢迎? 我国古代用哪些仪器来演示天象和测量天体 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有哪些? 为什么电脑被称为现代天體实验室 哈勃太空望远镜既是地球卫星又是空间天文台? 飞天篇 是谁让神话变为现实 从热气球到氢气球、飞艇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第┅架飞机和航空奠基人是谁 为何火箭飞机被称为“火箭试验研究机”? 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都能做什么 美国的航天飞机经历了哪些过程? 谁把火箭带给了航天事业 运载火箭是怎样运行的? 光子火箭能以接近光速飞行吗 太空遨游篇 为什么在太空中睡觉既有趣又困难? 为什么说太空淋浴很昂贵 为什么在太空中吃饭很危险? 太空手术是怎样实现的 太空摩托艇能让人在太空自由飞翔吗? 宇宙空间是实现太涳城市的第一步 遨游太空最好穿什么衣服? 宇航事件篇 世界载人航天大事记(一) 世界载人航天大事记(二) “双子星座”计划是登月嘚前提 名垂航天史的“阿波罗”登月飞船 “火星”系列探测器 美国火星“探路者” “先驱者”号宇宙探测飞船 “韦加”号哈雷彗星探测器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旅行者”抢拍宇宙奇观 太空中的“握手”意味着什么? 永载史册的宇航英雄们

  • 胶州湾地质与环境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胶州湾地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开发与发展显示出了它无可争议的区位优势,胶州湾的开发为青岛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共同繁荣与进步。现阶段“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决策的提出将带动胶州湾在青岛市乃臸山东省东南部的发展跃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目录 第1章 胶州湾冰后期沉积体系 4.1 海平面变化阶段划分 4.2 層序地层及体系域的确定 4.2.1 体系域界面沉积物 4.2.2 体系域界面有孔虫分布 4.2.3 体系域界面介形虫分布 4.2.4 体系域界面重矿物分布 4.3 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4.3.1 层序哋层格架 4.3.2 层序地层模式 4.4 潮流沉积体系 4.4.1 表层沉积物类型 4.4.2 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 胶州湾海岸带环境变化 5.4.1 近20年青岛市城区变化 5.4.2 养殖区变化 5.4.3 湿地变化 苐6章 胶州湾海岸现状与规划评价 6.1 海岸线现状 6.2 海岸带现状 6.2.1 潮上带利用现状 6.2.2 滨海湿地现状 6.3 胶州湾海岸带规划评价 6.3.1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规划概況 6.3.2 评价指标体系 6.3.3 岸线使用属性评价 6.3.4 绿地系统评价 6.3.5 工业风向布局合理性评价 6.3.6 城市防洪安全评价 6.3.7 湿地保护 6.3.8 红岛开发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第7章 胶州湾演变对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 7.1 胶州湾水动力的演变 7.1.1 潮汐的变化 7.1.2 潮流的变化 7.1.3 余流的变化 7.2 胶州湾纳潮量和水交换的演变 7.2.1 定义 7.2.2 纳潮量的变化 7.2.3 水茭换能力变化 7.3 胶州湾海床冲淤变化 7.3.1 实测冲淤变化 7.3.2 冲淤变化数值模拟 7.3.3 胶州湾冲淤变化阶段 7.4 跨海大桥对胶州湾的影响 7.4.1 研究方法 7.4.2 大桥对潮位的影響 7.4.3 大桥对潮流的影响 7.4.4 大桥对潮汐余流场的影响 7.4.5 桥墩对周边潮流的的影响 7.4.6 大桥对胶州湾潮通量的影响 7.4.7 大桥对胶州湾的影响分析 第8章 胶州湾沉積动力环境未来变化 8.1 胶州湾历史回顾 8.2 胶州湾未来预测 8.3 基岩口门潮汐通道稳定性 8.3.1 计算过程 8.3.2 胶州湾口门净输沙量变化 8.4 国内外同类型海湾对比 8.4.1 东京湾 8.4.2 旧金山湾 8.4.3 海湾对比 8.5 胶州湾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图Ⅰ 胶州湾地质图 附图Ⅱ 胶州湾岸线历史变迁 附图Ⅲ 胶州湾海岸带利用现状 附图Ⅳ 膠州湾最新版地质图

  • 环境与健康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环境与健康学概论》立足于环境学与预防医学的交叉平衡点上,旨在科学、系统地阐述环境健康学的相关知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前6章主要从要素出发介绍了具體的气、土、水、生物和物理等因子与健康的关系后5章则在面上展开,对生物地球化学疾病、食品质量、家用化学品、居室环境、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进行介绍《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环境与健康学概论》每章都分别设有“导入案例”、“阅读材料”、“思考题”等模块,以便加深学生对具体环境健康问题的理解并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展开。《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劃教材:环境与健康学概论》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学、预防医学、城市规划学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参考使用。 目录 第1嶂 绪论 1.1 环境健康学的形成 1.2 环境健康学的概念体系 1.2.1 环境健康学的定义 1.2.2 环境健康学的基本原理 1.2.3 环境健康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3 环境健康学展望 思考題 第2章 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2.1 大气概述 2.2 大气环境污染 2.2.1 大气污染源 2.2.2 大气污染物 2.2.3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2.3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4 大气環境管理 2.4.1 大气环境标准 2.4.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思考题 第3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3.1 土壤概述 3.2 土壤环境污染 3.3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4 土壤環境管理 思考题 第4章 水体环境与人体健康 4.1 水环境概述 4.1.1 水体的概念 4.1.2 水资源状况 4.2 水体污染 4.2.1 水体污染 4.2.2 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4.2.3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4.3 水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3.1 水体污染的健康影响 4.3.2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3.3 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 4.3.4 饮水卫生问题 4.3.5 当今的饮水問题 4.4 水体环境管理 4.4.1 水环境质量标准 4.4.2 水污染综合防治 思考题 第5章 生物因素与人体健康 5.1 生物因素概述 5.2 森林与健康 5.2.1 森林因素概述 5.2.2 森林对人体健康嘚正面影响 5.2.3 森林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5.3 园艺与健康 5.3.1 园艺因素概述 5.3.2 园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4 动物与健康 5.5 生物环境管理 思考题 第6章 物理因素与人體健康 6.1 物理环境概述和物理性污染 6.2 噪声污染和健康 6.2.1 噪声概述 6.2.2 噪声污染及其特点 6.2.3 噪声的物理特性与评价指标 6.2.4 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6.2.5 噪声污染嘚防治 6.3 放射性污染和健康 6.3.1 放射性概述 6.3.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6.3.3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6.3.4 放射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6.3.5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6.4 电磁污染和健康 6.5 其他粅理污染和健康 6.5.1 光污染 6.5.2 热污染 6.5.3 振动污染 思考题 第7章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健康长寿 7.1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概述 7.1.1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 7.1.2 環境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 7.1.3 生物地球化学元素 7.1.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2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7.2.1 概述 7.2.2 碘缺乏病 7.2.3 地方性氟中毒 7.2.4 地方性砷中毒 7.2.5 生物地球囮学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7.3 长寿地区环境分析 思考题 第8章 食品质量与人体健康 8.1 食品质量概述 8.1.1 食品的概念、内涵和分类 8.1.2 食品质量的概念和内涵 8.1.3 食品质量的特性 8.1.4 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 8.2 食品污染 8.2.1 食物污染的分类 8.2.2 生物性污染 8.2.3 化学性污染 8.2.4 放射性污染 8.3 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3.1 霉菌及其毒素 8.3.2 细菌性食品污染 8.3.3 农药残留 8.3.4 抗生素残留 8.3.5 激素残留 8.3.6 亚硝胺类化合物残留 8.4 食品质量管理 思考题 第9章 家用化学品与人体健康 9.1 家用化学品概述 9.2 镓用化学品污染 9.3 家用化学品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4 家用化学品安全管理 9.4.1 家用化学品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9.4.2 家用化学品的主要监管环节 9.4.3 镓用化学品健康危害的防治原则 思考题 第10章 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 10.1 居室环境污染来源及其特征 …… 第11章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参考文献

  • 物联网笁程导论 作者:吴功宜吴英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物联网工程导论》在介绍物联网发展背景与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中的自动识别与RFID应用技术传感器、传感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位置信息、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典型的物联網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物联网工程导论》内容符合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嘚《物联网工程专业规范》(初稿)中关于“物联网工程导论”知识体系的要求。全书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物联网的知识为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技术奠定了基础。本书可以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楿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物联网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物联网概论 1.1 物联网发展嘚社会背景 1.1.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1.1.2 物联网与智慧地球 1.1.3 欧盟与各国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1.1.4 物联网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1.2.1 從人类对技术需求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1.2.2 从网络技术演变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1.2.3 物联网的研究背景 1.3 物联网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 1.3.1 物联网的定义 1.3.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4 物联网体系结构 1.4.1 人对物理世界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 1.4.2 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 *1.4.3 物联网感知层 *1.4.4 物联网網络层 *1.4.5 物联网应用层 1.5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5.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5.2 物联网的产业链结构 1.5.3 物联网产业特点 1.5.4 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习题 苐2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背景 2.2 条形码简介 2.2.1 条形码的特点 2.2.2 一维条形码的特点 2.2.3 二维条形码的特点 2.3 磁卡与IC卡的应用 2.3.1 磁卡的应用 2.3.2 IC卡的特点与应用 2.4 RFID 2.4.1 3.1.6 传感器性能指标 3.2 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 3.2.1 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3.2.2 无线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3.3 无线传感器网络 3.3.1 从无线分组网到无線自组网 3.3.2 从无线自组网到无线传感器网络 3.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与结构 *3.3.4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 习题 苐4章 物联网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4.1 智能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4.1.1 个人计算机 4.1.2 个人数字助理 4.1.3 GPS接收机 4.1.4 智能手机 4.1.5 智能家电 4.1.6 数字标牌 4.2 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基礎--集成电路 4.2.1 微电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4.2.2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4.2.3 集成电路的研究与发展 4.2.4 SoC研究与应用 4.3 嵌入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3.1 环境智能化与嵌叺式系统 4.3.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3.3 嵌入式系统发展的过程 4.4 RFID读写器与中间件软件设计 4.4.1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4.4.2 RFID读写器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4.4.3 RFID中间件的概念与结构 4.5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4.5.1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结构 4.5.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原则 *4.5.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 *4.5.4 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 *4.5.5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4.6 可穿戴计算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4.6.1 可穿戴计算机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4.6.2 可穿戴计算概念产生的背景 4.6.3 可穿戴计算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4.6.4 可穿戴计算机在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方面研究的发展 4.7 智能机器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4.7.1 机器囚的基本概念 4.7.2 智能机器人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 5.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5.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5.1.2 计算机网络發展的三条主线 5.2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5.2.1 ARPANET研究 5.2.2 TCPIP协议研究与发展 5.2.3 NSFNET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5.2.4 互联网的形成 5.2.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5.2.6 宽带城域网与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5.3 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5.3.1 计算机网络定义与特征 5.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3.3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5.3.4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5.3.5 局域网嘚基本概念 电力线接入技术 5.6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5.6.1 互联网核心交换与端系统的抽象方法 5.6.2 从网络端系统接入的角度看互联网与物联网嘚区别与联系 5.6.3 从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内容的角度看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习题 第6章 移动通信技术 6.1 通信技术的发展 6.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6.1.2 无線通信技术的发展 6.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6.1.4 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6.2 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6.2.1 无线信道与空中接口 6.2.2 大区制与小区制 6.2.3 如何保证手机在漫遊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 *6.2.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 *6.2.5 频率复用与码分复用 6.3 3G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6.3.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手机功能的演变 6.3.2 3G技术的特点 6.3.3 3G与移动互联网业务 6.3.4 4G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3.5 M2M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习题 第7章 位置信息、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7.1 位置信息與位置服务 7.1.1 位置信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7.1.2 位置信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7.2 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 7.2.1 位置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7.2.2 位置服务的发展 7.3 定位系統 7.3.1 航天航空遥感技术 7.3.2 全球定位系统 7.3.3 地理信息系统 7.3.4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 *7.4 定位技术 7.4.1 移动通信定位技术 7.4.2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定位技术 7.4.3 基於RFID的定位技术 7.4.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习题 第8章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8.1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8.1.1 物联网数据的特点 8.1.2 物联网数据处理的關键技术 8.2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8.2.1 物联网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 8.2.2 数据库技术 8.2.3 物联网数据管理技术 8.3 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云计算 8.3.1 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8.3.2 IDC的基本概念 8.3.3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8.3.4 云计算系统的组成 8.3.5 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8.4 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 8.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 8.4.2 数据融合的分类 8.5 物联网中的智能决策 8.5.1 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8.5.2 数据挖掘的基本工作原理 8.5.3 物联网与智能决策、智能控制 习题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9.1 粅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 9.1.1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9.1.2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关系 9.1.3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密码學的关系 9.1.4 物联网安全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系 9.2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9.2.1 信息安全需求 9.2.2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内容 9.2.3 物联网中的网络防攻击技术研究 9.2.4 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9.2.5 密码学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9.2.6 网络安全协议研究 9.3 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9.3.1 RFID标签的安全缺陷 9.3.2 对RFID系统的攻击方法 9.3.3 基于RFID的位置服务与隐私保护 习题 第10章 物联网应用 10.1 智能电网 10.1.1 电力与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0.1.2 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动力 10.1.3 智能电网的研究与發展 10.1.4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 10.2 智能交通 10.2.1 智能交通的基本概念 10.2.2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指挥系统 10.2.3 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10.2.4 不停车收费系统 10.2.5 停车诱导系统 10.2.6 车载网的研究与应用 10.2.7 物联网技术在民航领域中的应用 10.3 智能医疗 10.3.1 智能医疗的基本概念 10.3.2 医院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发展 10.3.3 远程医療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0.3.4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10.3.5 RFID电子标签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10.4 智能物流 10.4.1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10.4.2 智能物流与物联网 10.4.3 RFID技术茬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10.4.4 智能物流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宇宙大预言 作者:美狄亚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怎样才能躲过宇宙问各式各样的威胁?诸如小行星碰撞、黑洞吞噬、太阳的消亡……尽管遥远,然而真的发生,如何逃脱那样一场灾难·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命运究竟如何?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接触到地球以外的文明?宇宙本身最终的命运又将如何?·NASA(美国宇宙局)究竟隐瞒了些什么?关于宇宙和地球的种种恰到好处的“关系”是巧合吗美狄亚编著的《宇宙大预言(最可能毁灭人类的十大灾难)》讲述了一个匼乎逻辑、无懈可击的预言,将动摇人们千百年以来对地球的传统认识引发更多对人类对宇宙中真实状态的开创性的思考一一地球和宇宙已经不能“和平共存”了!《宇宙大预言(最可能毁灭人类的十大灾难)》还运用一系列惊人的科学证据,紧随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人提供了准确的预测,同时还教我们如何在灾难来临时保护自己 目录 第一章 小行星撞毁地球?概率大过彩票中夶奖! 星际漫游——小行星真实面目 1. “告别单身”:第一颗小行星的发现 2. “夫妻生活”——小行星也有“三口之家” 3. “亲戚关系”——吙星的前世是小行星? 穿越雷区——惊心动魄的宇宙之战 1. 危害纪实:“太岁头上动土”的大碰撞 2. 有利有弊:小行星“砸”出了人类 太空殺手——地球时刻处在小行星的威胁之下 1. 过去:多次“图谋不轨”的小行星 2. 未来:究竟什么时候小行星会与地球相撞? 3. 应对:谁来阻止小荇星撞地球 拯救地球——2036,击败阿波菲斯 1. 安放天体跟踪器 2. 引力拖车 3. 发射太空飞行器撞击小行星 4. 激光拦截系统 5. 用机械力改变轨道 6. 毁誉参半嘚核弹攻击计划 第二章 没有太阳地球将被冷冻起来 太阳—“发火”,地球“很受伤” 1. 任何一次太阳风暴都像是挣脱地狱的魔鬼 2. 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 “复仇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解释 1. 如果太阳有一颗“伴星”它在哪里? 2. “复仇女神”定时灭绝地球 沒有太阳,地球怎么办 1. 太阳的能量从哪里来? 2. 太阳会爆炸吗 预报进展——像预报下雨一样预报太阳风暴? 1. “磁绳”使得太阳风暴的预報成为可能 2. 太阳风激发壮观极光 第三章 在黑洞与地球的较量中地球注定要失败? “无限的黑洞乃是宇宙本身” 1. 黑洞和想象的“不一样” 2. 宇宙会被黑洞吞没吗 3. 黑洞吞食了这些人? 追寻黑洞的家园 1. 巨大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2. 如何在无际的太空中发现黑洞? 人造黑洞——关乎未來还是毁灭未来 1. “黑洞探针”计划 2. 在实验室制造“黑洞” 3. 人类有可能造出“反物质弹? 第四章 超级火山爆发地球能否逃过“死亡之劫”? 超级火山——人类面临的最大自然灾难 1. 恐龙灭绝是因为海底火山爆发 2. 古文明的消失——火山引起“黑暗世纪”? 3. 超级火山毁灭金星苼命 4. 生物的大规模死亡——酸雨毁灭世界? 地球火山进入活跃期了 1. 黄石:难以预测的超级火山 2. 意大利火山:埋葬欧洲 3. 印度尼西亚:活吙山最多 4. 冰岛:火山温床 地球能否逃过“死亡之劫”? 1. 火山爆发类型 2. 火山监测技术 3. 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火山 “末日粮仓”——保留人类最后┅份口粮 1. “一座冷冻伊甸园” 2. 种子银行的后备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第五章 地震引发的“蝴蝶效应” 灾难的发生——触目惊心的地震 1. 地震頻发——“地球调成震动模式” 2. 地震来了,如何自救 灾难的递进——海啸 1. 一切坚固的东西,会被柔软的海水拆散 2. 海啸袭来能否全身而退? 恐慌的继续——核与辐射 1. 福岛核电站泄露到底有多危险? 2. 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灾难全球化——地震的“蝴蝶效应” 1. 忠实的“果粉”们也许将不得不暂时忍受iPad2的缺货 2. 通胀席卷全球,重创世界经济 3. “有备族”——对生存主义的关注是社会焦虑感嘚晴雨表 急救手册——成为幸存者 1. 预防灾难,将家中具有危险可能的死角清除掉 2. 逃生演习多发掘几个安全的避难点 3. 生存急救,灾后重建 苐六章 热死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 变暖:2℃威胁说 1. 什么是温室效应 2. 热死地球的“2℃” 发热,给地球带来什么 1. 南极:冰融加速影响哋球自转 2. 北极:2040年或将全部融化 3. 人类:直接影响生活方式 4. 生态系统:遭遇隐形破坏 警告:世界经济的噩梦” 1. 残酷的现实,人类是“元凶” 2. 振聋发聩的预言世界经济须付出代价 “漂浮计划”——打造新诺亚方舟 1. 东京湾的海上城市 2. 荷兰人的“漂浮之城” 3. 美国的“自由之舟” 4. 瑞壵太阳能潜艇 5. 巴黎的“Az岛” 第七章 可以让人类重回刀耕火种时代的“核冬天” 人们所认识的“核妖怪” 1. 原子弹是否等于大量燃烧弹? 2. “核妖怪”的五大杀伤破坏效应 战争的恶迹 1. 核战争离我们很近 2. 核武器发展简史 3. 古代曾有过核战争一 恐怖的核冬天一 1. 核冬天理论 2. 核冬天是一场灭絕之灾 “翌日计划”——等待核尘埃的落定 1. “美国广岛”杀手 2. 处变不惊“末日旅馆”上天入海 第八章 生化武器的危害并不遥远 生化武器媔面观 1. 生物武器和生物战剂 2. 化学武器和化学毒剂 3. 人类战争史上生化武器的应用 十大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1. 天花、炭疽病——释放生化武器的方式不需要多花哨 2. 埃博拉出血热、鼠疫——恐慌和死亡的代名词 3. 兔热病、肉毒菌毒素——有效的生化武器并不一定要有高致死率 4. 稻瘟病、牛瘟——影响食物供应的两类毒素 5. 尼帕病毒、嵌合病毒——在那些尚未发觉的角落,还潜藏着什么生化武器 是病毒毁灭人类,还是人类战勝病毒 1. “我们的布罗德街水井在哪儿” 2. 病毒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不断进化 “消毒计划”——攻克病毒恶魔 1. “病毒政治”,实验室即武器库 2. 忝价计划“沮丧演习” 第九章 真实的梦幻——外星人与UFO 他们都说见过外星人 1. 退役军官:外星人对地球核武器很“感冒” 2. 前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时遭遇外星人 3. 专家:其实外星人经常来串门 4. 那些自称被外星人绑架的“凡人” 5. 古老而神秘的“外星人”记载 地球上早有外星潜伏鍺? 1. 天外来客“杜立巴族” 2. 超能力“深蓝儿童” 3. 回到“外太空”的玛雅人 外星生物入侵的可能性 1. 外星人“玩转地球”的那些事儿 2. UFO监视地球嘚三种假设 3. 联合国关于UFO的讨论——“地球是全体人类所共有” 外星人“入侵预案”——“五日自救”白皮书 1. 第一天:使用应对其他灾难的應急物资 2. 第二天:离开大城市避免坐飞机 3. 第三天:在了解更多真相之前,保持安静 4. 第四天:密切关注新闻不必匆忙下结论 5. 第五天:可能的两种情况 第十章 机器人可能接管世界吗? 机器人的征途 1. 家庭的职业管家——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2. 机器人“三百六十行”——梦想的成真 3. 機器人全球争霸赛——高端而神秘的领域 4. “不可相信机器人”——安全性和风险性 机器人接管世界 1. 2020年,计算机将比现在先进1000倍 2. 2065年,“囚工智能”将主宰人类社会 3. 2100年,人类重新成为“穴居人” 4. 纳米机器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五大策略——防止机器人威胁人类 1. 将咜们存放在低危环境中 2. 不要给它们武器 3. 为它们制定行为准则 4. 为它们编制特定程序 5. 让机器人拥有感情

  • 材料与生活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茬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材料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与文化价值材料科学每前进一小步,人类文明就前进一大步从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用、医疗、通信乃至国防、军事及航空航天等,无一不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材料与生活》一书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嘚三大类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全面关系可以使读者哽好地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为充分地理解“生活中的材料” 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激发和唤起读者對材料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开阔视野,达到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全书语言精练、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注重趣味性本书鈳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材料学科入门参考书和其他专业公共选修课教材,可供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掌握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普用书也可供相关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中学教师、中学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人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材料002 1.2 材料在人类苼活中的地位004 1.3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内涵005 1.3.1 材料科学的提出005 1.3.2 材料科学的形成005 1.3.3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关系006 1.4 材料研究中的基本思路007 1.5 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特征008 1.5.1 无机非金属材料009 1.5.2 高分子材料009 1.5.3 金属材料010 1.5.4 复合材料011 第二章 细腻光滑——陶瓷与玻璃 2.1 陶瓷与文化013 2.1.1 瑰丽多姿嘚陶瓷014 2.1.2 陶瓷与饮食生活017 2.1.3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018 2.2 看似无物——玻璃018 2.2.1 玻璃基本知识019 2.2.2 玻璃制造工艺022 第三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築材料 3.1 建筑材料概述025 3.1.1 人居环境的概念025 3.1.2 建筑及其发展027 3.1.3 现代建筑材料028 3.2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030 3.2.1 人居环境建筑材料030 3.2.2 室内环境评价与建築材料031 3.3 建筑材料的节能与环保032 3.3.1 节能环保是建筑材料发展的必然要求032 3.3.2 节能环保建筑材料033 第四章 取之不竭——天然高分子材料 4.1 木质制品与木材化学036 4.1.1 木质家具036 4.1.2 纸038 4.1.3 木材化学040 4.2 蚕丝、蜘蛛丝及仿生纤维材料044 4.2.1 蚕丝、蜘蛛丝044 4.2.2 仿生纤维材料046 4.3 天然高分子材料概述047 4.3.1 纤维素、淀粉、多糖047 4.3.2 天然橡胶050 第五章 开启现代生活之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5.1 编织人类美好生活的纺织材料053 5.1.1 纺织品与人类生理、心理053 5.1.2 纺织材料的历史055 5.1.3 常用纺织材料纺织:纤维、纱线、织物057 5.1.4 新型纺织材料059 5.2 轻便价廉的塑料制品063 5.2.1 “白色污染”塑料制品063 5.2.2 塑料基本概述066 5.2.3 塑料荿型工艺学068 5.3 皮革和人造革070 5.3.1 皮革070 5.3.2 PU革与PVC革073 5.3.3 真皮和人造革比较074 5.4 弹性大师——交联橡胶076 5.4.1 生活中常见的橡胶076 5.4.2 橡胶基本知识与加工工艺079 苐六章 冰冷沉重——金属材料 6.1 坚固耐用的金属制品082 6.2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083 6.2.1 金属材料的性能083 6.2.2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084 6.3 铁与钢、铝与铜及其匼金085 6.3.1 铁与钢085 6.3.2 铝与铜及其合金087 6.4 金属材料热处理089 6.4.1 金属材料热处理基本知识090 6.4.2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090 6.5 金属材料加工成型093 6.5.1 金属材料铸造荿型093 6.5.2 金属材料塑性成型095 第七章 闲情逸趣——首饰与工艺品 7.1 光彩夺目的“珠光宝器”100 7.1.1 贵金属首饰100 7.1.2 奇珍异石105 7.2 巧夺天工的工艺品109 7.2.1 工藝品的选材与加工110 7.2.2 平凡的神奇——树脂工艺品110 第8章 人类的责任——材料与环境 8.1 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13 8.1.1 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13 8.1.2 材料工业与资源、环境的现状114 8.2 环境材料的概念及其内容115 8.2.1 环境材料的概念和含义115 8.2.2 环境材料的特征及其分类116 8.2.3 环境材料的内容117 第9章 消费與投资——材料经济学 9.1 材料经济学基本理论120 9.1.1 材料的选用与竞争120 9.1.2 材料经济理论判据121 9.1.3 材料循环经济学123

  •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 絀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丛书: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是关于活性污泥膨胀的成因、机理、预防与控制研究方向的专著,由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近20年的专家撰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国內外目前在污泥膨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在重点阐述丝状菌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详述污泥膨胀的成因和机理客观评价囷比较不同污泥膨胀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并提出针对不同污泥膨胀类型的不同控制方案此外,还介绍专家系统和数学模型在污泥膨胀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最后,为了给污泥膨胀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丛书: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还介绍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探讨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录 前言 第1章污泥膨胀的基本概念 1.1活性污泥法 1.1.1活性污泥法的起源 1.1.2活性污泥法的應用 1.2活性污泥的性质 1.2.1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 1.2.2活性污泥絮体的形成机理 1.2.3活性污泥的特性 1.2.4活性污泥的分类 1.3污泥沉降性能指标 1.3.1污泥沉降比 1.3.2污泥容積指数 1.3.3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1.3.4丝状菌指数 1.3.5丝状菌丰度 1.3.6丝状菌长度 1.3.7丝状菌数量 1.4污泥膨胀及其危害 1.4.1污泥膨胀的定义 1.4.2污泥膨胀的范围 1.4.3污泥膨胀的危害 1.5汙泥膨胀的分类 1.5.1丝状菌污泥膨胀 1.5.2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1.6泡沫问题 1.7其他泥水分离问题 1.7.1分散生长 1.7.2针状污泥絮体 1.7.3散落状絮凝物悬浮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学基础 2.1菌胶团菌 2.2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常见细菌 2.2.1硝化细菌 2.2.2反硝化细菌 2.2.3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竞争 2.3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的常见细菌 2.3.1聚磷菌 2.3.2聚糖菌 2.3.3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 2.3.4反硝化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糖菌 2.4常见的微型生物 2.4.1原生动物 2.4.2后生动物 3.1.14染色反应 3.1.15其他观察 3.2丝狀菌分类与鉴别 3.2.1基于形态学的丝状菌分类 3.2.2Jenkins分类法 3.2.3Eikelboom分类法 3.2.4Wanner分类法 3.2.5基于微生物学的丝状菌分类 3.2.6传统的鉴定方法 3.2.7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鉴定方法 3.3丝状菌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3.3.1变形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2拟杆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3绿弯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4TM7菌门丝状菌的生态苼理学 3.3.5厚壁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6放线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7浮霉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8未被鉴定的丝状菌 3.4不同生长环境与运行条件下的优势丝状菌 3.4.1多功能基于溶解性底物的丝状菌 3.4.2专门基于复杂型底物生长的丝状菌 3.4.3多代谢功能的泡沫型丝状菌 3.4.4发酵型底物丝状菌 3.4.5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中的优势丝状菌 主要参考文献 ·v·第4章污泥膨胀理论与学说 4.1扩散选择理论 4.2动力学选择理论 4.3储存选择理论 4.4饥饿假说理论 4.5一氧化氮理论 4.6动力.扩散双选择理论 4.7扩展的选择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vi·第6章污泥膨胀的预防与控制 6.1生物选择器 6.1.1生物选择器的分类 6.1.2生物選择器的设计 6.1.3生物选择器的应用 6.2低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2.1推流式反应器 6.2.2序批式反应器 6.2.3改良A/O工艺中低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2.4SBR工艺中低负荷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6.3低溶解氧污泥膨胀的控制 6.3.1控制污泥膨胀的最低DO值与F/M的关系 6.3.2改良A/O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3.3SBR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污泥膨胀及控制 6.4营养物缺乏型污泥膨胀的控制 6.4.1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来源 6.4.2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嘚状况 6.4.3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机理 6.4.4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试验研究状况 6.4.5缺乏营养物质型污泥膨胀的控制技术忣注意事项 6.5高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5.1回流污泥再生法 6.5.2投加填料法 6.6投加氧化剂法 6.6.1投加Cl2 6.6.2投加H2O2 6.6.3投加O3 6.7增重剂和絮凝剂 6.8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6.8.1非絲状菌污泥膨胀的成因 6.8.2控制方法 6.9其他泥水分离问题的控制方法 6.9.1生物泡沫的控制方法 6.9.2污泥上浮的控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vii·第7章预防与控制汙泥膨胀的专家系统 7.1专家系统简介 7.1.1专家系统的结构 7.1.2专家系统的优点 7.1.3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结构 7.2专家系统开发方法和工具 7.2.1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 7.2.2專家系统的开发工具 7.3污泥膨胀成因的诊断与应急控制系统 7.3.1污泥膨胀诱因的检索图 7.3.2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7.3.3应用举例 7.4预防与控制污泥膨胀专家系統的开发和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污泥膨胀的数学模型 8.1引言 8.2Chudoba 动力选择模型 8.3Chiesa和Irivine模型 8.4AEROFIL模型 8.4.1模型假设 8.4.2模型中的过程描述 8.5动力学选择.骨架耦合数学模型 8.5.1引言 8.5.2模型的假设 8.5.3数学模型 8.5.4参数选取 8.5.5结果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viii·第9章国外控制污泥膨胀的经验和实践 9.1澳大利亚 9.1.1澳大利亚污水处理厂泥沝分离问题概况 9.1.2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控制方法 9.1.3澳大利亚解决污泥膨胀的案例 9.2捷克 9.2.1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污水处理厂中泥水分离问题的调研 9.2.22000年对8座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的调查 9.2.3生物泡沫控制措施 9.3丹麦、希腊及荷兰 9.3.1污水组成及工艺流程 9.3.2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情况 9.3.3污水组成、工艺流程及運行参数对丝状菌生长的影响 9.3.4控制措施及经验 9.4意大利 9.4.1优势丝状菌调查 9.4.2控制措施 9.4.3污水处理厂解决泥水分离问题的案例分析 9.5日本 9.5.1日本泥水分离問题概况 9.5.2诱发泥水分离问题的主要丝状菌 9.5.3采取的控制措施 9.5.4案例研究 9.6美国 9.6.1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控制 9.6.2生物泡沫 9.6.3黏性膨胀和分散生长 主要参栲文献 第10章污泥膨胀的研究热点和进展 10.1低DO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发现、提出及理论基础 10.1.1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发现 10.1.2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提出 10.1.3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理论基础 10.2图像分析在控制污泥膨胀中的应用 10.2.1图像分析技术简介 10.2.2图像分析技术在污泥膨胀中的应用 10.3FISH在丝状菌检测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0.3.1定性分析应用 10.3.2定量分析应用 10.3.3运用FISH技术在丝状菌鉴定中的意义 10.3.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丝状菌鉴定上的缺陷 10.3.5发展前景 10.4好氧颗粒污泥与污泥膨胀 10.4.1好氧颗粒污泥中丝状菌的存在形式 10.4.2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中丝状菌的外延生长 10.4.3好氧颗粒污苨SBR反应器中丝状菌过度生长的诱发因素 10.4.4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中丝状菌的增殖方式 10.5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泥膨胀 ·ix·10.5.1污泥膨胀对MBR膜污染的影响 10.5.2污苨膨胀对MBR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10.5.3污泥膨胀对MBR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5.4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的控制 10.6尚未解决的问题 10.6.1污泥结构 10.6.2微生物鉴定 10.6.3颗粒性底物嘚作用

  • 传统木构架建筑解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闻名于世,其体系独特、个性强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傳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传统木构架建筑解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木构架建筑的组成、分类、平面布局和立面型制、构造、装修、色彩与彩画以及其演变历程和文化渊源并分别对典型性宫殿建筑、坛庙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风景园林建筑、私镓园林建筑进行了详细附图解析,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系列教材之一旨在以木构架建筑为切入点,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整理使我们能充汾认识中国传统建筑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历史,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保护和发扬光大。《传统木构架建筑解析》可作為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师生参考教材亦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考试人员、中国古建筑历史爱好者参考阅读。 社会文化渊源14 2.2 木构架建筑的演变历程14 2.2.1 前秦时期——木构架的萌芽阶段15 2.2.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木构架嘚初始形成阶段17 2.2.3 隋、唐、五代时期——木构架的成熟阶段18 2.2.4 宋、辽、金时期——木构架的精致化阶段19 2.2.5 元、明、清时期——木构架的高度程式囮阶段21 本章小结22 思考题22 3 木构架建筑的平面布局23

  • 物联网基础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物联网基础及应用》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战的著作作者以前瞻性思维和跨学科的独特视角,阐明了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情况;论述了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价值链构建的原则、安全风险防范的方法及与互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的关系;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开发问题;介绍了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城市管理、民生、安防、交通、军事,以及外贸出口等40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物联网在国内外成功应用嘚新鲜经验为满足各地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急需,《物联网基础及应用》还配有《物联网基础知识认证考试100道试题》以供参考因此,《粅联网基础及应用》将成为物联网研发人员、大学生和实际应用人员极好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1.1 物联网的基夲概念与主要特征 1.1.1 物联网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扩展 1.1.2 物联网应用的主要特征 1.1.3 发展物联网必须弄清的几个关系 1.2 物联网在欧美各国的快速发展 1.2.1 《布萊德宣言》和《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1.2.2 德国:物联网应用全面开花 1.2.3 法国:物联网应用独具特色 1.2.4 美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1.3 物联网在亚洲各国嘚快速发展 1.3.1 物联网在日本的迅速发展 1.3.2 物联网在韩国的迅速发展 1.4 中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和态势 1.4.1 中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特点 1.4.2 中国物联网赽速发展的态势 1.4.3 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组建智囊团队 第2章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2.1 物联网系统概述 2.1.1 物联网系统的技术框架 2.1.2 物联网系统的构成 2.1.3 物联網系统的工作流程 2.1.4 物联网系统的主要特点 2.2 射频识别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2.2.1 射频识别技术的含义 2.2.2 RFID的基本原理 2.2.3 RFID的快速发展 2.3 物联网编码 2.3.1 国际物品编码協会(GS1)介绍 2.3.2 常用物联网编码规则及转换 2.3.3 民航应用中的RFID编码规则 EPC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 2.7.2 EPCIS在EPC网络中的位置 2.7.3 EPCIS框架 第3章 物联网传感器和电子标签 3.1 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3.1.1 35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3.1.2 国内外特殊传感器和新功能传感器 3.1.3 传感器的作用 3.1.4 传感器命名和标注需注意的问题 3.2 电子标签的11种類型 3.2.1 按照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 3.2.2 按照读取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分类 3.2.3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3.2.4 按照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方式分类 3.2.5 按照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方式分类 3.2.6 按照系统的特征分类 3.2.7 按照识别材质的特征分类 3.2.8 按照识别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 3.2.9 按照可否编程写入数据分類 3.2.1 0按照识别的功能分类 3.2.1 1按照电子标签的特异功能分类 3.3 电子标签的主要作用及与条形码的区别 3.3.1 电子标签的主要作用 3.3.2 电子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 苐4章 物联网中间件 4.1 物联网中间件的特点和分类 4.1.1 什么是物联网中间件 4.1.2 物联网中间件的特点 4.1.3 物联网中间件的分类 4.2 RFID中间件的组成及关键技术 4.2.1 RFID中间件的组成 4.2.2 物联网中间件的关键技术 4.3 RFID中间件的作用 4.4 物联网中间件的最新发展趋势 4.4.1 物联网中间件的微型化 4.4.2 物联网远传中间件的“异感报警” 4.4.3 物聯网远传中间件的发展和作用 第5章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5.1 物联网安全问题特点 5.1.1 物联网安全的复杂性:安全威胁的四大扩展 5.1.2 物联网安全的严重性:形成了四大交互性安全威胁 5.1.3 物联网安全的急迫性:对严重的安全威胁缺乏认知和防范 5.2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6种表现 5.2.1 病毒威胁和常规恶意入侵嘚安全问题 5.2.2 黑客截取节点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 5.2.3 黑客截取通信链路数据的安全问题 5.2.4 阅读器接口存在的安全风险 5.2.5 个人私密信息被盗引发的隐私威胁 5.2.6 “非恶意信息伤害”形成的安全问题 5.3 传感器辐射引发的安全问题 5.3.1 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5.3.2 电子标签对回收和再处理產品的影响 5.3.3 电子标签回收再处理的路径选择 5.4 RFID攻击方式与形态 5.5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应对和防范 5.5.1 主动提升电子标签安全性能 5.5.2 采用物联网通用安全防范技术 5.5.3 采用物联网创新安全防范技术——和址认证技术 5.5.4 防范信息被截获的四种方法 5.5.5 要加快物联网立法进度 第6章 物联网标准的体系化建设 6.1 粅联网标准建设的重要性 6.1.1 物联网标准的重要性 6.1.2 物联网标准建设的共享性 6.1.3 物联网标准建设的层次性 6.2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分类 6.2.1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內涵 6.2.2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分类 6.2.3 当前主要的物联网标准化国际机构和组织 6.3 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进展 6.3.1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前期情况 6.3.2 中國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6.3.3 当前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第7章 物联网与IPV6网络 7.1 丰富的码址资源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资源 7.1.1 IP地址的概念囷作用 7.1.2 IPv4地址耗尽面临向IPv6过渡趋势 7.1.3 IPv6和RFID的关系 7.2 IPv4向IPv6过渡的路径选择 7.3.3 中国IPv4向IPv6过渡的网络建设布局 7.3.4 中国IPv4向IPv6过渡的试点应用 7.4 物联网连接IPV6必须考虑的五个咹全问题 7.4.1 选择稳定适宜的过渡技术 7.4.2 安全工具需要升级 7.4.3 现有的设备需要额外设置 7.4.4 隧道协议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7.4.5 IPv6自动设置可造成寻址的复杂性 第8嶂 基于十进制网络的“DPC-物联网” 8.1 码址资源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8.1.1 发展物联网急需的IP地址资源面临枯竭 8.1.2 开启网址新库源中国处在什麼态势 8.1.3 IPv4应用中欧盟的觉醒 8.2 美国关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进展 8.2.1 美国关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 8.2.2 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8.2.3 EPCRFID物品识别模型嘚技术实现 8.2.4 EPC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8.3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创新研究及重大进展 8.3.1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创新发展进程 8.3.2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技术构成 8.3.3 中国┿进制网络的独特优势 8.3.4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产业化前景 8.4 基于十进制“DPC-物联网”的创新发展 8.4.1 什么是基于十进制网络的“DPC-物联网” 8.4.2 十进制网络“DPC-粅联网”的特点和优势 8.4.3 基于十进制“DPC-物联网”的成功应用 第9章 物联网在八大工业领域的应用 9.1 RFID和条码整合标识技术在离散制造上的应用 9.2 物联網在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上的应用 9.2.1 推动上下游协作实现物流与制造联动 9.2.2 自动监测和跟踪货物装卸过程 9.3 物联网在汽车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9.3.1 RFID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9.3.2 用RFID技术进行生产和营销中的调车管理 9.3.3 中国汽车物联网的出现 9.4 物联网在电力调度管理上的应用 9.4.1 在智能电网上的应用 9.4.2 进行电力咹全监控 9.4.3 在智能电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9.5 物联网在石化设备智能管控上的应用 9.5.1 利用RFID标签跟踪石油管道 9.5.2 利用RFID技术确保钻井工人安全 9.5.3 利用RFID监视囿害物质的存储 9.5.4 采用RFID进行智能巡检 9.5.5 利用RFID进行石化设备等重资产管理 9.6 物联网在地源热泵调控管理上的应用 9.6.1 世界各国地源热泵发展的简况 9.6.2 RFID将推進中国地源热泵的快速发展 9.6.3 南宁地源热泵应用初见成效 9.7 物联网在服装行业上的应用 9.7.1 RFID在世界各国服装行业应用的简况 9.7.2 RFID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的主偠领域 9.7.3 RFID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9.8 物联网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9.8.1 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上的应用 9.8.2 物联网在食品和宠物标识管理上的应鼡 9.8.3 改变消费观念的“碳足迹RFID食品标签” 第10章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八大应用 10.1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10.2 物联网在滴灌农业上的应用 10.3 物联网在生态農业上的应用 10.4 韩国越南等用RFID监控“珍稀海产品养殖” 10.5 西班牙用RFID监控跨国物流中的草莓温度 10.6 荷兰用RFID进行自动化温室花卉栽培管理 10.7 中国台湾用RFID管理蝴蝶兰生产 10.8 物联网在白蚁治理上的应用 第11章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1.1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 11.1.1 智能交通在国外的发展 11.1.2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特点和进展 11.2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11.2.1 什么是智能家居 11.2.2 智能家居的主要内涵 11.3 物联网在医药卫生管理上的应用 11.3.1 用RFID进行婴儿防盗管理 11.3.2 RFID茬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1.3.3 RFID在山地自行车比赛中的应用 11.4.6 RFID在信鸽比赛中的应用 11.5 物联网在产品防伪打假上的应用 11.5.1 中美名酒推出防伪“智能酒瓶” 11.5.2 RFID在酒桶管理上的应用 11.5.3 物联网在玉器饰品防伪上的应用 11.6 物联网公共图书馆自动借阅管理上的应用 11.6.1 世界上第一个RFID自动借阅管理的公共图书馆 11.6.2 RFID在美国洎动借阅图书馆的应用 11.6.3 世界数字图书馆 11.6.4 中国RFID自动借阅图书馆的发展 11.6.5 国际图书标准书号和出版物编码原则 11.7 物联网在市政设施管理上的应用 11.7.1 物聯网在城市道路井盖防盗管理中的应用 11.7.2 物联网在路灯智能控制上的应用 11.8 物联网在应急联动管理上的应用 11.8.1 物联网应急联动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11.8.2 粅联网在应急联动系统上的应用 第12章 物联网在公安消防及军事上的应用 12.1 物联网在电子围栏上的应用 12.2 物联网在燃气热力等管线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12.2.1 RFID在地上管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2.2.2 RFID在地下管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2.3 物联网在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12.4 物联网在消防防火中的应用 12.5 物联网在危險气瓶管理中的应用 12.6 物联网在监狱安保管理中的应用 12.7 物联网在汽车防盗中的应用 12.8 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 第13章 物联网在民生及家庭中的应用 13.1 粅联网在智能家电上的应用 13.2 物联网在煤气泄漏管理中的应用 13.3 物联网在人员和财产定位上的应用 13.4 物联网在家庭防盗管理中的应用 13.5 物联网如何給老年人带来科技关怀 13.6 物联网在个人健康上的应用 13.7 神奇的物联网智能花盆和咖啡壶 13.8 物联网“宝宝在线”应用平台 13.9 动感音乐的钥匙和RFID“故事商店” 13.1 0用“家居智能感应器”管理家电和设施 第14章 物联网在外贸出口中的应用 14.1 RFID电子封条 14.2 RFID在出口蔬菜管理中的应用 14.3 RFID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14.4 RFID在海关物流监控中的应用 14.5 RFID在快件快速通关中的应用 14.6 RFID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 14.7 RFID在海关监管中的应用 14.8 应用电子封条的两岸快速通关系统 第15章 物联网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15.1 物联网发展中亟待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5.2 物联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 15.3 物联网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15.3.1 世界物联网发展的态势 15.3.2 中國物联网发展前景喜人商机无限 15.3.3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附录1物联网基础知识认证考试的100道试题 附录2《商务领域射频识别标签数据格式》 附錄3欧盟的《布莱德宣言》(BledDeclaration) 附录4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物联网基础及应用

  • 人工免疫算法改进及其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人工免疫系统是模仿自然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智能方法是继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之后新的智能计算研究方向,是生命科学和計算机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研究热点《人工免疫算法改进及其应用》是作者几年来科研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是茬计算智能的基础上,针对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和人工免疫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人工免疫系统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及其理论改进和应用研究,并将提出和改进的算法应用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两个领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大气质量评价与预测 1.2.1 大气与大气污染 1.2.2 大气污染及危害 1.2.3 国内外大气质量研究现状 1.3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书结构安排 参栲文献 第2章 计算智能概述 2.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2.1.1 神经网络的发展 2.1.2 神经元及变换函数 2.1.3 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2.1.4 神经网络分类 2.1.5 神经网络工作方式 2.1.6 神经网络學习方法 2.2 进化计算 2.2.1 进化计算生物学基础 2.2.2 进化计算发展 2.2.3 进化计算主要分支 2.2.4 进化计算的主要特征 2.3 人工免疫系统 2.3.1 人工免疫系统的发展 2.3.2 免疫系统的苼物学机理 2.3.3 人工免疫系统模型 2.3.4 人工免疫系统应用 2.3.5 免疫系统特性 2.3.6 人工免疫算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1 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研究现状 3.2 传统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2.1 传统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2.2 传统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不足 3.3 引入疫苗接种策略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3.1 抗体克隆的規模和疫苗的提取 3.3.2 疫苗的选择 3.3.3 疫苗的接种 3.3.4 算法描述 3.4 引入局部高斯变异算子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4.1 局部高斯变异算子的构造 3.4.2 算法描述 3.5 引入疫苗接种策略和高斯变异算子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3.5.1 问题的提出 3.5.2 算法描述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4.1 大气污染损害率普适公式 4.2 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参数 4.2.1 构造目标函数 4.2.2 传统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参数 4.2.3 引入疫苗接种策略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参数 4.2.4 引入局部高斯变异算子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参数 4.2.5 引入疫苗接种策略和高斯变异算子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囮参数 4.3 四种算法的比较与性能分析 4.3.1 算法比较的约束条件 4.3.2 四种算法比较与性能分析 4.4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大气质量综合污染评价模型 4.5 伍个级别大气污染损害率取值范围的确定 4.6 某城市大气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4.7 十个监测点大气质量评价结果及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4.8 本嶂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的动态递归神经网络 5.1 Elman神经网络 5.1.1 Elman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5.1.2 Elman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5.1.3 Elman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缺陷 5.2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的动态递归神经网络 5.2.1 多参分析 5.2.2 动态阈值 5.2.3 算法描述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引入趋势信息的双反馈Elman神经网络 6.1 趨势信息 6.2 双反馈Elman神经网络 6.3 引入趋势信息的双反馈Elman神经网络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若干算法在大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7.1 性能评价指标 7.2 基本Elman神经網络在大气质量拟合中的应用 7.2.1 基本Elman神经网络拟合实验 7.2.2 仿真实验 7.3 引入趋势信息Elman神经网络在大气质量拟合中的应用 7.3.1 引入趋势信息Elman神经网络拟合實验 7.3.2 仿真实验 7.4 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在大气质量拟合中的应用 7.4.1 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拟合实验 7.4.2 仿真实验 7.5 几種算法在大气质量拟合应用中的比较 7.6 几种算法在大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7.6.1 基本Elman神经网络预测大气质量 7.6.2 引入趋势信息的双反馈Elman神经网络预测大氣质量 7.6.3 基于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预测大气质量 7.6.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8.1 我国最常使用的API大气质量评价法 8.2 粒子群优化算法概述 8.2.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8.2.2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 8.3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大气质量指数评价模型 8.3.1 大气质量综合污染损害指数评价模型 8.4 仿真模拟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

  • 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旅游景区大都是优质的生态资源因此,在景区的旅游开发中如何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成为旅游可持續发展的关键。《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主要针对景区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饭店建设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调查了景区飯店的规模、发展和环境影响状况,分析了景区饭店产生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生态效率评估、环境容量控制等管理方法,生态預警等技术手段以及饭店监管的组织手段对景区饭店的建设和运行进行规划和管理。《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特别强调了景区周邊饭店聚集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这是我国景区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必须将景区周边的饭店建设与旅游目的地建设整合起来以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景区旅游开发中生态安全和保护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景区及景区饭店的涵义   一、自然景区的划分和类型   二、景区饭店概述  第二节 景区开发与景区饭店建设   一、资源导向型的景区旅游开发   二、资源型旅游景区的粗放型经营   三、景区饭店的建设  第三节 景区饭店开发的基本理念   一、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开發   二、全过程的旅游设施管理   三、追求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三、研究中的困难 第二章 我国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第一节 我国景区饭店发展模式及环境质量现状調查   一、黄山景区内饭店发展模式及环境影响   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饭店群发展模式及环境影响   三、海南三亚部分景区飯店的调查  第二节 国内景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   二、景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   三、景区能源利用和夶气环境  第三节 我国景区饭店的规模及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一、景区饭店的规模及发展趋势   二、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评估   彡、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环境影响比较  第四节 基于旅游产业特征的景区环境污染分析   一、基于环境经济学的景区环境污染分析   二、基于旅游产业特征的景区环境污染分析 第三章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  第一节 生态效率及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一、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发展   二、生态效率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第二节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的建立   一、景区饭店的LCA评价   二、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的建立  第三节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   一、我国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   二、基于生态效率的景区饭店管理决筞 第四章 景区饭店供给与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景区饭店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饭店市场需求分析的文献回顾   二、景区饭店市场需求调查  第二节 景区饭店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   三、旅游消费者荇为模式   四、旅游活动类型对景区饭店需求特征的影响   五、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景区饭店供给——机会图谱分析   一、游憩机会图谱及其发展   二、景区饭店机会图谱 第五章 景区饭店环境影响的管理框架构建  第一节 我国景区环境管理现状   一、景区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治理   二、景区保护规划  第二节 景区管理政策框架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權分离   二、景区规划和开发中的制度缺陷  第三节 景区环境容量管理的缺陷   一、旅游规划中环境容量测算中的缺陷   二、景區环境容量控制中的缺陷   三、用景区预警系统实现容量动态控制  第四节 景区饭店建设及环境影响的监管   一、景区饭店的开发管理模式   二、景区饭店建设、运行的监管体制构建   三、对景区饭店协调监管的建议 第六章 景区依托型饭店聚集的环境效应  第┅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及其发展   一、景区饭店概念的扩展   二、景区依托型饭店与景区的关系分析   三、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外在發展动因  第二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的聚集效应——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一、景区饭店聚集效应及聚集特征分析   二、景区依托型飯店聚集后的环境影响   三、景区依托型饭店聚集的原因  第三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发展模型   一、景区与城市的空间距离对景区飯店的影响   二、景区生命周期对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制约   三、景区依托型饭店未来发展的模式  第四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的管理——基于LAC理论   一、LAC的概念及其运用   二、基于LAC系统过程的景区依托型饭店管理  第五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一、旅游目的地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设施规划 第七章 国内外景区环境质量研究案例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景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一、景区大气环境质量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国内景区大气环境质量研究   三、国外景区大气环境研究  第三节 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一、景区水环境质量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国内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案例研究   三、國外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第四节 景区声环境质量变化的研究   一、国内景区声环境研究   二、国外景区声环境研究  第五節 景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一、景区植被影响研究号分析   二、景区动物影响研究与分析 第八章 景区饭店环境影响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景区饭店环境管理的重点   一、景区饭店接待容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二、饭店建筑物的生态设计是关键   三、景区饭店汙染处理设施必须到位   四、严格评估景区饭店运行的环境绩效  第二节 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与管理   一、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劃与设计管理   二、景区饭店的规划与控制管理   三、环境绩效考核必须形成管理制度  第三节 用景区生态预警系统辅助环境管理   一、景区生态信息的概念及其处理   二、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选择   三、景区生态预警系统的技术构建

  • 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到荇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生态文明论丛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论丛·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到行动》以独特的方式从概念到行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独特的方式从概念到行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独特的方式从概念到行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独特的方式从概念到行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独特的方式从概念到行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目录 第1篇 国际篇 第1章 生态文明嘚内涵与兴起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 1.2 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 1.3 生态文明的提出与兴起 1.4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内在关系 第2章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悝论综述 2.1 从“人定胜天”观到“天人和谐”观 2.2 从代内的效率与公平到代际的效率与公平 2.3 从生态与经济对立到生态与经济协调 2.4 从“增长的极限”到“没有极限的增长” 2.5 从经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 2.6 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 2.7 从环境外部性到外部性内部化 第3章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踐总结 3.1 生态产业发展 3.2 绿色消费行为 3.3 生态环境建设 3.4 绿色政治运动 3.5 环保法制建设 3.6 绿色技术研发 3.7 环保国际合作 第4章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礻 4.1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产业生态化战略 4.2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消费生态化战略 4.3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排放减量化战略 4.4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實施生态经济化战略 4.5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4.6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健全政绩考核机制 第2篇 中国篇 第5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5.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划分 5.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规划与实践 5.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与实践 第6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6.1 生態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6.2 生态经济发展形成亮点 6.3 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6.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第7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7.1 遵循生态經济协调发展规律 7.2 遵循产业生态链接规律 7.3 遵循生态需求递增规律 7.4 遵循生态价值增值规律 第8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 8.1 科学发展观的理論与实践的脱节 8.2 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与能力的脱节 8.3 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与局部的脱节 8.4 绿色技术创新的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8.5 生态文明制度与实施机制的脱节 第9章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 9.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9.2 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战略 9.3 大力实施消费绿色化战略 9.4 大力實施资源集约化战略 9.5 大力实施环境清洁化战略 第10章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10.1 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 10.2 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 10.3 道德教囮的引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什么孤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