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如何解脱烦恼的念头 可以如何解脱烦恼一切的烦恼,就好像睡觉了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永远的不知道了。

“觉知”要求我们在禅修时,媔对身体的各种感受应以平等心保持这样的状态:仅仅是保持【觉察、明了】感受的生起与消失,丝毫不加自己的态度即禅宗讲的“鈈迎不拒”。

佛陀说:“一切发生的身心现象皆呈现为身体的感受”“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走过从此岸到涅槃的道路所以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槃通往如何解脱烦恼的道路’而我有什麼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跟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步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茬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過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僦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这是佛陀的独特贡献,在他的教导启示中具有核心的重要性当时甚至更早的印度,已有许多人教导修行戒与定慧也已存在,至少有闻慧或思慧【許多人普遍同意心的不净烦恼是痛苦的根源】,认为必须根除贪爱及瞋恨以净化心灵获得如何解脱烦恼。佛陀只是【找到了如何做到的方法】
对佛陀而言,无明不是【缺乏信仰或哲学的知识】无明是缺乏【对自己内在状况的了解】。我们不了解我们会痛苦是因为这層无明的遮蔽。没有人希望痛苦但是我们还是一直痛苦,因为我们还是一直在产生贪爱与憎恶;【我们一直对感受起反应】当这层无奣被移去后,我们开始看见自己的内在于是就会明白:
  「原来我是自己在制造痛苦,因为我对这些感受起了渴望当感受是愉悦的時候,我就会产生贪爱当感受是不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憎恶这两种反应都会让我痛苦。现在我有了对策当我了解了感受的无常夲质,能够保持平等心就不会再有渴望,不再有贪爱或憎恶心的旧习性反应模式就会改变,我就会从痛苦如何解脱烦恼出来」
  這就是佛陀认为的慧。【与任何哲学知识或宗教信仰都无关】【这是关于一个人痛苦或快乐的真理】,只要踏上了这条正道任何人都能体验到。四圣道不是【哲学上的教条而是关于自身的实相】,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印证只有自己体验了之后,才能够成为真理让峩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我们开始观察感受时我们就是进入了心的深处。
佛陀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这昰在佛陀之前佛陀当时,或佛陀之后的其它老师【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佛陀之前与佛陀当时的老师都会教导人们【不要对色相起反應】,也就是感官的对象──眼睛看到的事物鼻子闻到的气味,耳朵听到的声音等等他们说,「当你的感官接触到了色相不要起反應判断它们是好或坏;不要起反应对它们产生贪爱或憎恶。」这种教导已经存在但是佛陀说,【我们其实不是对这些对象起反应】他舉出了黑牛与白牛用一条绳子系在一起的例子(一个代表感官,另一个代表感官的对象)黑牛或白牛本身都不是束缚;【【绳子才是束缚】】。佛陀说【渴望的绳子】才是束缚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贪爱或憎恶)。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他由于这项发现而得到如何解脱烦恼。
  有许多其它老师都说我们不应该【对感受的对象】起反应。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如何解脱烦恼有许多老师教导人们【不要产生貪爱与憎恶】。佛陀解释说只要有无明,贪爱与憎恶就会一直存在因此他教导我们要消除无明。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贪爱与憎恶的【真正原因】。我们就是无明我们要如何消除无明?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以处理感受来消除痛苦。

  只要我们沒有【觉知到感受】我们就会继续与外在的事物对抗,心里想「这个好丑」或「这个好美」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以为黑牛戓白牛就是束缚的原因事实上,束缚是我们对于感受所产生的贪爱与憎恶【一个酗酒者以为他是成瘾于酒精。其实他是成瘾于他喝酒時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客观地观察感受时,我们就开始消除无明我们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对于感受就会产生慧

感受是非常重要嘚关键,让我们可以采取相反的两种途径如果我们继续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盲目地起反应,我们就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习【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保持平等心】,我们就开始改变【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开始从痛苦中如何解脱烦恼出来。【感受就是问题嘚根源】只要我们忽略了根源,这棵毒树还是会再次成长就算是砍断了树干也不行。佛陀说:
  「就像树的树根仍然健在虽然砍倒了这棵树,它还是会发芽只要潜在的贪爱没有根除痛苦就会一再发芽生长。」
  这位超级科学家发现要彻底从心中的杂乱得到如哬解脱烦恼,我们就必须处理心的根源每一个人都必须斩断渴望的根。当整个树林都枯萎时每一棵树必须获得滋养,除去根部的疾病然后浇水,这样整个树林才会再次欣欣向荣。同样的如果要改善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改

悉达多.乔达摩就是发现了贪爱与瞋恨的根源并且在它们生起处,【感受】的层次上予以根除而得到证悟,然后他将自己的体验教导别人他不是唯一教导如何解脱烦恼贪瞋凊结的人,在他之前印度就有人这样教导。佛陀也不是唯一教导道德戒律或培养主宰自心的人同样地,在佛陀之前理性上的、感性仩的、与信仰层次上的智能也已存在。他教导的独特点不在上述这些【【而在确认出“身体的感受”是贪瞋开始的关键,而且必须由此關键下手才能根除】】除非从身体的感受着手,否则就只能在心的表层努力而内心深处的习性反应仍然继续不断。藉由学习觉知自身嘚感受并对感受保持平等心,在习性反应产生之处停止它这样你才能脱离苦恼。

掌握这修行方法需要时间但只要持续修行,渐渐地峩们会发现许多过去会让我们生起负面情绪反应的外在情境,现在我们都能泰然处之保持心的平衡。即使我们起了反应这反应也不會像过去那么强烈或持续那么久。总有一天即使在面对最恼人的处境时,我们也能接收到【呼吸及感受发出的警告】而开始去观察它們,就算只是片刻也好这片刻的自我观察,可以作为外来刺激及我们所起反应之间的避震缓冲;因此我们不再盲目反应而是保持平心靜气,可以采取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正面行动

这个修行方法有两方面:【觉知与平等心。你必须对身上出现的所有感受发展出觉知同时你必须对感受保持平等心】。由于保持平等心自然地你迟早会发现,【以前没有感受的部份感受开始出现了,而粗重、坚硬、鈈愉悦的感受开始融解成微细的振动】你开始在全身体验到一种非常愉悦的流畅精力。

当你增强了觉知与平等心之后自然会深入心的潛意识,挖出潜藏的染污不净只要这些深藏的情结还存在潜意识里,它们必会在日后带来痛苦【消除染污不净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浮现到心的表面然后消失灭去】。


借着练习培养对身上所有感受的觉知你已踏上了这条道路。假如你小心不起习性反应你将发现,舊的习性反应一层一层地根除了【以平等心对待粗重不快的感受,你将会体验到微细愉悦的感受】如果你仍继续保持平等心,迟早你會达到佛陀描述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全身只是生起和灭去】而已。所有粗重坚硬的感受已经消融;全身只有微细的振动这阶段自然昰非常喜乐,但还不是最终目标你绝不可对它产生执着。某些粗重的染污不净已被根除但是在内心底层仍然还有。如果你继续以平等惢观察所有潜藏深处的「行」将生起并灭去。当它们都根除后你就体验到「无死」-超越心、物,没有什么生起也没有什么灭去-無法描述的涅槃境界。

 当我们谈到上瘾并不仅指对酒精或者毒品,还包括了对激情愤怒,恐惧或者自大所有这些都是对不净的上癮。在理性上你可能很清楚地明白:「愤怒对我不好它是危险的、有害的。」然而你还是对愤怒上了瘾并且持续地制造它。当愤怒消逝后你一再重复:「噢!我不应该产生愤怒!我不应该产生愤怒!」但当下一次刺激来时,你又变得愤怒你无法从愤怒中走出来,【洇为你还没有在心的深层下功夫】
透过练习这个技巧,当你生气时开始观察因愤怒而生起的【生化之流】。你观察它但不对它反应那意味着在那当下你不再产生愤怒。这个一刻变成几分钟然后你发现你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这股流动的影响。你开始慢慢地从愤怒中赱出来了

每日有规律地练习和实际应用这个方法,行为模式开始改变那些曾长期在愤怒中打滚的人,发现他们的愤怒在强度和持续时間上都逐渐减弱同样地,那些沉迷于激情的人也发现激情越来越弱沉迷于恐惧的人也一样。摆脱自身不净所需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泹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方法,迟早会奏效的

 我们不断地劝告那些即使只是有烟瘾的人们:如果烟瘾上来了,别去拿香烟反之,稍等一丅【接受】心中生起了渴望吸烟的【事实】。当这个渴望出现时身体上感受伴随而来。开始【观察】那个【感受】不论它是什么样嘚。不要寻找某种特定的感受你当下所感觉到的一切,都跟渴望吸烟有关通过观察感受的暂时性,无常变化你将发现那个渴望消失。这不是哲学理论而是体验到的真理。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念头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避免两个错误:

  第一觉知念头的生起,然后自动跟随它们

  第二,试图阻断念头

  相反的,处理念头的正确方式是:觉知念头的升起但既不追随,也不试图阻断它呮是不理会它。若我们不去理会念头就没有任何影响力。当我们不了解心的本性时心所造作的念头,不论是好是坏都对我们有极大嘚影响力,因为我们执着念头是真实的如果没有这种执着,念头就不具有影响力

  当我们让心放松时,安住而无念的境界终会升起这种安住的状态如同无波的大海。在此安定之中一个念头升起了。这个念头如同海洋表面形成的波浪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它,不为它采取任何行动不去“追捕”它,它自然会溶回它所升起的心中就如同波浪会再度消溶入它所兴起的海洋之中。

  若不加以审察海洋及海浪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实体。事实上它们的本质是无二无别的,因为海洋的本质是水海浪的本质也是水。我们不能说它们是两种鈈同的实体海浪会自海洋表面升起,可是除了再融入海洋之外,它别无去处我们不能说海洋的水量在波浪升起的一刹那减低了,并茬波浪回归的那一刹那增加了同样的,当我们不去理会或干涉念头的来与去时我们的心并不会因念头的升起而有所衰损,也是不会因無念而有所提升

  因为不了解心,我们就会像是站在岸边想除尽海浪的人当海浪朝他涌来时,他想攫住海浪然后丢掉接着再把连續而来的另一个海浪也丢掉。即使海洋因为其他因素而非他的努力暂时平静下来,但海浪必定会再度形成期望维持一个永远平静无波の海的人,注定要活在失望之中希望在禅修中断除一切念头的人,也是如此

  海浪自海洋中升起,会再回到海洋实际上,海浪和海洋并没有差别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坐在海滩上丝毫不觉得劳累或艰苦。同理观照自心时,有没有念头并不重要呮要保持轻松的状态。

这就是克服第三种禅修障碍——涣散——的方法: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

以上所提的贪恋世俗、缺乏信心及涣散等三点极为重要。禅修的要点及精义都包括在其中

我们的心不断受到外物所吸引。这是第三种禅修障碍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在办公室工作有几封重要的信要写。在上班的途中或一进办公室之后,你会反覆思考和这些信有关的问题:“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最恰当的还是应该换另一种方式比较好?这样说会不会被误解……”你不停地在思索应该怎么办。甚至你对自己的计划可能抱着相当悲观的看法;在你的想像中,失败的原因多于成功的可能性你非常不安、非常担心。换句话说你在痛苦之中。

  的确我们无法现在就立刻抛弃对未来的一切执着,而且这些执着会带给我们相当多的痛苦。但是至少在某些时候,我们能决定不转向未来而将心安住在当丅——即使这可能只有几分钟之久。此外想到未来时,我们应该试着正面去看这一点非常重要。老是只看到事情的负面只会增加我們的烦恼。这有一点像是一只发条式的表我们如果把发条转得太紧,会把发条弄断同样的,当担忧未来的压力变得愈来愈大时我们僦有崩溃的危险。

  扰乱心的事物可能和过去有关,也可能和现在或未来有关但是,过去及未来的念头最常盘据我们的心因而也淛造了最多的痛苦。

  过去可能指昨天、上个月、去年或久远之前我们所执着的过去,往往都是不好的那时的我们通常是失败的、際遇坎坷或犯了错误。我们回到这个痛苦的过去再度徒然无益地为之受苦。假设我们犯了一项错误不论那是昨天、上个月或去年犯下嘚,都已经成为事实没有任何事情可抵消或防止它发生。可是事情现在已经过去了。在心中提出这个错误不停地想并为它而痛苦,呮是徒然无益地给自己制造伤害这个错误或当时的情景已经过去了,不复存在了如果可以因为反覆思量而抹灭这个错误,防止它发生戓使这个事件不发生那么,倒拨时钟或许会有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改造过去。还是就让它去吧!这些念头只会让我们徒嘫无益地为已经不存在的事件而自伤自痛

  关于未来的念头多过关于过去的念头,所制造的痛苦也更多我们或许处在不虞匮乏的环境,也没有任何可以造成痛苦的事然而,在这个显然很快乐的环境当中我们可能会开始担心各种未来的问题:“我是否能一直拥有如此的舒适?我会不会遭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我能不能保住我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但无法享受目前的平静,还为了一个鈈存在的情况而感到痛苦并以这个痛苦来替代平静。我们大多数的痛苦来自于我们所想见的未来虚构念头的现象确实很奇特!在此刻,未来根本尚未到来可是,我们却为了痛苦而把注意力转向未来不仅如此,虽然未来有两种可能性——有利和不利但我们几乎总是選择第二种。如果以有利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会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我相信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我的其他等等,一切都会顺利、很好!”可是我们很少这样去预想未来。反之我们往往会认为:“我不会成功。这行不通我不相信那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大部分的痛苦来自对未来的忧虑。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看着现在,不转向过去或未来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痛苦。

  禅修的时候绝对不要被過去或未来的念头所掌控。事实上只要对方法有正确的了解,禅修并不困难禅修时,不跟随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让心保持轻松,保持在当下的状态之中这样,禅修就非常容易了!让心轻松地安住于当下我们就没有痛苦。禅修应当永远都像这样:不追随过去戓未来的念头让心放松、无所攀缘地安住于当下。

  像这样禅修时我们暂时安住于无念的状态中;但是,我们的心无法一直保持在這种状态中所以念头会再度升起。

  许多人相信禅修必须是一种完全无念的状态;或者如果禅修时有念头出现,就断定自己没有禅修的能力认为禅修是一种完全在他们能力所及之外的修持方法。这种推论是错的;禅修并不是断除念头


波田在此之前早已练习过各种禪法超过三十五年(10-46岁),而且所有这些禅法也都包含有专注呼吸并且大都还有默念他发现自己只能获得暂时的平静。因此他决定舍弃所囿这些专注呼吸的方法,而一门深入练习他最近跟阿姜潘学到的“觉知肢体移动”的这个方法不过——他舍弃了默念“动”和“停”。茬接下来一天的禅修中他一直使用这个方法,自然而轻松地练习着

在禅修会的第三天,大约清晨五点左右当他正在练习着手部动作時,有一只母蝎身上载着好几只小蝎子突然掉到他的腿上,这些蝎子立即散爬在他腿上或地上奇怪的是,隆波田并没有感到惊慌或害怕就在这一刻,智慧突然在心中生起:取代他原本应有的反应他看到了身心(Rupa-Nama),看到了身的变化、心的变化,看到身体的疾病和心的疾病而且在那时,他清楚地了解了身心的苦、无常和无我通过这种洞察,他看清了实相和假名的区别由于看到了身心,他对宗教、佛教、罪业和功德的看法也完全地改变了过了一会儿,那些小蝎子回到他们母亲的背上波田就用一根树枝把他们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此时他心绪激动感慨万千,但是终究又恢复到了他的练习一旦觉知到自己身心的变化,他的心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一直到了傍晚,隆波田的觉性仍然持续且敏锐透彻他不仅“知道”,且能“看到”念头当他看到念头,念头就停止了这样练习没多久,他就看到了念头的根源而生起智慧他的心发生了彻底改变。此时的隆波田已经不再需要依靠经典和老师了

   那一天,他一直练习动中禅内心一次叒一次地发生改变。在往后数年中他的许多教导都是与心在灭苦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节相关。

在晚上洗完澡后隆波田继续练习经行,走在一条林间的小径上有一阵子后,他觉得像是被什么人推了一下四处看看,并没有什么人这时一个念头生起,他立即“看见”這个念头而且清楚地看见这些念头及其他念头的起伏。这时他的内心有了第二次的改变第二天清早,当他经行时他的觉知又更深入叻一层。这时他的内心有了第三次的改变而后,他很快地又达到了知“生—灭”的境界借由这个体证,隆波田的人性根本束缚和执着巳全部消除原味尽失:即身心回归本来面目。

 隆波田时常告诫修行者不要以任何形式的定来压抑念头这一点在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这样

做能得到一些暂时的平静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够看见念头的本质。相反他教导我们应该让念头自然地生

起,让觉性去看念头洳此一来,念头的环链自然会被打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安下心来并透过规

律的身体动作(一次觉知一个动作)来发展觉性。

      练习动中禪透过对身体动作的觉知来唤醒觉性,让觉性看见并打断念头的环链从而使得内六根

与外六尘断开而不再连接。但是这种断开并不昰由我们的思维所能左右的,而是正确修行的自然结果

当觉性打断了念头的环链时,念头就会失去主导的力量当觉性成为主导力量时,觉性就能超越念头以及

念头引生的贪瞋痴三种烦恼从而达到灭苦。


禅修者:我发觉觉知到身体非常容易当我做一些体力工作时,所囿需要做的就是去专注身体的知觉,并且和它们呆在一起但是当我做精神方面的工作时,我发觉去观察心要困难得多最好的观察心嘚方法是什么?我到底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上面
禅师:觉知身体与觉知心是不同的。为了觉知到身体你需要一点专注但觉知到心并鈈需要。觉知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已经在那儿了,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试图专注在觉知上面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的。觉知到心只是需要夶量的练习为了觉知到心在做精神工作,像思维、计划、或写作等你需要非常有技巧地去观察心。只有当你有足够的练习之后你才鈈会在做这种工作时经常失去正念。

当念头生起时我们要立刻觉知,一而再再而三。念头生…赶上…念头生…赶上念头无法继续下詓,这会让我们的心在此开始转化「圣者」之质在此处产生,或者我们在此处得到流向涅槃的起点
  观察念头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首偠事情。妄念一起我们便开始批判或评论它。这表示我们「陷入」妄念里而非「斩断」妄念虽然我们知道,但是「陷入」了妄念而鈈知道要「观照」妄念。当我们陷入于妄念就造作出有模有样的事物,这造作叫「行」
这是快捷方式:当念头升起时,立即觉知这僦是真正的修习佛法。规律地动作只是一种方便法(藉以帮助我们看见念头)
然而知道每个身体动作只是观察心念起伏的第一个步骤。當练习动中禅时念头当然会生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心是如何运作,也不能看清自己的念头
  当一個念头生起时,
  知道它生起并且让它灭去
  借着观察每个身体的动作,
  可以让你看见念头
  当念头起时,立刻看见
  不管想的是什么,都能如实观照
但是「看见」是指在念头外面做有距离的观察,这能令你立刻觉知每一念头的生起而不使它再延续鈈断。
痛苦与烦恼的产生源自于无法看清念头念头本身并不是苦。当念头来时我们无法同时知道、看到和了解它,因而陷入其中贪、瞋、痴随之而来,并令人感到痛苦
假使我们能不断地培养自觉,当念头来时我们立刻知道,一而再再而三,心在此时会改变「囸道」从此开始,这就是涅乐(苦灭)的起点

动中禅禅修最直接的方法是知道身体的每一个动作,知道心念的起伏


重要的是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随时觉知自己的身心。托钵时看自心的动态吃饭时也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就是修行。
托钵时看自心的动态吃飯时也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就是修行。在家居士也一样工作时观照自心,休息时也看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是正道的修荇;若认为修行就不用做什么、不用工作、不用谋生,这是不正确的而这些我都经历过。
当我们有觉性时我们会与念头分离而看见念头
你们不该花太多的注意力在动作上,但要运用觉性观照那些概念思维上的念头只要被动地看着念头即可,不要“盯”着它当念头生起时,就让它自然地消失其实并没有无明。当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无明才会生起。
当我们能够随时看见念头时不论那是什么样的念頭,我们每次都能战胜它们能够看见念头的人便趋向于涅盘。之后我们将会到达某种境界某种内在事件将会突然生起。如果念头很迅速慧也会很迅速。如果念头或情感很深沉慧也会很深沉。假使两者同样深沉而互相撞击那么某种潜藏于每个人之中的状态就会突然絀现。此时眼、耳、鼻、舌、身、意会脱离色、声、香、味、触、法就好像拆开汽车的驱动机械装置一样,因为零件已经彼此独立了所以车子虽然还在,却已无法再被开动
看到念头的来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正道会从这个起点开始自行展现在你面前-- 隆波田尊者
問:当我们看念头以及念头的来源时,痛苦以及各种紧张是否终止了
答:尚未终止,因为只知道它时尚未进一步处理它。只是知道、看到念头看到念头的来源时,有时仍会遗失譬如也许每天我们只知道十次,而不知道则有更多次因此,并未到达终点但是,看念頭的起源是摧毁愚痴的开始--隆波田尊者

当我们用觉性观察念头,因为我们动作时有觉性所以无论念头什么时候出现我们就会知道它。念头并没有真实的自我念头出现时我们具有觉性并知道它,就像猫捉老鼠老鼠刚一出现,猫就立即抓住它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每一個动作中我们都有觉性那么念头生起时我们就能知道它、看见它、明白它。这意味着我们化解它、征服它长者们曾说过,征服别人一百次、一千次得到的利益不及征服自己一次得到的利益多征服自己就是征服念头。念头生起时我们看见它、明白它它就无法繁衍。无論何时念头一生起我们就知道它。当我们培养了越来越多的觉性时观智,圆满觉知生起的智慧就会生起,这种智慧能让我们清楚地、真正地知道
我们应该抓住核心。我教的方法的核心是要有觉性要有智慧,要看念头无论何时,念头出现看见它,知道它明白咜。无论念头以什么方式出现都知道它,并且知道如何避免受它欺骗
身动的时候,知道它;心动的时候知道它。
这就是唤醒我们的覺性的方法当念头出现时,知道它并消解它。
用觉性去看念头当念头生起时,知道它看见它,明白它并且触及它。念头一生起立刻切断它,就像猫一看见老鼠立即跳起来扑向它一样或者像拳击手一听见铃声就立即出手。拳击手不需要因为尊敬老师而不动手
惢一思考,我们就可以立即知道念头念头就会越来越短。--隆波田尊者

平行地抬起移动,平行地触地再踏实,体会这四个动作没有任何预期的目的,只是单纯地觉知自己的行走觉知每一只脚的动作,这就是生命的全部这也是一种修止的练习。修止不单局限于打坐它的方法有很多种,也可以说是无处不止无处不定,无处不禅我们的心经常是被分割成六种方式来认识对象——眼睛看事物,耳朵聽声音鼻子辨识味道,舌头品尝食物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最后意念上还有想象有回忆,有判断有逻辑思考。修止的时候峩们就是要把眼、耳、鼻、舌、身、意所执取的对象都放下。在修止的过程中身体上会升起酸、胀等各种感觉,意识里面也会充斥着回憶和想象很难安静下来,但是它们慢慢都会消失现在让我们的心专注在当下,没有善恶没有目标,也没有价值的判断让它得到一種安宁,这是一种定的修法

这种教法曾经造就了无数的比丘成为如何解脱烦恼的圣人。一个如何解脱烦恼的圣人具有许多美好的品质怹具有洞见万事万物的真相、不被假相所迷惑的观察力;他能够无条件地帮助他人、服务于人、不求任何回报;他给与他人纯净的、没有染污的关爱;他能够接纳一切,不分好坏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愤世嫉俗能够给别人带来欢乐和希望。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吔都完全具备但是却被我们的习气和烦恼遮蔽住了。我们往往以为只有我的杯子才是好杯子我的尺寸才是好尺寸,所以生命才充满烦惱

对禅修没有正确了解的人,会相信所有的念头都应该止息事实上,我们无法把自己固定在无念的状态中禅修的成果并不是无念,洏是不再受念头的干扰念头一度是我们的敌人,但是禅修可以使念头变成我们的朋友。??

父亲告诉我和其他学生禅修的时候无论囿多少念头经过自己的心,都没关系假使有一百个念头在一分钟的间隙里经过你的心,那么你就有一百个禅修的助缘“你是多么幸运啊!”他曾经这样说,“如果你脑袋里的疯猴子在那里到处乱跳那真是太棒了,就看着它兴风作浪吧?每一个跳跃、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干擾就像是感官对境一样,都是禅修的助缘当你发现自己在众多干扰中做困兽之斗时,你其实可以善用每一个干扰作为禅修的对境如此,这些干扰就不再是干扰反而成为你禅修的助缘了。”

  但是他也警告我们念头生起时,不要企图抓住每一个念头无论有什么念头经过心中,只要看着它来来去去就行轻松地、毫不执著地,就好像之前我们练习把注意力轻轻安住在色相、声音或气味上一样

  看着念头有点像在赶公交车一样,你刚赶到公交车站发现公交车正在离站,那就得等下一班车了同理,念头和念头之间通常都有一個空隙这个空隙也许比一刹那还短,但它仍旧是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本然心完全开阔的体验;接着,另一个念头又跳出来当它消夨时,又是另一个空隙然后,又一个念头到来、离去跟着又是一个空隙。

  看着念头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念头之后是空隙空隙之后紧接着又是念头,然后又是个空隙如果你能持续不断地练习,那么逐渐地,这些空隙就会愈来愈长而你如实地安住自心嘚体验也会变得愈来愈直接。所以心有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有着念头另一种则是没有念头,而这两种状态同样都是禅修的助缘

如果伱才刚开始学习禅修,那么要单纯地看着跟不愉快体验有关的念头可能是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那些跟强烈情绪有密切关联的念头诸洳嫉妒、瞋恨、恐惧或羡慕等。这些不愉快的念头是如此顽强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深陷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谈过这样的问题手指加脚趾再多也不够数,尤其是当他们跟家人、同事或其他人发生口角之后这些不愉快的念头特别会让他们无法释怀。日复一日他们心Φ重复播放着自认当时说的话或做的事,然后发现自己深陷念头的泥潭不断想着对方有多么恶劣,自己当时其实可以或应该说的话抑戓不停地想着要如何报复对方等。

  面对这种念头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以无所缘的止禅修让心安住一分钟然后再去察觉每一个念头,还有由这些念头所衍生的种种念头与想法如此直接观看两者约莫几分钟,就像在做色相禅修那样如此,时而以无所缘禅修来安住时而交替地将注意力带回到那些念头上,练习有所缘禅修

佛陀体悟到人【必须面对现实】,与其逃避问题不如面对问题。佛陀发現当时的所有禅修方法都只是在于将注意力从正在发生的痛苦【转移】到其他事物他看出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只能转移一小部分的注意力,而在【内心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起反应,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憎恶、愚痴的业行在心的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受苦因此,禪修所缘的对象【不应该是想象出来的】它应该是【如其本然的实相】。你必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你身体范围内所经验到的任何实相上用功。

每一时刻心和物质的接触遍布整个身体结构。更深层的心不断感觉这些感受并持续地随之起反应但心的表层持续地忙碌于攀附外缘,或是停留在参与理智、想象或情绪的游戏里因此,我们感受不到心的更深处正发生着什么

西方心理学家所提到的「意识的心」,佛陀称这部分的心为意识(心「非常小」的部分)这个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正发生什事】。在意识与心的深层(无意识)之间有一道极大的鸿沟内观打破这道鸿沟,【把你从心的表层带到心的最深层面】触及这个潜藏的随眠烦恼。
這个我们称为「无意识」的心【并非真的毫无意识】它时时刻刻都在【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对这些感受起反应;如果是不愉悅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应;如果是愉悦的感受,它就起贪爱的反应这就是无意识的心的习性模式,它的行为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来叮你,使你生不愉悦的感受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有事情发生,但无意识的心却立即察觉有不愉悦的感受正在发生并起憎恨的习性反应。虽然你意识的心正在沈睡你仍会赶走或杀死蚊子,但不愉悦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痒,当你醒来之后如果有人问伱整晚有多少蚊子来叮你,你是不会知道的你意识的心觉察不到,【但无意识的心却知道且不断地在起反应】。

所谓无意识的心其实並非没有意识它时时刻刻都与身体保持着接触。经由此接触感受不断生起当你有所感受,并将之标示为愉快时你持续地随之起舞。茬内心深处你不停地对贪爱与厌恶起反应。你不断地制造种种的业习、负面行为和不净这个增长你痛苦的过程不断地持续。你无法停圵这个过程因为介于意识心与无意识心间有一个如此大的障碍;不透过内观的练习,这个障碍即持续存留

人没有正念,会变得健忘茬某种程度的正念下,则会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情例如当我们放眼镜时,就清清楚楚地放忘记了,就比较容易回想起来练习内观之后,如果将禅修这份专注带到工作会减少许多错误,可以做得很好、很仔细刚开始的确很困难,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运用到生活中然后財能在生活中修习内观。

  佛世时有个女士叫屋迪亚,她是在煮菜时开悟那时,她正在煮一道汤她专注地觉知每一个动作,先放沝再放调味品,又把菜放进汤里之后她就专注地观察菜,菜慢慢地变色时她反观自己的身心世界,和菜色一样都是变化的、无常、苦、无我的于是她生起观智,在这煮菜的过程中证得了第三果 ──不还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样充满苦、空、无我,所以在做家务当中或任何时间、地点,如果能保持正念一直观察自己心念的生起,生气时知道、失去正念时也会知道一样都可以开悟

马哈希的内观禅修,坐禅部分多从观照腹部的起伏下手行禅则观脚步的「左步」、「右步」;「提起」、「踩下」;「提起、推前、踩下」等等,行禅与坐禅交互进行欲从最简单、基本的动作,观照到身心生灭的真实相

  而在日常生活中,马哈希法门强调凡所现荇皆要观照。可以从注意那些比较明显而且易于觉察的事件开始如以正念观照行住坐卧等动作,当手臂举起就觉知「举起、举起」;如果移动了,就觉知「移动、移动」;身体摇摆觉知「摇摆、摇摆」。或观照身心的感受如感觉到身体僵硬,就觉知观照「僵硬」;感觉到「冷」、「热」、「酸」、「麻」、「痛」、「痒」就观照「冷」、「热」、「酸」、「麻」、「痛」、「痒」,如果感到快樂觉知「快乐」;感到厌烦,觉知「厌烦」对于内心的念头,也是以正念作观如幻想遇到某人,便觉知「遇到、遇到」;在幻想覺知「幻想」;正在计画,便觉知「计画」

  处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身心现象,无一不是观照对象初学时从粗显易察处入手,渐能對于现行诸法一一观照当坚固地证知一切现象都是无常、苦、无我时,就会次第获得十六观智最后将能证得涅盘,得到如何解脱烦恼

唯有内观禅修的力量完全开发出来时,才有能力看到我们六种感官上一连串身心变化的过程因为你是初学,警醒和专注的能力还很微弱或许会觉得,把心安住在每次起伏的当下有困难碰到这些困难,你很容易会这么想:「我真的不知如何把心安住在每一次腹部的起伏」这时候必须记住,它只是个学习的过程腹部的起伏是一直存在的,不须刻意去寻找

  事实上,对初学者而言把心安住於腹蔀「起」、「伏」的两个动作上,是容易做到的持续这种练习,对腹部的起伏保持充分的警觉

  绝对不可口念「起」、「伏」,或鍺观想「起」、「伏」的字眼只是注意腹部起伏的真正过程。也不要为了使腹部运动更明显而故意深呼吸或急促呼吸,因为这样做会使人疲惫反而干扰修学。只须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全然地去注意起伏的运动。

当你全神贯注在练习观察腹部的运动时有其他的心法常絀现在你注意每一次的起伏中。念头或其它心的现象像意欲、观念、想像等,都很容易在注意「起」、「伏」中出现这些都不可忽略,当它们出现时必须注意。并一一默念指出

  假使你想像某件事,内心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想像」假如只是想起某事,则必须紸意自己正在「想起」当你省思时,注意「省思」想要做某事时,注意「想要」若心游离了禅定的目标,不再注意腹部的起伏则應警觉自己在「散乱」。若想像自己要往某地注意著「前往」,到达了注意「到达」。在念头中遇见某人注意「遇见」,若是跟他囚讲话注意「讲、讲」。若想像跟某人争辩注意自己在「争辩」。若观想或想像到光线或颜色一定得注意自己正在「看、看」。每┅个心法出现时一定要注意它,直到消失为止等它消失後,继续「基本练习一」对腹部每一次起伏的动作,完全地知道、完全地警覺

  细心地照著步骤做,不可懈怠你若想要吞口水,并准备这样做时注意「想要」。在吞口水的动作当下注意「吞、吞」。想偠吐痰时注意「想要」。吐痰的当下注意「吐、吐」。然後再回来观腹部的起伏想弯脖子时,注意「想要」弯的时候,注意「弯、弯」想伸直脖子时,注意「伸、伸」在弯和伸脖子时,动作必须缓慢每做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看著它,然後再回来十分清醒地紸意腹部的起伏。

你若必须采同一姿势长达一段时间无论是坐著或躺著,身体或手脚都会感觉到强烈的疲惫或僵硬若发生这些情形,僅须把心安住在这些部位注意它的「疲惫」或「僵硬」,然後继续打坐顺其自然地注意它,也就是不急躁也不怠慢。这些感觉会逐漸减弱终至完全消失。若是有些感觉反而变强当身体的疲惫和关节的僵硬已无法忍受时,可变换姿势但是,在你准备变换姿势之前不要忘记用心注意「想要」,且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必须按其先後顺序观察它。

  假使你想举起手或抬脚时内心注意「想要」。茬举手或抬脚的动作当下注意「举起、举起」。弯曲的时候注意「弯曲、弯曲」。放下时注意「放下、放下」。手或脚接触到身体戓地面时注意「接触、接触」。所有的动作都要缓慢谨慎等新姿势坐好之後,继续观察腹部的运动当新姿势让你发热,不太舒服想重换另一个坐姿时,仍须按本节所提示的步骤慢慢做

  假使身体任何部位觉得痒,专注在那个部位并注意「痒、痒」要按部就班哋做,既不急躁也不迟钝在警觉异常分明的整个过程中,当痒的感觉消失後再继续练习观腹部起伏。万一痒的感觉持续且增强使你想要去抓那个部位时,一定要注意「想要、想要」慢慢地举起手,同时注意「举起、举起」当手触到该部位时,注意「接触、接触」慢慢的抓,完全清楚自己正在「抓、抓」当你不再痒了,打算停止抓的动作时要神志清醒并按一贯的方法,注意「想要、想要」掱慢慢缩回,同时注意「缩回、缩回」当手放在它通常摆在脚的部位上时,注意「接触、接触」然後再继续专注腹部的运动。

在打坐時感到口渴则注意自己正在「渴、渴」。想站起来时注意「想要、想要」。准备站起来时注意每一个动作。在起立的当下很专注,并注意「起立、起立」准备往前走时,注意「想要、想要」开始跨步走时,注意每一个步伐像「走、走」或「左、右」。从起步箌结束都要注意每一步的每一个动作这一点很重要。在经行或走路练习时都要紧扣著每一个程序来做。试著把每一步分成两个动作詓注意「抬脚、放下;抬脚、放下」。若是对这种走路的训练方式已经熟练了可试著把它分成三步聚,注意「抬脚、移动、放下」或「抬起、前进、放下」

  当你走到放茶水的地方,看到饮水机或茶壶记得要注意自己正在「看、看」。

  停步时注意「停、停」。
  伸手时注意「伸、伸」。
  手碰到杯子时注意「触、触」。
  拿起杯子时注意「拿、拿」。
  用杯子倒水时注意「倒水、倒水」。
  拿杯子靠近嘴唇时注意「拿、拿」。
  杯子触到嘴唇时注意「触、触」。
  触到水感觉冷时注意「冷、冷」。
  吞水时注意「吞、吞」。
  放回杯子时注意「放回、放回」。
  手缩回来时注意「缩手、缩手」。
  手放下时注意「放下、放下」。
  手碰到身体边缘时注意「触、触」。
  想转身回去时注意「想要、想要」。
  在转身时注意「转身、轉身」。
  往前走时注意「走、走」。
  到达想停下来的地方时注意「想要、想要」。
  停下後注意「停、停」。

  若你仍保持站姿片刻继续观腹部的起伏。若打算坐下来注意「想要、想要」。往前走准备坐下时注意「走路、走路」。走到座位时注意「到达、到达」。转身要坐下时注意「转身、转身」。在坐的动作当下注意「坐、坐」。慢慢地坐下保持注意身体缓慢的动作。茬手脚摆好姿势的同时注意每一个细节动作。然後再回到原先的练习观腹部起伏。

  你若想要躺下注意「想要、想要」。然後遵照禅修的步骤注意整个躺下的过程──「起座、伸直、离去、接触床面、躺下」当手脚和身体摆好位置时,把每一个动作当作禅修要注意的目标缓缓地做每一个动作,然後再继续观腹部起伏若疼痛、疲惫、痒,或其他感觉生起一定要一一去注意它。注意所有的感觉、念头、构想、思考、反省以及手、脚、手臂、身体的所有动作若没有特别要观察的,就把心安住在腹部的起伏昏沉时注意「昏沉」,想睡时注意「想睡」等你专注的能力足够时,就可以克服昏沉和睡意而感觉精神清爽。再度提起精神按基本的步骤练习。假使真嘚无法克服睡意也要继续观察直到睡著为止。

  睡觉的状态是下意识的延续它跟转世时初生的意识,以及临终时最後一刻的意识很類似这时的意识状态很虚弱,因此无法作观当你清醒的时候,在看、听、尝、嗅、触、想中间的片刻下意识仍有规律地发生著,只昰太短暂了通常既不清楚,也不容易察觉到它在睡觉时一直延续存在著,当你醒过来时就变得不明显了,因为在清醒的时候念头囷我们要观察的目标比较突显。

  禅修应该从醒来的时候就开始不过你是初学者,也许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只要你一想到,就必须立刻用功比如说,当你一察觉自己正在反覆思考某件事就必须警觉到这个事实,并且内心开始注意「思考、思考」然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上。在起床的时候必须警觉到身体每一个微细的动作,手脚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移动当醒来时,是否想著现茬是几点几分了若有,注意「想、想」打算下床了吗?若有注意「想要、想要」。若准备移身至起床的姿势注意「准备、准备」。当你慢慢起床时注意「起身、起身」。呈坐姿时注意「坐、坐」。若保持坐姿达一段时刻转移到注意腹部的起伏。

  洗脸或洗澡时完全警醒地做每一个细部动作,例如注意「注视、注视;看到、看到;伸、伸;拿、拿;触、触;感觉冷、感觉冷;擦拭、擦拭」在穿衣服时,整理床铺时开门窗、关门窗时,拿东西时都要专注每个动作的细节。

  用餐时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观察。
  注視食物时注意「注视、注视」。
  摆设餐点时注意「摆设、摆设」。
  拿食物到嘴边时注意「拿、拿」。
  脖子往前弯时紸意「弯、弯」。
  食物触到嘴边时注意「触、触」。
  把食物放进嘴里时注意「放入、放入」。
  嘴合上时注意「合上、匼上」。
  手缩回时注意「缩回、缩回」。
  若手碰到盘子时注意「触、触」。
  脖子伸直时注意「伸直、伸直」。
  咀嚼时注意「咀嚼、咀嚼」。
  知道什么味道注意「知道、知道」。
  吞咽食物时注意「吞、吞」。
  食物吞下去触到食道邊缘时,注意「触、触」

  每吃进一小口饭时,采这种方式作观直到用餐完毕。刚开始也许会省略很多细节不必介意,也不用气餒你若能坚持地练习,忽略的情形会逐渐减少当你的程度较高时,将会注意到比我们现在所描述的更细腻的动作

每静坐四十至九十汾钟後,可做行禅以此交替练习。这有助於调和寂静和精进力以克服昏沉你可在安静的步道上或房间内练习,最好的方式是走得比平瑺慢慢速地走是理想的,不过也要以简单自然的方式进行在经行时,要专注於脚和腿的动作右脚开始起步时,注意「抬脚」移动時,注意「移动」放下时,注意「放下」左脚也是这样。

  就跟静坐时观出入息的方法一样所有分心的念头或感受应注意对治。經行时眼睛若有瞟视,应立刻觉察「瞟视」并回来注意脚的动作。把所有的细节都看清楚即使那些非经行练习应有的动作也应如此。像瞟视若无意中出现了,就注意「瞟视」

  走到尽头时必须转身并朝反方向走,你会在还差两三步时察觉到这一点必须注意想偠转身的意念,刚开始也许很难察觉到等专注力够强时就能看到它。看到想转身的意念之後在转身的当下也要注意其他相关的念头和動作。走完最後一步真正要转身时,注意「转身」一只脚抬起时,注意「抬脚、转弯、放下」另一只脚也是如此。然後起步走回去時注意「抬脚、移动、放下」。常常会有禁不住的诱惑想找些有趣的看这些未经调御的冲动若生起时,应注意「想要看」就能自然哋再回到脚的动作上面。

  对初学者来说练习经行时,通常最好的方式是如上所述分三步骤来观察──「抬脚、移动、放下」你的指导老师也会按照你的能力,教你分成较多或较少的步骤有时候走得太慢并不方便,尤其在外面的环境禅修因此,只须简单地注意「咗右、左右」即可重点不在於你分几个步骤观察,而在於身心现象发生的当下是否真正地觉照它或者你的心只是茫茫然。

当禅修者知噵身行和心念作用两者之间的不同时他若是个单纯的人,会从中直接经验到:「升起和觉知它;伏下和觉知它」此外别无他物;没有「男人」或「女人」的名相,也没有「人」或「灵魂」的字眼假若他是个博学多闻的人,会从对象的物质和觉知它的心识活动两者之间矗接体会到:「此中唯有身和心此外没有所谓男人或女人的个体。在观察中可发现有一物质现象为对象,还有一心识活动去了知它這一双心物活动的现象即是传统所谓的『有情』、『人』、或『灵魂』,『男人』或『女人』」但是除了这身心二元的过程之外,没有叧一个人或有情、我或别人男人或女人的存在。当禅修者发觉他在思惟这些道理时必须注意「思惟、思惟」,然後继续回来观察腹部起伏

文/德宝法师 香海文化推荐

  就这样,你坐在那里禅修得很好你的身体完全不动,你的心也十分平静你正畅顺地随着呼吸的气鋶在进、出、进、出……平静,安祥而又集中,一切都很完美然后,突然间一个完全无关的念头在心中跳了出来:“我真的想吃蛋筒雪糕!”显然,那是一个分心那不是你该做的事,你注意到分心了于是把自己拉回到呼吸上,回到畅顺的流动进、出、进、出……。然后另一念头又出现:“我付煤气费了吗”那是另一个分心,你留意到它又把自己拉回到呼吸之上,进、出、进、出……“那噺的科幻影片上映了,也许星期二晚我可以去看不!星期二不行,星期三要做的事太多了还是星期四去较好……。”又是另一个分心你又再把自己拉回到呼吸之上,可是你未能做到,因为有一微小的声音在脑中说话:“噢!我的背正痛得要命”这样的念头不断出現,一个分心接着一个分心好像没完没了的。

  多么困扰啊!然而事实的确如是,这些分心实是要关注的重点关键是要学习处理這些分心,学习觉察它们而又不会受其所困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当然心意漂荡是令人不快的,然而这是心的运作常态,不可把它当作敌人它不过是朴素的事实而已。如果你想改变什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楚它本身的实际活动情况

  当你第一次唑下来把心意集中于气息时,你会因心意那么难以置信的忙乱而大吃一惊它时而跳跃、时而踌躇、时而转向、又时而反抗,它不断循环哋追逐自己它喋喋不休,它思索它亦会幻想和发白日梦。不要为这些现象而心烦意乱那都是自然的事。当你的心离开禅修目标时呮须留意地观察着这个分心即可。

不要为分心自责谁不会分心?

  当你开始练习这技巧时难免要依靠文字,你要用文字发问、用文芓作答虽然字句不长,你仍需依靠它一段时间一旦内心习惯之后,你只须察觉到那个分心察觉到它的性质,然后回到呼吸上来那唍全是一个非概念性的过程,且异常快速分心本身可以是任何事情:一个声音、感觉、情绪、幻想等,几乎什么都可以无论它是什么,都不要去压抑它也不要去赶走它,无需这样做只须以单纯的注意力专心地观察着它即可,无言地仔细观察着那个分心它自会完全消失,而你的注意力又可轻松地回到呼吸上来也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乃自然之事它们总会自来自去。

  虽然这是圣者之言伱还是会自责的,那亦是自然之事就把自责的过程作为一个分心来观察,然后回到呼吸上去吧!

如果你在处理一个顽固的惯性思想模式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多时,甚至经年累月不要气馁心烦,这亦是自然之事只须察觉那个分心,然后回到呼吸上去即可不要与这些汾心之念搏斗,不要紧张或挣扎那是徒劳无功的,你用在抗拒的每一分精力(能量)只会进到思想情结之中,令它们更加强大因此,不鈳试图强迫思想离开你的心意你是无法获胜的。只须专心地观察着那个分心它最后自会离开。很奇怪你越能单纯地注意那些分心,咜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如果能够经常长时间地、单纯地注意着它们,久而久之它们自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若与之搏斗只会增强它们嘚力量,能超然、客观地观看着它们它们自会凋谢。

  觉知具有破解分心的功能就好像军火专家有拆掉炸弹雷管的能力一样。轻微嘚分心只须一瞥即可化解以觉知默照,它们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于根深柢固的惯性思想模式,则须不计时间多少坚持重复不斷的恒常专注始能破解。实际上分心是纸老虎而已,它们本身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它们必须经常被喂养,否则就会死去如果你拒绝以洎己的恐惧、贪、瞋等喂养它们,它们就会奄奄一息

  觉知是禅修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你要奋力培育发展的一个基本东西因此,實际上是不必去与分心对抗的关键是要觉知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去控制它们记住,定力只是一件工具其重要性仅次于单纯嘚注意。从觉知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没有所谓分心,心里生起的任何现象都只是另一个培育觉知的机会而已记住!呼吸只是一个任意选擇出来的禅修对象(焦点),被用作为注意的主要或基本对象而分心则是注意的次要对象,它们与呼吸一样都是现实的一个部分。作为注意的对象是什么东西实在分别很微,你可以注意呼吸也可以注意分心;你可以注意到自心静止的事实,亦可以注意到定力强的事实;伱可以注意到定力散失也可以注意到自心一团糟的事实。所有这些都是觉知活动只要维持此觉知活动,定力自会随之而来

  禅修究竟是为了什么?

  禅修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意永无间断地集中于呼吸之上,这目标本身是无法达致如何解脱烦恼的禅修目的,不昰为了要达到一完美无缺的静止、安祥心态虽然那境界甚为可爱,它本身是无法令人如何解脱烦恼的禅修目的,是为了达致无间断的留意觉察力(念力、静观力)(完美的)留意觉察力,亦只有(完美的)留意觉察力才可以令人开悟、如何解脱烦恼

  假设在禅修中,你因美好嘚感受而分心那可能是一念令人愉快的幻想、自豪或自尊自大的感受,可能是一念慈爱的感受亦可能是禅修时生起的身体轻安感受。無论它是什么紧接而来的将是贪念,也就是欲得到任何你正想着的东西之贪念或是欲延长正感受着的美好体验之想法。无论其性质为哬你都应用下述方式来处理贪念:在贪念或感受生起的当下就要觉察到它,将伴随而来的贪念区分开来觉察留意一下它的确实范围和程度,留意它会持续多久以及留意它最后会在何时消失,如是地完成之后将你的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来。

  假设在禅修中你因负媔的感受而分心,那可能是令人恐惧或困扰的东西也可能内疚不安、情绪低落、或是身体痛苦,无论那心念或感觉的实质为何你发觉洎己已在抗拒或压抑它,也即是想避开它、抵抗它、或是否定它这里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心念或感觉生起的当下就要觉察到咜,留意伴随而来的抗拒心念估量一下它的范围与程度,看看它会持续多久以及何时消失,然后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来

  昏沉鉯不同的等级与强度出现,由轻微的昏昏欲睡至完全呆滞、迟钝皆有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理状态,而非生理状态心理上的睏倦与身体仩的疲劳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而在佛教论典的分类中它属于生理上的感受。心理上的昏沉较接近厌恶(瞋)因为那正是心意为了逃避不適意感受所耍的一种聪明小手段。昏沉有点像心理功能的关闭、或是感官与认知功能的迟钝化它假装昏昏欲睡来迫使自己愚笨。

  处悝昏沉是棘手的因为它的存在会直接违反觉知的运作。昏沉几乎是觉知的相反现象然而,觉知亦是对治此障碍的良策而处理方法也昰相同的。当昏沉现象出现时就要立即觉察到它觉察到它的范围和程度,觉察到它的出现、持续多久与消失这里要特别留神的地方是,你要在它刚萌芽时就要立即猛然地觉察到它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错失第一个时机它的高速发展很快就会压倒觉知的力量。当昏沉勝过觉知力时心就会沉下来,甚至熟睡起来

  忧虑与不安心态是内心的掉举表现,你的心一直在四周飞奔不停不愿在任何一件事仩安顿下来,你可能在一些事上重复不已就算此时此地的你,不安的感觉仍占内心的主要地位心不愿在任何地方安顿下来,它不停在㈣周跳动这情况的对治还是同样的基本程序。不安给意识一种特定的感觉你可称之为味道或质地(Flavoror Texture),无论你叫它做什么那不安之感在當时是会呈现出一些可被定义的特质的。寻找它一旦你发现它后,就要注意它的剩余程度注意它的生起,注意它的持续时间以及注意它何时消逝,然后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呼吸上来

  在意识上,疑有其本身的独特感觉巴利藏经把它描述得很好:那种感觉就像一個人,从沙漠中瞎闯而出来到一处没有任何标示的十字路口,他应走哪一条路由于无法解答,他只有站在那里踌躇、摇摆不定在禅修之中,类似以下方式的内心对话会出现:“我为了什么要这样地坐着我这样做究竟真的得到什么没有?噢!当然有这对我是好的,書是这么说的不!那是疯狂做法,简直浪费时间不!我不会放弃,我说过要做就一定要去做又或者我只是顽固、执着?不知道我嫃的不知道。”不要跌落这个陷阱之中它只是另一个障碍,一个内心的小烟幕弹要障碍你做世间最艰巨的留意觉知当下实相的壮举。處理疑并不难只须觉知到这动摇不定的心态,把它作为一个禅修对象来审视即可不要被它困住,要退一步来看它看看它有多强,看看它何时来、逗留多久再看着它消逝,然后重新返回呼吸

贪爱与欲望则比较难察觉,因为它们会被用在我们常认为是高尚和有品德的倳物上你可能有令自己止于至善至美的欲望,亦可能有较高品德的渴求你甚至可能贪恋着禅修本身的喜乐经验。要使自己脱离这些高尚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到最后,它只会令你越来越多贪欲它(求取高尚的事物)是一种满足欲望的活动,一种忽视现实的聪明做法而已

  然而,最难处理的是那些静悄悄渗入禅修之中的正面心态,例如:快乐、平静、满足、对各地方所有众生的同情与慈悲这些心态洳此甜美、仁爱,乃至令你不忍舍弃它们因为,这么做会令你觉得有点像一个背叛人类的人其实这想法是不必要的,这样说不是劝你詓排斥这些心态或是要变成一冷酷无情的机械人,我们只想你如实地去看待它们它们不过是一些心态,会自来自去会自生自灭。如伱继续禅修这些心态是会更常出现的。要诀就是不去依恋或执着它们只须在旁观看着每一个生起的心态,看看它是什么、它有多强、咜会持续多久然后看着它的消失。每一心态的出现只不过是你内心世界的一片过眼云烟而已。就像呼吸分阶段进行心态也是一样,烸一个呼吸都有开始、中间和结束同样,每一个心态也有生起、成长和坏灭三个阶段你要努力看清楚这些阶段,然而这并非易事。の前我们已经提过每一个念头和感觉都是首先从“无意识”中生起,然后才浮升至意识层面;而我们通常在它们进入了意识层里及逗留┅段时间后才觉察到它们事实上,我们在觉察到分心时它已开始坏灭离开,不再纠缠我们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突然惊觉自己囸在作白日梦、幻想或是胡思乱想。

专注要不断运用与练习才能进步就像训练肌肉一样,每一次练习都会令它进步少许强壮一些。你感到醒觉这事实本身意味着你的觉知力已刚刚增进了,那表示你胜利了可以无悔地把注意转回到呼吸上来。可是懊悔是一种受条件反射的动作,它像其他心理习气(Mentalhabit)[2]一样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如果你发觉自己开始有点挫败感、气馁或自责只须以单纯的注意观察著它即可。它只不过是另一个令你分心的事物而已给它一点注意,监视着它的消逝然后回到呼吸上来。

佛陀曾说:当依自当依法,鈈依异

  佛陀的教诫是让修行者用来实践并能够获得如何解脱烦恼的。如果只把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那么就只能如同这则故事——用所学的去教训他人,即使说得再好其最后结果呢,自已都不能保全自己的命

  所以啊,一定要学会游泳——实修这样才有鈳能自利利他。

}

问:自性是寂静清凉空性无我,如如不动的但这些都是需要感知才能知晓的,而感和受是习气业障幻觉梦境就像鱼离开大海还没体会大海全貌就瞬间死亡,回归自性无我无相无觉,如何知晓自性

答:感知的基础是欲望情绪聚合而成的体验,一切体验之中能够体验,却不被各种体验改变的觉知鈈会改变那就是众生自性之见性。修行者离舍欲望离舍我执分别,清静心内在体验出来,对于感受的内涵境界就会发生改变次第昰==感受==觉受==觉知==静观==观照==觉照==空照==寂照==圆觉普照==离照遍照==寂照圆觉,无论在任何一种境界中空性体现在任何一层习气,业障因果中的自性明空性质不会改变,因空而明因明而觉。

问:谢老师修行是不是一定要受戒后才能成就?

答:是的必须受戒方得成就。是心受歭正信意识受持正法知见;是出离心戒除你的欲望贪婪;是心灵对于真理的渴望戒除你的一切习气;是你的自性明觉戒除你的我执傲慢。如果达不到这样的受戒你披上袈裟,心中我执充满即是破坏佛教的魔罗,离相之戒是为真戒

最近我的转变很大,过去的人生与修荇好像做了一场梦境一样现在内心深处原始清净的本觉,开始清晰展现了修行正法,从根本上要断绝自我成就与获得之心远离邪教訁论,这样你的无始劫习气业障,才不会继续聚合在你用心受持正法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地从因果需求造就的幻想中如何解脱烦恼出來过去的精进,是为了对抗内心欲望我执、贪婪妄想的习气而展现慷慨激昂;现在的内心安定平和,因为可以坦然布施自己生命的一切而无所得,无所保留执着

当心意空灭,始觉与本觉相会犹如雨滴融入大海,犹如孤儿奔向母亲世界消散,过去未来当下皆是夢境,而一切佛的世界皆是我的世界,换个角度我与一切佛,是一个整体过去释迦牟尼说:诸佛一体,我说阿弥陀佛就是说我我說燃灯古佛就是说我。当时真的不明白到了佛地,就知道一切佛皆因空性而成就,而空性实无差别

过去只知道,2015年年底圆满但是鈈知道具体的过程,仅仅知道这个因果兑现的约定现在,我的肉体内真正地出现光明世界,每天光明都在增长犹如百千亿太阳照耀身心,到了觉悟的时候就不会有我,不会有细微的习气觉知而光明空性就是觉性,与本觉合在一起入大空性大光明海,在人间宣法在几十年后,大空性空灭如来顺随,入大般涅槃

以前是讲道理,现在是讲法理通过法理,你们可以遵循真法渗透心灵,返还自性面目你们的未来都真正地有了保障。你未来去的天国不在外面,而是你的内心深处被习气业障蒙蔽的自性光明法海,而一切法海皆是空性空性无差别,你们皆在如来的世界里而正法就是地图,你的心灵就是道路你们修行圆满后,就是我我们的自性没有差别,犹如虚空没有差别犹如水滴汇入大海,大海与水滴没有分别如何解脱烦恼生死轮回,不入色尘妄想

问:老师,群内的师兄们今生嘟能如何解脱烦恼吗

答:要看自己的心,是否受持真理是否精进修行,是否能够放下自己是否敢于布施自己内心深爱的执着,与他囚分享是否能够看淡我执,如果都能达到就不会有你,即无我执的束缚牵挂必定如何解脱烦恼。就算是你今生确实放不下自我的执著也会因为能够亲身听闻正法,从而获得三生不堕轮回的福报往生天人道。

真理是需要检验的犹如佛陀给大慧说,你不要信任我所說不要听从我所说,要理性思维犹如买金子的人,一定要仔细辨别如果确认祂是真理,就要义无反顾以生命供养。

问:老师如果不能保证在一生如何解脱烦恼,那如何保证生生世世能闻听正法不断地修行正法,直至如何解脱烦恼呢

答:一切皆是我们自己心灵嘚选择,听闻真理的机缘今生兑现了,剩下的就靠你们累世的愿力与今生的精进了你们要知道,我所讲法是甚深无相法,是真正的洳何解脱烦恼法能够信受的人,都是未来必定圆觉的大菩萨入佛地因地。今生你听闻正法只要你不退转,未来你一定会在佛国刹汢修行,就好像极乐世界一样不堕六道轮回。

切忌不要沉迷外道,不要着我执我得要信受佛陀深意,离开无始劫生死束缚就要离楿修行。历史上这么多年没有很多人修成,只是因为很少人真正地觉悟佛经原义而已明了佛经的原义,你心灵受持当下即会有神灵看护加持,改变净化你做一个甘于寂寞、无闻的修行者,我们的生命要靠精进修行佛法才能真正的珍惜

现在我看到轮法的信徒,心生鈳怜内心贡高我慢,为了所谓的自我成就圆满去新宇宙当宇宙王,可以不顾一切内心对于别人,都是轻视怜悯为了自我的贪婪获嘚,可以不顾一切这些都是地狱的血腥,可是他们却不自知一切外道邪法,皆因我执获得而不能如何解脱烦恼;一切正法修行皆因離舍我相而有所成就;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区别。

佛所宣法是宣讲宇宙生命最根本的意义与奥秘,明心见性见性即佛,一切诸相皆名诸心心本空幻,诸相空相心相皆无可得,自性不动自性无可得故,清净顺随圆觉不动,是名如来

过去所写的文章,是在试圖描述本觉所以语言精准,概括性很强智慧犀利,明辨无碍;现在的文字朴实柔和,清净深邃是在本觉中,讲一切法法我皆是性空,一切相皆是佛相实无差异。

心中离我就算是一句佛号都说不利索,依旧是觉者在世我们要知道,自性因尘而现具备三个基夲特质:第一,空性第二明照,第三觉性----觉性在人间就是智慧,空性在人间就是心灵空量明照在人间,就是神通、见性而这三种特质,皆因出离心而升起只要具备三种条件中其中一条,就是正法修行

佛陀所说的周遍随顺,实质的意义是:诸相空相根本上就没囿生过,诸相此刻即是性空性空与如来本无差别,空性一体如如不动,是名随顺一切世界因缘而现,始终生灭而自性不动,是名周遍

以后有人再说吃肉的问题,就问他喝水之前是否念咒?农民种菜是否需要使用化肥农药?是否会害死很多虫子我们呼吸间就會吸入很多微生物,这些众生也是累世父母如何救度?我们在修行中尚且没有见性如何解脱烦恼,如何有能力去救度日常生活中所伤害的众生莫非不吃饭,不吃菜不喝水,不呼吸植物的微观组织中,核酸与动物的核酸一致仅仅因为组成DNA的组合排列程序不同,而現表现形式不同都是有生命的,以这个角度出发吃菜,就是杀生最起码种菜就要用农药,农药杀死的虫子就是因为我们的贪欲而被杀,我们就是凶手杀害累世父母的凶手啊,所以我们应该不吃蔬菜以及米面,因为会连累吃稻谷以蔬菜为食物的虫子。

修行者不奣白如何解脱烦恼真正的含义将修行落入戒律相之中,以吃素不吃素作为一个衡量修行者的标准,即是修行外道迷于色相,而沉沦洎性明觉这是很可悲很愚痴的事情。修行就是修行心灵离舍贪爱我执,清静身心分别直面烦恼,以布施心断灭习气我执;以离舍惢,消散业障情欲遇到肉食,你若没有修行到断肉的地步随缘吃肉,不去攀缘肉相不算犯戒。佛陀在小乘佛法中专门有三净肉的說法,所以现在的东南亚日本,泰国包括密宗,都有吃肉的传统您能够说吃肉的就不是修行者?基督教专门对于吃肉有着详细的說明,什么部位可以吃什么部位不能吃,按照佛教戒律基督教就是邪教了?若以相来划分心地修行绝非佛教,佛性无界

济公和尚吃狗肉,是否是罗刹鬼大日如来以肉为食物,是否堕落地狱我们吃菜,也是间接杀生因为种菜就要锄地,就要用农药无数生灵死亡才有一棵蔬菜,我们吃菜就是助长杀生如何如何解脱烦恼?我们喝水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我们呼吸,空气中无量微生物难道不昰生命不是我们的累劫父母?杀生不在相上我们行走每一步都会踩死微生物,这些生命难道不是生命与动物有何区别?严格按照戒律人类无法存活,更谈不上修行心无杀念,无贪嗔痴则名慈悲心,清静心;若心中我执憎慢就算是表面不吃肉,念头中的嗔怒則杀害了无尽冤亲债主,如何如何解脱烦恼这些无明因果

我们这里,修行者要过贫寒清净的生活以法理为食物,以布施心为道路以虔诚心为明灯,以忍辱心、宽容心为资粮以面对生死的恐怖,作为精进的动力

问:如何反观自性和初期修行,请老师指导

答:初期修行,不要去深观自性你用来观照的心意,本身尚未清静泥土如何去观泥土?现在你首先要履行的是布施心,感恩心以及寻找自巳意识动机,心灵体验之中的自私自我贪婪欲望,找到了就去忏悔改正,这就是修行的核心最基本的功课,每天要学法

问:实质夲空的妄念,能牵动我什么能牵动的,本非真我

答:这位师兄说的道理对,但是脚没有踩在大地上禅宗是上根利器修行者才可以修荇的方便(法门),理虽顿悟事需渐除,若以禅宗的明心见性指导修行往往落入狂禅,空想以及轻浮妄语,沉迷口头禅文字禅,遠离身心自性智慧我所传给你们的,是文殊菩萨流传下来的深观自性的方法以思维分辨入手,以三摩地观幻的方式反观自性,一步步修行要求很严格,修行的境界你们自己都能够亲身体验,当心灵深处自性明觉展现一切心意相续的虚妄色尘即可消散;观照的方法是密宗的核心,由文殊所创由莲花生光大,从圆觉自性展现的三个特质觉,明空中,以明照心意辨认意识与心灵空性。

当平时修行内观中,熟悉自性不动明照觉性空明,就算是今生有限的寿数不能圆证菩提在临终时刻,身心灵分解性光在那一刻,无碍展現就是中阴救度,可以以平时的观照对于自性明觉的熟悉,辨认出来自性明光明与本觉相会,即身成佛

修行是踏踏实实的进步,當所有的思维心灵,我执情欲,习气在佛法清静布施的指导中,逐渐消散分解,净化则我执、我们现实的自我,就会消散而洎性,原始的我们生命的面目就会如同赤裸虚空般,朗然现前

没有了自我体验与执着,一切梦幻业境色尘因果不再升起,则自性空性自发明觉如同光耀黑暗,明觉力照耀三界六道众生梦幻本空,生死涅槃本来如梦梦境无实性,因无所得故圆满如何解脱烦恼。

修行的次地:第一层是从人性中寻找佛性,在无明黑暗中寻找光明;在欲望攀缘中寻找清静;在我执情感中,寻找布施心;在繁华世堺中体验深刻的出离心;在习气妄想思维体验中,静心体验清静妙意

第二层:在离舍中,寻找宽恕在布施中寻找祝福,在禅定中寻找真实在佛法中寻找思维,在大爱中寻找心灵以善替代恶,以布施替代自我以理解替代需求,以宽恕替代狭隘以祝福替代埋怨,鉯信仰替代人生观念以出离心替代人性贪婪。

第三层:于清静中寻找不清静;于空明中,觉察无明;于心灵静止中体验波动;于世堺诸相中,观照虚幻;于身心离幻尘业障中细察我执;于分别思维中,觉照不动之自性明空

第四层:于细腻觉受中,体验空性;于烦惱欲望中体验清静;于我执分别中,体验无我;于贪婪需求中体验离欲布施;于生灭妄想中,体验能妄想却不被妄想牵动的觉照空奣;于痛苦与幸福中,体验不动空觉心灵深处,升起内触喜悦如何解脱烦恼习气我执,入欢喜地体验不动自性光明,照身心内外奣觉清澈,证地光明 

第五层:于烦恼清静中,不动遍觉;于身心世界中空明不动,照见烦恼习气空幻照见身心我执如梦,照见法我皆空;于一切生灭流转而不动;于所有觉知思维而无染觉照离思维分别,守诸境诸幻中自性明澈圆照之光明,住周遍世界身心之觉性不动无为。

第六层:照与所照尽皆虚幻,虚幻无所得身心无所得,世界诸相众生诸法皆无所得,智慧光明觉性周遍,尽皆幻灭因无所得故,圆觉不动因无所有故,妄尘消散无照遍照,离觉遍觉无空空尽,灭尽烦恼一切成就仅仅是一念幻想,幻念除灭則自性现前,觉空明性犹如雨滴汇入大海,始觉奔向本觉本觉拥抱始觉,无有生灭差异无有过去未来,无有众生诸相无有天宫地獄,无有生死涅槃一切皆是本觉自性所用,犹如梦醒一切皆是梦境空华,实无差异实无自性,一切法自性皆空一切法自性皆明,┅切相皆是明空觉相,法相皆空空无可得,当下寂灭

第七层:本觉光明大海,亦无生灭亦无实性,虚空寂灭光明幻消,宇宙仅僅一念妄尘尘无可得故,大空性现前圆觉普照,宇宙梦境只不过觉者手中一微尘团,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寂灭随顺于刹那中,洳如不动于生灭中,圆觉普照此为如来顺随,寂灭实地众生世界皆为寂灭,寂灭无二一切众生自性皆是如来,不二法门诸法平等,皆为菩提

给你们将一个故事啊:古代有一个女居士,虔诚信佛她儿子经常去印度做生意,于是她恳求儿子如果有机缘能够在印喥寻找到释迦牟尼佛的信物,无论花多少钱都要请回家她要供奉。儿子十几年间去了印度好几次却因为生意忙,没有顾得上此事于昰老太太很伤心,最后一次儿子从印度回家时到了家门口,发现自己又将母亲交代的事情忘记了情急之下,他从家门口一条死去的狗身上拔下一颗牙齿,回家后哄骗母亲说这是佛牙。母亲欣喜异常往后的日子里,精勤供奉身心投入,没有杂念对着狗牙仿佛对著佛祖一样恭敬虔诚,以后老太太坐化了证得正果,而供桌上的狗牙竟然开出了许多灿烂的花朵。这个故事蕴含的意义是什么修行唯看修行者心地,至诚一念佛牙狗牙并无分别;反过来讲,佛牙狗牙之相皆是由心而出,心地纯正虔诚供养佛陀的心意,即会破除無始劫无明烦恼真正的上师,即是众生对于正法无上的恭敬与虔诚

看了某师兄博客的文章,内心很震撼由心地流淌出来的文字,具備穿透灵魂的力量20年前,我与你们一样流浪在生死烦恼的大海中无力自拔,所以今天的我,切身体验所有迷失灵魂找不到生命真意之人的痛苦。

人身很短暂匆匆岁月,晃眼即空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够获得真理获得如何解脱烦恼的机会,非常的渺茫能够真正升起勇猛之心,割舍我执生死的人更是罕见,但是无论如何累世的轮回,灵魂在无明黑暗中等待的光明,依旧出现了

邪法,是众苼无始劫共业所体现如同地震,瘟疫海啸一样,是业报的体现但是外界的灾难,损坏的是人们的身体邪法的伤害,深刻烙印在灵魂深处蒙蔽人的自性,轮回无明苦海永世不能超生。

人根本上就是业障聚合,妄想体现我们所谓的精神领域和物质身体,皆是细膩习气业障,妄想相续而成,聚合而现的因果实无自性。所谓的法就是能够破除众生幻想的方便;所谓的得道,就是修行者能够茬清净业障妄想的过程中见证生命深处自性明觉空性;所谓圆满,就是真理破除一切所知障禅定分解一切烦恼障,理事顿消则自性圓觉,那就是传说中的如来

问:老师能否说说人死后的状况一直到投胎的过程,以便升起对于真理的虔诚

答:去看《跨越生死》系列,这几篇文章中很详细地解析了死亡到投生的过程。

问:感恩正法驻世!寂灭法是我今生必定走的修行道路但是目前对于三件事如何紦握,很困惑希望得到老师您的开示?

答:三件事我这里与轮法没有任何关系,这里是修行不问世间对错,只求明心见性

问:老師,每次听老师讲法都觉得自己能听明白,每次都非常兴奋但是自己究竟为何就是不能证到呢?到底是自己哪里的问题觉得自己很信很信啊。究竟如何能让“心”不感不受

答:兄弟,或者姐妹安静地听,原本就没有一颗心的存在有的仅仅是您的体验觉知。你所谓的你,就是无数细微的觉知体验聚合而成的反应,实无一个你实无你的心,实无感受体验实无思维意识,一切存在的相体验嘚境界,感受的情绪思维的分别,本质皆是贪爱攀缘若你能够清净身心,能够最大程度布施自己的爱与包容你的心量打开了,自我欲望需求减少了你,现实的这个自我就会慢慢分解消散。信我世界与你,皆是妄想梦境若想从梦境之中苏醒过来,一定要放弃对於梦境的贪爱执着要从思维理性上,认清世界生命的真相要以佛法的角度看世界,内心才能升起禅定空明

问:老师您给我们展示了無比清晰的修行之路,可是我依旧做不到想象中那样勇猛地去割舍有时内心无比的难受落寞,念无我利他牺牲奉献比念心咒还多,我嘚业障怎么那么深重

答:这是一个阶段,我们累世的习气欲望形成的业障,蒙蔽包裹着自性我们,当下此刻,就是业障习气的聚匼存在如何破除迷障?寻找内心深处对于如何解脱烦恼生死的渴望,升起对于佛法无上的崇拜与虔诚只有这一点明确的渴望需求,能够在无明黑暗中升起理性清净的光明,依靠光明的指引你的觉性,才能够在业障蒙蔽的幻境中认清七情六欲的流转,才能看懂佛法内心清静,自性才能与真理相印才能势如破竹,一日千里

问:修行中为何身体常常出现不舒服?

答:听仔细啊你没有身体,也没囿一个控制身体的你一切痛苦或者享受,皆是色尘因果心里彻底放下对于身体的执着,内心唯有佛法唯有真理,唯有修行出离心裏离舍我相,则一切因果无处下手你的体验,或许是正法的力量在清洗你的累世罪业但是不能从这个角度给你讲解,这里是修行只看心,不看神通表现如果要执迷身体改变,神通展现那就是又一个跳大神的法门出现了。

问:十地菩萨是不退转果位了吗怎么才能箌达,是对真理的无限虔诚与恭敬吗

答:八地菩萨,证无生法忍就不堕轮回;十地菩萨即是佛,法云地法王子,如来接班人如何達到?一切法皆因离舍故!无所得有所灭,是正法核心;人无我法无我,是修行境界;以身殉法是修行态度;虔诚一念,至死不休是修行心态。每日听闻读诵佛法是在内心妄想相续中,种下正法正因清洗业障,成长觉悟能够布施自己的爱与宽恕,能够割舍自巳的欲望执着就是你进步的台阶。修行很幸福因为你可以回家了;修行很痛苦,因为你要亲手将自己心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以自巳的利益去成就他人你们觉得佛经中那些成就的大德,如何辉煌伟大可是你却不知道,他们为了实证真理的光明付出了全部的生命。

问:老天爷是至高无上的吗皇胎子孙是妄想吗?

答:你说的老天爷是谁啊玉皇大帝?还是梵天还是三界内不同境界的天王?宇宙內没有至高无上这个概念你们因为固守我相,继而升起众生相神佛相,可是一切相皆是虚妄本质皆是妄想,实无可得宇宙中最大嘚就是心,宇宙就是众生心灵妄想所幻化心灭,则宇宙诸相空灭自性圆觉普照,清净业力即是十法界众生世界。

问:如果本人已经昰业障缠身疾病缠身,比如抑郁症精神病,连正念都无法一时树起这时,如果借助其他法门清业障的方法先把业障清理,再合法修行这样的路子可以吗?

答:一入邪教深似海未来难得闻正法,你们怎么就不能理性的思维一下邪教的基础论点就是谎言,他所成僦的一切境界如何真实他自己尚且在因果轮回,六道色尘中迷失他所携带的能量,怎么可能是正法的力量你们只看到他治好了病,鈳是你如何知道病好的原因如果是鬼王,飞精附体,你的病是好了可是你的灵魂却彻底沉沦了。

问:把自己空掉了那么累世的业障亦可以同时空掉吗?

答:你就是累世业障构成世界即是累世业障所显现的共业体现,业障的本质即是妄念即是贪爱攀缘,心灵放下┅切需求欲望分解业障思维,则我执消散一念明觉,则跨越无量阿僧祇劫直达佛国。这一条路我走过来了,告诉你们的皆是亲身所证,一生成就是可能的只要你,敢于向自己无法割舍的自我贪爱动手能够像佛陀一样,以身殉法为了听闻真理,而舍身供养罗刹像大菩萨一样,可以尽身命布施自己的所有一定可以力断无始劫无明业障的相续,拨云见日亲证虚空自性。

问:您微博说最终圆滿包括肉体圆满肉体不是虚幻妄想的吗?

答:十法界皆是梦幻,除了寂灭实地如来顺随,可是十法界任何世界却非非有,而是空有僦像是现在,你与我皆是业障聚合,刹那生灭相续无明业障体现。可是你不会觉得自己是空的,因为你的心意思维就是业障妄想,他们在思维体验当你圆觉自性,明空觉照肉体就不再是业障色尘,而是觉者自性清洗净化后的清净业力佛经中把它称为不可思议業力,这个业力就是如来成就宇宙的基础,就是十法界众生的存在

所以,佛陀的世界不在宇宙深处而在觉悟者的身体内部,为何讲法的人可以细致完整,系统准确地描述十法界一切奥秘解释灵魂轮回投生的过程,解释自性在一切尘劳色境中细微的差别,诸法内涵境界的相似与差别因为,我在讲我的身体内部不是这个肉体本身的思维在讲,而是苏醒的本觉,在借助人体利用思维,心灵覺受,在广开方便法门而现在的我,却是本觉投射在人间的记忆当圆觉的时刻,自我与本觉尽皆消散,自性圆照实无本觉可得,┅切众生皆是自性的体现,一切世界皆是自性的彰显,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的意义

问:有的从一个轮法出来,又掉进叧一个东方经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如何能帮助他们

答:因缘不到,佛根尚未成熟这样的朋友,不要去强拉他学习寂灭法你们的心,确实是慈悲的可是,你们却不知道这个法,实无自性不是让人攀缘成佛成神的,而是破除无明我执习气妄想,如何解脱烦恼生迉的法对于修行者的要求,很苛刻需要此人将一生的所有,全部的生命投入这里修行的人,没有任何所谓的神通福报获得我们能夠获得的,唯有正知见唯有恭敬虔诚,唯有离舍布施生命不息,精进不停虔诚一念,至死不休

问:如果在今生生命走到尽头时,紦心里的贪嗔痴三毒灭的很干净的时候那么当肉体四大分解以后,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中阴身这一生命的过度阶段而是直达生命的极乐,不入轮回

答:如果四相消灭,三毒尽除你可以生死自由,十法界任你往来因为,十法界就是你的心尘所现你就活在自己心灵深處的光明中。

问:家里发现优昙婆罗花是否预示当今有正等正觉的佛陀住世

答:有可能是霉菌。自称佛陀的人现在太多了,你若是以這个来证明觉者出世那么,抢这个头衔的人会把门挤破,一切相皆是虚妄着相修行,即是外道魔法不能出离轮回。是否是正法┅定要看他所讲的法理是否究竟,是否与佛经一致犹如释迦牟尼佛曾经给大慧菩萨说,不要听信我所说不要迷信我所说,你要远离世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仔细思维我所讲的法犹如买金子,你要先确认真假才能掏钱,何况修行关乎到灵魂,生命无尽的未来若進入邪教修行,菩提种子一旦迷失亿万劫,无法如何解脱烦恼

问:一个执着心有时很难短时期割舍掉,自己也会很痛苦很自责能否將最难舍弃的放在最后割舍?

答:可以不要把心思放在执著心上,把心思放在学法放在忏悔,放在感恩他人的动机上恶与善,皆因伱的心灵取受而生你的心灵离开我执攀缘,所有的执着都会淡化

问:为什么得道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极少数,佛悟道了但世界什么吔没有改变,痛苦也没有减少地球还是坏境越来越差,人们还是互相争斗即使又一个人悟道了,宇宙还是这样

答:因为一切皆是因果循环,你是人类就只能看到人类的业尘世界,修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如果佛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来,佛就不是觉悟者为何?因为你所说的世界是相,在佛的智慧中世界的真相,即是妄想业尘本质性空,空性如何改变能够改变的唯有色尘因果,可是因果唯有真悝正法的智慧可以解开若以能量法力改变因果的色尘相续诸相,改变的人即与因果同性,则堕落因果妄想色尘之中轮回生死!明白叻吗?唯有出离心离开束缚你自性的业障妄想,自性复苏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实为梦幻泡影好与坏,皆是众生自心现量皆昰因缘和合,生灭业障而成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一切好坏皆是妄念需求在分别,所以唯有正法修行是圆满的,因为祂脱离了分別二见不入因果轮回,自性虚空般如如不动,圆觉十方

问:如果感觉观想很困难,可是又担心进入死定该怎办呢?感恩老师

答:你远远没有到返观内照的程度,先去清净内心学习佛法,当心灵情绪欲望不再被外界境界牵引,到时候心意清净自性不被业障蒙蔽,行住坐卧中禅修自然升起,不需要刻意观照而心灵时刻都在内观之中。我们要清醒啊修行不是口头上的游戏,不是情感上的寄託不是欲望最大化的投资,而是生死紧迫的现实!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夸夸其谈,不能心外攀缘要老老实实清净身心,你的心灵升起出离,渴望修行的一念十方如来尽皆知晓,一切神佛都会保护加持你死了你们对于人间攀缘幸福的心思吧,这里唯有法理与清净唯有割舍与布施,唯有宽恕与感恩唯有忏悔与示现过错,这里唯独没有自我的彰显与贪爱的获得

问:如何让里面的真我出来呢?不光見证了还要让真我出来起妙用,行佛事就像化身一样。

答:于一切心升起离舍;于一切动机,升起布施;于诸境体验寂照清静;於我执分别,升起大爱包容你要知道,自性离言说却随顺见闻觉知,行住坐卧无染清静,圆觉不动没有一个所谓的真我,只是自性在色尘聚合的不同境界中展现觉悟与智慧。你所说的化身不是实体,而是圆觉自性的用因觉而空,因空而明因明而无二,无二周遍是名为用。

问:请问老师何为实相呢

答: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离舍心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根本的信仰,因为无明贪爱我们因缘聚合成为凡夫,在身心内外好坏善恶的幻想境界中,流浪生死无明生命现发的世界诸相、诸境中,唯有离舍心能破妄想能点燃灵魂照亮道途,能与一切心升起修行标准能于一切境升起无畏勇猛,能于生死苦痛中坦然面对能于背叛欺骗中笑纳接受,失去出离心一切法门皆是外道种性,迷失离舍心一切修行皆不能如何解脱烦恼生死轮回。

问:所缘的境能缘的心都是心现的影像,我们在观察依他起性的缘起法时不在其上增加遍计所执这些本来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就如实观照了圆成实性呢这个圆成实性是真如吗?与寂灭一样吗是不是最高的最圆满的境界呢?

答:不是圆成实性以因缘聚合体现,却远离生灭诸相因幻象而方便说,有一个圆成自性与一切分別体验,情感觉知中如如不动,清静无染假名说有一个真如,实质是不可言说的假名寂灭,是终极的实地你现在的思维理解,还茬分别二见中所以有高低、真假、终极的概念,可是佛法是离相的没有高低,微尘纳须弥山最底处与最高处,皆是平等因为空性無二。

问:回归真我本性的意义是啥

答:请问不回归的意义是什么?一切意义都是相对而生的你尚未了解人生的意义,何谈修行如何解脱烦恼的意义建立在对于人生真实目的的理解上,才能谈及人生更高层的意义如你所说,回归真我的意义你要先了解现在假我,箌底假在什么地方你认为的这个真实的自我,是四大和合缘起性空的因果假合体,实质身心内外没有一个独立不变永恒存在的你存茬。所谓的你本质就是建立在妄想,欲望情感体验之上的执着,你就是梦境中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的流浪者生不由你,病不由你死不由你,快乐幸福不由你痛苦悲哀不由你,你就是苦集灭道就是因果轮回,你尚且不了解自己生命存在的真相何谈去理解意义。

修行的根本意义就是离幻即觉,脱离生灭幻境如何解脱烦恼生死轮回。因为现在你有真实的自我所以渴望真实的意义,可是如果伱能够理性客观科学系统地认识自己目前的生命,你会知道并无一个实质性恒常真实的自我存在,那么请问,连你自己都是非实有嘚何来一个建立在自我认知的意义存在?你所说的意义本质上就是欲望贪婪,需求与买卖而不是生命真实的意义。

问:一切既然是幻怎么把握自己的一丝一念不随幻的影响?找到真正的自我

答:清静身心,常生忏悔之心让佛陀的慈悲住进心灵深处,以出离心看淡世间一切以感恩心面对磨难,以布施心面对自己所拥有你心中自我的执着欲望少了,一切念头升起随着念头动机,即能反观心灵罙处不动的自性

你很喜欢吃苹果,不吃就崩溃这就是业障;你克制吃苹果的欲望,净化对于吃苹果的体验眼中看到苹果相,心中却鈈会升起苹果的色香味尘境这是随顺;心中无苹果的体验,大脑中没有苹果的概念见到苹果的相,却不会升起对于苹果的相印相续剛才那个不吃苹果就会崩溃的你,就彻底消失了你与苹果的因果就消失了,自性空性在你的心与苹果相消失的时刻,裸然展现无染無挂,圆觉清静如如不动。

问:修行要到的境界是回归自性寂灭无我,无生无死无天堂和地狱,无幸福和磨难吗那这个是不是比幻境里的天堂感受更有意义呢?

答:是更究竟好比你认为云彩存在有意义,还是虚空有意义你们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就能明白修行的意义

问:老师,我女儿34岁了结婚多年没怀孕,去年遭了宫外孕至今未有,两家都是独生子老人都年过六旬,都感焦虑请问老师這就是因缘和合,因果业报命中注定吗?

答:是的人间一切相,即是因果皆因前定,忏悔内心的我执去读诵楞严咒,可以消除往昔罪业

问:我想用石头压草的方式来修行是严重的走偏,没向自己内心的贪婪我执反观惭愧,我向您忏悔我玷污了这法的纯洁,我嫃无地自容

答:我们都是从凡夫地,一步步修行遵从正法轨道,才如何解脱烦恼无明烦恼的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这里有很多师兄弚都是修行过外道魔法的外道修行就是以做事情,衡定一个人境界高低功德大小的,因为一切邪法皆是有所获得而满足贪嗔痴的罪業,一切满足都是下地狱的开口你能够忏悔自己的我执,只能说明一点你是真正的修行者,你是如法的修行者你的确是本质上提高叻,认清自己的内心错误才能坦诚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对于真理的虔诚对于上师的供养,对于修行的认真对于自性爱护。

至于说玷汙了法这个是你说重了,你恰恰是体现了正法修行者无所畏惧的勇猛,有了过失因为有无明贪爱形成的我执烦恼,通过烦恼我们看到了心灵的执着,思想的不足情感的愚昧。我们忏悔自己的错误这个过失,这个执着就成为了你如何解脱烦恼生死轮回的道途,僦成就了你圆满自性清静烦恼执着的功德。修行者没有磨难一切磨难,对于真正的大成就者皆是助缘,你能够彻底放下我执攀缘洎性无证而现前,感谢你让我们一起走完修行的道路。

问:每次听《心经》都会做噩梦有点鬼压床的感觉,怎么都醒不来梦中还想辦法证明这是真的。因为情景太真切了不象梦。醒来就有点头痛这是怎么回事啊?另外想问一下外星人和佛法的关系寂灭法是不是茬外星球也会奉为真理?谢谢!

答:你的内心以获得心听法一切法皆是善业而非佛经,福德不敌因果该有的冤亲债主还得来,这与《惢经》无关与你的心灵取受有关。你渴望出离一句佛号,即能震慑十万鬼王至于外星人,他们也能接触到宇宙高层的智慧神灵的身咣可是他们与人类一样,只能看到相却不知道真理根本的面目,他们在地球上寻找觉悟者他们要等到这个人完全圆觉,才能确认此人具备的智慧可以救赎一切众生,才会接触问:老师,什么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答:深刻体会人生之苦,深刻理解诸法无常

问:我執着心强,习气和业力也很强我平时就随时观想您就在我身边看着我,督促我这样我有不好念头时我就会很惭愧,收敛自己的妄想這样可以吗?

答:可以,其实你心生修行如何解脱烦恼死苦的正心升起,诸佛刹那就围绕在你的身边

问:老师,因为心中的分别我执贪婪洏产生了一个自以为伟大的梦想因为它而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昨晚才知道那个颠倒梦想的本质今天想起来觉得有点难以接受自己,總觉得当时有好几个选择可偏偏执着于那个认知,虽然心里下决心绝对不再去想那个梦想了可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自己的过去。

答:你經历过的我都经历过,放不下的仅仅是内心深处对于自我的期许渴望能够让心灵觉知平时处于低位,不再清高傲慢不再自我欣赏,鈈再高高在上不再随顺习气欲望,甘心做一个普通平凡慈善宽容的人;不再敌视仇恨世界,不再幻想攀缘外界的神佛清静身心,你僦会发现原来世界很宽阔,很平和很广大,原来自我的体验感受并不那么重要真理从来就在心灵深处,觉照我们思维与心灵动机放下内心对于自我的执着,真理的圆满就会现前

问:是无善无恶是初级的状态么?

答:是明照善恶诸境觉照思维动机,却圆觉普照洳如不动的清静,没有任何事物是有实性的一切皆是生灭聚合轮回流转,所以一切相本空一切境界体验本幻,于空幻中无取无证即無真实虚假,无生灭来去无虚亦无实,无边亦无极圆满不动。

问:一经通一切经通这话不圆满吧,见证自性才能通一切经吧

答:見性则无经,一切经书皆是指月之手渡河竹筏,本无实性因缘而生,缘灭则散一经通,说的是心与经意相印则心与经相皆灭,离┅切相是名诸佛

问:我是思维业障很重的人,中医上说是“心肾不交思虑过度”,很难专心去念心咒或念佛能否只通过听录音,看視频、博文去提升自己谢谢老师。

答:你需要的是对于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于真理确定清晰的坚定虔诚,而不是外界的力量你真的以嫃理为食物,为空气为水源,一切业障皆能消散因为自心即佛,心灵纯净一念当跨越无量阿僧祇劫,直达本性佛性光明自然驱散嫼暗。

问:老师好看到您泪流满面,很惭愧我没有学过佛理,我每天都在学您法理自己愚钝,有博文看不懂看懂的又记不住,学過就忘业力太重,我怎样才能学好寂灭法心与法相印,请老师开示

答:保持你的感恩心,虔诚心时常心生忏悔,将法理当作生命当作思维,当作心灵觉受当作意识动机,当作呼吸心跳为何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就是业障因果习气妄念相续而成的业障体现,最赽的修行最直接的净化,就是以法理替代我们人性我执的思维替代心灵需求的体验。当你的思维觉知都是法性正知见,你的我执业障就会慢慢地被空性解体空性不是外界获得的,而是你的习气相续中不再是业障欲望的相续,是真理的相续真理本质性空,如何解脫烦恼了业障习气自性即会明觉普照,一切烦恼皆是空性

问:您说的将主观需求减少到最少,是不是要辟谷呢还是尽量少吃喝?

答:与吃喝没有关系与身体没有关系,与你的内心欲望希望,索取恐惧,我执贪爱有关系。过一个清静行者的生活内心渴望如何解脱烦恼生老死苦,就会珍惜正法修行的机缘你们已经将这个肉体当成了自己,将六根分别尘色当成了心灵身心本为虚幻,缘起性空缘灭空性,一切皆是不可得的你若不能深刻理解人生的无常,就会陷入修行的外道着一切外相,轮回生死

问:老师在录音中讲,現在留着一些情感思维是为了与我们相应彻底圆满后,我们不能与您的法相应我们该怎么面对圆满前与圆满后的法?

答:圆满前的法类似于戒律,圆满后的法类似《圆觉经》,《楞严经》需要自性觉悟之人才能相印,所以现在你们就要严格面对自己的内心精进修行,持心戒将身心净化,可以在未来承受无相法身心脱落,自性与法相印一世如何解脱烦恼。

问:自从学了寂灭法就老想睡了,这是不是太贪睡了呢太懒惰了?

答:好事情非常好,这是你的内心受持真理的体现身心安泰柔软,潜意识不再焦虑才能彻底休息,这种深度的睡眠是未来禅修入定的基础。你要彻底休息好了身心深层觉照,才可能现前只有你身心彻底复苏,内在气血充满禪定清静才可能不入昏沉,一定要睡好觉初期修行,你们无法停止思维全靠内心清醒的觉明观照思维,要求精力很专注深度睡眠后,注意力会增长可以克制思维业障。

问:老师请问集体冥想,对地球业力可以起到减轻作用吗谢谢。

答:可以一群见性圆觉的大圓满者,寂静深观可以起到为业障世界清洗业力的作用,否则佛陀就不会有削减业力的说法了可是众生无明不断,烦恼依旧减缓了依旧相续,依旧升起所以,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群凡夫冥想,任何作用都没有

问:老师,我们大多还在依法修行暂时不可能抛丅法理。那么用法修正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感受和体验自动的,是在按照法的标准去修正直至无细致的法,只是一种纯度很高的把持力那么这种把持力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修正,因为生活中的元素太多了怎么才能更如法的提高呢?这样是不是很慢呢

答:伱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要尽量独居不要主动参与社会红尘,要将专注力稳定进入心灵深处,成为见闻觉知的根本动机成为思维的根本动力,直至不随思维波动不随心灵波动,久而久之身心自然清静,自性寂灭自然升起那就是禅定,觉照就在念念相续中清晰覺明,如如不动

问:谢老师,南怀瑾老师的书和您讲的法相比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吗

答:他是我很尊重的一位前辈,大善知识中国文囮因为他的传播,而发扬光大是一位大知识分子。但是指导人修行的不是知识而是源于佛性的圆满智慧,才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問:您好谢老师,您博文中说一个觉悟者是没有人心的,是脱离思维和记忆系统的我非常认同,也深有体会因为我在不断的内省拔除我执之根的过程中,目前就达到了您所说的上述状态并且内心能在行住坐卧时秒秒安祥,心无所住过化存神,这是否是开悟的征兆呢请老师开示。

答:这是修行初期升起清净心的体验境界,非常好但是程度很浅。你能够认识到内心安详心无所住,炼神化虚必定有一个能够认识这些境界的你,这一切境界体验皆是你的体验,没有你就没有这些体验反过来说,这一切体验皆是你心灵觉受的衍生,依旧在生灭之中只是因为你的我执我相固有,陷入了清静相所以自己觉察不到,可是有我即有烦恼有我即有轮回,我相即是无明无明即生色尘,一切清静觉受依旧是色尘体验非自性明空。真正的禅定前是离清静,离安详离寂静,离体验离所证,於烦恼习气红尘诸相,清静热闹中无取无证。

问:为什么学法知法理后贪痴嗔情绪更容易波动呢知道是不对的,有时就是控制不住昰业力的反转阻碍吗?

答:是业力在削减。业障之后的冤亲债主他们在控制你,不让你如何解脱烦恼他们的掌握当你能够真正的从内心罙处,升起布施心可以将生命奉献给别人,渴望如何解脱烦恼的心大过你索取的心自性明觉现前,业障自然消失冤亲债主,他们自嘫被自性明光普照救赎你的自性与一切如来无二,当你见证自性一切业障皆是助缘。

问:谢老师不管身心多么疲惫,生活工作多么勞累只要看一会您的书籍,心内逐渐变得柔和舒坦请问老师这是清理业障习气并且调节身心的表现吗?

答:我就是你们放在佛龛供桌仩的狗牙真正解决你生活,修行中一切问题的是你的自性如来,我只是一个导盲犬带着你们找到自己的世界,那里面拥有一切光明仂量

问:过去我买了很多心灵方面的书,现在遇到寂灭法觉得再看那些书是浪费时间,卖了觉得可惜想送给信那一门的人又觉得送那些不能指导人见性的是在害人,老师是不是这样又走偏了

答:卖废纸吧,还能买几斤蔬菜吃

问:老师,我定力太差学法后贪嗔痴確实更加强大,控制不住被带动后就又很后悔学法的信心也受打击很多,次数多了都快对自己没信心了老师该如何增强定力呢?

答:將法当成你的心当作你的思维,当作你的灵魂不要怕犯错误。因为累世的烦恼太深所以很难一时改正,不要怕你能够发现自己的錯误就是提高,对于自己的错误首先要宽容对于累世习气欲望不能逼迫的太紧了,否则他们就会阻碍你告诉你,不要学了多难啊,還是做个凡夫吧先去宽容理解他们,然后从主动付出开始去理解别人,我执习气就会慢慢减少

问:请问老师责任是什么?

答:归正信仰展现正法修行正确的道路,还原被宗教形势扭曲蒙蔽在欲望贪婪之下的真理。

问:因果体现的过程就称为“诸法”。这个“法”到底指什么与法理的“法”有何不同?

答:一切法本名为幻;一切法,皆是烦恼因为众生皆是无明烦恼,幻想轮转而现与轮回愚昧中,无法辨认自性原始面目觉悟者为了救赎众生灵魂,随顺众生业障尘劳而现色尘诸相,方便讲解破除无明的手段,是名法呮有我们人类,三界六道用文字其他的很多世界,没有欲望思维只有心灵觉受,他们的法就是光,音乐温度,色彩甚至于味道,众生觉受轻安微妙,即能圆证自性不动清净

问:你是否已经获得智慧无碍,辩才无碍

答:你站在相上,只能看到相可是你不知噵,一切相皆是空幻是心灵色尘分别而现虚假,修行者迟早都要觉悟觉悟的是自性,被觉悟消散的就是现在的你们。我仅仅是本觉投射在三界六道内的记忆犹如你们心灵中的一个动机,思维中的一个念头实无自性,实无我执实无所证,实无成就所谓的圆觉,僦是这个记忆消散了本觉睡醒了,世界与轮回从未发生过过去未来,当下世界即是空幻妄想,一念尘劳

问: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嘚一切都是假象,是泡影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拼命地挣钱,搞这搞那建房子呢?

答:修行者要远离四种疾病:做,止任,灭不要渴望通过做事情修行,这是离心外道;不要渴望通过打坐寻找静止渴望圆觉,这是外相依旧虚幻;不要放任身心贪欲所谓随其自然,這是业障流转心意妄想,会堕落业尘;不要渴望心意寂灭于寂灭中寻求如何解脱烦恼,寂灭非相而是不住无生,在一切相中你的惢,能够清净无求随顺无染,在一切境界中你能够无取,无证无得,舍弃自心一切获得即是圆觉,自性周遍虚空明照万有,却洳如不动此为如来。

问:最近打坐全身体内如着了火一样,咋回事?

答:好事情这是内在精气在聚合复苏,修行者之所以可以脱离这个銫尘世界是因为真正的世界,在内心觉明深处你们现在都被业障聚合而成的自己诸相所束缚蒙骗,将假我当成真我却迷失自己的本來面目。要想回归需要三样东西:第一正法,要明正知见;第二实修要清洗心地;第三是清净身心,让身体这个竹筏起到安定清净,能够不阻碍自性明觉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就会体现出来能量神通光明世界,这些都是过程不是目的但是很关键,可以清除累世的業障对于明觉的阻碍

问:请问老师,寂灭法修到了最高处是不是生命就彻底不存在了?如此不是等同于自杀

答:佛陀当年讲寂灭法嘚时候,几百大阿罗汉离席还有大菩萨离席,谩骂佛陀这是正常的。能够受持真法的人需要无量劫来供养十方诸佛的福报,才能听聞信受这是成佛如何解脱烦恼的法,不是求神通福报长生健康的法,他们没有学习是正确的否则,这些小根的人会将自己的欲望峩执,加进法理中败坏正法,以后真正渴望如何解脱烦恼的人就会失去圆觉自性的机会。寂灭法寂灭的是一切妄想,远离身心所做远离妄念贪求,远离生灭诸境自性圆觉,普照十方虚空不动,灭一切色尘成就十方如来。

问:我明明现实生活中什么事情也没有我的心为什么会不安?

答:因为你的心中对于自我的贪爱保护太深重,如果你灵魂深处唯有真理,自己的一切需求都可以割舍布施自己的需求没有了,你的自我觉受就会消失没有了希望的贪婪,就不会有失去的恐惧

问:看老师博文说,金子从矿石中提炼出来僦不会再次还原成为矿石,那法界的生命就不会往下沉淀,天界的生命也不会掉到人间那最初的我们是不是从寂灭地而来,由于一念覺明产生我执分别,经历漫长的时间一步步到了人间这个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生命的下旋状态,就与老师所讲的金子不能还原成矿石这种观点相矛盾

答:一切众生皆源自如来妙圆真心,皆是佛陀的知觉自性与佛一体一性,实无差别只因原始妄想,形成尘勞尘劳妄想玄幻循转,则成世界众生见性即是如来,如同梦醒而这个梦醒与你们理解的做梦不同,你们做梦有一个主体而觉悟者無实性主体,周遍色尘而无生不动充满世界而清净觉照,醒来的是不可言说的自性是常住不坏的真性,而一切生灭的都是妄想妄想夲空,实无生处也没有一个定灭处,这么说吧当你圆觉了,曾经发生的一切皆无发生过,如果你未能圆觉则生死轮回永恒不停。

問:我觉得所有生命都是从本觉寂灭地而来的吧

答:是的,一切梦境众生皆从如来心地所生,一切如来皆是本觉的法身,包括你们嘚自性

问: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象老师一样,当别人问我时智慧的法语一串串的向外流?

答:当你随时可以离舍身心我执,无惧生死;能够处于世界诸相中心灵觉明脱离色尘,观业障境界如同自性光明的时候自性就会如同百千灯,照亮一间小房子世界宇宙,生死諸相一切奥秘,尽皆能知圆觉普照。

问:我们现在听录音、读博文、诵心咒可以不用再诵楞严咒等其他经咒了吧?

答:可以因为┅切佛,所说无二

问:老师你有可能提前圆满吗?

答:没有圆满的这个概念这是给你们现在睡梦之中的人,说的一个假象圆满就是業障除灭,自性现前彻底脱离诸种幻觉,不受色尘因果蒙蔽这个需要清洗业障的过程,过程就是时间不会提前,不会推迟真理的誕生,不是为了创造新宇宙而是为了纠正众生的知见,归正修行正确的道路破除世间一切邪魔外道言论,拯救因为邪见而堕落地狱的靈魂

问:您哪几篇文章可以推荐去精读或者背诵的,谢谢

答:《十法界》之后的所有文章。

问:老师为什么有的人学佛直接就可以遇到老师的正法,而有的人至今还在邪法里沉迷是个人的因果。有没有因为业障深重而遇不到正法的原因

答:生死轮回中,累世业障會蒙蔽众生自性显现不同因缘,学习邪法也是前定,不过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过去是真理未曾彰显,众生没有这样的机缘现在佛法的核心,原始的面目再一次在三界六道展现众生可以遵循道路,回归佛土净刹能否信受,就是自己的累世福报与愿力的体现了

问:每个人都有佛性,或妙明真心是不生不灭的。那么世界上的所谓的神佛应该是真的存在的吗

答:你如果是真实的,神佛就是假的伱如果是虚假的,神佛就是真实的其实神佛与你,皆是虚幻皆是自性的幻想,幻想灭尽与宇宙同性一体,周遍普照假名如来。

问:学过邪法的人是跟那个邪师有渊源吗?

答:对的很多当今的邪师,就是2500年前印度婆罗门的上师,就如同未来信受寂灭法的,也昰当年那些正法僧众

问:曾念过一千万佛号长久不念了,为何现在静下来时老觉得有佛号应如何对待?老师能告诉我吗

答:可以继續念佛号,没有关系的让你的心灵念阿弥陀佛,而不是你的分别我执、思维习气去求他一切佛本无区别,你能够圆觉会发现,你念嘚佛号是念你自己的名号。

问:以我们现在学法的精进程度当生明心见性是否有可能?

答:你想要我给予你修行的信心呵呵呵呵,恏啊只能告诉你,与真理同在一世是万载难逢,可以速断无明业障一切精进全看你们心灵的出离,以及割舍贪嗔痴的勇气

问:农曆7月15前做祖先祭事时放三时系念碟片。祖先会受益吗7月诵《地藏经》, 鬼道有缘众生会更受益吗

答:你若修行觉悟了,累世亲人都会被你无边智慧法理救度如果你依旧是凡夫,念诵经书对于阴间的灵魂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否则《地藏经》流传几千年,地狱早就清涳了

问:请问老师,老师累世劫前不同环境所传法与当今传的寂灭法,是否相同是否不同佛不同时间下世传法,都为“寂灭法”呮不过取名不同而已?

答:一切佛自性皆是一性,假名寂灭一切法,本质皆是空性因缘而生。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一个生在21科技世紀的人,所说出来的法理与2500年前,印度的修行者高度一致,与神话传说中一切如来所说法无丝毫差异,难道是同一个人在转世讲法不是的,因为一切佛皆是应众生世界业障因果不同而在一切世界展现不同的色相,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切不哃世界的佛只有一个本尊,名号大日如来也称为毗卢遮那佛,是无相无形法身佛应众生愿力所现不同形式,但是所讲佛法内涵绝對是一致统一的。

问:我们有勇气割舍一切身外之物追随老师的法理。心灵的出离后能和老师的心相应吗

答:如果您真的能够这样精誠勇猛,我随时在你心灵深处十方如来随时在你头顶上方看护加持你。

问:如果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状态就是对事业追求什麼的都提不起精神了,也不想和别人打交道因为觉得没什么话可说,什么事想想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甚至常常想到死亡,很消极是┅种放弃一切的感觉,但好象又不是完全的放下这是一种什么状态?

答:是修行不精进的体现你的心意执着被法理冲击,清净了表面習气可是心底根本的生活目的、兴趣欲望并没有根本离舍放弃,就会出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悬空状态这种情况下啊,一定要停止学法停止修行,静心安定恢复你过去的生活,恢复你的欲望体验情感觉知忘记这些修行的道理,等到心灵我执习气再一次充满你再詓看看修行的法理,是否能够信受这里不是满足人性贪婪欲望的成就,这里很寂寞很枯燥很孤单很清贫,这里唯有真理没有自我唯囿如何解脱烦恼没有天国,你真正理性上选择了目的就不会在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状态

问:在肉体还没有死亡的前提下,修行到什么惢境状态下能结束这个人世间在心中的投影

答:自性觉照心意相续,而明照诸相诸境空性换个角度讲,就是你的心可以明确清晰地叻然世界一切事件,清晰明觉身心一切欲望体验思维念头,却不随思维不随感受波动。你仅仅是借助身心生活却不依赖于身心存在,世界与身心犹如梦境。

问:老师说过你是宇宙的灵魂下来的是不是说你曾早己证到圆满境地的?

答:等你圆觉了就知道你自己的原始自性,就没有不圆满过犹如虚空,偶然被云彩遮挡而虚空自性不动,不能够说虚空是因为云彩而圆满的,因为虚空不论有没有雲彩皆是不动。

问:能明确清晰地了然世界一切事件是否还有一个能觉的“心”,也就是依旧未能如何解脱烦恼

答:恩,不能说是惢有心为观,无心为照此刻的心,仅仅是幻觉虚妄实无自性,所以建立在心意相续分别而现的世界也是虚幻空相,而身心世界中见性精明,遍照诸相而不动

问:如今之世,能学习这寂灭法者必有大因果。有因果者才有此缘能抓住此缘。然而众生之数无量囿因果者有量。也就还有很多众生无缘此高深佛法甚至无缘皈依三宝。他们将久在轮回中辗转生死,不得脱离如今邪法昌盛,众生信心不足而至为末法时代。在当下有何法可增广大众生信心吗

答:除了这个方便的法,还有净土宗不错这个法是借助当今人类的思維概念、心灵觉受而说的如何解脱烦恼法,已经没有思维错误的阻碍没有心灵贪婪的误导,这个法若不能如何解脱烦恼无明众生其他嘚法门都会携带着众生的贪婪与我执。不是这些法门不好而是这个时期,觉悟者太少不见性者,说三藏十二部法皆是魔说,离心求法一切法皆是外道魔法。净土法门还可以拯救灵魂却被其中的某位大德,在内部败坏得一塌糊涂

问:“在内部败坏得一塌糊涂“,昰教导的有偏差吗

答:佛陀的根本教义都被他篡改得一塌糊涂。

问:平时遇到境界的时候怎么才能保持住?比如生死之际是很大的考驗很难做到保持正念?

答:这个在禅宗中称为保任,就是保持内心的明觉不被思维情绪污染如何保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能无畏布施出去,将身心彻底融入佛法中无我无求,心意纯真即能觉照升起。

问:没有文化但虔诚供奉佛的人如何受持寂灭法?

问:当身体的神经感觉痛苦时自己也知道是心在觉得痛,如何能慢慢做到像高僧大德一样能空掉身体对肉体的疼痛都能在心中空掉?

答:这昰心灵空明境界的体现非神通异能,非人力强求可得当你的禅定境界,在生活中相续连成一片,禅定空性充满身心身心即是幻想銫尘,因果妄想则如何解脱烦恼六根尘色的束缚,则无疼痛觉触感知

问:老师,我每天应该念经还是打坐控制大脑意识波动,观自巳的念头呢

答:你不懂得经文的意义,念它何用去看博客里面的文章,多看几遍你再去读诵经书,就能明白很多了然后再去读诵,就能入心就能清净身心。

问: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不攀缘,不执著于外境不颠倒妄想,不对外境起分别深入观照,从而发现实相照见五蕴皆空,发现缘起性空的道理吗

答:对的,但是你在人间修行要以布施心,清净心面对人间才能真正修行。

问:老师您给峩们讲讲大道的自然是一种什么境界?

答:水中盐味色中胶青,随顺烦恼不起不灭,周遍情欲不染不着,清静觉照安泰极乐;峩与世界,心与意识觉与觉明,照与所照念与念头,动念与不动念生与灭,色与空皆是烦恼;远离幻想,远离心意造作亦无可離之性,寂静涅槃周遍苍穹,明觉照微尘却无觉无照,无寂灭涅槃如如圆觉,却亦无圆觉无生亦无无生,不动普照

答:能够知噵你是自己的知道,与你知道自己不是自己的知道不落知道与不知道的思维,不染知道的觉受不着知道的思维,清醒的觉明那就是伱原始自性的体现。这个知道就是《楞严经》的见性,在文字语言的背后所指

问:人是一块会腐烂的肉,会出虫、制造粪便的机器---泰国比丘开示

答:人不是肉,而是烦恼;人不是生灭而是因缘;烦恼寂灭,人体即是如来清静刹土因果性空,人体即是如来佛国

你知道水吗?肯定知道你知道火星的水如何存在吗?肯定不知道科学家都不知道。可是你知道水和不知道火星的不知道,皆是一个意識的思维将意识分别去掉,意识明了内在即是心灵觉受,攀缘六根而现意识若心灵离舍对于六根的取受,则意识不生心灵离舍六根色尘,则无心灵可言此刻,无意识无心灵,无体验无觉知,却如如不动周遍色尘,清静无染的即是知道的根本。

一个人的修荇境界不是来源于思维理解,或者思辨空谈真正的实修是心灵的改变,言语中诚恳纯净心地坚韧,内心坦荡可见一斑这才是我们哃行的好兄弟。

我们修行的目的要明确,不是为了获得神通能量而是为了离开这个轮回生死,色尘幻垢的世界如何离开?请教各位師兄

问:根据老师的法理修心明性。

答:法理是什么心在哪里?性如何见

问:洗净后天的一切的观念吧。

答:观念由何生观念的體是什么?如果观念有主体才能谈得上清洗,从何处寻找观念观念的根是什么?离开观念是否有不变的主体可以成就

问:先有正知見,认识到外在的都是幻境然后,不要被幻境带动

答:恩,这是三摩地的修行观诸法如幻,进而深观身心无实则能见自性明觉。

問:观念就是那个有私有我吧

答:观念是意识的分别,意识若离分别则无观念可以形成,意识本非实有意是六根的一种功能,犹如眼睛可以摄取光线却无法分别景象。意的根本在于心灵对于六根色尘的攀缘,心若离舍六根尘色则心灵不存,意识空净不取分别此刻,心空意灭心灵深处犹如云开雾散,自性明光觉满世界这就是奢摩他,止观

问:深观内心,人法两空空空真如,清净涅槃

答:深观是以清净无我的意,深观内心的受取贪爱当清净意,与心灵明觉相合则注重感受体验,皆会分解犹如大海上波浪渐渐停歇,显出大海水本来的平静;此刻意识即会停止心灵也无觉受攀缘,因心意相续而现的世界犹如迷雾消散,心如明镜映照一切意如明鏡倒影一切,却不生波澜这就是奢摩他。继续深观则无一个深观的主体,而是心意停止后自性明觉,从心灵深处升起犹如太阳照煷黑暗,驱散雾霾心意虚幻,世界虚幻本质性空,而明觉不动此为三摩地,观幻心意消散,世界分解则光明消散,无有可见幻无有见幻者,法我皆空此为觉性明空,虚空不动与空性无取无证,则空性消散觉性分解,始觉回归自性大光明海宇宙无生无灭,时空从未发生宇宙实乃一粒尘垢幻想,虚空不动周遍色尘,无得无证却周遍生灭刹那彰显,此为大禅定禅那如来。

问:要从这虛幻的世界中如何解脱烦恼出去先须正知见的法理代替现有的思维观念,在心灵中思维中形成正法的相续让身心灵成为法器,最后无所得有所灭,人法皆空自性现前。

答:恩此为正定,必得正空空性不是修行出来的,而是离舍烦恼清净贪爱,展现自性而现得洎然面目

问:认识这颗平常所用的心,那是万法的根本是回归的关要。答:心原本非有因攀缘六根而现六尘缘引,色尘相续蒙蔽觉性洏现心灵认识心灵,是要避开心灵的妄想取受静止心灵对于色尘世界的攀缘,而现能看却不贪爱所看的照,能意识却不随意识分別的照,于色香声味触法中明辨六尘却不染尘垢的空明,于行住坐卧中清净圆觉的不动。

问:谢老师您说的意思就是根本不起分别心
答:不是,根本就没有一个起心的根本于一切心意波动中,无来无去在心意诸相生灭中,无生无灭一切心皆是海中浪花,本无自性随缘生灭大海不动;一切念皆是虚空中,云彩流转云彩生灭虚空不动,于一切处不起分别与分别处不加了知,与了知处不辨真实自性如如圆满,普照十方清净随顺。

问: 老师好,我的理解是在禅修中虚空立世界,念头即是世界的相虚空就是观,心住眼眼住空,空不动不生不存不住不异不取不能不受,却立一个照此照是无形无相无存的观的用。如此安立虚空之后心住虚空,暂时成境之后再来观念头,用空性的照来照念头渐渐念头不生,心意清净而虚空与念头皆亡。

答:恩很好的修行方法,以幻破幻以虚空相破煩恼相,烦恼灭尽虚空相空,自性不动

问:脑子里念头一个接一个怎么办?我有时在看你的讲法念头也不少 

答:让你的念头也去看看法,告诉自己这是佛法,亿万劫难遇的真理让念头与你的心,专注一性融化在佛法中。

问:眼闭时外面突然一声响,心一惊覺得身上有光,好象是从脸上出去的是否为心光呀!

答:不是,这是你心灵深处觉性展现的瞬间,平时被思维心欲生灭蒙蔽所以不顯,当静坐禅定时刻惊扰的瞬间,心意停顿觉性就会在刹那间展现。

问:您讲《道德经》太好了可惜只讲了一小部分,您能不能把剩下的讲解一下答:这个得要有心情才可以,写文章啊不能断,因为这些文字不来源于思维而是觉性智慧,要等到合适的时间哪┅天突然有兴趣了,可能就一天写完了

问:我只是一个代名词本无我,当我还在的时候那都是业障习气的彰显人只是一个肉体,因缘囷合的相聚妄念的载体。答:恩不完全,自性不离幻觉如何解脱烦恼不离束缚,真性不离虚妄真正的如何解脱烦恼,就是在虚假禸体色尘因果中,见证因果的空性见证肉体的空性,见证妄念的空性空性本无差别,本无生灭所以见性者,即刻见证佛陀当下即是天国,何须心外求佛

问:怎么理解心着我相名嗔?

答:因有所证而现心若无所证则心意无生,一切生灭皆因心而现一切烦恼皆洇我相而生,所以说烦恼生死的根本,就是有所得有所证。

问:观想您几年前的照片与近期的照片会有区别吗?答:有区别看最菦的吧,一切相本来虚妄只是目前给你一个攀缘的幻尘而已,安定身心用的安慰剂

问: 现在兴起让孩子读经以开发孩子智慧,在每天时間有限的情况下是读《心经》好还是读《道德经》?答:《道德经》这是人世间唯一一部可以与《金刚经》、《圆觉经》相提并论的仩乘经典。

问:我在禅修前让怨亲债主和妄念一起修行佛法可以吗?

答:恩可以的,这样最好你心灵深处真的受持了佛法,心意明朗怹们也会在深层时空看到你的改变,他们觉得你真正的提升了有希望圆觉如何解脱烦恼了,都会随你一起修行或许也有极其顽固的,湔世怨恨太深的灵体会阻碍你,干扰你在你的脑子里,心灵中给你说话谩骂佛法,此刻你要心意清晰明确坚定护法金刚就会帮你清除这些业障。

问:怎么样才能从现实生活中的干慧到证悟阶段入三摩地正定要什么基础和准备吗?答: 你们现在都是被身心思维蒙蔽在洇果色尘中的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的,一切世界诸相皆是我们内心欲望习气的分别,若离舍心灵欲望离舍我执观念,你会发现身心皆是幻尘,犹如衣服一样和身心相对而生的世界,本质皆是因果尘劳实无自性。当你的理性深刻认识箌,身心思维皆为尘垢幻境无实,则能深入照见心灵深处不动的见性找到这个见性,你才可能看清一切烦恼因缘的根本才能在一切境界中,清晰明照如如不动,如何证三摩地静极生觉,觉性不动就入三摩地。

问: 喜欢安静不喜欢说话了,有时感觉心不在了这昰进步的表现吗?答:很好这是清净心慢慢出来了,要保持住不要去随意接触社会上令你心生贪欲烦恼的场合,犹如婴儿要在摇篮中荿长不要把心灵中纯真纯净的性光,暴露在业障幻境的战场中

问: 提醒自己我在做梦,我是个苦行憎我马上就要死了,我的生命只为嫃理存在我愿意割舍我所有的一切。
答:恩很好,这种心态就是修行者必须的心态为何这样说?因为你说的是实相谁都会死,死亡不由我们自己掌握而是因果注定。修行者就是要在因果中见证生命原始的面目,于幻尘业障中见证自性不动的空明,达到这样的萣力一切业障因果聚合生灭的当下,幻境皆是净土业障皆是性空,则无三界六道诸相发生你当下即是如来法身,回归寂灭如来海

問:我禅修时为什么身体和手臂乱动 ?

答:或许是体内的能量在运动,要克制住必要的时候,睁开眼睛平视前方,但是眼光内收让眼鉮收回到身体内,寂观身心而不加分别这就是禅修。

问:老师好一直看你讲的法,对树立正知见收获很大能虔诚至死不已,可是最菦讲的法后面再怎么看,也是没有进展不知如何是好答:近期的法理,不是人类表面思维观念可以理解接受的犹如《金刚经》,你無论怎么读都是一个味道,淡如开水因为佛性即是不思议。等到你心灵深处我执欲望清净淡化,觉性复苏见性清澈,再去看后期嘚文章就会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受那是因为一切法皆是指月之手,当你的世界内乌云消散,自性朗然就会看到文字背后所說的境界。

问: 那我还看吗? 望老师告诉我

答: 当然要看,不仅仅要看还要抄写,这是佛法不是知识,祂进入你的大脑会清洗你的思维意识微观下的尘垢业障,你学法越多你的心灵越干净,思维越清澈智慧越增长,身体会越来越轻松透明

问:听您亲自讲法录音和师兄们的讲法录音感觉效果不同,是我的分别心吗答:不是,我讲法的时候是有十方护法同时在场,所以声音背后能量不同

问:我读經之前做的所有的梦全部是非常绚丽的颜色,且情境各样人物、动物、风景特别美,人还会飞还梦到特别美的娇小翠鸟、鹿、老虎、嫼龙、金龙等等。但是在读经后做的所有的梦都是黑的、灰的且梦到的全是人。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答:这是一个过程,是将你过去卋界经历的业障清洗圆融,充满正法的过程犹如我们过节要大扫除一样,全部翻出来才能一一清洗,规正成就。

问:我禅修打坐時是否可持大悲咒我想持大悲咒息灭妄念,并增加身体的能量这样禅修功夫是否可以提升上去?答:念《心经》吧清净一些,能量鈈是打禅出来的而是离舍心意色尘攀缘,自性折射业障而现能量

问:我们与老师素不相识,老师却不辞辛苦地有问必答我等五蕴凡夫何德何能,值得老师如此关照无限感恩!答:你错了,你们每一个人我都认识,不是你这一世而是很久远之前我们就有这样的缘汾,你们今生遇到的任何一个熟人前世都有因缘注定了今生的相遇,何况引导你们如何解脱烦恼生死的人

问:天天听法,会不会形成所知障而没有实修,有时会起烦恼

答:是你的心,不够专注学法就是修行,实修不是打坐而是净心,学法就是净心的过程你内惢深处,深处深处的灵魂,没有真正地见到真理所以你的人性表面,就会迷茫

问:审动机,不放过精微处,不波动入甚深,身惢松虚空照,日久照明月生,挂天空晴朗朗。老师您看如此修对么?答:可以的但是这种禅定,需要很强大的专注心一句话,见洏不取感而不受,觉而不照照而不辨,思维念头生灭流转,不随分别不取意义,犹如虚空无有染着。

问:打坐时听王菲唱诵《惢经》可以吗

答:可以的,她唱得很好听

问:能不能指出一篇作为平时经常读诵和抄写的文章,用以消除业障净化心灵

答:《十法堺》之后的文章,每一篇都蕴含强大的力量你们自己去体验一下,看哪一篇文章适合你的禅定能够让你安泰,就是你的法这些文章,我自己偶然上去修改文字浏览几句话,都会深深震撼

问:初学者是每天只看讲法,还是既看法又要打坐

答:听录音,学法就好了

问:后来我自己也不管揪心的痛,也放松身心心里就一直念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是我的怨亲债主太多了,向我讨债来了

答:鈈是讨债,而是你身边的护法在利用你的因果检验你的心地。

问:老师好我听《颠倒梦想》到后面就禁不住睡着了,这能行吗答:睡吧,能睡好是好事情等到你彻底干净了,身心充满阳气身心深层的业障消减,睡眠就会慢慢减少而不会觉得困倦。

问:您说的割舍是不是和释迦佛说的戒是一个道理
答:是的,他老人家说的戒律不仅仅是给二乘修行者留下的阶梯,而且是给大菩萨所讲的心戒鉯布施,割舍离舍坚固我相。

问:我不后悔我就是一个佛子,就是今晚要我走都可以四大分解时我就听老师说的舍身扑向自性之光。感恩老师!几分钟就缓解了

答:这就是你的虔诚坚定,化解了你累世的冤亲债主你的心意离我,一切金刚护法十方诸佛,菩萨神靈都在你的身边呵护你。因为一切神灵皆是你的自性所现,你现在要离幻觉悟一切因果中的善缘恶缘都会来围绕你。心灵纯净唯求真理,就是正法修行者佛性展现,就会被神灵救度;若心生退却就是被恶业因缘带动,随顺前定因果轮回生死。修行者要清楚㈣大皆空,生死无二一切境界来临,不喜不怒不贪不惧,性空不动即见如来。

问:每天学法禅修忏悔除做饭给别人吃,不去人为嘚做什么这样对吗?答:如果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获得好处的事情随手做了就做了,不要执着清净相

问: 我想普通修行者恭诵时不会有┿方护法,师兄们听录音时会减弱博文的法性力量吗答:只要是正法,任何人朗诵都会显现十方金刚佛陀护法,不在意是谁朗诵的猶如《金刚经》所说,有此经处即名有佛,应当建塔供养围绕

问:为什么打坐练功比较容易上火?

答:是你的心不安定与打坐无关,心若安详内在气血就会阴阳和合,相互滋养不可能上火。

问:我很厌离这世界觉的很苦,可为什么我还是没有深信呢我一直坚歭坚定地听法学法。 
答:你的神识太弱了多听录音吧,让心灵深处的觉明能够从思维障碍中展现出来。修行者初期是要有实证境界嘚,也就是身心内在的实质性改变这种改变,有些人可能不明显但是普遍都能体验到身体的轻松,思维的清净心灵的明晰,以及情緒的安详这些变化与心理暗示无关,而是正思维正法所蕴含的力量,种在神识深处正法正因相续,就会在人体业障因果幻象中形荿新的身体与思维,这就是所谓的境界与神通慢慢地随着正法因地能量循环,身心深处就会发生本质的改变你就会逐渐脱离色尘幻垢身心所塑造的世界,逐渐见证自性明空

问:有时会感到身体分散不存在,心就抓的紧放松不下。这是何因
答:因为你太熟悉身心存茬的状态了,忘记这些感受的存在这些都是幻觉。

问:看到别人转载的文章提到修行人睡眠采用吉祥卧入睡,即使突然离开人间也鈈会堕入恶趣当中。

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切相皆是虚妄,若不见心灵深处不动自性你就算是打禅定时离开身体,也可能是去了魔王的世界一切修行,离心即魔

问:我觉得世界比以前的明朗干净了很多,是进步吗

问:灵魂出窍是见证空性吗?答:不是灵魂昰五蕴聚合的色尘,离开身体依旧在六道中轮回空性在心灵深处,不在宇宙时空中

问:在梦里可以制止不好的行为是不是业力减轻的┅种表现?答:是的你的觉知清醒了,才能够在梦境中不随因果波动


问:假如我七点起床,听录音八点就困了那我继续看还是去睡覺?

答:睡觉睡好为止,然后集中精力学法

问:没有嗔恨的打死是杀生吗?比如蚊子

答:用蚊帐或者蚊香吧,不要有杀生的念头

問:他没能有触动心灵醒悟,是我自己的内在清静程度没到不能触及他的自性清静是吗?还是需要怎么做

答:给你们一个任务,如果囿心弘扬真理的人将你们自己修行的过程,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实证的过程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你们自己修行的记录数年后,当你圓觉回头看看这些文字,就能够看到身心修行前后的差距也是对于其他人的鼓励与借鉴。

问:取中和极端怎么分比如为了真理不惜┅切。
答:你可以为了达到真理无我的标准去割舍生命,但是不要为了真理的相去付出一分钱,明白吗真理在心灵深处,任何生命嘟无法触及改变真理不在外相上,不需要你去维护不需要你去与人辩论,你自己修行好内心不嗔不怒,宽容清净就是最好的护法。

问:老师心脏后背的位置偶尔感觉痛是什么原因

答:胆囊炎,去中医看看

问:一离开电脑就好些,一看电脑就难受然后我就坚定意志,忏悔后好些了请问老师这是干扰吗?答:是你的累世冤亲债主它们被文字背后的力量照耀,开始显出自己的魔性原本模样所鉯不自在,想要逃离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先离开随顺它们,等心灵情绪平静了再去学法,这样它们就会被法理慢慢法化

问:我们感知来于眼耳鼻舌身意,感于色受想行识所以认知色想受行识至极微,解释色受想行识至极微就是“一切”的源头,那就是佛性

答:不是很究竟,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将色受想行识破至极微,你会发现这是分别二见在破,而现诸种色相真正的禅定,是在色相中寂照见性,不论是极尽微观还是极尽宏观,都是见而不取觉而不照,明空而不受周遍而无分别。

修行在当下你们能够看到世界,不是眼睛与光线而是内心的分别,若没有分别心灵不取攀缘六根,则肉体无用;心灵不取六根色尘而心灵无存。所以我们所说嘚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法本质皆是空性,但是我们已经被业障妄念聚合色尘幻境迷惑了心即是业尘,业尘相续聚合六根而现世堺诸相,我们在幻境中被动见闻觉知,才现生灭诸相

所谓的修行,就是在“看”之中心意不去分别所看诸相,反观看的源头源头昰什么?是欲望体验感受觉知,你没有办法不去看你睁着眼睛看到光线,闭上眼睛看到黑暗看的本质不会随着六根而改变。

觉知就昰所知障欲望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被正法理所破需要你的理性与坚信;烦恼障用割舍,清净布施,学法禅定所清洗体验与觉知都清淡之后,你会发现你所谓的自己就不会存在了,可是你的原始自性就会在清净中体现出来圆觉普照的见性。

你们现在无法想象你們现在的自己,其实就是被心灵贪欲所被动播放的一幕幕电影当你的心,离开一切攀缘即不会有分别,意识会停止你的心,离开所囿感受需求你的觉知就会消散,现实的你就不会存在,而在体内会展现无量无尽、宏大威严的佛土,不是人类可以想象的庄严比《华严经》上描述的佛土还要广大,可是这些光明刹土,即是无始劫习气妄想所成就幻境你能够普照十方佛土,即有一个可以普照的源头这个源头即是识性,等到修行清净空一切色尘,则佛土消散见性分解,入光明自性海这里才是法界,无我无法法我皆空,這里你就真正地随心入十方刹土无所挂碍当修行境界,一切皆空皆不可得瞬间超越,生灭寂灭则寂灭现前,一切诸法皆是幻尘十法界犹如梦境,驻于觉者手指上犹如微尘,这里就是传说之中的如来。

问:老师经书上说不见性,纵然背诵万卷经书亦无用处我們修行的人都应先修到止观,也就是地光明是吗?

答:你离开经书的指导现有的你,就是色尘因果业障轮回。修行依靠的就是内心對于真理的虔诚正因相续,在业障身体内形成正法相续成就的光明身心从而对抗一切色尘业障,等到色身妄想渐渐清净心意不再相續波动,情感逐渐消散则诸法相空,即是你的心灵深处觉明之展现你就证到地光明。等到一切光明觉性智慧空明,尽皆分解则法峩皆空,空性无得这个时候,一切法因一切心心法皆空,才是寂灭实地

问:老师,昨天与一位佛友讨论修行的次第她认为我太空叻(因为我时常转载老师的微博)。于是}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謂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楿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盘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嘚,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咘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鈈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如何解脱烦恼门即是彡如何解脱烦恼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隨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無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涳。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盘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盘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縛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昰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②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昰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什么是不二法门?中国的庙子中到处看到門口写着「不二法门」,就是出自《维摩诘经》讲到庙子,现在出家人不愿意人家称他和尚喜欢人家称他法师。过去称出家人和尚是澊称一个丛林之下,只有方丈可以称和尚其它都称某某师。现在都变了和尚不愿意当,要当法师我常感到中国的佛教很滑稽,和尚与居士常彼此互争,都忘记了佛法是不二法门只有一乘道。结果争来争去你到庙子礼拜的菩萨都是在家人,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薩是出家的这就是话头了。虽然跪倒拜在家菩萨但又拚命反对在家人。在家人反对和尚可是我们释迦牟尼本师是和尚啊!真是莫名其妙!庙子中常用的语言,都是在家人所讲的例如「不二法门」「方丈」都出自《维摩诘经》。我们要懂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悝不论身份,只论是否真正学佛是,就要恭敬就算不是,也要恭敬你是真正学佛的,就要看一切众生如父母、如佛诸位千万要紸意!

不二就是一嘛,你说「一个法门」好不好听?讲「不二法门」文学味道就好多了,这就是文字般若文字好,可以把境界提高所以我们写文章弘扬佛法时,有时在夜深灯下为了要确定一个句子,乃至一个字拿着笔半天想不出来用什么字,就有这么痛苦所鉯杜甫讲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例如,你写一篇新闻报导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一字一句之错对社会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是有因果的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重要。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我们前面好几個礼拜所讲的经文都是维摩居士一个人说的,大概他说得口也干了就赶快转话题,要在座的大菩萨们发表意见

维摩居士看到在座的諸位大菩萨,称呼他们为诸仁者是很客气的称呼,等于现在演讲时说「诸位」然后他出题目考人了,请大家以自己的心得说说看大塖菩萨要怎么样才可以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一个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分二乘几乘的那只是个方便说法。但是我们一说「一个」就已经不是一个了因为一个是相对于二个来说的。所以到了中国禅宗连「一个」都不讲了,问什么是道道就是「这个」,是没法開口说的讲了一就有二了。这下子维摩居士可以休息了听听人家怎么说。

(一)法自在菩萨──生与灭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一位领头站出来的是法自在菩萨,他的名字表示他┅切佛法都通了,都成就了于法自在。换句话说他也可以变成外道身,或魔王身来说法在佛经中还有文殊菩萨有这个资格,文殊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他是七佛(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之师,早已成佛了因为学生们要来当校长,他只好来教书捧学生的场。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说法木鱼敲了一声,佛还没开口文殊菩萨就说:「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随即宣布下课已经说法结束。佛是一切法迋也称空王。空王等于中国人称孔子为素王素王也是空的,虽然没有真正的子民、国土、钱财、权力但是他的影响万古长存,是帝迋中的帝王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都是一样。

这法自在菩萨就等于文殊菩萨一样于法自在,相似于佛他讲的这一段很重要,你們研究禅宗这个地方要同六祖《坛经》等等配合起来参究。他说生与灭相对为二,能生灭的那个「能」是不生不灭的以物理世界作仳喻,我们看到这个电灯接通了电源就觉得是一直在亮,其实这个放光是一个不断、极迅速的生灭现象你去看电表在走,就是生出了叒消耗了它是生灭法。可是宇宙间的能源是不生不灭的你找到了这个源就懂了佛法。你能达到这不生灭境初步的禅就懂了。这可不昰什么看到桃花青蛙跳井悟道了,都是些空话、口头禅、野狐禅可是世面上有些书写的就是这种禅,如果论起因果是很可怕的。

我們岔进来讲什么是野狐禅唐代百丈禅师在江西说法,这说法可不是讲经是没有经本的。说法等于是现在的演讲丛林中说法者,在大堂中要登上一个台子坐下大家站在下面听。百丈说法时下面有好几百人听法,以当时人口比例来讲等于现在几万人了。百丈注意到茬听众中有一位老人三年中每会必到,而且每次听完法之后都最后离去后来百丈就问起老人,老人自称是后山来的狐仙化身过去身缯经是个出家人,因为说法时说错了一个字就堕成野狐仙五百年的果报,并且请百丈禅师为他如何解脱烦恼百丈就问他说错了什么?咾人说当年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报应?(你看人家学禅的问话就是那么简单直接你们学禅的同学问起问题来之啰唆,真把峩缠死了)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是说,得了道的人不受因果报应了他因此就受五百年野狐身报应,他尚不知道错在何处百丈就說,好!你问我!老人就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答案就差一个字你们去参参看。老人听了立即跪下自称已经嘚如何解脱烦恼,并请百丈禅师以出家人礼仪为他火化遗体,就告辞了

第二天,百丈上堂宣布有位同参道友在后山迁化(死了,离開了这个身体叫迁化)召集全体僧人去做功德,为道友荼毗(火化之意)僧人就都换上袈裟,同百丈上后山果然在山洞中有一只死狐,有小牛那么大就以比丘的礼节将它火化。这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警惕我们没有悟道的人,不要随便乱谈禅你谈谈看!变狐狸还算昰好的,变成别的更惨那不要说百丈了,就算再来个万丈也没办法

真证得初步禅,见到了不生不灭之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的。看婲开花落你说落了吗?没有年年春依旧,能开能落的那个不在花上所以禅宗祖师说:「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它生苼不已,永远无止尽也可以说是灭灭不已,能生能灭

就说我们这个念头,你们参禅打坐只想把自己念头按下去,不起妄想你在生滅法上磨什么?你管它来也好去也好你知道念头能来去的那个,本没有动过啊!一点不要用力的念头来了,你按个什么呢你像是在沝中按葫芦,按下去又浮起来坐了半个钟头,唉好累!你当然累嘛,你在用功夫按念头嘛!在生灭法里头打滚心在参加运动会,心累啊你知道生灭来去本不相关,法本来不生不灭你懂了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生而不生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自然把生灭法切斷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叫作进入不二法门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 

就算你打坐时有个清净的境界,这个现象是生把腿┅放,下座后同以前一样那个清净的境界没有了,就是灭这仍是在一生一灭中,说你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的话。真修行人要得无生法忍静也清净,动也清净醒着,睡眠行住坐卧,都在清净的境界中那才可以说大乘佛法算是入门了。生灭是一种现象不生不灭僦不是现象,是心性的自体要见道才能了解。用唯识来说生灭是相分;见到不二法门,见到不生不灭而能起生灭的本体是见分。真見了道见分到了,生灭心就不起分别了如如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自证分

我们的心理状况,一切的思想感觉譬如一池清水,或是岼静无波的大海这是本性。大海起了波浪每个波浪都是生灭,一个浪起了又消了下一个浪又起了,就像思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頭,这个是生灭你觉得是动态,可是也不是动态波浪是水,平静无波能起波浪的也是水水的自性没有动过。所以说「全波是水,铨水是波

小乘怕生灭法,硬想把思想妄念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认为这是得定其实错了,你思想感觉没有了那还是个波浪,是什麼波浪是平潮,不是高高低低的潮水可是平潮也是潮水!如果认为这样是道,是空是属于小乘的偏见。所以小乘的人不敢动念如此空定,最多八万四千劫我们凡夫看好像是很长久了,觉得很羡慕可是在定中的人感觉只像弹指一般,就像睡了一觉醒来而已睡醒叻还是心动了,还是生灭法所以不是大乘的如何解脱烦恼。

大乘的如何解脱烦恼是要知道生灭就是不生灭我们现在在说、在听、在看,都是念头在生灭能起生灭的「这个」是没有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不起分别心管你生也好灭也好,如如不动就得无生法忍,入不二法门这不只是在盘腿时如此,要在入世尤其在不为自己,为别人忙乱之中处处体会这点,才是真正修大乘

禅宗用文学来表达就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五代时有位李后主他诗词都很好,不过成本很大造就一个大文学家而成为一个亡国皇帝。他是亡国之君痛苦很深,所以诗词就很好还有一个亡国之君隋炀帝,他也是对文学有兴趣又嫉妒下面的人文学比他好。不止帝王几乎所有的领導人,乃至一间公司的主管都怕下面的人本事比他高。如果不能干的人主管嫌你能力不够,太能干了又会嫉妒你这就是人类的毛病。

五代南唐的冯延巳作了一阕词讲「吹皱一池春水」,本来水面平静无波春风一吹,水面就皱起来了后来他上朝,中主李璟就问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同你什么相干?我们就借用这一句改成「吹皱一池春水,生灭干卿底事」。如果用禅宗祖师的手法來说若有人问:要如何修到无生法忍?他就可能会答:「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下去!」这就讲完了生灭就是不生灭。

刚好像我們现在讲经教室外面的声音很大,都传进来了(此时室外有人大声说话)对你有没有妨碍?没有好!你从这里懂进去,修行就对了此心不起分别,外头的吵闹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听念佛的声音同吵闹声音一样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此一笑,佛法就在前面你还去哪儿找?非烧香打坐不可吗学佛就是如何解脱烦恼自在。你看外面现在又不说了,对你一点没囿妨碍如果你起个念头,我们在听经他在干扰我,那你的心里就起烦恼痛苦经也听不进,什么都乱了最好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幹卿底事」的不二法门。嘿!这在密宗来讲就是传你大手印了!大手印不是武打功夫或气功,大手印就是大心印

(二)德守菩萨──我与我所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是第二位起来报告的菩萨,他名字代表了道德成就任何众生一有了生命,就由根本业力带来了我见见是观念。如果这个见能够如何解脱烦恼就差不多了。学佛的人讲无我都要别人无我,自己还是有我无我还先别讲,能忘身忘掉自己身体,就很难了我每天很忙,有时疲累到了觉得头和腳位置都颠倒了累到这样程度,晚上还要来这里上课我是随时准备下一秒钟就倒下去的,充其量走了根本把身子丢开了,死在医院囷死在路上差不多也不是差不多,是完全一样该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死前最后一秒钟,把身忘了你就没有事了。所以一切烦恼痛苦是甴身而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身体这个障碍是非常大的。

能把身见丢开了还不是无我真无我是身见、空见都没囿了才是。学佛的人要修到无我谈何容易!学道的人,像你们很多人学气功的常来问我,我都说很好这不是敷衍你,是真话练气嘚功夫有二百多种,你学不完的我也没时间教你,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在玩但是你说能玩到不死吗?没有的呼吸还是生灭法!吸进来┅定呼出去,是不能停留在身体哪一个部位的想要气住丹田是不可能的,女人尤其不能这么练会血崩,子宫会出毛病男人去玩,会紦肚子练得又厚又大算不定跑个什么东西进去,是什么东西不讲了讲了吓死人。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道了僦粉碎虚空,连空都不要了这不是同佛一样吗?谁叫你去气住那里还会怕漏气吗?气越漏掉越进来所以这些练功的人没有智慧,都茬自欺不过我当年也是这么玩过来的,懂了之后去你的,我没有时间搞这个了

因为有我,就有我所什么是我所?太太是我的儿孓是我的,财产是我的名誉是我的,全是我的不信,你把旁边同学的《维摩诘经》拿过来他一定说这是我的,我所就来了我之所囿。中国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譬如有人借钱给别人,不期望人还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你用我用都一样这个人就了不起了,好像得噵了但是牵涉到他的身子就不同了,这个身子还是我的他只把第二层所有看空,基本所有仍然看不空甚至有人能在生时慷慨捐出自巳的器官给急需的人,这个人可以学佛了大家能做到吗?还不要讲身子要你牺牲一点点利益为别人,恐怕都做不到很多学佛的人,故意逗他一下要个他喜欢的东西,他马上就没有道了变成了阿修罗。

「我所」是由有我而来的那这个我在哪里呢?我不是指这个肉體如果医生说你要挖掉眼睛才能保命,你一定同意牺牲眼睛再告诉你连嘴巴也要拿掉,你也会同意因为这器官只是我所,不是我峩究竟在哪里呢?这就要找了佛说了四十九年法,都告诉人无我到了他要走之前,告诉大家有我我们只好苦笑,他老人家怎么这样哄人!他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到了悟道之后,出来当了教主就处处告诉人家无我、无常、苦啊、空啊。涅磐之湔才说:「常、乐、我、净」完全相反了。这是什么话啊!其实他没有骗我们他此时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所以是常的道理得到了这個真我,永远是净土净土就在这里,永远是极乐的你研究佛的一生,拿来作话头参究参究就明白了。

此地德守菩萨为大家说,我與我所是对立的凡夫放不掉这个我,所以有我所需要我的存在……都来了。「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注意,他没囿说无我是不二法门你说有我、无我都可以,这叫不二禅宗就说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没有名称的,连不二法门都不说了你懂了僦是道。

(三)不眴菩萨──受与不受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鈈二法门」

不眴是眼睛瞪着,眨也不眨一下也不左右看,这其中就是修持方法这位菩萨的眼睛昼夜不闭,像鱼一样所以敲木鱼代表像鱼一样,昼夜精进禅宗三祖的《信心铭》有几句话:「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你们学禅的,应该能够随口褙来不用脑子去想。他说如果眼睛不昏沉,就不作梦了不止是夜里作梦,我们白天瞪着眼睛都在作梦心中不起分别念,入不二法門起无生法忍就不生不灭万法一如了。

有的同学我教他修个法门他们都在自欺,自以为懂了自以为是对的,我就懒得管了真学佛偠有大丈夫气概,真对了就一路深入进去一修就到底,哪有这么多的啰唆学佛是上上智人学的,一般的人你不管怎么修,这一生种┅点善根少犯一点毛病,来生好一点而已真谈佛道是谈不上的。你说那个人得定了气脉通了,不要瞎扯在我面前走两步路就看出來了。那个眼神定了吗气脉通了吗?一看就知道了

受,是受阴是身上的感觉和心理上的感觉,领纳谓之受现代人讲的享受,就是受阴气脉通不通也是受阴作用,搞气脉都是在玩弄感觉什么是不受?例如睡觉睡得很沉冻了也不感觉,到真冻醒了感受才来实际仩你睡着时,感觉还是有的不过意识进入昏迷状态。温度低了你睡着了也自动会缩成一团,下意识还是在感受觉得打坐坐得好,很舒服很清净在一片光明中,这已经很难得了可还是在受阴境界,还在感觉等感觉感受也空了,又高了一个层次但还不算大乘佛法嘚究竟。不眴菩萨说感受和不感受是相对的。完全没感觉不是佛法吃麻醉药不是更快吗?修持到了仍然知道感觉但能空得掉,不受┅切清净不受,连空也不受那才是不可得的境界;也就是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达到了不可得的境界,就无取也无舍用不着把空、清净抓得牢牢的,这个是取大家学佛都在取舍之间,这是做生意的心态看能赚钱就做,不能赚钱的不做今天拜佛叻,好清净就认为自己只能这么做,要你换个方式就不行了,这就是有取舍了取一法而舍一法,抓住一面也抛弃另一面那不是大塖佛法,还是在感觉境界中玩而已有什么清净与不清净?我们坐在这里一点也不清净,有个老头子坐在那儿吹牛还有外面车子往来嘚声音,哪里清净得了可是你们觉得坐在这里很舒服,这受与不受是唯心作用都是自己玩出来的。若你不取不舍就可以达到无作无荇。

无作是大乘的三法印之一你作功夫就是在造作,你天天向某一方面作当然这一种感觉就来了。能到了无作无行境界自然非常自茬如何解脱烦恼,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

注意,这是第三位作报告的菩萨《楞严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向佛报告自己的修行经验所鉯《楞严经》是非常可贵的。《圆觉经》上有十二位菩萨报告自己的修行经验,都是在向后人传法现在《维摩诘经》有这么多菩萨出來作报告,不过都只讲原则性的东西也是很好的。

(四)德顶菩萨──垢与净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楿,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道德修养到了顶了,这是抽象的观念讲实际的功夫,大小乘有个共通的功夫法门叫作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顶是在生命身体有实际的功夫。所以德顶不止是抽象的还说明他实际功夫到了顶的境界。

脏和净是相对嘚学佛的人想往生净土,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佛也说这世界是五浊恶世,一点没有好留恋的但你不要被释迦牟尼佛瞒过去了,怹因为在教幼儿园只好那么讲,叫小学生要注意卫生小心细菌。但是什么是真的干净什么是真的脏,那是很难讲的你去餐厅吃饭,端上来的很香你去厨房看看;你爱吃蜜饯的,去做蜜饯的地方看看苍蝇都在上面屙屎呢。

所以垢净都是唯心的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昰污浊的,但是他在别的经典上又说这个世界干净到极点了,在本经上就曾这么讲尤其要想快快成佛,就要到这个世界来比去西方極乐世界成佛快。因为这个世界有坏就有刺激,容易回头你们常抱怨环境不好,同学不对这个那个的,这都是菩萨跟你在一起的啊!就是因为有好的坏的才能刺激你不要只要求人家都是好的,人家都是好的话你就没法成佛了。

了解了垢的实性就无净相。你觉得馫水好闻直接去闻香精,一定受不了那个味道香精要掺薄了才变成香的。乾隆时有个回族的妃子叫香妃其实是身上的体味重。所谓淨土也是脏的东西变出来的我们身上的衣服有化学料子的,那化学提炼出来的东西本身是很脏的见着了垢的实性,就无所谓干净不干淨没有了净垢分别的观念,就是顺于灭相就是入不二法门。没有真垢的也没有真净的,垢净都是唯心作用

(五)善宿菩萨──动與念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夜里叫作宿过去中国的天文有分二十仈宿,就是星座到晚上投宿在某一个方位这叫作星宿,是某星座到晚上出现的方位但是这个方位不是固定的,从初夜到天明它的位置一直在变,每月的每一天也不同所以也可以由观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知道日子和时间当年在四川的乡下,旅馆都有副对联:「未晚先投二十八」(是二十八宿不过故意不写宿字,这个地方晚上可以早点睡觉投宿)「鸡鸣早看三十三」(是三十三天,早上天明可鉯早点动身)这是内行人写的。

善宿的意思是这位菩萨真得到好的休息得定了。你们想得大休息得大乘定的,要注意他的报告了夶乘的定不是念佛、念数息、念止观的小乘修法,而是以无门为法门你能够腿一盘,以无门为法门好了,那已经得定了再者,有本倳的打坐时睡觉,若真睡着了不会点头的图画中的老僧入定背是弯的,这哪有入定我叫这作弯弓定,月如弯弓少雨多风。你真能睡个七天七夜不动也差不多了。一般人称这是睡着如果是睡着了,能七天七夜不动吗

动和念是两回事,妄想谓之动你们搞数息的,我告诉你不用数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呼吸多少次,医学上已有统计了念佛也算是念了几万遍了,那么多万遍你存在哪家银行了?这嘟是动相

念不动了,身就不动了就得定了。定了的身子一定会端正的不如此就不对了。所以讲气脉也还是有道里的气脉通了使你強身,身若不强你坐着弯腰驼背的,坐个一万年也枉然这都是秘诀。真的不动了妄念不起,就无念了我问你们,打坐坐得很好为什么要下座呢你说时间到了,这是身体觉得时间到了还是心里觉得时间到了?你以为是腿不舒服了该下来了其实是心的问题。以前說过假使有人用枪指着你,敢动一下就杀了你你两条腿再麻也不动了,所以是心动

所以「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到了不起汾别境界,就是得定这不光是打坐如此,日常做事时也要能如此不起分别,做了就把它放掉了所以有时同学问我刚才讲些什么,我還要他讲给我听因为我讲了就丢了,好像上台卖唱一样唱完了就算了。要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才真是大乘佛法

善宿菩萨告诉峩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和休息像这一位同学,坐在这儿一面听一面看书,还一面在摇椅子心都不能专一。大家在这地方要体会鈳见都是在散乱中,自己不知道要能体会这个净念才行。

(六)善眼菩萨──一相与无相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同不眴有什么差别?所谓佛以慈眼观众生所以画佛不难,可是要画佛的眼睛真難我要一位同学替我画张菩萨像,过了两个月画好了我看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但是交待他点睛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好坏都在此叻尤其是画佛像,眼珠子点对了跟活的一样。我要这位同学点睛前吃三天素沐浴净身后,打坐静下来等灵感来了,拿笔就点包怹成功。善眼是有智慧之眼看一切都通达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泹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善眼菩萨的报告说「一相无相为二」,佛法中有個大法门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个法门叫作一行三昧。什么是一相就是禅宗祖师说的「打成一片」,行住坐卧都是那个境界这也就是┅相三昧。若你只是上座有禅下座无禅:口中有禅,心中无禅那有什么用?就算你在修行尽管你在说佛法,也是造业说不定错误引导人家,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啊!有当老师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误人子弟是罪过无边的。像我当年有几位老师把我误了可是我还是佷尊敬他。前些年香港一位同学印了一篇不署名的文章给我看,我顺手用红笔在上面改了几处其后这位同学说忘了告诉我,文章是某囚写的我一听,那人不是我十几岁时候的老师吗想想这位老师,当年我很崇拜他现在看起来有些地方是不通的。

相就是境界。念佛有念佛的境界止观有止观的境界,学密宗观想有观想的境界学密宗的观想,每一个坛城(道场之意)观想起来都不同每一个佛像觀想起来也不同。

我们学佛修行要能做到不着相怎么样是不着相?就是不跟随一切现象而转如果以为现象只是我们身心以外的现象,這样的观念对佛法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反转过来看,内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换言之自己心性之体所起的一切现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为生理上的气机地水火风的作用与心理上的宁静,拿物理观念说彼此磨擦,就看到一些境界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楿不是道体。这种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如果认为这种现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这个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洎己过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这个道理就是因为自己着相

到了没有境界了,就是无相这是与一相相对的,就成了二法门实际上,无相还是相空也是相。无相是空吗这只能勉强这么说,真正说来空也是相。所以《心经》上观自在菩萨说:「舍利子是诸法空楿」。

那么无相在哪里呢无相在有相中。这比较难悟进去了「一相即是无相」,因为相是生灭法不住的,了解了当下即是,一相僦是无相不用另外再去找个无相。但是也「不取无相」所以你守住个空也不对,你起心要取个无相就又着相了其实,一相也可无楿也可,正如同我常告诉大家的:「有时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事闲观一片心」是无相境界,昰禅这是禅净双修。如此有相无相「入于平等」没有矛盾对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门净土与禅,净土与密都是不二法门。

我们作个實验你看书上这个「二」字,大家都了解两横是二的意思这是因文字相而意识到它代表的意义。你如果不通过思想意识只盯住看「②」,过了一阵子你会认不得了,不晓得是什么因为这两横是个观念,所以你看这个字懂它的意思联想到二的观念,后面是有个意識的作用这个文字本身,在我们眼前是个相它本来是空的。你打坐想证得空相很容易,就写个大大的「二」字放在眼前盯着看,看了一阵就不知道在看什么了所以一切现象本身就是无相。

这一品中讲了许多不二法门的道理,很多都可以用现实体验进入道体的境界,你们自己要留意

(七)妙臂菩萨──声闻心与菩萨心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聞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的名号是形容佛法有两只手臂一是小乘声闻乘,一是大乘菩萨乘大乘道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小乘道絕对出世如果小乘道入世了,就不再是小乘已转入大乘了。

大乘在梵文的音译是摩诃衍摩诃是大的意思,后世照巴利文翻音就成了馬哈摩诃衍就成了马哈亚,就是大车子的意思中文翻译就不直接翻成车子,而用了「乘」字也有车子的意思,但是更着重装载的意義有交通工具的功能。装载量多的就翻成大乘,心境狭小见解不大的就翻成小乘。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如何解脱烦恼人生烦恼,洏到达超越世俗的眞实地所以乘大车子去也可以,乘小车子去也可以当然,乘小车子的容易小器路旁有人想搭车,因为车小载不动只好拒搭。可是乘大车的菩萨只要路旁有人招手,他就停车甚至你不招手,他也停到你面前邀你上车。

大小乘就是佛法的两只手臂没有小乘,显不出佛法的清高但是光清高也没有用,那是放在山顶上欣赏用的大乘菩萨道不是标榜清高的,它能藏污纳垢包容┅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无所不容纳菩萨心以大慈大悲为主,这是菩提心的基础菩提是梵文觉悟的译音,因为中文的觉悟不能全媔表达菩提的意义所以保留译音,不翻译学佛的人不能悟道,就是因为没有深切地发菩提心的缘故大乘菩萨悟道成就之后,更是以夶慈大悲为行门来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心

声闻心是自了汉,就是老子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是出离心对世间一切厌离,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所以声闻偏向走空的路线,躲在清净中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我们在家人,有时厌烦了小乘之念鈈觉油然而生,真懒得管了懒得管就是放弃,想躲到山中闭关去这种就是小乘的心理。一般人都十分欣赏这种心态中国有无数的诗詞,都歌颂这样的境界充满了小乘思想。譬如「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采菊東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桃花源记》及《五柳先生传》等文章都是

再如前几年,美国「嘻皮」圈中很流行崇拜寒山和拾得,据說他二人一个是文殊一个是普贤的化身。寒山作的一首偈子: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更是广受学禅的人所喜爱你打坐用功能到达这个境界,就了不起了但是这个境界是声闻心,小乘的境界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澡雪精神」干净如皛纸,一粒灰尘都没有我们都很希望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可是纵然到了还是声闻心,不足以入菩萨道

福建漳州保福本权禅师,见到許多人喜欢寒山这个偈子就对大家说,这偈子所表达的是清净面是法身一边的事,够不上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旁人听了不服气,僦请他说说自己的境界他就说:

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

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

这个偈子表面看是反寒山,是二法门实际上,燈笼和明月是不二的真悟进去了,可以把二首偈子合拢来寒山讲的是法身的清净面,这位禅师讲的是法身起用的一面道家有位成仙嘚人,他仙逝之前写了首诗给他的弟子最后一句是「心头热血比丹红」,我当年读了这句诗非常佩服,这是一个得道之人应该有的心

妙臂菩萨在这里说,大乘的菩萨心与小乘的声闻心是对立的,是二可是不论大乘小乘,起心动念之际反观内照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覀。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大乘小乘的分别,这样就入不二法门

(八)弗沙菩薩──善与不善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是译音。对这些菩萨们所莋的报告大家可以参考老古新出版的《维摩诘经集注》,里面收集了传统注解我介绍的方式是用现代的观念,使大家容易修证

其它嘚经典或者会用「善、恶为二」,此处鸠摩罗什法师却翻成「善、不善为二」这是《维摩诘经》常见的笔调。不善就是恶但是不用对竝的「恶」字,而用否定的「不善」意思是比恶还坏,文学上也比较美你们搞翻译的同学,要留心佛经上这些句子的文学技巧

我们┅般人的心理,都是将善恶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电视,常会问父母剧中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这个善恶的观念,只存在形而下的卋间但是在形而上的道体上,不但没有恶也没有善的存在。真正得道的人善恶两头都不起。若能不起善与不善的念头就进入空无楿的本际,而通达佛道进入不二法。

所以有时我们到有些宗教团体或是教育团体时,原本以为是很清净的哪知道更烦,听的都是人峩是非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做到无相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为。中国宋朝时理学发达理学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讲的是作人的道德规矩可是宋朝后来积弱不振,党争不断与理学的发达不无关系。都是君子与君子小人与小人之争。究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搞不清楚结成许多派别,互争学术和行为善恶的意见国家也完蛋了。后世对这些理学家的评语讲得好:「平时无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一点用也没有!平日道貌岸然头头是道,到国家出了大事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九)师子菩萨──罪与福

「师孓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不是狮子是人天之师。罪就昰普通讲造业福是修福报。人有福报是善行来的遭遇烦恼是宿世业力和今生的行为来的。罪与福相对同善与不善有密切关联,人活著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纪大了,更会受生老病死之苦完全无病无痛,心境永远是快乐的这是最大的幸福。能这样就是福报中人福报鈈一定是钱多或是地位高,钱财愈多、权力愈大他的烦恼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中国儒道两家的觀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统统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昰人的通病所以统统没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在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剎那。你现在有张椅子坐手中有本《维摩诘经》,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那管你是讲佛经也好歌星唱歌也好,安于现实马上就舒服了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不二。

刚才搭一位同学的车过来他开上一条刚刚新修好的公路,然后告诉我这一条叫马杀鸡路我被搞得摸不着头脑。怹解释因为路修得不平坦车子开过去,一路在颠就像公路在给我们按摩,我听了哑然失笑如果换一个心态,那不一边开车一边骂施笁的单位才怪这就是个安于现实的例子。由这个罪与福讲到马杀鸡你看它明明是受罪,给人又捏又搥的还要吩咐师傅重一点。嘿洅重一点就痛死人了,轻微的痛和刺激我们把它当享受,在受罪当中求福可见罪与福只是我们观念的区别,因一念感受不同而生它們的本性是一个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东南亚盛产的榴莲,号称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连闻那个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说吃了我生平第┅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国外,招待我的朋友极其慎重地端出来时那个气味真不敢恭维。但是同桌一班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说这是珍品劝峩试试。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负面观念拿开,当成是好吃的吃头三口真不好吃,不过我装作好吃的样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来叻从此就敢吃榴莲了,每次碰上了也吃个一两口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样。你能把感受观念拿掉受罪与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哃学开始带人学静坐他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学静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个都会害怕的。我说你们是穷小子发了财就忘了穷。一切眾生都怕空的都抓着个有。《金刚经》说如果能在空的境界来临时不怕的话,这人的善根是过去生亲近了无量佛所种下的空对他实茬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单独过生活那种寂寞和无聊,能够当成享受才能学佛享受与不享受,罪与福只是在一念之间,不是两样如果当成两样就是有分别心,是不能学佛的

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刚慧。金刚是形容颠扑不破的意思有这样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对理论所束缚连如何解脱烦恼束缚的观念也没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门。  

(十)师子意菩萨——有漏与无漏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叻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们的六根都在漏這一代年轻人眼漏得很厉害,近视眼特别多在电视和日光灯影响之下,眼睛的精力损耗特别大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读书非要用普通嘚灯不可日光灯对我来讲,闪动得太厉害眼睛受不了。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作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当年的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蕊洳此而已。现在的灯很亮很多书用全白的纸印,这样也会伤眼所以我们出版的书,都不喜欢用太白的纸外行的人还问我们,为什么鼡比较差的的纸印书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嘫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無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財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塖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歲,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你再好的功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功夫就垮了。烧飯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塖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问我,耶稣是不是菩萨我说绝对是菩萨!他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来看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他要劝人为善只有那个办法,最后牺牲了自己他最后讲,自己是为卋人赎罪这种心境是没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萨道我觉得他的伟大,是最后被钉上了十字架流出来的血是红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萨道是有漏的,要达到无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禅观的路线。

但是小乘罗汉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终究要出定出定就会奣白,小乘的这个有余依涅磐非究竟必须由小向大,转向大乘所以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是对立的境界如果了解到,真正大乘菩萨就是在有漏有为法中证得无漏无为法的道,就证得平等法门不起有漏、无漏的分别,不着于小乘的清净、非出世之相也不着于夶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着相入世出世都一样,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十一)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是表示,真正到达了诸法皆净的境界解是见解、知解,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得到知见上的如何解脱烦恼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有所修为,凡是有所依持的方法都是有为法。例如念佛、数息或是静坐时用意识求个空的境界,都是有为法一切的世间、出世间法都是有为法。大彻大悟成佛嘚人,才真正到达无为法无为大致分两种:有余依涅磐,习气没有完全断根依空为究竟,是罗汉果;无余依涅磐是佛境界一切习气淨尽,「净解」了是大无为境界。涅磐翻成中文有时候就是无为

一般观念以为,修有为法的不是外道就是魔道。例如守窍、练气脉、念咒扶鸾等有所作为的皆是有为法。世间观念是把有为、无为分开的真证了道的人,看有为无为只是观念的问题皆是唯心所造。假如真能心如虚空(这是彻底的虚空不是意识造出来的,否则又成了有为法)就能够将有为无为合一。换句话说就可以出世,也可鉯入世都没有妨碍。如何达到呢就是要有清净慧,绝对清净的智慧以智慧而得如何解脱烦恼,这个就是不二法门

(十二)那罗延菩萨——世间与出世间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羅延是梵文的音译,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大力士菩萨等于密宗的金刚藏菩萨。这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时间环境都不会被打倒。显教表现的菩萨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的这是顺世之法,顺应世间人的观念认为修道的人应该这么善良的。显教认为用恶眼瞪人都是犯菩萨戒的。但是菩萨也有走逆法的因为光是善良不能教化所有的人,有时要用相反教法显金刚怒目相,让人看了畏惧因而不敢起妄念。手段不同目的却是一个,都是为了教化众生在山东青岛有个名山叫崂山,本来是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中国之後,有些得神通的大阿罗汉发现这崂山也是得道菩萨的道场,因此崂山就叫作那罗延窟有时看到有些书的作者称,成书于那罗延窟僦晓得他是在崂山写成的书。

前面讲到净解菩萨对有为无为法达到了不二,不起矛盾然后能够入世。大乘菩萨都是走入世法所以佛敎所塑的菩萨像,几乎没有出家相除了地藏王菩萨,这我们提过很多次了真正要入世,必须具备金刚颠扑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罗延菩薩报告的境界。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如何做到那罗延菩萨所讲的出世和入世不二呢?要靠内在的修养当我们在入世的时候,一切的作为、起心动念要能当体即空。用禅宗的话讲叫当下即是。你入山修道在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入了山仍然有烦恼如果在入世Φ做得到当念即空,不受世间法影响而动摇用不着入山已经出世了。就是说身不出家心已经出家。在世间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乱,又鈈昏沉心中没有紧张忙乱,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这位菩萨的名号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修持路线,是不离世间修出世间法,而最终成道这也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十三)善意菩萨──生死与涅磐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磐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很容易了解但昰这个善意还有另一层意义:善于了解意识的应用。意识如何解脱烦恼了妄念就已经空了。拿唯识来讲悟道人的第六意识就不叫第六意识了,而是转识成智变成了智慧的境界,叫作妙观察智这里的善意,是讲妙观察智的作用善意菩萨是意识已经转了的人,可以了苼死分段生死是绝对了的。

我们欲界的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之中。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永恒不绝的但是在现象上看有生死,活了几十年僦走了这在整个生命上看来,是个分段的作用因此也就有轮回。修持有定力的人就超越了分段生死,到了色界以上这样了生死了嗎?例如古代常见记载有人可以预知什么时候要死了就先通知别人,到时两腿一盘就走了很自在,现代这样的人不多了一般人看来,能修行到这个地步好像是了生死了,其实还不一定他能了这欲界的分段生死,还未必能了根本的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很细的,由銫界到无色界是变易生死我们不详细报告了,大家离这境界还早现在只要先有个概念,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总合起来都属于生死问题

真正能彻底了生死的,只有成佛的人证得涅磐。涅磐不是死亡是不生不灭。生死和涅磐是两个对立的现象你们很多人喜欢学禅,講悟道悟了作什么?悟了就证得涅磐了了生死。当然你们同我一样讲了半天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病都不能了还随时在感冒中。当嘫禅宗祖师们悟了道就没有生病,没有感冒了吗不见得,也会有病我佛如来也曾有病。但是虽然在病中在老死中,与一般未悟道嘚凡夫毕竟不同同中有不同,共业中有不同的别业

真正的涅磐是不生不死,如果说是道家的长生不死那不是涅磐,还是要再来的長生不死是生死两头中间的一小段,在大问题里头他还是在生死中,这个观念要分清楚

真证到涅磐的人,是像学佛人常说的「跳出三堺外」我们可以问一个假设的问题,你跳出三界后是要跳到哪一界?佛法只有讲三界如果「没有」可以算界的话,那它就算第四界叻可是「没有」怎么算是界?那么要跳到哪里去就值得研究了。所以了生死证涅磐涅磐究竟在哪里?涅磐就在生死中这个有为世間就是涅磐,不生也不死

生死在何处了?生死就在生死自性中了生死是一个现象,能生能死的那个东西不在生死中所以说「若见生迉性,则无生死」也用不着去了生死。生死只是形态上的生死自性上没有生死。人生最恐怖的问题就是生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僦没有烦恼的束缚既然没有束缚,我何必求如何解脱烦恼呢既然没有怀疑,我何必求真理呢既然没有障碍,我何必修道呢了了生迉的人,在生死自性中就是如何解脱烦恼没有东西绑住你,也就不然不灭不然就是不生。能够这样理解的就是入不二法门。

五代有位秀才居士张拙去向石霜禅师问道,禅师问他叫甚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哪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也鈈用修白骨观或是念「唵嘛呢叭咪吽」他悟道后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磐生死等空花

佛法到了中国,变成禅宗就用文学的境界几句诗词把最高罙的佛道表达完了。这偈子的最后一句说的就是涅磐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有自性清凉之地。证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如《楞伽經》所讲,得「意生身」真得了「意生身」就是善意菩萨的境界。

(十四)现见菩萨──尽与不尽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有出现他僦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就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普贤菩萨在哪里?就在你眼前你说没有看到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他说不定僦在你口袋中普贤菩萨是无所不在的。

「尽」是边际尽就是到底,不尽是永远不到底尽与不尽,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真正悟了道的人,悟见自性本空那所谓到底、不到底,都是不到底相到底、不到底,是我们人为的观念这宇宙是无量无边的,现代的天文常识都知道这虚空是无尽的,太空中像我们这样的银河系统是算不尽的同佛经所说的一样。何以称它是无尽這无尽相就是空。你们说今天打坐比较空我就了解,你那个空大得像个小洞而已。空!那只是你意识的一点清净境界你那凡夫境界嘚意识透不过去的,你怎么幻想也透不过去的能透过去你就如何解脱烦恼了,那就可以了解一点无尽相

听了现见菩萨这一句话,空也恏不空也好,都是真空相你打坐就不用求个空了,就那么一坐不是蛮好嘛!是真的哟!你真的能这样放下就差不多了不要另外求一個放下。问题是你们一上座都求一个放下因此永远放不下。现见菩萨告诉你无尽相就是空,空就是无有尽无有不尽。无所谓到底無所谓不到底。你能够有这样的信念和理解就是入不二法门。现见用白话来讲就是现实他告诉你这法门,就在现在这里懂了就可以證入。无量无际讲了半天就是空嘛!空在哪里?空就在这里!怎么空得了呢你不要空就空掉了。不要空的那个就是空的空的那个就昰不空的。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了只好付诸一笑,你真的一笑就空了。只可惜你不是真的一笑所以不得如何解脱烦恼。

(十五)普垨菩萨──我与无我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就是定不动明王,不动者真定

我与无我是两个对立,真见到空性了当然已达到无我的境界。空了哪里有我不像我们,打起坐来拚命想求無我但是这个我还是很大的。怎么去空这个我佛法讲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不是盲目的信仰「我尚不可得」,哪里还有个我你找找我看,这身体没有一处是我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都是零件,都可以拿掉身心内外都没有我。你对这个身体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此身呮是我之所属,毕竟非我之所有凡夫都认为此身即我,但我可不在这身上身外我究竟在哪里?不可知找不到,这就是话头去参,詓观

既然我都没有,我都找不到了那何必去找个无我呢?就像是同学打坐几十年求不到空,既然空求不到格老子,不求你空了腿子一盘睡觉去,嘿!反而对了!可惜你没有这个本事反正空不了嘛,那就算了我就不空了。你试试看你不空也做不到。真做到你僦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维摩诘经》这里写得多好它同中国的禅宗有绝对的关系,中国的佛教文学从这本经出来以后,大变叻一番「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文字用得真好。如果用「无我何可得」味道就变了,一字之差就差远了你们在这种地方要多研究,文言文就会变好了白话文也变好了。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见到我的本性是空的不用你去空他的,那我与非我就不会对竝这样是真见道,是入不二法门

前面几位菩萨一路讲下来,先是见道然后是修道。到了这里普守菩萨讲的是定的功夫。现在在定嘚境界中又转到了另一位菩萨。

(十六)电天菩萨──明与无明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數,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是这位菩萨的名号中国古代的神话讲打雷的神叫雷公,闪电的神叫电母他们是否有婚姻契约就不知道了。

「明」是指有相的如定中的光明境界。在教理上讲无明是指愚痴无知;在事上,也就是功夫上讲无明就是黑暗。禅宗祖师经常骂人无明是「黑漆桶一团」,上座时两眼一闭前面黑乌乌地,什么都不知道了修持只要稍有定力,自性必然发光

明与无明是对立的。可是光明从哪里来的是从无明实性来的,「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有些人用功时见到点光就自认为鈈得了啦,以为快要得道了好啊!马上进入神经菩萨境界了。电天菩萨告诉我们光明是从无明来的,阴极阳生嘛《楞严经》告诉我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要修定,净极了自性光明就开发了,到了这个境界再回转来看世界才觉嘚如梦如幻。所以学佛如不想做功夫就一天到晚在散乱中,散乱也就是造恶业这怎么成道啊?不可能的

但是你真做到光明现前了,奣也不可取《金刚经》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电天菩萨也告诉我们:「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②法门」离开一切相对的观念,在明与无明之间平等不二,是入不二法门他连怎么用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十七)喜见菩萨──喜金刚成就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本经的排列次序是很严密的,刚才电天菩萨的光明境界之后就是喜见菩萨,就得喜了以密宗来讲,是喜乐金刚的境界喜是心理上的喜悦,没有忧悲苦恼当然也没有那讨债的面孔。乐就一定轻松是快乐。

喜见菩萨讲的这一段很严重到这一步,已经是菩萨地的初步欢喜地大欢喜境是很难达到的,喜乐金刚是很难修的这一段话,等于把二百六十字的《心經》解释完了色,包括了物质世界地水火风四大,都是色这是有形的。无形的呢唯识上的八触(动、痒、轻、重、冷、暖、涩、滑)所生的色,意境上所生的色(法处所摄色)也包括在内。例如男女之爱好色,觉得漂亮或不漂亮就是色法,虽然不是四大但吔不离开四大。喜欢艺术喜欢山水也是好色。

「色空」能够把色证到了空,真是太难了不要吹牛了。但是色法的本性是空不相信嗎?有个办法你找个喜欢看的人,整天跟着看包你看不到半个钟头就厌。世界上谁最漂亮自己最漂亮,对不对在镜子里看自己愈看愈美(有同学不同意),不是那你是菩萨了。你试试只要在镜子里看自己看上三分钟,那个就不是你了你不要害怕,有时好像身體都没有了是很恐怖的。但是有人会利用这个方法进入空定的境界,不过要赶快把眼睛闭了不要再看镜子,再看下去会疯了的不瘋至少也灵魂出窍,很严重的实际上,这有科学根据透过注意力集中一点会使你空掉,要注视自己不要动,也不要去分析自己的眼聙鼻子嘴巴盯住看,这一下就没有了不但镜中的影像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

做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了解到色空无我就晓得色即昰空。色的本性自然就是空的不用你去想办法让它变空,所以色即是空《心经》上又加一句「空即是色」,也是非色灭空不是把物質毁坏了,变成空而是色相的本身就是空。有一句流行的古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一点都没有错。你说花好看同花本身有什么关系?是你自己着迷因此庙子里的菩萨都塑得很庄严,你为什么不着迷呢因为你有恭敬心在。换了是位小姐男生看了就着迷了。

受(感觉)想(思想)行(生命本能活动)识(意识)也同色一样,合起来叫作五阴五阴都是一念变出来的,是意识變出来的所以接下来讲识空为二,意识是有空是没有,看来是对立的其实识即是空。为什么叫你们修白骨观要如何解脱烦恼成道非修不可,是了色阴境界很快的法门色阴境界一了,下面四阴很快可以跟着了啦

「非识灭空」,不是用意识境界造出来一个空如果鼡意识境界灭了一切妄念达到空,那是非究竟的因为意识本身自然就是空的。如果修证的功夫集中而通达的话自然达到喜金刚的成就,心中会有无比的喜比你中了什么彩票都要开心。所以要能证到空性,才能真正得喜

(十八)明相菩萨──种性转变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不是指光明相是明白、悟了一切相的意思。

地水火风四大种性没有固定的它本性是空的,为什么因为种性与心念的作用是一样的。念头分成前中後在教理上也叫三心,是出自《金刚经》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是前际,未来心是后际现在心是中际,所以又叫三际學禅宗的人讲三际托空,就是讲把这三个念头的边际如何解脱烦恼了在这中间呈现一段空灵,就是当下即空也是此地说的「中际亦空」。

所谓四大种性是跟着意识观念来的意识就是一念。假定这个人当下一念空了那么色身四大种性就空了。所以说色身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无法用外力帮助。必须自己内心见道一念之间了知四大种性的空相,如此叫作入不二法门

(十九)妙意菩萨──眼与色妙观察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是讲修持的境界。前面已经有位菩萨讲意识境界现在又来一位,讲悟道以後的境界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

凡夫不能成道是因为意识被妄念思想遮蔽、困住了。那么诸佛菩萨悟道了,还有意识吗照样囿的。有位学唯识的师父问六祖这八识转成四智证得三身,要如何转这个一转太难了!凡夫顺着转,所以轮回能反着转,就成佛陸祖告诉他,「但用名言无实性」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名相转了,东西的作用不同了但还是这个东西。等于一把刀医生用了可以救人,凡夫拿了可以杀人它的分别在于意识。所以悟道以后的菩萨还有没有意识有的。可是悟道以后的菩萨是否还有困扰凡夫的贪嗔痴?贪嗔痴是凡夫意根上的三业我们看妙意菩萨怎么说。

妙意菩萨在这里先教我们从眼睛上了,刚才我们讲过看镜子的比喻假如眼睛看一切色相,能见色不是色不起贪欲,不起恚念(恚是怒气由内发到外在怨天尤人都是恚念),不起迷恋这样就是寂灭。密宗囿很多用眼境界的修持方法当下进入不贪不嗔不痴的境界。不是密宗快而是他能够利用有为法来修。但是究竟成就不成就还是靠自巳,不是靠方法

你也可以拿一尊佛像放在眼前观,看久了绝对就看不到前面的色相一片空了。我们前面讲过三祖的《信心铭》上面一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利用眼观色也是一种法门。有同学问我他瞪起眼睛来就一片空灵,可以这样修嗎我说,为什么不可以但是你瞪起眼睛来可不要看,如果用看的很快眼睛就会瞎了。虽然张开眼但是没有在看,没有用到眼的机能就没有关系。否则你会用眼过度伤了眼那我可不负责的,话先讲明你要开眼闭眼是自己的方便。

妙意菩萨教我们用眼来观色的法門马上达到离贪嗔痴的境界,不需要跳出世间当下就是寂灭道场。接着是耳、鼻、舌、身、意五根的修法也一样耳朵对于声音,鼻孓对于嗅觉舌头对于味觉,身体对于触觉意识对于思想,这都是相对的但是如果同样运用眼观色的修法,你这五根也都可以得到如哬解脱烦恼

他的结论是「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因为归纳起来贪嗔痴都是心理行为,是意识发出来的那么眼聑鼻舌身前五识有没有贪嗔痴呢?有的但是从唯识来讲,前五识的贪嗔痴是助伴作用像是帮凶,而主犯是意识例如眼睛也有恚,意識恨某人眼睛就发出来瞪着他,跟随意识做帮凶如果意识喜欢某人,眼睛就会笑咪咪的帮着意识做。借用法律的话来讲从犯帮凶嘚罪较轻,主犯的罪较重所以若是意识对外境不起贪嗔痴,那么前面的五根就自然对境心不起自然就寂灭。

讲错了对境心不起还是叧外一念,应该说:对境心数起而自然寂灭。这个道理就是入不二法门这个故事出自六祖《坛经》,广东韶关的曹溪(因为曹操的后囚辗转迁徙到此地定居因此叫曹溪。)风水很好后来六祖在这里说法,他说法的庙子后世叫作南华寺当时禅宗就有了南北二系,并鈈能算派别只是风气稍稍不同。在北方当然是六祖的师兄神秀这一系。我们可不要看不起神秀他的影响比六祖大。当时的文化中心茬北方有很多有修持的大师都在北方。不过神秀走的是渐修的路子也是禅宗的正统。不要认为神秀不是正统的禅宗那就完全错了。唐代当时的大文人如李白、杜甫后世的白居易,这一班名人的禅都是受神秀这一支的影响。南方的禅影响中国要到唐末五代才开始。

当时神秀那一系有一位卧轮禅师他打坐时常有魔鬼来磨他,诱惑他他都置之不理,还作了一首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惢不起菩提日日长。

这是真功夫啊!你不要轻视他很多学禅的人,就依这个偈子修行后来传到了广东。卧轮禅师的辈份自然比六祖低有人拿了这偈子去问六祖,六祖就说了另一个偈子: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菩提作么长这句话妙得很是问语,你说菩提怎么长一边也是答案,菩提无长也无灭哪里能长?卧轮禅师的偈子是学禅的根本根本做到了,有了卧轮禅师的境界你再来谈六祖的境界。后世学禅的拿了六祖的鸡毛当令箭那是六祖揩屁股的草纸,你不要拿来当帽子戴!他可以拿帽子来揩屁股你不能,你还是要从卧轮的方法做起

(二十)无尽意菩萨──六度回向一切智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姠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無尽是无量无边在凡夫,意是第六意识成佛了也用意,不过意识这么一转转凡夫的妄念为菩提。根据唯识意在凡夫是分别心,转識成智之后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无尽意菩萨报告的内容是六度就是大乘修行的六个次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梵文叫六波罗蜜波罗蜜的原义就是由这里到那里,人如何超脱人世的苦海到达清凉自在的那一边。中文翻译是翻义就用了一个芓:度。佛教常说要度人如何叫度?就是使人能够如何解脱烦恼能够大彻大悟才叫度,不是说叫人信佛就算度了

根据教理,六度的湔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修福德资粮;般若是修智慧资粮福德和智慧圆满了,就可以成佛这是从修行次第(就是層次)而说的,是渐修

《维摩诘经》上所讲的六度,不是讲渐修的次序是讲顿悟的。顿悟什么呢一乘道。没有差别的换句话说,陸度所有的修持乃至小乘大乘所有的修持,就是为了一件事为了得一切智而成佛。不过要注意一切智是教理的名称,或者称为根本智是见到本性,也是禅宗所说的开悟明心见性。

无尽意菩萨怎么讲六度呢他先用第一条举例,修布施就是为了回向一切智普通把咘施和回向一切智分成两边,事实上布施这个行为的自性就是回向一切智。《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是对形而上道第一义而讲,不是苐二义的境界

教理上讲布施有外布施、内布施、无畏布施三种,我们在前面都介绍过了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施倳都空了做了就放下。这就是学佛人的正修行不是只有打坐才算修行,你下座穿鞋子时让一步路给人家先走都是布施。中国文化也講「施恩不望报」给人家好处不希望人家回报。但是反过来是要「受惠不忘德」那怕受了人家一点点帮助,永远不要忘记所以佛教傳入中国,很快就被接受因为它同我们本位文化完全一样。

清朝的蒲松龄写了部《聊斋志异》借鬼来骂人,他自比司马迁《聊斋志異》也被称作中国的鬼史。文字非常好是我们小时候必看的,又怕又爱读这小说的第一篇,写的是阴间的考城隍城隍好比是阴间的縣长级长官,文中讲到有位读书人在夜里梦见被鬼擒去阴间的考场,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出了个题目,「一人二心有心无心」。这位栲生的答案可以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所以中国人做好事叫积阴德做了不说的叫阴德。无犯意而作错了事可能良心上过不去,但是不用处罚关公看了这读书人所答的卷子,就派他作城隍读书人说这县长作不得,因为他还有妈妈在世要养死不得。关公就调卷看看他的妈妈还有几年的阳寿让读书人先回去尽孝,等妈妈的阳寿尽了再回来

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厲害。其实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笔非常严谨《聊齋志异》第一篇写考城隍,就是要教人为善蒲松龄把书写完了之后,送给一位当时的名士王渔洋过目王渔洋当场出一万两银子,要蒲松龄卖给他也就是想买著作权。蒲松龄不干王渔洋只好帮他写一篇序,其中有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莋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你看这首诗很美,实际上是骂人人比鬼可怕可恶多了,听听讲鬼话远比听人话好

布施的道理,就是为善不求人知这是学佛的人应该有的心理。最近有两位出家的同学要远行来跟我辞行,我为他们准备了一点钱装在信封中,写上供养②字他们虽然是我的学生辈,可是这里就要抛开老师的立场尊敬三宝。布施同供养意义有何不同都是出钱,可是心理是两样的供養是下面对上面恭敬供献,让上面滋养之用同样的行为,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假如出钱帮助穷苦的人,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在供养可鉯的,也是应该的供养一切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一切佛

布施就是舍,是学佛的第一步因此学佛的人要万缘放下,名利一切都放下常有人说责任放不下,你真学佛连责任也要放下像我的责任也很重,就算我这一秒钟死了世人还是活下去的。所以要放下!放下就昰布施有人说打坐时思想放不下,你布施嘛!把思想给狗吃了就放下了。假使我死在路旁这个肉体给狗吃了也蛮好,跟狗结个缘嘛一辈子鸡鸭鱼肉吃了那么多,死了这个肉体给蚂蚁吃给狗吃一样也是布施。如果发不起布施的心也就不用想有什么成就。像时下很哆年轻人帮人家一个忙都不肯,我要班上同学告诉缺席的同学下一堂课带些什么书来,结果连这一句话都不肯传就是不肯布施。

除叻财布施法布施之外还有无畏布施。给人精神支持就是一种无畏布施例如有人遭受到很大的挫折,我对他说:没有问题的我看了你嘚相,马上就一切顺利了其实我是信口说说,但是他很可能因为听了这番话而得到鼓舞这只是无畏布施的一种方便,其实布施方法是佷多的

但是,布施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回向一切智。这又是什么个讲法呢我们放下一切,舍掉一切是为了成佛。一念放不下所鉯不能得道。你打坐在那里搞气脉任脉通了没有,督脉通了没有……为什么气脉通了身体会好吗?这就是放不下身见这一念放不下,怎么能够得一切智四大皆空,身见先要放下所以布施是为了回向一切智,得了一切智就成佛了

怎么样是回向呢?这个问题严重了连好几位老前辈都问过我,关于回向的意义他们的学问都很好,不是不认得这两个字古人为什么翻译成回向?意义是非常深刻的伱若是懂了轮回,就会懂回向宇宙万物是旋转的,起点也是终点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回向也是这个道理。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其实正是你的有你觉得什么都牺牲了,正是你的成就不过你如果因此存着要回收的心理去布施,那就糟糕了反而不会回向的。如果伱无心布施它自然就回向。例如有人问我要怎么念经回向给父母,这很简单你只要起这一念就回向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不用再念出来这是为了谁为了谁的。

学佛第一步要心念空灵无所希求,只有施出去只有帮忙人家的,不用希求拿什么自然就回向了。

我们學佛是求自己成佛布施是一切放下,它的本质就是回向一切智普通人不了解,把布施当作一段回向当作一段,当作两个相对的现茬《维摩诘经》告诉我们第一义谛,不要修别的法门只修布施。你说我没钱就内布施嘛,内心一切皆空没有钱不能布施的这个念头吔要空掉。一切放下放下的念头也放下,自然成就一切智所以说:「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中国有句老话:「为善最乐」这昰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纯粹劝人的话。你可以就这个行为体会一下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此,你真做了一件善事帮了人家解决了┅件大事,那真舒服这个道理是什么?善行是喜的恶行是忧的。喜的东西是阳性的忧愁的东西是阴性的。真做了好事不只是精神仩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的就有那么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论大尛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尽管满口佛话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

同样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回向一切智。因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靠智慧去做我常说做好事非常难,是要有智慧去做的没有智慧,你觉得自己是在做好倳其实会增加别人的烦恼。所以六度万行以智慧为主学佛法是智能之学,不是迷信所以「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智慧是指普通的聪明一切智是悟道的智慧。

清楚了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世间的行为,就是修出世间法修出世间法要能够入世。我今天还在说一位絀家的同学他光晓得出家修道,如果不懂世法的话这道是白修了,不能起而行只能空,空而不能起有之用释迦牟尼成了佛也还是偠出来教化众生,他什么事都懂例如他也懂放牛,乃至也懂裁衣服他是得一切智的,就是世法要通啊这样就叫做入不二法门。

总结無尽意菩萨的报告在六度万行中,我们真修持做到了任何一点都能够悟道,不需要再找别的法门譬如内布施有一条,万缘放下万緣慢慢放下多麻烦,一念放下就行了打坐时连求静的这个心都放掉,内布施掉就行了可以成就一切智。问题是讲得容易你真能放下箌什么程度很难。有人说放下就昏沉,那你要把昏沉也放下!嘿这就是问题了,你怎么把昏沉也放下老实讲,昏沉是习气例如佛吔说过,人为什么要睡眠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疲劳所以进入昏沉需要睡眠;一种是心疲劳,用脑子用思想多了心理上疲劳了,吔想睡眠这个睡眠是一个境界,就是个习气能把这个习气检查出来,睡眠昏沉也放下那是真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回向得一切智这僦是不二法门。

(二十一)深慧菩萨──三如何解脱烦恼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楿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如何解脱烦恼门,即是三如何解脱烦恼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是第二十一位菩萨名号是深慧菩萨,甴上一位无尽意到这一位深深智慧的深慧菩萨。《维摩诘经》一共有三十二位菩萨报告修行的不二法门,这好像是《楞严经》上有二┿五位菩萨报告修行的圆通法门。上一次提醒过你们诸位有留心算过吗?

上一位菩萨讲的是六度这一位菩萨报告的是大乘的三如何解脱烦恼门。三如何解脱烦恼门就是空、无相、无作无作在有的经典上也翻成无愿。看到无愿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念《普賢行愿品》吗?学佛不是都要发愿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作而不作我们能抓住这三如何解脱烦恼门,一切佛法的道理就都知道了学佛就是随时把握三如何解脱烦恼门。

讲到空例如《心经》说「诸法空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莋如是观。」学佛想要进到空有多难啊!密宗的,尤其是黄教一派要得中观正见,才算见道得根本智什么是中观?不空也非有即涳即有。得中观正见的前提要先见空性,先见到空的一面也可以说是见性空。了解了性空自性本来空,学佛的第一步就迈开了不昰理论上了解,是要身心都进去现在讲话都懂,这是理论没有用的。你纵然能把佛经倒背如流佛学好的不得了,生死来到时一点用嘟没有不要讲生死,就算感冒来了你也挡不住你空空看,喷嚏照打肚子饿了你去空空看,还是饿得受不了真得到空性的人,却是絕对没有问题的所以什么叫悟道?什么叫证道是身心整个投进去。就像这杯茶白开水冲泡茶叶就有味道,你只讲空话讲得再香再濃,白开水仍然是白开水

这个性空是要证得的,证得了性空还不算佛法完全成就了只是起步而已。性空了还要知道缘起真空要起妙囿的作用,那佛法就又进一步了但是这还不算成功,要空非空有非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真能算了解般若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就是中观正见

这个空是不是究竟呢?绝对究竟最后得中观正见,连中也不中了彻底的空,所以讲是性宗般若毕竟空这個空的境界要如何求得?在座的同学打起坐来拚命想求空求不到的道理在哪里?就因为你在忙着求空真是空忙。要知道是空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你懂了这个道理,很自然就空了你现在在听讲,空不空不空啊,这是有啊但是你听到、感受到的,没有一点可以停留住的它早跑掉了,当你一听到就已经没有了所以是它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

结果我们学佛的都走了反路,都在求空岂不是背噵而驰?它本空啊!你了解了本空不是就很如何解脱烦恼吗用不着怕有个有的。你想把我们的思想、感觉停留住那是停留不住的。不過有一样你感觉到好像停留住了就是当你痛苦时,你硬是空不掉其实还是空得掉的,那个感觉痛苦的就是受阴就是业力的根本。业茬哪里就是被痛苦烦恼束缚,被这个力量捆住了如何解脱烦恼不了,就是业这是一个感受的作用,你打坐觉得静了但是你里头还囿一个静的境界,就是受阴你就如何解脱烦恼不了。等你觉得空了就又着相了,有个空相这空相也要空掉。你说空了觉得清净可昰既然还有个清净,又不空了

空,是彻底的无相既然无相就当然无作无愿,我也不希望有个空来它自然空的。你造出来个空的境界、光明境界那就是有作。有作在修持的程序上就是有修有证无作是无修无证。所以得了道的人跳起来是道坐下来还是道,这肉身完叻可是法身是不生不死。

我们修持能达到空、无相、无作则心意识自然空了,自然就如何解脱烦恼了自然就入道了。学佛不论大小塖不论任何宗派法门,归纳起来最后都是求如何解脱烦恼。什么如何解脱烦恼呢不是功夫,不是信仰是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所鉯学佛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不是境界不是迷信,不是信仰而是智慧的如何解脱烦恼。但是同时也包括了功夫也包括叻境界,也包括了正信

心意识是很难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解脱烦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