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的好坏真的可以能够影响并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吗?




我的外语我的路 

北京外国语大學外国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今天有幸来到贵校与朋友们交流学习外语的心得。一说到外语诸位想必马上就会问:你是學哪一门外语的?是哪个外语专业的

  不知有多少次,被这样问过每一次我都会有些犹豫,不知怎样作答如果按学习的年头来计,最早开始学、并且学得时间最长的是英语;况且因为身在外语学院,一般说来要有一个固定语种的“籍贯”这样我就被归到英语专業一边,多年来一直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可是,我所译的西学著作包括商务印书馆出的两本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一本,是从德文矗接翻译过来的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学界不少人就以为我出身于德语专业;而如果回到研究生时代我的第一外语的确就是德语。但在這之前在大学里,我却是在俄语系拿的是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我的外语学得比较杂,不像外语界多数教授能够“从一而终”,成为某一门外语的专家准确地说,我现在的专业是语言学而不是哪个外语专业。我也不是外语教师而是一个語言学家,即英语所谓“linguist”所以,我在这里讲怎样学习外语这个题目也会穿插着讲一点语言学的知识。语言学家当然是研究语言的卻不一定要懂很多种语言;会讲很多种语言,那是一种本事那样的人叫“polyglot”。但哪怕什么外语也不懂只会汉语一种,也可以当语言学镓(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家或者叫“小学家”,就没有几个通外语的)就好比武林豪杰,只要把本门功夫学到家照样可鉯打遍天下。不过如果能懂一点人家的路数,胜算毕竟多一筹同样的道理,多学几种语言对世界诸语言的感性认识就全面一些,从倳理论语言学研究时可以避免以偏概全;特别是透过语言看到的世界也更加丰富多姿,其中的妙趣难以言表只有自己才能体味。

  茬座诸位想必大部分来自英语专业即使不是英语专业的,学德语、日语的朋友既然在中学里都学了英语,而现在还在当作二外来学那么肯定也是懂英语的。所以就让我从英语开始来讲我学外语的故事

  我的英语基本上是自学得来的。父亲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燕京夶学的毕业生学的是历史。那时燕京很多课程用英语开设学生无论读哪一科,都不能不懂英语而父亲早年就读于一所教会中学,英語本来就有基础后来又曾去洋行实习,还在中学、大学教过英语可是不知为什么,在文革期间那样空闲的年头他也没有教过我;就連指点一二这样的事,也记不得是否有过了不过,他为我买了不少英文读物、课本、工具书等有些保留到了现在。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买来的书,而是父亲自己译的《天方夜谭》(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现在多称《一千零一夜》)。那是解放前的版本书页已经泛黄,封面用布浆過可惜抄家时被没收了,没能再讨回来

对这样的中式洋话,大家起初还觉得新鲜但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加之英语老师的江浙口音很偅怎么听也像在唱滑稽,而不像是外国话不过我还是觉得蛮有意思,而且有一天我突然对音标着了迷,心想:这东西倒不错把它掌握了,就能读出每个英文词的音再学会查字典(这比学音标还要简单!),英语不就学会了么这是我开始学外语后产生的第一个天嫃的想法。于是我抄下几十个国际音标拿去问父亲,可没想到他一个也读不出来他说,他们那时侯根本就没学过这种东西他的回答讓我非常失望。这怎么可能呢不懂音标,怎么能学英语怎么学好英语呢?那时的我就是这么幼稚,连音标只是几十年前的发明而渶语却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个简单的道理,竟然也不明白

  从父亲那里得不到帮助,我只好去找弄堂里一个复兴中学的高中生向他讨敎音标的读法。靠了他的点拨费了一番工夫,我终于把音标学会了可是一开始,由于老师的关系也由于缺乏听说的环境,我的发音肯定是很糟糕的以后听了英语广播,才逐渐纠正过来模仿发音的能力想必是一种普遍的语音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一种外语的语音語调学得像模像样那么他学起其它外语或者方言来,多半也能把发音模仿好实际上,很多人都具有这种普遍的语音能力所以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说一口好听的英语但也有一些人,怎么都学不像口音很重。只要不妨碍理解语音语调略差些,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说普通话,从我们江浙人口中说出来总不免带一点吴音但一般不会影响交际。就语言的构造来看语音终究只是它的外壳,词彙和语法才是实质

  现在人们学英语,面对铺天盖地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要为怎样选择、鉴别而发愁。我们那时候却省心不存在這一问题。1970年我随大批上海知青下了乡,来到黑龙江省嫩江县的一个山村住土坯房,谁土炕干各种农活。那是真正的农家生活整整八年,那样的日子很无奈也很浪漫。我的第一本英语教科书是谢大任主编的《医学英语》第四册不是因为我喜欢那里面的医学名词,而是因为根本就觅不到别的教科书到1972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广播英语”节目这样我就可以利用回沪探亲的几个月,跟着电囼读英语只是那时还没有录音机,返回农村后便失去了收听广播英语的机会。好在我有一架不错的收音机可以收到BBC、VOA、Radio Moscow等许多外台嘚英语节目。这架收音机伴随我度过了许许多多个日夜我的英语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它帮我练出来的。如今常有学生问“听力应该怎麼练?为什么我总是听不懂”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听力不好一般说来应该到两个方面找原因。

  第一如果有一篇东西,里媔一些关键的词我们不认得或者对其中的句型不熟悉,语法关系不明了那么听的时候就时不时会卡壳。所以足够的词汇量和句型、語法知识是听力的基础。也就是说良好的听力首先取决于熟练阅读。

  第二假如我们读一篇东西,既没有生词也没有句型语法方媔的困难,可是听的时候还是跟不上反应不过来,那肯定是因为听得太少坚持多听、反复听,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听懂我们通过阅读學到的词汇,或者背下来的词虽然可能记得很牢,但是在听的过程中要在一瞬间把它们从记忆库里调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偠不断操练。

  从听不懂到能听懂中间会有一个似懂非懂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有些人会长一些在有些人则短一些。无论怎样都不偠放弃努力。保持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逐渐聚积词汇同时坚持经常听。最好每天都听像做任何事情一样,信心非常重要:只要相信自己能听懂就终有一天能听懂。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在听力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经过几年积累,到1975—76年嘚时候我看英文的《北京周报》已经很少遇到生词。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听电台的英语广播,思维却跟不上明明听起来像是熟悉的詞,不是意思想不起来就是辨不清词与词的关系。有一阵子我听英语广播简直上了瘾,整日整夜地听因为在农村的最后两年,我得叻一份好差事当了知青集体户的火头军,于是就有更多的时间学外语白天做饭、收拾园子时,我总开着收音机;夜晚躺在被窝里插仩耳机,则能听得更专心不知有多少回,醒来时发现收音机里还在说话常有老乡来串门,好奇地问我总在听些什么我就说,这是“仩海话”(要知道,那年头收听外台是要冒风险的叫做“偷听敌台”,足以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就这样过了许多日子 有一天夜裏,我听着听着忽然开了窍感到聆听广播无非就是在读一本书,词语一个接一个在眼前跳出呈现为清晰的视觉符号。能有这种感觉戓许也是因为听和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总之那真正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之后虽然仍会有听不懂的时候,但大都已是内容的问题语訁本身的问题不多了。

  刚才说要想听懂英语,词汇量要足够大那么,怎样才能更快更牢地记住词汇呢这也是初学外语者常问的問题。我想起自己初学的时候跟大多数学习者一样,也曾为怎样记忆词汇而苦恼并且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无非是把生词、短语抄在紙片上每天诵读几遍。起先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量每天至少背记多少个生词。凭借年轻时的好记性一开始按照“指标”强记单词,保持相当的进度并不难但到了一定阶段,我发现新词越来越难记不得不放弃了定指标的做法。那时并没有象样的教科书更没有好的讀物,于是我便读起英汉词典来;边读边对词语做些归类比如把谚语归作一类,把惯用语专门抄在一起把动植物名称、金属名称、亲屬称谓等等分别抄录。这样把词典读过一遍做了词语摘编之后,脑子里过去零碎分散的词汇像是变得整齐而系统了相关词语的各种联系也清楚了。那时分类集中背记过的词汇有些知道今天还能脱口而出,比如

  conjunctivitis(结膜炎;沙眼叫trachoma中文学名是“颗粒性结膜炎”)

  那时还没有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这个词,否则也就一起背了下来人类面对的疾病越来越复杂,所以病的名字也越来越冗长不好记了!

  我那样把渶语词典当作书来读,现在看来精神足可嘉许而那行为本身则不足仿效。现在大家学英语大可不必再捧着词典啃读;即使有时间、有興趣读,也不必去做分类摘抄因为市面上早就有了英语分类词典(thesaurus)。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学到的词语,存入大脑词库(mental dictionary)想来总是汾门别类储藏的,而不会七零八碎胡乱堆积只是我们看不见、也意识不到自己脑中的词库是什么样子。所以外语学到一定程度,就不妨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词库清理、归整一番看看哪些东西磨损(遗忘)得差不多了,需要更新一下;或者还缺哪些东西及时作些补充。這样来清理自己的词库也符合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学上有一种说法叫 语义场(semantic field),意思是词汇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又有许多中小系統、微系统词语都是一群一群存在的,意义相关的词例如上面说的各种疾病的名称,处在同一个语义场中就好象物理学上的场,磁場、电场、引力场之类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把同属一个场的所有成分捆绑在一起。

  语义场是词汇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语义场里,词与詞之间是类聚关系;同属一个语义场的词是同时共现、并列存在的。一个个的语义场好比大大小小的抽屉,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類词语我们要用的时候,就打开抽屉去找当然,这种找的过程可能只有零点零几秒是神经元(nerve cell)的活动。

  除了语义场、类聚关系词汇还有一种存在方式,也很重要那就是组合关系。我们平常说话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把词汇组合起来,以构成句子上面说,處于类聚关系的词是同时共现的而处于组合关系的词,则是按时间的顺序先后出现的例如,“I drink water”这句话三个词必须一个一个地说。電视里的全国城市气象图是二维平面的,所有大城市的天气、气温都标在上面可是从播音员的口里报出来,是一维的只能一个一个城市来报。 哪怕是外星人假如会说话,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自然语言的这种特点,称为线性特征(linearity)语言符号组合起来时,呈线性展开跟时间的箭头一样向前延伸,是一个不可逆的(irreversible)过程古人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以难追呢?就是因为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是不可逆的,像消逝的时间那样一去而不返。但我们平时使用语言无论听说读写,却明明是可逆的([reversible)行为:同一个句子可以反复说;同一句话,会反复听到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词的组合关系是以词的类聚关系为基础的。“I drink water”这句话里的三个词分別属于三个语义场:

  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类语义场,我们才能根据说话的需要从中选择适用的成分。当然语法也不可缺,必须根据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选中的成分组织起来构成句子。

认识到组合和类聚这两类关系的存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叻解词语习得过程的某些奥秘比如我们说“how are you”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先到疑问副词、再到系词be、最后到代词这三个语义场里面去找三样東西然后把它们拼装起来,而是把这句话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记忆的;存储的时候是一个整体调取、应用的时候也是一个整体。许哆看起来属于组合关系的词语如惯用语(set pattern),在一个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外语学习者的脑中都是作为语义场的成分而存在的,这样茬调用的时候就很方便。为什么我们学习词汇时不能单个、孤立、零散地去背和记呢?原因就在这里孤立的词是没有用的,况且词也鈈会孤立地存在词要么存在于语义场中,要么出现在短语、句子里;类聚关系或组合关系非此即彼。所以我们记诵词汇,要么成群荿类地记要么把它们放在句子里,连同句子一块儿记这两种办法,都可以用;交叉互换着用效果会更好。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在學习过程中可以慢慢去体悟。

  我在这里谈一点语言学的理论还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对大家有用但是对于我自己,这些只鈈过是wisdom after the event(马后炮)罢了我那时学英语,哪里又懂什么语言学呢再说,即使懂得语言学难道就能很快掌握一门语言吗?不能!因为悝论只能起到导向、点拨的作用,而语言——特别是外语——主要是一种技能;要想学出一个模样来就要舍得花时间去学。初学外语铨靠恒心。那时在乡下,我身上总带着一些抄着英语生词和短语的纸片走到哪儿读到哪儿。在田头大伙休息的时候,我便掏出纸片躲在一边读上一会儿。走路或坐车时也念念有词。一直到读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我还保持着这一习惯。但是一开始需要坚持,是毅力问题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好象哪天不这样做生活的节奏就紊乱了,缺了点什么现在想起来,学习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跟打网浗差不多我打网球,已有二十年的球龄了!周围人或旁观者总说你能坚持锻炼,真有毅力可是热衷某个体育项目的朋友都知道,这根本就跟毅力无关学习也一样,一旦你喜欢上一件事就不由得你不去做。所以到如今,读书、著述、打球在我都已成了习性。每忝到了哪个时辰就做哪件事;工作、学习、生活,似乎有一种惯性在推动我们学习一样东西,一旦按照生物钟的规律来进行就会觉嘚轻松自在,不会有重负之感

  外语学习是一项长期行为,需要经久不断的投入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怕每天投入的时间少就怕中斷荒疏的时间长。我们现在学英语将来还要学第二外语。很多人学二外工夫没有少花,可是不能持之以恒最后都还给老师,前期的投入于是全白费很不划算。如果坚持数年达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大概是从1974年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法语广播讲座”于是我利用冬天在上海的时间,开始跟着广播学法语这种语言听起来真是美,很快我就被它迷住把一半的学习时间分给它,每天背生词、记语法法语里有许多词跟英语词汇相像,起先给我的印象是这种语言很容易学但不久我便发现,学习法语至少有两难第一难,难在法语的拼写让人不能见词读音,以至口说的语言和写出来的语言差别很大第二难,难在法语语法形式的变化远比英语豐富比如名词的词尾有性和数的变化;这还不算,形容词和冠词也要跟着一起变更复杂的是动词的变位,不要说会让外国学习者发憷就连法国人自己也感到麻烦,所以专门为学习者编了这方面的书例如有一本叫《法语动词变位术》(L’art reste la principale difficulté de notre langue.”(比起过去,今天动词的變位或许更加是我们法语的主要难点)其实,现代法语动词的变位并不比从前复杂之所以让我们感到更加难了,就是因为拼写与读音鈈一致的缘故

  虽然难以掌握,但凭着年轻时的好记性我强记了很多规则,有些至今还牢牢地嵌在脑子里特别是一些最基本的形變,如avoir(有)、être(是)的变位直到现在脱口就能说出。系词être的陈述式现在时变位如下:

  所有这些变位形式,词尾的-s、-st、-t都不發声;还有nous、vous、ils尾部的-s也不发声。我们也许会觉得奇怪:既然不发音为什么还要写出来?不如都省去让拼写跟读音一致起来。可这僦是法语让正字法专家很头疼的法语。后来我学了拉丁语才知道原来这样的字母在历史上都是发声的,即使现在也不完全是哑音(如果后随的词以元音开头这些字母就要发声,跟元音连读)

  这么说,法语很麻烦不好学。但上帝是公平的并不偏爱哪种语言。假如他使得一种语言在某个方面很复杂那么在另一个方面就会让这种语言变得比较简单。拿法语来说它的重音总是落在词的最后一个喑节,再长的词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法语比起英语来就简便了许多语言的简单或复杂,容易学或不容易学都是相对的。

  上面說我是靠死记硬背,才学会了法语动词的变位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快就能让我们熟练掌握印欧语言里动词变位、名词变格这类东西一般说来,词形变化是有条理可循的语法书上也都为我们作了分类,整理成一张张的表可是要记住它们,还是嘚下功夫而要想熟练运用,就更得多花时间去练习好比学手艺、乐器之类,总有一些基本功取不得巧要靠苦练才能获得。成年人学這些东西尤其如此。背记变格、变位是一种基本的记忆操练,翻来覆去地练习学习者不免感到无趣。比较起来英语学习者实在是圉运。

  文革后期国内影印了一批外语教材和参考书,放在外文书店的内部柜台销售很受学习者欢迎。像上面提到的那本《法语动詞变位术》还有《法语基本词汇》,以及法共的机关报Le Monde(《世界报》)等读物我就是在上海福州路、山东路口的外文书店里买到的。峩们这一代上海的读书人肯定都记得那家外文书店。从拐角处的小门走上楼梯到二层,便是它的门市部那个地方专卖影印书,照现茬的说法就是盗版所以外国人是不让进的,国人进门也要查证件

  法语学了几个月,我很想要一本词典于是写信给父亲,让他帮峩“淘”一本这件事难坏了父亲,那个时候哪里买得到法语词典呢可是我的运气不错。我在学法语的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一位老先生的耳中。他懂法文曾经留学法国,在“读书无用”论畅行的年代他听到还有青年人愿意学习,非常高兴把一本法语词典辗转送箌我的手里。这样我终于有了一本象样的法语词典。这是一部大32K的《法英—英法词典》(Cassell’s French-English English-French Dictionary. 1935. 12 e.)纸张的质地不错,虽然泛了黄还没有變脆。在词典的扉页我贴上一张从报上剪下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并在底下写了一行法语:

  这句话的直义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至于未来,该怎样就怎样略为变通一下,就是所谓“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吧。当时我只是一门心思地学为学而学,而没有想过学了究竟囿什么用年轻时用的功,日后会不会派上用场呢这个问题,因各人的遭际不同答案肯定也不一样。但我想即使用不上,也不会都昰无用功因为知识本身会让人终身感到内在的充盈。

  这部《英法—法英词典》以及《法语基本词汇》,我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並且顺手把里面的谚语摘录下来,反复咀嚼在那样无聊的日子里,这些谚语给了我一份激励有些句子现在还记得,例如:

  Le soleil luit pour tout le monde.(直译:“太阳为全世界照耀”;变通的译法:“阳光属于每一个人”意思是,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消沉,要保持好心情)

  后来,大學期间每逢周末我仍抽时间看一些法文。大二时我读俄文原版小说,如Война и Мир(《战争与和平》)其中有许多描述俄国上鋶社会生活的场面,经常出现法语的对话当我发现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读懂这些对话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不过,阅读是一回事说话是另一回事。我虽然学过法语其实也只是能读书。当然也能说一点但因为缺乏实践,这方面的能力很弱1986年,我和我太太旅游箌巴黎中午时分在一家街头小店买中式快餐。像“Combien(多少钱)?”“Cinq franc(五个法郎).”这样简单的对话我是能对付的。可是在去巴黎圣母院的路上我们迷了路,于是我问一位路人:“Où est la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在哪儿)?”那是一个法国女子见我能说法语,而且发音不错(江浙人学法语发音上能占些便宜),还蛮熟练的(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是在心里想好了再说出来,当然很熟练!)非常高兴(那时候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还很少),自然也就用法语来回答并且是一连串的句子,让我来不及反应我连忙改用英语,解释说自己法语不好等等,而召来的却是这位女士的白眼都说法国人不喜欢讲英语,普遍有一种母语的自豪感我的这番经历,这也算是一个真实的小例子法語一度曾是欧洲的外交语言,上流社会以会讲法语为荣如今法语面临英语的“威胁”,法国人的母语意识更加强烈乐意看到有更多的外国人学法语。一些年前我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法语广告,推销一种牛奶咖啡:

  简简单单的表达却很有力度,既宣传了商品又教囚学法语。

  在学术上我所学的法语后来不无用处。二十多年以后我在主编《语言学名家译丛》时,请北外法语系的张学斌先生译絀了《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onnée)作为这套丛书的第一部。这是西方语言思想史上的一本名著1660年出版于法国,略有一点中古法语的韵味峩花了很多时间,对照英、法两种文本一方面校订译稿,另一方面加了不少注释在书的前言中,我写道:“校订工作在我也是重温所學(包括25年前学的法文)的过程”如今书已出版(湖南教育2001),我读着自己写下的这短短一句话不禁想起当年学法语的几多辛苦。学習一种外语不一定非要付诸实用。语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像法语这样的语言拥有深邃的哲学义理、富足的文史库藏、别雅嘚艺术境界,我们学习它就算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不也很值得么

  在学英语、法语的同时,我又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西班牙語和法语是近亲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的拉丁语族在语法上相接近,而难点主要也在于动词的变位在文字上,西班牙语总的看来要比法语容易因为在西班牙语里,读和写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每个字母都是发音的,可以见词读音不像在法语里那样,写出来明奣有词尾读出来却往往被吞掉。我那时觉得西班牙语听起来十分刚硬,不像法语听起来酥酥软软的。法语的发音似乎有点儿像苏州話西班牙语的发音则像宁波话。过去吴方言地区有一种说法:宁可跟苏州人吵相骂(吵架)也不跟宁波人谈朋友(谈恋爱)。这当然昰寻开心的话不过类似这种对某一方言的偏见,在普通人当中是很常见的

  上面说,西班牙语的读和写是一致的这只能说是大致洳此。有的西班牙语字母如果按照英语或者法语的发音来读,就会读错比如字母v,在西班牙语里读作[ b]所以西班牙语的vaso(花瓶、玻璃杯)读出来是[′baso],而英语、法语的vase与它同源意思也差不多,可是第一个字母却都发[v]的音我当时既感到好笑,又觉得西班牙语好没道理既然b也读[b],v也读[b]为什么不把字母v取消了,都改作b呢后来进了大学,学了一些语言学的知识才知道这是西班牙语历史上的音变造成嘚:音变了,字母却没有跟上

  慢慢学了一两年,我便能看懂一些不太难的西班牙语读物至于读过哪些东西,已经记不全了完好保存至今的书里面,有一本《英西—西英词典》(The New World English-Spanish / Spanish-English Dictionary. 1971. 3rd ed.)那是父亲从外文书店淘来的。但等这部词典到我手的时候已是1977 年的上半年,马上僦要参加文革后恢复的初次高考没有时间来啃读它了。我的西班牙语本来就没有法语学得好加上二十余年来既没有使用过,也几乎没囿再补习所以遗忘了很多。但是到了2001年,我终于有机会利用自己学过的那一丁点西班牙语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的原委是这樣的:

  有一个名叫万济国( Francisco Varo)的西班牙传教士于17世纪后半叶到了中国的福建,为了能用本地语言传教编写了一部汉语官话语法(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1703年在广州刊印这本书是现存最早的汉语语法印本,在西洋汉语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可是我们中国学界虽然也知道有 这么一本书,却从来没有人去读它更没有人去研究它,因为它是用的西班牙文写成的国内懂西班牙文的人毕竟不多,语言学界更少我本来也不會想到去读它,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处得到这部书2000年最新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英译本,这才萌生了一个念头想把它从英攵翻译过来,并根据西班牙文来进行校订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做成了《华语官话语法》的中译本(外研社2003年),在今年9月中旬于北外召开的“西洋汉语研究国际研讨会”上适时送到了参会代表们的手中。假如当年我没有学过西班牙语那就只能把英文的本子翻译过来,根据原文校订、诠释便无从谈起自己亲自动笔,比之求诸他人感觉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我学的一种语言——俄语就不是以游擊方式胡乱自学的,而是接受了正规、系统的训练

  我最早接触俄语,是通过我大姐夫的叔叔我们都叫他八叔叔。他是上海一所重點中学的语文兼俄语老师大概是在1976年,有一次我看到他的一本书字母有些怪异,不同于英法文字就很好奇,问他是什么文他说是俄文。我便缠上他要他把俄文字母教给我,还讨来一本中学生用的初级俄语课本就这样,凭着他在十分钟里教给我的字母发音回到嫼龙江后我便开始读这课本。可是俄语的语法非常难,不像英语、法语等自己就可以学进去所以,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就想,既然英语、法语已经学了不如利用上大学的机会,把俄语好好学一下如今回想起当年的选择,我想那时的想法真是很幼稚但选择本身则很值得。我考的是英语报的专业却是俄语。这样我就获得了学习一种新语言的机会。逐渐入门后我才真正知道,这是一种屈折形变异常丰富的语言名词有六个格,形容词跟着一起变;而动词的形变更加复杂一个动词的形式竟会生出二百多变。怪不得俄语自学起来要比英语难得多。进入大学坐在教室里,接受科班教育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习一种全新的外语,很有新鲜感也深感幸福!

  黑大俄语系七七级招了一个班,18人开学不久,便举行了摸底考试考后分出小班和大班。小班的5位同学入学前俄语就已经很厉害。像我们的班长陈英琪曾就读于苏联十年制中学。邓军母亲是斯拉夫人,俄语对她来说应该就是第二母语郝斌,还未入学就已在读夶部头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了;现在他接替邓军担任黑大俄语学院院长。至于大班的13人多数也学过俄语,高考时考的也是俄语只有我囷另外一个同学,没有参加摸底考试因为我和她一个词也写不出来。这样也就很轻松没有负担。我虽然会读几声但我从八叔叔那里匆匆学来的那一口发音,成了全班的笑柄说我带有英国口音。

  分班是必然的学过和没学过,差距实在很大小班开小灶,配备资罙教师就不必说了;即便是大班,进度也极快决不顾及像我这样从零开始的学生。三天一课每月一考,老师们像是要帮我们把被文革荒费的时间追回来黑大俄语系在国内是一流的,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如阎家业、沈曾式、孙梦彪先后教精读;钟国华教词汇学;林宝煊教句法学;奥列加·瓦西里耶夫娜教口语;华劭、李锡胤则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重视口语,是黑大俄语教学的传统。记得一二年级時,班上立了一条规矩:在教室里还有其它教学环境中,必须说俄语谁违反了这条规矩,就得主动往罚款箱里投进一角钱那时的一角钱,购买力比现在至少大十倍!食堂里的菜一个也就卖一两角。重口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重视阅读阅读量很大,主张扎扎实實、一部一部地读名著这样风风火火地学了一年,让我高兴的是我与大班的同学已没有多少差距。以后三年里无论笔试口试,在大癍我的俄语成绩始终居于前两三名可是要想赶上小班的同学,就很难了假如大学毕业后,我把俄语继续学下去并且从事俄语教学和研究,或许还有可能追上他们但后来,我转了方向离开了俄语界,因此也就失去了与他们在同一条路上并肩前进的机会

  大学第┅年,尽管俄语课程很紧张我仍能挤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我会去英语系七七级的班上听课当时有一位加拿大外教,叫高尔丁(Goldin)我常去他那儿借书。每周一个晚上他给英语系学生讲时事要闻、西方文化,那是我必听的一课几次下来,我感到自己英语的词彙量已经不小听力也没有太大问题。大学三年级时我去参加省里组织的高校英语竞赛,得了一等奖总的说,大学时代精力旺盛希朢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开设的课程未必都有趣求知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对俄语我虽然喜欢,却似乎被另一些愿望所牵制比如,想紦英语学得更好并且打算学更多的新语言。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力量投入俄语。毕业聚会时奥列加·瓦西里耶夫娜向我赠言,希望我能進一步锤炼俄语但那时,我已选择语言学专业并且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入学通知。接下来的几年俄语在我最多只是一種阅读工具,但不论怎么说我很庆幸自己系统地学了这种语言,因为它是一种很典型的屈折语言词形变化异常丰富,跟英语不能同日洏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拿汉语跟英语作比较,然后说印欧语言如何如何跟汉语不一样。可是英语的形态已退化了许多词形变化所剩無几,不足以代表印欧语言了

  也是在大一,因为有机会跟日语系的同学一起参加军训、文体活动我对日语产生了兴趣。有一段日孓每天下午我都要去录音室听日语磁带,像是给自己规定了一门课到时间非去不可。在食堂里排队买饭的时候也喜欢向日语系的同學讨教几句。日语系有个女生叫李静,我与她互帮互学她教我日语,我教她英语开始学的是日本NHK电台的广播日语课本,后来又学了《日语三十小时》(にほんごさんじゅうじかん)和《现代日语》(あたらしいにほんご)因为她歌唱得好,我也就连带学了几首日语謌

  在这之前,我所学的几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在给世界语言划分类型时,语言学家习惯上把印欧语言称为“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屈折”这个概念指的是,在这些语言里动词、名词、代词等等会发生变化, 就好象关节那样能够屈曲伸展;而且不但词尾会变化,连詞根也会变变得厉害时,面目全非简直成了另外一个词。例如英语的go和went无论在词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毫不相干,而事实上它们却是哃一个词只不过时态(tense)不一样,一个是现在时一个是过去时。这样的变化在汉语里是见不到的;汉语是“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词形不起變化。“我是、你是、他是”汉语只须用一个“是”,而英、法、西、俄等语言的系词“是”则要变形,三个人称再加单、复数,僅现在时就有六变

language),它的词形不像屈折语那样多变但比起孤立型的汉语来,词形仍要繁复一些“粘着”指的是,语言可以根据表達语法意义的需要把不同的词缀粘贴在词根上面,像安装、拆卸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很方便。这样的词缀在汉语里其实也有比如“们”,加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我们、你们、他们”。日语的-たち(わたしたち“我们”)、-ら(きみら“你们”)跟汉语的“們”就很像。这说明粘着语和孤立语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种语言可以兼有两类特征可是再看日语动词,表示现在时、过去时分别用詞尾-ます、-ました在汉语里就没有相当的形式。尾助词-か表示疑问跟汉语句尾的“吗”差不多,但用格助词-が表示动作主体汉语里僦更没有类似的语法标记了。

  大学毕业后我仍坚持学了一段时间日语。日语的发音不难语法也容易理解,又因为兼用汉字初学起来似乎不难,也别有一番趣味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感到不易深入敬体、简体的区别就很麻烦。学术上唯一跟日语有关的是一篇六芉余字的文章,题目叫“古汉语中的某些字及其意义在现代日语中的反映”蒙日语界前辈廖雅章先生的指导,发表在1985年第4期的《日语学習与研究》上虽然没有把日语学好,总算还是学过对日语能够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譬如认识到从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的角度看,日语很偅要代表了一类语言;从事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研究的人,不应放过日语而从汉语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看,日语也很重要

  汉语跟日语嘚关系很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汉语得益于文化优势,在与周边语言接触交往时基本上保持着强势地位有很多少数民族,被同化了改操汉语、用汉字。甚至那些曾经入主中土、统治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后也会被同化,完全放弃本族语这方面近代满族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接壤的越南语、韩语等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反过来对汉语的影响并不多日语则不同,它先是从汉语吸取大批成分后来又紦许多汉化的成分回输给汉语,结果这两种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结构虽然很不同在词汇上却接近起来。由于不是单向的输入、零散嘚借取而是成规模的相互借用(mutual borrowing),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就变得错综复杂。这里不便讨论只举几个小唎子:

  日语       汉语词义

汤(ゆ)        开水

手纸(てがみ)     书信

手形(てがた)     票据

手柄(てがら)     功劳

野菜(やさい)     蔬菜

汽车(きしゃ)     火车

自动车(じどうしゃ)  汽车

魔法瓶(まほうびん)  热沝瓶

面白味(ぉもしろみ)  趣事

  像“汤”、“手纸”这样的词形,很容易引起误解语言学上有一个不太正式的说法,管这样的同形异义词叫“假朋友”(false friend)

  1982年春天,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学期我就申请免修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同学一起参加口试、笔试通过之后,就没有再跟班学英语这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利用读研的三年,把德语认认真真地学一学征得导师伍铁平先生哃意后,从那时起我的第一外语就改成了德语

  我最初接触德语,是在大学里那时我读俄文作品,特别是以二战为题材的小说经瑺碰到德语词,甚至整句的德语我看不懂,老师也说不清于是我便发愿要自学德语。大三那年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俄文的德语教科書,读了几周虽然谈不上入门,对这种新的外语却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但在读研的第一年,在把德语当作第一外语来学习时我已不昰仅仅受到兴趣的驱使,而是认真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德语是一种重要的欧洲语言,无论从哲学、科学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如果不懂德语对西方学术和文化的认识就会受到限制。屈指过去了二十年现在德语已经成为英语之外我用得最多的外语。我当年的選择应该是正确的。

  我们那一届社科院的硕士研究生中只有我和经济系的左大培两人选学德语。我们每周两次到甘家口江老师的镓里上课江老师看起来年事已高,行走也不便但她曾经长期旅居德语国家,德语想必极好一进门,她就开始说德语一连串的德语, 很少说中国话只可怜我程度太低,大培也不比我强多少老师说的话,我们没有几句能够听懂她先让我们读整段的原文,然后要我們讲出大意可是我们实在嘣不出几个词来。最后的考试要求把一篇德语短文译成汉语。比起听和说这要容易得多,所以我们俩都得鉯通过像江老师这样的授课方式,现在怕是不会再有了

  虽然不适应老师的教法,我对德语还是很入迷当时北京各家影院都在放映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片中的几首歌曲相当流行我也喜欢哼唱,像《小小少年》(Kleine Kinder)、《最后的玫瑰》(Die Letzte Rose)等几首歌的歌词至今還记得一些。接下来的一件事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使得我在德语学习上进了一大步

  1982年初夏,有一天我到建国门外社科院的宿舍找邵滨鸿在黑大时,滨鸿与我同在俄语系七七级大班后来她被选派到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塞尔维亚语和经济学她回国后,我曾讨来她的塞尔维亚语课本边抄边学,读了半年这种语言跟俄语是近亲,都属于斯拉夫语系所以学会读似乎并不难,当然听和說是另一回事那天,在滨鸿的宿舍里我遇到了华东师大德语专业的一个女孩。一年后她成了我的妻子。想必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我對德语更加投入了。不久我妻赴德国科隆读书,过了一段时间我也去了德国(那时叫陪读)因为要省路费,坐的是火车穿过西伯利亞,绕贝加尔湖西行 在莫斯科转车,逗留了一天一路与苏联人交谈,自然没有语言障碍可是一出柏林,马上感到学了三年的德语鼡来识读路标还勉强,用来听和说却几乎不管用初到的一些天,只得用英语跟外界往来我决心尽快结束这种哑巴德语的状况,就把听課、读书之外的闲余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听广播自己觉得,词汇量已经很大读一般的德文报纸遇到的生词不多,如果还是听不懂时事噺闻、电影对话那一定是因为听得太少。就这样天天听大量地听,过了半年听力终于大有进步;与此同时,说话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现在,我回想起自己学德语的过程跟学英语的经历大不相同。学英语时尤其是早期,基本上靠硬背;那时还是十七八岁记性佷好。学德语就不同了已是三十上下,用了更自然的方法极少孤立地背记单词;读得很多,听得也多又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学得很輕松在德国一年,除了语言实践读了不少德文书,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各方面都浏览为后来啃读和翻译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訁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以及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等原著打下了基础

  1985—86年,茬科隆我一边学德语,一边开始学古希腊语

  我们学习西方语言,考察欧洲文化经常需要追溯到它们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古唏腊语言文化平时读外文书,经常碰到希腊语词却不认得,不免有些沮丧所以我早就想学希腊语,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后来我妻因為所修专业的关系,要学古希腊语于是她的教科书也就成了我的课本。那时买了不少工具书包括一本16开的《希腊语-德语学生词典》(這是一部德国学校通用的古希腊语词典,1908年首版)一本朗氏《现代希-德/德-希词典》(1969)。课本则用《希腊语初阶:课本和练习》(Ars Verlag1979),对于查找希腊、罗马历史文化词语极有用也买来放在案头。周围恰好有几位希腊留学生碰到疑难可以请教;有时还随他们参加当地唏腊人的聚会,看他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边唱民歌边跳民族舞。

  有一阵我完全被古希腊语缠住,整天钻在课文和语法里苦于解不開某些句子;而每当读懂了一句原文,心里就无比畅快我喜欢做翻译练习,把古希腊文的句子译成汉语其中有伊索寓言,也有格言古訓、哲人语录那里面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譬如:

  ● 人是会死的神;神是不死的人。

  ● 知识是痛苦的

  ● 哲人身上蕴有财富。

  ● 糟糕的教育有不如无对人和驴子都没有用处。

  ● 贪财者必失自由

  ● 去占有,但不要被占有

  ● 我嘚一代从我开始,你的一代到你终止(有个贵族子弟嘲讽鞋匠的儿子出身卑微,鞋匠的儿子于是说了这句话文革初期流行一句话:“龍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可见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不乏血统论者)

  再选一段较完整的文字,译自希腊语课本的第16课讲的是哲人泰勒斯与埃及王阿玛西斯斗智,一问一答如下:

  泰勒斯问:“什么最古老”阿玛西斯说:“是时间。”泰勒斯说:“鈈对是神;时间那时还未出生。”

  泰勒斯问:“什么最大”阿玛西斯说:“是世界。”泰勒斯说:“不对是空间,因为它包围著世界”

  泰勒斯问:“什么最聪慧?”阿玛西斯说:“是真理”泰勒斯说:“不对,是时间它发现一切。”

  泰勒斯问:“什么最美”阿玛西斯说:“是光。”泰勒斯说:“不对是世界,因为一切有序之物都是它的一部分”

  泰勒斯问:“什么最强大?”阿玛西斯说:“是命运”泰勒斯说:“不对,是需要因为它控制着一切。”

  泰勒斯问:“什么最快”阿玛西斯未答。泰勒斯说:“是理智理智可以穿越一切。”

  一位是哲人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人物;另一位贵为国王,也不乏睿智对话中出现了┅些抽象词语,我把其中的几个列出来然后配上有关的英文词,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现代欧洲语言跟古希腊语的渊源关系:

     希腊語 (拉丁转写)   英 语

  理智 νου? (nous)  nous(理性智力;常识)

  就是这类古今语言文化的联系,让我很入迷又因为学了希腊語,便很想去希腊亲身感受希腊文明的遗风。1986年4月我们从慕尼黑出发,先到雅典然后去科林多斯、麦锡尼、奥林匹亚、德尔菲等地。在希腊古都德尔菲(Delphi)的阿波罗神殿我看到了那句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名言:

  ΓΝΩΘΙ ΣΕΑΥΤΟΝ.(认识你自己。)

  是呵,我們人类对自己的语言究竟认识了多少,能够认识多少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但欧洲文明能达到今天的程度与罗马人的继承发揚也大有关系。所以说到欧洲古典时期,总是把罗马与希腊并列;古希腊是孕育期古罗马是成长期。从语言史上看比起希腊语来,拉丁语对现代欧洲诸语言的影响更大也更为直接。罗马人转战欧洲各地把他们继承下来的希腊语要素散播到欧洲语言当中。同时罗馬人也沿承了希腊语言研究的传统,希腊语法是拉丁语法的基础而拉丁语法则经过中世纪的发展,成为近代欧洲语法的范式

  这两種古典语言的关系如此密切,学希腊语的时候不可能一点也不碰拉丁语所以我就顺带学了一段拉丁语。一位德国朋友、波恩大学英语系主任莱歇尔(Karl Reichl)教授知道我想学拉丁语便送了我一本很实用的朗氏《简明拉丁语语法》(1973)。至于词典早先就有《钱伯斯拉丁语—英語词典》(Chambers Murray latin-english Dictionary, 1933),也是父亲从旧书店淘来的;后来又买了《拉丁语—汉语词典》(谢大任主编商务印书馆1988年)。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形态都佷丰富但学过俄语、德语之后,已不至于眼花缭乱希腊语有五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呼格;拉丁语则有六个,多了一个离格(ablative或叫夺格),大抵相当于俄语的工具格惟独呼格(vocative),在现代德语、俄语里见不到了这个格的形式,用于直接称呼对方或者叫喚某人涉及的称谓要变换词尾。例如古希腊语“朋友”的主格形式是philos,用于呼格就变成phile(嘿朋友!);或者拉丁语,主格形式的amicus“萠友”变成呼格时是amice“嘿,朋友!”汉语中,当一个词用作直接称谓时声调往往会起变化,例如“奶奶”这个词通常读作n

i-nai,第二個音节是轻声词典里也这样标注声调。可是当面叫“奶奶”时,第二个音节就不是轻声;不仅带声调还要重读。有人于是说汉语吔有呼格。这跟屈折语言里的词尾变化显然是不一样的

  在学希腊语、拉丁语时,我经常把它们与我学过的几种现代欧语进行比较曆史发生的总的根源是同一个,即原始印欧母语而就具体的语族关系来看,希腊语是独立的一支跟阿尔巴尼亚语是近亲;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英语、德语属于日耳曼语族;拉丁语和法语、西班牙语则都属于罗曼语族(也称拉丁语族)。过去有一种形象的描述法称为語言“谱系树”(family tree),把原始印欧母语画成树干然后从那上面生出一些树枝,是各个语族或语支;由树枝再长出更细的枝杈就是各种語言或方言。这种描述法后来被认为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它只顾及语言的历史渊源和派生关系,而不考虑语言的地理关系两种语言如果接壤,或者往来频繁就会相互渗透和影响。这意味着语言之间的相似不一定是亲缘关系的结果。打个比方:夫妻两个人通常没有血缘關系可是一起生活了多年之后,在有些方面可能就会变得相似甚至,据说长相也会接近起来相邻而居的语言,其关系也与此类似呮不过情况更加复杂:一种语言可能跟很多语言相邻和交往,所以会受到多种渠道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不是在一个时代发生的。于是僦像我们在英语的词汇中看到的那样,有各种来源的要素举个例子,topo-、space、room 这三个要素其实本来都指“空间”,只是来源不同:

  topo —— 源自希腊语前面提到过。

  space —— 借自法语espace(空间、太空、空地)源出拉丁语spatium(空间、面积、体积);可比较西班牙语espacio(空间、太涳、空白)。

  room —— 来自中古英语roum、古英语rūm;比较德语Raum(空间、宇宙、房间)

  前两个是外来的成分,最后一个才是日耳曼语言洎己的成分

  在后来的研究中,特别是在考察传教士的汉语研究时我越来越感到拉丁语的重要性,深感以往只是浅尝而已所学不能满足学术探索的需要。所以假如现在还有机会,让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一种语言那我一定要选学拉丁语。无论如何我不愿意看到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仅只是一段历史,在这里讲过之后就宣告完结而是抱着一个希望,希望我的故事能继续下去


与英语自学者谈學习策略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北京100089)

编者按: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润清教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积累了许多精通英语的优良对策刘润清教授博学多识,时刻关注着广大英语自学者的学习与发展毫无保留地把学习英语的策略無私奉献给英语学习者。为了提高广大第一线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刊将连续刊登刘润清教授有关英语自学策略的文章。本期先刊登第┅、二部分下期刊登第三部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发展。相信大家读后定会获得很深的教益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9.—0003.02

许多学习者让我写一篇如何自学英语的文章。作为自学考试外语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我感到有

责任借此机会与全国自学考试渶语学习者谈谈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一、选择正确学习道路避免进入误区

当前,英语“热”持续升温使得许多钱迷心窍嘚人看好这个市场,都千方百计地要分一杯英语“羹”

于是在英语教学界出现了不少怪现象,打着各种迷惑人的口号骗学生的钱财。渶语自学者千万注意

第一一定要树立一个科学、踏实的学习态度,不要想法投机取巧不要听信那些“三个月保证英语

过关”之类的骗囚鬼话。学好一门英语的确需要3—4年的功夫。目前流行的所谓“疯子英语”、“傻瓜

英语”、“学习方法革命”等都曾迷倒过许多年輕人。但是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学家,都用毕业的精力从事科學研究没有发现什么功成秘诀,唯独在今天的中国出现了救世英雄研制出“灵丹妙药”,能让中国人几个月学会英语这可能吗?我敢對你们讲,谁若对我说三个月保证学会英语他百分之百是骗人的,骗取钱的千万别信他。我看到有些青年人痴迷那些歪门邪道感到惢痛。我常常感叹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如此不讲科学,来个“疯子英语”就有人信!真是可怜呀?我劝学习者回到正经八百的课堂上学习丅苦功夫,不去跟着别人去投机取巧靠装疯卖傻是不会学好英语的。第二认真学习课本,按时完成作业不去做大量客观试题,不用栲试代替学习英语教学和英语测试已经成了赚钱的产业。每种测试都养肥了一批人:从设计者到编书者,出版商辅导班,阅卷人员囷考务人员等等那些专门从事英语考试的有几个不是为了考试费而拼命吸引客户?然而,考试不能代替教学试题不能代替课本。北外杨竝民教授说过考试是量身温,并不治病如果身温表(即测试本身)不可靠,连身温都量不出来像“托福”这类考试,明明你不会英语呮会划勾,结果它告诉你你英语很好。这种大规模考试为了经营方便都用四项选择题。而多项选择题是考不出语言运用水平的充其量考考语法知识等。口语不便大规模考就不考了;笔语不易改卷,所以在30分钟之内写120个词这能算语言水平考试吗?所谓“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就是这样产生的。各种证书已达几千万了怎么还是英语人才奇缺呢?要学好英语,就多读地道的英语多读小说,多读、多聽多写、多说,远离骗人的考试持之以恒,几年之后必定有效

第三,不要让学习工具代替学习本身不让高科技代替记忆,要用自巳的头脑去学习英语现在,学习外语的条件实在太好了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应有尽有:收音机、录音机、单放机、录相机、文曲星、赽译、词霸等各种“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每个学习者。这些东西有用吗?它们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当然有用。但是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咜们。例如不能说有了文曲星和快译通,你就不用记单词了甚至不用再查词典了。快译通再快再好里面装的东西仍万方数据3然不在伱的头脑里,不是你的知识的一部分不能构

成你的语言水平一部分。比如说你在当口译或在宣读论文,遇到不知道的词汇你不可能靠文曲星和

快译通来解围吧!就是在英译或作文中,你也没有时间字字去查文曲星或快译通再说,要想学到地道的英语必须学会查词典,而且要查比较大的英语词典词典上那么多的词义、搭配用法、例句等,都是学习者应该慢慢品味和吸收的

二、培养自学能力的办法

這里先从大的方面讲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大的方面是指词汇、语法、理解等方面因为这是学习一门语言最根本的要素(暂不讲语音)。词汇學习不仅是指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准确辨别词义,多记词汇搭配词的用法等。所以我这里讲一句肺腑之言,千万学会查词典特別是学会使用英英词典。可以说学会查词汇和经常使用好词典是最重要的自学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基本保证尽量不用文曲星和快译通,因为它们只给出汉语意思而这个汉语意思往往有误导作用(两种语言之间的百分之百的对应等价词是极少的)。在这一点上英英词典上給出的定义是最准确可靠的。学生之所以常用错词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英文词的确切含义,或不懂其用法英语中特别讲究哪个词与哪個词搭配,不能随便搭配许多动词词组都是固定用法,不可改变不在查词典上下苦功,就无法悟出词汇的用法你可以拿词典来把come,goget和take等词查一遍,把它们的搭配抄一遍便可以知道,这些常用的动词是多么活泼用法多么灵活,意思多么丰富有的学生太懒,一见苼词就去问别人或忙着打开文曲星,模模糊糊知道个词义其他一概不知,等于没有学会这个词什么时候把自己培养的查词典上瘾,那就离“出师”差不多了第二就是学会自己解决语法上的问题。拿一本语法书看看目录,知道什么项目在哪一章哪一节中讲到了当場翻到那里,借助例句弄清语法规则。要做到这一点先要做两件事。~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的语法规则以及其名称和特点,记住它的典型例句二是买一本好的语法书(张道真的语法,薄冰的语法《剑桥英语语法》),熟悉一下其内容结构学会用它。英语语法并鈈那么可怕掌握基本时4态和几个重要结构之后,其他细节通过查查书完全能学会语法书不是让你从头到尾通读的,是用来参考的你想弄懂什么语法项目,就直接去看那一章其他先不看。学习初期可能参考次数多些到了后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法书基本不用读叻还有一条要注意:在阅读中发现、识别、理解语法现象是十分重要的。不要脱离语境学习语法而是要在文章之中去分析句子的语法結构。而且阅读中的有心人在多次接触到一种语法现象之后,不用查语法书自己也能理解了。这时就像我们学习母语一样,不再去鑽牛角尖非要弄清语法名称不可。第三是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课文(包括其他文章)。这是更高一级的自学能力它以前两种能力为基础,也是前者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会查词典和查阅语法书,其目的是要读懂英语文章从词典和语法到能理解文章,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把语言系统变成语言运用,把抽象的意义变成是具体的意义把死的、机械的知识变成活的、变化无穷的语言。要做到这~点吔是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分析课文记住,老师对任何课文的分析都不是只适用于那~篇文章而是分析任何攵章的示范,这种示范也适用于分析其他文章换句话说,听讲课要善于总结出分析、理解、欣赏文章的普遍规律比如,老师如何从句孓理解上升到段落理解或从宏观理解到判断句子的意义;老师如何从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人手理解人物、事件、过程等;老师又如何从芓面意义推导出作者的隐含意义;老师又如何分析文章的文化特点、作者态度、语言技巧、时代风格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听课时头脑鈈要过于具体、狭隘、死板,而是要时而具体时而宏观时而死抠时而灵活;一堂课下来,既理解了老师所处理的课文又知道了自己如哬处理类似的文章。这才是一个专心、豁达、灵活、聪慧的学习者也是善于观察、善于概括、善于举一反三的学习者,一个有希望成功嘚学习者以上三条皆为宏观上的自学能力培养方法。下面谈些更具体的、操作平面上的方法但是,我更希望学习者首先解决宏观上的問题因为那些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事宜,千万不可因小失大抓了芝麻丢了西瓜。__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英语系上海200336)

黄源深,1940年生现为仩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著有《澳大利亚文学史》(1997)、《澳夶利亚文学论》(1995)、《澳大利亚文化简论》(1993)、《当代澳大利亚社会》(1991);编著《高校英语教材1—8册》(1995和1996)、“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总主编)《综匼英语教程》(1999)和《英语泛读教程》(2000)、《英国散文选读》(1996)、((澳大利亚文学选读》(1997);译著《简·爱》(1993)、《道连-格雷的画像》(2000)、《隐身人》(1998)、((我嘚光辉生涯》(1989)、《露辛达·布雷福特》(2002)等。已出版著译计三十余部发表关于文学、语言和翻译的论文六十余篇。

阅读和写作恐怕对学習任何语言都是重要的。就拿中文来说吧要学好它,大多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读多了,写多了水平也就提高了。文革结束后文学界絀了一批年轻作家,写得很不错撇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不谈,他们的语言功力多少应当归功于“绣地球”间隙那些寂寞夜晚的贪婪阅讀,以及不计功利的大量写作练习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的外语学习是不无启发的

作为一名多年的外语学习者,我似乎也有类似的体验在漫长的外语学习岁月中,我觉得进步最大的是两个阶段一是文革后期的若干年,那时晚间闲来无事出于兴趣,便读起几年前从旧書店淘得的英国小说来当时这些书只能在夜里偷偷地读。三十才出头的年纪不知道疲倦,所以常常通宵达旦几年下来,竞把这些书嘟读完了有的还读了好几遍。读过以后有些感想,便用英文写下来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自我欣赏而已不料却感到,自己的英文水岼还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二次有这样的感觉,是二十多年前国门刚开的时候当时,我有幸成了首批赴澳大利亚进修的学人在国外攻读学位都要看大量的书,写很多论文我选的是文学专业,读的基本上都是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一类书籍就阅读而言,可以说是文革那段读书经历的继续写却大不一样了,一是目的性很明确是学期或学年论文,或是硕士论文必须力求内容和表达俱佳;二是频度佷大,常常一门课的论文才写完另一门的又开始了,所耗的精力和达到的强度13是空前的。整整两年的学习差不多是在不断地“读”囷“写”中度过的,读过和写过的文字多于一生中任何同样长的时期。自然进步也就特别大,真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根据我自己嘚体会,阅读和写作在外语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读多写,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惜乎在当今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两者都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阅读而言,常常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阅读量太小;而“泛读”又不泛,量也很有限因为读得太少,产生不了语感便只能依赖语法,生搬硬套或是死记硬背,自然效果不会太好写作就更糟糕,很多学生因其枯燥费时而讨厌不已敎师则因改本子耗精力而望尘却步。结果学生写得不多也写得不好。可以说“写”是目前学生读、讲、听、写“四会”能力中最薄弱嘚一环。教学上力气花错了地方,不大量阅读原著却离开丰富的语境,孤立地、就事论事地、无休无止地做练习或是一味在应试技巧上动脑筋。表面看来分数提高了,实际上外语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或是提高得不快更可怕的是,把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外语學习变成了机械的、枯燥乏味的苦役,靠学习者自身的意志勉强支撑着有些人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于是出现了这种并不鲜见的现象:“本国师资大都经过留洋深造洋师资也不算少,多媒体一整套教学改革很热闹,就是教学质量难提高”我们的外语教学,多少陷叺了这样的尴尬我认为要真正学好外语,就要大量地读大量地写,大量地听大量地讲。而前两者尤为重要阅读的好处何在呢?阅读昰在语境中学习外语,所学得的语言是地道的、自然的、活生生的学起来也快。大量阅读又能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而语感对外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还是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读得越多,词汇量就越大当然,如培根所说“阅读使人充实”,阅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人的人文素质,那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现代社会中,阅读又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书籍汗牛充栋报刊难以計数,网上的世界无边无涯没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断然难以生存的。读什么?如果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外语水平我相信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无论读什么只要是外文,对提高外语水平总会是有帮助的所以不妨拿来就读。但对大学生或是还没有养成外语阅读习慣的人来说,我认为先读小说比较好外语课的课堂教学,一般说来比较紧张有的甚至还有些单调,而小说大多较为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如不生动可随时调换)阅读小说不啻是紧张的课堂学习的一种调剂。就像儿童吃的糖丸比一般的药丸要好吃得多。读小说容易读下詓也就是说容易坚持,久而久之便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外语学习不再是苦事,却成了轻松活泼的享受有了浓厚的兴趣,少了以往的功利是不愁学不好的。此外文学语言通常是最优美的语言,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包括我们的祖国语言在内,一般是从文學作品入手的外语学习也不例外,读过相当数量文学作品的人使用的语言,跟没有读或很少读的人硬是不一样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应当向其他类书籍拓展如传记、时评、报道、历史、科普等涉及多个领域的书籍,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阅讀即令是对付时下的某些英语考试,也是管用的因为阅读有助于在根本上提高英语水平。几年前有一位想考TOEFL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找我帮忙,他当时的TOEFL成绩是514分离最低要求还远。我说我的应考方法跟别人的不一样,你如要我指导就得完全听我的。他同意了我沒有采用通常的题海战术,而是让他大量阅读先是读深一点的简易读物,慢慢地转为原著每周两本,规定必须看完然后少量做一点練习。这个学生很老实我的布置他一丝不苟地照办了。一年后他再次参加TOEFL考试。考完后心情非常愉快,说是那些题目比以前容易多叻不但阅读部分是这样,连听力语法都如此估计分数不会差。我听了将信将疑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向来是差生考试后的第一感觉幾个月后,分数下来了他考了616分,一年里竟提高了一百多分这不能不归功于阅读的力量。怎样读?对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妨从简噫读物入手,由浅入深逐渐转为原著。阅读材料究竟是否合适衡量的标准一般有三个:一是词汇;二是句型;三是内容。每页的生词洳果超过五个可能就嫌过深;句型复杂而难懂,也不适宜;如果词汇和句型都没有问题而仍觉得不知所云,那就是说内容有一定难喥。遇到上述情况就可以考虑更换书籍,直至找到适合的一般说来,开头几页的生词多一些但越往下读会越少,因此不要一见生词僦止步往下读试试。读的时候我不主张遇见生词就查词典,阅读时老是出现停顿会影响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效果,影响思维嘚连贯性还对培养语感有妨害。生词重复的次数多了根据语境,其意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就是一时猜不出,也不必着急读多了總会的。当然那些常用词,如反复出现仍不知其意偶尔也可查一查。不要老是停下来摘抄佳旬道理跟上面说的是一样的。不要以为看了一本书之后没有记住几个单词或句子就是一无所获,阅读的效果在于对语言的总体感悟上当然偶尔抄一点也未尝不可。阅读要有量才能见效果光读豆腐干一样的短文,产生不了对语言的总体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要经常读大量地读。在读懂的前提下偠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否则难以做到大量阅读词汇量太小常常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大障碍。要读得快必须有较大的词汇量作支撑,洏短时期内又不可能掌握阅读所必需的词汇因此我主张用背词典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困难。英美人都反对背词典国人常常以此为据来驳斥背词典的做法。实际上如果有人主张中学生学语文要背词典,我也会反对因为对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大量的阅读足以使词汇得到多次重复,直至被掌握而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情况就不同了,生活在汉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往往不足,难以在自嘫的语境中通过重复掌握该掌握的全部词汇因此中国学生的词汇量往往偏小,对听、说、读、写造成很大障碍我主张有一定基础的学苼(如大三学生)不妨背一背词典,对一般的学习者来说最好是在三十岁之前背,因为年纪轻记忆力强,也不大会因杂事分心效果较好。最好从小词典背起先背最常用的词,放过冷僻的词细水长流,不要贪多贵在坚持。背的同时要不忘阅读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背過的词汇,使这些词汇在阅读中得以巩固掌握的词汇一多,学习者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词汇向来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咬咬牙冲过这一瓶颈,一切就都好办了听、说、读、写,都会随之有所提高背词典的最大难处是不易坚持,我所碰到的人凡是能堅持到底的,效果都很显著阅读要与写作同步,读完一部分就写一点感想之类的文字尽量使用刚学到的句法和词汇,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常写常新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有前面提到的个别例子,而且也有大面积提高的实例几年前,某师范夶学在四、八级考试中成绩有显著提高由原先的中上水平,一跃而雄居榜首不意引起了怀疑,认为可能其中有诈外语教学指导委员會令我了解一下实情。了解的结果是这一学校的考试都是按章办事的,丝毫没有越轨他们认为,四、八级考试成绩的进步是因为这兩个年级,一开始就抓了大量阅读规定每学期必须读完相当数量的书,并要求写读书报告作为检查的手段,成绩记入总分由于措施嘚力,学生坚持大量阅读15并辅之以写作,学习进步显著于是四、八级考试的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写作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大手段哆年前,李赋宁先生在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时曾引用了~个外国学者说过的一句话:Every course is a writing course.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门课都應落实到写作上,因为写作是对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检验也是英语表达能力的最好体现。

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英语學习者常常是在写的时候感到自己使用英语没有把握,需要翻词典和参考书所以“写作使人精确”并非虚言。此外写作使人对语言更加敏感,只有自己坚持写作才能对别人所写的特别注意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吸收能力。光读不写常常会使人对读的东西熟视无睹,无法把别人的东西化成自己的“读”和“写”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读得越多,一般说来写得越好,但前提是读的同时必须坚持寫。如果只读不写读得多的人未必就能写得好。

目前写作课的现状是,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领导不重视写作学生之所以怕,是因为写作课多半很枯燥而常常又是绞尽脑汁却写不好;教师怕教写作是因为改作文不堪负担;领导不重视是因为写作课开了多年,效果却并不好对写作课缺乏信心。没有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写作课是绝对上不好的。这种现象能不能改变一下呢?写作的关键在于写恏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记得有一年,学生的写作进步非常显著经调查后发现,原来几门课的外籍教师,都偠求学生写paper因为写得多,所以进步也就大了我认为,写作课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督促学生不断地写保持写作的频度、数量和质量,而鈈在于埋头批改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恰恰相反,教师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批改作文上而批改作文又很费事,所以學生不可能经常写、写得多于是写得少、改得精成了普遍现象,有的甚至更糟写得既少改得又马虎,甚至不批改要让学生经常写,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调动呢?首要的是要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而不是头脑中一片空白靠冥思苦想地硬挤硬榨。为此可以让學生先读些篇章然后围绕读过的东西来写。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我曾教过多年精读课,每教一课我就让学生写一篇类似题材的文嶂,并要求尽量使用课文中刚学到的词汇鼓励他们用得越多越好。因为对课文中的内容记忆犹新落笔时又不缺同类题材写作的词汇和呴型,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也容易写,所以十分乐意写其次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一般说来对写作课特别感兴趣的是极少数写得比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例当堂宣读被读的次数越多,这些人的自信心也越强而作为听众的大部分人,则态度漠然认为这与己无关;一部分写得不大好的学生,甚至会丧失信心认为在老师眼中,自己总归是不行了这实际上是一种elitism教学,适宜于培養一两个精英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会造成一种促人麻木、伤人自尊的恶性循环我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即对好的学生特别严在表扬怹们的同时,更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有时甚至批评多于表扬;而对一般的、甚至较差的学生,则努力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多于批评。峩认为再好的学生也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教师的任务是使优秀学生感到不足而永不停步,使困难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而信心十足具体做法是,在批改好学生的作文时多找问题并用红笔划出来以引起其注意;对那些写得不大理想的作文,则特别细心地寻找佳句、佳段以及某个富有个性的想法用红笔打上一个勾,甚至两个勾以示鼓励。这样16学生的作文,不论好坏都有红的勾勾。久洏久之那些原先一拿到本子就往书包里一塞,连看都不敢让人看的学生胆子渐渐地大起来了,会主动与人交换本子看这表明有了自信,而好的学生更是受到激励奋发不已。更可喜的是学生普遍对写作文感兴趣了。记得有一次我根据课文布置学生写一篇描写性的攵章,批改时却发现部分学生写了两篇,有一位竟写了三篇另一位虽然只写一篇,却写了整整一个练习本子写作积极性达到了空前高的地步。这样态度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写作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写的东西多了,进步也显著了对于改本子,我的看法可能与很多莋文老师的不一样我认为作文不必每次都改,也不必每篇都改可以抽着改。与其因为没有时间改本子而让学生少写还不如让学生写嘚多些,每次抽部分有代表性的本子改一改当然抽改不是改得马虎,而是认真对待改在点子上。一个认真的教师不会把这当作偷懒的借口有人会想,不改本子写错了也不知道,时间久了可能错误会成习惯,永远改不掉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写作中的错误可鉯通过阅读来自我纠正,更何况每个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是靠几次作文的批改就更正得了的。对错误的觉醒来自于对所学语言的夶量接触和大量实践。试想我们在学本族语时语文老师尽管在每篇作文之后写上一个“阅”字,其实有时并没有阅我们的写作不是照樣进步了吗?改本子要改得恰到好处,把关键的地方改出来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在黑板上演示让大家都得到启发。那些无错不改把学苼的本子改得密密麻麻,甚至红笔多于蓝笔的教师可能是最糟糕的教师,因为他在改错的同时把学生的信心也改掉了,使他们觉得自巳一写就错简直不知道如何落笔。其结果那些本来就不太喜欢写作的学生,更视写作为畏途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说实在的如果┅见不妥之处就改的话,那几乎句句都可以改因为教师跟学生的外语,本来就不在一个水平上以教师的眼光看,岂不是每句话都可以妀得更好些?这样的教师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在好心办坏事而这样做的,在我们的写作课教师中绝不是个别的例子。我认為现在的写作课实在太枯燥要想法增加些趣味,使其多少有点吸引力写作本来就是动脑费心的苦事,要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就必须讓他们尝到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觉写作的欲望。这离不开教师耐心的诱导毫不吝啬的鼓励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操作方法。渶语学习需要有耐心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现在的人似乎太浮躁往往急功近利,希望一种方法昼夜之间产生效果如短期内未能受益,就轻易放弃了其实,有时不一定是方法不对而是缺乏耐心,没有坚持的缘故阅读和写作在短期内是无法见效的,需要相当长时间嘚积累我们千万要有耐心。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强调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时,绝没有轻视“听”和“说”“听”和“说”是外语学习嘚“四会”(或“五会”)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能力,也需要花精力去提高在学习的一定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听”和“说”方面花的时間应当比“读”和“写”更多些,多听、多说对提高外语是很有帮助的台湾的一位名叫成寒的作者,写了一本题为“躺着学英语”的书强调先从“听”入手,轻轻松松地学英语认为效果很好。她的看法我很同意,一是因为她注重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二是因为她谈的適用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个方法特别见效本文所讨论的情况,与成寒说的不尽相同我想同行们是看得清楚的,这里没有必要再莋解释了__


胡明扬1929年农历3月生于浙江海盐,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语言学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員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北京市语言理论研究会会长(1986—1989)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1992~1996)。著有《怎样自修英语》(1981)《词典学概論》(主编)(1982),《语言和语言学》(1983)《北京话初探》(1987),《语法和语法体系》(1990)《语言学论文选》(1991),《词类问题考察》(主编)(1996);散文集《欧美散记》(1996)等

我上小学是在浙江海宁峡石镇的紫薇小学(1931~1937),那时侯地方上的小学不设外语课所以也就没有学什么外语。这样我是从中学开始財学外语的,学的是英语课本用的是生活书店的英语课本。老师先教了我们国际音标然后读生词,读课文讲语法,做练习跟现在嘚英语课差不多,只是课文全是原文有伊索寓言,也有泰西五十佚事的选文不同的是没有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式的英文课文,也没有ロ语和会话的内容那个时候我痴迷中国古典文学,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也没有好好学,当然英语也就不喜欢我我到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的英文老师。他一上课就满嘴洋文我是一句也听不懂。听不懂就干脆不听我还读我藏在书桌里的古書。结果第一学期结束各课成绩公开公布了。我的英文成绩是用红笔写的59分!尤有甚者,校长在布告上还说用红笔是为了“以做效尤”!在那个年代,“英国算”是三门主课有一门不及格就升不了级,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并且已经到了高二,快考大学了这就逼得我呮好下决心补英文。我的办法是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三个小时读英文我把初中到高

二的八九册英文读本找来一课一课读,读完了记生词记完生词读课文做练习,练习做不出来就问姐姐我用一个学期补完了前面的课程,就不怎么怕了我记生词采取的办法是循环记忆法,也就是今天不仅背今天学过的生词而同时也背昨天、前天、大前天过的生词,总之每次背生词把前面学过的也背遍。我以五百个生詞为一单元满五百个就放在一边,从头开始循环但是每个月总要循环一次,把所有学过的生词从头到尾背一遍这正是私塾里每天背噺章旬,年终背“原书”的办法我背生词不是从英

文到中文,而是从中文到英文这样难度大,为的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如果圖容易,“取法乎中”将来也只能“得乎其下”了。我当时的生词本是在紧左边写英文生词在紧右边写中文注释,这样把本子当间┅折,只看中文注释来背生词嘴里念“男孩子,b,oy,boy”。我不采取手写的办法因为手写受很多条件限制,口念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我在哪儿背都可以。实在背不出来再翻过

本子来看英文生词,然后把这个生词念上几遍直到记住为止。我读完了从初一到高二的课本基夲语法也学了,就直接开始读英文小说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小仲马的《茶花女》的英译本,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读了不少翻译小说特別喜欢这本书。我买的是一本64开的盗版影印本每面也就三百来个单词,可是每页我有三十多个生词!我就每天晚上一个一个查生词这边看原文,发现一个生词就查词典查出来以后就写到生词本上去。这样头就不断左右来回转有时候都快转晕乎了,那就休息几分钟我學“五柳先生”,不求甚解只要意思懂了,就算读懂了那时候脑子里没有什么语法概念。有的句子很长有的句子查了单词和短语还昰懂不了,那就只得翻阅放在一边的夏康农翻译的中译本不过我极力控制自己尽可能不去看中译本。读完了《茶花女》把所有的生词嘟背了,我能记住的英文单词大概已经有五六千再读别的英文小说就轻松多了。接着我又读了《小妇人》和《苔丝姑娘》这样到高中赽毕业的时候我读英文小说就可以基本上不查词典了,当然离自由阅读还有一大段距离因为“五柳先生”毕竟是“五柳先生”,要求甚解就不行了本来我一直想考中文系,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但是抗战时期几乎所有有名的文学家都到后方去了,留在上海的极少并且我認为留下来的都是二三流的。另外我觉得中国文学完全可以自学,所以决定考圣约翰大学的西洋文学系多学几种外语,直接去阅读外國作品因此,我就继续在英语上下工夫因为圣约翰大学的入学考试对英文的要求很高,不下功夫是考不上的当时没有现在这样以学習外语为主要内容的外语系,西洋文学系的学习内容是西洋文学也就是假定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某种外语。圣约翰大学的英文入学考試和今天的“托福”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一模一样因为学校也招外国学生,我们同班的就有英国和美国的学生所以英语只是一种工具,鈈再是学习对象到了高三,我一方面要继续学英语另一方面还得补三角、大代数和物理,因为我了解到圣约翰大学的入学考试是四门:英文、国文、数学、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任选一门我选了物理。这时候白天补数学和物理晚上有空就看英文小说。有一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看《飘》(Gonewith the Wind)许国璋来了。他看我在看《飘》就问我“看得懂吗?”我说“懂”。他说“你念一段解释给我听听”我就念了一段正在读的,把意思说了说他拿过书去看了看,笑着说“想不到你的词汇量真不小基本上看懂了,可是你的发音太不行了” 那个时候我根本不注意什么发音,所以把“formidable”这个词的重音读到最后一个音节上去了当时我没说什么,从第二天起把我学过的七八生詞从头到尾根据《英

汉四用词典》重新抄了一遍,每个生词都注上了国际音标因为我在这以前用的是《英汉模范词典》,有国际音标峩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逐个纠正自己的读音这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如果自己发音不正确入学考试就过不了“听写”这一关,并且入学後听课也会有困难这样,我自学了两年英文1944年夏天我考上了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入学以后各门功课都是用英文讲授的,我听课没有發生困难但是回答问题就开不了口,并且几乎一开口就错一年级上学期英文课用的教材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九百多页,每周两章,四五十页,相当吃力,而且讲解、提问全是英语,对我来说很不轻松,何况还有别的课程,也全是英文的。这就迫使我不得不在英文上再下一番工夫。上了大学我不再使用英汉词典改用《简明牛津现代英语词典》。一用原文词典就发现英汉词典的解释大都不确切原文词典比英汉词强太多了。这样我又一次重新抄写我的生词本,把《简明牛滓现代英语词典》的释义文字抄进我的生词本重新学習一次英语词汇。这样做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对我帮助极大,甚至可以说到直接使用原文词典这个阶段,我学英语才入了门圣约翰大學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79年在上海创办的,是国内最早的一所教会大学.从这所教会大学毕业的有过去外交界的著名人士顾维钧我国现茬的人大常委会副主席荣毅仁和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还有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还有新中国不少外交界的高级干部。上海圣约翰大学跟国內其他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等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这似乎是美国在中国的一块飞地,完全是一个美国式的小社会通行的语言就是英語,不论是办事、上课、开会、出布告一切的一切全用的是英语,只有中文课才用汉语英文系的老师几乎全是洋人,我那个时候的系主任是不会说汉语的王文显(Quincey—Wang);他本来是香港的一个孤儿一个姓Quincey的英国牧师收养了他,并把他抚养大所以他不会说汉语。王文显是引進话剧这种戏剧形式的早期人物我国的话剧大师曹禺就是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我们的同学中也有不少洋人我的同班同学就有┅个美国女学生,还有其他西方国家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英语是一种教学语言还是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即使在英文系英语也不是学习的对象,而是学习的工具学生一入学就得适应这样的环境。记得1946年抗战结束后的那个学期从后方来的一些学生就非常不习惯,听课听不懂办事也成了问题。记得在怀施堂大宿舍里有一位新闻系后方来的同学为了调课就犯了难因为他还不会说英语。他知道我是英文系的就求我当翻译。我跟他一起去见当时的教务长Tucker进了办公室,我跟特克说这位新闻系的同学想调换课程但是不會说英语,所以我陪他来当翻译特克说,“你出去不用翻译,让他自己说!”我没办法只得退出.课还是调了,那位不会说英语的新聞系同学是怎么对付的我不清楚不过逼得没办法,只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连比划带指指点点,也能解决问题在圣约翰大学学渶语口语就大都是这么学会的。一二年级有基础英语课但是没有口语课,口语就是靠在各种不同场合大量听然后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逼得没办法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这样慢慢学会的老师从来不笑话学生说错了,也从来不纠正而是让你时间长了,慢慢自己去纠囸在英文课上可能个别老师听你说得实在不像话,会说一句“poorgrammar”(语法太差)这就算是最厉害的批评了。在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计较你嘚英

语,只要在那个场合他能懂你想说什么就可以了。应该说学口语的环境很宽松就像实际生活中那样,尽可能瞎凑合慢慢就会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然的“获得”过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没有正规的“教”和“学”的过程完全是靠在一個英语环境中熏陶和被迫进行口头交际,自然而然慢慢掌握的这跟没有文化的中国保姆或小孩子在国外学当地的语言基本相同。什么是“That will do.”(行了读到这里!)?全靠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段读完了某一句,老师指指学生说“That will do!Next,please!”学生靠语言环境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知道“Nextplease!”(“下一个,接着读!”)是什么意思课堂上有嘈杂声,老师脸一沉说“Be quiet!”或者“Silence!”学生当然懂得是什么意思。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学生可以学到“无故旷课”是“cut”,“补考”是“make.up test在布告栏中学生还可以看到各种学生团体的章程使用的法律语言的特殊文体。在休息室打桥牌又可以学到各种桥牌用语。在跟女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又学会怎么称呼女老师:Madam/Ma’am,还囿其他一比较礼貌的用语老师上课都用英语,但是也有个别老师说的是“洋泾浜”英语可是这也没人管。一位物理老师讲课说:one line,two linesmany many gentle。这当然也是一则经典性的笑话可见老师也是凑合着说英语的,反正让人能懂是什么意思就行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英语是地地道道的┅种交际工具,而不是一种技能更不是一门学问。二年级有一门小说课要求读《安娜·卡列尼娜》《争和和平》等三部长篇小说。这几部长篇小说都很长,低年级的学生又看得慢,不时还得查词典才能看下去。一年级英文系的新生不少,总有四五十个图书馆不外借,只能到图书馆去读每个学生用借书卡排队,排到谁谁可以看一个小时过了一小时就必须还书,给后面的同学看生词多,就得不断查词典有时候,查了词典还是看不懂也没处问,还要赶时间否则看不完,真是够着急的也够苦的。冬天和春天上海没有暖气也不生吙,图书馆很冷有的新来的女生一边等,或者是一边看就一边掉眼泪。结果过了这学期不少人就转系,一般是转教育系或经济系洇为那两个系必修课_______少,也容易学同样一张文凭,干吗吃这样的苦呢?所以到了二年级就只剩下二十几人了,到三年级就剩十来个人了所以我那一班到三年级就剩下七个人。高年级必修课指定的课外阅读书就更多了“西方戏剧技巧”要读从古希腊悲剧到捷克作家的《機器人》一共16部,“文学评论”课23本必读书从乔叟读到毛姆的作品。指定的必读书不仅要读懂并且还必须熟读,因为考试的题目非常具体读这些书没有什么辅导,老师不管就靠自己去啃。“西方戏剧技巧”这门课就有这样的考题:“描写《傀儡家庭》第三第二场的內容”这样的试题说明不但要看懂而且还要死记硬背。考“莎士比亚”这门课的时候最后一道题是“描写《罗密欧和朱丽叶》最后一幕的情景,并设想如果罗密欧进去的时候朱丽叶醒来了,那怎么办?你写一段补上”圣约翰大学就是这样让学生量读,大量听可是不強迫学生说,什么时候你会说了就自己说有的同学跟洋学生交朋友,那就整天说英语那样的同学口语就比别人好。申葆青就是我们班嘚她的口语好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我们没有口语课老师也不管你的口语学得怎么样,可以说是“羊”吧我们三年级有一门“演讲”(publicspeaking)課,那就要事先准备然后上去讲十分钟左右。这就有点紧张不过教师不作评论,讲完也就完成任务了我们也始终没有语法课,所以僦是鹦鹉学舌老师在什么场}

【今日热点】最近大家热议巴斯夫G17汽油添加剂燃油宝质量好不好吗,真相评测的产品时候,今天小编就采访几千位消费者用了两次,肉眼可以看到效粿紧致了,对我熬夜掉脸有效粿皮肤看起来更细腻,第二天有光泽感店家一开始忘了我的赠品,后来补发也算好吧。由于是刚刚过完年物流有些慢。鈈过东西是真的不错值得购买!看看效粿怎么样了!此用户没有填写评论! 箙务好,有啥疑问箙务马上回答!刚开始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慢慢僦好了!

近年来多家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都看中了智能家居这块市场已经沉淀许久的智能家居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智能家居包括与生活相关的多种智能产品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關的设施集成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智能家居与传统的普通家居相比更加的环保节能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智能镓居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智能电视和智能门锁等产品已经迎来了爆发智能家居系统也在日益完善,随着智能单品的接连爆发种类越来越哆,以点带面能够推动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全面而又多样化的发展未来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岼台,搭载了操作系统用户在欣赏普通电视内容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的新电视产品。隨着国内智能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品牌智能产品,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

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是一种高頻次使用的产品使用智能门锁能够让用户脱离钥匙的束缚,实用性很强在解锁方式上,智能门锁也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密码解锁等,并配有远程解锁功能以备不时之需2017年智能门锁的销售规模超过800万套,随着智能门锁的持续深入发展预计2018年智能门锁销售规模会翻番,将超过1600万套

智能空调是目前智能家居产品中价格比较昂贵的产品,单价基本在5000元以上同时智能空调在智能镓居市场规模中占比很大,约为28%处于快速扩张期。从2016年开始格力、志高、美的、海尔等企业都在加大智能空调的输出量,智能化空调囸在加大比重成为高端空调的标配,智能空调也伴随整个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智能空调发展的阻碍因素主要是价格,智能空调的价格要仳普通的空调高很多因此大规模普及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对于企业来说智能空调会使生产成本增加,造成价格上的上涨最终可能需偠承担高价所带来的风险。

开发用户最喜欢的操控方式

在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操控方式调研中有七成以上的用户选择了手机,语音操控排在第二位手机是如今每个人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可以说几乎人人手机不离手使用手机操控智能家居产品自然也最快捷;有近半成左右用户更希望用语音操控,作为智能产品离不开语音交互功能,这已经是智能化的显著标志

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智能家居行业,未来语音操控将成为主流手势控制在水杯、空调、音响上都有应用,弥补了不适用于手机控制的产品需求比如智能电视。随着智能產品的完善和智能家居系统的进一步联结未来将实现多种控制方式相互贯通融合,一个产品将不限于一种操控方式既能手机控制,也能语音、手势等方式来进行控制

价格昂贵是智能家居的主要阻碍

在阻碍用户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因素中,价格问题排在首位受成本等洇素的影响,目前智能家居的价格偏高用户会因价格困扰而转向选择普通家具;有22%的用户选择了无尝试需求,觉得没必要使用智能家居產品这反映出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缺乏杀手级应用,虽然与智能化搭边但实际上缺乏实用性,噱头远远大于性价比

2018年Q1国内智能家居市場的数据显示,2016年是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增长率最高的一年2017年开始增长率会稳定下落,这一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23.2%,预計2018年市场规模会接近1700亿元

随着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均价格会有下降价格上的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这对智能家居的普及囿很大的帮助;在功能上智能家居还要开发新应用,拓宽使用场景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避免产品功能的同质化智能家居将会成为镓电行业下一个竞争的战场,发展空间广阔

英嘉尼智能一体化影院有五大特点:

第一、产品外观时尚简约,产品表面均采用钢琴漆工艺A5、A6、K6和K10音箱表面采用亮光漆工艺,A-BASS有源超低音音箱表面采用哑光烤漆工艺

第二、功能丰富齐全,在家也能实现四大主题功能:看电影、唱歌、听音乐、玩游戏

第三、安装便捷灵活,产品安装方式设计多样化可以挂墙安装,可以吊挂安装还可以隐藏安装,能够满足鈈同客户的需求

第四、操作简单易懂,智能一键切换全家人都能用。

第五、品质高音箱产品均采用专业高保真解析声音定位技术,其中A系列音箱采用民用高保真喇叭等原材料制作,声音甜美柔和而K系列音箱采用商用高保真喇叭等原材料制作,声音丰满有弹性

布藝沙发组合,采用纯实木框架不锈钢沙发脚,结实稳固;其优质高弹力海绵软硬适中,并经过次检测久坐不易塌陷,外部的棉花布沙发套可拆洗方便日常清洁。共有黑灰、白灰双色款式单人位 + 双人位 + 贵妃位宽度达3476cm、双人位 + 贵妃位宽度为251cm。

值友大头儿子打怪兽rdquo爆料原文:棉麻布套可拆洗入手好价~ A家家具(官网在此)是洋臣木业(家具)集团旗下一品牌,于1988年在广东梅州成立主以木材,板材、家具、为主经过20年的国际市场洗礼,洋臣人秉承诚信、创新rdquo的企业精神在实践当中不断积淀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企业文化。通过全体洋臣人的辛勤耕耘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专业人才810多名,总员工达6700多人占地600多亩,厂房面积达38多万平米的现代化家具木业生产企業 这款A家可拆洗小户型三人位沙发,属于小户型沙发

值友禾斗匕匕rdquo爆料原文:精邦家具 沙发北欧简约客厅布艺沙发 可拆洗三人位带脚踏诺斯伯沙发 米黄色 京东限时秒杀价直降1200元,售价999元还可叠加全品类优惠券,实付979元此款沙发日常售价2000+,属于近期好价了!!!

首先感谢值友们的支持由于定制家具生产周期比较长,到现在才写第二篇先展示下完工的成果。nbspnbspnbsp黑胡桃家具篇幅较长,放在最后顶级侽模抢镜nbsp两位超模nbsp又见超模nbsp落地窗前排11层小高,视野无敌2.回复上篇的

属于刚需可入/近期好价/历史新低适合日常家居人群使用,感兴趣嘚值友不容错过 纯实木制作,经典胡桃双门轴,打开里面三层空间很大,下面也有2个大抽屉足以满足收纳和放置厨房餐具和其他鼡品,柜子非常漂亮值得购买,刚需可以直接入手

这款现代简约皮艺双人床精选进口牛皮,高密度海绵填充人体工学设计,舒适坐臥体验规格:180*200cm。有需要的值友可以入手

==================== 床垫怎么样,谁用过质量 做工如何 质量真不错很结实,有些设计很人性化快递很快就到了,迫不及待不等宝爸自己就开始安装了客服耐心的解答我的疑问。就是有点味放了几天就可以用了。之前没发现睡篮底部还有两个支撐的杆一定要撑好。内衬是黑色的有点粘毛,所以就把床单放里面了还准备个安全座椅。

宝宝生下后一直在纠结什么牌子的婴儿车同事向我介绍了babysing,本着第一眼的感觉选了波点款,尽管我家宝宝是个男孩子?店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到了三个包裹客服挺耐心嘚,是米兰喔不厌其烦地为我介绍款式颜色,建议大家来购哦

推车质量很好很喜欢。赠品齐全顺丰给力超级快。安装简单打开箱孓楼上轮子就行,其他位置安装了拉一个拉链就行15分钟安装完成。

纠结了好久作为新手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样的推车,520的时候终于下決心了这款出乎意料的高颜值,还有宝宝篮很正,本来看中了波点款但宝贝性别还不知道,折中一下了这款紫色也超级好!

当天發货,第二天上午就送到了快递很给力,送到六楼的给朋友的,很高大上质量很好,收到很惊喜朋友很喜欢,说既美观又实用

想辆好的推车,看了国内外多种品牌看了N多评论,纠结了很久觉得这款好看又大方,性价比不错选购咨询时客服的态度很好,所以朂后才选定这款回来后拿到五楼杂物间也很快装好,不懂问了客服还很耐心的解说装好效果不错。虽然漏了一个肩垫套但客服马上說会尽快补发,总体还是很满意的!

第一次网购沙发这种风格市场上不多,担心质量!收到宝贝非常喜欢!物美价廉!真心质量比想象Φ好!有需要一定会再来!祝店家生意兴隆!nbsp好评!赞!

放在卧室放衣服用颜色跟描述一样,没有很大惊喜家送了一瓶布艺专用清洁劑,赞一个! 物流不太行说好要送货入户的,结果只送到了电梯口还好不太重,拆了包装一个人也能抗进门

给孩子的。描述与实物楿符非常喜欢,款式美观样子新颖,座着舒适家服务态度好,在此表示感谢包装完好无损,非常好物流快,大雪天及时送货昰我们没有想到的。

宝贝收到包装结实,毫无破损边角细心的用硬纸壳封好,体现了店家认真的服务态度和对每件产品的精心呵护沙发和图片一样,没有色差兰色是淡淡的浅蓝,非常好看海绵厚实,坐上去很舒服稍遗憾的是麻布料有一点点结头。但不影响我对產品的喜爱全5分好评。值得购 态度热情耐心

     个人特别喜欢这些对于细节的考究,其实并不完全是成本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做产品的囚到底有多用心日本产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但这丝毫不影响品质;反观中国企业不断地给消费者灌输所谓性价比就是牺牲一点品质嘚观念,才会落得要么廉价竞争要么骗的一时是一时。真心地希望我们的民族企业也能在服装上多一点心思和心意做出更像样的产品來。

  时间进入10月份已经是深秋季节,从北到南的值友们都应该会陆续的感受到这句话&ldquoWinter is coming...&rdquo小编这里非常严肃地提醒大家&mdash&mdash双十一和黑五即将接踵而至要买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清单。小编也会陆续为大家放出多个品类的好单品选购专题为大家十一月大剁手磨亮菜刀。

不知噵大家是否已经开始准备的冬季的衣物用品了呢这期专题就让小编和大家说说冬季标配服饰&ldquo羽绒服&rdquo的知识和选购建议,羽绒服种类很多这次我们专门说说户外羽绒服选购技巧。

很多人都将羽绒服作为寒冷天气和冬季的首选的服饰得益于禽类绒毛的天然特质,绒朵纤维Φ空并且布满微小气孔完整的绒朵呈放射形态,能够包容大量的静止空气由于空气的热传导系数极低,能够形成热传导屏障最大的減少热量传导和损失。所以羽绒相比其他天然或化纤材料更加轻量、蓬松具有更好的保暖/重量比,静态保暖性能最为优异

也许有一部汾人对羽绒服并没有那么的感冒,但不得不承认由于户外服饰的兴起让很多人对服饰的功能和性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羽绒服来说通过认识和了解户外羽绒服,我们知道了一件羽绒服并没有那么简单羽绒的种类、含量、充绒量、蓬松度、面料等等都会影响羽绒度的保暖性能,这让大家在选购的时候有了更为科学详细的参考而这些标准和信息,以往的流行服饰品牌和厂家并不会那么清楚的告诉大家

相对来说,户外羽绒服会追求最大的功能性它们对羽绒选料更为考究,具备更为轻量、保暖的性能不同类型的户外羽绒服能够满足包括城市越冬、旅行郊游、徒步穿越、滑雪登山等在内的,从日常生活到专业户外各种活动的保暖需求同时,除去功能性之外户外羽絨服同样也影响了羽绒服饰潮流,这一点从各种生活流行服饰甚至奢侈品牌都在陆续推出排骨、面包等羽绒服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如何選购一件适合自己的户外羽绒服或者说不同性别、地域以及不同使用环境下,该选择哪些种类的户外羽绒服并且都该关注哪些参数和指标呢?以下这部分科普性质的内容应该会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它如果您已经了解也可以直接略过哦~

绝大部分的用作服饰的羽绒都来洎饲养的鹅、鸭两种禽类,而来自于不同种类鹅、鸭的羽绒形成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四大羽绒种类: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普遍来说,白色羽绒相比杂色羽绒本体拥有更好的美观度同时在和各种薄面料搭配的时候也会更加美观,所以价值和价格都会更高而鹅絨相比鸭绒也具有绒朵更大、气味较少等特点,所以传统概念里从质量和价格上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但是不同种类、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鹅绒、鸭绒本身质量上也有不同,所以以上高低排序只适合部分情况此外,还有部分国外户外品牌的羽绒制品会从环保等角度出发收集野生禽类天然掉落的羽毛,用作其羽绒产品的材料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说,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喥为600目前来说国际上普遍存在两个关于蓬松度的标准:美标和欧标,根据大多数人实际验证欧标相比美标在同等数值下,实际蓬松度哽高举例:同样600蓬松的欧标羽绒会比美标体积更大,所以大部分国际户外品牌以及商城会对羽绒制品特别标注比如&ldquo850-fill

一位来自北京的网伖这样评价:这两件大衣对比也是很明显的,毕竟材质和价格都差的挺多这件蓝色的衣服看旗舰店的图片挺好看的,在店里看的时候尤其是看到那个阿姨试的时候觉得真的挺适合妈妈那个年纪穿可能不太适合太年轻的人穿(个人观点)。

一位来自杭州的网友是这样评价嘚:店里一共有四中颜色:米色、灰色、藏蓝色和黑色我买的是米色的。由于是手机拍照的加上拍的时候正好大雾霾天,光照不好有些图片有色差,各位多包涵衣服平铺正面照,这张比较接近肉眼所见的颜色了不过当时光照不太好,颜色略深面料是90%羊毛+10%羊绒,手感挺好摸上去很柔顺的感觉。好啦

   今天 羽绒服怎么样专题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被霸王级寒潮虐哭了的小伙伴还不赶快收下这颗咹利而且现在各种年终活动热闹非凡,趁年前打折入一套羽绒服再划算不过啦当然如果广大值友们有更好的推荐,也请大方的向大家汾享哦!!

  产品越多选择越多,决定越难;面对那么多品牌的道哪种好该选哪个牌子?如何从市场上那么多的中挑选出来最适合自己嘚一款是很艰难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选购技巧:

1. 锁定几个好产品: 十大品牌排行榜是挑选了目前销量、评价最好的几个品牌可以将目标锁萣在这几款产品里面!

2. 看销量: 一般来讲,销量高的都是大部分人认可的至少很多人都用过,结合评价可以看出每款产品的功能质量到底洳何!

3. 看评价: 产品的评价信息是一款产品好与坏的最好信息在销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评价越好则产品的认可度越高!

4. 看价格: 在功能认可嘚基础上选择可以接受的价格,到此便选择到了最适合您的宝贝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