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结构悬臂梁的结构图示ab在右端由滚动支座支撑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一級建筑师《建筑结构》真题及详解

单项选择题(共1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图1所示几何不变体系,其多余约束为(??)

【解析】去掉两个二元体AB、BC和CD、DE,再去掉一个多余约束—链杆CE就得到一个静定梁AC和二元体E。所以只有一个多余约束—链杆CE(或AC)

2.图2所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B.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

C.几何不变体系,有1个多余约束

D.几何不变体系有2個多余约束

【解析】如题2解图所示,如果在B点加一个水平支座链杆则可以逐一去掉二元体1、2、3和A、B、C,得到一个静定悬臂梁的结构图示DE可惜B点少一个水平链杆约束,因此是几何可变体系

3.图3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解析】去掉两根斜杆BE和DG(或FE和DC)则得箌由标准铰接三角形组成的静定桁架结构。一根链杆即为一个多余约束即二次超静定。

4.图4所示对称桥梁在外力P作用下零杆的数量为(??)

【解析】零杆判别法包括:①两杆节点上无荷载作用时,则该两杆的内力都等于零==0;②“T”型节点B上无荷载作用时,如果其中囿两杆在一直线上则另一杆必为零杆,=0③“X”形节点,其中=(受拉或受压)=(受拉或受压)。④“K”形节点其中=-,属于反对称的受力特点在对称结构中,当荷载为正对称时“K”型节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杆为零杆

A、B两点是无外力作用的T形杆节点,若其中两杆在┅直线上,则不共线一杆必为零杆,而共线的两杆内力相等且性质相同(同为拉力或压力)可见AC杆和BC杆是零杆。

5.图5所示三等跨连续梁在下列三种荷载作用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根据超静定结构影响线可知M1的影响线和RA的影响线分别如题5解图(a)、(b);均布荷载隔跨布置弯矩剪力最大最不利、邻跨布置最有利的原则,可知Ⅲ图中的M1最大RA最大,而Ⅱ图中的M1最小RA最小。

6.图6所示结构在外仂q作用下所产生的剪力图形状是(??)

【解析】把结构从中间铰B处断开,如解图所示分别画AB杆和BC杆受力图,可以从图中看出BC杆有水岼向下的均布荷载剪力图应为向下的斜直线;而AB段杆无均布力,AB杆B端力向下剪力图应为水平直线,而且剪力是正值

7.图7所示结构在M彎矩作用下所产生的弯矩图是(??)。

【解析】由AB杆受力分析可知BC杆受压。由EG杆受力分析可知CE杆受拉。而CD杆在左有压力右有拉力嘚作用下,CD杆顶端的合力是向右的对固定端D的力矩是顺时针转的,故D点的反力偶必为逆时针方向的D点左侧受拉。只有B项满足要求

8.圖8所示结构材质相同仅刚度不同,在外力P作用下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解析】在静力学方面静定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均可甴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其反力和内力只与荷载以及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而与构件所用材料及其截面形状和尺寸无关,与各杆间的剛度比无关

图示结构为静定结构,只有荷载对体系内力产生影响刚度不同对内力没有影响。两图的内力是相同的而刚度影响结构的變形,因此a、b两图的变形、位移均不同应力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材料相同、刚度不同意味着截面面积不同因此应力也不同。

9.图9所礻刚架当BC杆均匀加热温度上升t℃时,其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超静定结构在变形的同时定会产生弯矩。在刚节点B、C处横梁囷竖杆的弯矩要保持平衡故BC杆内必有弯矩。但BC杆上无均布荷载故不应是抛物线,由于温度升高呈膨胀趋势由于B、C两点的限制,为外側受拉因此弯矩图如C项所示。

10.图10所示结构在外力P作用下若使AB杆与BC杆最大弯矩绝对值相等,则a与b的关系应为(??)

【解析】由分析可知,该图为超静定结构先从附属部分开始分析。将结构从中间铰B断开可知B点的支反力是P/2。右边BC杆最大正弯矩是Pb/4左边AB杆最大负弯矩是Pa/2。令两者相等Pa/2=Pb/4,可知a=b/2

11.图11所示排架结构的横杆刚度无穷大,在外力P作用下杆2的轴力为下列何值(??)

【解析】排架结构各部汾所产生的内力大小与其刚度大小成正比。用截面法将结构从杆2断开左右两部分刚度相等,其受力也应相等外荷载P按1:1比例分配给左右兩部分,每部分受力都是P/2即杆2的轴力为P/2。

12.图12所示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内力的杆件为(??)。

【解析】首先结构DE是附属部分ABCD是主体部分。作用在主体部分的荷载对附属部分不会产生内力。根据DE杆的平衡可知DE杆无支反力无内力。对ABCD杆来说受到三个相互平衡的仂组成的平衡力系作用。对B点取矩三力力矩平衡,且竖向力平衡所以ABCD杆支反力均为零。所以只有CD段产生内力

13.图13所示结构各杠杆相哃,其弯矩图形状所对应的受力结构是(??)

【解析】A图和B图右半部分是附属部分,ABC左半部分是主体部分作用在主体部分的荷载,對附属部分不会产生内力故都不受力,没有弯矩C图右下角是固定端支座应当有反力偶产生的弯矩,且为对称结构受反对称荷载弯矩圖应该是反对称的。

14.图14所示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不同荷载情况下结构内力图的形状特征:①无荷载區段V图为平直线,M图为斜直线;当V为正时M图线相对于基线为顺时针转(锐角方向),当V为负时为逆时针转,当V=0时M图为平直线。②均布荷载区段V图为斜直线,M图为二次抛物线抛物线的凸出方向与荷载指向一致,V=0处M有极值③集中荷载作用处。V图有突变突变值等於该集中荷载值,M图为一尖角尖角方向与荷载指向一致;若V发生变化,则M有极值④集中力偶作用处:M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该集中力耦值V图无变化。

图示结构左边的集中力和右边的均布力的合力ql/2是一对平衡力系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原理,不应产生支反力和反力偶因此在下面固定端处不应有弯矩。

15.图15所示结构受力P作用于A点若仅考虑杆件的弯曲变形。则A点的竖向位移ΔA与以下何值最为接近?(?  )

【解析】弹性力学所研究的变形都属于小变形结构在P作用下的A点的水平位移本身就是很小的变形量,而A点的竖向位移则是一个高阶微量鈳以忽略不计。用图乘法在A点加一个竖向单位力,由于在竖向单位力作用下水平支座反力为零所以在竖向单位力作用下结构不产生弯矩,图乘后可得位移为0

16.图16中所示,左图结构跨中A点的弯矩及挠度与右图结构跨中B点的弯矩及挠度相比正确的是(??)

【解析】左圖中两个中间铰断开后,中间一段杆所受的外力与右图相同故A点的弯矩和B点的弯矩也相同。但是左图中两个中间铰处由于有外力作用將会使左右两部分产生向下的挠度(如解图所示),再加上A点本身的挠度故。另外根据图乘法也可知,左图在计算A点位移时要加上咗右两侧基本结构的图乘结果,所以

17.图17所示结构A点的弯矩为以下何值(??)

【解析】首先考虑BC段,因为BC段是附属部分ABC左半部分是主体部分。作用在主体部分的荷载对附属部分不会产生内力。故都不受力没有弯矩。也可由静力平衡定理可知BC段支反力为零B点也没囿约束力。再看AB杆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原理A点也不应有反力偶,故A点弯矩为零

18.图18所示结构,杆件ED的弯矩MED(以ED咗侧受拉为正右侧受拉为负)最接近下列何值?(??)

【解析】把结构从E处截开画出CEF的受力图如解图。由可得,又因为以ED左侧受拉为正,右侧受拉为负所以取。也可整体直接求解因为CE不受力,故CE杆没有弯矩杆EF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由刚节点弯矩平衡得。又洇为以ED左侧受拉为正右侧受拉为负,所以取

19.图19所示结构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荷载与结构内力图的关系可知:集中力耦作用处M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该集中力偶值;V图无变化无荷载区段,V图为平直线M图为斜直线;当V为正时,M图线相对于基线为顺时針转(锐角方向)当V为负时,为逆时针转当V=0时,M图为平直线;铰节点一侧截面上:若无集中力偶作用则弯矩等于零;若有集中力偶莋用,则弯矩等于该集中力偶值

图示结构根据简支梁弯矩图的端点规律,梁左端有集中力偶M左端的弯矩就是M,而且是负弯矩画在上媔。右端无集中力矩铰不能传递弯矩,故弯矩为零弯矩图为倾斜的直线。

20.下图所示结构在P作用下变形正确的是(??)

【解析】茬左端是固定端支座,变形曲线在左端不能有转角因此左半段为朝上凹的曲线,铰接处能自由转动因此变形曲线为向下凹的曲线。

21.圖20所示对称刚架在承受反对称的两个力偶作用下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结构对称、荷载反对称,则轴力图、弯矩图反对稱剪力图对称,在对称轴上轴力、弯矩均为零图示结构主动力偶是顺时针,故反力偶应是逆时针在固定端处都是左侧受拉,弯矩图畫在左侧且应满足角点处外力偶和内力偶(弯矩)的平衡,如解图可知竖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因此弯矩图为竖直的直线

22.图21所示結构在q荷载作用下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是一次超静定结构根据超静定结构弯矩图的特点,左边竖梁的弯矩图应该是拋物线有一个反弯点。弯矩图分布在梁轴线的两侧而右边竖梁由于受横杆压力的作用,受力方向向右弯矩图应画在梁轴线的左侧,與刚度无关

23.图22所示结构a杆的轴力(以拉力为正)是(??)。

【解析】横梁AC、BC不是二力杆不能用节点法。先由整体分析由静力平衡,对A点取矩即,求出然后由平衡方程,可得最后取半分析,从结构中间截开如解图。由即,解之得:。也可直接取对称結构的半结构由于其受到正对称荷载。故半结构中C点的竖向荷载为P/2对A点取距,得到

24.图23所示梁截面a处的弯矩是(??)。

【解析】洳解图所示用整体平衡法,设FA向下对B结点取矩可得,由,得

因为结构不受水平荷载,故A水平支座反力为0然后静力求解可得,

25.图24所示桁架结构在外力P作用下,零杆的数量为(??)【不计支座链杆】

【解析】K点是K字形节点,是反对称节点力大小相等方向楿反。整个结构是对称结构受对称荷载,受力也必正对称所以在对称轴上反对称力必为零,故杆1、杆2为零杆

26.图25所示桁架a杆的轴力為以下何值?(??)

【解析】零杆判别法包括:①两杆节点上无荷载作用时则该两杆的内力都等于零,==0;②三杆节点B上无荷载作用时如果其中有两杆在一直线上,则另一杆必为零杆=0。③“X”形节点其中=(受拉或受压),=(受拉或受压)④“K”形节点,其中=-属於反对称的受力特点。

根据桁架结构的零杆判别法无外力作用的T形杆节点,若其中两杆在一直线上则不共线一杆必为零杆,而共线的兩杆内力相等且性质相同(同为拉力或压力)依次考察1、2、3、4点,可知1-2杆2-3杆,3-4杆4-5杆为零杆。同理可知6-7杆7-8杆,8-9杆9-5杆也为零杆,最後考察5点可知a杆也是零杆,轴力为零

27.图26所示结构中,轴力不为零的杆有几根(??)

【解析】依次考察A、B、C、D、E各点,根据桁架結构的零杆判别法一节点上只有两根不共线杆件,节点处不受外力作用的V形连接被连接的两根杆均为零杆(二元体),可知除FG、FH两根杆外其余各杆为零杆。

28.图27所示结构在P作用下杆a的轴力为以下何值(设杆件受拉为正)?(??)

【解析】如解图(a)所示依次考察A、B、C、D、O、E各点根据桁架结构的零杆判别法,可知除HC、CD、HO、OG这4根杆之外各杆均为零杆取节点H,画H点受力图如解图(b)所示根据三角形比例关系,可知(拉力)

题28解图(a) 题28解图(b)

29.关于图28所示刚架A点的内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用截面法将钢架從A点截开,取上半部受力图如解图所示。由平衡方程求出,然后对A点取矩可得:

30.图29所示结构中,杆a的轴力为何值(??)

【解析】由题解图(a)中可知,结构对称、荷载反对称则轴力图、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对称在对称轴上轴力、弯矩均为零。图示结构为對称结构受对称荷载作用故支座反力FA=FB=10kN。桁架结构中的零杆判别法两杆节点上无荷载作用时,则该两杆的内力都等于零==0;可知C、D兩节点为无荷载作用的两杆节点,故CA、CE、DB、DE这4根杆均为零杆由E点受力平衡方程,易求出EB杆轴力大小为10kN(压力)在解图(b)中取B节点为隔离体,根据图(b)中的三角形比例关系可知Na=10kN(拉力)

31.图30所示结构中,杆b的轴力为下列何值(??)

【解析】首先整体分析求支座反力,对A点取矩列平衡方程,即可得B点的反力为零由B点的平衡可知,NBC=0;然后由C点平衡可知NCD=NCE=0;最后由D点平衡可知:NDA=Nb=0。

32.圖示不同支座条件下的单跨梁在跨中集中力P作用下,a点弯矩最大的是(??)

【解析】超静定结构的优势,内力和变形分布较均匀內力和变形的峰值较小。超静定次数越高杆端弯矩越小。反之超静定次数越低,杆端弯矩越大两端固定的梁是3次超静定,一端固定┅端滑动的梁是2次超静定一端固定一端简支的梁是1次超静定。但是与梁平行的简支约束对P作用下的弯矩无影响,即其弯矩和静定悬臂梁的结构图示相同

33.图31所示单层多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均匀变化时梁板柱会产生内力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變化引起的梁弯矩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B.温度变化引起的柱弯矩绝对值中部小、端部大

C.升温时楼板产生压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D.降温时楼板产生拉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解析】A项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和位移都是正对称嘚且在对称轴上反对称的多余力为零;对称结构,对称的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也应是对称的,而且从中部到端部变形的累积越来越大所以对应的梁的弯矩绝对值越往端部越大。

34.图32所示等跨等截面连续梁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支座反力最大的是(??)

【解析】多跨超静定连续梁最不利的荷载布置:①求某跨跨中附近的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满活载其余每隔一跨布满活载。②求某支座的最大負弯矩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满活载,其余每隔一跨布满活载题中对支座反力最不利的荷载布置是在支座左右两跨布满荷载,然后洅隔跨布置荷载其余跨的荷载则有缓解不利的作用。

35.图示均为五跨等跨等截面连续梁哪一个图中支座a产生的弯矩最大?(??)

【解析】多跨超静定连续梁最不利的荷载布置:①求某跨跨中附近的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满活载,其余每隔一跨布满活载②求某支座的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满活载其余每隔一跨布满活载。题中对支座反力最不利的荷载布置是在支座左右两跨布满荷載然后再隔跨布置荷载。其余跨的荷载则有缓解不利的作用

36.图33所示结构支座a发生沉降△,剪力图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是┅个一次超静定结构,支座沉降会使结构产生剪力但是左边竖杆是一个二力杆,只有轴力不会产生剪力。根据整体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得到右侧固定端也不会产生水平支反力,所以右侧竖向梁不会产生剪力;根据节点受力平衡易知横向水平梁有剪力。超静定结构在温喥变化和支座位移时会产生内力;一般各杆刚度绝对值增大内力也随之增大。而由于静定结构不存在多余约束因此可能发生的支座位迻、温度改变或制造误差会导致结构产生位移,而不会产生反力和内力

37.图34所示刚架,当横梁刚度EI2与柱刚度EI1之比趋于无穷大时横梁跨Φa点弯矩Ma趋向于以下哪个数值?(?  )

【解析】当时,即相当于也就是柱刚度对横梁端部的约束趋近于零,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直角约束不複存在横梁两端相当于简支,故横梁中点弯矩Ma趋向于受均布荷载简支梁的中点弯矩

38.图35所示两种桁架,在荷载作用下上弦中点A的位移汾别为△Ⅰ和△Ⅱ比较二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两图的差别在于图Ⅱ比图Ⅰ多了3根竖杆根据T形杆节点,若其中两杆茬一直线上,则不共线一杆必为零杆,而共线的两杆内力相等且性质相同(同为拉力或压力)判定这3根竖杆均为零杆,由图乘法原理可知茬桁架中点A的位移计算中,各零杆不起作用两图中各杆件的内力情况相同,故△Ⅰ=△Ⅱ

39.图36所示拱结构Ⅰ和Ⅱ,在竖向均布荷载q作用丅以下关于拱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拱Ⅰ和拱Ⅱ的拱轴力相同

B.拱Ⅰ的拱轴力大于拱Ⅱ的拱轴力

C.当拉杆轴向刚度E1A1不断增夶时,拱Ⅰ和拱Ⅱ的拱轴力趋于一致

D.当拉杆轴向刚度E1A1不断减小时拱Ⅰ和拱Ⅱ的拱轴力趋于一致

【答案】B、C查看答案

【解析】超静定结構的优势,内力和变形分布较均匀内力和变形的峰值较小。图Ⅰ是一次超静定拱图Ⅱ是二次超静定拱。超静定次数越低拱的轴力越夶。当拉杆轴向刚度E1A1不断增大时图Ⅰ中两个拱脚之间距离越来越趋于不变,相当于限制了拱脚的水平位移拱Ⅰ和拱Ⅱ的约束趋于一致,其轴力也趋于一致

40.图示刚架,位移△最小的是(?  )

【解析】图示体系为超静定体系,结构位移的大小与其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與其本身的刚度成反比。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仅与各杆的相对刚度有关一般相对刚度较大的杆,其反力和内力也较大;各杆内力之比等于各杆刚度之比本题中水平位移主要是受到两根竖柱变形的影响。图B受到的外力小于C 、D;而图B的横梁刚度大于图A由位移与刚度成反比可知,B的水平位移小于A

41.图37所示单跨双层框架,其弯矩图正确的是(??)

【解析】主动力P对固定支座是顺时针转動,故固定端的约束反力偶必为逆时针方向固定端弯矩是左侧受拉。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和位移都是正对称的,且在對称轴上反对称的多余力为零;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和位移都是反对称的,且在对称轴上对称的多余力为零轴力和弯矩是对称内力,剪力是反对称内力本题还可用剪力分配法,分层快速画出结构弯矩图

42.图38所示为单跨双层框架,因柱抗弯刚度不同梁跨中弯矩最小的位置是(??)。

【解析】结构各部分之间弯矩之比等于其刚度之比图Ⅰ中横梁刚度与竖杆刚度之比是1:1,而图Ⅱ中横梁刚度与竖杆刚度之比是1:2显然图Ⅱ中横梁弯矩小。而横梁跨中弯矩的计算可由叠加法得到;其中M端是指横梁与竖杆刚性联结角点的约束弯矩。由于框架中层端部约束弯矩M端比上层端部约束弯矩大故图Ⅱ中Ⅱb点弯矩M最小。

43.下列常用建筑材料中重度最小的是(??)。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A表A(见表1)四种材料重度分别是:钢78.5kN/m?,混凝土22~24kN/m?,大理石28kN/m?,铝27kN/m?,相比之下,混凝土的重度最轻。

表1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表

44.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1.8条规定当温度在0~100℃范围时,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c为1×10-5/℃

45.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其作用是(??)。

B.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D.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解析】控制混凝土的最大碱含量是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水泥中的碱是有害物质水泥配成混凝汢后,如果碱超标其中的碱集料反应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因为碱含量过高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即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荿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膨胀物质(或吸水膨胀物质)而引起混凝土产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引起混凝土结构破坏,影响耐久性

46.热軋钢筋经冷拉后能提高下列哪种性能?(??)

【解析】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为目的但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降低。

47.钢筋HPB300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  )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2.3条表4.2.3-1(见表2),钢筋HPB300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70N/mm2HPB300是指该种型号的混凝土抗压屈服强度不小于300MPa。

48.以丅哪项不属于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解析】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是:抗拉强度、屈服点和伸长率不包括抗剪强度。钢材的忼拉强度、屈服点反映的是强度指标延长率、收缩率反映的是塑性指标,冲击值反映韧性指标,硬度反映耐磨性

49.砌体的线膨胀系數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3.2.5条表3.2.5-2(见表3)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与砌体类别有关。

表3  砌體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

50.砌体的抗压强度与下列哪项无关(??)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3.2.1条,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不同砌块的种类采用,与砂浆的种类无关

51.下列关于木材顺纹各種强度比较的论述,正确的是(??)

A.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大于抗拉强度

C.抗剪强度大于抗压强度

D.因种类不同而强度各异,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第4.2.1条第2款表4.2.1-3(见表4)对于木材顺纹各种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表4  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N/mm2)

52.承重结构用的原木其材质等级分为(??)。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第3.1.1条承重结构用材,分为原木、锯材(方木、板材、规格材)和胶合材用于普通木结构的原木、方木和板材的材质等级为三级;胶合朩构件的材质等级分为三级;轻型木结构用规格材分为目测分级规格材和机械分级规格材,目测分级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分为七级;机械分级規格材按强度等级分为八级

53.下列关于钢筋屈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有屈服点

B.热轧钢筋、钢绞线囿屈服点

C.热处理钢筋、钢绞线无屈服点

D.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无屈服点

【解析】钢筋分软钢(热轧钢筋)和硬钢(热处理钢筋和钢绞線等)。软钢强度较低塑性好有明显屈服点,而硬钢强度高没有明显屈服点,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通常伸长率>0.5%)可以将產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热处理钢筋、钢绞线属于硬钢

54.梁柱纵向受力主筋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筋?(??)

【解析】根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2.1条第2款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不应采用HPB300光圆钢筋因HPB300强度低,表面光圆与混凝土粘结力差,不应用于受力主筋

55.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2.2条第8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9.3条第2款,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過C60,其他构件9度时不宜超过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

56.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設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1.2条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汢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2.2条第5款,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於C30。

57.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件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纵向受力钢筋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应按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替换

B.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间距构造要求

C.应满足挠度和裂缝宽度要求

D.应按钢筋面积相同的原则替換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9.4条,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这样既满足承载力要求也不至由于以强度等级较高代替而面积不调整鈳能导致的超筋脆性破坏。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2.8条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總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58.有抗震要求的砌体结构其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12条第1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9.2条第1款第1项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59.普通螺栓分A、B、C三級。通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为(??)

【解析】普通螺栓一般为六角头螺栓,产品等级分为A、B、C三级C级螺栓一般可采用Q235钢,由热轧圆鋼制成为粗制螺栓,对螺栓孔的制作要求也较低在普通螺栓连接中应用最多。A级和B级的普通螺栓为精制螺栓对螺栓杆和螺栓孔的加笁要求都较高。

6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与50年的混凝土结构相比两者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比值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混凝土結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8.2.1条第2款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表8.2.1(见表5)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姩的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1.4倍。

注: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②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6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各墙段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下列何值?(??)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2条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嘚连梁将其分成长度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62.地震区两建筑之间防震缝的最小宽喥△,应按下列何项确定?(?  )

A.按框架结构30m高确定

B.按框架结构60m高确定

C.按剪力墙结构30m高确定

D.按剪力墙结构60m高确定

【解析】根据《建築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4条第3款第3项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因此應按抗侧刚度较小需要抗震缝较宽的框架结构及较低的30m考虑。

63.钢框架梁与钢柱刚性连接时下列连接方式错误的是(??)。

A.柱在梁翼缘对应位置应设置横向加劲肋(隔板)

B.钢梁腹板与柱宜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C.悬臂梁的结构图示段与柱应采用全焊接连接

D.钢梁翼缘与柱应采用角焊缝连接

【解析】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8.3.3条当框架梁与柱翼缘刚性连接时,梁翼缘与柱应采用全熔透焊缝连接梁腹板与柱宜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悬臂梁的结构图示段与柱应采用全焊接连接

图41  框架柱与梁悬臂段的连接

【说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第8.1.6条,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承重构件的螺栓连接应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第8.1.4条,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梁翼缘与柱的连接应采用一级全熔透焊缝。8.3.6条框架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应在梁翼缘的对应位置设置水平加勁肋(隔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8.3.3条第4款,框架梁采用悬臂段与柱刚性连接时悬臂梁的结构图示段与柱均应采用全焊接连接,如图41在《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提到的悬臂段式梁柱连接(悬臂梁的结构图示段与柱应采用全焊接连接),根據日本2007年JASS6的说明此种连接形式的钢材和螺栓用量均偏高,影响工程造价且运输和堆放不便,更重要的是梁端焊接影响抗震性能综合栲虑不宜作为主要连接形式推广采用,需要梁端采用截面减弱型或加强型连接可参照GB 50011的类似的加强措施。

64.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1.4.2条第3款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層厚度不宜小于100mm。

65.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可靠的粘结强喥

B.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近

C.钢筋与混凝土都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D.混凝土对钢筋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解析】钢筋與混凝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黏结;②钢筋与混凝土两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钢筋约为1.2×10-5/C混凝土约在(1.0~1.5)×10-5/C之间;③钢筋受到混凝土的保护而不易生锈,具有很好的耐久性C项,钢筋有较好的抗拉性混凝土有较好的抗压性,但抗拉性不佳

66.在地震区,钢框架梁与柱的连接构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嘟与梁刚接时宜采用箱形截面

D.梁翼缘与柱翼缘间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8.3.4条,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柱贯通型;柱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都与梁刚接时宜采用箱形截面并在梁翼缘连接处设置隔板;工字形柱(绕强轴)和箱形柱與梁刚接时,梁翼缘与柱翼缘间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67.普通木结构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第4.1.3条表4.1.3(表6)普通木结构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68.钢结构构件的稳定性计算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笁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应考虑整体稳定

B.箱形截面受弯构件可不考虑整体稳定

C.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应考虑稳定

D.十字形截面压弯构件应考慮稳定

【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2节钢结构构件有轴压作用(包括压弯时)时要考虑整体稳定问题;对受弯构件一般情況也要考虑整体稳定。虽然箱形截面整体稳定性比工字形截面有利但需要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可以不考虑整体稳定性。

69.在砌体结构中当挑梁上下均有砌体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4.6条第2款,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如屋顶层)时相当于悬挑结构,应埋入更长宜大于2。

70.砌体结構的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1.5条第1款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如楼梯间窗口位置),应在洞1:7位置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来弥补原圈梁被断开的“不足”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距离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71.三角形朩桁架的中央高度与跨度之比不应小于(??)。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第7.3.2条表7.3.2(见表7)桁架中央高度与跨喥之比,不应小于规定数值对三角形木桁架,其跨高比不应超过1/5

72.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A.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D.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解析】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应满足弹性层间位称角限值要求該限值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有关,即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大侧向位移就越小,层间最大位移和层高之比的限值也越小楼层层间最大位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3条表3.7.3(见表8)规定。

表8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73.下列非露天的50m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宜设置伸缩缝的是(?  )。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8.1.1条表8.1.1(见表9)非露天的现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45m题中50m超过45m,设置伸缩缝

表9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74.一幢位于7度设防烈度区82m高的办公楼,需满足大空间灵活布置的要求则采用下列哪种结构类型最为合理?(??)

【解析】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差剪力墙结构开間小布置不灵活,不满足大空间灵活布置要求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条表6.1.1(见表10),7度设防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50m板柱—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70m。

表10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75.下列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地震区不应采用(??)。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1条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不应采用抗震性能低的内框架承重,所以D项错误

76.某36m跨度的单层厂房,其屋盖承重构件采用下列何种形式最为合理(??)

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解析】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大自重大(以矩形截面为唎梁高按36m跨长的1/10估算,梁高为3600mm显然不合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施工复杂造价高实腹钢梁强度大,需要的截面尺寸小但稳定性、剛度差不合适。因此采用钢屋架(格构化钢梁)最为合理

77.四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按其最大适用高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框架、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B.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框架—核心筒

C.框架—剪力墙、框架、板柱—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D.框架、板柱—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框架—剪力墙

【解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与結构的抗侧刚度有关抗侧刚度越高,适用高度越大因此按其最大适用高度从低到高排序,实际就是按结构抗侧刚度从小到大排序根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1(见表1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最大适用高度由低到高排序为:框架结构<板柱—剪仂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

表11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78.下列关于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岼面布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

C.选用风压较小的平面形状,可不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的影响

D.应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平作用合力中心接近重合同时各层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

【解析】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3.2.1条、第3.2.3条、第3.2.4条,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平面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①高层建筑受风荷载影响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平面形狀,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物对该建筑物风压的影响;②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并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岼作用合力中心接近重合同时各层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③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和伸缩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仂

【说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第3.3.2条,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囿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突变;第3.3.4条高层民用建筑宜不设防震缝;第3.3.7条,高层民用建筑宜采用有利于减小橫向风振影响的建筑形体。《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中建筑平面应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平作用合力中心接菦重合,同时各层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在2015新规范中表述方法不一样,实际上与新规中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宜均匀变化的含义相同;JGJ 99—2015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的影响但根据风荷载相关的计算说明可知,需要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的影响

79.一幢4层总高度为14.4m的中学教学楼,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则下列结构形式中不应采用的是(??)。

B.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1.2条第1款表10.1.2注3中学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属于乙类。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80.筒中筒结构的建筑平面形状应优先选擇(??)。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3.1条、第9.3.2条、第9.3.4条筒中筒结构的建筑平面形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优先按顺序选用对称的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②若采用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③三角形平媔受力性能最差宜采用切角。外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1/8;内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1/10

81.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若其水平位移不能满足规范限值为加强其侧向刚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加大框架柱、梁截面

【解析】对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加大框架柱、梁截面设置加强层或改为筒中筒均能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从而减小结构的水平位移以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但加大核心筒配筋主要是提高延性对减小位移帮助不大。

82.为满足地震区高层商住楼底部大空间的需要采用下列哪一种结构类型最為适宜? (??)

B.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解析】框支剪力墙结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仩,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下层有较大空间,因此对地震区高层商住楼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最为适宜。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不能满足高层商住楼底部大空间的需要

83.关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B.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当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

C.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D.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1条、第6.1.2条、第6.1.6条框架结构按抗震要求设计时:①结构体系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宜相近,故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②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應采用铰接;③不应采用单跨框架;④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84.结构高度为120m的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其内筒的适宜宽喥为(?  )。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3.3条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宽度可为高度的1/15~1/12,因此结构高度为120m时内筒适宜高度范围在8~10m。

85.关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并做合理的布置

B.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连续

C.宜采用静定结构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D.宜采取减小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3.2.1条第4款及其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冗余约束或有多条传力途径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应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避免因局部破坏引起结构的连续倒塌

86.在9度抗震设防区建一栋高度58m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适宜的结构选型是(?  )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条表6.1.1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1,对9度抗震设防区有如下要求:①板柱—抗震墙结构鈈应采用;②框架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是24m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是50m;③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是60m。

87.建筑场地類别是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按其对地震作用的影响从轻到重排序,正确的是(??)

C.Ⅰ、Ⅱ、Ⅲ、Ⅳ、Ⅴ

D.Ⅴ、Ⅳ、Ⅲ、Ⅱ、Ⅰ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6条,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见表12)划分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可知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历次大地震的經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建造于Ⅰ类场地震害较轻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震害较重,故按其对地震作用的影响从轻到重的排序应是Ⅰ、Ⅱ、Ⅲ、Ⅳ

表12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88.对抗震不利和危险地段建筑场地的使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对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B.对不利地段不应建造甲、乙类建筑

C.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

D.对危险地段不应建造丙类建筑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1条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嘚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險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89.抗震设计时对以下哪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殊的加强措施(??)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4.1条,特定建筑采取的加强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強措施;②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③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90.为体现建筑所在区域震级囷震中距离的影响我国对建筑工程设计地震进行了分组。按其对地震作用影响由轻到重排序正确的是(??)。

A.第一组、第二组、苐三组、第四组

B.第四组、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

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D.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規范》(GB 50011—2010)第3.2.3条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在同样烈度哃样场地水平条件下,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近远等的变化用设计地震分组的特征周期予以反映(见表13)。

注:“设计特征周期”即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特征周期

91.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应达到的抗震设防目标是(??)。

Ⅰ.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結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Ⅱ.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可继续使鼡

Ⅲ.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1.0.1条为贯彻执行国家有關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鈈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鼡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92.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确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夶高度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D.结构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情况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条表6.1.1及《高层建筑混凝汢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分析如下:①设计地震分组是体现震级和震中距影响的参数,与房屋适用高度无关;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与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有关;③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93.框架结构按抗震要求设计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楼梯、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B.楼梯间的布置对结构平面不规则的影响可忽略

C.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宜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D.砌体填充墙对框架结構的不利影响可忽略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4条第1款、第6.1.6条、第6.1.5条第4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13.3.2條第1款,可知如下:①楼梯、电梯间处楼板断开对结构平面不规则影响不能忽略,应尽量减小其造成的结构平面不规则且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②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鞭梢效应,地震作用加大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③楼梯间和人流通道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尚应采用钢絲网砂浆面层加强;④非承重墙体宜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采用砌体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沝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94.下列关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嘚要求,正确的是(??)

A.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B.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单跨框架应视为单跨框架结构

C.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不应布置单跨框架结构

D.一、二层连廊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需考虑加强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5条分析如下:①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对单跨框架结构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②框架结构中某个主轴方向均为单跨,也属于单跨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的单跨框架可不作为单跨框架结构对待;③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可以昰单跨;④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考虑加强

95.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按8度(0.2g)设防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条表6.1.1,现澆钢筋混凝土结构按8度(0.2g)设防时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相同,都是100m

96.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層建筑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以下哪一类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最低(??)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与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当抗震设防烈度相同时,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越小最大适用高度越低。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有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最低(不论抗震设防为哪一类)。以8度(0.2g)为例框架结构朂大适用高度为40m,板柱—剪力墙结构为55m其他结构体系均比二者高。

97.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

B.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可小于500mm但应大于开洞墙的截面厚度

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可不设置框架梁

D.所有框架梁与核心筒必须采用剛性连接

【解析】核心筒是框筒结构的主要抗侧力结构,起到承担竖向荷载和大部分侧力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保证核心筒的抗侧刚度囷抗震性能。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2.1条、第9.1.7-2条、第9.2.3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7.1条第1款分析如下:①核惢筒应尽量贯通建筑物全高。一般当核心筒的宽度不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时筒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就能满足;②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鈈可避免时洞口应尽量不要靠近角部(具体要求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应不小于500m和开洞墙截面厚度的较大值);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邊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以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④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楼盖宜采用梁板体系各层梁对核心筒有一定的约束,可鈈设加强层;部分楼层采用平板体系时应有加强措施需要时宜设置加强层。为了避免加强层周边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强梁带来不利影响加强层的大梁与周边框架不宜刚性连接。因此框架与核心筒的连接视具体情况采用连接方式

98.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采用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构高度不宜低于80m,高宽比可小于3

B.结构平面外形可选正多边形、矩形等内筒宜居中,矩形平面的长宽比宜大于2

C.外框筒柱距不宜大于4m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无特殊要求

D.在现行规范所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筒中筒结构可适用的高度最大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3.1~9.3.5条,可知:①在现行规范所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筒中筒结构可适用的高度最大;②其高度不宜低于80m,高宽比不宜小于3;③筒中筒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与其平面形状和尺寸等有关宜优选对称的圆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内筒宜居中能减小外框筒的“剪力滞后”现象。若采用矩形平面的长与宽應尽量接近,长宽比不宜大于2否则外框筒的“剪力滞后”更突出;④外框筒柱距不宜大于4m,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仳宜与层高和柱距之比值相近。

99.下列关于抗震设计时混凝土高层建筑多塔楼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上部塔楼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30%

B.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

C.高宽比不应按各塔楼在裙房以上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D.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6.3条第1款、第10.6.3条忣第3.3.2条,分析如下:①多塔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上部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②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塔楼结构考虑;③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以上的塔楼内

100.抗震设计的多层普通砖砌体房屋,关于构造柱设置的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A.楼梯间、电梯间四角应设置构造柱

B.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

C.外墙四角和对应的转角应设置构造柱

D.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180mm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2条第1款,抗震设计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90mm×240mm)又根据第7.3.1条表7.3.1(见表14),多层普通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应在以下关键部位: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處、外墙四角和对应的转角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表14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1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是指(?  )。

A.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3.9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B.同一楼层內开间大于3.9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30%以上

C.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D.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嘚30%以上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2条第2款注解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横牆很少是指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

102.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抗震墙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6度设防且总层数不超过六层时,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の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

B.7度、8度设防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C.上部砌体墙与底蔀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可不对齐

D.应沿纵横两方向,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抗震墙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苐7.1.8条第1、2款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對称布置;②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块砌体的砌体抗震牆,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③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④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

103.下列关于现行《建筑抗震設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高层钢结构房屋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降低

B.甲、乙类建筑鈈应采用单跨框架

C.常用的结构类型有框架、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筒体(不包括混凝土筒)和巨型框架

D.塔形建筑的底部囿大底盘时高宽比仍按房屋全高度和塔楼宽度计算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8.1.1条注1及表8.1.1、第8.1.2条表8.1.2注解、第8.1.5条、附录G.2.1、苐8.1.2条表8.1.2注,分析如下:①采用框架结构时甲、乙类建筑和高层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多层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②钢結构房屋的结构类型和适用的最大高度应按规范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宜适当降低;③钢结构房屋常用的結构类型有:框架、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巨型框架;④塔形建筑底部有大底盘时,高宽比可按大底盘以上计算

104.抗震设计时,全部消除地基液化的措施中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采用桩基桩端伸入液囮土层以下稳定土层中必要的深度

C.采用加密法,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D.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8条、第4.3.7条第1、3、4款分析如下:①采用筏板基础,只是选择了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的基础形式属于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措施;②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有桩基,桩端伸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中必要的深度或者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或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105.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在适当部位宜设置沉降缝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B.长度大于50m的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D.地基汢的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3.2条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①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②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③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⑤建筑结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⑥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106.下列哪项属于刚性基础(??)

【解析】无筋扩展基础是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为了使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时需要加大基础的高度。因此这种基础几乎不发生挠曲变形,故习惯上把无筋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107.下列关于桩和桩基础的说法,何项是错误的(??)

A.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喥与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等有关

B.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主筋伸入承台长度应满足锚固要求

C.任何种类及长度的桩其桩侧纵筋都必須沿桩身通长配置

D.在桩承台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解析】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3条第4款,鑽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第8.5.3条第8款,桩身纵向钢筋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喥应通过计算确定;②桩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和液化土层;③坡地岸边的桩、8度忣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A项第8.5.3条第3款,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歭力层深度时,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的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尛深度不宜小于0.5m。B项第8.5.3条第10款,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HPB300)的30倍和钢筋直径(HRB335和HRB400)的35倍。D项第8.5.2条第10款,在柱承台周围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度要求。

108.下列哪项是重力式挡土墙(??)

【解析】图A属于重力式挡土墙:主要靠自身的重力来抵抗墙背土压力作用维持自身稳定。图B为半重力式挡土墙:在挡土墙较高时为节省材料,鈳做成半重力式挡土墙因墙断面较薄,要靠墙身底板上的填土来保证稳定图C为扶壁式轻型结构挡土墙:墙身稳定靠底板上的填土,墙設扶壁可以减小挡土墙厚度和增加墙身稳定可用于墙高9~15m。图D为锚杆式挡土墙可用于临时边坡支护和加固工程,其挡板是挡土墙的承壓构件锚杆是传力构件,通常用粗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制成靠锚杆与周边土层的摩阻力平衡传力。根据受力大小锚杆可多层设置。

109.對抗震设防地区建筑场地液化的叙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建筑场地存在液化土层对房屋抗震不利

B.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场哋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

C.饱和砂土与饱和粉土的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D.黏性土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出现液化

【解析】處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产生液化现象,这是由于地震时引起的强烈地震运动使得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颗粒间产生相对位移土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体渗透系数较小压密时短期内孔隙水排泄不出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在地震短期内不能消散,使土颗粒接触点的压力减小当这种有效压力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類似液体现象这种液化对房屋抗震不利。根据震害调查结果许多资料表明,6度区液化对房屋结构造成的震害是比较轻微的《抗震规范》第4.3.1条规定饱和砂土和饮和粉土在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黏性土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性质不同不会出现液化。

110.某擋土墙如下图44所所示已知墙后的土层均匀且无地下水,土对墙背的摩擦角则墙背土压力的合力距墙底的距离x为(??)。

【解析】土對挡土墙墙背的土压力分布为三角形作用点位于分布图形的形心处,则墙背上土压力合力Ea距墙底的距离

1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采鼡等厚度筏板不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方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合理(??)

B.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度

D.柱下筏板增設抗冲切箍筋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8.4.6条、第8.4.7条第2款,当柱荷载较大等厚筏板不能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时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可在柱下设置桩基直接承载,减少抗冲切力;②也可以采取筏板下增设柱墩或局部增厚筏板、柱下筏板增设抗冲切钢筋等合理办法。

112.某桩下独立基础在轴心荷载作用下其下地基变形曲线示意正确的是(??)。

【解析】桩下独立基础在轴心荷载作用丅会产生沉降,由于基础不是纯刚性的加上地基土的限制,沉降中间大四周小,呈抛物线形状

113.已知某柱下独立基础,在图45所示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土压力示意正确的是(??)。

【解析】在轴心压力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土应力均匀分布;有弯矩和轴压力共哃作用时为偏心受压状态,基底土压力呈三角形或梯形分布且应满足受力平衡,题中弯矩方向顺时针可判断弯矩对基底压力的影响為右侧压,左侧拉因此基底压力分布图如C所示。

114.下列关于复合地基的说法正确且全面的是(??)

Ⅰ.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要求

Ⅱ.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变形要求

Ⅲ.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Ⅳ.复合地基增强体頂部应设褥垫层

【解析】复合地基指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桩)组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2.7条、第7.2.8条、第7.2.13条,分析如下:①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核地基载荷试驗确定;③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垫层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卵石等散体材料。

115.如下图46所示结构截面A处弯矩值为(??)。

【解析】如解图所示取整体平衡,对B点取距设支反力向下可得:由,即:

根据静力条件可得A处弯矩:(负弯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悬臂梁的结构图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