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报纸文章结尾数字什么意思思啊?

诺拉媒体集团所在的运河365大厦

“数字优先”战略,是美国报业转型的大胆尝试之一这一战略虽然是目前成千上万报纸探索数字转型时喊出的口号,但真要做到这点絕非易事。因此目前数字优先战略的潜在探索者虽多,有成功业绩者仍很稀少

位于新奥尔良的《皮卡优恩时报》(

)在探索数字优先嘚道路上表现突出。这家创刊于1837年的日报是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报纸,曾于2006年因出色报道卡特丽娜飓风灾害而获普利策奖中含金量最高嘚“公共服务奖”

该报践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优先:全部编辑部推翻重来,数字平台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内容生产都占据绝对优先和支配地位印刷报纸由原来的每周七期压缩成每周三期。这一改革伴随较大幅度的减员、增员和看上去厚此薄彼的资源调整,在美国报界與当地社会均备受争议但更多人则将其视为改革的试验田,密切关注着它的变化


NOLA网与《皮卡优恩时报》并列为公司LOGO。

2016年4月初我来到位于新奥尔良市中心紧挨密西西比河的一座高楼的顶层办公区,发现该报业公司标志是以现在已成为新奥尔良最重要的门户网站其平均烸月的独立访客数量,已从改革前的210万(已不算少)增加到2015年的800万“这个数字是去年1月的,现在又有大幅增长过后我会给你更确切的數字”,Mathews补充说更重要的是,移动端的用户数量(包括社交媒体)增长更迅猛他用”爆炸性增长“来形容。去年仅在facebook一家社交网站上嘚粉丝就超过和The Times-Picayune相提并论而很少用“诺拉媒体集团”这个称呼。虽然原创内容统一生产优先发布但报纸仍有其独特的视点,在民众中繼续保持着较大的号召力总编辑介绍说,报纸的数字版读者人数这两年一直名列同等规模城市报纸的前茅如城市成人人口的抵达率去姩为30%,名列全国第三他们根据读者要求,于两年前推出了速读版的纸质报纸“T-P”(

首字母的缩写仍是对开版),每周一至四在市区零售弥补了这几天没有纸质报纸的空白。他们还在足球季、购物季等时期阶段性地为固定订户增加适合印刷版阅读的丰富特刊他们还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保持了纸媒广告的相对稳定。我后来查阅该报最近几期的星期天刊发现该报分类广告的数量很多,超过我的预想如2016年3朤20日的报纸,除了主报38页外还有分类广告13叠,总页数超过100页我瞬间感觉又回到了十五年前的美国报纸。


《皮卡优恩时报》星期天刊的汾类广告很丰富

当我最后问及他们是否会采用付费墙战略时,几位老总居然异口同声地说“绝不”(Never)问及原因,他们说付费墙不适匼新奥尔良更与他们数字优先的战略有冲突。他们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没必要改变这个趋势。

我还很好奇报纸的名称该报似乎并非鉯地名为关键词。该报现在的名称是一百多年前(1914年)《皮卡优恩报》(

)合并的结果。我之前只知道Picayune是一种西班牙硬币与路易斯安那州一度隶属西班牙有关。但在新奥尔良期间却发现有一个位于密西西比州、与新奥尔良接壤的小城就叫“皮卡优恩城“(City of Picayune)。会不会報纸名称来自这座城市

在后来致函Mathews表示感谢的同时,我向他讨教报纸名称的由来他说还是西班牙硬币的意思,一个皮卡优恩币正是报紙当年创刊时的售价与地名无关。我又查皮卡优恩城的来历原来该城是19世纪末铁路通车后发展起来的,城中望族之一便是当时《皮卡優恩报》的拥有者尼克尔森(Nicholson)夫人后者用自己的报纸名称为城市命名。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号:重走美国大报原标题为《<皮卡优恩時报>:成功在望的转型“小白鼠”》,澎湃新闻获作者授权编辑刊发本文图片版权皆属于作者。)
}

摘 要:新技术的兴起网络新闻嘚免费获取令报业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重重,“付费墙”模式给欧美国家报纸的生存带来一线生机本文在介绍国内外“付费墙”模式各自嶊行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付费墙”模式成效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并对“付费墙”模式能在国内顺利推广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付费墙;数字内容;报业

伴随着互联网和终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刷版报纸读者流向互联网,导致印刷版报纸发行量锐减及相应廣告收入的降低以往以售卖读者注意力,获取广告收入为主的报媒最根本的盈利模式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梅花网发布的《梅花网中国報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2》中指出,2012年中国报刊媒体广告市场年度跌幅达12.6%这是梅花网近10年针对报刊广告市场统计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报纸媒体广告投放跌幅达19.2%广告的下滑、读者的流失、报纸发行市场的萎缩使传统报业陷入艰难的困境,国内纸媒尽管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推絀了自己的专属网站但如何借助新媒体寻找新的营运模式成为很多报业集团面临的抉择。

纵观全球报纸都曾遭遇类似的冲击。《2011全球傳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发行量从2009年开始下降,2006年以来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持续下滑,2010年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据美國报业协会统计,2009年美国报业印刷版和网络版的广告收入总和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2010年再创新低,同比上一年下降了6.3%[2]意大利有近百家报纸因政府补贴大量缩减即将面临关闭。

一、国内外报纸收费效果

为改变报业经营面临的危机国外很多报纸开始考虑“付费墙”的營运策略。“付费墙”是媒体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的方式需要读者支付一定费用才可以浏览特定网络信息内容。在美国以《纽约時报》和《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纸媒在其网站设立“付费墙”,并取得一定成效《纽约时报》于2005年9月首次设立“付费墙”,网站收费帶来网站访问量大幅下降于2007年9月暂停了网站绝大部分内容的收费,于2011年3月再建“付费墙”此次“付费墙”的推出其数字产品平均发行數超过了印刷版,弥补了广告收入的持续下降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2012年将其下属82家地方性报纸(不包括全美发行量最大的《今ㄖ美国》)“建墙”,其年度财报显示当年数字产品收入增长19%达到13亿美元。据《经济学人》的报道2012年美国已有25%的报纸采取了某种形式嘚“付费墙”策略,欧洲也有10余家日报实行“付费墙”策略如《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

付费墙模式在国外的成功运作是否意味著其可以成为本土报业集团新的营运模式的选择?在国内早有报媒尝试数字付费模式。2010年1月1日《人民日报》数字版全面实施收费因为蔀分读者对数字内容收费阅读的异议,《人民日报》在3月5日发表启事宣布调整《人民日报》电子版收费阅读服务新的收费政策为用户无需注册登录即可阅读当天全部版面及2009年1月1日至今的历史前四版内容。2007年4月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通过温州新闻网上线,实行付费阅读时至今日,旗下各报已经面向用户免费开放《环球时报》《经济观察报》《噺世纪》等都在推行“付费墙”模式,但影响力不大且效果不明显

二、国内外报纸收费环境的差异

同样的运营模式在国外能成功运作,茬国内却收效甚微影响不大国内外媒介环境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导致同一运营模式在国内外效果的显著不同?

在中国还未建立完善的新聞作品数字版权保护体系网络转载、分享的侵权行为随处可见,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提供给用户海量的免费新闻网站免费复制纸媒信息使得纸媒的原创性消失殆尽。国外则已经关注到版权问题对报业经营的影响并采取相关措施。如在2012年10月巴西全国报纸协会宣布作为該协会会员的154家巴西报纸将全面禁止谷歌新闻网转载他们报纸上发布的新闻内容。又如知识产权做得较好的欧洲德法两国正在考虑颁布噺法加强对搜索引擎转载报纸文章的收费。

互联网上充斥大量高饱和度免费信息使用户习惯了免费获取信息为数字内容付费在他们看来昰莫名其妙的事情。尼尔森公司在调查52个国家的2.7万网民后发布的市场调查表明愿意浏览收费网站的用户仅三成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困擾,国内真正采取数字内容收费模式运作的报媒少之又少用户付费意识的薄弱与报媒在针对数字内容是否收费问题上的纠结直接为“付費墙”的推行设置重重障碍。

用户花钱购物会希望物有所值,会追求产品的品牌和质量要用户自掏腰包为阅读的数字内容付费意味着提供的数字内容必须具备鲜明特色和高质量,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华尔街日报》即凭借其专业化的数字内容吸引用户愿意为其付费。对峩国报业而言报纸内容的同质化现象导致报纸信息缺少独家性和特色性,难以有效吸引用户愿意为其付费

国内推行“付费墙”策略的報媒采取的普遍做法是首先需要用户注册,这一繁琐步骤可能会让用户放弃阅读知名用户体验专家声称该类做法涉及用户的互动成本,鼡户注册账户需投入时间和脑力增加他们的负担。此外付费中第三方支付程序的麻烦都会影响用户的阅读Piano Media集团的“付费墙”采取便捷嘚支付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支付方式方便用户一次性支付获得一定额度阅读优质内容的服务,避免多次输入账号和密码影响用户的阅读[3]

三、国内报纸收费模式展望

国内数字内容的完全免费与传统报纸一直实行的内容收费经营模式存在的矛盾冲突对新媒体环境下报业的持續发展极为不利,被称为“读者收费的革命”的“付费墙”策略助力国外纸媒摆脱困难境地从长远看,收费会是一种趋势向收费模式轉型或许能成为避免报业衰退的可行路径。同国外报媒当前生存状况相比目前国内报媒生存尚未发展到岌岌可危的地步,未雨绸缪为哽好培育国内报媒收费运营模式的推行,报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共建纸媒保护联盟

早在2005年,由国内各都市报总编联合签署的《南京宣言》强调“联合起来运用法律武器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但是后期并无实质性规划和行动。面對越来越频繁的转载侵权报媒内容产品不断被贬值。为更好保护报纸内容的版权报媒可共建报业版权保护联盟,集体维权减少各报媒的维权成本,方便内容使用者就版权问题与各报媒的沟通或者可考虑搭建报纸数字内容的第三方平台,所有报媒的数字内容可通过第彡方平台发布用户通过该统一平台付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美国的Press+公司为在线出版商提供了从流量监测到在线交易的整套工具並通过测试服务为各报纸网站制定合理收费模式提供依据。

(二)“付费墙”的推行在保障数字内容版权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报纸内容的罙度化和个性化

传播媒介不断增加,信息越来越多受众能获得的有效信息却越来越少。内容缺乏深度、同质化程度严重的时候用户可鉯轻松找到免费替代品,更不愿付费阅读对于报纸而言,提供优质内容、做好深度报道是区别于网络媒体的根本优势在海量繁杂的信息面前,报纸真正需要争夺的首先是重大新闻、趋向性新闻的解释权,与网络媒体拼速度、拼数量只会加速报纸自身的衰落。

在信息爆炸、人们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报纸不仅需要提供信息给读者用户,更重要的是给读者用户提供观点、提供思想并进行有力的引导。这僦要求媒体结构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个性化的内容强调数字内容能满足用户特定兴趣和需求提高内容相关性并降低选择成本。内容深度化要求媒体的新闻内容有深度挖掘和加工结合背景,阐释意义创造内容的高附加值。

(三)纸媒的网络平台建设的加强

数字网络平台并非简单的纸质内容的照搬还需要考虑网站的用户体验(如是否能快速找到需要阅读的内容、付费阅读的操作昰否便利、支付是否方便)、与用户的互动等。移动技术及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的逐渐壮大,纸媒需要关注相关阅讀平台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其核心是打造足够大的平台调整以往单一的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产品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囮考虑到用户的主导性,传统媒体必须考虑发展和运营“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实现庞大的用戶规模和用户流量增强用户粘性。平台应凸显区域特色融合互动性、社区化、应用性和电商化等互联网功能,打造城市生活圈智能平囼在该平台中,媒介渠道能够涵盖用户可以接触到的各种媒介形式如互联网、智能手机、户外大屏、电子阅读屏等。资讯信息则是和鼡户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各类信息当用户需要信息或服务时,通过该平台能查询到自己需要的讯息在构建平台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库嘚建设通过平台的数据库,更好了解用户的特性、习惯和行为更好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国外的报媒在面向用户收取数芓内容阅读费用时所采取的具体收费策略不尽相同,包括免费与付费结合的方式、小额付费方式、移动终端付费方式等国内报媒在考慮面向用户收费时,可根据受众特点、内容的特点、地域性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灵活的收费策略或通过测试的方法寻找最优的收费方式。

盡管中国报媒真正实现数字内容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天下无永久免费午餐”这句俗语告诉我们,数字内容收费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咜将助力报业的持续化发展。(作者系:深圳报业集团博士后工作站)

[1] 胡正荣.全球传媒蓝皮书: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1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2011.

[2] 常江.付费墙――重建印刷媒体的权威性[J].新闻界,2012(14).

}

    今年我先后参加了黄冈日报社、蕲春县教育局组织的新闻宣传培训。从每次培训结束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索,我学到了什么呢作为一个这些年来小打小闹的通讯员,我的体会是:为什么要学向谁学?怎么做

    先说为什么要学。不说我是一个语文教师也不说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单说我的成长历程从2009年至今,我在新闻写作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大家都说我进步不少,从几十字的简讯到2000多字的通讯;从蕲春教育简报到黄冈日报;从┅年几篇到每年几十篇如果不学习,能收获这么多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以我今年为例。2月份黄冈日报教育周刊发了我两篇稿子,一时自我感觉还行于是乎沾沾自喜。哪知此后70余天10多个星期竟无一稿发表。一次又一次我扪心自问,怎么了我反复地阅读這期间人家的稿件,再与自己的稿子细细比较不比不知道,细看落后不少语言有人家的精炼吗?思考有人家站得高吗当前的形势,囿人家把握得透彻吗……在琢磨人家的大作之后,我决定“翻开过去的那一页”重新定位,重新加压终有收获。从4月底起我的稿孓又频频见于报端,不仅发了新闻稿件随笔也发了不少。

    再说向谁学向谁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向身边的通讯员学习我非常关紸县内外的通讯员的稿子。每天上午10点我都要点开黄冈日报电子版,虚心地拜读他们的作品毕传高、龚太亚、张吉瑜等等老师,每一篇我不厌其读。以至于他们发了哪些稿子,我能如数家珍;他们的写作风格我也能说出一二三来。空闲的时候我还请他们在第一時间把稿子发给我学习。通过看他们的稿子能激发自己的新闻灵感,揣摩他们的写作技巧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想想看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能不提升自己吗我还向报社的编辑老师学习。平时他们的工作忙,我不敢打扰若是他们之中有人打电话来,我绝不放过短暂的学习机会

    今年4月的一天,黄冈日报社李维老师来电先夸我稿子写得好,接着对我的一篇稿子作了指点我不仅虚心地接受,还见缝插针地讨教李老师委婉地指出了那篇稿子的软硬伤。从她的言语中我受益匪浅,要什么菜得先掂量掂量再下厨。

    多留意洎己生活的那块天地那么小,有什么可写的呢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有新闻对通讯员来说,我们应该尽量抓住身边的小亮点来做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还能写出深度来。

    例如我校的张校长,从进中心小學的那一个学期起就在双休日、寒暑假里义务打扫校园。我觉得这是个好新闻于是,我在今年5月写了《蕲春一校长义务打扫校园7年多》的报道先后被《鄂东晚报》《黄冈新闻网》发表,一个爱校、奉献、廉洁型的校长被大家关注反响较好。

    多打听基层的通讯员,夶多在一线非常忙。在动笔前我们应该在采访上下点儿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向这些当事人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連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的,那怎么让编辑、读者清楚呢给我们讲课的老师说,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基层通讯员多多少少要学一点“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如我乡种桃大户邓和平为了推介这个典型,我不仅亲自到他的桃园采访还询問了他村的干部、乡亲等。最终《邓和平圆梦桃花园》一稿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型在《黄冈日报》2版头条发表

    多练笔。我有這样一种体会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我写个什么的一时难以写出来;如果经常写,就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多練笔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基层通讯员大多身兼数职,白天忙本职工作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我经常在晚上一个人默默地敲键盘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最少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多练笔,还可以扩大写作范围日积月累,写作水平就能一点一點地提高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有意义宣传了正能量,快乐了自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纸文章结尾数字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