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假如如果生命只剩一天天生命,你想在哪个小屋度过

原标题:【生命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这才叫休息:科学家揭示真正的“假期休息模式”

谁叫你是在乎美食的金牛座

发了一个链接“我想抱抱你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影

今生却是弄巧成拙的痛爱

却遗下最珍贵的文字在红尘

◎ 本文诗歌专栏已获授权,转载请至后台回复“转载”

学会让一切随心,随意,随缘。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心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想要的平凡生活。

你是谁,并不重要,谁是谁,也不重要...

舍不得时间休息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

………………………………………………………

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这时,变换人的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

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还可以尝试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十一假期。

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累?

为什么你花了好几万去岛国度假并没有增加生活的热情?

都说要去KTV,去夜店,去游乐园就能忘掉不快,更带劲地开始新的一天,但是尽兴归来心里只剩空虚?

可是,你真的明白休息的含义吗?你休息对了吗?你理解的休息是什么?一个饱觉?一阵疯玩?到KTV释放饭后的一串饱嗝?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恢复疲劳,放松神经,当你重新投入工作与学习的时候觉得又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

抛弃它们吧,来一场休息革命。

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而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

通过睡觉,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

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你是坐办公室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

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

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

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

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

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

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

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比如你星期五写了5个小时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

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

“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了。”

所以,如果你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第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现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

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

但可惜,我们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我们能想出来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们给你开了下面一些活动清单,基本思路是以“做”来解决“累”,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

当然,最适合你的方法还是要你自己探索。

事实上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坐过山车是更好的放松,那么就去吧,别管世界上的其它人都在玩什么。

1. 用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变的口水歌。

2.试着放弃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点入睡,然后在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的早间剧场,你会发现这一天可以和过去的千百个周末都不相同。

3. 不要再去你已经去过无数次的度假村找乐子了。

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把它走完…… 你会发现这个你感到腻味的城市,结果你确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它的妙处。

4. 旅行,而不是换个地方消遣。

去一个地方对那个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对自己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人生样貌。而不是坐了5小时飞机,只是换个地方打麻将,换个地方游泳,换个地方打球……

5.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弹电子琴,打鼓…… 每周末练习1小时以上。

不要以为它总是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它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

你必须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

女性朋友们尤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会,这些时刻你不再是满脸写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个裙裾飞扬的魅力焦点。

7.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

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神经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神经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

曾经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给出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而一个月以后完全康复。

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职业类似的。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从学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会不顾任何代价,去求得一个休息。

休息十天、半个月,他们回来了。

再看他们,是多么神奇的一种变化!简直是一个新生的人了。

生机勃勃,精神饱满,怀着新的希望,新的计划,新的生命憧憬,他们己消除疲劳,获得了从新起航的动力—— 燃料。

花些时间休息,可以使你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使你取得从事任何工作,应付各种问题的力量,使你对于生命,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天下还能有其它时间的投资对于你更加有利吗?

假如一个人的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系统,他一离开岗位,一切事务就要无法运行的话,他自然不能休息了。

但是假如他是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作有系统、有计划,适度休息,这正是业务中的有利投资,因为休息回来,他的精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饱满。由此他的生命才会延续的更长,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舍不得时间休息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抛弃只顾工作不顾休息的念头。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休”的观念是错误的,应立刻从脑海中消除掉。否则,你还没有走完你应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长眠于地下了。

从人性的立场上来说,休息一事,利大于弊。古语说得好:“在患病的时候,任何人都是坏人。”

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体疲惫不堪、神精衰弱的时候,也会变得不通情理、脾气暴噪。因此,当需要休息的候,你应该休息。

不然的话,你的行为正如导师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90后诗人胜鬘夫人,作品曼妙晶莹,华丽典雅,将西方的浪漫与中国现代诗歌的深度韵彩完美的结合,诗句晶莹剔透,含珠挂玉,热烈奔放,赋有强烈的青春气息,给人带来无穷的活力,字里行间凝脂甘露,香甜迷人。 2015年获得巴黎诗人诗协会月光诗人奨!用充满生命浪漫华彩的心曲,将作品演绎得典雅精美,光芒四射,华丽绽放异彩纷呈,于2016年在捷克??获得世界诗人大会月光诗人奨!夫人原创诗歌,令人品味这盏甜蜜的琼浆,文字邀约皓月,将这明净圣洁之露,点撒在岁月的花前,美韵温柔天籁。她,出生法国巴黎,第四代华人,喜欢中国文学。

诗歌原创版权源于:胜鬘夫人(月光诗人-Véronique)

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做宣传交流分享,我们尊重原创。

}

原标题:话题 | 心理学家武志红:国内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大人,而不是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这句很流行的口号,看上去好像是,这是我们教育的实质。

不过,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升学率。这个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而后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可见,绝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要命的是,你要政绩,我也要政绩,而升学率的蛋糕是固定的,于是压力不断升级,而最后承受这些压力的,还是孩子。

并且,校长和老师们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他们的业绩,也是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决定的,他们实现业绩的梦想,也一样是由学生们的努力所实现。

同样要命的是,校长和老师们对业绩的追求,也是不断升级的,于是孩子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升级。

现在许多中小学学校,学生们已没有了真正的自习课,因为自习课已经被各科老师霸占,无比焦虑的老师们像打仗一样抢夺自习课的控制权。这可以理解,毕竟自己的业绩是和成绩严重挂钩的。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三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刚读小学一二年级,他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孩子上学这件事让整个家庭濒临崩溃,所有人的情绪都因为要跟孩子“一起上学”,而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歇斯底里状态。除非家长能从其中醒悟,这三个朋友中有两个有一天突然明白,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才多少从这个状态中脱离了出来。

譬如,他们三个都有同样的遭遇。他们每天都收到孩子各个老师的短信,短信不仅告知你的孩子表现如何,也告知班里的其他孩子表现如何。读到这样的短信,他们的心立即揪了起来,尤其是看不得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家孩子表现出色,看到后就忍不住想教训自己的孩子

一个朋友说,一次收到短信,看到女儿一门课考了92分,她想,嗯,还不错啊,但随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觉得被打击了,回到家后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儿。

因为不断这样教育女儿,女儿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发脾气,最后女儿的奶奶终于受不了了,她教育我这位朋友说,她实在看不出92分和98分有什么分别,小孩子很容易马虎,马虎一下几分就没有了,马虎是小孩子的天性,要是孩子每次都考98分100分,这才是问题,那时你得担心孩子的天性到底到哪儿去了。她一再叮嘱,其实有点下通牒式地对儿媳说,以后绝不能因为92分98分这样的事来教训孩子。

婆婆的话很给力,我这位朋友也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也的确是敏感了,从此后对女儿的教训少了很多,而女儿的坏脾气立即有了好转。虽然经常和朋友们聊到现在学校的事情,但几乎每一次聊这样的话题都会让我觉得崩溃,因为总能看到令我震惊的做法。

有时候,我给一些企业讲课,说到工作压力的话题,我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该觉得庆幸,因为你们的工作压力很难比得上现在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你最多起得比他们早睡得比他们晚,但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要远胜于你,而且他们一天根本没有松弛与娱乐的时间。

譬如这三位朋友,他们的孩子不过是读小学一二年级,但每天回到家里至少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并且,做两个小时还是最快的,据他们了解,孩子的不少同学要四个小时甚至更多。监督孩子做作业,则成了家庭的噩梦。

一个朋友说,孩子没上小学前,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极少吵架,下班回家后很能享受家庭生活。但孩子上小学后,他们夫妻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一天他们幡然醒悟,发现吵架的原因多数都与监督孩子做作业有关,于是决定将监督孩子做作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机构。

其他两个朋友也说,他们也做过这个打算,现在很流行这样的机构,有的是老师办的,有的是家长办的,也有很商业性的,就是把几个或十几个孩子弄到一起做作业,每个月交几百乃至上千元就可以。

把孩子弄到这样的机构,夫妻之间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并且,父母也不会因此而与孩子发生冲突了,围绕着做作业产生的张力,主要放到了这种专业机构里,孩子可以憎恨这个机构,而不必憎恨父母了。这样的机构估计也可以打“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

然而,如上的每个环节中,到底有哪一个环节真的是为了孩子呢?这些不过是大人的游戏,而孩子不幸成为实现大人政绩、业绩或物质利益的工具,但大人从孩子身上榨取了利益并给孩子制造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后,还强调一句说一切为了孩子!这是何等的卑鄙。他们不是孩子利益的代表,孩子只是被代表而已。

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们也喜欢使用这个口号,好像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实质。对此,我一个朋友有很经典的说法。她说:怀孕时,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别是怪胎就行;生下来,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别总生病;孩子逐渐长大,看着小小的他,只希望他开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进入幼儿园,比较心开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出色;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别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

正在看美国人写的朝鲜战争的一本书,作者讲朝鲜战争前期的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说他是母亲一个“杰作”,母亲那么努力地教育儿子继承父业成为既杰出又超自恋的五星上将,不仅是要儿子证明自己是最强的,更要证明,她这个母亲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如果一切顺利还好,像麦克阿瑟,他虽然因自大犯了挺多错误,但他同时也有许多辉煌的战绩,他算是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母亲的价值。假若突然间,孩子生了重病,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父母的意愿一下子又跌回原处——希望他健康快乐就好。

这个朋友的一个朋友,富有而优秀,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更争气,于是给了孩子蛮多压力。但前不久突然查出,二十多岁的孩子竟然已患有癌症,她很崩溃,一下子觉得富有和优秀没有了任何意义,怪自己这么多年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并想,要是一开始没给孩子压力多好,那样他就不会过得那么压抑了,或许也就不会得癌症了。要是能再次选择,孩子哪怕只是平庸但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多好。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伪命题,并非是,世界的这一边是优秀而高压力,另一边是平庸而轻松。实际上,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

我们社会的大人们,好像普遍都不明白这一点,和家长与老师们探讨所谓的教育时,他们普遍抱有一个成见:要么是孩子在巨大压力下成为卓越人才,要么是孩子终日无所事事而成为庸才。

这个成见很值得探讨一下。最近,我正在看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一本好书《改变,从心开始》。在书中,马丁纳讲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我第一次深刻领会到竞争式的快乐,是因一个朋友。她对我说,她实在没法明白,人与人交往时,除了比较还能做什么。马丁纳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竞争式的快乐。

两个商人紧挨着开了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强一点。一天,一个天使来到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会比你多一倍。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突然间开心起来,他对天使说,请弄瞎我一只眼睛吧。这个故事说明了竞争式快乐的可怕之处。陷在竞争式快乐中的人,势必会被这魔鬼的一面所折磨。

譬如多名高中生对我说,他应该能考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但一想到他的同学中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他就快乐不起来。持有这种观念,意味着这些高中生也被我们社会的教育给异化了。

所谓条件式的快乐,马丁纳说,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这是很客观的快乐,你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你就会很快乐。譬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当这个愿望实现后,你很快乐,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第三个层面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他写道: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受苦。处在至乐中,无论不舒服或愉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这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也如此,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这就是一切。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人群中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至乐能点燃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不虚此生,但假若只剩下竞争式的快乐时,那么你会时时感觉身处地狱中。

更要命的是,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大人们在享受竞争式的快乐,而孩子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他们美好的生命,就消耗在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中。

最近,多个高中生都对我说,武老师,我非常排斥高考,我讨厌高考中藏着的那种味道,好像这是天底下唯一重要的事情,好像我生命的意义就唯一体现在这里。他们的生命当然远不止此。假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提供竞争式的快乐,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意义感。

我有一个可怕的预言——假若我们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们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的自杀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大人们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逻辑。

那个富有而优秀的家长,她宁愿在健康和优秀之间为孩子选择健康。但我想说,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家长不能指望老师或教育体系先发生巨变,家长若真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一切为了大人”的变态做法抗衡。

家长是最容易打破这个绞杀孩子的链条的,你可以对孩子说,孩子,请享受生命,从现在开始,而不必非得等考上北大清华开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生命只剩一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