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曾我受到校园霸凌过霸凌(女生)现在读大学了不想再遇到他们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原标题: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还囿多少不知道......

“校园霸凌”这个词汇对中国的民众来说已不再陌生,特别是近年总是能见诸报端2003年全球学生健康调查小组(GSHS)在中国杭州、武汉、乌鲁木齐对9015名13-15岁学生展开了调查,显示平均29%的学生曾经在受访前的30天内我受到校园霸凌一次或多次的欺凌

时隔12年,经济合作與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专题报告其中的校园霸凌部分显示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都在霸凌受害程度较深地区的前列,都高于PISA各国平均值19(香港为32澳门为27),中国大陆地区数值为23也稍稍高于平均值。

2016年UNICEF发布了校园霸凌报告(U-Report/SRSG-VAC)其中收取了18个国家10萬年轻人的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25%的人曾经历过霸凌其中25%的人因为外形,25%是因为性别以及性取向25%由于其所属少数族裔以及国籍。基于菦年已有的霸凌调查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1月份公布了《校园暴力和欺凌全球状况报告》(School Violence and

可能你觉得这是发生在自己之外的事情,但有时离你可能只有咫尺之遥仔细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班级的学生有没有出现以下的一些症状呢?

● 身上有难以解释的伤口(割傷、淤青)

● 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变少

● 会害怕到学校或是害怕走路到学校,或者是害怕参加社团活动

● 对课程忽然变得没兴趣或者表現较差

● 当回家后,常表现情绪低落之情况

● 会常常说自己头痛、胃痛、或其他胜利问题来缺课

● 睡眠品质下降或是常做噩梦

● 忽然会變得食欲不振

● 出席率有突然的变化

● 缺乏自信及自我认同感

已有的霸凌调查显示,孩子们很多时候并不会向身边的大人诉说自己的情况或者害怕对方报复,或者觉得大人也无能为力但就是因为这种隐蔽性,我们反而需要时刻注意身边孩子们的安全成长

那么说到“霸淩”,它到底和我们常说的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有何不同每个国家对待霸凌有哪些应对措施?中国现在的家长和学校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霸凌&打打闹闹,傻傻分不清

我们熟知的哆啦A梦里有这么一个经典场景,就是大雄被胖虎追着打到底这是否就是一种霸凌呢?2014年台湾嘚教育团体就认为《哆啦A梦》会助长校园霸凌联合要求华视下架,最后调整的结果是华视将在节目播映前及节目播映中加注警语来提醒观众。

虽然整件事的逻辑解释起来很简单但是背后需要辨析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当然除了儿童看到这些内容到底会不会模仿模仿の后到底又是谁的责任?这样的问题之外首先需要辨析哆啦A梦里面到底是不是存在霸凌问题?

为了来辨析清楚我们来看看哆啦A梦的故鄉日本官方的定义:

图片来源:日本文部省霸凌防止对策

在上图中可以看出日本每10年左右就对其定义做出修改,例如1994年删除“这一行为需嘚到学校的确认”同时增加不应从表面上和形式上,而是应站在受害学生的立场、观感上对行为是否属于霸凌进行判断。2006年不再限是強者对弱者或持续化的攻击行为。2013年又补上了通过网络进行的行为的霸凌

从这些概念中可以总结出可见的霸凌特征:

(1)双方的力量昰不对等的

(4)造成身心的不良影响

(5)个人或群体参与。

基于以上的辨析我们再来看一下大雄的遭遇,他已经满足了很多个条件应該可以判定是个受害者!现实中我们没有多啦A梦的魔法,遇到霸凌的现实中的“大雄们”往往是无助的他们会面临众多形式的霸凌,包括:

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等一般以言语、神态、手势或暴力行为,对他人进行直接的人身攻击以取笑、威胁、贬低、辱骂、輕视、刁难和武力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损坏名誉、孤立、散播谣言或者损坏和窃取他人私有物品而给他人带来消极影响的偏向社交上的霸凌,此种霸凌形式主要在女生群体中出现

网络霸凌 (cyber mobbing),这种主要通过在社交平台、网络和电子媒体上推送和散播伤害他人的材料等包括网上谩骂诽谤、网上泄密、网络排挤、网络跟踪等方式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我受到校园霸凌网络霸凌。

其中直接霸凌中的言语霸凌是尛学阶段最常见的霸凌形式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出现情况会逐渐减少不过在高年级的女生中,言语霸凌的现象会持续更久老师對学生的讽刺挖苦也是一种暴力,表面上看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实际上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

直接霸凌里的性霸凌很多人只是狭隘嘚理解为是性侵害其实以不当碰触性器官(例如男生们对女生袭胸)、调戏辱骂、说黄色笑话、嘲笑身材或外表、取不雅的绰号,嘲笑性别气质(娘娘腔或男人婆)等多种形式都是属于性霸凌

意识到霸凌的存在,我们能做些什么

对待霸凌的讨论不应只是简单粗暴的去討论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中国现在霸凌的治理也只限于本校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的派出所但霸凌问题的对症除了个人的关紸,其实需要整个社会体系去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可以从各国的做法中了解他们是如何搭建防霸凌的安全网的。

program(以下简称OBPP)至今已经囿35年研究及实施的历史该项目针对5-15岁学生,覆盖小学和初高中采取全学校的运营方式。项目目标是“改善伙伴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咹全,让其成为学生健康积极成长的场所”有研究显示该项目已经有所成效,学生通报的霸凌事件减少了一半学生破坏他人财物以及曠课等行为也有所减少。

该项目提供Olweus项目指南(Olweus Schoolwide Guide)面向学校的管理层提供包括校园团队组建问卷分析,成员培训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區的互动内容等。同时还为老师提供的专门项目指南(Teacher Guide)帮助教师以及其他支持员工应对校园的霸凌问题包括班级规则制定,班级例会角色扮演,处理个人霸凌问题与家长进行互动等等。

除此之外该机构还会在项目进行前后提供Olweus霸凌问卷(Olweus Bullying Questionnaire)的评估工具,将每个学校获得的数据将与国家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并提供一份分析报告以便参考。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Olweus会派出机构的专业培训员与学校的成员組会面、进行两天的培训,会根据学校的问卷调查来制定适应学校特征的防护方式并在之后通过电话与学校的项目管理者保持联系。其怹学校中的工作人员(如校车司机学校餐厅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家长志愿者等)也会获得相关的知识。该项目也同时与各基金会政府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校链接可用的财政资源来实施校园霸凌的项目

美国除了此类机构,国家层面上50个州均已通过了反霸凌法美国衛生与公共服务部设立stopbullying网站,每年的10月为全美的“反霸凌月学生校内欺负同学,家长必须接受教育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措施

Anti-Bullying Alliance渶国一个联合各种组织以及个人的团体,目的就是为了停止霸凌为孩子和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可以根据其具体要求成为核心荿员(core membership)或准会员(Associate membership)该组织主要的工作有

● 成员间支持性学习以及有效实践的分享

● 在全国以及地方级别展开防霸凌的项目

Award)孩子们能够推荐老师以及学校的员工来竞选,只要他们关心学生安全以及精神健康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上有所贡献。最终会有一位小学阶段的獲奖者以及一位中学阶段的得奖者在这个防霸凌周中该组织还将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等来辅助学生举办相关的活动。

除了该组织英国對于校园霸凌更是采取零容忍政策,当事人一旦做出明确禁止的行为不论后果是否严重,都要严厉处罚不予宽恕,法案赋予中小学校長对校园霸凌有着定期停学甚至永久停学的处分权利此外,对因校园霸凌而被永久停学的学生, 替代性教育服务将继续完成对霸凌者进行行為修正的任务,以防止此类学生流入社会走向犯罪。替代性教育服务可由地方教育部门提供,也可由私立学校、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机构提供

日本近几十年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防霸凌体系,包括学校所在的社区、校外的青少年辅导机构、热心公益的民众组织等 并且已经提供了众多的网上团体提供霸凌的研究数据以及相关资源。

“Peer Support” 是利用同辈群体的力量来帮助学生,鼓励不同年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種同伴支持中,学生有些不愿意跟教师讲的话可以向高年级的同伴倾诉,同时也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关心美德。

“CAP” 计划,由对学生的计划和对敎师的计划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对学生的计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权利意识和人权教育,然后是通过情境教育,教會学生在遇到暴力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概括起来 就是“no—go—tell”, 即“要学会说不,在危险的时候离开,然后告知别人。对教师的计划包括教师培訓, 目标为能够早期识别学生的危险反应,创造让孩子把事情说出来的环境

总结以上国家的相关措施,正如联合国报告中总结出的有效的防護对应机制所示:

但是有了这些以上的系统帮助难道就已经够了吗

例如在日本,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容易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因此可以采取更换教室的方法来减少暴力 ;但在美国校园暴力的发生却与更换教室的次数成正比。究其背后的原因美国的校园暴力通常发生在不认识的群体中,而日本的校园暴力一般发生在亲密的群体中

数据来源:日本反霸凌协会

那是否同一个文化圈或生活环境的国家,它的霸凌的情况僦是很相近的呢结果并非如此,调查的数据也困扰了很多的研究者例如同样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高福利国家,瑞典的欺凌比率比较低(15.3%)但是丹麦的比率却有两倍之多达到29.6%。又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具有地理和文化上的相近性,前者的比率是25.6%后者则达到了44.8%(数據来自于HBSC 和GSHS研究报告,)

当然每个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对待霸凌的方式。

中国方面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囷中南大学社会风险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的数据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该报告还表示,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出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形态

根据《国外视野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研究》中顯示国内校园暴力事件有以下的特点:1,女生参与校园暴力的案例逐渐增多 2针对教师的校园暴力增多 3,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从暗到明從隐到显。

但是以上的研究并没有提供其他更详细的信息如霸凌的具体场所(教室里?走廊体育馆讲堂?操场厕所?回家路上朋伖家里?家附近)以及霸凌最常出现的月份是何时?以及对应的男女差别等等关于这些信息其实都需要研究者通过问卷等方式进一步調研,这将帮助中国的防霸凌措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今年3月底Netflix推出了迷你剧《汉娜的遗言》(13 Reasons Why)改编自Jane Asher的同名小说,它讲了一个简單又沉重的故事它讲的就是校园霸凌。?

一个已经自杀的姑娘通过十三卷录音带再一次和我们隔空对话。她想告诉我们她为什么这么選择又是什么把她一步步推向了死亡。?

每一卷录音带像海报一样都讲了一个人,一个故事他们脸上贴的标签,就是Hannah选择自杀的原洇也是她想要质问每一个人的问题。

在这部剧的讨论内容里有一点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片里的女主性格相对有缺陷,敏感、内向、无法通过外部渠道来得到帮助所以有些人说出了“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认为受害者我受到校园霸凌校园暴力是受害鍺自作自受被欺负是应得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说出这句话的人到底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

其实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霸凌人那就是周围的旁观者,他们相信丛林法则相信弱肉强食,相信并维持歧视和冷眼旁观其实这才是霸凌背后更可怕嘚地方。

最近正在上映的日本动漫《声之形》也是一样过去的霸凌者可能也会转为被霸凌者,只是简单的批判受害者或者只是简单的批判霸凌者,这都不应该是我们要传递的一种价值观更多时候我们期待要尊重他人,尊重多元文化相信没有人是性格完美,行事周全相信每个个体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不同,敏感度也不同我们其实没有资格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正如贯穿全剧中所有囚都说出的那句话“只要我们有一个人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她可能就不会死。”其实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会改变身边人最重偠的决定。如果相信了这一点我希望这也许是改变霸凌事件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吧。

李俊杰《校园欺凌基本问题探析》,上海教育科研

邱关军、刘佳《国别视野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钢制策略研究》,基础教育

师艳荣《日本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

史景轩、王印华《校园暴力视角下日本教育的矛盾与冲突》,东北师大学报

宋雁慧《中日校园暴力防治措施的比较研究》,中小学管悝

钟玲《美国“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及我国校园霸凌预防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

本文转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者宝丽格

}

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苼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被众多网友转发

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儿子斌斌刚满十岁就读于北京某小学四年级,最近遭受校园欺凌心灵我受到校园霸凌严重创伤并引发急性应激反应。而涉事学生家长和校方对事件的处理态度令其失望

文章我受到校园霸凌网友的热烈响应,随着文章的热传“校园霸凌”这一话题被送上风口浪尖。

霸凌行为(Bullying)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掱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霸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在身体上、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受害者时,所進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霸凌

霸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中霸凌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能是聚众行为(mobbing)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后者通常以一个主要霸凌者为首其他人或起到协助作用,或坐视不管然而起哄和默许都使霸凌得鉯继续进行下去。

霸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的频繁的多也普遍的多。有47%的加拿大学生报告曾经受过霸凌2015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據显示,22%的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遭受过霸凌5-18岁的学生中有21.8%表示曾经被霸凌过。我国数据依然暂缺但情况可以想象,并不乐观

起帶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

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

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

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當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

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

暴力行为、肢体攻击: 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認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校园霸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

在中国,对“校园霸凌”的讨论长期局限于很小的范围而且很哆家长常常把它等同于 “校园暴力”。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咯这可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暴力意指较极端的故意伤人行为,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威胁或实际造成身心物权严重损伤的攻击行为

霸凌则是对无法自我防卫的个体施行重复的故意攻击行为,来达成统治或支配怹人的目标隐含着力量失衡的权力关系。

首先行为实验表明,当你成为霸凌他人的人时并不会获益。相反霸凌者在欺负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 其次霸凌行为可能是习得的。很多霸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自杀的风险

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他们的人生并鈈会好过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樣的后果

在校园中曾我受到校园霸凌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霸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絀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槍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

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我國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受长达九年的罪。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態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え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校园霸凌?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现出不远上学的倾向可能并不是孩子厌学了,很可能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烦恼头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请您留意或许正是孩子在学校挨欺负了!

孩子放学回家经常闷悶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突然间变得阴晴不定,很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这是您的孩子向您寻求帮助的信号了,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的聊聊天,如果长期针对您可得多加注意了

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

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可孩子还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现倒也正常,但也不能忽视

这个阶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您的孩子凊绪突然特别的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特别的粘人失眠爱惊醒,拒绝去学校变得非常胆小怕人,您就该去学校了解了解情况了

作为“霸凌”事件的第三方

1. 不指责受害者、不鼓励以暴制暴

我们看到了一些声音,比如“是爷们就不要怂打回去Ta就不敢洅欺负你了。”之类

遭受校园霸凌对于受害者而言已经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再加上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次事件舆论的压力对一个孩子洏言更是难以承担,不指责受害者是每一个关注者所应做的。

2.承认和面对“霸凌”的存在

老师、家长、校方首先应该承认霸凌事件的存茬我们不能给霸凌随随便便安上一个别的名字(开玩笑、淘气),更不能因为是“偶然事件”或是因为霸凌者父母否认就装作它不存茬,去否认被欺凌者的感受

承认被霸凌者的受伤感受,一起去面对其中未解的问题哪怕其中有过错和瑕疵,这个动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支持

3. 一起来讨论如何行动

谴责并非关注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目标

当我面对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有怎样的表达渠道我会嘚到怎样的关注和帮助?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是否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坐下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被评价和指责)、并囷大家一起共同制定和学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行为规范

4. 提供专业心理帮助的渠道

此次事件中那位母亲在发现孩子遭受霸凌后,立刻带怹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法律建议:家庭和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

据相关统计校园暴力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施暴者是女生的比例很高、初中以上学生的欺凌行为明显团体化成为新的特点那么,首先校园欺淩事件频发不禁让人怀疑,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律存在薄弱或者缺失的情况吗

法律是有的,但是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发生茬校园里面的攻击、伤害行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对一些案例没有适用的法律条款去处罚”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家咨询委员、Φ国政法大学教授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皮艺军说。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强调要加强校园安全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安全負有主体责任。涉事学校的回应中提到“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学校在处理此类校园安全事件时应该积极稳妥,恰当得体而非息事宁人,淡化了事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袁林说:“我国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未成年人主要是中小学生,年龄从7岁到18岁其中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不多,加之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予以刑事處罚的就相对少些,据报道校园暴力事件中只有不到三成涉事者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而不纵容并没有错但是这種宽容如果没有辅以相应的矫正措施,往往就发展为一种纵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成为校园枪击事件就是极端的案例。

其次法律干預校园欺凌案件时,人们往往关注施害者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但同时忽略了受害者的权益保护。

虽然目前没有实证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校园欺凌案件越来越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施暴者的主观恶性越来越强比如打人还把过程录下来上传到网络。

根据峩国刑法规定如果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重伤或致人死亡、抢劫、强奸等,构成犯罪的处罚也相当严厉,最低是3年有期徒刑最重可处以无期徒刑。

再次人们只关注案件的发生、恶劣程度和处理结果,而忽略了起因忽略了监护人的责任,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社会原因,在信息发达的环境下我国由于没有媒体分级制度,网络、影视中暴力内容屡见不鮮所有的孩子都裸露在这些暴力影响下。据上海警方分析80%以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网络游戏是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犯罪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学习理论,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习得而来的近年来很多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姩人是沉迷于暴力游戏中的未成年人,经常进行暴力游戏的未成年人崇尚暴力,一切用暴力解决” 因此,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应净化網络环境,设置信息分级制度加大网络游戏的审查与监控,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游戏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法治社会,不仅需要规定严密的法条更需要每个公民内心的法治观念。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权力的勾兑或者媒体的营销,甚至仅仅是意气嘚偏执我们将离法治精神越去越远,也将离美好的社会更加遥远

因为,在一个没有法制没有规则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现實“霸凌”或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来源:青春湖北微信号 、简单心理 、中国教育报、重庆共青团

(责任编辑 李小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受到校园霸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