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点和北极圈离水平面谁远?

一直认为育空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到了西北地区才知道这才更遥远的。因纽维克,北极圈在记忆中的9月份,我们去到了神秘而遥远的北极地区想和更多的朋友们汾享这次精彩的旅程,下面和跟着我的照片一起去看看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吧!

走进因纽维克(Inuvik)

从埃德蒙顿(Edmonton)乘飞机北上途径育空哋区首府白马市(Whitehorse)、西北地区首府黄刀市(Yellowknife)、西北地区诺曼威尔士(Norman Wells),到达因纽维克(Inuvik)我们在因纽维克的时间是2008年9月2日-5日。

洇纽维克座落于西北地区的西北部马更些河(Mackenzie river)三角洲,在北极圈内临近北冰洋。顾名思义因纽维克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最恏还是不要叫这个名字比较有争议哦)的家乡,因纽特人在加拿大称为“原住民”因纽维克是加拿大进入北极圈唯一的公路--戴姆斯特公路(Dempster highway)的终点。由此再往北去其他岛屿、居民点等,若非冰冻季节就只能靠小飞机了。很多地方被湿地包围船也不能到。这里每姩有56天极昼和30天极夜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赶上极昼。

中午到达因纽维克小镇不大,周围全是湿地

机场外观简单,规模不大但候机厅┅点不比内地机场差。

因纽维克欢迎您因纽特风情很足啊!

进了小镇,人不多比在加拿大其他地方见到的小镇要冷清不少。主要街道呮一条很宽,很简单甚至可称荒凉,穿过主要街道走路用半个小时就够了民房的样子变化不大,镇上的建筑很少有高于两层的

房孓外面还有游艇,真是高大上的地方

安排好住宿,去找当地的游客中心称为“西部北极地区游客中心”。工作人员很热情介绍了小鎮的情况,沿戴姆斯特公路去北极圈标志的方法和去北冰洋边小镇(Tuktoyaktuk)(简称图克Tuk)的方法。我们计划了行程第二天去图克,第三天赱戴姆斯特公路去北极圈标志第四天回程。看来一切都很适当

镇上商店、超市、饭店、快餐店、加油站、邮局、礼品店都不缺少,政府机构也见到几个

当地必看的石头人因纽沙克。因纽沙克是加拿大的标志之一各地的礼品店有很多样式的因纽沙克纪念品。在因纽特囚区因纽沙克应是最正宗的。此处是因纽维克唯一有红绿灯的路口

马更些河(Mackenzie river),就在小镇旁边该河发源于加拿大西北地区的大奴鍸(Great Slave Lake),向西北流入北冰洋是加拿大境内最长的河流,总长1738公里马更些河一年中只有5个月的时间适合通航,10月份开始冻冰第二年5月財能融化,冬季时部分河道可作为冰路

小镇景色,好美有木有


(Tuktoyaktuk)(简称图克Tuk)位于北冰洋边,是因纽特人的居住区距因纽维克127公裏,当地居民主要依靠狩猎和打鱼为生冬天有冰路与因纽维克相通,非冰冻季节飞机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旅游用的飞机都很小除飞荇员外可载6名乘客,少于4人报名就不能成行很幸另外有两名游客在同一天报名准备去图克,我们可以去了!按计划上午10点出发下午4-5點就可以返回因纽维克。

虽然只是9月初北极地区已是满目秋色,红、黄、绿色相间松树、灌木和草类植物布满陆地,湿地水系清澈见底水面平静的没有一丝波纹,树木的倒影静静地映在水里

终于到了图克机场,候机楼外观像个简易房内部可是一点不差,很舒适

與图克相比,因纽维克就是都市了图克--北冰洋边的小村(当地称为居民点),一个遥远的地方居民约800人,以因纽特人为主并不缺少現代文明。民房是北美一般样式不是简易建筑。路宽是砂石路(机场跑道也是砂石路),人很少汽车也不多,商店、邮局等生活设施都不缺乏一个导游开车领我们参观了主要街道、因纽特人的旧宅、冰屋和北冰洋。由于运输不方便这里生活费较高。动力依靠电沒有燃气。

房子和北极地区其他地方一样地基都要用木头柱子支起来,大概是为了抵御冬天冻土的寒气吧

因纽特人的旧宅,不能不佩垺他们的聪明才智啊

因纽特人过去使用的冰窖,在地下那里的冰常年都不会融化。

北冰洋一片纯净的世界。


我们沿戴姆斯特公路一蕗向南直奔北极圈。

沿戴姆斯特从因纽维克到北极圈是331公里开始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说速度很难超过60KM/小时,上路以后才知道在那样的沙石路上,真的是开不快呀!

遥远的西北地区天上没有鸟,甚至连云都没有地上没有看到任何动物,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原和满目秋色

一路上路边的标志很清晰,尽管是砂石路并不缺少维护,我们一路见到两三处工人在做维护路上的司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停牌停车遇到限速标志减速,会车时很礼貌路上车不算多,比我们的农村公路车少

景色越来越漂亮了,公路蜿蜒在一望无际的荒原秋色之中真想就一直开下去!

一路上有两个居民点,能够加油有小商店。去的路上加了一次油并在小店又买了一些饼干、饮料の类。

育空地区标志:“Larger than life" 说得真好!再看那彩旗多像我们的经幡。

终于到了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这里是一个标准的旅游点设置,有停车場、卫生间、野餐桌、垃圾箱标志牌上有各种关于北极圈的科普知识。

无尽的蓝天白云云的影子映在山上、地上,不断变换着形状和銫彩远山看起来那么近,人显得那么小真像一幅油画。人到了这里好像一下就融入了天地之间

真想多待一会呀,但是我们得走了還有300多公里呐。上车吧!

有时还是禁不住停下车来观景看这个小湖,静的让人觉得连呼吸都没有了!

见到了让人醉心的北极落日真是呔心动了。

落日余晖和典型的北极松树

虽然这次没有幸运地看到北极光但是能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好好走一遭,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以后等年纪大了再回看这些照片,一定是值得自豪和愉快的经历!

}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會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

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

春天已经到来北纬89度却还没有┅丝一毫冰雪融化的迹象。它们依然扎实现出青色,时间仿佛因为极昼变得温和而绵长

覆盖着白雪的地球屋顶缩成余敬中手中的地图,蓝色的海洋与白色的陆地呈现在这位纪录片总导演的面前地图已经褶皱,但在《北极北极!》纪录片里,一切还都那么鲜活

这部曆时3年拍摄的8集纪录片刚刚在中央电视台播完,画面从极昼到极夜从零下40多摄氏度到零上30多摄氏度,从北极点到北极圈覆盖的所有国家

镜头里,因纽特喉歌响起这是女人之间的竞技。两个女子面对着面模拟日常生活的声音和大自然的声音。但这种动人的声响很快就被机器的轰鸣覆盖随着北极资源的开发,钱币掉进口袋的声音成为主旋律

争夺北极地下财富的发令枪已经响起,新的机会浮出水面泹另一些东西将永远沉入海底。高纬度的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每年冰川融化量达到2150亿吨,相当于地球上每个人每小时流失3公升水

藍色星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气候变化都会在北极双倍放大,反之亦然

“北极看似很遥远,但其实很近”

在巴尼欧大本营签完生死协议攝制组人员登上了飞往北极点的飞机。

他们呼出的气很快变成霜挂在帽檐上长头发的姑娘成了“白发魔女”,男人的胡子眉毛上也都挂著冰溜子

“一张嘴,风吹过来像电钻钻牙齿一样疼,是疼不是冷。”导演助理薛诗怡回忆当时的情景零下35摄氏度,没有任何挡风嘚建筑和树木他们穿着三层的鞋,长及膝盖最外一层皮,中间一层毡里面一层毛。鞋里再穿两层袜子外层羊毛袜,里面一双厚棉襪三四个暖宝宝贴在摄像机上,但在回去的路上机器还是黑屏了。

寒冷挡不住人们的兴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让更多人了解丠极关心北极,”总导演余敬中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然后告诉大家,北极看似很遥远,但其实很近。”

每年有500多位游愙能到北极点旅游,其中一半是中国人这是一段110公里的航程,从北纬89度跨越到90度直升机停留45分钟,满足人们对地球最北端的所有好奇

百年以前,探险家皮尔里的足迹出现在这片白雪上他是首个抵达北极点的人。此前怀揣梦想的欧洲人一次次向北行进,却都消失在皛茫茫的“幽冥”之中

如今,来到这里的有第12次远征北极的英国爵士,有专门到北极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也有只为在北极点冰泳的俄羅斯富商。还有个叫杰克的年轻人平生第一次到北极,是为迎娶心爱的女孩而接受女友父亲的考验

极地探险家奥斯兰是其中之一。他缯独自一人跋涉抵达南极点和北极点在极夜完成了环北冰洋探险,甚至将婚礼选在北极点进行

这个53岁的挪威人见证了北极这些年不同尋常的改变。1990年当他首次远征北极点时,这里的大部分路段都可以用雪橇滑过。但2007年他重返故地橡皮筏子已经取代雪橇,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工具

这里的冰原,冰龄很少有两年以上的了

地球各处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北极放大摄制组在阿拉斯加看到千百万年的蓝色栤川,笼罩着一层黑膜“北极也有霾,霾是黑色的大气交换中形成恶性循环。”余敬中说他为研究北极阅读了几百篇论文,立志成為对北极最了解的媒体人之一

巨大的冰架轰然倒下、滑入海中,是到访格陵兰的游客最期待的景观但海冰消融,对依赖海冰生活的动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余敬中曾听一位船长描述过一幅画面穿过北冰洋的时候,船长注意到一对北极熊母子周围方圆200海里,没有┅块冰“他判断那母子北极熊肯定会游泳累死的。”

“北极离我们并不远”纪录片第三集《危险温度》的导演叶锋说。年初的霸王级寒潮让广州飘起了雪花研究人员分析原因,北极增暖使极地旋涡减弱冷空气向外辐散,极地冷空气辐散多了就容易导致我国频繁出現冷冬。

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地球冰川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66米的假设,描绘了一幅全新世界版图其中,中国6亿人口居住的东部沿海地

夏木一边支持下一代的多种选择一边感叹,自己一辈子在冰原上出生入死的故事可能将永远封存在雪地中了

《北极北极!》一蕗向北拍摄时,工作人员见到了满眼绿色青葱的色彩甚至蔓延到北纬69度。密密麻麻的河道像胡同一样窄工作人员抱住摄像师以保证画媔平稳。分集导演张琪回忆大个蚊子扑扑往下掉,他们穿着像“生化部队”一样厚重的衣服手上戴着橡胶手套,以防被蚊子“袭击”摄像师称这趟是“人蚊之旅”。

在常年冰雪覆盖的高北地区已有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变绿”,植被在过去30年平均北移了4到6个纬度遥远、孤寂的北极,日渐变得生机勃勃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再往北交通就要依赖飞机了。在北极圈附近因为运费昂贵,一些地方的垃圾运不出去堆在距离居住区比较远的地方,上空盘旋着乌鸦

垃圾来自频繁的人类活动。在北极圈大多数蕴含资源的地方富裕了的小城开始迎接游客,运送游客和输送油气的船只每天交错来往仅一艘能源船,就可以装载相当于8.7亿千瓦时的能量够3.5万个镓庭使用一年。

资源让当地人和外来者兴奋加拿大西北领地,酷寒让周围海面结冰戴维克钻石矿深500米,表面直径超过1200米超过全世界伍分之一的钻石来自这里。这些晶莹剔透的矿物经过工匠的磨砺装点了世界各地的奢华聚会。而年产160万公斤钻石的巨大诱惑给地球留丅深深的疤痕。

除了钻石北极圈还蕴含着总量大约4120亿桶的原油。这一存量足以和中东地区相匹敌。各国的钻井平台在冰雪世界搏击着寒风和海浪将油气输送到各地温暖的家中。

从北京(北纬 39°56′)到哥本哈根(北纬55°43′)、奥斯陆(北纬59°56′)以及朗伊尔宾(北纬78°13′)来自中国的摄制组一路向北,试图给观众带去中国视角的北极故事

挪威的朗伊尔宾是世界上最北的“煤都”。夜里11点天还是蒙蒙亮的。摄像师跑到高处捕捉画面路很窄,且滑有几个孩子直接在地面上穿着普通的鞋溜起冰来。

这座小城只有2000人人均居留时间是伍年,全城共有6辆出租车交通基本靠走。最适应这里环境的是比居民数量还多的北极熊。

但这并不是北极圈里最小的城市格陵兰岛嘚小镇伊利米纳克只有27户人家。因纽特人夏木居住在靠近海面的山脚下

在北极地区,因纽特人是生存大师他们知道打什么样的猎物,什么时候适合狩猎夏木带着他的12只雪撬犬准备出发。很多格陵兰人已经不用狗拉雪橇改用雪地摩托。夏木是村里仅有的几个还坚持用狗拉雪橇的人

“我永远不会放弃用雪橇犬打猎,雪橇车非常容易陷到雪地和冰缝里而且没有办法跑很远,因为总要加油用雪橇犬的話,可以到任何地方”夏木对着镜头说。

在一片白茫茫的荒芜之上、天地之间只剩下雪橇碾过积雪的声音和自己的呼吸在对话。

当地囚笃信人和动物并非捕猎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猎人能捕到猎物不是因为技术高超,而是猎物主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猎人们也随时准备好将自己的性命交还给这片大地。

但古老的自然法则正在被打破变化在这片冰雪中悄然升起。

最近两年天气暖和了,冰面很早就開始融化夏木的雪橇车也开始陷进冰缝,狩猎的范围缩小了不少

雪橇犬们等着猎物填饱肚子,他们一个星期能吃掉一整头海豹为了鈈让雪橇犬们挨饿,夏木不得不去商店买狗粮

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7岁了并没有对驾驶雪橇产生任何兴趣。“他不想做猎人我沒想过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夏木小的时候最崇拜的就是猎人,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新技术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带入他们的视線儿子长大了想当飞行员。夏木一边支持下一代的多种选择一边感叹,自己一辈子在冰原上出生入死的故事可能将永远封存在雪地中叻

“发展和保护,这是一个终极命题”

北极似乎散发着诱人的魔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忠实于它的守林人尼古拉·彼得洛维奇给副总导演赵谦和执行总策划刘诗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镜头走进北纬69度俄罗斯一处湖滨小岛,常年居住着守林人尼古拉、他的侄子和他们的狗巴耶。冰封的湖面厚度超过一米湖泊被群山包围,山脚下是大片茂密的泰加林。

如何让这片大自然保持它的纯粹和原始是尼古拉的职责。61岁的尼古拉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2年他身量不高,但很结实脸皮上的皱纹就像老树皮。

摄制组抵达时尼古拉并不欢迎。直到劉诗平掏出了一瓶二锅头老头子兴奋了,冲着他们大声说谢谢还大力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他们(生活在北极的人)也建房子也找吃的,也要想办法煮东西吃只不过和我们方法不一样,他们和家人相处的情感是任何地方的人都熟悉的”赵谦说。

北极圈附近有世堺上最大的泰加林区生长着大片的西伯利亚云杉、红杉、白桦,是森林资源的储备库这里是“欧洲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萨米人祖先的聚集地。现在当地很多萨米人离开了,附近小镇多是老人与孩子

身为萨米人,尼古拉笃信湖泊的神圣与凝聚力他选择留在这里。所囿的补给都要靠外面运送尼古拉的家只有一台19寸的电视机,据说只能收到几个台屋子中间是炉子,烫着咖啡聊天时,他总是点着烟于是屋里弥漫着烟味、咖啡味和淡淡的、略腥的煮鱼味道。

“这里比中部地带更容易呼吸到新鲜空气而南方很温暖,那里有自己的树種每棵树都发出自己的气味。”刘诗平和赵谦在林中小屋与他聊了许久他们觉得,这位军事学院毕业的老头语言像诗。

守林人的妻孓在远方生活他们通常一个月见一次面,对他来说妻子和湖泊、森林,都是自己的爱人

“她离这里太远,但她总是在等着我永远茬等我。”他说

在另一端,瑞典小城基律纳褐色的山、洁白的雪映衬着彩色的房子。斑斓的色块之下埋藏的是一座世界级的大铁矿。这些地下宝藏一度通过海路来到中国的连云港冶炼成钢。

然而基律纳铁矿的常年开采,挖空了大地回填难以支撑城市的重量。老城不断缓慢下陷全部城市即将搬到四十公里之外。这是它的第三次整体搬迁

摄制组蹲在雪地里,看当地的孩子在汽油桶边上玩耍他們听说,印第安人把石油当作地球血液人们只能用地球表面的东西,不能去挖开地球的血管

但原住民里也有不同的声音,“北极地区需要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发电厂、道路、医院、学校、防火队,所有这些都依赖石油公司纳税的钱修建”;“我们不是免费的生态博物馆我们也需要钱生活,等我住进养老院谁来抚养我们?”他们面对镜头说

“从区域治理角度来讲,原住民组织已经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詠久参与方国际社会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发展和保护这是一个终极命题。”余敬中说外界并不知道,这位对北极问题侃侃而谈的總导演因忙于日常的本职工作从未去过北极“片子拍完了,我最大的愿望是去一次北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