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父母为了孩子呕心沥血成才还是尊重孩子成长都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但是大爱之人对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会一视同仁吗

生二胎的父母如何教养孩子?心理学家:先学爱的方式
  对生二胎的爸妈都会遇到的教养问题,记者采访了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及心理学家。
  在老师们眼里,非独子女的问题不比独生子女少。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徐琴美教授的观点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任何教养方式都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变得很机械。解决这些教养问题,关键是家长怎么理解两个孩子,如何理解爱。她给的答案,与其说是答案,倒不如说是爱的方式。
  要生二胎了
  怎么跟老大解释这件事
  徐琴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
  生小的不是一定会给大的带来伤害,两个孩子相互陪伴、分享,其实是体现适应社会化,好处有不少,关键要看爸妈引导。
  比如父母和老大交流的态度,不能让老大感觉自己有特殊权利,能决定弟妹的出生,直接告诉他,爸妈还想有一个孩子的愿望。
  在老二出生前,用不着罗里啰嗦讲一堆大道理,老大没体验找不到感觉,万一说得不好,还容易让孩子想歪了。
  比如有的爸妈经常把“你不乖,就送你上幼儿园”挂嘴边,结果孩子就对上幼儿园产生深深的恐惧。简单跟孩子说一句,有了弟妹,你可以做哥哥姐姐。
  等老二出生以后,爸妈就要经常和老大保持交流了。弟弟妹妹不会走路讲话,是这么弱小,我们怎么帮他呢?你也这么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妈妈帮助你的……找到一种适合老大年龄的表达方式,跟他一起陪伴老二的成长。若果老大年龄大点,可以讲讲,你做哥哥姐姐的好处。
  因为老二小,很多爸妈会对小的多关注点,这时别忘了给大的一点解释,以免误会爸妈偏心,同时需要关注老大的心理,不要因为太多关注小的而完全忽视大的,那大的是会有心理创伤。
  老二出生了
  如何把爱平均分给两个孩子
  徐琴美: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要留个心眼,不要太偏颇了(全部注意力都在小的上面),两个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长。就像上了学以后,老师在全班不会只重视一个人。
  老大和老二会比较,但比较未必是坏事。
  每个人其实都是在跟他人比较中成长的,老大和老二比较后,一般大的有领导能力,小的会崇拜大的,大的会因此变得自信,据此认识自己,认识人与人之间差异,提前适应社会化过程,长大以后与他人会相处得更好。
  养老大的经验
  不能直接复制给老二
  徐琴美:每个孩子天性不一样,独一无二的。这个问题说大了,其实是儿童观,尊重每个孩子,需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天性不同,都要用心。
  爸妈平时要通过点滴观察孩子的天性,顺应他的天性去培养。
  有些爸妈发现对老大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不管用,就对老二采取专制,很容易矫枉过正。教育有经验是可以借鉴,尝试一下,有用就用,没用就一定要换,不是刻板COPY。
  其实不管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四胎,当爸妈都要有意识,一直努力学习做更合格的家长。不是说想到一个办法就拿来当标准答案,在每个孩子身上照搬照抄。
  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爸妈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多一个孩子,其实是给爸妈多一个成长的机会。
  两个孩子闹矛盾
  爸妈怎么处理最妥当
  徐琴美:孩子闹矛盾不是坏事,能在冲突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式,其实是好事。
  这时父母如果出面干涉,无原则偏帮小的,老大肯定不舒服,等父母走开,要欺负小的。这都是父母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
  孩子有冲突一定有原因,很可能是这件事在他们这个年纪解决不了。爸妈可以尝试启发他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一样东西两人怎么分,一人一半,还是两人抽签或者轮流,把矛盾解决掉。让孩子在矛盾中学习解决问题能力,那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老大在家受干扰
  学习成绩受影响怎么办
  董征(江南实验学校三年级班主任):“非独”因为乐于分享,人缘超好。但如果比较学习成绩的话,他们可能就不如独生子女了。
  这个年纪的“非独”,弟弟妹妹大都在念幼儿园,看到哥哥姐姐放学回来,都会缠着他们玩,老大的安静学习环境得不到保证。而放学这个时间段,又刚好是老人做饭,父母还没下班的空档,有些老大不得不一边写作业一边照看弟妹,所以会出现作业字迹潦草,甚至被涂鸦的郁闷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可以让老大在学习时间上合理安排。例如,爸妈还没下班回来,索性先放下书包,先陪弟妹玩玩,等晚饭后爸妈有空照看弟妹了,再开始安安静静写作业。老大在陪弟妹玩的时候,可以一起看看课外书,讲讲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课外学习的方法。
  小的抢大的东西
  怎么让小的学会分享
  孙钟伟(万家星城幼儿园老师):“非独”家庭中,大孩子出问题的要多一些,小的那个更会看人脸色,更会争宠,但这并不代表较小的那个就没有问题。
  大孩子抢小孩子东西时,家长会批评大的;可小的抢大的东西时,很多家长还是会批评大的,说,大的要让让小的。结果大的就会很委屈;而小的呢,也会变得骄纵。
  有两个娃的爸妈,平时教养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即使其中一个孩子老是犯错,也要抓住机会表扬他,肯定他;即使另一个孩子较完美,也要抓住机会批评,确保两个孩子的心理平衡。
  此外,小宝贝在上幼儿园后也易产生心理落差,他会突然发现,怎么别人(独生子女)可以单独拥有爸妈的爱,我却要和哥哥姐姐分享这份爱呢?所以爸爸妈妈们教育小宝宝时,要把“分享”两个字多挂在嘴边。 本报记者 沈蒙和
(钱江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周梦莹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罗昊
最浪漫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记者手记孩子在成长,大人也不例外。在这个白云成群的夏天,走过的风景无时无刻不投射着成长的喜悦。他们带着各自绮丽的梦想拥抱世界,而世界回报给他们一段惊艳的旅程、一种成长的喜悦、一抹难忘的记忆。
这是她和女儿的第一次出国旅行。同样的目的地,一个跟随游学团,一个单独安排行程。在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她们将如何实现自我成长?爱是陪伴:独自出国,只为看你走过的路
十岁的施俨倬,是被艺术女神宠爱的小天使,2017年2月
她的作品《驮着城堡的猫》在《世界最美童话》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因此她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游学机会。
曾经无暇照顾女儿的熊学莉,想趁着暑假多陪陪女儿,因此向施俨倬提出陪她游学的想法。但是施俨倬却希望锻炼好自己的独立能力。
“在她很小的时候,早上起来都要哭一场,就是因为发现妈妈不在了。现在工作不忙了,我就觉得,就要尽量的不错过她成长的时光。” 熊学莉十分尊重女儿,被女儿拒绝后,她便放弃和她同行的想法。但是去英国的决心仍然在心里盘算着,因为,不久之后,施俨倬的画将在英国德比大学进行展出,能够现场看到女儿的画展,是熊学莉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对于熊学莉来说,这是她第一次出国,语言不通 没有同伴,一向做事稳重的她,这绝对算是冲动行为。
“这个孩子要把她带大,一路成长,我也希望都能够跟她在一起。她看过的地方,她走过的地方,我也看一看,走一走。”爱是尊重:偶然遇见,却不轻易露面
到达英国后,熊学莉状况百出。找不到路,点不了菜,就连办理入住都很困难,她说“等到出发后,才发现有很多很多的没想到,然后才发现准备很不够,然后又开始补课,好像这确实是太疯狂了……”
但是,这么多的困难并没有妨碍这个母亲享受旅行的过程,女儿行程里所涉及的博物馆、美术馆,她逐一到达。女儿在游学中成长,妈妈也不能落后。这种教学相长的学习方式,变成了母女俩的相处模式,女儿在长大,妈妈也在进步。
“女儿有专门的老师给她讲解,我没有,但是我也要学习。我书包里背着一本《西方美术史》,我可以随时翻看。这次旅行对我来说,也不仅仅是游玩,我也和女儿一样是出来游学的。”
在泰特美术馆,熊学莉遇到了正在参观的女儿。她没有露面,她希望尽量不惊扰女儿的游学,支持女儿锻炼自己的努力。爱是丰盈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8月7日,熊学莉通过微信,发出这样一条消息:第七天转场伦敦北部的德比郡,此次英国行的重点,看小妞与小伙伴们画作的国际巡展 。
“她高兴了也好,不高兴了也好,我看她都会去画画。有一天,她终究是要离开父母,但是画画是可以伴随她一生的!”
施俨倬原本是个内向的女孩,学习绘画之后,施俨倬把所有的想法都融入到作品中去。对于此,妈妈很欣慰,因为女儿找到了与自己独处的方式。而且通过女儿的绘画,她也更能了解女儿的心思。
“以前我不喜欢绘画,但是她学了画画之后,我就觉得画画很有意思,这是很奇妙的。我现在也拿起画笔,和她一起大开脑洞。我觉得我们更贴近彼此了。”
对于施俨倬来说,母亲的独自旅行大大超出她的预料,“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开始我以为她会跟团,但是她选择了自由行,并且她英语又不好,我就不知道她在这边,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但是她还是自己出来了。”
为了鼓励妈妈,施俨倬把母亲在旅途中的遭遇画下来,作为旅行礼物送给了她。当熊学莉收到女儿为她画的画,开心地喜极而泣。
“不仅是要做一个疼爱她的妈妈,还要做一个让女儿骄傲的妈妈。相信这件事情会让她觉得骄傲,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事情肯定是做对了,另外一方面,也给了我动力或者说也给了我启发,怎么样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妈妈!”
百姓故事是由重庆华龙网集团重点打造的品牌栏目,以人物故事为主, 挖掘当下热点人物、感人事件,推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报道。该栏目着力挖掘不同人物的闪光点,彰显重庆人的担当与大爱,讲述有细节的故事,打造有温度的新闻,通过媒体“走转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让这些正能量激励与温暖广大的市民与网民。
如果满意请点赞,如果不满意,请告诉我们怎么才能让您满意。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记者手记孩子在成长,大人也不例外。在这个白云成群的夏天,走过的风景无时无刻不投射着成长的喜悦。他们带着各自绮丽的梦想拥抱世界,而世界回报给他们一段惊艳的旅程、一种成长的喜悦、一抹难忘的记忆。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请推荐给我们。韩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_百度知道
韩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在教育方面自然与中国有不少共通之处。而据记者身在韩国的见闻,觉得韩国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重视品德教育
韩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这其中的礼节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韩国学校中的礼节教育内容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至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韩国朋友家中吃饭,席中主人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见到家中有客,连忙十分恭敬地过来问候。我的同伴邀请小伙子喝一杯酒,这小伙子看到他父亲点头,才低眉顺眼地双手拿起杯,先是面对客人高高举起表示感谢,然后侧过身掩着杯喝了这杯酒。
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廉美的课程表
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不过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在首尔市一所极为普通的公立幼儿园入托。该幼儿园4月、7月、10月和12月的活动主题则分别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季节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力。比如,10月份的活动主题就有:“领悟秋天的变化”、“中秋节”、“累累果实”、“韩国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他月份的教学则结合韩国的传统、现实生活来教育孩子。比如5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儿园5月的活动主题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在“我的邻居”这一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自然地除了关注自我家庭,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粗放式”育儿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3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韩国人认为从小就要锻炼。
狮子型育儿法”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 狮子型育儿11法 :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与“责备”;;;;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往来 ;;;;坚持“不行”的原则 ;;;;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拥抱孩子并说“我爱你;;;;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让孩子尽情地玩 ;;;;建立对于教育的自主观念 ;;;;教导孩子注重礼节  
韩国人怎样教育孩子--------“狮子型育儿法” “狮子型育儿法”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   韩国一位女性作家,有感于韩国国内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的现象,认为在这样的教育方法影响下,将会使下一代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纵观自己周围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呼吁妈妈用“狮子型育儿法”的11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   何谓“狮子型育儿法”   森林中百般险恶,连被誉为“森林之王”的狮子也不敢轻忽怠慢,即使是幼狮也从一开始便迅速地让它面对所谓的真实生活。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石岩下,让幼狮从跌倒的困境中想办法挣脱找到爬上来的路。公狮或母狮即使看见幼狮遇到困难都只远观而不干涉,只在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   所谓“狮子型育儿法”就是像狮子在教育幼狮时所使用的“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育态度。   这也和日本的古谚“让可爱的孩子去旅行”有着同样的道理,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而旅行是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方法。当然以目前的社会环境,敢让孩子太早独自去旅行的父母可能不多,但这种观念却可以成为日后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狮子型育儿11法   1.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   在韩国常常可以见到很多母亲出门在外,一直以手机来“遥控”孩子的行动“你下课回来要先洗手,换好衣服后,只能看30分钟电视,然后要乖乖做功课,妈妈回去会检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下达类似这种指示与规定。   也许站在母亲的立场,一方面是确定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个人在家做好该做的事。不过,像这样每件事都得按妈妈的安排指示去行动,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不仅会下降,甚至逐渐养成依赖性,一旦有一件事没处理好,还会可能怪罪母亲“没事先交待好”!   许多妈妈们常督促孩子帮他做好每件事或干涉他的做法,还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何“太被动”,却不曾想想为何自己“太主动”?也许人类也该学学狮子,把孩子适时推到“第一线”,让他们直接去体会“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去解决?”,让孩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他自我决定或选择权,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疼爱他的同时也适当地保持“爱的距离”,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   2.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   当孩子在尝试新的事物时要不断地对孩子说:“你一定会办得到的!”给不安的孩子一个定心鼓励。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500%以上;相对于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赞美,从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减少,甚至于到了“3岁任性期”还责备多于赞美。其实只要是人类,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加强内在的肯定,更不要说年幼孩子了。   韩国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郑庆华的母亲养育了7名优秀子女,当问及她的教养秘诀时,她只是笑笑地表示:“多给孩子赞美。”赞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自觉强大,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跃跃欲试的上进心。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只要是有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给予赞美。父母的肯定可以直接造就孩子无限的自信感。   3.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与“责备”   赞美与责备并不如想象的容易,尤其是针对孩子。赞美能把孩子的能量引导出来,并且让孩子更加积极;而责备可以让孩子清楚知道错误在哪里,能引导孩子面对、处理、解决事情。   不论赞美或责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如孩子表现优异时,与其只是夸奖“好棒!”,还不如直接而诚意地说:“你真的做到了,爸爸妈妈好高兴啊!”;或者责骂时,与其只是骂道:“不对!不行!”,还不如间接而明确地指正:“你这么做会如何如何”。   不论赞美或责备都应避免直接针对孩子的人格,夸大其词的赞美或无理谩骂的责备,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   4.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往来   现代的家庭几乎是“少子化”,而家中的幼儿也几乎都在家自己玩耍,很少与同龄的幼儿交流,因此总在大人身后跟进跟出,无法自处,时时要大人作伴,也往往造成大人疲劳,小孩也不开心。更因为大人的处处迁就,造成孩子眼中只知道自己。   未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多与同龄幼儿往来,虽然刚开始同伴之间无法顺利交流,总为了争宠抢玩具而吵闹大哭,但千万别因此放弃了给孩子上人际关系课程的机会。因为只要假以时日,孩子之间便会自然的理出一个相处之道,也间接学习忍耐、谦让或懂得欣赏别人的情操。   5.坚持“不行”的原则   答应比较容易,因为能讨好孩子;拒绝比较困难,因为还得面对孩子不肯接受的负面情绪。   常常在百货公司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被父母拒绝买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愿丢人现眼之下,有的干脆顺应孩子的要求或给予恐吓来阻止,这都是不良的处理方式。   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家庭生活的延长线,平常父母们就没有明确的是非态度,“对与错”或“可与否”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即使有确立“家规”也无法坚持原则,造成孩子敢“以身试法”来挑战父母的坚持底限。   平时,若有与孩子约法三章面对生活上的协定,无论什么状况发生都要严守协定的内容,否则父母心软自己先毁约,就别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见很多父母偶尔会“放水”给予弹性变更,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只会养成孩子投机的心理。想要不给孩子压力是对的,但别用错地方,人格教育与生活道德是无法给予弹性的坚持。   6.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只因为孩子可爱、年纪小或因为是独子就无条件宠溺,虽然这是天下父母的难免心态,但为了避免孩子日后成为小霸王,必须及早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存在,否则将造成孩子在行为上的各种偏差,说谎、未经许可乱拿别人的玩具或者随便殴打别的孩子等。   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时,孩子本身又是否具有自省与面对的能力?父母本身也切勿因为孩子还小、问题还不大,就不忍对孩子苛责;甚至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就不去纠正孩子对别人的不当行为,这样的私心将使得孩子更加自私自利。   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父母本身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尊敬长辈、遵守公共秩序、对他人礼让亲切……父母的行为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在看,也在学。   7.拥抱孩子并说“我爱你”   从婴儿到幼儿都需要与母亲之间的拥抱肌肤之亲,借此来安抚孩子的心灵,并且要常常对孩子说“我爱你”之类的亲密语言。3岁以前,孩子被亲吻或拥抱的次数越多,因为觉得被爱而会更加爱惜自己,也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拥抱也能影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   有被父母拥抱习惯的孩子对于他人的反应也比较敏锐,如自己做错事时马上就可以从父母的严厉态度中,判断自己行为不当的程度,往后也懂得警惕自己的行径。虽然有时孩子也因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捣蛋使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除了责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责备之后表达“父母是爱你的”,来加深亲子间的心理联系,也安抚孩子做错事之后的不安。   8.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不少家长都存有“父母情结”,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事与孩子分享,或者在子女面前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等,也许是不想让孩子担心,也许是考虑孩子还小不懂事。但这样的强者不败形象,会让孩子长大懂事之后,只要父母出现一点错误变会感到极度失望。   孩子只要会说话就有理解能力,如果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出错,也能适时地说句:“对不起!”,孩子也能学会更体谅父母,甚至了解原来父母也是常人,也有不懂的地方,让孩子了解“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只要父母本身也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觉给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习倾听,日后也不会出现代沟。   9.让孩子尽情地玩   韩国及亚洲国家的孩子们,大部分的童年都是在“补习班”或“才艺班”中度过的。早上从幼儿园开始,到下课后的钢琴、美术、英语甚至游泳,安排得比大人还要忙碌,试想我们大人是否愿意这样从早压缩到晚,一点自由玩乐时间也没有?那么又何苦把我们也不愿意做的事,逼孩子们去完成呢?   一个小孩子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玩,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运用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去让他发挥想象力,比把孩子安坐在教室里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发现的有趣尝试,与别人告诉你的既定知识,前者造就的是发明家,后者则只是产出很有办法考试的好学生。   虽然早期教育有相当程度的需要,但在现实的速成教学方式下,不如让孩子有更多属于自己玩的机会,玩得尽兴、精神也越好,身体也越健康。   10.建立对于教育的自主观念   越来越多韩国母亲,连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要拿别人的做法来参考。不论上哪一家幼儿园、用哪种教科书都要打听别人的情况再来做决定。这虽然是担心孩子出了门“没跟上社会的潮流而被排挤”,但某种程度也可解释成家长本身的无知与虚荣。   孩子的学习课程要如何安排,适合的教育环境如何选择,这些都应该根据父母本身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来做判断,就算周围的孩子们都学习同样的才艺课程,如果孩子本身兴趣不在于此,就没有牺牲孩子的感受去赶流行的必要。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买了昂贵的教材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废物利用的教具也能教出灵活聪明的孩子。给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观念。   11.教导孩子注重礼节   常会看见孩子们在餐厅或地铁里到处走动,甚至穿着鞋子踩在坐垫上,纵容孩子们这样不当行为的韩国年轻妈妈越来越多。她们不轻易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态度给错了方向。   “管孩子的行为,不去管他的功课”才会养育成有自主及自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母亲的做法刚好相反。孩子的人格在幼儿时期便已经形成,“孩子还小不懂礼貌也没关系”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然,与其口头要求孩子要有礼貌,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父母温和有礼的行为表现,让孩子也跟着潜移默化。   抱怨孩子没礼貌之前,请先想想平时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本答案还满意,请采纳!谢谢!!!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为了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