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根本不是人认识,为什么别人有难了,他们会幸灾乐祸?这是为什么?

人为什么会幸灾乐祸?幸灾乐祸好么?幸灾乐祸有什么作用么?如何才能不幸灾乐祸?

ASCHWANDEN)2009年11月27日,老虎伍兹开着自己的卡迪拉克SUV,撞上了路边的消防栓和一棵树。与此同时,这场交通事故也拉开了世界上最赚钱球星震惊世人的丑闻序幕。据报道,事故发生时,老虎伍兹的妻子用一根高尔夫球杆打碎车窗才将伍兹救了出来。所以当伍兹偷腥,夫妻反目的新闻四起时,伍兹的节操恰似那车窗玻璃,碎了一地。

随着丑闻的爆发,这个在世人面前一直扮演着卓越的顾家男人的运动明星,实际上却是一位婚外性爱的贪吃蛇,一位给情人和性工作者发送恶俗短消息的性瘾患者。几乎一夜之间,老虎伍兹沦为笑柄,甚至有一个网站和推特账号专门用来传播关于他的笑话。

一个德语单词很恰当地描绘了人们对于伍兹丑闻所表现出的怪异的喜悦。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或者是伤害的快乐(harm-joy),准确形容了人们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关于幸灾乐祸和其他社会情感,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H. Smith)做了一些研究并已经出版了一本关于“幸灾乐祸”的书。


本文是对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史密斯的新书《幸灾乐祸》(the joy of pain)的一篇书评,图为书的封面。

史密斯在这本书中认为,幸灾乐祸这个看起来有悖常理的情感,对人来说是有适应意义的。人们多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他认为幸灾乐祸就来源于社会性比较。一些研究表明猴子和狗也会和自己的同类攀比,所以说乐于比较似乎是天性使然。

心理学家罗伊· 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和布拉德·布什曼(Brad J. Bushman)将自私的冲动和自我控制之间的斗争称为“人类灵魂最基本矛盾”,这一点从幸灾乐祸中似乎能窥见一斑。喧嚣网站(The Rumpus)宝贝糖(Dear Sugar)专栏作者谢丽尔·史翠德(Cheryl Strayed)说过:“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头猛兽。我们都期待被接受、被爱和尊重。”

但生活毕竟并非事事顺心,当我们遇上某个人,并且他更受别人欢迎、爱戴和尊重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就想诋毁他,把他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当一个偶发的事件,比如丑闻恰恰能满足我们这种愿望时,幸灾乐祸便随之产生了。诗人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听闻死对头的书正廉价处理,我内心涌起欢愉。”

当我们难以忍受嫉妒引发的痛苦时,幸灾乐祸就成了有效的止痛剂。史密斯博士认为,老虎伍兹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巨大成功和看似完美的生活——美丽的妻子、温馨的家庭和毫无污点的声誉,和普通人的平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不管人们喜欢高尔夫与否都经受着这样的对比落差。尽管有些人确实非常喜欢伍兹并用其成功激励自己,随着丑闻的爆出,这些人可能更觉得自尊受损。所以伍兹的性丑闻降低了其社会地位,并让那些他的嫉妒者自我感觉良好起来。

17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幽默来源于人们突然觉察到的自身优越感。史密斯博士也写到,将名人拉下神坛的确能给普通民众带来意外的狂欢,而我们的文化正是在这种狂欢中繁荣。

他问:“我们看电视是为了更加了解人类生活么?”“得了吧!我们喜欢看那些尴尬的场景不过是让我们对自己搬不上荧屏的平庸生活感觉好一点儿而已。”

这样的情感需求也养活了八卦杂志。史密斯博士和印度心理学家卡迪·鲍彻(Katie Boucher)对著名八卦杂志《国家询问者》(The National Enquirer)十周内容的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明星的社会地位越高,该杂志越有可能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他们的负面新闻上。

并且当某个人在道德上优于我们的人犯错时,我们似乎更加享受幸灾乐祸的心情。斯坦福大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勃诺瓦·莫林(Beno?t Monin)的一个研究表明,仅仅向肉食者呈现素食者的图片就能引起肉食者道德上的自卑感。史密斯博士说:“素食者根本不用说什么,他们的存在对于肉食者来说就是一种道德上的刺激。”如果能证实这些素食者的虚伪就会缓解他们所带来的道德焦虑,所以如果能逮到素食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大块牛排,就会激发一种强烈的幸灾乐祸感。人们就会想:“差点就相信自己道德上有问题,现在终于能重新审视那些光鲜靓丽的道德楷模了。”

从传统的定义来看,幸灾乐祸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多产生于那些不能左右别人苦难的旁观者。但史密斯博士认为这样的划分太过狭隘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某人的苦难中扮演了角色,可能让情况变得更复杂,但是这样也不能避免幸灾乐祸的情绪。

然而,如果将幸灾乐祸扩展到复仇,或者其他行为上,反而会剥夺这种情绪所带来的特殊满足感。因为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参与别人的不幸,仅仅是围观才会给幸灾乐祸一种真正的愉悦,并且认为这种愉悦是合理存在的——“你栽了个大跟头,哈哈哈,这可和我没什么关系。”

史密斯认为说,我们不应该将“幸灾乐祸”妖魔化。不要一味否认自己人性中的黑暗面,当有机会体验时最好学会享受它。尽管这种情绪看起来有些负面,但是幸灾乐祸能提升我们的自身价值并且时常提醒着我们即使那些最值得嫉妒的人也会有摔跟头的一天——就像我们一样。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文章版权保护服务由维权骑士提供)

}

敬告:你所查询的内容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呼唤“李某奕法案...以下是该网页在北京时间 09:14:16 的快照;
江淮晨报网和源网站网页的作者:(刘松萝)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以下快照谨为网民脱水时之索引,不代表被脱水网站的即时页面。

  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呼唤“李某奕法案”

  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女孩李某奕在一栋25层公寓的8楼准备跳下期间,在楼下的围观者不仅不为其跳楼而揪心、犯难,而是为其不快点跳楼而焦急、不耐烦,甚至有人喊“跳啊,快跳啊”等。在她跳下后,有围观者吹口哨,表示“跳得好”。甚至还有的人揣度她是不是为了成为“网红”而在表演。

  女孩从开始到跳下,持续了4个半小时。就是说,她并不是一定要去死。冷血甚至邪恶的看客,难辞其咎。

  中华网有一篇文章说,看客的行为可能触及法律问题。而我认为:视频中喊“跳”的人如果能够找到,按照现行的法律和条例是可以处罚的。最低限度,行政拘留是没有问题的。

  我主张修改刑法,把诸如在跳楼现场起哄,鼓动等行为列为犯罪,处以3年以上的刑罚。模仿美国的例子,把相应修改称为“李某奕法案”。

  我不回避李某奕****的更多原因:实施性**扰的教师,******对性骚扰教师不起诉,学校和地方政府没有认真听取女孩的控诉,用于救援的气垫没有安放……

  尽管如此,我坚决反对以“还有更大的问题”为邪恶喊“跳”者洗地。

  纸上建筑认为:谴责这一群人不需要多大勇气,但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媒体把容易的事都做了,难的事谁来做?“看客”只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事件的全程已经众所周知,在不明就里的围观者起哄之前,庆阳女孩至少已经被杀死过三次。

  落井下石,最后一根稻草,难道“仅仅是”?

  一事一议,做好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如果有可能,最好现在就惩办特定的邪恶看客。

  因此,我呼唤尽快制定“李某奕法案”。

  2. [原创]庆阳女孩跳楼,别只敢问责“围观起哄”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警方已对两起哄者拘留,活该!以后定为法律才好。

  围观者幸灾乐祸,是少数国人人性冷漠的展现。人性的冷漠根源于个体心灵缺少了爱的能量。心灵所需的爱的能量只有通过神圣信仰唯一方式获得。否定或攻击神圣信仰,既会使人的爱心成为无本之木,又会使人的心魔不受约束而无所顾忌的释放。

  这个地方是“周天子”嘀封建王朝出发点,强势嘀封建礼教以及道德概念?从“西周”至今,****无数,......哈哈哈 跟“西伯侯”面前嚎叫“立法”?幼稚啊。

  对网上这些冷血围观蹭热点赚流量的看客,比如楼主和回复的这些人,也该立法约束。

  法律,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么?呵呵。

  说话不中听者,就都该狠收拾,这些人不收拾不老实,这只是个开始呀……

就由着你瞎逼逼了,一反转,你就是造谣!

  啥时候街上跳楼无围观,任何下面都无评论了,啥时候中国就好了,梦就实现了。

  当然,好还有更好,梦中还要有梦……

  再下一步就是,组织集体统一姿势围观,全民按要求来评论嘛

  再立法,步调不一致者打成右派,统统都他娘滴给我送到农村劳动改造去,哈哈哈。


  见死不救,反而起哄还是人吗?

  什么叫起哄?有人要跳楼,围观者中有人说:你怎么还不跳呀,我都等着急了………

  1,说此话的人,心里到底是赞同当事人跳楼,还是反对跳楼,你能判断得了么?

  2,8楼,围观者距离到底多远,围观者的话,当事人是否能听到, 你能判断么?

  3,围观者这些话,对跳楼这个行为发生,是起促进还是限制作用,你能论证么?

  4,若围观者的话对当事人行为有影响,为啥不拉足够距离的警戒线,消除影响?

作者:童天一 回复时间: 09:30:19

  这件事,被认为是负面的原因,只有一个:小女孩身亡。

  那么,该追求的也只能是造成小女孩死亡的那些原因,而不是你对他人言论的喜恶。

  造成小女孩死亡的原因,从报道看,实质上,无非有这么三个方面:

  1,班主任疑似性侵的行为

  2,当事人的心里压力(疾病或非疾病造成)没得到足够化解

  其中最根本的,是当事人心里问题。高考压力,疑似性侵事件本身和后期处理的影响等等,学校也好,社会也罢,对于这个时期的青年,根本就没有真正有效的心里辅助机制;最直接的起因,则是班主任疑似性侵行为及其后续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救援行动失败,说一千道一万,不论你多努力,也不论媒体编写了多少当事人和救援者的感人故事,这次救援行为,没有成功,是事实。而救援没成功,人就会死……

  抓几个连主观恶意都证明不了的多嘴围观者,能顶个屁用呀?还得跳楼呢。呵呵。

  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女孩李某奕在一栋25层公寓的8楼准备跳下期间,在楼下的围观者不仅不为其跳楼而揪心、犯难,而是为其不快点跳楼而焦急、不耐烦,甚至有人喊“跳啊,快跳啊”等。在她跳下后,有围观者吹口哨,表示“跳得好”。甚至还有的人揣度她是不是为了成为“网红”而在表演。
  女孩从开始到跳下,持续了4个半小时。就是说,她并不是一定要去死。冷血甚至邪恶的看客,难辞其咎。
  中华网有一篇文章说,看......
  舆论风气扭转,楼照跳,对吧,呵呵,还真是猪脑……

作者:天河慧波 回复时间: 19:47:12

  还主贴呢,那主贴就是一种脑残展示,你们不过是一群围着媒体营造的故事和情绪打圈的棒槌。连自己的脑子都没带。

  抓几个再媒体宣传下,风气就扭转了
  我看把你这个二货抓起来,风气也能扭转……

  警方已对两起哄者拘留,活该!以后定为法律才好。
  这个女孩已经心灵受到创伤,围观的人起哄加速了创伤。
  当事人能不能听到,你都回答不了。扯什么其他的蛋蛋……

  还加速创伤呢,要我说是治愈,这叫当头棒喝。

作者:幸福童音 回复时间: 11:44:09

  你连当事人能否听到围观者的话,都不清楚,还教唆呢,呵呵。真是笑死人。

  还有啊,所谓刑拘围观起哄者,我看就是扯淡。

  四个多小时,若某人顺便路过围观,并说了句:几个小时都不跳,瞎耽误功夫……

  结束后就走了,拍视频,也没在任何地方留言,警察怎么会抓到他?

  警察除非也在围观人群中。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谓刑拘围观起哄者,最大的可能是刑拘了那个发视频并评论的人……

  而没这个发视频的人,恐怕也就没有了这个热点,毕竟这是一个普通****事件

热点,也就没了楼主这篇同样起传播作用的文章。

  所以,根本不是抓了围观起哄者,而是抓了让这****事件处于全国围观之下的人。懂没?

  如果此类事件不停地上演,影响我国的形象
  哦,尼国还有形象?听着还真新鲜那,哈哈

作者:姓马名云字化腾 回复时间: 10:10:20

  滴滴打车出事了,一个空姐被滴滴司机杀害,而且她还是独女。
  亡羊补牢,天经地义,网络大神纷纷写文教人防范变态司机。可防范归防范,扯什么自己死了家人怎么办?还教人一身武功也要舍财保命?自南京大屠杀后,中国人的精神缺钙问题一直被叨念,如果自己财产都保不了,何谈见义勇为保家卫国?保卫自己财富,本质就是保卫自己的自由,所以为了几个钱丢了命没有什么值不值的问题。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河南空姐遇害案后大家失去反抗罪恶的勇气,我宁愿成为相信来生的唯心主义者算了。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建议你去看《危城》这部电影。
  只讲道德不讲规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劣根性,所以女孩被性侵了,人们自然对受害者指指点点,只知教女孩防范,不知教男孩收敛。河南空姐遇害案,人们空谈伦理责任大发软骨之论,说什么要顾及家人不要为钱丢命,分明是把被杀的责任归于受害者的反抗嘛!所以我认为,如此吃人血馒头,跟劫杀乘客一样恶心,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甘肃版《熔炉》,但愿能唤醒良知。

作者:上海高隐 回复时间: 22:33:54

  【救坠亡女生民警:8楼35米高听不见议论声】(澎湃

  6月25日晚,甘肃庆阳警方召开女生坠亡事件媒体通气会。会上参与救援的民警称,8楼距地面约35米,下面人的议论嘈杂声几乎听不见。

  现场的俯视图(视频截图)


  围观者视角图(视频截图)

  ――从俯视图中能看到:现场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也谈不上围观起哄;且跳楼处距地面垂直35米,落地点距消防车后围观者也有很长的一段水平距离(好像是隔了一条路)。据上面澎湃报道,参与救援民警称【议论嘈杂声几乎听不见】……

  听都听不到,谈什么【鼓动】【教唆】?

  围观者的言论对跳楼女生没有任何影响,也干涉不到救援行动,依据什么刑拘?

  只能是公共舆论的口袋罪吧,呵呵……

  所谓“被刑拘的围观起哄者”,无非是一些对着自己手机录的视频发表评论的人。

  事实很清楚。说白了,刑拘的无非就是几个“发帖的”……

  人有使用语言进行谋杀的自由权利吗?

  李某想死,只有死才符合她的最高利益。但是,出于人类自身固有特性的限制,她不敢付诸司机的行动。

  下面的看客中,有些人认为这姑娘不死才好,死了不好,于是,便劝她回头,或者是嘴里不说话,心里暗暗为之祈祷;

  有些人对李某死不死并不甚关心,只是赶上了这么大的热闹觉得错过了可惜,于是静静从旁观看;

  有些人认为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抉择,看到她踌躇不前,想去帮忙又怕惹事上身,于是一言不发地充当看客;

  还有少数人,认为应该尊重事主的选择,并且相对更有担当,看到李某处于进退维谷的窘迫状态,挺身而出竭力相助,终于帮助李姓女子实现了心愿。

  楼主认定最后那类人是恶棍,是罪犯,主张对这样的人予以严惩。

  中国人有良心,只是让狗吃了!数十年前日本侵略中国,曾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看来真是一句实话啊。

  催促女孩跳楼,这属于********的范畴。

  事实上,民主、自由、****等等这些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东西,一旦在现实世界中付诸实施,完全有可能会给某些人造成很不好的主观感受。

  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并持有这样的观念。

作者:公正与公法AA 回复时间: 17:46:14

本【网页快照】实时所读取相关主题内容非永久有效:即原网页链接失效快照自动消除、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源网站相关页面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不提供会员注册与发布任何信息(主题、回复、评论)功能,页面脱水内容均为读取相关媒体快照缓存,目的便于网民便捷高速浏览,主题内容仅代表来源媒体及网民个人观点其连带责任与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肯尼亚11日发生河马攻击旅客事件,造成两名中国游客一死一伤。昨天,在台湾论坛上,不少台湾网友以为是大陆游客,发表幸灾乐祸甚至是讥讽侮辱死者的言论,然而使馆最终证实两名游客来自中国台湾。

12日,有台湾论坛发布标题为“靠太近拍河马 中国游客在肯尼亚被咬死”的消息,引来部分台湾网友出言不逊。

有人冷嘲热讽到, “河马没事吧,担心哎”、“13亿人口少一个没差”、“所以近距离的河马照片拍到了吗”、“在被咬之前没秀出他的中国护照?”

还有人幸灾乐祸甚至谩骂大陆游客称, “中国人到哪都有奇妙的死法”、“两岸一家亲~我假哭给你看”,还有人竟然把河马誉为台湾的“护国神兽”。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12日证实,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北约95公里的著名旅游景点奈瓦沙湖11日发生河马袭击游客事件,造成1死1伤,两名游客来自中国台湾。

另据台当局外事部门进一步消息,这2名旅客是台湾鹤悠旅行社团员,该旅行团后续还发生车祸,又造成15人受伤。 台“观光局”表示,游客死亡后续事宜正由旅行团领队处理中,其余团员则由随团摄影顾问继续引导,该团原订13日搭乘中华航空CI836班机返台,但又遇上班机取消,在搭乘游览车返回饭店休息途中发生车祸。

看到后续新闻报道的台湾网友,不淡定地换了另一副面孔: “呃...结果是台湾人?”“这下是不是被诅咒了...”

想要强行挽尊的戏精则跳出来说 “大家都是中国人,不要分那么细啦。”

而另一些人则更加恬不知耻,秀下限地表示 “骂错又如何”、“这种行为本来就和中国人一样该骂”、“坚持他是中国人继续骂就好了”。

看完台湾网友的反应,对比我方对待这起发生在台胞身上的意外事故的态度,真是不知道说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河马伤人事件后,中国驻肯使馆高度关注此事,第一时间派使馆官员赴现场核实情况,要求肯尼亚有关部门全力救助,加强管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并已通过旅行社向死者表示哀悼,向伤者表示慰问。中国驻肯使馆并及时在官网上提醒中国游客注意防范野生动物袭击。

中国驻肯使馆发言人表示:“为台湾同胞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是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将同肯尼亚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遇难者遗体出境、伤者治疗和善后处理等事宜提供积极协助。”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魏少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人根本不是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