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地区大的吉林省松原市地震最新时隔有几年

专家释疑唐山大地震余震为何会持续36年|唐山|地震|余震_新浪新闻
专家释疑唐山大地震余震为何会持续36年
5月28日,在天津市区,感到明显震感的市民跑出户外躲避。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金煜)昨天上午,,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这距唐山大地震已36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解释称,此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官方称,唐山地区短期内不会有破坏性地震。来源:CCTV新闻频道
  唐山个别民房出现裂缝
  昨天10时22分,河北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处(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北京仅180公里,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均有震感。
  据唐山地震局消息,根据初步调查,没有发生明显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唐山市古治区个别民房出现裂缝,并有灯泡掉落现象;滦县有两户民房出现裂缝。而距唐山市区15公里的唐山陡河水库有震感,无破坏。
  据唐山地震局消息,唐山震中附近震感明显,唐海、滦县和唐山市区尤为强烈。滦南县地震局一位官员说,“看到椅子在摇,房子没问题,感觉有点强烈”。
  北京市地震局会商室方面表示,京城主要汇总起来的震感是,看到屋里东西在晃悠,个别东西掉下来,有的人则感觉房子瞬间晃动了一下。据估计,北京地区的地震烈度约在四五度左右。
  36年后还是当年余震
  唐山地震局震情快报称,“初步认为该地震是唐山老震区余震的正常起伏”;“根据唐山地震序列类型整体特征分析,本次地震为主-余震型地震,是我市地震活动正常起伏。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唐山曾在2010年发生过两次地震,当时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两次地震也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后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表示,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此次唐山地震和2010年发生的地震一样,都处于唐山大地震能量衰减期中,从时间和空间特征都符合余震的特点。
  唐山地震余震次数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地震震级 上世纪90年代 2000年至今
  1-1.9级 平均418次 平均325次
  2-2.9级 平均102次 平均56次
  3-3.9级 平均10.1次 平均6次
  4-4.9级 平均1.4次 平均0.97次
  ■ 释疑
  1 唐山余震为何会持续36年?
  专家称,余震有衰减期,随时间发展频次会越来越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解释说,大地震发生后,能量会积累起来,并出现余震,这和板块的“应变力”有关。所谓“应变力”,可以理解成板块移动的速度。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印度洋板块,每年移动几厘米,应变力很快,使得能量释放也快,余震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结束,如数十年。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移动速度只有几毫米,应变力很慢,使得能量释放也慢,余震时间可能持续上百年。
  此外,余震持续时间也和大地震震级有关。蒋海昆说,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7级地震就相当于33个6级地震”。目前来看,汶川地震的余震较多。
  蒋海昆解释,余震有个衰减期,以唐山为例,随着时间发展,余震发生的频次也会越来越低。
  2 近期首都圈小震是否增多?
  专家称,目前首都圈地区地震处于正常活动水平
  近期北京发生不少小地震,是否小震更活跃了?是否是大地震的前兆?
  蒋海昆表示,华北地区累积大地震很慢,虽然上世纪70年代发生过几次7级地震,但要平均千年才在原地复发一次7级地震。而4级地震的周期是两年左右,唐山2010年就发生过4级地震。
  他表示,前段时间北京朝阳区和石景山区发生了小地震,引发关注。但事实上,全球每天发生500万次小震,属于正常情况,只不过因为发生在大都市而较为敏感。据地震台网统计,首都圈地区的小震活跃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加,甚至天津等地有下降的趋势。
  他表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首都圈地区地震处于正常的活动水平。
  3 城市房屋能抵御几级地震?
  专家称,北京上世纪80年代后建的房子,均按抗8度地震设防
  蒋海昆解释,地震用级别来判断,但地震带来的破坏力是用烈度来判断。一个地震只有一个级别,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烈度。震中区的烈度最大。
  他表示,唐山4.8级地震的烈度在6-7度之间,北京地区的烈度在3-4度左右。他举例说,3度烈度时,室内少数人静止中有感,室外少数人有感,而如果有人感到椅子摇动了,或者悬挂物摆动等,则是4度左右的烈度。
  蒋海昆表示,地震烈度在6-7度左右时,基本上不会给城市带来破坏,农村的老旧民房墙壁等可能会出现裂缝,南方的水田里会出现喷发冒水等现象。“北京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的房子,按照抗8度地震设防要求建的,如果出现6级地震,8度烈度,都没有问题。”
  新京报记者 金煜 实习生 邓琦
  ■ 观点
  唐山余震与日本有关
  此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让人想起了36年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同样是龙年、又在相近的位置。二者究竟有何关联?
  中科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本次唐山地震与日本地震有关,属于一次“应力场”的调整,唐山暂时不会产生更大的地震。
  日本和唐山不属于一个地震带,分属于太平洋大板块和欧亚大板块。但因为距离近,日本地震后,会对中国大陆的“应力场”有调整。比如,有个椅子4条腿,如果1条腿断了,另外3条腿应力就多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塌、容易坏。
  用“地震云”预测存争议
  昨日10点多发生地震,有微博7点多就发预测,说看到了“地震云”。这个人的粉丝一下从6千多,上升到了6万多。
  中科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以前有人说看到过“地震云”,但是“地震云”与地震的关系,我不是特别相信。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不能说“地震云”的说法是“胡说”,目前也是有争议的。
  新京报记者 仲玉维
 > 相关报道:  
| (编辑:SN034)
更多关于&&&&的新闻
  13:47
  13:25
  13:21
  13:06
  12:14当前位置: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同一次地震..
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同 C.世界地震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无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C本题考查地震。A项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错误;D项地震主要是有内力作用而形成的,故往往与地质构造有关;错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同一次地震..”主要考查你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划分依据: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3、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三、生物灾害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类型: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1.病害(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2)病害发生的原因: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2.虫害和鼠害(1)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2)鼠害及危害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关系: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同一次地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3264204906236362160792228723219508我国有哪些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
我的图书馆
我国有哪些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
1:59:00 &&&&&&&&& 作者:&
有历史记载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地震,大小不一,一般只要不在地震带或者板块交接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都少)
如果非要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核电站的分布情况来看,核电站选址都是选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地壳板块不活跃的地区图中这些地区历史上都是没有发生过地震,核电站选址都必须轮对安全,万一震塌了,没有保险还找不到人理赔!这些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日本列岛刚好横在我们前面,地震都震到小鬼子那去了!?
地震很可怕,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责任编辑:&蔚 蓝
我国有哪些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 "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 -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 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 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 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地震带是什么
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地市频道: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数据新闻】江西这个地区近十年间地震活动发生过654次
字体:&& |
新闻热线:5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李运辉、实习生方莉报道: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附近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兰州、成都、重庆、绵阳、西安等地震感强烈。那么江西有过强烈地震吗?江西哪个地区地震活动次数最多呢?
  8月9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江西省档案馆获悉,江西没有发生过较大地震,而江西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是赣州,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发生过654次地震。
  据了解,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中国东南部。江西省会――南昌是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唯一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城市。
  1000多年来,南昌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从地质构造上看,南昌市地处欧亚板块腹地,没有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地壳比较稳定。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中,可以清楚看到:不论是地震带还是曾发生的较大地震地点都非常“巧妙”地避开了江西。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font color="#、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font color="#、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 9度强。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 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地震的时候,我正在睡觉呢,地震来了,那地面朝上一拢,哗哗哗哗,一托一托,那房顶哗一下就下来了,就砸地下了,砸地下了,看那样(我们)都要出去,但是不能出去,那地还在晃,一个劲晃的晃,晃得人都不能出去了,震得可厉害了,反正都看见了,都砸在底下了,外边根本都没有人。
到村里一看,房子全部倒平,老年人和小孩子蒙着被子坐在院里,有的流血,人们也不会哭,孩子也不会哭,人们处于天要塌了的那种感觉。天塌地陷的大地震还使平坦的大地裂开了一道道大缝。滏阳河堤上裂开的大缝,长达数百米。这些地缝有的延伸到村民的房屋里,甚至把落入其中的人挤死。
床上全是倒塌的砖。摞得老高,她床上也有,我床上也有,隔墙倒在我这个床上了,摞得特别高,然后我们就爬出去了,到出去以后才感觉,呦怎么手裂开了,露出白的了。后来咱也不懂,就把它按上了,就把这块肉又贴上了,就觉得痛了。她在地震中手指负伤,但一直坚持工作到任务结束。
亲历邢台地震
1966年的那场大地震虽然被称作”邢台地震”,但邢台市因不在震中,所以市区无一人死亡,仅有几例轻伤和房屋损。所以在邢台市并没有建立地震纪念碑。邢台市辖两区15县,当年的地震震中区位于45公里外的隆尧,因此邢台地震纪念碑建在了受灾最重的隆尧县。
邢台地区的宁晋县在隆尧县的北部,县城里原来有6,7座古代石碑坊。彰显着昔日的荣耀,但是日的又一次强烈余震中古老的石牌坊荡然无存。如今县城里只有这一座新建的牌坊。使人们依稀遥想当年的景象。日的6,8级大地震过后,滏阳河畔的震中区一带依然余震不断,大地像是安了弹簧一样,总在不停的抖动,闹得人心惶惶。直到现在我们总共观测记录到邢台地区地震7万1千多次。
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地震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切和重视。当时,人民解放军2万多指战员在震后一个多小时就赶赴灾区,投入抢救工作。周恩来总理曾三次亲临邢台灾区视察、慰问。同时,李先念主席、内政部部长曾山也率领中央慰问团对灾区人民进行了亲切慰问。全国各地区、各部门100多个单位,3.7万人都奔赴邢台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邢台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切和重视,周总理三次亲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 群众,部署救灾工作。同时对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向灾区人民发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 生产、重建家园”的庄严号召,极大地鼓舞了震区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灾区人民生产自救地震后第三天就开始上工。
邢台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参谋部立即通知震区附近驻军赶赴 震区,参加救灾工作。周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救灾、看望灾民、视察灾情。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救灾的达100多个 单位、36674人,其中解放军官兵24411人、医务人员7095人,汽车881辆,飞机38架。各种救灾物资、药品也源 源不断地运到灾区。
灾区成立了以部队为主的党、政、军联合指挥部。指挥部下设 司令部、政治部、医疗卫生、物资供应、交通运输、治安等办公室。设立了7个分指挥部,各受灾地区、县也相 应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当地的灾情上报、救灾物资的申报、转运、分发,人民生活的安置和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工作。
抗震故事追忆
翻开1966年邢台地震摄影纪念册第44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话务员的工作照。&&&&只见她一手扶着机台,一手插着线塞,临畏不俱为保持电话畅通无阻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她就是当年亲身经历过大地震并失去自己儿子的优秀话务员——乔秋联。
这是1966年西藏同胞万里送马,支援邢台地震灾区时唱的歌,这支歌情深意浓,充分反映了藏汉人民亲密团结,同甘苦,共命运的民族团结之情,直到现在这首歌还在震区传唱,“良马骥邢”也成为当地一个美丽的故事。
李花芹是南杨楼村的半农半医。“震红妇女连”向党支部请求,担起南杨楼的重建家园和打井的重任。从建窑、扣坯、出装窑,到盖房无不流下了她们的血汗。抗震救灾表彰会上,李花芹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指示中国地震工作者:“我们的祖先只给我们留下了记录,没有留下经验。这次大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对这次地震要抓住不放,要赶快抓,也许地震预报问题能在这次地震中找出头绪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介绍,国家组织五十四个科研单位、两千六百余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地震综合考察队,奔赴当时邢台地震现场,开始进行中国地震史上最为壮观的地震考察研究,中国前所未有的地震预报预测由此发轫。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地市三级管理的1200多个地震检测台站,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测线,建立了近万个群众业余监测哨,形成了多种学科相结合、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群结合、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地震观测网络的建设,为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开展地震预报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第一部关于地震工作的法律--《防震减灾法》1998年颁布实施,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地震应急、地震预报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监测等4个条例,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防震减灾地方性法规。此外,他们还出台了10项国家标准和38项地震行业标准,地震标准化及其管理已经成为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
国家地震局的诞生
到今年,邢台地震整整过去40年,唐山地震整整过去30年。3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在邢台市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一次地震,带来了一个行业的诞生!这确实是个一个讲也讲不完的动人故事。
1970年1月,通海地震发生后,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国家建委、国家测绘局地震办公室合并成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新的地震工作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国地震工作,组建地震专业队伍,并负责筹备国家地震局。
所以,不管地震形势如何严峻,成立国家地震局并使之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来管理全国地震工作,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
国务院于1971年8月正式下发[1971]56号文件,撤销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工作办公室,成立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成为那个特殊年代里为数不多的新建国家机关之一。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陈建民说,“地震可以预报,但只有少量成功先例。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已居世界先进行列,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预报仍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对于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来说,人类还难以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准确预报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地震预报上的局限性,使地震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我国农村住房抗震能力非常差,农村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的显著特点;在城市,1989年以后国家加强了以法律法规形式强制进行的抗震设防,但此前建造的建筑物还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建筑物大多未考虑抗震或抗震能力不足。城乡接合部抗震设防问题更为严重。各地有应急预案,但不少地方仅停留在字面上,而针对公众的防震防灾演练近乎空白。
在现有科学水平与社会代价的双重压力下,地震预报部门报与不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没预报,但地震来了,有漏报的压力;预报了,地震没来,则有虚报之责;预报了,地震也来了,但只在政府系统采取措施,老百姓依然不知情,瞒报之责更是有苦难言。因而,地震预报部门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策略。
“群众的防震意识应贯穿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加强预报、设防、应急救援和推动科技进步工作的同时,必须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未雨绸缪,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陈建民呼吁,“应把地震知识、自救互救等纳入教育体系,特别是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逐步提高全民的地震灾害意识和地震知识水平。”
“30多年来,群测群防这项工作从未停止过。”
但30多年前建立的群测点还在,王老师是第四任监测员。
应恢复“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并增强公民心理承受力。
40年前的3月8日和22日,河北邢台连续两次强烈地震夺去了8000多人的生命;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24万多人在河北唐山地震中再也不能醒来。今天,当我们缅怀死难者时,也深切感到对地震惨痛记忆的最好纪念,就是能够肯定地回答专家们忧心忡忡的一个提问:假如现在地震突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否能够从容应对?是否能够避免惊慌失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汶川地震央视不敢公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