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被社区矫正入矫思想汇报系入了,可我后悔了想换系还可以吗?

我省加强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不断加强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综合保障,科学构建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5.4万人,正在接受矫正的6.2万人,再犯罪率不到0.1%,是全国人数最多、再犯罪率最低的省份。 &  一、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全面提升履行职责能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将社区矫正列为司法体制和社会机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综治暨平安建设检查考评范围,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增强执行力,调动积极性,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健全完善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机构建设。通过政策驱动、典型带动、会议督促等形式,推动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社区矫正内设机构;召开机构场所建设现场会,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地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目前,全省有40个县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其中,德州、东营、滨州三市所辖县全部成立,莱芜市在三个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加挂了社区矫正管理局牌子,扭转县级开发区社区矫正机构断层的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将厅属单位压缩收回的153个政法专项编制划拨到县级司法局专门用于社区矫正岗位,抽调监狱、原劳教所干警近200人到司法所指导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利用司法所公务员列入全省统招的政策,积极开展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召开专门会议推动全省司法所空余的政法专项编制管理使用到位,配齐配强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省政府出台政策,将社区矫正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壮大。目前,共有社会工作者2700多名,社会志愿者6万多名。&  二、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控维稳能力。一是全面规范执法行为。联合省公、检、法等部门制定出台监管执法、风险评估等制度规范,制定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从省级层面明确县级司法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全省统一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二是科学实行风险评估。建立适用前、入矫初、矫正中、解矫后四个阶段链条式风险评估机制,科学评估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风险、人身危险、矫正质量,严把社区矫正&入口关&和&出口关&,对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做到风险可测、可评、可控。三是严格落实监督措施。建立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相对应的监管机制,统一制定严管、普管、宽管三类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处遇标准,统一界定报到、走访、外出等10项监管措施。指导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监管指挥中心,全面推广运用手机定位技术,对3万多名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动态监管;推广使用分级管理仪、执法记录仪,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数字化记录、程序化管理、智能化防控、一体化应用,实现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了监管效能。去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风险评估11万人次,分析研判活动700多次;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警告1664人次,治安管理处罚51人次,收监执行161人次,切实地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健全完善教育帮扶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矫正能力。一是创新教育矫正模式。制定出台教育帮扶工作规范等制度,建立分段教育、分类教育、分片教育机制,明确入矫教育、常规教育、解矫教育的形式内容。全面开展集中教育,积极开展个别教育,完善报到首次谈话、定期个别谈话、解矫末次谈话制度;建立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统一设立心理矫治室,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矫治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完善帮扶渠道和政策,将社区服刑人员职业技术培训纳入全省整体规划,明确资金补贴标准;将刑满释放人员的各项安置帮教政策提前适用于社区服刑人员,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救助和就业、就学帮扶活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扶持&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让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怀和家庭的关爱,以帮扶促感化,巩固教育矫正效果。三是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各类纪念馆、敬老院等建立教育基地和社区服务基地,依托医院、社会专业机构建立心理矫治基地,依托社会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建立就业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教育基地462个,社区服务基地931个,就业基地469个,开展集中教育32.2万人次、社区服务22万人次,个别谈话14.6万人次、心理辅导6.2万次。&  四、健全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执法服务能力。一是集中开展场所建设。省厅先后三次召开现场会,全力推动县级司法局包括社区矫正中心在内的&四个中心&建设。在五莲县召开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现场会,推广以社区矫正中心为平台,构建县域&大社区&矫正模式的经验。目前,全省建立社区矫正中心95个,形成县级司法局、司法所社区矫正职能任务各有侧重、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工作新格局。二是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推广按社区服刑人员数量核定社区矫正经费标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助山东政法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全省司法行政专网,开发使用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与公检法等政法部门数据共享。目前,省市县乡四级社区矫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探索推行了网上执法、网上监管、网上教育、网上监督的社区矫正&全网&工作模式。四是夯实群众基础。在社区(村居)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以现有社区(村居)办公场所为依托,以司法行政协理员、矫正小组成员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地缘近、人缘熟、信息灵的优势,协助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帮扶。将社区矫正工作站融入社会网格化管理大格局,实现多部门协作社会化,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网络,打通了社区矫正工作最后&一公里&。
枣庄市司法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
地址:武夷山路1379号  网站标识码: 枣公网安备:25
ICP备案号:鲁ICP备号-1浉河区长安网
河南长安网浉河区频道
河南省社区矫正信息系统在我区上线使用
文章来源:原创&发表时间: 15:12:23&编辑:河南长安网
&河南省社区矫正信息系统在我区上线使用
&为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大数据平台,河南省建立全省联网的社区矫正信息系统,浉河区司法局高度重视,组织所有司法所长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培训,落实系统平台的使用。
自6月20日参加省社区矫正信息系统培训后,局领导即安排专人负责新系统平台的信息补录,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区局即完成自日以后报到人员的信息补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录入任务。为高质量使用信息平台,局社区矫正股安排了四天时间组织司法所长一对一学习使用,根据系统界面推送,进行时时补录,完善相关基础数据。
经过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努力,不仅圆满完成了系统升级数据补录工作,同时保证了新调查评估案卷、新入矫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平台,为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 & & & & & & & & & & &&
搜索总排行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责任编辑:邹亚康]
上一篇:[ 10-20 ]
下一篇:[ 10-2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矫正入矫典型案例小结或反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