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乱了怎么调整。又怕鬼。

[伪全员]当你的团子变成本体
TA的更多文章
[伪全员]当你的团子变成本体
?联五有,轴三有,普爷有,亲分有& & ?其他没有的角色下次有空写王耀篇身为耀家子民,你揉了揉因为熬夜刷题而通红的双眼。顾不得洗漱,闭上双眼就此在床上一躺。伸手搂过一只圆滚滚的团子抱枕。“明天还有模拟考唔……”灯光在你的支唔声中熄灭。第二日的早晨,你一贯早起的生物钟,你不得不睁开双眼去看时间。你的大脑因为呼吸几口空气而清醒不少,低头一望。因为穿着红色汉服的少年被你搂在怀里。你怔怔地望着他。那低束的马尾,精巧的五官……你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的看着你在你怀里均匀呼吸的少年。许是你惊扰了他。他皱皱眉,双眼微张,那堪比琥珀的金眸直视着你。你被吓得忘记了呼吸。他轻笑一声,用手抚平你凌乱的发丝。“早安,我的子民。”伊万篇身为一只露厨,你像供神一样把露团放在床头柜上。为了怕它冷,在下面垫了层毛毯。“伊万大人,晚安。”你拍了拍团子,关灯睡下。早晨,你是被脖颈处的一片寒凉所惊醒的。你慌忙睁眼,水管?顺着铁制的水管,你发现一名高大的斯拉夫人,站在你的面前。“让露西亚躺在冰冷的柜子上,可不好哟~”他眯起紫色的瞳孔,手中的水管更近一分。你惊恐的不敢乱动。他站在那里欣赏够了你的表现,手收回,歪着头笑了。“不请露西亚吃早餐吗?”小菊篇你是一名热好和风的菊厨,买下菊团,就将它置于壁橱之中。是夜,昏黄的灯光下,你执笔伏案画好人设。慵懒的伸个腰,将笔一甩,对着画皱起了眉。白皙细长的手指将一杯新茶放在你的桌上。你正奇怪,是何人在此。他一身淡青和服礼貌的弯了下腰,笑容温雅:“切莫急躁,不妨与在下说说您的忧虑。”你没有开口,他却注意到你的图纸,俯身指着你画上的一处:“您这里画的有所欠缺,若是修改成这样会不会好些?”你顿悟,在他的指导下涂涂改改,对结果很是满意。弗朗篇你趴在床上,伸手戳戳软绵绵的团子,望着它,默默数起胡子来。数一个,碰一下。“一……二……”数的迷迷糊糊的你,感到手指的触感变得粗糙。这种感觉……欸?你睁开眼睛,差点被自己眼前的人吓到。他侧卧着,一手支着脑袋,冲着醒来的你送来一个飞吻:“你好啊,甜心~”紫瞳很是魅惑地盯着你:“有兴趣共进早餐吗?”亚瑟篇你是英厨,坚信自己和亚瑟一样有着魔法。某日,你绘制好新的魔法阵,将自家傲娇的英团放在中央。外放亚瑟的诅咒之歌,你念起咒语。忽然间狂风四起,凛冽的风刮过你的面颊,你想要努力睁开双眼,却怎么也抵挡不过。风止,一个高挑的身影走到你的面前,翠绿的眼瞳含笑:“你便是我的主人吗?”你也不敢相信,居然成功了?“以后打扰了。”他的笑容让你移不开眼。阿尔篇你是看到它明媚的笑容买下的。可能是哭泣时有个依靠吧,把它抱在怀里能够多点安全感,你这么想。抱着米团的手一空,你被人反抱住。想要把你和自己揉为一体的手劲,几乎不能呼吸。你慌慌张张地推开他,大口喘气。元气的青年笑着看你。又被捞入怀里,他在你耳边轻声言语:“有什么难过的说给我听,好么?”亲分篇说是抱枕,你向来都是把它当靠枕用的。说也奇怪,靠上去后所有的忧虑竟已消散。“你看上去很疲惫。”相当干净的青年声嗓,他像怕惊扰了你故意压低了声音,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捞出一个色泽鲜红的番茄,递到你唇边:“希望它能够给你活力。”你张口咬下,果然酸甜可口。“我想,我也能给你。”他声音低了下去。普爷篇相较抱枕而言,你更中意小小的吊坠。因为可以随时放在身边。放学,门口的小混混三五聚集着,你捏紧书包带,祈祷着他们不会找你麻烦。领头的先一步拦在身前,向你收“保护费”。你早上走得匆忙 没带多少钱,也无力避开高扬的拳头,认命地闭上眼。“哟 是谁要对本大爷的人下手啊?”略带嘶哑的青年声线自前方传来,银发红眸的骑士一身便装,三两下撂倒他们。揉了把你的头发,安慰道:“已经没事了,本大爷在呢。”费里篇当你在他靠过来,甚至得寸进尺地蹭蹭你,柔软光滑的棕发贴在脖颈,弄得很痒。你僵着脸尝试把他的手臂拉开,他却加深了禁锢,身躯离得更近。不知道怎么吵醒了他,他揉了揉迷蒙的双眼,向你伸出手臂:“ve~要抱抱!”你鬼使神差地抱住他,在他的微笑里思考人生(实际暗喜)昨天抱的是伊团没错啊???路德篇在动笔计算下一道数学题前摸一下独团,是你的习惯。大概是看着他的样子觉得安心,放在书桌上也方便触摸。写着写着,你听到“咔嚓”一声轻响,阴影遮蔽了视线。你抬头一望,蓝眸青年咳嗽几声,将手移开,你望着桌上留下的手印嘴角抽搐。“ 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的信任让他很是受用,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搬了张椅子坐在你旁边。“你这是?”“陪着你。”他开口,尽量将自己的存在降到最低,不打扰你的解题。“有不明白的题目,可以问我。”他偏过脸去。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睡觉怕鬼是什麼原因我弟弟老是睡觉怕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半夜老是醒来,有时睡梦中尖叫起来,还有睡前五分钟一次尿要跑好几次
问题描述:
睡觉怕鬼是什麼原因我弟弟老是睡觉怕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半夜老是醒来,有时睡梦中尖叫起来,还有睡前五分钟一次尿要跑好几次,白天都很正常
问题解答:
你弟弟是不是看过一些灵异类的书或者电影?如果是的话,那就是有阴影,如果没看过,就是因为黑暗带来的未知恐惧感,这对于小孩来说很正常,大人有时也会这样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孩子开灯睡觉,睡前传递给他一些积极阳光的想法,比如早上起床有什么奖励之类的.孩子心地很单纯,小时受到的惊吓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所以要及时解决,如果只是简单的恐惧,很正常,如果过于害怕导致生理上的不适,就应看看心理医生了.我这里只能简单分析一下,具体情况还应该让医生当面诊断解决.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梦魇的感觉很不好,醒着却无法发出声音,无法移动肢体,就像灵魂附着在一具尸体上面.不但如此,这时候大脑会急切的想要入眠,人会无法抗拒的入睡,眼前会慢慢变黑,意识也会模糊.但这时候人出于对渴望拥有意识的本能和对梦魇的恐惧,极力想摆脱梦魇立刻醒来,却因为不能动,苦于无法起身.这时候有人来碰你一下或则叫你名字,就可以立刻醒来.
我也很怕,晚上睡觉还偏偏要胡思乱想被青蛙攻击的场面.有时候幻想要是有青蛙跳我身上又没人解救我就自杀了.
- - 你几岁啊? 人踩人教踩踏事件. 原因是因为大家都以为桥要踏了 就跑了.
这种梦一般是现实生活中在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受到惊吓,隐私被发现等)后才会产生,回忆一下是什么事让你产生这种心理困扰,然后勇敢的正视它.要解除这种梦的困扰只有坚强和勇敢,如果再次发生这梦,不需要跑,尽量大胆正视梦里追你的人,要看清他的模样,要用你的勇敢把他赶走,下次就不会再发生这种梦.如果做不到,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可以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长期沉溺电脑,电脑游戏爱好(常见) 二,沉溺棋牌麻将,长期长时间的玩牌!三,职业病,办公室白领一族,学生一族长期伏案工作或者学习,造成!(最常见) 四,女性怀孕,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五,肾虚,结石,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等可能性(女性可以考虑,但是不重点考虑) 六,椎间盘突出,或者,劳累损伤引起
你知道《老友记》这电视剧吗?你能把它啃下来的话,你的英语就跟中文一样流利了.有236集,每集23分钟,但学习这东西追求质,而不追求量.一集只有23分钟,你每天抽出2小时,可以看个4遍了.可以先看有字幕的,看个几遍,然后这一集的无字幕版的再看几遍,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个半年到一年,你的英语可以说超过中国的三分之二人了.你把
好好学习,遵守校纪校规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可是我作为当代的学生却没有好好的把它延续下来.就像很多中国青年都不知道有圣诞节,却隆重的去过圣诞节一样.我们都在无知中遗失了纪律,不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次自习,吵闹沸腾,老师您几次忧愁,此愁难消在心头,为我们的无知,特向您检
第一,像蚯蚓,恶心.第二:一般人都无法分辨什么是有毒蛇,什么是无毒蛇,吓人,第三:这货生命力强,生活范围广,瘆人,第四:美国蛇灾看多了= =
保持心情平静,多听一些轻音乐,有个乐观的心态.好事、坏事别往心里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被批一顿,又不会死人.睡觉前检查一下电气,没问题再睡,这也是个好习惯.忘了锁门偶也经常会做,现在小区的治安一般挺好的.凡事想开了,就是那句老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顺其自然.
梦境分析梦到被追赶,反映生活中出现你不想面对的事物,让你觉得有压力,想逃避追赶你的是僵尸,僵尸通常象征呆板沉闷的生活方式,或者麻木僵化的人它象征了你可能面对的问题,也变是可能被这一事物所改变或控制XX地方是安全地带,XX地方应当是你心中的理想去处,理想的工作,或生活状态,让你不会陷入沉闷或麻木的生活状态昨夜的梦,阳台与
其实胃疼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比如可能是一时吃了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导致急性肠胃炎,或者胃溃疡胃结石等这些都会引起胃疼的症状,楼主可以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但是我建议楼主不要让医生给你开药,因为胃部问题吃药是不行的,首先药物本身就是刺激性食物,对胃不好,吃多了还可能会产生依赖感,并且还有副作用,得不偿失啊,所以楼主还是先多多
f(x) = sin(x + θ) + cos(x + θ) =√2[(√2/2)sin(x + θ)×(√2/2) + (√2/2)cos(x + θ)] =√2sin(x + θ + π/4) (1)、当θ = 0时,求f(x)的单调区间. 在-π/2≤x + θ + π/4≤π/2范围内sin(x + θ + π
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欢音乐,如果喜欢饿话不如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学习一下,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作为休闲
肯定不好,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研究发现,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不喝水可以活7天,而不睡觉只能活3-4天!睡眠不但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对机体自我修复、养颜美容、恢复精神和体力都十分重要.如果睡眠质量不好,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一)影响大脑的创造思维 曾有科研人员把24名大学生分成两
小李这么做是不对的;因为不管父亲是不是个残疾人,他所给予自己的爱都是健全的,没有残缺的,小李应该丢掉这种不对的、不健康的想法,大大方方地接受父亲所给予自己的父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呵!小李长大了,还应该不嫌弃父亲,给父亲晚年精神与经济上的补助.
总是上夜班会使我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健康状况肯定有影响.有时也会使我的生物钟失调,这样对眼睛及脑部的伤害比有些大.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体力不支、易累、心烦等情况,这样会老得比有些快哦~不过为了生活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我要懂得利用时间休息,注意饮食健康,和适当的锻炼.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工作任务的变化,许多人不得不在夜晚工
失眠的是你父亲吗?这个年纪的人很多都睡得很少.1、先带他去医院看看,看是不是病理上的原因导致,找到了就对症下药.2、如果不是有其他疾病疼痛导致失眠,可能就是心理上的.3、去正规的睡眠治疗中心看看.4、买个按摩器,睡前按摩背部、腹部,有的失眠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5、给他准备一个舒适的睡眠枕头,时下热门的有记忆枕和乳胶枕
开电热毯睡觉很容易造成,身体内缺水,早上起床会口干舌燥的.很想喝水.因些电热毯的正确用法是在没睡觉之前开启,给被褥加热即可,入睡时就请关掉电热毯.感觉冷请多加些被子或者垫子.这是最好的.PS:记得裸睡啊!BS穿衣服睡觉的人!
Dear Lihong, I really miss you, what reason is not known, I have not fallen asleep all the time in the evening and have missed you, you said that you'd let me h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p&?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p&&p&? 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p&&p&? 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p&&p&? 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p&&p&? 对你来说,在交流中表达和对方冲突的观点是否困难?一旦对方批评你的想法,你会不自觉地妥协?&/p&&br&&p&以上这些描述,都是我们在网上、书中看到的,对低自尊者的描写(J.V. Fennell,1999; Newsome, 2015)。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的描述,那么,临床心理学家Melanie Fennell的书《战胜低自尊》(Overcoming LowSelf-esteem)或许适合你。今天,我们选取书中的部分做一下导读。&/p&&br&&h2&&b&什么是自尊?什么是低自尊?&/b&&/h2&&p&Melanie Fennell(1999)在《战胜低自尊(Overcoming LowSelf-esteem)》一书中,&b&将自尊定义为:&/b&“&b&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b&(p. 1)。”她指出自尊是我们关于自己的&b&核心信念&/b&(central belief),而低自尊意味着你对自我的品质和价值有负面的核心信念,比如你可能觉得自己是软弱无力的、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和人等等。&/p&&p&自尊是个连续谱,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尊水平都不同。有些人自尊水平较高,他们只是间歇性地、在遇到某些情况时(比如面试、或者第一次邀请人外出)才会产生自我怀疑,而自我批评并不会影响到平时的生活(p. 4)。&/p&&p&但有些人的低自尊情况则很严重。他们会连续不断地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在遇到一点挫折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也不相信自己可以维持和人长久的关系。他们看不见自己的优势,而在遭遇问题时,他们倾向于认为这些问题就是自己的写照(“这就是我”)。他们很难在没有外在帮助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来产生进步和改变,因为一旦过程进展缓慢、或者遭遇挫折,他们就会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p. 5)。&/p&&p&绝大多数人处于两种极端之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自尊问题,体现为“我们不敢去追求那些真正好的东西;甚至在&b&有机会拥有那些东西时主动拒绝&/b&”——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值得、也不应该拥有这些自己真正认为好的人事,相反,&b&次好的、有瑕疵的东西让我们感到安全,能够安心占有&/b&。此外,&b&低自尊者在日常的人际生活中,还可能有一种没有由来的担忧和恐惧,它可能以强势或疏离的方式表现出来&/b&,&b&他们总会觉得别人可能会忽然厌弃他们——而他们不知道缘由、无法预测、且无能为力。&/b&&/p&&p&Fennell认为对于极端低自尊的人,只依靠自助书本是不够的,需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但是自助书籍可以配合治疗、在过程中使用(p. 5)。 &/p&&br&&h2&&b&低自尊是怎么产生的?&/b&&/h2&&p&&b&1. 负面经验&/b&&/p&&p&Fennell认为,&b&负面经验是低自尊的诱因。&/b&有哪些经历会让人产生自我否定的感受呢?(p. 10) &/p&&p&&b&?惯常的惩罚、儿童虐待或者儿童忽视。&/b&&/p&&p&? &b&成为他人发泄怒气、愤怒的对象。&/b&比如,父母将自己的烦闷发泄到孩子身上。但孩子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对自我的怀疑:我会在不知不觉间让别人不高兴,即便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别人还是会讨厌我&/p&&p&? &b&来自受到歧视的家庭或者组织。&/b&比如,如果家庭很穷,如果照顾者有令他人看不起的困难。那么这些经历将长期在人心中留下一种“我低人一等”的感觉。&/p&&p&? &b&成为家庭或者学校里的“异类”。&/b&&/p&&p&? &b&缺乏正面经验。&/b&有时,儿童时期并没有极端事情发生,但是日常生活中也缺乏温暖感和促成自我价值感的事。比如,可能家人虽然提供了物质保障,却也没有对孩子表达爱、欣赏和鼓励,并不怎么进行表扬。&/p&&p&? &b&不单单是早年经验,长大后的负面经历也会导致低自尊。&/b&即使曾经对自己很自信,但是遭遇到一些影响深重的事情,也会损害人们的自尊感。比如工作中总是被上司斥责恐吓,谈过一段非常糟糕的恋爱等等。&/p&&br&&p&&b&2. 核心信念与生存法则&/b&&/p&&p&简单地说,&b&感到“自己无法满足别人的期待,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会令人失望”——这种关于自己的本质的评价,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核心信念”&/b& (p.13)。&/p&&p&形成核心观念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太小,没有余力退后一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负面的经验,去意识到我们可能承担了并不属于自己的问题。&/p&&p&另一方面,&b&一旦低自尊感的核心信念形成,我们会不断地加深这种带有偏见的观念。我们会倾向于注意到消极的自我评价相一致的现象,忽略那些与核心信念不一致的现象。&/b&比如,你会格外注意到自己缺点,而忽视自己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会负面地对发生的事情做出解释,比如,当别人夸你的时候,你会认为对方只是为了取悦你,而不会觉得这是你应得的(p. 14)。&/p&&p&可是,即使我们觉得自己是不会被爱的、不够好的,我们仍然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为了做到这点,基于我们的核心信念,我们发展出了&b&“生存法则”&/b&来作为我们生活的策略与指导方针,来维系自己的自尊。&/p&&p&比如,&b&很多低自尊者会发展出严格的自我要求,来维系自己的自尊——“我不能让人发现真实的我。我要力求每件事情都做好,否则我就无法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比如他人的尊重、自己的幸福);一旦有一件事做不好,我的自我价值就会粉碎”&/b&(p. 19)。&/p&&p&尽管这样的生存法则,会帮助一些低自尊者获得很高的成就,却也在不断恶化ta的自尊感。因为,&b&生存法则似乎帮助人们短暂地逃离了低自尊感,但这种解决方法是很脆弱的。&/b&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对自己或对世界全面的掌控、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和赞美等。一旦遭遇到不可控的情况(比如自己不是100%的好、别人不赞同你),人们就会产生对自我全面的否定感(p. 17)。
&/p&&p&&b&3. 恶性循环&/b&&/p&&p&Fennell用流程图(图1)来描述低自尊造成恶性循环的过程,并用A的案例来详细解释它(p. 21)。&/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b420f2ca9a0c62e84da1_b.jpg& data-rawwidth=&1605&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b420f2ca9a0c62e84da1_r.jpg&&&/figure&&p&(图片来源:Fennell, J.V. (1999), 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翻译:KY作者 隋真)&/p&&p&Fennell写道,当低自尊的人们遇到触发情境,他们内心负面的核心信念会重新出现。&b&触发情境指的是“生存法则可能会、或者已经被打破的情境“,它与生存法则是相对应的。&/b&比如,A的生存法则是“我要力求每件事都做对”,那么他的触发情境就是那些让他感到可能会犯错、会被人批评的情况。比如,A的老板忽然给A布置了很多任务,却又给了很少的时间完成。&/p&&p&A接到任务后,感到自己可能会无法把任务做好,他的核心信念开始冒头:“怎么办,&b&我这么不够好&/b&,我真的可以完成吗?”(核心信念的激活)。他开始不能自控地想象可怕的后果:“如果我做不好会,老板就会发现其实我是个糟糕的人,他会对我失望,觉得我其实无法胜任我的工作”(负面的预期)&/p&&p&他越想越害怕,开始出现焦虑反应:头疼、冒冷汗、手抖,腹部疼痛,感觉无法思考。同时,为了阻止预想中的可怕后果发生,他做了很多无效的行为:整日整夜的工作、试图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结果,手忙脚乱之中,他反而开始犯错:丢失文档、搞错细节、电脑也不配合地出故障。他却又觉得不奇怪,对啊,自己就是不够好,不是早就料到会这样吗?(核心信念的确认)&/p&&p&一旦确认自己确实不够好,他开始不断地产生自责的念头:“你果然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感到沮丧,原本和朋友约好周末出门,他也婉拒了,在家中闷闷不乐,思考将来还怎么工作(抑郁感)。这种抑郁感让他总是想着自己不够好(核心信念的持续激活),并且在下次遇到其他任务时,再次做出负面的预期。这就形成了低自尊的负面循环。
&/p&&h2&&b&如何提升自尊?打破负面循环&/b&&/h2&&p&在分析了负面循环中的各个要素后,Fennell提供了一些来自认知行为疗法里的方法,来结束低自尊的循环。Fennell认为,低自尊是我们关于自己的信念,而认知行为疗法针对的就是信念。并且它注重实践,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习来的技巧(p. 6)。&/p&&br&&p&&b&1. 打破负面预期&/b&&/p&&p&低自尊会让人容易做出负面的预期。低自尊的人常常将预期混淆为现实,于是为负面结果的可能性焦虑不已(p. 23)。人们常常因为这几种原因产生负面预期:&/p&&p&&b&1)高估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b&坏的结果不一定发生,但低自尊者倾向于认为一定会发生。&/p&&p&&b&2)高估问题的严重性。&/b&就算发生了不好的情况,后果也不一定很严重。&/p&&p&&b&3)低估了个人应对最坏情况的能力。&/b&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了,自己也不一定无路可走。&/p&&p&&b&4)低估了外界的支持。&/b&低自尊者的焦虑中自己是孤军奋战的,很少想到别人可能会给予自己帮助。&/p&&p&Fennell在书中提供了“负面焦虑预期验证记录纸“(见图2)。我们将继续用A作为例子来解释记录纸的用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8b06f2988ed97acff36b4df_b.jp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8b06f2988ed97acff36b4df_r.jpg&&&/figure&&p&(图表来自:Fennell, J.V. (1999), 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翻译:KY作者 隋真)&/p&&br&&p&&b&A的负面焦虑验证记录:&/b&&/p&&p&&b&情境:&/b&没有按时完成老板的任务,在任务中出错。告诉老板时,老板显得并不高兴。&/p&&p&&b&情绪和身体感觉&/b&(百分比为感受强度):焦虑 90%,害怕80%,伤心80%;发抖40%,出汗50%&/p&&p&&b&焦虑预期&/b&(百分比表示对预期的相信程度):老板一定觉得我不够好,会把我开除 60%&/p&&p&&b&替代的想法&/b&(百分比表示对想法的相信程度):&/p&&p&1、老板不一定把我开除。因为之前B也犯过比我更大的错误,但是老板并没有这么做;而且,老板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把我开除70% ;2、老板可能只是会指出我的错误,给予我建议。因为之前犯错的时候,老板显得很耐心70%; 3、如果真的被开除,我也可以找到新工作 60%&/p&&p&如何找到替代的想法呢?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p. 29):支持我负面预期的证据是什么? 不支持我负面预期的证据是什么?一个更现实的可能性是什么?有没有现实的证据支持这种可能性(e.g. 过去类似的经验,现实中对方的行为)?如果最坏的事情发生,自己可以做什么?&/p&&p&注意,&b&自己的想象并不能作为证据&/b&(evidence),比如,你觉得对方很生气,但这是你的个人猜想,而不是事实(对方真的表达出愤怒)。&/p&&p&在写下替代的想法后,A感到放松了些。但是验证负面预期是错误的最好方法是行动,用现实中发生的事实来证明自己预期的错误。所以记录纸中的最后一步,是用来记录人们做出的验证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p&&p&&b&实验:&/b&和老板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老板给自己更多时间完成,并且给出自己设想的解决方案。结果:老板表示理解,并且分析了问题在哪里,得出下一步工作思路。&/p&&p&&b&实验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验证自己旧有的思考习惯是否准确,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否有必要,哪些想法与现实更一致。它可以让你获得具体的经历,这些经历和你过去的负面预期不同,从而让你产生、并支持你的新的观点:也许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b&(p. 35)。&/p&&br&&p&&b&2. 提升自我接纳,对抗自责心理&/b&&/p&&p&有些粉丝会留言给我们说,觉得自己身上真的是一点优点也想不出来。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敢于向陌生人说出自己的问题证明了他们的勇敢。低自尊的人很容易因为内心的自责,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对此,Fennell建议人们把自己的优点、技能列下。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在书中,她给出了一系列问题来帮助人们发掘自己(p. 44)。&/p&&p&? &b&你有什么积极的品质?&/b&不用完美地拥有它。没人能做到百分百地诚实不撒谎。如果你有,就写下它。&/p&&p&&b&?你有过什么成就,不论它们多么微小?&/b&&/p&&p&&b&?你有什么天分或才智,不论它们多么微小?&/b&&/p&&p&&b&?其他人喜欢或者欣赏你哪些方面?&/b&想一想一般人们会夸你什么。&/p&&p&? &b&你有哪些你所欣赏的人的品质?&/b&有时候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会更容易,我们可以用他们和自己比照。&/p&&p&?&b&你没有哪些缺点?&/b&既然有些人更容易想到负面品质,不如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残忍、冷血等等,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肯定是和这些不一样的人,可以将这些写下。&/p&&p&? &b&一个关心你的人会怎么评价你。&/b&设想一个你所知道的尊重、支持你的人会怎么形容你?如果你有很亲近的朋友,并且你很信任他们,那么可以让他们帮你一起列出一个他们喜爱你的清单。&/p&&br&&p&在我们对自己的优点有了初步认识后,要做的是&b&养成对自己优点敏感的习惯&/b&。所以,推荐有一个&b&优点记录本&/b&。可以买个小本子带在身上,这样一遇到良好表现的例子,就可以写下。&b&在记录的时候,不止写下自己的品质,也要写下对应的例子。&/b&例如,“今天和C打电话,当她说到自己丈夫时,听起来有点紧绷,我立刻注意到她可能出了问题,于是我提供了帮助(善解人意)”。这样就可以把你抽象的正面品质具现化,而长此以往,你会更加注意到证明自己品质的事,更倾向于想到自己的优点。&/p&&p&除了上述的方法外,Fennell还在书中介绍了其他的实用工具,大家可以去书中查阅。&b&改变低自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并不是看完文章就能立刻好转的,需要不断地在日常进行反复的练习。&/b&&/p&&p&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低自尊的水平非常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人士的帮助&b&(点击查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8f9a9ce30dd%26chksm%3Df195dfdbc6e256cd6915dbc62adfc23f623e2d04d714d12a%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国心理咨询与援助信息黄页&/a&)&/b&;有时,低自尊也可能是其他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如抑郁症)。专业人士可以识别低自尊背后的问题,而一旦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低自尊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p&&p&以上。&/p&&br&&p&References:&/p&&p&J.V. Fennell, M. (1999). 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 Robinson PublishingLtd. Online Version: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k.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k.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p&Newsome, T. (2015). 11 weird signs of low self-esteem that are easy to miss.Bustle.&/p&&br&&p&原文发表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64b2fa4a6f650f3aad13%26chksm%3Dfe3a8ee5bda6edfd0ccedcac2cc0e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不值得拥有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导读: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内含测试)&/a&&/p&&p&----------------------------------------&/p&&p&欢迎关注微信公号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内容:&/p&&p&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p&
?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 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 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
&p&前面@陈炬 同学的回答都很有帮助,BBC 的《睡眠十律》值得一看。我也研究了一本叫《有效睡眠》的书,书中对睡眠的机制和原理讲的很清楚。我写了篇笔记,贴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p&----&/p&&p&这个周末,我研究了一下睡眠相关的问题。&br&&/p&&p&和大多数上班族差不多,多数时候我的睡眠质量都还不错,不过偶尔也还是会遇到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半天也睡不着,或者因为什么事情晚睡了早上不容易起来、睡过头的情况。&/p&&p&研究的结果,让我挺惊讶的。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刻意去了解影响我们睡眠的机制和原理,那么仅凭生活中我们自然形成的睡眠的「观念模型」,是不大可能获得一个透彻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的。也就是说,因为不了解睡眠的机制原理,偶尔遇到一些睡眠上的小困扰是,对大多数现代人是不可避免的。&/p&&p&那么切入正题,我们希望有高质量的睡眠,一般来说是为了这几点:&/p&&p&1. 让白天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效率,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p&&p&2. 好的睡眠对自己长期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p&&p&3. 规律的睡眠作息,其实效率更高,能够节省时间,因为不规律作息导致的失眠、赖床和困倦,其实挺浪费时间的。&/p&&p&为了了解睡眠的机制,我找来了《有效睡眠》(Powerful Sleep - by Kacper M. Postawski)这本小书,内容很精简, 4 个小时左右可以看完。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自己去看一遍,一周之内应该就可以把你看书的时间赚回来。如果没太多时间,看这篇笔记应该也能了解绝大部分。&/p&&p&&b&#第一部分、原理&/b&&/p&&p&为什么一开始要说睡眠的原理,而不是直接给实际的操作建议?
因为理解是应用的基础,理解睡眠的原理,对于日常生活中实际操作和优化睡眠作息是非常有帮助的。那我们开始吧~&/p&&p&&b&1. 人体有两个系统共同作用控制人的睡眠。&/b& &/p&&p&- 清醒系统,使人在白天保持清醒, 这时脑电波频率高;&/p&&p&-
睡眠系统 ,让人在夜晚保证休息和恢复,脑电波频率低。&/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a24cbbbe03dcfdaf39b_b.jp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a24cbbbe03dcfdaf39b_r.jpg&&&/figure&&p&&b&2. 睡眠周期系统&/b&&/p&&p&从「清醒系统」进入「睡眠系统」 的过程,就是入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呈现典型的周期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睡眠周期」。 (见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09cf462b8aa149aa97dc_b.jp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09cf462b8aa149aa97dc_r.jpg&&&/figure&&p&睡眠周期有 5 个阶段,它的典型过程是这样的:从清醒状态,进入一个非常短暂的 REM(快速眼动阶段),然后开始第一阶段,逐渐进入第二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浅睡眠阶段;再逐步进入更深的第三和第四阶段的深睡眠;在第四阶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慢慢回到第三阶段,逐步到第二阶段浅睡眠,然后进入 REM ,随后又开始重复这样一个周期……分布如下: 1,2,3,4,3,2,REM,2,3,4,3,2,REM,2,3,4,3,2,REM,2,3,4, 3,2,REM··· &/p&&p&你会注意到:&/p&&p&- 第一个深度睡眠(阶段 3 和4)的时间是全部深度睡眠阶段里最长的,而且这个阶段会越来越短。在夜晚的最后,这个阶段甚至都不存在了。 &/p&&p&- 第一个 REM 是全部 REM 里最短的,而且它开始变得越来越长,这表明睡眠是逐渐变得越来越浅的。&/p&&p&&b&3.
深度睡眠是人体最需要的,是要优先保证的。&/b&&/p&&p&上面 5 个阶段中,只有第 3 、 4 两个阶段属于深度睡眠,占整体睡眠时间的 1/4 左右。(见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63c8aa2ede8b65e5efebc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63c8aa2ede8b65e5efebc9_r.jpg&&&/figure&&p&深度睡眠阶段,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到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 &/p&&p&深度睡眠也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工作时间,这也解释了为何当人生病就睡的比平时多。 以及,为什么有些人睡觉的太晚或者睡的不好时,就会口腔溃疡。&/p&&p&高质量的睡眠,就是睡眠程度比较深。 也就是说,大脑比较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并且在那个阶段保持足够久。那么,究竟是什么控制我们睡眠的时间和深浅呢?&/p&&p&&b&4.
「睡眠生物钟」和人体体温周期&/b&&/p&&p&我们都听说过人体有一个「睡眠生物钟」,这个所谓的「睡眠生物钟」究竟是什么呢? &b&其实生物钟的本质,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人体体温周期」为主导的昼夜周期系统。&/b&(见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f53e2e2d11bbccb3ff5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f53e2e2d11bbccb3ff5_r.jpg&&&/figure&&p&人的体温并不是恒定在 37°,而是围绕 37°波动, 随着时间的不同升降,温差最大是 2° 。 体温的高低变化告诉大脑,何时感到疲乏、何时清醒。 当体温升高,人往往感到清醒,脑波频率通常也比较高。 当体温降低,人往往感到困倦、疲劳。事实上,体温降低是脑电波降低和进入睡眠第一阶段的明显信号。 &/p&&p&仔细看上面的体温周期表,在中午的时候有个轻微的体温下降,这个叫做「午时体温下降」,有时候中午你会很想小睡一会,就是这个原因。&/p&&p&理解体温周期如何影响睡眠,是调整和优化自己睡眠作息的关键。体温周期使得睡眠时钟表现的像个真的时钟。一般来说,体温在早晨开始升高,在午后轻微降低,然后又开始升高直到晚上。 在晚上 6~ 8 点体温达到最高点,这时大多数人都很活跃。之后体温开始下降,9 点后很多人开始想要睡觉,在凌晨 4 点上达到最低点。 &/p&&p&通常不管你什么时候睡觉,人的体温变化都遵循相同的模式。 例如,假如你一早般 上 8 点起床,这意味着你的体温 8 点开始上升。如果晚上 11 点觉得困了,这说明你的体温在那个时间开始下降。&/p&&p&&b&5.
如何进入深度睡眠&/b&&/p&&p&前面提到,高质量的睡眠,就是让大脑比较容易的入进深度睡眠阶段,并且在那个阶段保持足够久。 那么,最关键的地方来了,&b&要想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前提必须要使身体对高质量深度睡眠有强烈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b&&/p&&p&我们再来看看这张体温周期表,白天在整体上是波峰,晚上是波谷。如果想要晚上波谷足够深(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白天的波峰就要足够高,并且最好还要持续时间长一点,这样到了晚上,身体才会产生强烈的深度睡眠需求。&/p&&p&想让白天的波峰够高,就要让体温达到比较高的峰值,最有效的办法是「运动锻炼」和「接触阳光、晒太阳」。锻炼可以让体温达到比较高的峰值,所以经常锻炼的人,一般会睡的比较深。「晒太阳」的好处我们稍后来解释。&/p&&p&为什么午后短时间小憩,也能够让晚上睡眠更好呢?因为小憩一会儿,下午直到睡前的精力会更加充沛,工作更投入,体温会更高且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样到了晚上,身体就会产生强烈的深度睡眠需求,很容易入睡。&/p&&p&一般午睡,建议睡个10-45 分钟就可以完全的恢复精力。 但是切记,不要超过45 分钟,以免进入深度睡眠。 午睡之后,建议活动活动身体,或者接触阳光让体温升高。&/p&&p&为什么有些人一天睡 8、9 个小时,还会觉得疲劳?这其实说明睡的太多了,导致白天的活动时间和体温峰值都不足,身体对于深度睡眠需求不足,所以晚上睡眠质量也不高,虽然看似睡了很长时间。&/p&&p&&b&6. 阳光和控制睡眠的褪黑激素&/b&&/p&&p&除了运动,另一个对体温周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一方面「晒太阳」能直接提高体温,让人感到暖和。另外,人体内有一个系统,由光亮和黑暗来控制的睡眠激量素含量,叫做「褪黑激素」。&/p&&p&褪黑激素的功能是让我们想睡觉并在睡觉时恢复精力。理想的褪黑激素分泌,是在夜晚时升高,而在白天时降低,这样白天就会比较精神,而晚上也容易入睡。&/p&&p&褪黑激素含量和白天接触阳光的水平密切相关。一旦眼睛接触不到阳光或者强光线环境,褪黑激素含量就开始升高。如果白天的褪黑激素含量太高,就会感到困倦,精力不足。 &/p&&p&因此,白天多接触阳光,晒晒太阳可以使体温升高,减少褪黑激素含量,让人更清醒。而晚上睡觉时,尽可能保证睡眠环境安静无光源,有助于褪黑激素分泌,更容易入睡。&/p&&p&这也是为什么阴雨天或阳光不足的冬季,人们普遍的睡眠时间会更长。因为白天的体温不够高,而褪黑激素含量却比较高。&/p&&p&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通过「运动」和「接触阳光」,我们可以有效的让白天的体温达到峰值,并且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而褪黑激素含量比较低,这样白天就会感到精力充沛。而到了晚上,因为白天的充沛投入,身体已经对深度睡眠产生了很强的需求,所以到了晚上也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有很好的睡眠质量。&/p&&p&&b&7. 有没有可能睡的少一点,但睡的好一点?&/b&&/p&&p&我并不建议刻意减少睡眠时间,但如果能很好的优化自己的体温和睡眠周期,在不影响睡眠的质量的前提下,减少 1~2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有可能的。要做的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醒来」。&br&&/p&&p&我们再回到前面的睡眠阶段和周期表。&/p&&p&你会注意到,我们的深度睡眠时间(第3、4阶段)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睡眠周期,而接近天亮时,我们的睡眠周期中处于 REM(快速眼动阶段) 的时间越来越长。&/p&&p&(注:REM
,因为这个睡眠阶段眼睛向各个方向快速的移动而得名。这个阶段脑电波的频率快速升高,和人在醒的时候活动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因为阶段其实就是人在做梦的阶段。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做梦时会感觉到很真实。因此,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梦境睡眠”。事实上,每天晚上人都在做梦,只是并非每个人在醒了以后都能记得。)&/p&&p&简单来说,我们的睡眠是逐渐越来越浅的。而且每个周期都是以 REM 结束的,这时我们的生理和脑电波表现和醒着时的情况最接近,最长的 REM 是在睡眠最后阶段。&/p&&p&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醒来后感到神清气爽、完全清醒。这说明你刚好是在睡眠的周期末醒来 ,这就是醒来后精神焕发的奥秘。&/p&&p&如果人在其他睡眠阶段被弄醒,比如在深度睡眠是被闹铃吵醒,要么很难真正醒过来,很容易顺手关掉闹铃继续睡。或者即便强撑着起床了,也会感到没有休息好、疲惫,或者出现我们常说的「起床气」。&/p&&p&但也有很多人,他们不需要闹钟,每天都能在固定的时间点醒来。说明这些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作息周期,每次都能在睡眠周期的末尾 REM 阶段醒来,并且感到头脑清醒。&/p&&p&也就是说,在睡眠的最后阶段,一个长达 1 个小时左右的 REM 阶段醒来,并不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而且仍然会头脑清醒。当然,调整睡眠作息不能一蹴而就,建议以 20-30 分钟为单位调整起床时间,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从 REM 阶段醒来的时间点。&/p&&p&&b&#第二部分、实际应用&/b&&/p&&p&上面我们讲了睡眠的机制和原理,在理解这些原理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应用这些知识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呢?下面就是具体的操作建议:&/p&&p&&b&1.&/b& &b&晒太阳&/b&&/p&&p&正如前面提到的,晒太阳对人的体温节律有着直接影响,并且可以调节褪黑激素。&/p&&p&- 当接触高强度阳光时,我们的体温上升,褪黑激素含量会快速降低。&/p&&p&- 接受高强光照可以延缓体温降低,使我们可以保持更长时间清醒。&/p&&p&- 光照时间不够会造成褪黑激素含量比较高,导致体温较低,人会疲劳困倦。 &/p&&p&&b&2. 运动锻炼&/b&&/p&&p&如果你想立即提高睡眠质量,并且平常不怎么锻炼,那么开始锻炼吧。 锻炼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善你的睡眠,而且对健康也很有好处。&/p&&p&- 锻炼可以升高你的体温,使你的体温峰值达到一个更高水平,这可以让你白天精力充沛,更清醒和有活力。&/p&&p&- 当你的体温峰值处于较高值,那么你的体温也能下降的更快更低,这可以使你晚上睡的更沉,中途不醒。&/p&&p&- 经常锻炼可以避免你的体温变化曲线扁平化,偶尔某天没有锻炼也能睡的很深。&/p&&p&- 锻炼延缓了傍晚时体温的降低,这可以使你保持更长时间的清醒。&/p&&p&- 锻炼同样也可以减轻紧张感和压力感,后面你会发现,紧张感和压力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p&&p&- 如果你还没有锻炼,快去吧!清晨也是很适合锻炼的时机,可以快速的提高体温。要但要避免在睡前 3 小时锻炼,那会使你的体温保持在高位,会造成入睡困难。&/p&&p&&b&3. 小睡片刻:短时间睡眠恢复精力&/b&&/p&&p&如果能够正确有规律的午睡,将会极大的增加你白天的精力。&/p&&p&- 进入第一个深度睡眠时段需要 45 分钟,如果你能把午睡时间限制在 10~45 分钟内,你的睡眠会主要处于第二阶段,这对恢复身体精力也有很大作用。&/p&&p&- 但是如果睡了超过 1 个小时,会进入深度睡眠。体温会降低,醒来后会很困倦。同样,如果你白天进入深度睡眠,会使你的体温周期不正常,并影响你在晚上入睡。这又会对第二天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精力不足,这是小睡时间太长的结果。 &/p&&p&&b&4. 在睡眠周期末期醒来&/b&&/p&&p&每个睡眠周期都是以 REM 结束的,这时我们的生理和脑电波表现和醒着时的情况最接近。最长的 REM 是在睡眠最后阶段,这个时间醒起床会很容易,头脑也会很清醒。 &/p&&p&- 睡眠周期并不依赖闹铃什么时候叫醒你, 它只和你的体温有关。 &/p&&p&- 很人都是靠闹铃才能把自己从睡眠中踢出来。很明显,很多人没机会让闹铃在恰当的时候响起,所以醒来后会感到疲乏。&/p&&p&在睡眠周期末尾醒来的方法是,尝试着找出睡觉的合适时间。如果你睡醒感到十分不爽,那么试着比平时早睡或晚睡 20 或 40 分钟。 通过这个办法, 你最终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睡觉时间。&/p&&p&&b&5.
周末不要睡懒觉&/b&&/p&&p&周末睡觉的安排,应该和平时保持一样,这可以使你的体温周期保持稳定,不必周末补觉。你的身体已经养成了规律的睡眠作息,如果你经常改变睡眠习惯,体温变化就会不正常,要想睡的深沉就很困难。 &/p&&p&周末睡懒觉对于睡眠系统是有害的,原因如下:&/p&&p&- 这两天会减少你接触阳光的时间,这会导致你的体温升降变慢。 &/p&&p&- 结果,在周日晚上难以入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周日失眠」。 &/p&&p&- 这也减少了你睡觉前的活跃度,会使你晚上睡觉的愿望不强,改变体温周期并导致失眠,损害进入深度睡眠的能力。 &/p&&p&&b&6.「补一觉」并没有多大用处&/b&&/p&&p&现在你知道了,只有在睡眠的前 3、4 个小时里大部分时间才是深度睡眠,其余大部分在第二阶段和 REM。如果你睡了 10 小时,主要增加的是 REM 的时间,这对身体并没有很大益处。 &/p&&p&如果你想在周末好好恢复身体,就像前面说的,应该睡个 45 分钟的午觉。你可以节省很多睡眠时间, 也能感到精神更好。你的睡眠系统由于这个行为也会增强,让你在晚上睡的更深沉。 &/p&&p&&b&7. 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b&&/p&&p&如果你现在的日程表并不需要你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而你起床的的时间每天不同,那么你是在损害自己的睡眠系统。 请记住,当你起床开始活动,接受阳光时,你的体温开始上升。如果你每一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这相当于你每天早晨在倒时差。 &/p&&p&如果你的体温比平时晚两个小时上升(比如,晚起了 2 个小时), 那么它也会晚两个小时下降。 如果你某天在不同时间起床,晚上你会感到难以入睡,而且难以睡的深沉。 &/p&&p&很多人为了补偿起床早而比平时早上床, 很多时候在入睡前要在床上干等 1~2 个小时。 这对睡眠系统也是有害的,会减少白天周期的活跃度,让你不易进入深度睡眠。&/p&&p&虽然养成规律的起床和上床时间也许有点难,但是睡的更节省时间,睡的更香甜,白天更有精神,这比赖在床上的那些时间有价值的多。 &/p&&p&&b&8.
正确的喝水&/b&&/p&&p&在深度睡眠时,血管会膨胀,白天储存在在内脏中的大部分血液会流向肌肉以修们复。它如果身体缺水,血液会粘稠并且不能去它该去的地方,而且不能携带足够的氧气去肌肉。在 REM 时,呼吸和血压剧烈上升,流向大脑和肌肉的血液会增加。大多数人早上醒来会很渴,清晨起来喝一杯白开水会很有帮助。&/p&&p&同样,晚上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消化系统,这也很需要水。如果身体系统含水更多,身体晚上消化食物的时候会消耗较少的能量, 从而集中精神提供更好的睡眠。 结果是睡的时间更少,精力恢复的更好。 &/p&&p&合适的饮水量在调节体温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含水量更高,身体控制体温更容易。体温是控制睡眠的周期和质量的主要时钟,恰当的饮水量会会帮助睡眠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p&&p&&b&9. 晚餐少吃,睡前少吃:避免消化系统负担;&/b&&/p&&p&人的消化系统在晚上会变慢,使得消化食物变困难。在深度睡眠时,身体需要很多能量把血液送到肌肉并且补充精力。因此,晚上的消化系统任务越重,睡眠的质量就越差。&/p&&p&&b&10. 睡姿 &/b&&/p&&p&躺睡、侧睡都可以,不要趴着睡,这对睡眠和背部都不好,也会给体内重要的器官增加不必要的压力。&/p&&p&&b&11.
压力和焦虑&/b&&/p&&p&当人面对可能带来痛苦的困境时,压力就产生了。在山顶洞人时代,压力使人对危险保持警觉和远离伤害,它使我们从危机中幸存下来。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却成了一个恼人的负担。&/p&&p&首先,当人处于压力之中时,身体发生了什么?&/p&&p&- 当人感受到压力时, 肾上腺素含量立即升高。 这会给神经系统极大刺激, 人的敏捷程度和肌肉张力都立即增加了;&/p&&p&-
心率,血压,呼吸,血糖含量急剧增加;&/p&&p&- 脑电波升高;&/p&&p&很明显,压力在身体内的表现,让我们和高质量睡眠无缘,甚至与睡眠无缘。压力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使脑电波保持高水平并让大脑总是保持高速运转。这对睡眠系统有很大危害,甚至会引起失眠。&/p&&p&你可以学习一些日常的缓解压力、自我放松的方法,这对于降低压力激素、提高睡眠质量和健康都很有好处。&br&&/p&&p&关于睡眠的知识,这篇文章的信息量已经有点太多了。所以,我们将睡眠障碍和失眠的情况单独用一篇文章来说明,该如何应对和调整。你可以在公众号「胡维的奇妙冒险」的历史记录中查看这篇文章。&/p&&p&----&/p&&p&感谢你读完这篇文字,在了解睡眠相关的知识后,你可以对自己的睡眠作息进行优化和调整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律的睡眠作息。&/p&&p&最后请记住,要提高睡眠质量,必要须使身体对高质量睡眠有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p&&p&----&/p&&p&&b&One more thing &/b& &/p&&p&我觉得,我们的睡眠周期很有意思。&/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09cf462b8aa149aa97dc_b.jp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09cf462b8aa149aa97dc_r.jpg&&&/figure&&p&我个人猜测,我们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均匀的睡眠周期,可能是由于数百万的进化过程中,原始人类祖先多是在岩穴/树林/等户外等环境中睡觉的,就像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 太空漫游》开头的智人一样,因为缺少十分安全有保护的环境,长时间睡觉本身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毒蛇猛兽、夜袭动物,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我猜这也是为什么在诸多文明的传说中,夜晚总是邪恶鬼魅出现的时候。人类的基因中,或许天生存在一部分对黑夜的恐惧。因此,在睡觉时,人需要时不时的保持一点清醒来以确认自己或孩子的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新生儿妈妈总是睡不好的原因,因为潜意识需要她关注自己孩子在夜间可能出现的状况。而且在部落群居的环境下,这种部落成员交错的保持一点清醒能保证整个社群的安全。&/p&&p&那么,出于安全性和效率的平衡,这种逐渐递减的睡眠周期,是一种最优解。举个例子,我们要给自行车车胎打气,一方面我们要有效率的打气,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确保不会打太多气导致车胎爆掉。所以,当车胎很憋的时候,我们一般是这样操作的,先上来打 10~20 次,一下子补充足够多的气体;然后,我们会用手去捏一下车胎,看看有没有很胀;确认没有太胀后,我们再打 6~7 次;再用手确认一下,是不是快好了,最后再补 3~4 次,车胎就彻底打满了。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的睡眠周期一样?&/p&&p&以上仅是个人猜测,欢迎交流。&/p&
前面@陈炬 同学的回答都很有帮助,BBC 的《睡眠十律》值得一看。我也研究了一本叫《有效睡眠》的书,书中对睡眠的机制和原理讲的很清楚。我写了篇笔记,贴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这个周末,我研究了一下睡眠相关的问题。 和大多数上班族差不多,多数…
&p&&b&有哪些十分&/b&惊艳的书值得推荐&/p&&p&先把惊艳定义为那些大大超过期望值、让我眼前一亮、霍然开朗的那种吧。&/p&&p&非小说类:&/p&&p&1。《有毒的父母》(又译《中毒的父母》、《中毒的爱》)&/p&&p& (“Toxic parents” by Susan Forward)&/p&&p&豆瓣链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0650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毒的父母 (豆瓣)&/a&&/p&&p&苏珊.福沃德 (Susan Forward) 是资深心理咨询师,这本书中的例子都是根据她的咨询者的真实案例,在保护了个人隐私之后整理的。出版已经二十七年了,却一直长盛不衰,可见这本书引起了怎样的共鸣。当初随手在一家冷僻书店的角落里翻到,紧跟着就一口气读完了。那感觉真是好像随便遇上了一个陌生人,却把你心里最深的伤痕一语道破,并且给了解药一样。&/p&&p&中文版已经出了,并且有网上的翻译章节。如果想先看一下的可以搜狗或者看看这个博客。 &/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51.ca/u-/09/1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51.ca/u-&/span&&span class=&invisible&&/09/1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另外最近又重温了她写的《情感勒索》(又译《情感欺诈》) (“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p&&p&豆瓣链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537254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情感勒索 (豆瓣)&/a&&/p&&p&才想起来自己在这方面走了多少弯路,还有多少路要走。其实情商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考验来自于家人和亲近的朋友
—— 一辈子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呀。&/p&&p&摘一点书的摘要, 深以为然。&/p&&p&“‘如果你真地爱我??’,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可你??’,“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如果这样的言语对你不陌生,也许这本书会有些帮助。”&/p&&p&2。 《正义:一场思辩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Sander)&/p&&p&(又译: 《公正》豆瓣链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公正 (豆瓣)&/a&
谢谢苏翊的评论。)&/p&&p&一本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讨论哲学、道德、伦理的书,依据哈佛大学哲学教授Michael
Sander 几十年来的授课大纲编写,获得亚马逊年度图书奖。书中按照现代生活中主要的社会、道德悖论与两难抉择分主题章节,阐释每一种(主流)选择或者观点背后的哲学与法学依据。不做是非判断,而是引人思考辩论,开扩思路。&/p&&p&而更有趣的是相应的公开课视频。这里面每一次大课都有上百人参加,学生们现场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依据所学到的内容做短暂的辩论,由Michael引导主持。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引人深思。有条件或者愿意练英文的可以看一下:&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justiceharvard.org/watch/&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tch Episodes&/a&&/p&&p&添加有中文字幕的视频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163.com/special/justi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_全12集_网易公开课&/a&&/p&&p&3。 《异类:成功的故事》(“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s” by Malcolm Gladwell)&/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36884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异类 (豆瓣)&/a&&/p&&p&这本书中最有影响也很有争议的观点:一万小时定律,应该已经不陌生。好像书也有点俗套了。可是当初看的时候的确很惊艳,现在还经常用其中一些“鸡汤”类的观点来鼓励自己。简要概括就是用几百页的有趣不枯燥的内容阐述了这样一个流行观点: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到不了拼天赋的时候。&/p&&p&又及:个人觉得最近他出的《大卫与哥利亚》(“David and Goliath”)就有点明显地鸡汤了。&/p&&p&小说类:&/p&&p&1。《依然爱丽丝》(又译:《我想念我自己》)(“Still
Lisa Genov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想念我自己 (豆瓣)&/a&&/p&&p&这本书“惊艳”的程度稍差一些,称做“独特”更合适。书中讲述了一位社会精英(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从出现症状、挣扎、无奈妥协,到最后病情恶化,失去大部分记忆的故事。算是深入浅出地将这种目前还无药可医的可怕疾病以最有人情味、容易理解的方式讲了出来。之所以成为畅销书,也是因为书中描述打动了许多有切身经历的人的心。&/p&&p&这本书2014年被拍成了电影,茱丽安.摩尔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2007年的小说又大热了一场。可令人沮丧的是,小说出版已经快十年了,虽然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仍却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而书中所描写的困惑、挣扎,以及始终没有丢失的坚韧乐观则获得了更广泛的共鸣。&/p&&p&2。《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by Anthony Doer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豆瓣)&/a&&/p&&p&在这两年的所有畅销小说中,这本书是真正让我惊艳的一部,主要是因为它的文字的优美简练、浑然天成的感觉。整本书以多个视角,讲述了二战时一个失明的法国女孩和一个因为努力好学有天赋而被过早地卷入战争机器的德国男孩的故事,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失落的钻石的传说和寻宝的插曲。这么多线索和视角,却能让作者编排得错落有序,让人性的温暖之光始终不被战争的残酷湮没。尤其是以失明的女孩的角度来写的故事,虽然视角受限,却十分生动丰富,文字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p&&p&另外,据介绍,这部作品是作者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地修改雕琢而成。怪不得如此流畅精致。真是应了那个“一万小时”定律。&/p&&p&&strong&——————
&/strong&&strong&500 赞的更新线
——————&/strong&&/p&&br&&p&非常感谢大家慷慨地点赞,很高兴我喜欢的书单能够产生共鸣。这么快就过500 赞了,于是把前面的内容又补充修改了一下,把链接和不同的译名也加上了,好方便查找阅读。另外再分享几本,希望能喜欢。&/p&&br&&p&非小说类:&/p&&p&4。 《追寻生命的意义》(又译《生命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E. Frankl)&/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1357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追寻生命的意义 (豆瓣)&/a&&/p&&p&1946年初版,到目前已经售出上千万册,译成几十种文字。其中最为不同寻常之处,就是书的作者维克多是一位犹太裔奥地利神经学和心理学家,在二战的时候被抓进纳粹集中营,过了一年多非人的生活,侥幸存活下来。这本书是他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加上一个专业心理学家的分析,所写的关于生命的分析和感悟。&/p&&p&不仅如此,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治疗
(logotherapy)。这是缘于他在集中营之中和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如此残酷非人的环境中,有那么多人忍受不了极度的痛苦而主动自杀了,而有极少数人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忍耐力,活了下来呢?&/p&&p&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大意是:有理由活着的人,几乎什么都能忍受。这也成为后来他自己进行意义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心理咨询的人找到生命的意义。&/p&&p&其他我珍藏的精彩句子包括:&/p&&p&一个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夺走,除了一样:人性的最后一层自由
即一个人不管什么境遇,都能够选择自己的态度,自己处世的方式。“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p&&p&(跑题一下,这里让我想起古龙小说里一句一直觉得酷得不行的话:“你怎么对待我是你的事,我怎么对待你是我的事”。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p&&br&&p&在某种程度上,当苦难有了意义的时候(比如牺牲的意义),它就不再是苦难。(“In some way, suffering ceases to be suffering at the
moment it finds a meaning, such as the meaning of a sacrifice.”)&/p&&p&很多时候,最大的伤害不是身体上的(这对大人与孩子同样适用),
而是不公正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来源于所有这一切的荒谬性。(“At
such a moment, it is not the physical pain which hurts the most (and this
applies to adults as much as to punished children); it is the mental agony
caused by the injustice,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it all.”)&/p&&p&有一段时间,这本小书就放在桌旁,每天都要翻看一回,好像非得这样才能有动力把这一天过下去。当然了,七十年过去,现在看来很多甚至绝大多数观点已经不新奇(要知道整个一个心理学派都是建立在维克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的),甚至有鸡汤之嫌。&/p&&p&但是因为维克多自己经历了非人的磨难,却仍然能相信生命的意义,不仅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予以分析阐释,而且身体力行,真正做了他自己命运的主宰。所以这本书还是最具有震撼性和说服力。&/p&&p&另外维克多自己的经历也很传奇。他1905年出生,大学时主修神经学和心理学,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诊所,建立起一定的声望和社会地位。然而他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纳粹进驻奥地利而结束。经过几年越来越严酷的迫害,1944年他与全家都被关进臭名昭著的达豪集中营。他自己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非人折磨,妻子与父母都被折磨而死。&/p&&p&然而这一切没有摧毁他的人生。二战结束后,他根据自己的第一手经历和观察,结合专业的心理学研究,继续自己的研究和事业,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写了很有影响的书,包括《追寻生命的意义》。他重新又组建了家庭,并且一直活到92岁高龄。&/p&&p&纳粹集中营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粉碎性的毁灭性打击。即使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身体和精神上也都留下了极深的伤痕和残疾,大多是勉强苟且度过余生。然而维克多拒绝让这样不可抗拒的灾难统治他剩下的人生,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他不仅自己做到了,而且还帮助了无数的人从灾难性打击中恢复过来。正如书中所说:
“一个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夺走,除了一样:人性的最后一层自由 -不管什么境遇,都能够选择自己的态度,自己处世的方式。”&/p&&p&小说类:&/p&&p&3。 《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by Celeste Ng)&/p&&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声告白 (豆瓣)&/a&&/p&&p&香港第二代移民伍绮诗(Celeste Ng) 的这本令许多人惊艳的处女作一经出版,便获得无数赞誉,包括亚马逊2014年年度图书等多家媒体推荐,并且蝉联多个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被译成多种文字。&/p&&br&&p&但是《无声告白》讲的却是比较冷僻的题材:一个另类的跨种族家庭——华人男子和白人女子的家庭——在1970’s的美国中西部小城(俄亥俄州)的故事。既不时尚又不主流,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全书围绕父母最钟爱的二女儿莉迪亚溺水而亡这个开篇就已经交待了的事实,抽丝剥茧一般,以极其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一个跨种族家庭所面对的种种微妙隐匿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冲突,以及对于在自己和家人、社会的各种需要、期望、责任之间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的努力。这些努力经常显得很笨拙、渺小、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但是却是每个普通人都切身经历过的,因此才产生跨越时间空间和种族的共鸣。&/p&&p&最为打动人的还是她的文笔以及选取的典型情节。书中描写的都是生活细节,而且是以一家人的四个视角来写,还包括了一段上一辈的生活经历,但是却很鲜活流畅。视角之间的过渡、转折也很自然贴合。可以说是细微之处见人心。&/p&&p&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开始读的时候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为什么现在的欧洲人会想要读一个华裔-白人跨种族家庭在七十年代的美国中西部小城的故事呢?慢慢读下去才开始体会到其中细腻敏锐的文字所折射出的深层的关于人性的共鸣。&/p&&p&举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大意如此):&/p&&p&“玛丽琳没有意识到,她在等待女儿回答的时候,是屏住了呼吸的。直到女儿说出了她想听到的回答,她才轻轻松了口气。”&/p&&p&把这样一种微妙的、潜移默化的压力和期盼描绘得活灵活现。相信许多人对于来自亲近的人那种无声无形却可能十分沉重的压力都能理解。&/p&
有哪些十分惊艳的书值得推荐先把惊艳定义为那些大大超过期望值、让我眼前一亮、霍然开朗的那种吧。非小说类:1。《有毒的父母》(又译《中毒的父母》、《中毒的爱》) (“Toxic parents” by Susan Forward)豆瓣链接: 苏珊.福沃德 (Susan F…
&p&读得比较多且杂,最高记录一个月读了17本,近几年让我惊艳并受益良多的书有不少。我所定义的惊艳,要么是有趣得令人想边读边跟作者把酒言欢,要么是内容观点主题精彩新颖得使人拍案叫绝,要么是深刻得让人读完之后不禁感到醍醐灌顶想重头再回味一遍。&/p&&p&认真筛选后按照分类列了个清单,大家可以根据需求阅读~&/p&&p&&br&&/p&&ul&&li&&b&心理学&/b&&/li&&/ul&&p&&b&1.《爱的博弈》 约翰o戈特曼;娜恩o西尔弗&/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3f0bcef93c0c_b.jpg&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我报了一个心理咨询的入门课程,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主要侧重对情感关系的分析与技巧运用。一整本都是干货,看完想给作者跪下。&b&从零和博弈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都非常实用。&/b&在我心目中已经是宝典般的存在。&/p&&p&&br&&/p&&p&&b&2.《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Krishnananda Trobe、Amana Trobe&/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53&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402f7fc59fdbacc24ed4_b.jpg& data-rawwidth=&2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figure&&p&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总觉得又是市面上的快餐鸡汤,因为是心理咨询师推荐的才买回来试探性开始读。阅读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想哭,它几乎是把你内心所有的伤疤重新揭开,逼你去正视去分析曾受过的创伤,字字珠玑,几次都差点读不下去,因为回忆童年创伤实在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p&&p&但当我看完,我感到了深深的解脱,不是“终于特么读完了”的解脱,而是我彻底释怀了某些一直让我觉得沉重的东西,&b&知道自己所有焦虑和恐慌是源于什么,知道造成两个人互不理解的原因是什么,知道很多事情都“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它让我产生一种巨大的宽恕感。&/b&&/p&&p&不了解过去就永远处于孩提状态。相信我,它能帮到你的方面,绝不仅仅限于亲密关系。&/p&&p&&br&&/p&&p&&b&3.《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4f0c9db51a3ff1ba4e90632_b.jpg& data-rawwidth=&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blockquote&“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恆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blockquote&&p&&b&而这本书系统描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的亲密关系,简单通俗来讲,就是教你“如何与另一半相处得舒服”。&/b&我想不止是亲密关系,读完这本书之后对普通人际关系也会有所帮助或启发。&/p&&p&&br&&/p&&ul&&li&&b&人文科普&/b&&/li&&/ul&&p&&b&1.《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 &/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cbd63c92ede_b.jpg& data-rawwidth=&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p&可能是,近几年来读过的最棒的书之一,非常惊艳,&b&它不止是历史,更是博物学著作,通过宏观的视角联系起了生物物理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等学科,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有参悟不透的问题,阅读这本书也许就能找到一个解答疑虑的指向标&/b&。同时,文中有几个的观点非常具有倾覆性,读完之后跟我妈探讨了很久,作为历史老师也表示这些观点很新,而且有道理。作者的思路相当广阔,文笔也趣味性十足,想给翻译颁奖牌。&/p&&p&&br&&/p&&p&&b&2.《海错图笔记》张辰亮 &/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5&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14ce37caff9ddb8387d53b_b.jpg& data-rawwidth=&3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figure&&p&这是一本&b&清代海洋生物图鉴的解析,可以说是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b&,由博物杂志主编撰写,几乎整本都是关于海洋生物的小众冷知识,相当猎奇且合我口味,属于看完之后能在餐桌上装逼的,同时在看的过程中好几次特别特别想吃海鲜。&/p&&p&(经评论区指出这本书所科普的内容有出错的地方,因为本身不是专业人士不好评判,所以暂时先保留此项。)&br&&/p&&p&&br&&/p&&p&&b&3.《死者在说话》威廉姆.R.美普斯 / 麦克.C.布朗宁 &/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2&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d648e0be7e689fdb32d9c_b.jpg& data-rawwidth=&3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blockquote&“他们有故事要讲述给我们,即使他们已经死去。那是我,一个法医骨骼学家的责任,去捕捉他们无声的呼喊和细语,去解读他们,为了活着的人,直到生命尽头。”&/blockquote&&p&&b&这是一个法医人类学家经历的奇妙案件,介绍了关于体质人类学的各种趣闻和冷知识&/b&,通过分析尸体来挖掘案件的原貌,趣味性和科普性都很强,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里最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本书。&/p&&p&&br&&/p&&ul&&li&&b&文学&/b&&/li&&/ul&&p&&b&1.《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Zweig.S.)&/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1&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c33cc7fdd67_b.jpg&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b&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上种种巧合的书&/b&,或者说,这是一本关于[命运]的人。每一个故事都是简短又互相独立的,却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一个平凡人物的决定,一个未被检查到的疏忽,都能影响这个世界的格局。读完会让人惊叹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世界竟是由这些巧合演变而成的。&/p&&p&&b&如果你想了解命运这回事,去读这本书吧。&/b&&/p&&p&&br&&/p&&p&&b&2.《带着鲑鱼去旅行》【意】安伯托·艾柯&/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1&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eeebe37a3c665ddbf7fe_b.jpg&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这个被称为“&b&这个世界上最博学的老头&/b&”,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是在鄙视读者的智商,看上去都是短篇小段子,但有些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读起来特别烧脑。他的文字总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感觉就像在看一个叼着烟杆的老头一脸淡定自如地嘲讽吐槽,而且&b&脑洞无比清奇&/b&,这种&b&在书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b&真的是头一回见。&/p&&p&据说他的另一本书里,还有“给世界名著写退稿信”和“一整篇都是手枪名称陈列”的古怪文章,真是任性到不行啊。&/p&&p&就这么有趣的一个人,去年冬天的时候去世了,实在遗憾。&/p&&p&&br&&/p&&p&&b&3.《巴黎烧了吗》拉莱·科林斯&/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1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e8a7b3216342_b.jpg& data-rawwidth=&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p&&b&历史最迷人的地方,不在于一场战役的胜负,不在于政局的飘摇动荡,而在于在这场变革中,那些小人物的故事。&/b&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里面的细节多到奢侈,作者历时三年走访了所有故事的见证者,甚至连文章里出现的某些对话都是有据可查的。&/p&&p&听起来好像是一本很枯燥的纪实文学是吗?&/p&&p&不,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居然把二战写得如此引人入胜,&b&随便翻开一页就可以毫无障碍地读下去,都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b&&/p&&p&它让我感受到了一场战争的体温。&/p&&p&&br&&/p&&p&&b&4.《红拂夜奔》王小波&/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53&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322abeddee50_b.jpg& data-rawwidth=&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简直一头雾水,不知道它的脑洞开到了哪里去,为什么可以把历史写的那么荒诞。读着读着却忍不住给王小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献上膝盖,&b&在这个世界里,出租车是由黑人把你装进麻袋里扛着去目的地,人们都踩着楼房高的高跷走路,男主角从来不穿内裤还喜欢从别人的脑袋上跨过去……&/b&&/p&&p&各种怪诞有趣的设定集合到了一个故事里,不知该说有病还是有趣呢。&/p&&p&&br&&/p&&p&&b&5.《月宫》Paul Auster&/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8d0ff2a28f3fcf0bd5e7d_b.jpg& data-rawwidth=&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p&保罗奥斯特笔下的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经历也充满戏剧性。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看到一个喜欢的公众号作者推荐,她对这本书的描述是——&b&“读小说为的就是各种铺垫之后的意外转折带来的双臂起鸡皮疙瘩的那一刻”。&/b&&/p&&p&&br&&/p&&p&&b&6.《ZOO》【日】乙一&/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8&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a3d38d4dea86a7d5386_b.jpg& data-rawwidth=&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p&这本书大概是人生23年里读过的最惊艳的短篇小说集,我读了不下5遍,每一篇故事都令人读完久久不能平静,&b&这个作者把人性的恶描绘得冷静克制却又淋漓尽致,同时又让人在这种寒意之中感受到平静和治愈,这种矛盾又神奇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拔,同时深深敬佩作者的脑洞&/b&。想要用生命推荐这本书。&/p&&p&&br&&/p&&ul&&li&&b&通俗经济学&/b&&/li&&/ul&&p&&b&1.《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f70bf81e13d35feb6fe9d41_b.jpg& data-rawwidth=&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经济学思维下对人类思考方式的探究,将大脑的思维活动划分成两个系统的部分,&b&读完之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思维,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应对。&/b&&/p&&p&我是带着这本书出去旅行的,一路上不断应用和应验书中的理论,感到受益匪浅。&/p&&p&&br&&/p&&p&&b&2.《富爸爸,穷爸爸 》 (美)罗伯特·清崎、(美)莱希特&/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4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70edd328dc2ffd511cea7c1_b.jpg& data-rawwidth=&1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0&&&/figure&&p&一本关于如何正确建立金钱观和财富观的书,作者根据自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b&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理财方法,帮助指导人们创造和守住财富,最终走上财务自由之路&/b&,可读性非常强,算是入门级的财务启蒙书,给当时的我带来很大启发。&/p&&p&&br&&/p&&p&&b&3.《The Economic Naturalist: Why Economics Explains Almost Everything》Robert H Frank&/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53&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99f75b25f809d8cb7fc22_b.jpg& data-rawwidth=&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b&这是我读过的最有意思的博物经济学读物&/b&。它其实是一门经济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把晦涩复杂的原理融入了无数个日常中的小问答中,既解答了疑惑,又教会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经济学思维去看待现象。比如它会回答你:&i&为什么彩色胶卷卖得比黑色胶卷便宜?为什么退休人士要买大房子?为什么近年来印度电影开始火了?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贵?为什么高速公路独立的北行车道发生了车祸,却使南行车道堵了车?&/i&&/p&&p&更神奇的是,它甚至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两性市场的问题,比如:&i&为什么通常长得好看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呢?为什么男性立法者要禁止对自己有利的一夫多妻制呢?为什么人们公认含蓄是迷人的品质?&/i&&/p&&p&多么有趣啊,更重要的是,&b&它还可以改变我们看待现象的视角,提高思考的能力。&/b&&/p&&p&&br&&/p&&ul&&li&&b&互联网&/b&&/li&&/ul&&p&&b&1.《大数据时代》麦肯锡 &/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d4006e74eac4_b.jpg& data-rawwidth=&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全书基本只强调一个概念——“大数据的重要性”。对大数据介绍得非常系统,感觉像是一份超长篇幅的论文,&b&从“是什么”“怎么用”“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弊端”“如何解决弊端”等板块解读“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很快地get互联网思维。&/b&&/p&&p&&br&&/p&&p&&b&2.《浪潮之巅》吴军&/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c4a7e4e0_b.jpg& data-rawwidth=&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简而言之这是一套&b&互联网企业的发家历史汇总,像讲故事一样介绍了各个公司的兴衰和互联网金融的概况,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还有一些干货&/b&,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帮助你在很短时间里了解如今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也十分适合创业的人看。&/p&&p&&br&&/p&&ul&&li&&b&实用&/b&&/li&&/ul&&p&&b&1.《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7f82ede76a1581ece9ea284b4718507_b.jpg& data-rawwidth=&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阅读是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按理说没有人不会阅读,但有质量和效率的阅读,是有准入门槛的。&b&这本书用最系统的方法教你做好“阅读”这件小事,如何分类图书,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汲取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等等。&/b&&/p&&p&想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这本书大概是必读的。&/p&&p&&br&&/p&&p&&b&2.《沟通的艺术》罗纳德·B·阿德勒 (Ronald B.Adler)&/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e5f1e8eef4_b.jpg& data-rawwidth=&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人生来就需要沟通,沟通就如同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元素。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沟通,而沟通,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成为高手的。&b&这本书厉害之处在于,它干货非常多,而且适用面很广,几乎是入门级PUA了&/b&,读完之后会让人产生 学会好好说话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人生巅峰 的错觉呢。&/p&&p&&br&&/p&&ul&&li&&b&绘本&/b&&/li&&/ul&&p&&b&《喵呜,原来你是这种汪》雷扎·法拉兹曼&/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3&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b38c67711d9fdfe7b3b0d_b.jpg& data-rawwidth=&3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figure&&p&这是一本,看完之后会想要跟作者击掌喝酒聊聊人生的漫画。&/p&&p&这个脑洞清奇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黑色幽默,动物成精,恶意满满,以及迷之温暖。看的过程中满脑都是薛之谦“有病啊!”的画外音。&/p&&p&&b&是一本笑点特别奇怪的书,被戳中的人会爱上这个作者,不懂的人只会觉得前者在自嗨。&/b&&/p&&p&&br&&/p&&hr&&p&&br&&/p&&p&谢谢你们耐心看到这里。&br&&/p&&p&需要说明一点,惊艳其实是一种个人感受,因此也见仁见智。大部分人读书的目的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个人偏好和知识盲区上的,我挑选的尽量都是本身有阅读价值的读物,同时参杂着少量我的个人偏好,如果恰好你也喜欢,欢迎与我交流呀!&/p&&p&最后想说的是,&b&愿意读书的人是幸运的,因为相比起不读书的人,我们能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b&&/p&&p&&br&&/p&&p&&b&会持续阅读,待更新。&/b&&/p&
读得比较多且杂,最高记录一个月读了17本,近几年让我惊艳并受益良多的书有不少。我所定义的惊艳,要么是有趣得令人想边读边跟作者把酒言欢,要么是内容观点主题精彩新颖得使人拍案叫绝,要么是深刻得让人读完之后不禁感到醍醐灌顶想重头再回味一遍。认真筛…
多图预警!!! &br&1《蝴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6ec40cc11bf454f18e19553d0dccd0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6ec40cc11bf454f18e19553d0dccd0e_r.jpg&&&/figure&2《大鱼》&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cc8bdad694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cc8bdad694_r.jpg&&&/figure&3《了不起的狐狸爸爸》&br& 导演是韦斯呀!(《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 &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6d1552ff10fce93b5027bac7ba9eb8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6d1552ff10fce93b5027bac7ba9eb8c_r.jpg&&&/figure&4《月升王国》 &br&导演还是韦斯呀!(他是个天才) &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c4daedfcca4ee4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c4daedfcca4ee4_r.jpg&&&/figure&5《穿越大吉岭》
&br&依然是韦斯!!! (他真的是天才) &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35bbce59deecda1b253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35bbce59deecda1b253a_r.jpg&&&/figure&6《潘神的迷宫》 &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b98e1a5a64bcac96d227c0c1621ea8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b98e1a5a64bcac96d227c0c1621ea8b_r.jpg&&&/figure&7《坠入》&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e84c0e9f58c556fda2f33d35e266a3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e84c0e9f58c556fda2f33d35e266a3e_r.jpg&&&/figure&8《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br&童话色彩&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aaf6287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aaf6287c_r.jpg&&&/figure&9《走出非洲》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9c35219de2ded7b79c0d1e8d64ebed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9c35219de2ded7b79c0d1e8d64ebede_r.jpg&&&/figure&10《明亮的星》 &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fe88c71bc751cfbbcdcab4ea59b5792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fe88c71bc751cfbbcdcab4ea59b5792_r.jpg&&&/figure&11《回归》 &br&阿莫多瓦式色调
&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4c15cf18d3dc3718dd51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4c15cf18d3dc3718dd51_r.jpg&&&/figure&12《漫长的婚约》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94a3b6c561d41c7340e9afeecc84a6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94a3b6c561d41c7340e9afeecc84a6e_r.jpg&&&/figure&13《午夜巴黎》 &br&伍迪艾伦的一首情诗 &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482e21dfd46c709f6bd28b9ce89eb0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钟乱了晚上睡不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