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说明扩散快慢与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有关的例子很多如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试着解释一下。

唐宋诗词名家背后的故事
前言唐诗宋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中的基因,小时候,妈妈爸爸逼、老师逼,从刚会说话的《咏鹅》《静夜思》到后来的长篇《燕歌行》、《长恨歌》。说实话,我读书时常常想:怎么那么多诗人词人,写了那么多作品,还首首都要背,太折磨人了,要是这些人都像王勃、李贺一样早点死,那我得省多少事呀!(别骂我,我想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想法!哈哈)长大后,发觉诗词的作用是在和美女聊天或者上聊天网站(还是和美女聊天,对男人我没兴趣,没办法)如果能时不时的整几句诗词,会引得很多美女夸的!下面我要介绍的唐宋诗词名篇,首先他不是超级有名的诗人(比如李、杜、白之类的人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再说也说不出新意来,故而略去不说了),还有是力求比较完整地反应那一时代的风貌,再者所选择的诗人必须是有故事的人,否则没故事也不生动。当然了,做为诗人还有一个正当的要求,他必须有名诗名句,这个名诗名句要世人皆知。如果您对我的选材标准有异意,对不起,请以我的标准为准!还有,当中的一些故事,难免会在细节上有一些偏差,还望各位高人能指点,千万不要拍我板砖,如果您实在看不下去我乱放厥词,就用金砖银砖拍死我吧!先谢谢各位高朋好友。第一章 初唐之宋之问说到宋之问您可能不太解,因为他大抵不算是唐诗界的一线小生,不过在初唐这块地面上,他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与沈佺期并称为“沈宋”,对诗的格律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实,他的名字虽然可能不太响,但是他的作品还是脍炙人口的,特别是其中的两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是诗人,但不是什么好人,或者说,是很差的人。历史上记载宋之问有三件事,各位,如果你们心理素质不是太好,或者是看这部作品时正在吃饭,您可要三思而后看,否则,如果有什么胃部痉挛,我可不负责!宋之问有个外甥刘希夷,为初唐诗人,刘希夷这个人真不是什么有名的诗人,但此人只凭一首诗,就让人记住了他(确切地说是两句),这和号称“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有一拼。他的这首诗叫《代悲白头吟》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怎么样,这诗写得好吧,是否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的诗词造诣已经相当高了!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据说曹雪芹的《葬花吟》就是模仿这首诗这几句的!不过这首诗最出名的句子不是前面几句,而是中间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读中学的时候,常常一边读着这几句,一边想着自己此时应该掉几滴眼泪什么的!不过,好像除了汗水,泪水,还真没掉过!传说宋之问看到这两句后非常惊叹,希望外甥把诗让给自己。(刘希夷是宋之问外甥,虽然他比宋之问还要大上6岁,不过没办法,宋之问辈分大。)刘希夷答应后不久又反悔了,他实在难以割爱,(所以说刘希夷做得不对,他应该在衣服上写上几个字:唯诗句与老婆不外借。)于是又将此诗拿出去亮相。这让宋之问恼羞成怒,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要害死这个外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杀人手法相当专业,既要把人整死,还不能让人看出是他杀。他的方法是趁晚上刘希夷睡觉的时候,用几个装了土的麻袋压在外甥身上,一夜以后,刘希夷肺里面的空气全部被挤干,窒息而亡!不过,从外表上看好像是猝死一样。这一年年刘希夷不到三十岁。就为一句诗,连亲外甥都杀,这宋之问真不是好鸟!武则天当政时,作为宫廷侍臣的他,千方百计想高攀这棵大树。他曾以一首《龙门应制》荣获拍马屁诗冠军。诗的最后几句是: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翻译一下:高祖太宗当年打下江山就是为了你!你现在当上了皇帝,万象更新!你不爱奢侈淫 荡的东西,整天就想着老百姓!造诣之高,脸皮之厚,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还异想天开,毛遂自荐,写就奇文一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意思就是说:我亲爱的敬爱的可爱的女皇陛下,虽然您已经六十多了,但在我心里,你就是我梦中的情人,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讨你欢心,我迫切地希望你能让我一亲芳泽,如果能那样,我死而无憾了!说明一下,当时宋之问40多岁,武老太完全可以当他的妈了!武老太颇赏识他的诗文,却没恩宠他。而且还很轻蔑地将诗稿扔向了垃圾桶,然后在龙床上搂着自己两位男宠二张说:“真是笑话,朕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凭宋之问那个老小白脸,也想亲近朕的龙体,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熏得朕好难受。”二张大笑。宋之问听到后,后悔不已,恨不得去撞墙。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不过好在我们的宋之问还是直面自己的毛病,每天坚持刷牙十几遍,而且还花高价从药铺中买了除口臭的丁香,天天含在嘴里。真是用心良苦啊!宋之问把张宇的《用心良苦》唱了一百多遍,也没能打支武老太的长满皱纹的芳心!于是,他退而求次,拍起武则天面首张易之两兄弟的马屁。宋之问不仅为他们的诗文捉刀,更为恶心的是,每每张易之要上厕所的时候,宋之问都手拿卫生纸,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服务。实在是有辱斯文啊!每每读到这一段时,我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想问:张易之尿尿时,宋之问是端着尿盆接着凤液(凤液这个词是我的独创:因为武老太是龙,那他的男妃应该算是凤吧!),还是扶着张的凤根,对着尿盆呢?唉!我想太多了。不管怎么说,宋之问把古代文人的脸都给丢尽了,可谓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宋之问在武老太死了后被贬到岭南去,路上倒是写了不少诗,颇为有名,现欣赏一首:《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诗写了他在被贬的路上边走边幻想着还能回家,要说这人渣还真是命不该绝,他后来又偷偷地跑了回来,居然还有人收留了他,不过宋之问做了回蛇,而他的这位朋友成了不幸的农夫——被宋之问告发身死,而宋之问却因为告发有功,又当官了。当然,老天还是开眼了,只是让他多活了两年,阎王爷终究还是收了他。最后再说一句,宋之问有首诗,其中两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每次看到这两句,我都全身发抖,您别误会,不是生气,而是兴奋:宋之问这样的人渣都可以说自己自孤直,那我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圣人了呀!
楼主加油更!!!!!
@我是傻叉笑哈哈 1楼
13:38:24楼主加油更!!!!!-----------------------------谢谢!我会更努力!
第二章 初唐之卢照邻说起卢照邻,只能用一个字——“衰”!卢家家学渊源,自从东汉卢植以来,出了老多名人,仅隋唐诗人就有卢思道、卢照邻、卢纶、卢仝等人。要说卢照邻出道挺早:十来岁就有名了,比他的哥们骆宾王迟不了多少(就是那个七岁写《咏鹅》的那个),名气也不小:初唐四杰,相当于初唐诗界的香港四大天王。四杰之一的杨炯就很崇拜他,杨炯曾说过,让我的排名在卢照邻前头,我感到惭愧。更重要的是,受人赏识:他做的最早的官是邓王府典签,邓王李元裕对他极为看重,曾对别人说:“前汉梁孝王有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才子做幕僚,小卢就是寡人的相如啊。”要不说福无双至呢,小卢出道太顺了,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他在邓王府干得好好的,不知道犯了啥事儿,被人抓进局子里了。幸好邓王对他还不错,想法把他给保出来了。可是从此后他却再也没脸在邓王府混了,只好选择离开。后来小卢又到四川任一个小县公安局长,也还算顺利,不但如此,他还走了桃花运,卢照邻在那里爱上了一位姓郭的市井女子。应该还把她纳为了妾。后来卢照邻离开新都去洛阳两年之后,骆宾王替那女子给卢照邻写了一封诗信,倾诉思念之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大概意思是,你这个冤家,想我的时候就天天腻着我,现在不喜欢我了,一走就是两年多,你说天热没人给我扇扇,天冷没人给我暖脚,你要是再不回来,我就让你戴个绿帽子你信不信!卢照邻之一去不复返,未必是他薄情,有可能是他身体出了问题。具体说,是瘫痪了!年纪轻轻就得了这样的病,这下半辈子就得在轮椅上度过了吧!不甘心呀,治吧!先是小卢和人合伙炼丹,吃!居然有效,能动了,激动呀,老天开眼,,只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天,更严重了,肯定的,丹药就像吸毒,麻痹神经的,要是丹药能治病,那就没有那么多短命皇帝了。再治,这回找了名医——孙思邈,查出了病因——风疾,治呗,没好!要不说衰呢,这么大的医生都没治好,也真够悲摧的。治是没希望了,好在他还有些朋友,替他买了些田,总算饿不死。都说诗人和一般人不一样,想那历史上的阮籍没事在家玩天体运动(就是脱光衣服啥也不穿)别人到他家里,他就说别人偷窥他;唐伯虎是中国第一个玩裸奔的人——在南昌大街上;近代诗人郭沫若写完了《土地》就跑到室外,捧着土啃;现代诗人顾城和老婆情人完3P,最后还一斧子把情人给砍了。卢照邻这一瘫就是十年。要说这十年卢照邻也不是什么事也没做,至少历史有载的事就有三件:其一: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就让家人推着他去外面,独自一个人看看风景叹叹气。想想过去糟糟心。期间也写过些东西,但都是伤心的文章,比如,在病蹋上,他写下了《释疾文》其中一句:“复幬虽广,嗟不容乎此身;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意思就是,OH MY GOD,老天无眼,怎么就让我这么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人得了这个病呢!我这是要断子绝孙呀。不过骂归骂,没用!那就做些有用的事吧!这件事很普通。其二:修坟——自己的坟,坟修好了,自己没事就躺在里头玩玩。都说诗人和一般人不一样,真够前卫的,后代金庸的小说里的活死人墓的构想说不定就是来源于这里。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够另类的,因为古代人迷信,这么不吉利的事也只有诗人才能做出来。其三:安乐死,话说瘫痪十年后,小卢(应该叫老卢了)觉得没治了,就和家里人一一告别,然后跳河自杀了。我靠!老卢的思想至少提前了二千年,到现在,中国都不允许安乐死,老卢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了,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捐献遗体。说了这么多,正面再来说说他的诗,卢照邻的诗绝对配得上初唐四杰这个名号,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罢了。《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个丫环中花袭人,这个名字是很典雅的,贾宝玉说是根据南宋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而来。其实,早在唐初的卢照邻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所以我估计,是陆游偷了卢照邻的诗。哈哈,不过这个没有任何历史记录,你们也不要当真。卢照邻最有名的诗是《长安古意》诗很长,摘录一下,如果你不喜欢看,完全可以跳过去。长安古意——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这首诗前半部分描绘了长安奢侈的生活,后半部分描写了上流社会的人为了利益相互倾轧的现实,很具有忧患意识。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另一首诗,很短: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这才是他一生的写照——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可惜天不假年,疾病缠身,英年早逝。悲乎!
哈哈哈,楼主我又来顶你贴了
@我是傻叉笑哈哈 4楼
20:52:45哈哈哈,楼主我又来顶你贴了-----------------------------真感谢!我又有动力了!
拜读了,望继续!
南京的朋友,支持一下
第三章 中唐之王维王维是帅哥!史称“风流蕴藉,语言谐戏。”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横看横好看,竖看竖好看,再加上小嘴很能说,甜妹妹蜜姐姐地话天天挂在舌头上,还时不时的整两句诗,再在吃饭的时候说些笑话,哪个姑娘见到不怦怦心跳呀!自古才子佳人,少年风流,更何况在开放的唐朝。王维也不例外。传说王维青年时有一次生病了,去买药,觉得药店的小姑娘真可爱,就动了凡心,又是猜谜又是赠诗,把小姑娘也谜得五迷三道,三下五除二,两人情愫暗生,后来王维科举高中,两人也喜结良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王维是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可是!可是我不得不说可是,正是这样一个男人,却有非常特别的一个怪现象,他在30岁左右时,妻子过世,其后的30年里,他未再娶,也没有像别的诗人那样传出什么绯闻,应该说他对妻子一往情深。一个诗人,怀念亡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写诗了,你看人家元稹,村村都有丈母娘,但是凭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硬是让别人把他当成了情种;苏东坡,老婆小姨子都要了,还娶了小30岁多的妾N个,但是他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引得多少纯情少女玉泪长流。王维诗保留下来的有400多首,愣是没有一首写他老婆的。有人说,他的《红豆》应该思念妻子的诗,其实这是个误会,《红豆》诗原题是《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这首诗是写朋友之间感情的,只不过如今人们都爱拿这首诗表达男女恋人相思之情,故而曲解了。那么王维不写诗悼亡妻,又不结续弦,为什么呢?后人猜测王维好男风,我这可不是乱说,也有一定根据。翻开王帅哥的诗作,稍一留心,就会发现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超高——裴迪!:《菩提寺禁裴迪》、《山中与裴迪秀才书》、《酌酒与裴迪》、《赠裴迪》……特别是这首《赠裴迪》,简直是情浓如蜜: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想吐没?想就吐出来,别憋着。你看看,成何体统!孤男寡男的,还“同携手”,还“同本心”还“相思深不深”这不是赤裸裸地奸情嘛!当然,裴迪给王维写的诗也不少,翻开《全唐诗》,裴迪所存诗二十多首,都是与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因此,有人说,王维与裴迪有断臂之嫌。然而,这只是猜测,没有任何根据。注意,我说的是任何!更何况,古代之人志同道合,称得上是生死之交。并且裴迪救过王维一命,说来有点话长。安禄山攻进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王维没跟上,被叛军抓获。王维名气大,安禄山让他当官,他吞药诈称有病,最后还是被迫做了伪官。叛军们搞庆功会,逼迫唐宫乐人表演节目,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面向西哭泣 ,被叛军肢解,王维知道了这件事。恰好这时,裴迪冒险来看王维,王维就偷偷写了一首《菩提寺禁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没想到,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乱军平定后,以前在安禄山手下当过官的人都要治罪,罪分六等,王维被关进牢房,订为三等罪。王维的弟弟当时做刑部侍郎,正三品,他提出把自己官职削了,为王维赎罪。他还将这首《菩提寺禁裴迪》呈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这一句,立即来了精神,这不正是对大唐表忠心的吗?免不了要找裴迪来作证,裴迪当然说是啊,说那天我去看王维,他亲口吟诵给我听的。就这样,王维被赦免了,免予起诉。所以王维与裴迪的事有根有据,毫无证据!(哈哈,有点绕舌吧)这事不靠谱,什么事靠谱呢?还有个事,更不靠谱,但是被传得更广!那就是王维曾经被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糟蹋了!(还真有这事?我怎么没遇上这等好事?或者是让宋之问遇上了,不知道会不会发生艳照门呀!)不管怎么样,先看事情吧,事情是这样的,话说王维刚20左右时,到长安考试,顺便拜拜门子(唐朝这样的事最正常不过,也能增加考中机率)不巧被玉真公主看上了,当时玉真公主30左右,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而且她没有结婚,出家当了道姑。(记住,唐朝当道姑的决不是清修之人,洽洽相反,道姑更多的是娼妓的代名词,唐代佳人鱼玄机就是开妓馆的道姑。武则天、杨贵妃乱伦也都是用道姑做掩护.)玉真公主运用一打一拉的手段上了手,具体点说就是先让王维落榜,然后再让王维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王维再中榜。当然这个故事也有别一个榜本,就是李白和王维都争着要上玉真公主,最后更帅嘴更甜的王维成功中标。不过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说起来我也算半个文人,我们文人怎么能这样呢!我相信,除了极个别的文人外,大多数的文人都是好的,就算好色,也是被逼的!好的,书归正传。王维后来结婚了,当然惹得玉真公主醋瓶翻了一地,于是,贬官,看你丫还不老实。在王维老实认错后又升官,最高做到右丞,正四品下,故史称王维为王右丞。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有些书中把王维和玉真公主的事说成是王维和太平公主,这才真的是不靠谱,王维在公元700年左右出生(有说701年,也有考证在699年),在太平公主约生于668年,713年就卒了。要是太平公主真跟王维有染,那她真是“重品味”了!所以,王维这一生不得意,只好寄情山水,研修佛经,寄情诗画,品味音韵。人生之不幸却换来艺术之大成。是不幸呢?是幸动呢?还是用诗句来总结吧“国家不幸诗家幸.””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王维寄情山水,无意中引领了一个潮流——山水田园诗派。《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首都是经典,首首都脍炙人口!到了临命终时,王维自知时至,当时因其弟王缙居住凤翔,王维便索取笔来,写信与他告别,又写信给平生亲戚好友,一一辞别,信中谆谆劝勉鼓励亲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以求了脱,慈悲心志,流露其间,书写完毕,便舍笔安详而逝。王维的死,是佛性的升华,是对世俗一切真的、假的、对的、错的关于他的传说的不屑。江湖已经没有了王维,但他的传说还在流传!
写的真好,楼主真棒!
第四章 中唐之元稹元稹是个很复杂的人,说他是情种吧,确实,他为亡妻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识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光凭这两首诗,元稹也能称得上著名诗人了。说他无情吧,也是,据有确凿历史记录,他的老婆小妾情人就多达6人,其中韦从是他结发妻子,(在结婚之前,元少爷还有个恋人,不过被他玩弄后抛弃了)人家是大家闺秀,老爸是首都市长,生活自然富足。嫁给元少爷后饥一顿饱一顿,有诗为证“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翻译一下很好懂:我吃的是草(野菜)挤的是奶。烧的是树叶,奉献的是青春.没几年死了,以上元少爷的诗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亡妻的;元稹还玩过姐弟恋,对象是著名的女学者薛涛,比元少爷大了整整11岁。不过人家元少爷只是玩玩,没超过四个月,玩腻了,扔掉!最夸张的是一个叫刘采春的女子,人家是有老公的,元少爷看中了刘少妇美丽,会唱歌(好像有钱有权的人都喜欢会唱歌的,比如赖家叔侄哈啥的)有老公怕什么,买!玩了几年,又换,把青春美少妇晾在一边,这刘少妇也刚烈,跳河自杀!死也没能挽回负心郎的心,女人多得是!最不可思异的是他还和白居易抢过女人。我估计这是野史,不过从元少爷的过往历史看,野史未必不是真的。元稹和白居易是铁哥们,诗名也差不多,时人并称“元白”,两人是“一块扛过枪,一块下过乡,一块罚过站,一块嫖过娼。”有一年,白居易到杭州,当时在绍兴做官的元稹自然要给兄弟接风,为表示亲密无间,还邀请了杭州最有名的歌妓商玲珑做陪。哪知白居易太把元稹当哥们了,竟然看上了商玲珑,还当面向元稹讨要。元稹这个气呀!这小妞是我花银子雇来留着自己玩的,怎么能给你呢!当场拒绝,白居易也动了真火,真不把我当兄弟,连个女人都不让,又不早抢你老婆!切!两人于是吵了起来,商玲珑一看,连忙劝架,就说:“二位都是诗人,我看就比诗吧,谁诗好我就陪谁!”结果一比,白居易技高一筹,以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四首词抱得美人归。(要是当年我知道这首词还有这样的故事,也不至于背了那么多遍还不会)元稹脸都绿了,失身事小,失面事大呀!几天后,元稹憋了一首诗送给商不玲珑(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又把商玲珑抢了过来。白居易知道真相后,就和元稹彻底翻了脸。怪不得子曾经曰过:“哪个女人都能抢,只不过朋友的女人抢起来更爽!”有一首诗叫《重赠乐天》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事有关: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在感情上元稹让人分不清他是情圣还是情色,在事业上也同样让人雾里看花。有人说元稹是政治投机客,他先后投靠京兆尹韦夏卿,(韦从的爹,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后又投靠宰相裴度,得罪宦官遭贬时,又归顺宦官,后竟官居相位。也有人说他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在达州(四川的)为官时,做了一系列好事,以至于他在元月初九离任时,全城百姓都登上山头送别。我估摸着那些老百姓一边泪眼朦胧一边呤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際流。”之类的诗。现在元九登高已经成了达州的民俗了,达州凤凰山顶也修了元稹广场。依我的判断,元稹不算是个坏人,至少是性情中人,他的纪念妻子的诗是真感情的流露,至于他的红颜知己多,一是显示他诗人率真的一面,二是当时社会风气使然,白居易不也小蛮樊素一大堆嘛!至于政治上的墙头草行为,更好理解,想要为民造福,就要当官,想要当官,就不能得罪权贵。虚与委蛇是必要的。再者,元稹写了相当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比如《连昌宫词》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类似,白诗更多是描写帝妃的凄美爱情,而元诗更深刻,通过连昌宫兴衰变化,探讨安史之乱前后朝政治乱的原由。《织妇词》写了织女辛勤劳动却被官家强征的事情,反映了“苛政猛于虎的”事实。《田家词》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人民渴望平安,表明息兵罢戈的愿望。最为我们熟悉的恐怕要算《行宫》诗了: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寥落、寂寞、白头、闲坐”四个词极尽孤单冷清、韶华易逝之感。更可见元稹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提一下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著名的故事《西厢记》作者是元朝作家王实甫,而这个故事的始创者正是我们的百变诗人元稹,也有很多人考评,故事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而那个可怜的崔莺莺小姐就是被元稹玩弄后又无情抛弃的元少爷的初恋情人!
第五章 晚唐之杜牧“小李杜”是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大李杜”的诗人。(别拍我砖,听我慢慢道来。)只可惜生逢衰落之世,诗句中自然缺少盛世之气象,也没有乱世时诗人沉郁之慨叹。这就好比一个生活在下层的人一样,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但自己得不到,想造反,还舍不得。(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其实杜牧之才情当多大的官者不过分。当年,他凭一篇《阿房宫赋》就得高中。只可惜,社会现实这是他一个人所能改变的。因此他的这一矛盾思想在诗中充分反映了出来,特别是他的咏史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题桃花夫人庙》等诗中都对古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些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自身才学的信心、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当然,处在那样一个迅速衰落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人追求的人都会有这些想法。那既然报国无望,也只好抱抱小美眉了!《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首诗够猛!先说第一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翻译过来就是,老夫我在扬州十多年,除了逛窑子、睡妓 女外,啥别的事没干。第二首就是写给一个歌妓的。说你真美呀!全扬州的女人都没你一半好看!要不说这样的人讨喜呢!哪个女人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呀!上面的诗只是下酒小菜,正菜是下面这一首诗:《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怅”?怅什么呢?在扬州睡了十年,整个扬州城最靓的美女都投怀送抱了,还怅?还真是有“怅”,先听故事。听说湖州风光秀丽,美女如云,杜牧就高高兴兴地到湖州去玩。湖州刺史与杜牧铁哥们,估计再一起也做了不少调戏良家妇女的事,或者是一起玩过3P、4P也不一定,最了解杜牧的心意,便陪他到处游玩,并将有名的歌妓舞女都找了来,让杜牧随便挑选。可杜牧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然后又出了个超级现代的主意:“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估计是后来选美比赛的雏形,诗人脑袋瓜就是灵。现代各地举办的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玩意,可能就是受到杜牧的启发。杜牧这事可以叫体育搭台,美女唱戏。哈哈)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符合第一眼眼缘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口水流了一地,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人都是歪瓜裂枣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单刀直入地说:“我看中了你的女儿,要娶她,当然不是马上就娶她,因为还没到晚婚晚育的年龄,(好像那时候没这个说法。)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十年。”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敢说不吗?只好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猴急地找到那位女孩,(此时应该叫女人了。)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看来杜牧虽然风流,但不下流。不过古人说过“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小杜同志应该学习人家东坡晚辈,看到朝云可心,虽然只有12岁,没事,先收在房里养着,等过几年再圆房不迟。现在不也有种游戏,叫什么“养成类”游戏嘛! 刚才的几个故事是野史,只是博大家一乐。下面正说杜牧:杜牧家是世代官宦之家(不是宦官之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死早了,这也是杜牧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诗的意思就象胡传魁唱的那样:“想当初,老夫我家房子够大,书够多,学问够牛!”
自豪不能当饭呼,杜牧老爸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吃了上顿没下顿,晚上连蜡烛也点不起。杜牧20岁时,已经牛大了,能说会写,特别爱历史和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26岁后上了大学,做了官,要说呢,杜牧当官也还是不错的,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只想着泡妞,只可怜生不逢时,生在唐末,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唐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泡妞找“小姐”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社会风气如此,比如白居易,把泡妞当成炫耀的事,写进诗里,人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并没有觉得伤风败俗。特别有名的是宋朝的苏东坡,据说他写《赤壁赋》时,是和朋友还有歌妓一起去的,喝了酒后集体乱了性,现代人看到这儿感觉不可思异,这在现代可是聚众淫 乱罪呀,可是在那个时候,只是文人之间的小游戏而已。杜牧怀才不遇,也只好投入到解放妇女的事业中去了!55岁的时候,杜牧垮了。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最后说一个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学课本中就有,但是后人对这首诗褒贬不一,最有意思的是一位诗评家将诗的每句减了两个字而一点不影响诗的意思。时节雨纷纷,(清明,题目中已经出现,不必再写,且雨纷纷,可不就是清明前后嘛。)行人欲断魂。(行人可不得在路上,在家里那是闲人!)酒家何处有?(问号就表明这是借问,不必再写明。)遥指杏花村。(谁指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知道酒家在何处。)诗改得有意思,评论也有意思,特此写下来。
期待更新,写得挺有意思。楼主加油。
第三章 晚唐之鱼玄机说了那么多的诗人,都是男人,可是我更愿意说说女人,(因为我是男人)特别是有才、有貌、有故事的女人,鱼玄机,恰符合以上所有条件!作为诗人,她的确不是特别有名,但有一句她的诗,却是尽人皆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作为言情故事的素材,那可是大腕!著名文学家王小波《长安无双》就是写鱼玄机,香港电影《大唐豪放女》是写鱼玄机,,网络上写鱼玄机的更多!她本名鱼幼薇,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而最了解并欣赏她的人,就是当时的大诗人温庭筠。 在鱼玄机的父亲去世后,她们母女搬到平康里——当时的妓院聚集地居住,平日里做一些浆洗的工作,用以糊口。温庭筠慕名而来,找到鱼玄机,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小姑娘不慌不忙地念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庭筠为其才华折服,做了她的老师。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鱼玄机写下一首《遥寄飞卿》表达思念远人: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温庭筠和鱼玄机一直保持着介于师生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唐懿宗年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一天,二人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见到一群新科进士在争相题作。鱼玄机羡慕不已,悄悄在墙上题下: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首诗被初到长安的名门之后李亿看到,他非常倾慕鱼玄机的才华,而且他又与温庭筠有一面之识,于是找到温庭筠,请他帮忙引见。温庭筠非常欣赏李亿,有心成全他们。 在温庭筠的帮助下,李亿心满意足地把这个才女取进了家门,并把她安置在林亭别墅里。不料李亿的原配裴氏闻讯赶来,一进门,不由分说就把鱼玄机鞭打了一顿,没过两天,就逼李亿写下休书,把她轰了出去。李亿暗地里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又捐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油钱,把鱼玄机安顿在那里,“玄机”的法号就是观主给起的。两人日思夜想,无奈李亿受夫人制约,没法前来,过了几年,就抛下鱼玄机,和家小扬州任官去了。鱼玄机深受打击,此时观主已经逝世,观中只有鱼玄机一人,她的寂寞可想而知。鱼玄机一改以往的洁身自好,尽情放纵起来。她在观中收了几个徒弟,充当侍女。在观外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就象妓院的艳旗一般,顿时观中宾客盈门,香客文人与鱼玄机整日品茶谈诗,相貌英俊者则被她留宿观中。当时她青睐一个落第书生叫左名扬,因为他的容貌仪表酷似李亿,左名扬时常留宿在她房中。当时有一位官人裴澄,对鱼玄机十分爱慕,但鱼玄机非常痛恨姓裴的人,因为她就是被李亿的夫人裴氏赶出来的,所以对裴澄敬而远之。有一天观中来了三位贵公子,还携带乐师。鱼玄机对几位公子倒是司空见惯,但那位身材魁梧,举止清雅的乐师陈韪却大动她的芳心,她频频以眉目传情,陈韪哪有不明白的,第二天夜里就悄悄前来,二人如胶似漆。 鱼玄机观中的几个徒弟渐渐大了,每天耳濡目染继承了不少鱼玄机的妖媚本事。一个叫绿翘的就与陈韪有了瓜葛。一天,鱼玄机回来后,绿翘对她说:“陈韪来找您,见您不在,就走了。”鱼玄机心想陈韪每次都等她回来,今天为什么走了?再看绿翘面颊微红,头发蓬松,心下顿时明白了。于是她把绿翘叫进房内,令其脱下衣服仔细检查,发现胸前有指甲的抓痕。于是拿起藤条向她拍打,严厉责问。绿翘却反唇相讥,历数鱼玄机的风流韵事。鱼玄机一气之下抓住绿翘的脖子把她的头往墙上撞,等到她松开手时,发现绿翘已经气绝身亡。鱼玄机趁天黑把绿翘的尸体埋在院子里。 不料几月后,一位客人在院中发现许多苍蝇聚在泥土之上,觉得非常可疑,于是报官。官衙中派人来挖开浮土,见到了绿翘的尸体。鱼玄机被带至公堂,问案的竟是当年遭她拒绝的裴澄,可想而知,她二十六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古代女子的争夺范围只在家庭内部,她们用全部智慧争夺男人和对家庭的控制权。有幸成为正妻,要时时提防侧室抢班夺权,身为小妾,更要学会曲意逢迎,遇上厉害的大妇,小妾的命运极其悲惨。唐代女观诗人鱼玄机心强命不强,当她是李家小妾的时候,备受折磨和侮辱,而她对婢女绿翘,如同李妻对自己,她把自身遭受的不幸转嫁到绿翘身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对待潜在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铲除之,李妻这样想,鱼玄机也这样想。虽然鱼玄机是个才女,但她归根结底还是女人,她的不幸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的不幸!
好文章,有一些诗词的确应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的背景来阅读,能读出更多的东西来!
诗词有感而发,谢谢LZ的背景资料。
五代之皇帝词人孟昶《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孟昶的一首名词。我这才说,肯定有许多人要找我拼命,是个人都知道,这不是另一个皇帝词人李煜的作品嘛!对!你说得没错,我也没吃错药。这里面有不少的故事,听我一一道来!刚才说了两个皇帝——孟昶,是后蜀国皇帝;李煜,是南唐国皇帝(后称国主)。要说这两人相互闻名,未曾相见。孟昶大,当皇帝早,李煜小,当皇帝晚。两个皇帝都被宋朝抓到了东京(开封),不过孟昶去得早,死了,李煜去得晚,还是没见着。我主讲的是孟昶,顺带着介绍一下李煜,希望大家喜欢。还说刚才那首词吧,其实这首词是有争议的,到底是孟昶的还是李煜的,没定论。孟昶还有一首词,和北宋苏东坡也有著作权之争,后面会说到。(孟昶真倒霉,就被人记住一个亡国皇帝。)说起这个亡国皇帝,也有点亏,他16岁就当上皇帝了,当时他的老爹才死,各位叔叔伯伯手握大权,根本不鸟这个毛孩子,但这个毛孩子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把各位刺头收拾了。自己也当了近三十年太平天子。只是后来当皇帝时间长了,开始胡来,败了家。孟昶没能做个好皇帝,但是做了个好艺术家。他在位时,设立了国家书画院,宣传了儒家经典,编写了词书《花间集》(著名呀!喜欢词的都听过吧!)最猛的是他当了回一哥!中国艺术史上第一首春联就是他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古人讲迷信,而这首对联就够诡异。因为后蜀被灭后,北宋派了个叫王余庆的人任西川知府,而当时皇帝的生日就是长春节。哈哈,古人说一语成谶,想不到真在孟昶身上应了,难道真是上天注定?除此之外,成都人都应该感谢风流孟昶,孟昶有一个老婆叫花蕊夫人,(后来他也死在这个女人身上,后面会再说)最喜欢花,特别喜欢芙蓉花,孟皇帝下令全城种花,花开时节成都到处都是花,一时间处处锦秀,帮成都又有“蓉城”之称。花蕊夫人,既温柔风流,更兼天赋歌喉,每逢侍宴,红牙按拍,檀板轻敲,声徐流水,余音袅袅,绕梁三日。总之是要什么有什么,除了前凸后翘,还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后主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为了讨好孟昶,便别出心裁,用洗净的白羊头,以红曲煮之,紧紧卷起,将石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吃起来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名“酒骨糟”。孟皇帝有了花蕊夫人,就把天下都忘了,天天看不够,玩不够、说不够。用北京人话说——魔障了!有一次,孟皇帝和花蕊夫人在皇宫里玩累了,孟皇帝不知不觉瞅着了,等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睡在花姑美人的腿上,再看花姑美人,皮肤雪白,满眼含春,头发也被弄乱了,整个春色无边呀!孟皇帝一边欣赏美色,一边写下了一首词,《玉楼春
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真不愧是花间词名篇,要是我也能遇上这样个男人,让我做女人也值呀(就怕孟哥哥看不上我!)不过,这首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后来孟皇帝投降了,词也不见了,只留下了两句: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就这两句,让风流才子苏东坡激动不已,说:老夫得到这两句,少活几年也快活!光说还不过瘾,苏东坡又把词补全了《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也就罢了,似乎MY GOD还想为故事再添几笔,后来人们又在一处石刻上发现了孟皇帝的词,这下好了,两首词差不多,到底是谁整的呢?迷!!!故事再向后发展,就成了悲剧,孟皇帝投降后被带到了东京(开封),哪知道花蕊夫人太美了,愣把赵皇帝迷住了,赵皇帝什么也顾不得了,把花蕊夫人骗到宫里,“幸”了!花蕊夫人一女嫁二夫,二夫还都在,咋整呀,真是哭笑不得。赵皇帝也看出来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孟皇帝“做”了。你说这孟皇帝一辈子多惨吧!不过孟皇帝也有垫大腿的,就是李煜李皇帝,李皇帝也是被赵皇帝整到东京的,当时的赵皇帝挂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看上了李皇帝的老婆,人称“小周后”天天要“幸’小周后,李皇帝被戴了绿帽子,又天天看到自己老婆哭,还骂自己不是男人!苦呀!什么事没能干,只能写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这还得了!赵小皇帝一看到词,大怒!朕幸你老婆是给你面子,人家老婆想让我幸我还不幸呢!(哈哈,小赵皇帝说话可能不会这么说吧!)你还“人生常恨水长东!”朕就让你恨到底吧!于是,杀了!据说用得是一种叫“千机药”的毒!人是死了,词留了下来。后来有一位叫张心远的小弟看到这首词很是喜欢,特别是最后一句,因此把自己的名字改叫张恨水。这是后话。最后补充一下,其实这两位皇帝的死,还真跟美人没什么关系,全是这两人不好好当皇帝,由着性子乱来,为什么老婆,什么事都敢干。也难怪花蕊夫人有首诗就为自己辩护: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骂得好!为昨妇女界正了名,你们这些臭男人在我们身上找快活,最后还骂我们是扫帚星。我们要解放!!!
第八章 北宋之张先张先与柳永齐名,柳永就是那位和歌妓十分要好,整天出入风流场所的词人。张先比他好点,喜欢的女子都先玩玩,再喜欢的就纳为妾,不喜欢的就跑路,反正女人多得是。因此张先写的都是男欢女爱、春愁秋怨、喝酒聊天之类的词,当从内容上来说,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不过他处于词的早期,词风含蓄雅致,言辞工巧,情韵浓郁,清新深婉,带着雍容华贵的气派,是典型的文人贵族词,对词的格律也有不小的贡献。张先《行香子》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所写之词,离不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题材;而他的这首《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因此,当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名“张三中”。张先听说后,很觉得自己长本事了,说道:“为何不干脆叫我‘张三影’?”看众人不解,张先自鸣得意起来,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诗句呢。”于是,众人顿悟,都追着称呼“张三影”。其实,张先爱“影”之深,擅长写“影”,岂止以上的“三影”?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均属名句。但是,后人评价最高的还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他“诸影”都远不及。特别是写《人间词话》的王国维,对“云破月来花弄影”推崇倍至。(我更喜欢“无数杨花过无影,”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来“字特别不喜欢。不过你们别听我的,还是听王老先生的吧!)“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天仙子》,历来为人所称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首词通过描写庭园楼阁之景,抒发伤春自伤之情。明代杨升庵对此词的评价甚高:“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因其传诵一时,名气太响,又给张先添了个“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绰号。一次,尚书宋祁有事找他,一到张府,就教门人传话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肯乎!”宋祁曾作一首《木兰花》,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动一时,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张先在屏风后听到宋祁的声音,不觉好笑,马上走出来,边走边高呼:“哈哈,莫非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到了?”两人一时相见恨晚,摆酒尽欢。这两人一个德性,都是一生未作高官,但衣食无忧,所以做的词都是伤春、伤心、伤情的作品,更得意于自己词中用词造句的生动,内容上反而显得小气了些。张先一生安享富贵,没干过大事,也没受过罪;(北宋早期的文人最爽,只要不乱说,就一生富贵,有钱!宋朝皇帝早就明确表示过,只要听话,文人国家花大钱养着。因为宋朝皇帝防备武人特严,所以张先这样的文人受到了优待。加上他性情疏放,爱说个笑话,喝酒后会編个黄段子,诗酒终年,留下很多风流故事。他是个崇尚及时行乐、追逐“一夜情”的“花心文人”,与后世那些动辄愁眉、凄苦困顿的“牢骚文人”完全不一样。年轻时,张先有一次去玉仙观,路上偶遇谢媚卿。虽然是初见,但一个是声誉鹊起的风流词人,一个是风月场里的花魁,两下闻名,“一见慕悦”。两人简单攀谈几句,“目色相接”,眉来眼去,象《西厢记》里的张生和莺莺一样,很快就许下了“西厢之约”。(就是找个地方开房,比现在的网友还开放。)事后,张先特写了《谢池春慢》词,以叙一时之艳遇。(估计要是那时候有照相机的话,艳照门会早一千年出现!)玩这种事可不是第一次,要不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呢!张先曾疯狂地喜欢一个小尼,定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是,庵里的老尼非常严厉,把小尼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不准他们相见。这可难不到张先,他让小尼在墙头放张梯子,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偷偷划船过去,登上梯子,翻过墙头,溜进屋子,天亮之前再悄然离开。这样约会了多日,老尼竟未发觉。(居然也没怀孕,真是神奇,不知道有没有吃什么避孕药之类的东西,还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唉!不能想,还是古人牛。)后来,张先或许是想科考,或许是怕日久暴露,或许是有了新欢,不再来赴约,并杳无音讯。小尼望断秋水,“日日思君君不至”,郁郁成疾。张先对这一段偷情经历,也十分怀念,填了一首词,这就是著名的《一丛花令》的来历: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词以小尼的口吻,抒发在他离开后独处的相思和惆怅。结尾三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将小尼的心态刻画得极为细腻,生动地表现出对青春的珍惜、对爱情的期盼。看来张先也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鸟,借用小尼的口吻请求小尼原谅。小尼对张先的执着爱情,显然用错了人,因为张先并没有回来;他还在招花引蝶、四处留情,忙得不亦乐乎,哪还顾得上她!张先信奉的是“人不好色,地广人稀“之类的格言,宋朝繁荣富裕,风气也开放得很,跟当今一样,偷情“绯闻”是提升知名度的绝妙题材,这首《一丛花令》一时大红大紫,张先在笙歌如烟的风月场所更受欢迎。欧阳修小张先17岁,听人传唱这首词后,非常喜欢,一直想结识他,但苦于没有机会。后来,张先主动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在屋里听到门人通报,惊喜过望,顾不上倒穿着拖鞋,就匆匆忙忙地奔出去迎接,边奔边笑道:“哎呀,‘桃李嫁东风郎中’到了,快请进!快请进!”这次相逢,不仅留下一段“倒履迎客”的佳话,还使张先又获得一个“桃杏嫁东风朗中”的绰号。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