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官网首页新生报到随亲人员住哪?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护送 81岁奶奶亲自“上阵”(图)
前天,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好多家长帮助报到的孩子看着行李。记者 郭发祥 摄81岁奶奶也来了前天上午,18岁的小浩在老爸的“护航”下,来到老城区的高校报到。父亲肩挎四十来斤的行李包,汗水从脖子流到胸膛。烈日当头,小浩的父亲紧缩眉头,绷紧脸颊,不断喘着粗气。正值各大高校报名,很多家长都跟小浩父亲一样,从千里之外送子女入学,摇身一变成为“力哥”。“独立报到”似乎又成了一纸空谈。准大学生们,难道你们还没准备好独自生活?父亲陪坐30小时火车山东人小浩高考前刚满18岁,高三最后一搏,冲上了本科线。中学时,小浩从来没走出过济南。出发前,他与父亲商量,想独自来学校报到。然而,母亲死活不同意,不放心他一个人坐火车。还打算从家里带些棉被等日用品,省得买新的。8月23日早上7点多,小浩在父亲的陪同下,踏上南下的火车。上火车前,父亲一路挎着行李,折腾2个多小时才到火车站。“太难坐了,半夜还有小孩子哭闹。爸爸本可以不受这个累。”小浩说,因为是硬座,晚上只能趴在桌上睡或靠坐椅睡。近30个小时车程,父亲靠两桶方便面填肚子。小浩每顿都没食欲,靠包里的零食,撑完了全程。父亲说亲自送孩子才放心24日中午,小浩和父亲到达重庆。前天中午,两人赶往永川。下车时,父亲把被套、棉絮等轻松的行李递给小浩,自己则挎着40多斤的行李袋走进校门。“娃娃没出过远门,亲自送来才放心。”小浩父亲说。其实,像小浩这样,父亲“护航”的新生还不少,甚至有的带着“亲友团”。有名新生从大渡口区来,陪她来的除了父母,还有81岁的奶奶。“每个孙子我都要送。”81岁的奶奶说,要亲自送来后,回去才放心。綦江女孩拒绝母亲送綦江女孩程亚,没有让父母跟着来学校,而是联系了两个綦江老乡帮忙。一开始,程亚的母亲执意要送她,但程亚去买车票时,只买了一张。“不好意思,我只买到一张票,你实在要去,只能再去买票,但不一定能买到这个时间点的。”她对母亲说。昨天,程亚拖着一个行李箱,拎了大大小小的三个袋子进入校园。很快便联系到綦江的老乡来帮忙。“我既能洗衣扫地,又会购物砍价,父母没必要折腾这一趟。”程亚说,临走时,母亲非要打车送她去车站。来永川的路上,母亲也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情况。在程亚看来,去学校前买好票,少带些无关紧要的行李,“独立报到”并没多难。“送我像是一个仪式,毕竟上大学在父母眼中是大事。”程亚说,“很多同学可能没出过远门,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送来不外乎就是图个放心。”(来源:重庆晨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摒弃一切目标。”(BY 赫尔曼·黑塞)晚安,各位。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9月5日上午,柳铄一家六口人来校报到。
  文/图 半岛记者 孙雅琴
  9月5日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今年护送新生报到的亲友团队伍依然壮大,大到70多岁,小到只有4个月大。在石油大学今年报到的新生人群当中还有一名“励志哥”,他也是在亲友们的拥簇下来校报到的。不过不同的是,他的父母早已过世,是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圆了大学梦。
  最小亲友团只有4个月大
  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新生6984人。其中,本科生4752人,硕士生1772人,博士生190人,留学生270人。由于石油大学录取的新生涉及省市较多,护送新生报到的亲友团队伍也十分壮大,不少亲友送孩子的同时,也想逛一逛青岛。亲友团当中,年纪大的70多岁,年纪最小的竟只有4个月大。
  在理学院报到的新生柳铄与爸爸妈妈、姐姐姐夫以及自己4个月大的小外甥女,一家六口人一起到学校报到。一家人浩浩荡荡拿了好几个行李箱和布袋子,还推着四处张望的小宝宝寻找报到点。记者采访了解到,柳铄今年高考成绩633分,被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录取。据介绍,只有在石油大学所有录取新生当中排名前100的考生,才有机会入选理科实验班。柳铄一家人虽住在胶州,离学校不远,但一家人还是想在护送柳铄报到的同时,欣赏一番唐岛湾的美景。“学校周边的环境真美,虽然宝宝现在才4个月大,但也想带她来感受感受。”柳铄的姐姐告诉记者。
  “00后”学霸4岁就上小学
  在繁忙的迎新现场,不少“00后”新生的出现也引起大家关注。对着报到名单细数下来,今年共有17名00后“小学霸”被石油大学录取,记者在报到现场遇到的韦统龙就是其中一员。
  “我可没跳过级,4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小学了。”2000年出生的韦统龙来自山东菏泽鄄城的一个小村子,因为从小就爱看书认识了很多字,在4岁的时候他就主动要求去上学,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我并不觉得自己年纪小,就可以少学一点,相反我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行。”经过了高考的洗礼,韦统龙拿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寄来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已经是大一新生的他才15周岁。
  韦统龙出生于农村,家中平时靠几亩地的庄稼生活,打工在外的父亲每月都会寄回家一些钱,除了给母亲买药治病之外,都用在了韦统龙和正在上大学的姐姐身上。“从初中开始,每次我要考试的时候,姐姐就会打电话给我鼓励,六年里没有一次例外。”家境的贫寒并没有让韦统龙失去自信,相反更让他在中学时代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成为村里人尽皆知的“小学霸”。
  大块头新生有大智慧
  报到现场,还有一名“大块头”新生格外突出。他毫不费劲地拖着两个大行李箱,穿梭在人群当中。这名新生名叫姚志鹏,他身高192cm,体重150kg。他同母亲两人从新疆一路坐火车,花了一天两夜的时间才来到学校。姚志鹏妈妈的老家是山东济宁,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调去了新疆,“是我支持孩子报石油大学的,也是想让他离山东老家近一点。”姚妈妈说。
  姚志鹏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级里最高的,也是最壮的。但他坦言个子高也并非一件好事,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上下公交车经常撞到头,上下出租车也总是要缩着身子。”不过,姚志鹏“大块头有大智慧”,他从小的学校成绩都在班里前几名,很少让父母操心。姚志鹏今年被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他希望上了大学之后既好好学习,还要玩遍青岛。
  靠亲友资助圆了大学梦
  在9月5日新生正式报到的前一天,一位特别的新生已经在亲友们的簇拥下来到。这名新生名叫孙诚泽,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的亲友团里面少了父母,因为他的父母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已过世。“听说诚泽考上了石油大学,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孙诚泽的表姐宋春燕说:“三个姑姑和一个姑父,还有他的大娘都特意从青州老家陪他过来报到。”
  父母过世之后,七年来,孙诚泽一直跟随小姑孙秀芹生活。“亲朋好友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在小姑和其他亲戚朋友们的鼓励下,孙诚泽铆足了劲学习,最终被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未来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那些给过我关怀的人。”
  在孙诚泽求学历程中,当地学校和民政局都曾给予过他学费补助。面对贫困新生,中国石油大学也专门开放“绿色通道”。“对于家庭有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情况的新生,学校为他们准备了爱心礼盒,还会在军训期间,帮助学生办理千余元的临时困难补助。”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6级新生辅导员刘敏介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还记得大学第一天报到的场景吗?北京高校迎来新生报到高峰
日13:18&&来源:
9月6日,北京西站北二出站口,前来迎接师弟师妹的“老生”们(贾兴鹏摄)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贾兴鹏 实习生于洋 陈宛钰 敏筱臣 毛嫣然 谭昊婷)9月6日清晨,北京西站北二出站口,一群拎着大包小包,稚嫩的面孔鱼贯而出,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大一新生。
日前,北京西站迎来首都高校新生报到高峰,40多所北京高校在北京西站设立了迎新点,这让刚到北京的新生们,一下列车就能找到组织,感受到家的温暖……
老生接新生 用行动传递爱
“我们早上6点多到北京西站的迎新点,就已经有几名学生在此等候了。”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处张宏宝表示,9月6日是中央民族大学迎接新生的第一天,学校专门在北京西站等新生集中到达的站点,开辟了迎新点,学生及送行的家长可以乘坐学校大巴,直接到学校报到。
“今年中央民族大学派出了5辆大巴,专门迎接北京西站的新生。”据介绍,中央民族大学的学子来自祖国天南地北,有从遥远的新疆赶来,也有从西藏、云南、海南等地过来。
9月6日,北京西站,中央民族大学迎接新生的志愿者们(于洋 摄)
“今年我们的学生,已经覆盖56个民族了。”中央民族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董真t告诉人民网记者,56个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大融合,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特色,因此,做好学生到北京后的第一站接待工作尤为重要。
在北京西站出站口和迎新点,一群举着高校牌子的“老生”,同样引人注目。“这次听说招募志愿者接新生,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因为我去年也是这样被师兄师姐接到学校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二学生陈荟延告诉记者。
藏族女孩次旦玉珍也成为接新生的一员,两年前她如愿考上中央民族大学,第一次走出藏区便是从日喀则来到北京,次旦玉珍回忆道,当时因为父母都不会说汉语,不方便送她来京,她和几个新生,背上行李坐上大巴车,辗转火车将近43个小时,才来到了北京。
“一下列车就看到了民大的迎新牌子,很亲切,找到了家的感觉。”次旦玉珍告诉记者。
9月6日,北京西站,新生们拖着行李,穿过广场,去新生接待点(贾兴鹏 摄)
取消收费 首次无偿为高校接站服务
每年迎接新生,对于北京西站来说都是大事。为应对新生入学报到数量大、认路难等问题,今年,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统筹恒兴中心与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共同实施,成立了临时接站服务处,开辟了北二出站口西侧大厅为新生接站专门区域。按地区管委要求统一取消收费,首次无偿为首都各接站高校及其新生、家长提供志愿服务。
恒兴中心王思宇表示,做了10多年的统筹服务工作,无偿服务这是第一年,新生流量大、识路难对安保与志愿服务要求高。截止目前,北京西站已经为42余所高校办理了接站手续,预计今年有50余所高校在西站地区集中接站,将有3万余名新生和家长集中到达。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现代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方便,但大多数父母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一人来京求学。北京西站宣传处宋婷婷表示,就目前北京西站接站情况来说,父母陪同孩子开学的情况仍很明显,针对客流量大等相关预判问题,西站启动预案,重点通过广播增强安全提示,并在客流量较大时段增派引导支援,针对西站地铁与铁路联动的特殊性,争取做好新生接引的第一站工作,“路地”统筹,为学生和家长保驾护航。
还记得大学第一天报到的场景吗?
当看到很多稚嫩的面孔,拎着大包小箱,鱼贯走出北京西站,记者想起了10多年前的自己,被师兄师姐接站的场景。情不自禁发了一个朋友圈,问大家是否还记得大学第一天报道的场景?
于是乎,记忆的闸门似乎打开了,以下为节选的网友回复:
Tiger:背两个麻袋,穿一双双星运动鞋,一身西服,就差没带大米了。
请叫我泡菜小姐:我在北京站也没看着有接我的啊,哈哈。
Paradise:从魏公村地铁站打出租到民大小东门。(备注:两地相隔200米)
吴涛涛:我是21年前。
才露尖尖角:赶着最后一天去报到,结果就迟到,去的时候都开系会了。
大橘子:当年也是在北京西站被接来的。
徐蘑菇:我到的时候,是报道第二天五点多,学校已经撤摊了,到的太晚。不舍得离开家,后来我爸在北京陪了我好几天才走,感觉我们宿舍的同学的家长早就走了,我爸还一直在。
杰克孜布:我们在本部报完名就被带到昌平邓州,一个没有村子的地方,路上感觉像当时说的被骗的人感觉很像,哈哈。
阿温迪:看见小学妹,回忆起了年轻时候的我们。
演员:第一次从河北去兰州那么远的地方,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既充满对大学新生活的向往,也带些许离别家乡家人的不舍。当初的稚嫩到现在还充满画面既视感。当然,我们学校可没有媒体接人,并全程报道。现在回想起来,四年,真的太短暂了,一闪而过。
宣:一下暴露了自己的年龄,我才不在这回忆呢。
全琴:从机场打车到友谊宾馆,然后从友谊宾馆打车到民大……
张苏言:我只记得我们08级的师姐很美。
杰子:有个发小在北交大上学,同村的还有一个师姐在民大,他们俩人去接的我,想想还是很有福气的,自己一个人来北京到这就有人接。
大齐:我下铺的兄弟套上院服就出来当志愿者了,虽然他也不知道哪里是哪里。
丁三金:我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报到的。
漠尘:我是被姐姐和未来的姐夫接到学校的,没有体验一把学校接新生的感觉,遗憾。
王岩:一家人开车送我的,在学校里遇见师哥师姐感觉很亲切,那天的文华楼还在装修没有名字,那天我以为去食堂要自己带饭盆儿,那天开班会坐在我前面是我一见钟情的姑娘。那时候天很蓝,爱很暖,时间很慢,那时候我才120斤。
素雅:长得美的才被接,丑的没人接。
思考鱼:我自己带了一箱假的康师傅,到的那几天天天泡面。
柒酱酱:还真是刚好十年前,开学第一天在学校东门吃了一碗没有一点辣椒的清汤寡水牛肉面,差点眼泪掉下来,于是活生生吃了三天泡面。
我不是很想说话:木人接,自己坐320到的学校。
Mars:挤695,人快悬空,第一次感受到帝都早高峰的可怕。
Linh:踏出北京西站那一刻,第一次感受到热浪。
章鱼小洁:我也没人接,打车大晚上从西门直接到宿舍楼下面了,话说那时候西门夜市好火。
Me:我记得我就是自己拖着行李箱去的。
抱抱:我跟我爸,一人扛一包。
杨小歪:被室友当成老师。
晓晓:看得我还挺感动,回不去的大学时光。
La vida de lily:我来的时候天还早,摊儿还没摆,接站的车倒是早早就来了,车身大写“北京交通大学”,然后一路呼啸着开启了我的青葱岁月。
Farfalla:我当时是从北京北站被接走的,好温暖。
跳跳牛:20年前,我自己来的。
(责编:胡琳(实习生)、白宇)
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上线 方便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在第二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4日正式开通,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慈善活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是依据《慈善法》“信息公开”要求而建设的统一信息平台,用于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参与主体面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媒体购物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年,精准扶贫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而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上海交通大学 大一新生的亲身感受!
我的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 大一新生的亲身感受!
1. About Our University&
官方的介绍就略去了,我来谈谈我对交大的印象吧。首先,校园很大,没有自行车是极度不方便的。其次,男生很多,长得矮和难看的男生尤其多。再次,校园绿化不错,但建筑很挫。最后,这真的是一所工科校。&
高三的同学可能都对男女比例这种事情特别感兴趣。在交大,男生比女生多是肯定的,多多少呢?是不知道的,因为没有看到任何官方统计。外语学院和媒设学院的女生占极大多数,安泰经管学院的女生占大部分,医学院是1:1,工科学院一般男生都要比女生多好多。男女比例对学习是没有半点影响的,大家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校园的设施还是很不错的。有健身房,KTV,也有桌球馆。反正想学习的人会找到好地方学习,想hea的人也会找到好地方去放纵。&
交大的学习氛围浓厚不?这个问题我倒是说不准的。说不浓厚吧,身边总是会出现学霸和大神,说浓厚吧,身边也总会有各种渣渣和打DOTA不学习的人。&
作为一个工科生,除了“苦”字以外,我找不到任何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我现在的生活。但是,我喜欢这种“苦”,因为苦得很快乐,也很有价值。&
2. About our school&
交大是分学院管制的,意思就是学院之间的联系会很少,基本上管理你的都是院领导,而不是校领导。当然,某些课程的老师并不是本院的老师教的,例如:英语。&
我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你们选专业的时候看到的“电气信息类”就是我们院。因为我高考考分不是特别高,所以当初高中老师听到我在电院的时候都问我是不是调剂的。我想说,如果你调剂能调到电院来的话,你运气真的太好了。&
电院是交大的第一大院。可能大院和优秀与否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大院人多,资源多,钱多。我们的江书记就是电院的。江书记是谁?大家都知道的吧。作为交大苦B第一院,我们的课业压力必然是大的。反正大家都这么过来的,所以也没什么能不能熬下去的。&
下面就开始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院的情况吧。因为我刚刚大一结束,所以可能对电院的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
3. About our future&
就业这个东西恐怕是众多高中生很关注的一点。电院的就业率是很高的。但是对不对口这个就不一定了。我想要改正大家一个错误的观点。好多人都认为专业和职业不对口就等于白学,但是,知识本来就是白学的,我们要培养的只是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你能够保证你学的专业知识到了毕业还能记住吗?一个暑假就忘精光了。&
就业方向的话,什么南方电网、上海电力、Google、百度这种公司就特别喜欢来我们院招人。反正无论你想要安逸稳定的生活,还是钱能挣很多但可能竞争压力很大的生活,电院都是一个好选择。&
至于研究生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比较关注。交大的学生选择保研的比较多。因为考研很辛苦,而且交大本来就是研究型大学,所以在这里读研究生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们保研的话,每个专业成绩的前15%都有机会的。排名靠后的学生如果拿了什么奖或者是社么干部的话,也有机会的。大家可能觉得保研就是待在交大。其实不然。你可以选择保研到浙大,如果你想感受另一种学术氛围的话。&
出国嘛……整个学院大概20%+的出国率。中科大据说能达到40%+。为什么我们只有20%左右呢?因为出国那么难嘛?不是的,是因为剩下的都不想出国……其实研究生出国是很容易的,只是要看你申请什么学校。像UCLA这种水校,每年我们院都会有好多人去的。但是如果MIT的话,抱歉,我知道的好像没几个。出国是要看GPA的(平均学分绩点,就是学习成绩)。电院的平均GPA不高。你看别的学校大概4.0满分考个3.8根本不是个什么问题。但我们4.3满分,考个3.5就已经不错了。但是不要担心这个会对你出国有什么影响,因为到时候你可以让教务处在你的成绩单上标注排名。例如,我上学期的GPA3.7左右,排名大概50吧,我们全院有700+人。虽然我的GPA只有3.7,但是一看排名,外国的学校就知道我的成绩很不错了。对出国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直接联系我,因为我对这个问题还是了解比较多的。&
4. About our major&
我们院一共有六个专业。刚进校的话,根本不需要纠结要选什么专业,因为那个是大一下学期的事情。到了分专业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自己想选什么专业,而又能选什么专业。不过,鉴于大家可能对这个比较关注,我还是稍微说说吧。&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我的专业啊!哈哈!问过好多学长学姐,他们对CS的评价都是“CS真心好!“。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出国,就业,还是读研,这个专业的前景都非常不错!但是,对编程不感兴趣而且没有基础的人慎入。&
2. 信息工程&
我原来想选的专业。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一个“出国狂“,而这个专业的出国率特别高。至于他高的原因究竟是外国对口的专业比较多,还是想出国的人都要读信工,我就不太清楚了。这是除了CS以外最苦的专业!没有之一!&
不是说CS很苦,这是针对个人的,如果你是编程大神,那当然不苦,但如果你能力不强的话,就会苦到不行。反正,CS和信息工程是电院最苦的专业就对了。&
3. 电气工程&
一个很多求稳定的人想选的专业。读完电气就能到国家电网工作吗?还真是的。很多从电气毕业的同学都到各种电网工作。还有的是去各种单位弄有关电的东西。反正,大家对电气的感觉就是,哪里需要电,哪里就需要电气的人才。&
4.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科招的人很少,课程内容和信工差不多,自然也很苦。电科对物理的要求挺高的。反正电科和信工同属于电子系就对了。&
5. 自动化&
一个比较轻松的专业,也是女生最多的专业。大家选这个专业的原因一般都是他比较闲,可以有好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电院最水最轻松的专业!对口的岗位?还真不知道。据说还有读测控的去中国移动工作,所以大家不要太介意对不对口这个问题。&
论师资,我不知道,因为个人感觉交大的老师都很水。不是说他们能力很水,是他们教得很水。&
这几个专业里面,学习成绩排名非常靠前的人一般会选择电气和信工。编程大神会选择CS(但是CS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也不低)。电科还好。自动化和测控基本上就是排名比较靠后的人选的。哈哈,大家都懂的。不过,如果你听到一个人读信工,千万不要误以为他的成绩一定很好。因为信工招的人数太多,所以有很多选不上自己心仪专业的人都会被踢到里面去。于是,信工就成为成绩水平差异最大的专业。&
5. About ranking&
高中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关注大学的排名。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什么排名都是浮云,名气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都说浙大比交大好,因为他们排名比我们前。但是,那个是什么排名呢?是综合性大学排名对吧?好吧,我只能坦诚地说一句,交大不是什么综合性大学,至少我的感受是这样,交大就是一所工科大学!工科不是一般强悍!文科就……所以综合性才会那么弱的。大学好不好,不是官方的排名来决定的。大家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可以将大学分档次,然后看看自己的分数,再考虑个人情况去选择。例如,清华和北大一档。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人大,中科是另一档。然后下面的如此类推。&
电院的各种专业的全国排名都有前十的,但是不是特别前。不过,企业都很喜欢招交大的学生,因为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强,至于为什么,你来交大就知道了。&
6. About our lecture&
电院的学生要上些什么课程呢?高数,线代,离散,大物,数理方法,概统,python,C++……好多好多。这些课程都是所有电院学生都要上的。大一的话,电院的课程还不算特别多,但是,苦不苦不是以课程多少来衡量的,是以课程难度来衡量的。例如我们大一上学期就要学3门数学——高数,线代,离散。下学期两门数学———高数,概统。&
只不过,大一的时候,电院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高数或者数学分析。至于选哪个比较好,那个是后话了。&
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点有课是电院学生的家常便饭了。可能还在高三的同学会觉得那算什么?!但是,只要你看到身边别的院的同学可以睡到9点半再去上10点的课,你就会感觉很不爽!&
7. About English & Chinese&
大学语文是选修,英语是必修。语文差的同学无压力!但是,交大对英语的要求是挺高的。好像是分了3个档次的班级。大一刚开学,你会考一场英语考试。然后成绩排名全年级(注意:是全年级!就是全校的大一学生!)前300名的同学就会被要求参加面试。如果面试通过了,你就是实验班的学生。如果没有过,你就是提高班的学生。剩下的就是普通班的学生。实验班实行小班教学,每班25人,一共4个班。不同班级的教材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同学是新视野,提高班的是研究生英语教材,实验班的是新概念4。据我观察,如果你是普通班的同学,你还真不知道你大学一年都学了些什么英语。如果你是提高班的,可能还学到一点东西吧,这个我不大清楚。反正,实验班的收益绝对是十分巨大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尽量往实验班考,虽然实验班的作业比较多,给分有严格的标准。(意思就是一个普通班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可能是满分,而实验班的成绩是满分再扣个几分到10几分。)&
8. 随便说说&
因为我的专业课程还没有开始上,所以我不能对我们专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其实我自己还在了解当中。选择交大,你可能会后悔。后悔的原因不是这个学校太水,而是,你觉得太苦,你不能适应。想在大学里面混过去的人其实也可以选择在交大混,但是你的GPA一定要达到1.7,不然就会被劝退。基本上,能考上交大的人,凭借智商和能力,考试前复习复习,考个GPA1.7不是个问题。&
来了这里,你会发现有很多各种类型的人才。很激烈的竞争,但是你会发现在竞争中你会成长很多。&
交大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你懂得去发现。其实,上海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所以,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要仅仅考虑学校的水平,还要考虑地理位置。为什么这么说?我现在除了在电院以外,还在创业学院学习。创院的成员组成有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就是说,你的同学可能在读博了!很不可思议吧。加入创院要通过递交申请文件和面试的。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发现创院在招生,所以嘛,这个就是发现机会的能力。暑期我在上海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在某世界500强企业,虽然只是当个夏令营英语助教。这份工作是我自己找的,所以说,上海的机会真的非常非常多!大家只要懂得去发现和争取就会前途一片光明!&
在下决定选择专业以前,各位可以通过贴吧,BBS等各种途径去问问在校学生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有的专业真的不能选!因为很难找工作……除非你想要当科学家,搞研究。至于那些都是些什么专业,大家要去仔细打听打听。虽然我说过,专业可以不对口,但是问题是,如果你读那个专业出来,不对口的岗位也不要你啊。反正中国的企业很喜欢找理工科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他们都觉得理工科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吧。我说的理工科是大学的理工科,不是高中的。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北理工大学官网首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