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易云音乐网页版上发布的弹唱的歌没有人听,请问怎么可以让更多人听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在朋友圈分享网易云音乐的歌曲。有人说,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是孤单者的精神后花园,这里有故事,有情绪,有社群,认真的产品会发光。

那,你一定也和馒头妹妹一样好奇,网易云音乐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为何能从QQ音乐、酷狗的夹击中脱颖而出?

网易云音乐是2014年4月上线的。

2014年2月,用户数突破了2000万。

8月,用户数突破了4000万。

12月,用户数突破了5000万。

到2015年的7月,用户数突破了1个亿。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短短的一年时间,云音乐的用户数增长了1倍,突破了2亿。三年时间里,用户数一直是持续增长的状态。

网易云音乐的口碑也是极好的,这两张图上面的用户评论都是云音乐粉丝对云音乐发自内心的称赞。

有人说,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是孤单者的精神后花园,这里有故事,有情绪,有社群,认真的产品会发光。

还有人说网易云音乐是懂音乐的工程师,为爱音乐的人发现诚意之作,必须大赞,百听不厌,谢谢网易,在这里真的找到了好多喜欢的音乐。

用户的推荐对任何一款产品来说都是极大的成就,这么多用户的真心赞美,肯定了它长久以来的工匠精神,每一个功能都是云音乐人用心、用感情打磨出来的。

说到云音乐最初的idea,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丁磊。

丁磊是一个音乐的极度爱好者,很喜欢一些小众音乐,甚至他会听一些南斯拉夫的音乐。虽然当时国内已经有了很多的音乐App,比如酷狗音乐,QQ音乐,百度音乐,虾米音乐等等,但是丁磊对这些音乐产品都不满意。所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他想做一款强大的音乐App,改变音乐行业的移动App领域。

Idea出现后,就要想想这款产品的目标人群定位了。

如果把用户切片成两个维度,一个是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另一个是年龄,上面这张图可以反映当时主流的音乐App服务的群体。

QQ音乐和酷狗音乐的用户群体覆盖较广,但对音乐的喜好程度较低。QQ音乐由于QQ的原因,相对于酷狗音乐的用户年龄较小。虾米音乐和豆瓣音乐的用户比较接近,主要服务于资深乐迷,年龄比较大。虾米音乐的定位相比豆瓣更高端一些。多米音乐是处在比较中间的用户群,是一个比较空白的用户群体。

云音乐选定的目标人群和多米音乐比较重合,是音乐喜好程度较高,且年龄较小的用户。

为什么云音乐会选择这部分作为目标人群呢?

他们认为,在用户年龄较小,正在形成音乐口味的时期,培养用户使用云音乐的习惯,和用户共同成长,可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主要是三点,首先,当时音乐领域的App是曲库型的产品,保留了PC时代搜索的习惯,和移动端的使用场景并非很匹配。

其次,主动搜索不能满足用户懒的需求,排行榜等推荐也不够个性化。

最后,这些音乐App都非常缺乏互动的,用户自己听自己的音乐,缺少一个音乐精神交流的地方。

根据这些痛点,云音乐在产品上异于其他产品的第一个差异点功能就是歌单,UGC的内容彻底改变了曲库型产品依靠搜索和编辑推荐的模式,做到了个性化。

这是今年7月份统计到的数据,云音乐用户自主创建优质的歌单总数高达8000万个,日均创建歌单数达42万个。同时,云音乐曲库使用率达80%,是行业曲库平均使用率的4倍。这些数据更加说明云音乐的歌单功能,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吸引了大量的种子用户,为云音乐的爆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音乐的第一批用户主要是根据歌单功能定位,寻找的是PGC的内容创作者。主要是歌手、乐队、DJ、乐评人、资深乐迷。第一批用户为云音乐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也吸引了大量的普通用户使用云音乐。

尽管歌单是主打的差异化功能,但是第一个口碑却是意想不到的,它是播放页黑胶唱片的设计。这个设计为什么会火呢?从这张图大家也会感受到,它给我们满满的怀旧感,页面的UI设计,点燃了资深音乐爱好者心中的火焰。一个知乎用户是这样评价的,有个小细节,播放界面黑胶唱片旋转时有光泽变化,而且是不规则的,简直惊艳。

产品亮点会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1)为什么下载歌曲一定要选择歌单呢?

(2)为什么不做音乐评分,而突出评论呢?

(3)为什么要做跑步FM呢?

(1)为什么下载歌曲一定要选择歌单呢?

大家猜猜,我第一次选择歌单时的疑惑是什么?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下载歌曲越简单越好,先选择歌单不麻烦吗?这样做会提高用户的操作成本。

云音乐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它想改变用户,追求产品的长期目标,就一定要放下眼下的利益。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云音乐前的原始时代。当时手机和电脑上的音乐列表是分开管理的,并不能同步,电脑上有将歌曲推送到手机上下载的功能。手机上可以看到下载记录漫游,方便再次下载,更没有强大的账户体系。在这种操作环境下,会给用户增加一层认知,功能也变得复杂,不利于整体产品的架构。

云音乐带领用户走出了原始时代,改变用户的创新点,就是名字中的“云”字。它打造了各个客户端体验一致,用户数据云同步的音乐产品。这个特点方便用户管理音乐,无需拷贝,歌单云同步,多客户端随时享受音乐。

云音乐的产品经理也为减少用户操作成本,找到了一些平衡的方法,无需选歌单的一些场景有以下几点。听私人FM时,下载歌曲,直接保存到“我喜欢的音乐”。下载自己创建的歌单中的歌曲,下载收藏的歌单中的歌曲,都不需要选择歌单。

云音乐确实做到了坚持产品的长期目标,放弃眼下的利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所有产品人学习的。

 (2)为什么不做音乐评分,而突出评论呢?

评分的功能可以从好处和坏处两方面思考。

评分功能的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方便用户自己标记;第二点是方便发现高质量的音乐。有人会问,你吃蜜糖,我吃砒霜,能愉快地一起打分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同时展示与你兴趣接近用户的打分和全部用户打的分,从而可以更加体现出你的品位。

有人会问,有打分就有刷分,会导致用户群体的不理性行为,甚至大面积造成用户的流失。对于这个问题,对于国内巨头来说,防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良好的社群运营,减少刷分行为的出现。

评分的坏处也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几分钟的歌曲让用户评分,会增加认知成本,且用户经常不知道该打几分。第二点是可能给了竞争机会,给产品带来伤害。

为了更方便理解第二点,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段对话。

豆瓣说,我把电影评分做到了极致,却没有做买票,错过了电影市场的爆发。豆瓣的这个说法,大众点评是非常支持的,因为他们两个人有非常相似的经历。对于公开的评分,用户已被教育成8分定是好片,6分以下呵呵脸。猫眼,淘宝电影,微票们,毫不费力地就可以获得豆瓣的电影评分,从而和豆瓣形成了竞争的力量,这一点也是网易云音乐不做音乐评分的原因。

不做评分,也是要给用户一个表达音乐的方式。云音乐采用了评论加赞的方式,让用户自己玩起来,突出音乐和感情的连接。

第一张图可以看出,用户参加评论的热度极高,一首歌曲的评论能高达23886个。第二张图,用户评论说,躲在周五晚上的北京长安街,车里的广播传出了这首歌,想起了大学四年,想起了那一年的《夏洛特烦恼》,想起了很多很多。过去多么美好呀,可我相信未来会更美好,加油,所有年轻的伙伴们。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云音乐带给用户的精神力量,参与评论的用户多,看评论的用户也自然会增加起来。过去5%的用户看评论,现在50%的用户看评论,云音乐的评论区就这样火起来了。曾有用户说每次评论必看评论就算了,现在发现,评论比微博还有意思。

从突出评论的产品亮点中,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点是产品要重视内容本身,而非一味地方便用户,把内容价值落化为分数。第二点,用户看评论的习惯和氛围才是最重要的,内容的深度要远远大于一个简单的数字。

(3)为什么要做跑步FM呢?

最后一个产品亮点是跑步FM。听音乐的场景挺多的,为什么只做了跑步FM呢?这个功能对产品的价值如何评判呢?最初没有做跑步FM,是在用户需求和产品策略之间做了平衡,主打歌单和社交功能,网易云音乐更相信UGC和社区的力量。

那么做跑步FM势必会引起用户的分流。比如说做情景FM会影响歌单,听歌单的用户会被分流,创建歌单的用户获得的成就感减少,内容的消费者和创建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变少。现在做跑步FM,是因为市场已被充分地教育,时机已然成熟。

2014年下半年时,整个运动市场都在上涨,其中跑步最喜闻乐见,是朋友圈装逼代价最小的活动。

从技术角度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通过定位和加速计算等,能精准判断跑步者的卡路里消耗量。同时,听音乐也有助于用户提高运动效率。听适合自己节奏的音乐,能帮助稳定步频,甚至更快。

同时,云音乐的团队也认为跑步FM可以给成熟的产品产生新的机会。切中一部分跑步听歌的用户,让他们自发地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跑步效果和云音乐歌单,从而有助于形成口碑。扩展合作伙伴,比如阿迪达斯、KEEP等,都是云音乐的合作伙伴,都代表了正能量、健康潮流,和云音乐的主流用户——高素质学生,白领人群非常贴合。

最后商业化考虑的音乐+,却能够带来更多的付费想象空间,比如音乐加运动。相信大家在使用云音乐的过程中,对云音乐这三个产品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

1.云音乐下载量变化趋势

一方面是下载量趋势引发的思考,另一方面是2014年的跨界营销的介绍。

云音乐的下载量趋势是这样变化的:

2014年,下载趋势呈不连贯性,需要营销活动激增用户下载量。

2015年,下载趋势较连贯,仍然伴随大量的营销活动。

2015年9月至今,下载量持续走高,进入用户量爆发阶段。

为什么2015年9月之后,下载量持续增加呢?云音乐的负责人说,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做了很多的活动,比如说云音乐的免费营销。

这是一篇引起公众热议的文章,题目是《我在网易云音乐等你》,有一些能够引起粉丝共鸣的内容。音乐因态度而共鸣,因共鸣而温暖,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分享方式,但锁不住的是热爱音乐和自由的心。带上你的满腔热爱,带着你的音乐挚友,让我们回到尊重音乐的地方,网易云音乐,音乐有态度。这篇文章的逼格还是非常高的。

2.云音乐的5个经典营销案例

有一篇报道是这样说的,网易云音乐是2015年音乐应用市场的最大黑马,这首先要感谢微信的帮忙,年初的时候,微信莫名其妙地屏蔽了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一系列阿里系产品。网易云音乐借机做了一系列公关营销,使其支持率爆增。

用5个案例来具体介绍云音乐的营销活动。

用音乐联姻,云音乐2014年的跨界营销。这张图是电台的独家定制,华为G7在网易云音乐平台打造自由时刻电台栏目,该节目由两位知名的DJ进行主持,为听众精心打造了温馨有趣的原创节目。

这是音乐与打车的跨界联姻,通过网易云音乐,拿到Uber30元、50元、80元面值的抵值券,让人难以置信。

这张图比较有意思,它是音乐内裤,当节操遇上创意,与美特斯邦威跨界战略合作的创业作品,歌曲主题个性内裤,十款印有网易云音乐Logo和二维码,以《小苹果》等歌曲为主题的个性内裤,由男女模特线下实体店秀出。

地铁站免费发Touch的活动,在杭州地铁站设立了音乐加油站的展台,以用音乐给上班族加油为口号,提供100台装有网易云音乐的Touch,供路人免费索取,但是一定要在下班后送回指定的地点。

全国校园歌手大赛:2014年,音乐营销方面最为成功的案例。经过四个多月的激烈角逐,覆盖15个城市,100所高校,全国首个专业级校园歌手比赛非网易云音乐校园歌手大赛莫属。

3.为什么这些营销活动能大获成功?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营销活动的成功,首先离不开对产品的专注。

其次,优质的营销活动让用户产品有了更多情感方面的归宿。

最后跨界营销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对目标群体进行诠释,可以形成整体的品牌印象,产生更具张力的品牌联想。产品和营销不分家,一款产品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有人说,互联网音乐行业的生存法则是还得靠布局,不是你去布局,就是你被布局。这句话确实可以透露出互联网音乐行业竞争的激烈。

对于云音乐来说,目前的布局空间是比较小的,从版权方面的角度,腾讯、阿里的音乐版权时长超过了市场的60%;从渠道角度,腾讯和阿里已经分食了各种渠道,包括视频、媒体和电商。所以网易云音乐在版权和渠道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同时,布局的道路上也是很艰辛的。从2015年的营收角度,腾讯是158.41亿美元,阿里是122.93亿美元,网易只有35.2亿美元,收益方面不容乐观。

从独立音乐人的角度思考,云音乐可以进行版权的独家代理。但是独立音乐人为什么要放弃其他大平台,和网易云音乐合作呢?

作为云音乐的死忠粉,很希望云音乐越来越强大,云音乐是我发现新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家园,这里,有音乐,有朋友,有快乐。

即使未来的路一定困难重重,但是有这么多喜欢你的小伙伴,会陪伴云音乐一同成长。所以请坚定产品的工匠精神,去创造出用户离不开的音乐产品。

导师 / 刘思思,馒头商学院产品经理

来源 / 微信公众号 馒头商学院

本文链接: (转载请保留)

}

搜索主页面信息导航只做了歌手分类,没有风格分类之类的导航,这样更简洁,给用户视觉带来舒适感,不会让用户因分类过多而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况,搜索出来的结果有单曲、歌手、专辑、歌单等,支持各搜索结果来回左右滑动切换查看,操作十分便捷,搜索结果中歌曲信息的右下方的小三角支持直接下载或收藏,但是按钮区域太小,用户容易误操作,点击成播放歌曲。 

四种不同的本地音乐组织形式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用于整理音乐的需求,最右方的字母快速查询功能也很实用。

有两个入口可以进入到收听电台页面,一个在主页,一个在我的音乐(前提是有关注电台),电台播放界面与音乐播放界面有些许不同,增加了赞和关注功能,将分享标签移至上方,下载标签移至左下方,这样是因为电台节目信息相对较多,要将一些优先级低的功能放置到用户主要的视觉注意力之外的地方,将更多的视觉高热度区域留给电台信息介绍。

各竟品基本功能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支持听歌识曲功能

网易云音乐缺少桌面歌词功能

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音乐内容最为丰富

通过对比发现网易云音乐在各类竟品中所有功能基本全部覆盖,音乐内容形式丰富齐全。 

“把我当成记忆力只有7秒的鱼”,一名用户曾这样向网易云音乐反馈道,网易云音乐在减少用户记忆负担和学习成本上做的很好,红白颜色的搭配即符合音乐的气质,又给人视觉上减少负担,界面简单明了,各层级划分清楚,核心功能突出,将复杂的信息架构设计的逻辑清晰,三个标签左右滑动切换和拟物化的图标也能很好的引导用户的视觉。

首页—发现音乐,以网易云音乐的图标作为“发现首页”的icon,在这一Tabs下还有二级Tabs,将发现音乐这一功能排在最高的优先级,主打热门歌单推荐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可以看出网易云音乐最主要的定位就是歌单的分享。

我的音乐,拟物化的音乐图标很好的表达了这一标签下的功能,将“我的音乐”这一标签设先级设立在首页之后,可以通过右划来进行便捷的切换,这一页面下有五个拟物化的图标来说明相应功能,大块的留白不仅降低了用户的视觉负担,也表达出这五个功能顺序设定的逻辑,在用户手机未联网时,那么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本地音乐,前三个标签都是本地音乐的不同组织展现形式,条状的操作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在空白处进行单手的选择操作,减少一些误操作。下方的歌单管理将歌单分为创建的歌单和收藏的歌单两类,并根据创建时间进行排序,更易于用户理解。

我的音乐圈,三层社交逻辑划分清晰,在最顶部的标签里说明,卡片式的动态信息简单明了,信息布局合理,用户理解起来成本低。

搜索框,搜索框做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决定着整个音乐APP的质量,网易云音乐的搜索带给我的体验很简单,很方便,即使我是第一次使用搜索功能来进行歌曲查,找,我也不会觉得很复杂,各层块视觉上分得很清楚,条状的操作设计使得操作区域增多,很适合单手操作,十分方便。建议增加历史搜索的条目数,增加至五到六条

快速入口,首先在位置上,处在右上角更符合单手操作,各操作功能都能快速找到,功能切换起来也较为方便,简化用户设置步骤,虾米音乐的退出相比在逻辑上要多操作一步,但是可能用户寻找起来就要多操作三四步,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和成本,使得整体体验会产生不愉悦感,相比网易云音乐把一些用户需求优先级最高的功能做成快速入口式的设计就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各拟物化的图标很有说明力。建议增加失眠模式这一选项,让用户可以在晚上睡觉听音乐的时候随着音量逐渐减小而帮助入睡,因为据调查许多用户都有睡前听音乐的习惯,用户对睡眠模式是有潜在需求的。

网易云音乐主色调为红黑色。高端典雅、较符合音乐的元素。最新的沉浸式设计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且在“发现音乐”“我的音乐”“我的音乐圈”这三个功能间像微信一样支持左右滑动,遵循Android Design的原则。

以网易云音乐的播放界面对比其它的五个界面,可以发现其独特的复古黑胶唱片式的拟物化设计显得很有质感,暂停播放时,唱针也应景地抬起,用户可以体验到一连串的交互反应,并且支持专辑头像旋转,QQ音乐也支持此功能,除去原生的Play Music和豆瓣,其它的APP都是毛玻璃的设计,但可以看出网易云音乐的透明度相比较高。另外网易云音乐播放界面比较有特点的一处就是显示评论数,其它APP都没有此设计,将评论这一功能放置到播放界面这一“寸土寸金”的位置,可以窥探出网易对于音乐社区构建的用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锁屏界面这一项上最符合Android Design的是网易云音乐和豆瓣FM,和原生锁屏界面对比可以发现网易云音乐和其几乎一致,精简直观,没有去过多的修改原生锁屏界面。

通过对比显示出只有网易云音乐和豆瓣FM、虾米音乐支持“红心”喜欢功能,另外的小细节就是只有百度音乐和QQ音乐的icon出现在了专辑头像上,这一项上的对比结果个人觉得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做的比较好。

第一:云音乐小秘书,这一功能极大的满足了用户在之前各类音乐APP上从未满足过的反馈需求,无论是产品建议还是歌词索求、歌词报错、歌曲信息、意见反馈等,都能第一时间得到云音乐小秘书的人工回复,给了用户人性化的体验,这也是许多用户选择网易云音乐的重要原因。

第二:精准的私人FM推荐功能,比起豆瓣FM降低了重复率,算法更加准确,推荐更符合用户口味。 

第三:权限要求较少,不涉及到过多用户隐私,且退出APP后无后台进程留存,这一点比起大多音乐类APP难得可贵。 

第四:评论功能,听音乐看评论已经成为了许多用户的习惯,大部分听歌的用户都会有一个交流的需求,以来达到共鸣,类似于网易新闻的热评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音乐社交需求和“看故事”需求,他们会好奇一首歌背后会有哪些他们所不知的故事或亮点。

第一:在网易云音乐网络不可用时,首页“发现音乐”和“我的音乐圈”默认显示网络未连接,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但是在已下载歌曲的播放界面里,下载按钮是显示可用的,这里没有一个反馈给用户,告诉用户这首歌是已经下载了的,应该是显示不可用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减少用户重复操作。

第二:主页面双层Tabs会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混乱感。

第三:在目前最新版本里,沉浸式之后顶部空间因为少了色块之间的强弱关系对比,缺少视觉强调,使得顶部范围有时看起来很乱。      

第四:在日常正常使用网易云音乐APP过程中,手机在播放歌曲时常会出现自动暂停BUG。 

第五:在右上角“快速入口”中,“我的主页”与“我的音乐”中显示内容重合,都主要是收藏和创建的歌单,建议将“我的消息”移入到“我的音乐圈”中或“我的主页”中,并且将更多信息整合到“我的主页”中,比如我的浏览历史、我的试听历史、我的搜索历史等,而不是简单的歌单功能重复。

第六:广告,靠广告维持运营支出等费用无可厚非,之所以列入到不足之处是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用户的抵制,造成一定的用户流失。

第七:资源,一些热门电视音乐节目的资源欠缺,没有抢占到一些独家资源,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一些最新专辑因为版权问题迟迟未能上线,这一点有时虾米会做得比较好。

第八:首页信息冗杂,大部分用户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听音乐的,用户在一些碎片时间的场景中核心的需求是找到几首喜欢的音乐打发时间或放松心情,不想去看首页杂乱的歌单介绍或煽情的标题,应改进首页的推荐方式。

第九:附近的人,用户使用附近功能可以观看对方的收藏音乐,进而与对方进行初步的互动。但是不足的是要么全部展示自己的收藏,要么全部屏蔽,不利于用于的音乐社交。

总结来说,在互联网音乐这一行,可以说网易云音乐虽然进入得比较晚,但是并不是一款盲目跟风的产品,相反它是有自己的品性。网易云音乐能够后来者居上,靠得绝不是一个点或两个点做的好,一定是有着完整连贯的高品质体验才能不断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用户,如果说支持导入歌单功能和320kb音乐免费下载这是许多用户开始选择使用网易云音乐的开端,那么后续不断提升的用户体验和反馈需求得到满足,则是留存住用户和积攒出口碑的根本。

      网易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优秀的作品和众多厂家抢占用户市场,并且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是和创始人的喜欢和大力推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丁磊是真正喜欢热爱音乐的资深用户,所以他才会对一些音乐用户最深的需求有很透彻的了解,才会明白用户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才会试着去做出一款最起码先让自己—名重度音乐用户用着舒服的一款产品。网易云音乐从最初发展到现在,基于UGC模式的积累,音乐社区的氛围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移动音乐社交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用户的好友数量都很少,这点可能还需要占据更大的用户市场,这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产品的用户体验,反馈更好更快、曲库更全更广、界面更简洁更好用等等,网易云音乐能在短时间内积攒大量用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口碑效应,用户自愿为你去推广,比如在知乎上。

      关于网易云音乐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已经有广告出现在网易云音乐APP里,未来个人觉得网易云音乐还是会走上收费这条路,那时候也一定会损失一定数量的用户,但是如果到收费那时云音乐的社交属性已经很强,或是说已经积攒了大量的死忠用户,那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当然关于收费的模式可以有更好的创新。

      结合网易云音乐的战略来看,网易已经有了自家拳头级别的移动社交类产品,可以以此来布局自家的移动社交格局,也可以借由这个平台推广自家全系产品,目前市场上已经不需要多一个即时通讯应用,网易也没必要这么做,它想做的应该是基于音乐的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以自家的用户量来吸引更多的唱片公司和艺人。当然,还可以有更多更好新的玩法,这就要看网易今后要怎么布局了。

部分资料参考来自于知乎、速途研究院、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

}

《好久不见》《很爱很爱你》《十年》《晴天》……如果可以,去听一首歌,去看一句乐评吧,可能只是一瞬间,你就会泪流满面。因为这些让人惊艳又深有感悟的乐评,有我们最怀念的样子。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易云音乐网页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