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两等于几克这边是怎么等于3分之一的??

篇一 : 清代的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

清代一斤等于16两,那么清代的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查一查度量衡手册不就结了。其实不这么简单,我查过,书上写着37.301克,这并不说明全部问题。SSK的观念是,尽可能找到实物,实际称量一下,不要迷信理论上如何,书上说如何。暑假期间有机会到吉林通化“万权堂”,称了一些清代的砝码(铜质实物,保存很好,现在差不多都算科技文物了):2两(标示值,下同),72.30克(实称值,下同),2两,73.55克,2两,74.89克,3两,110.00克,3两,109.00克,3两,110.86克,3两,110.94克,4两,143.69克,4两,146.38克,4两,138.52克,5两,181.15克,5两,182.22克.平均起来,清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6.3375克。另据书上说,乾隆时期,1两相当于现在的37.40克。书上还说,故宫有一套砝码,平均1两相当于现在的35.05克。理论值是多少?不知道。那时候谁规定理论值?“标准千克”在哪里?

篇二 : 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郝万山

我在这里顺便要说,汉代一两等于多少克?等于15.625 克,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汉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0克,怎么知道的,看文物啊。我们北京历史博物馆就藏着一个汉代的铜权,那是张仲景在世的时候,当时汉代的国家的农业部叫做司农铜权,按照当时的权的系列,它应当是重12 斤,我们今天拿了一约,除以 12,等于 250 克,所以汉代的一斤就是 250 克,汉代的斤和两的进位是16 进制,16两等于1 斤,所以它的一两等于15.625克,我们为了换算方便,就是汉代的一两是15克。

对大青龙汤来说,它的剂量是几次的治疗量呢?我们看服法,“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是三次治疗量,吃了一次以后,出了汗,后面的药就不要吃了,这样的话,麻黄用了六两,一次的量是多少呢?30克,麻黄一次的量是30 克,桂枝用了二两,一次的量是 10 克,甘草二两,一次的量是10 克,杏仁 40 枚,我上午说了[] 10枚杏仁大约是4 克,现在40 枚大约是16 克,16 除以3,5 克的杏仁,生姜 3 两,一次15 克,一次治疗量是 15 克,大枣10 枚,这是三次量,一次量大概是 3 枚吧,“石膏如鸡子大”。

我们今天的杂交鸡的鸡蛋很大,有的大的鸡蛋有60克左右,汉代没有杂交鸡,鸡蛋都是那小小的笨蛋,苯鸡的蛋,土鸡的蛋,在台湾叫土鸡,在我们大陆叫笨鸡,笨鸡下的蛋就叫笨蛋。这个笨蛋很小,一个也就30克左右,所以这里的石膏用的量并不大,那么大一块儿石膏,也就是三四十克吧,分三次来吃,那一次就10克左右,石膏用的量不多,麻黄的量远远大于石膏的量,所以它是以寒邪闭郁肌表为主,寒大于热,加一点石膏来清里热。

篇三 : 郝万山: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

我在这里顺便要说,汉代一两等于多少克?等于15.625 克,汉代的

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 克,汉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0 克,怎么知道的,

看文物啊。我们北京历史博物馆就藏着一个汉代的铜权,那是张仲景在

世的时候,当时汉代的国家的农业部叫做司农铜权,按照当时的权的系

列,它应当是重 12 斤,我们今天拿了一约,除以 12,等于 250 克,所

以汉代的一斤就是 250 克,汉代的斤和两的进位是16 进制,16 两等于1

斤,所以它的一两等于15.625 克,我们为了换算方便,就是汉代的一两

对大青龙汤来说,它的剂量是几次的治疗量呢?我们看服法,“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是三次治疗量,吃了一次以后,出

了汗,后面的药就不要吃了,这样的话,麻黄用了六两,一次的量是多

少呢?30 克,麻黄一次的量是30 克,桂枝用了二两,一次的量是 10 克,

甘草二两,一次的量是10 克,杏仁 40 枚,我上午说了 10 枚杏仁大约是

4 克,现在40 枚大约是16 克,16 除以3,5 克的杏仁,生姜 3 两,一次

15 克,一次治疗量是 15 克,大枣 10 枚,这是三次量,一次量大概是 3

枚吧,“石膏如鸡子大”。

我们今天的杂交鸡的鸡蛋很大,有的大的鸡蛋有60 克左右,汉代没

有杂交鸡,鸡蛋都是那小小的笨蛋,苯鸡的蛋,土鸡的蛋,在台湾叫土

鸡,在我们大陆叫笨鸡,笨鸡下的蛋就叫笨蛋。这个笨蛋很小,一个也

就30 克左右,所以这里的石膏用的量并不大,那么大一块儿石膏,也就

是三四十克吧,分三次来吃,那一次就10 克左右,石膏用的量不多,麻

黄的量远远大于石膏的量,所以它是以寒邪闭郁肌表为主,寒大于热,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伤寒杂病论》中有经典的药方剂量配伍却并没有引起当代人的重视,古代一两到底是多少克?

班固《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

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12斤权,实测为2996克,1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以子谷柜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

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汉代以后的两千年来,上述度量衡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晋朝以後到唐到宋,其变化尤其显著。衡重每斤由250克增至600克左右,量器的容量每升由200毫升增至1000毫升以上,尺度每尺由23厘米增至33厘米以上。到宋以後元、明、清则基本稳定。

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计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半夏半升=50~60克;五味子半升=30克;厚朴1尺(中等厚,宽3.5厘米,长23厘米)=15克。以数量计量的药物,可直接用原数量(如大枣、乌梅),需称重者,可按原数再称重。如杏仁100枚=40克、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10-25克、大附子=30克,野生乌头1枚=5克。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一两等于几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