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世界上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运动的?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13561所
24小时更新:3613
总量:6989876
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乐成寄宿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乐成寄宿中学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扣点:免费
时间: 13:57:26
下载量:41次
大小:10.35M
所属资料: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在手机端浏览文档
1/412/413/414/415/416/41
预览已结束,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哦~
&#xe6热门推荐
&#xe6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正确教育-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浏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那么,&稳如泰山&该怎样理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那么,&稳如泰山&该怎样理解? &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泰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运动中存在着。 (3)科学研究表明,泰山是几百万年前地壳运动的产物,其由于内部分子的运动,使它升高了几百米,并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在运动.离开了运动,不仅没有泰山的形成,也不会有它在地球上的继续存在。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中学教材标准学案政治 高二(上册)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
①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④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科目:高中政治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 ) ①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 ④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①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④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科目:高中政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19.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0.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21.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2.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copyright (C)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学会真思维1
学会真思维&&
&&&&阐述形式逻辑对于证明与表述真理的重要性。
&& 四大发明只是工艺的发明,并没有从学理上去进行创造。
比如指南针,真正指南的原理是等到法拉第、马克斯韦尔创造了磁、电的概念之后,才真正被阐释。
而没有将“术”深入一步构成“学(学理)”.
真思维即从宇宙自然先验可知(可说)的真理出发,经过社会自主经验可行的(有效的)真实,走向自由精神超验可思的真诚(成),即最后达到人生终极目标——智慧的诚实、成长和成功。
什么是人类的真思维,如何训练真思维,以及真思维最终如何能够达到创造性的智慧增长的目标。
人、人群、民族思维的一切,即是人、人群、民族文化的一切。
人、人类的文化活动分为三类:言说、行为、思维,而人的思维的能力决定了人的言说和行为的能力。
一个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必须且只能是一个拥有高度真思维能力的民族。
&兴起创造型的真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毕竟实践是在思维引领之下进行的。
但“思”是什么?“思维”是什么?“三思”又是什么?
思维包括三个内容:记忆、理解、创新。这三大块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
也可表述为三种思维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记忆力和创造力,具有或要求具有某种绝对的属性,记忆力具有或要求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创造力具有或要求具有绝对的开放性或自由性,而理解力则具有或要求具有相对性。
所谓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对时间而言的可变化性,绝对性是指不变或难变性,相对性是指可变或易变性。
思维过程的“时空”应更多地倚重“理解”,而不是更多地倚重记忆和创新。
不会理解的人,记忆力再好也顶不过电脑;不会理解的人;创新就只能是做梦。
会理解的人,记忆力会获得奇迹般的提高;会理解的人,创新将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只有理解力才是人类相对容易通过主观努力而获得的力量。
记忆力是你的天赋,理解力是你后天的经验和实践,创造力则是你的天赋结合后天努力的结晶。
从而可知,一个人学习、研究、思考的工夫,应更多地花在理解上,而不是在记忆或创新上。
人们的学习经验也充分证明,越是着意记忆、创新,越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善于理解的人,才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也可能是真正善于创造的人。
要造就天才,最大最厚的基础主要还在提高人们,包括提高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民族的平均理解力的水平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最关键的还在看其思维理解力及其发挥的水平。
有高的理解力也相应地会有高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也即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文明创造力。
没有高的理解力,记忆力会萎缩,创造力也会死去。
中国人缺乏理解力,还没有获得开发
说不清楚什么是理解力就会“食古不化”;
所以才会“食洋不化”,只会玩弄时髦的洋概念,学术界患“失语症”;
青少年全都跟着“感觉”走,“食今不化”,索性不要“思维”。
“不化”就是不会思维,不会理解。
什么是理解和理解力?为什么西方人的理解力会强于我们中国人?
西方有许多杰出的哲学思想家一直都在关心人类理解力的问题。
从笛卡尔开始,培根、霍布斯、洛克、休漠、卢梭、狄德罗、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牛顿、康德等,他们的著作的书名也多用“理解”、“理性”、“工具”、“方法”等字样。
例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 ,休漠的《人类理解新论》 ,康德的《纯粹
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等。康德的理性批判,实即理解力的批判。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哲学大家的著作,凡是他们涉及理解、理性、理智、工具、方法、逻辑、知识等名称的,主要都是在探索人类思维的理解力的问题。
再翻开中国的历史,中国缺少像样的思想史和关心思维理解力问题的著作。没有以自创的形式讨论思维理解力问题的专著。
思维主要在理解,因此理解的类型主导着思维的类型。不会理解,其实就是不会思维。
什么是理解?
理解即是对对象(问题)进行多层次、多阶段、多方面关系的分解,不仅求知其然,而且求知其所以然。
“关系”又分为必然的因果关系、可能的分类关系、应然的包含或系统关系。
因此,理解也可分三大类型:
思辨的(或抽象的、分析的、肯定的)理解、
怀疑的(或具象的、类比的、功利的、否定的)理解、
独断的(或想象的、感性的、直观的、情绪的)理解。
这三种理解类型即思辨型、怀疑型、独断型。
思辨的理解要求思维者遵循逻辑规律。
怀疑的理解要求思维者具有实践主体的意志,要求思维者拥有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和行为能力。
独断的理解又分主动的独断理解和被动的独断理解两种。
主动的独断理解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直观。
这种能力的强大,往往表现出有价值的综合创造能力,通常又称灵感或悟性。
但灵感、悟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不能没有思辨理解、怀疑理解的基础而单独使用。
因此,主动的独断理解其实是思维的塔尖,没有塔基是不可能有用的。
被动的独断理解,严格地说不能叫做思维,而只是遵循权威指令的鹦鹉学舌或奴性的机器人的行为。
阿Q就是只会用被动的独断理解方式去考虑问题的人。
今天,那些“食古不化”、“食洋不化”、“食今不化”的人,大体上也都是这种只会进行被动独断理解的人。
中国人匾乏思辨型、怀疑型这两种理解能力。
缺乏正确思维,所以封闭保守的政治长期存在,经济上习惯于封闭保守的小农手工,文化上缺乏新发现、缺乏新发明、新创造。
中国人为什么不善干思维?
中国人大多善于那种诉诸笼统的、直觉的、仅凭感情情绪的直接反应的能力,而不是通过一种正确的方法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
多年来,有关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发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科技几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无所创造。
美国的卡普莱,英国的李约瑟,都说中国在15世纪之前的发明、创造占了世界的90 %
,为什么还说中国人没有发明、创造呢?
中国的这些发明创造,在我们后来的生活中,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它们应有的作用。
四大发明们只是在“术”上有所发明,在“学”上却是丝毫没有发明。比如:
火药是在炼丹的过程中,把各种各样能想到的东西都放到丹炉里边去燃烧,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然后,把在爆炸之前填充进去什么东西、什么材料列举出来,就这样,发现这几样东西密闭地混合在一起,点上火就会爆炸。从此,炸药就发明了。
这几样东西是什么呢?木炭、硫磺,还有一些其他会燃烧的东西,把它们放在一起密闭起来,点上火,就砰然爆炸了。
但是究竟为什么会爆炸呢?却不去知道也没想,仅仅只是把其中工艺的过程列出来,列出组成火药的基本材料。然而真正发生爆炸的原理,却要后来的西方人去重新发现和发明。
没能够从学理上去进行抽象地、综合地创造。
将火药真正变成具有巨大的爆炸力量的枪炮的是西方人。
指南针真正指南的原理是什么?经过西方人的抽象思维去发现和发明,等到英国的法拉第、马克斯韦尔发现了电和磁的现象,创造了磁的观念、电的观念,指南针的学理上的意义才真正发现了,真正获得理解了。
中国有许多实践中的“术”的总结,但是并没有把它们深人一步构成“学”,构成学理。
因为我们缺乏思维,缺乏理解和不会思维,不会理解,或者是不敢思维,也不敢理解。
不敢思维的结果就是不善于思维,从而也不善于理解。
杨振宁谈《易经》:
《易经》的思维方法缺乏演绎的成分,即缺乏分析推理的成分,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中国人不能够首先兴起自然科学。这种观点基本正确。
《易经》 的思维方法可称为无思维方法,或反思维方法。
《易经》不是一种思维方法,更多地给人一种思维的框框,思维的陷阱,使人一下子栽到里面就不得出来。
比如,八卦、六十四卦,八是八个方位定向,加大一点,八八六十四,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六十四卦里头,全都有了,包罗万象。
中国人的思维实际上被这六十四卦框得死死的,跳不出六十四卦之外(其实六十四卦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是相当深刻的,但需要运用老子和康德的思维方法重新加以思考)。
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不伦不类,不是在同一个层次的东西,而且这八个东西也构不成整个自然。
但是它给出了八个点,人们就在这八个点之间,而八个点又变成六十四个点,就更复杂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让中国人走向了宿命论,历代的中国人普遍喜欢算命问卦,宿命论使中国人把自己的主体性给丢了,给忘记了。
忘记自己的主体性,就像信奉佛教的人,把他的全部的注意力都只注意到来生,而把今生今世给怠慢了。
所以《易经》在这个意义上,的确给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有人说《易经》是综合的思想方法。
其实,《易经》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综合,八卦三阳丈变成了“乾”卦,这个乾卦怎么来的,为什么?
为什么三个阳丈就是天了?没法回答,没法具体去问,就这么告诉你,你记住就是了。
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上“象”的综合。
没有最基本的逻辑,没有概念,没有判断,没有推理,或者说这三者根本不能分辨,那靠什么综合呢?靠想象综合么?
《易经》是中国的一种形而上学,它有自己形式上“象”的抽象,但不是概念的抽象,也就不可能有概念的分析、判断和推理,所以它的确没有演绎。从《易经》上不可能学到演绎。
所以,接受《易经》 影响的人,不可能自发兴起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客观性;第二,必然性;第三,普遍性。
这三个条件,从《易经》中是学不到的,也是永远推演不出来的。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也就是说念《易经》、《四书五经》的方式,包括念佛经的方式,去念西方哲学和科学经典,中国人依然难以学会思维、学会理解。
&&& 一直到1840
年,或许还可推前一点,西方人打进中国,同时也把新的思维方法带进中国,这才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惊醒,有些人才发现,我们中国古人之中也有类似的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墨子,乃至老子。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中国人并不是从来就不会思维,而是2000
多年来被“独尊儒术”的思维方式框死了,不能思维,不准思维,因为老是不准思维,所以你就不能思维,甚至不会思维。
秦汉之后,中国就没有在思维的问题上写出过有价值的著作了。没有专门谈工具的,专门讲方法的。
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在公元前,在先秦的时代,《易经》 有一点方法,但它那个方法一开始就把人框死了,把人引入了歧途。
《道德经》
有方法,《墨经》里边有方法,尤其是《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墨经》中的三表法,“考之者、原之者、用之者”,这三表法其实就是逻辑,可惜,中国人没有把它们发展下来。
相反的是,中国人用错误的思维方法把《道德经》 歪曲了,而墨经几乎永远被忘记了。
但是在中国的一些经典之中,的确有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成分,这种成分在西方的哲学里边是找不到的,恰恰就是这种东西能够构成对西方思维方式的重要的补充。
比如《道德经》 ,里边就有很多有价值的,一直到今天还有启发意义的命题,乃至重要的原理。
其实中国古代有三个人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奠定了三个伟大的基础,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老子,第三个是墨子。
伏羲留下的是纯粹的符号,也即《易经》 中的72 个完全抽象的符号,包括八卦和六十四卦总共72
个符号。它们几乎是对于万事万物的规律的最古老、最完备、最抽象的综合。
但《易经》 的文字不要轻易去读,它们不仅没有能力解释这72
个符号,还更加糟蹋了它们,反而把人引向了有害的“宿命论”,实际上到了秦汉以后,伏羲的抽象符号已经被当成了标准的算命工具。
《道德经》是解释伏羲符号的伟大著作,可惜被历代的有些解释者扭曲变歪了。
从老子到庄子实际是一次严重的倒退,庄子就把老子给扭曲了,从庄子到后来的道士张道陵就更完蛋,老子最最伟大的精华完全落空了,规律的东西、真理的东西反而变成了神秘主义。一旦进人了神秘主义就完了。
墨子,应该说他是中国古代的亚里士多德,他的著作中,‘不仅有哲学,有逻辑,还有光学、力学。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几乎唯一具有完整的逻辑思想的人。
中国人传统撒网式的思维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这种理论,或者也可以称这种逻辑,在某种意义上恰恰
可以弥补西方人的二元论的逻辑的不足。我在这里说阴阳五行的时候,我既要赞美它,又要批判它。先说说阴阳五行的长处。它的内
在的合理性,能够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没有阴阳五行就没有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到底有没有价值?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辩论,
我是反对那些把中医中药说成一钱不值的人的观点的。中医中药是有价值的,对中国人来说最有价值的具体的东西也就是这一项。因
为中医中药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在实践中的归纳,恰恰这种归纳的方式又是阴阳五行。
五行作为一种类比,它类比到了天,类比到了地,类比到了人。“五”涉及五行、五体、五脏、五光、五气、五色、五味、五音
、五经、五纬、五伦等,这样的“五”实在太多了,我都说不清了。金、木、水、火、土,谁都有生,谁都有克,而且生、克不是直
接对立的。比如说金克木,反过来,木不能克金,不能互相对克,而木克金要通过什么呢?要通过火来克,木生了火以后才可能来克
金。你金克了我木,我木借助于火,我生火让火来克你金。正是因为这种错位的生和克有它们的合理性,所以可以按类比的关系来作
为中医的理论,虽然不太完全,但确有一定的价值。‘仑们的价值不是像因果关系那么明确,.所以在下药的时候不能不保留某种辅
助措施。比如说五味药,其中一定要有君臣之药和佐使之药,一定要符合阴阳五行的方式下去,你别说它一定是对的,它可能是对的
,因为它有类比啊,它是可能的。但既然是可能的,它就不是像必然的关系——因果关系那样准确。但他可以有一种方法来弥补它的
缺陷,用什么呢?用大量的实践,来弥补它本身必然的不足。正是因为这样,中医中药3000
年流传到今天没有衰亡,的确有西医所不
能弥补的长处。
与西医的尖刀式治病思维不同,中医的思维方法是撒网,治病用的不是一一对应的方法,我这服药治你的病,很可能治的不是你
本身这个病,治的是什么呢?治的是引起你这个病的其他众多原因方面的病,撒了一个网,撒下去还真是把你的毛病治好了。所以为
什么成年人方面的病,例如,免疫力方面的病,内分泌方面的病等,多数要靠中医。又例如,腰酸背痛之类的毛病,你找西医简直就
没用,而让中医针灸一下,或推拿一下就好了。所以我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所达不到的长处,尖刀式的思维
需要撒网式的思维来进行补充,因此,阴阳五行之中有着巨大的合理性。
但是阴阳五行为什么直到今天却几乎没有发展呢?到今天没有人写过一部比《黄帝内经》 更高明的书来,为什么?其中的一个原
因,就是因为阴阳五行这么一个东西,它始终只是类比,不可能那么精确。
从数学的意义上来说,“五”是把握不了的,但是“三”是有可能被把握的,“三”的被把握是通过“二”去被把握的。所以我
现在推出我的逻辑,是阴阳三行逻辑,仅仅三行逻辑不够,一定还要有阴阳。因为阴阳其实就是形式逻辑。
中国入讲阴阳不像西方人讲阴阳那么彻底。中国人的阴阳永远都只是类比,没有确定性,而西方人的阴阳已经变成了精确的计算
,例如,今天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西方人讲阴阳“1 ”就是“1 ”, “ 0 ”就是“O "
,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所以这样一来它有确
定性。这种确定性,再加上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计算,变成了可以确定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讲阴阳,讲了一辈子,讲了3000
多年,却丝
毫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进步?变成了八卦,变成了六十四卦,变成了算命、占卜的宿命论。一旦变成了八卦、六十四卦卦丈辞的固
定说法,就变成了一成不变的成见了,而康德是最反对成见的,一旦在人类的民族中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成见,这个民族的活力就基本
上死了。这话被康德说准了。《易经》 里面的八卦、六十四卦,其实就是这样的成见。虽然不能说八卦、六十四卦中完全没有合理性
,但是问题是,这种合理性被那种外部形式的卦辞、丈辞的古老的成见框死了,必须打破这种僵死的形式把其中的合理性的东西挖掘
出来。这正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必须从事的工作。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西方人的思维是尖刀式的思维,一步一步逼近,精细准确;中国人的思维是网状式的思维,尽可能地面面俱
到。相比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一般不冒险。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只有一次冒险:空城计。在任何时候他打仗
决不冒险,都是十拿九稳。这跟西方人的思维不一样,西方人的思维恰恰就在于他们的敢于冒险。西方人的敢于冒险、敢于怀疑、敢
于否定,构成了他们发现、发明、创造大量新事物的前提条件。而中国人呢?基本上是面面俱到,这样一点,那样一点,正面一点,
反面一点,上面一点,下面一点,所有的点都考虑完了,然后怎么办?这对于维护一个东西来说,比如维护一个国家的体制、维护传
统来说,的确相当有利,但是想要推进一项新的事业,改进某个既存的有毛病的体制来说则相当的难,因为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哪
能都照顾到呢?
当然中国人的思维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也有他局部的道理。中国人的思维是从人开始,西方人的思维是从自然的物开始。古
希腊哲学家,像最早的泰勒斯,就是从研究自然物着手的,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水”组成的。中国人的思维是从人开
始的,明显的即是《易经》 。“易”易在哪儿?易在人心,易在三易,,即变易、简易、不易。《易经》 的核心其实就是人的变,
人始终在变。西方人的思维是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的思维从复杂到简单。从复杂到简单,首先解决复杂问题,凭什么呀?简单的问
题都没解决就想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西方人在过去同样有过黯淡的思想阶段,那是因为受到了神学的遏制。但在中世纪之后,一系列的思维解放运动,例如文艺复兴
,新教革命,一直到18 世纪的启蒙运动,逐渐使他们愈来愈变得聪明起来了。什么是启蒙?启蒙就是推翻一切成见和迷信。而我们今
天还有很多人还在那儿迷信《易经》 ,迷信过去的人对《道德经》 的曲解,迷信宿命。这种迷信是非常有害的。如果我们继续用一
种迷信的方式去对待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还是外国的经典,就将永远没有办法前进。西方近代的三个哲学家,笛卡尔、休漠、康德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对前人的任何的经典加以质疑。如果你不能质疑,你就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任
何一点新东西。正因为敢于质疑,所以你才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康德说:' ‘世界上最实用的莫过于一个好的理论。”怀德海说:
“西方人之所以超过东方人,就是因为他们发明了发明的方法。”怀德海的发明加上了一个平方,而这个平方相当于牛顿的加速度,
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前进。中国人不善于思维,最关键的还在于缺乏
理论思维,缺乏发明的平方即发明的发明的方法,缺乏思维的加速度——思维的力量。
2 .中国的圣人为什么是独断论型思维
就拿中国古代的几位圣人来说,比如孔子,他的言论都是独断论,不是演绎论。他只有完全主观的而且还是被动的独断论,而没
有提出任何一种理解的逻辑。而且他自己也常常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老子的《道德经》非常有价值,里面涉及许多极其有意义的思想,例如逻辑,虽然他论述问题的方法基本上也是独断论,但不同
于孔子,是具有某种能动的创造性的独断论。尽管他的那种独断,现在看起来具有某种独创的连贯性,是有逻辑的连贯性,但是也依
然没有给中国人从简单到复杂的那样一种推理的演绎过程。
《易经》更是独断论型思维的标本。正是因为这样,杨振宁先生说,《易经》 没有给中国人提供一种演绎的思维方法,它没有
逻辑。不会演绎,不会从简单到复杂,就不可能把最基本的实践的知识变成学理的知识,不能获得规律的知识,也就不可能首先构筑
起自己的自然科学。
中国人现在还有“主流”在用那种对独断论进行崇拜的方式研究典籍,' 就是把它当做绝对正确的方式来研究,认为它们很神秘
,动不动就是“博大精深”,你简直就是任何一点都不能够去怀疑。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研究”的本身,其实就是不要思考,杜绝
思考。牛顿有一句名言,人家说牛顿太伟大了,牛顿说不是我伟大,而是“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世界上没有那种一生下来就有那么伟大、那么高大的人。中国除了先秦出现的几个所谓圣人之外,在后来,有人敢说我站在老子
的肩上超过了老子,我站在孔子的肩上超过了孔子吗?没有,没人敢说这个话。这就是中国人不得发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你看对
比这两种话,牛顿绝不认为自己是巨人,他认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这是一句实事求是的话。没有前人怎么能有你呢?但是,话又
说回来,如果你把前人当做是永远不可超越的人,怎么又会有牛顿呢?如果牛顿把笛卡尔、伽利略,把开普勒当做是永远不可突破的
,他能提出牛顿定律吗?他不能。正是因为前边有了笛卡尔、有了伽利略、有了开普勒,他站在他们的肩上,他综合他们的成就提出
自己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他才能够成为整个人类自然科学界的第一巨人。
中国人是这么想的吗?中国人不是这么想的,中国人始终把古入顶在自己的头上,从来不敢想要超过孔子、超过老子,要站在他
们的肩上,没有人敢用那样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对待这个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圣人,就是用这样一种独断论型的思维培植了中国
的后代。中国人一直到今天,还深深保持着这种非常有害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进一步又把西方学者当做了圣人来研究、来学习,根本
就不敢越雷池一步,真是令人悲哀。
3 .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不会思维
去年,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走了20 多个城市,到了40 多所大学,作了60 多场报告,报告的主题,就是让年轻人尽快变得聪
明起来。然而,事实让我非常忧虑。我们的年轻人,实际上其中有不少人已经丧失了学习的激情,丧失了那种使自己的智能不断提高
的激情,一心注意的就是如何赚钱。赚钱当然需要,但是你通过什么方式去赚钱,这更重要。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逻辑能力,就是思
“辩证法”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其实就是辩论法,就是说人们在探讨一个事物的概念的时候,并不是靠谁脑袋一转就能把
这个事物的概念给定了。而是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辩论,达到某种共识,然后才变成一种概念,然后这种概念才能成为人们认识事
物的共同的基础。这种辩论法就叫做辩证法。而辩证法在康德那儿,却恰恰是造成某种错误的东西。辩证法在康德那儿不是什么正确
的东西,而是造成矛盾,造成悖论,造成不可知的重要的原因。比如康德概念里有二律背反,什么叫二律背反呢?就是正命题和反命
题你都没法回答,都可能正确,又都可能不正确。比如说正命题:事物是有时间开端的,空间是有限的;反命题:时间是没有开端的
,空间是无限的。你说这两个命题你赞成哪个,你没法回答,要么这两个都对,要么这两个都错,你都没法回答。
&&& 比如说A 和B
它们是一对矛盾,我要让它们真正地达到和谐统一,我有什么办法呢?用第三者来加以调解,如果没有第三者的存
在,仅仅是那两个人在那儿弄的话,那不是甲把乙打死了就是乙吞并了甲,真要做到和谐就要有第三种力量,没有第三种力量的出现
,仅仅是对立,绝对达不到统一,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是在社会中、物理界中以及在我们的思维中,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所以光讲
对立统一,不讲形式逻辑,不讲第三者的出现,不讲那种多元的情况的出现,不能成为很好的研究者,发现不了真理,更解决不了问
事实上,在辩证法之前,还有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恰恰就是从最简单的事物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复杂。
最初的形式逻辑,比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为了训练人们的演讲、辩论的能力,训练人们用语言去说服对方,要说服对方,你
的语言必须符合逻辑,你不符合逻辑,人家一听你这错了,明白地错了。逻辑都不符合,你还能说出真理吗?说不了理。所以逻辑的
出现,就一定是为讲(真)理奠定的基础。只有一个讲理的民族才会需要逻辑,而一个不讲理的民族,根本不需要逻辑。中国人之所
以严重地康乏逻辑,原因正在此。
看到中国人之所以没有逻辑的一个历史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只有皇帝说了算,当官的说了算,有钱有权的说了算。有权力
的说了算的话,他当然就不必需要逻辑,我命令你,不要说叫你做什么,就是叫你去死,你也马上得给我去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还有你讲理的份吗?中国人也没有打官司的习惯,不打官司,中国人到衙门里面去,是去告状,那不叫打官司。那么什么叫告状呢
?告状就是由当官的来判定你们谁对谁错,不要说理也不能说理。不像西方社会两方面无论是被告、原告,都要请律师,请律师就是
为了辩论。根据什么辩论呢?根据现存的法律,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因果关系摆到这儿来了,如果因果不能完全,那就只好类比了。
英国案例法就是这样,因为有些案例,人与人之间更多地带有相对性,想用法律把人的关系完全用语言文字把他确定,是很难的。因
为人与人之间,比如说你差我多少钱,我差你多少钱,仅仅差钱的问题就千差万别,到底谁差谁的钱,你仅仅用这么几句话,往往说
不清楚,仅仅用几个法律条文,也是弄不清楚的,所以这就需要有案例。这样一个案子我应该判他多少年,我应该判谁胜,在具体的
法律上可能还找不到根据,英国在这儿就用案例法:比如说过去曾有类似的这种案子,我就根据过去判定这个案子的方法来判现在这
个案子。所以在因果关系没法用的时候就用类比关系;在类比关系也用不到的时候,那我干脆就吃了你了,那就是包含关系。
你看,一层压一层。所以最初说理都是用因果,都是用因果关系来说理。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是必然性的关系,只有用必然性
的道理来说服别人,才一定能说服别人。但需要对方也是讲理的人,如果对方不讲理也不行。因为所以,因果关系是辩论的最有力武
器,这个因可以是公理,也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大家都承认的某种习俗。通过这种大家都公认的原理、法律、习俗,然后得出结论
来说服对方,这是最有力的。其次就是类比。
从这个角度反思一下,会让你看到,为什么中医现在很多人认为它不是科学,关键就在于西医用的是因果关系,而中医用的是类
比关系。中医用的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不是因果,阴阳五行是类比,是把心肝五脏类比成金、木、水、火、土。西医不是这样,西
医是建立在认识论原理的基础上来得出病因,来得出治疗和下药的方法,它是因果关系,所以它是科学。因果关系是必然关系,只一
不二、必须承认的关系,所以西医比中医硬就硬在这儿。西方理论的特点就是有逻辑的理论。有什么逻辑呢?有形式逻辑。所以我们
千万不要轻视形式逻辑。没有形式逻辑也就没有电脑,没有形式逻辑就没有西方的全部的科学,没有形式逻辑就没有西医。
中国人没有逻辑,没有形式逻辑,像阴阳五行一类的理论,只是类比的理论,只是第二层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中医尽管有价
值,现在人们对它却产生了那么多怀疑,这是中医中药理论上的不足。我不同意现在很多人说中医中药纯粹是巫医、巫术,这也是胡
说八道,毕竟中医中药经过2000
多年的实践的证明,其中的许多东西是相当有疗效的。理论方法的类比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正确,尤
其是经过2000 多年甚至3000
多年大量的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很多方面是有效的,尤其在治疗一些成年人病方面,显得特别有效,
甚至西医在这方面,现在看起来还不如中医有效。
从逻辑的意义上,奠定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基础上的理论及技术是过硬的,能够说服人,而奠定在类比的可能关系的基础上的学间
就常常让人带有疑问。所以讲形式逻辑很重要,不是一般地重要,如果对形式逻辑轻视乃至拒绝和否定,是极大的错误,这其实就是
否定科学。整个西方的科学其实就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的。形式逻辑跟辩证逻辑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是主要的,辩证逻辑是
次要的。辩证逻辑之所以能够有价值J 洽恰必须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必须在承认形式逻辑是最基本的原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
挥辩证逻辑的价值。如果没有形式逻辑,那么辩证逻辑的三条规律是不存在的,是假规律。
形式逻辑也不是一切,就像电脑不能取代人脑一样,电脑只能判断真和假、存在与不存在,不能够判断善与恶,美与丑。要做善
与恶、美与丑的判断,只能靠人脑,不能靠电脑。
逻辑并不复杂,也并不深奥。对逻辑学有巨大贡献的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可是亚里士多德之后不久,整个就变成了经院哲学,变
成了那样一种为宗教服务,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那么一种东西。一直到最近的500 年,笛卡尔、休漠、牛顿以及康德才完成了近代逻
辑的革命,并以此促成西方近300 年来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解放。中国人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学校的
教育,依然是不重视理解,只重视记忆。我们的学校,包括一些名校,它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依然是那种死的东西,死背的东西,教
条的东西,而不是教给他们能够自我升华的东西,让年轻人如何从最基本的现象走向最复杂问题的东西。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
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如果老是一开始就教给你复杂的东西,当然是“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啦。但是实际上,看西方人的情形,
人家是“上天有路,入地有门”,什么路?思维之路。什么门?思维之门。
一切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都要依靠思维的力量。一个不会思维的民族,绝对是无所作为的民族。所以,一我对这个
问题一直在进行研究。逻辑问题,很明白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最简单的事物组成的,都是能够分析的,而且都是能够再现的,这很重
要。如果一切事物不能再现,就不可能经过经验的积累走向对新事物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的几篇文章里专门谈了这个问题,比如
说,“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弦’是什么?”最弱的这根弦就是逻辑这根弦。没有逻辑就缺乏从简单到复杂的路,没
有逻辑就缺乏从经验到科学的路,没有逻辑你就不能够为你的下一步的生存找到一条新的途径,你就不能发展。在秦汉的时候中国人
怎么生产,到了1840 年西方人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还是依然怎么生产,基本上是一点进步都没有。
西方尽管有那么多哲人,但是我认为,有两个人最重要: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德。在座的都学过平面几何。平面几何就是从简单
到复杂的一个典范。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从五条公理出发,五条公理都是明明白白的,比如说,两点决定一条直线,这是不证自明的;
三点决定一个平面,这也是不证自明的;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这也是不证自明的。还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这
个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以不证自明的大家都承认的事实构成公理,然后一步一步推出一些结论:比如,三角形三
条高线相交于一点。这不是明显的事实,这需要证明。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呢?就是用刚才讲的五条公理去证明。三条角平分线也是交
于一点,三条中线也是交于一点,三条中垂线也是交于一点。你看这说明什么?说明从简单到复杂,看起来很遥远,但是,是有路可
以走的,是可以理解的,? 虽不是一步到位,一步升天。
不像我们中国的圣人,他说出来的就是真理,他们说的话不需要证明,只要是他说的就行。西方人从简单到复杂是有路可走的,
中国人从简单到复杂是听圣人的,人家有路可走靠谁去走呢?靠每一个人自己去走。这样一来他们每个人都是活人,每个人都是可以
有所发现、可以有所发明、可以有所创造的活人,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创新的活人。而中国呢?是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都只是听
某某大人说的,听某某圣人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要记住他们的话,每一个人都只需要记忆力就足够了,中国人就应该在生活中这样
,不用脑子地活着、死去。
尽管我们看到的东西,好像都很复杂,但是在一旦有了理论,例如有了自然科学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理论、生物理论等,无论
多么复杂的东西,都能一步一步地还原到最简单的东西,这就是逻辑。有了这样一种逻辑,就有了理解一切事物的思维的方式,有可
能理解一切事物,你就有可能发现新的事物、发明新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这样一来每个人就都活起来了。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教
育,我们的学校老师,都没有理解到这一点,都没有能教给学生理解一切事物的思维的方式。
世界上任何复杂的东西都有可能一步一步地分解成最简单的东西。你说电脑复杂吗?非常复杂,但是,它的原理简单到没法说,
简单到就是“ 0 ”和“1 ” ,然后,进位。比如说电脑现在是16 位,要增加到32 位、64
位,只不过把进位的数目扩大一下,然
后呢?每进一次位,它的每一个数都能代表一个思路,你说能有多少,不得了啊!“ O ”和“ 1 ”把它列成16 位就是2 的16
,2 的16 次方有多大啊,如果32
位,以位那就更多了,但原理非常简单。正是因为它原理非常简单,它能够把最复杂的东西分解成
最简单的东西,这就是理解,有了理解也就可能会有创造的机会。现在一些人虽然会用电脑,但是他不会编程序。其实编程序又有什
么复杂呢,如果你把这样一种进位的原理以及那样一种确定的定位的原理相交在一起的话,你就能把你任何想做的一件件事情都数码
化。比如照相,以前是照在胶片上,现在不是,输进来的信息全部变成数码,不用胶片,把光电的作用数码化,然后输进我们的打印
机,一张照片就出来了。什么叫原理?说白了就是从逻辑而来的最简单的道理。电脑原理是从“O ”和“1 ”开始,也就是从不证自
明的这种原理开始,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然后呢,我一步,一步,按照证明推理的方式达到最后的结论。离开老师,你们自己都会
做,不需要我再去啰嗦,这是一条活的路,这是一座明白的桥。有了这个桥你就能过河,有了这个船你也能过河。但是如果首先我一
下子就把一个最复杂的东西放到你面前,那肯定会让你不知所措。你看,我们大学所教给同学们的哲学就是这种复杂的东西,这种哲
学是让人糊涂的哲学,是让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的哲学。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学到什么思维之道,让他们能从认识最基本的现象开始,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能够从最简单的现象慢慢推出最复杂的现象,进而认识那些复杂的现象。
我对中国的教育,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你看康德碰到任何事就提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间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做什么?第
三个问题,为什么?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做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是为了什么?如果把这三个问题结合到中国教
育的课题上来说,那么,我就认为:中国的教育是什么呢?就是应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够自由地开发自己的智能,应该能把每一
个人都教育成一个能够思考、能够正确地思考,从而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那么怎么做呢?应该按照这个主题去
做。就是做的过程之中本身是符合那种逻辑规律的做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形到无形,从无条理走向有条理,从静到动,是这样一
种,而不是一开始就把你摆在一个具体的结论上。
我们的学校教育恰恰就只是灌输种种具体结论,那不叫教育。我们教的很多东西知识的确很丰富,但是却没有把知识之所以成为
知识的那个过程教给我们的学生。现在大学里边,中学里边,我们的教育,教给大家什么知识呢?根本就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是让
大家背,考试的方法也都是那种填ABCD
的选择题。这种考试方法在老师改题目得分方面当然很方便,但是这样做会把学生弓}到哪儿
去了?他根本不需要思维,完全是猜谜语式的,ABCD 选A , ABCD 选B
就这样,这种考试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就是抛弃一切
逻辑的方法。
我们的学生所学的东西,可以说比人家西方人在量上大了好几倍,然而缺乏方法论,缺乏理论,说白了缺乏思维逻辑学。第一个
你教的不是逻辑学,第二个你做的也不是逻辑学。逻辑的本质,就在于使每个人能够自动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有形走向无形,从眼
前的无条理走向远处的有条理,征服无条理,征服无知,在无知中发现新的知识。如果我们的学生有这种自觉性的话,就是一个有逻
辑思维能力的人,就不是机器人。就像我们的清华外籍老师所忧虑的,要救救清华的孩子。现在清华的孩子是什么呢?都是一些死记
硬背之流,仅仅死记硬背,你那脑袋就缺乏开拓的力量,你就不会发明,不会创造,你连正确地提问题都不能够。
很多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他的考试成绩都是甲都是A ,但是一到写论文的时候呢,就抓瞎了。写论文不是一般的考试,写论文是
让你自己去发现、发明、创造。做论文的过程其实是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的一个过程。现在你到了写论文的时候,你向老师去要
题目,老师就问他,如果我给你提出的问题是将来可能得到诺贝尔奖金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给你呢?因为提出一个好的间题,像爱因
斯坦所说,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正确地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牛顿的伟大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正确的问题:什
么是力?并且解决了这么一个问题,牛顿就成了最伟大的科学家。什么是力?过去人们也在说,中国古代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但力是什么?力究竟是什么?具体的这个“力”怎么把它量化?怎么把它跟空间、时间、速度、加速度这类东西联系起来呢?他就
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而且他也解决了这个问题。牛顿的伟大就两个公式:F = ma
,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1m2/r2
康德的三部著作,就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你所面对的是什么?你认清它;第二,在是什么的基础上要问自己,我能够做什么?
是什么仅仅是一个抽象思维的问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第三,还得考虑我究竟最终是了为什么?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连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三、什么是正确的思维
1 .谈谈哲学
说实在话,现在在中国一讲起哲学就好像是花言巧语,故弄玄虚,讲玄学。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爱智慧啊。爱智慧就是使得每个人的脑袋都能够活动起来,开动起来,思考起来。而我们的哲学呢?恰恰是
让你不要思考。
哲学,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研究。因为智慧的问题事实上贯穿着人的一生。人活一辈子活什么呀?不就是活一个明白吗?
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来说,哲学是什么?第一,“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活一辈子到底活什么。第二,“不经
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也就是说不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我就这么活下去,这种生活其实跟动物没什么区别。我要使我的一生
有价值,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就必须充分地开发我自己的思想。第三,“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对很多
方面是无知的,所以才能够有目标地、有计划地去求知,去求得生活的经验和真正有意义的知识。
另一个哲学家康德(我认为是西方最高水平的哲学家),他的概括哲学的三句话,可能把哲学问题说得更明白。他的第一句话:
“我能够知道什么?”第二句:“我应该做什么?”第三句:“我还应该希望什么?”这三句话,康德竟用了三本书去进行论述——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哲”就是智慧。哲学即智慧学。
哲学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本体,是能够称作存在的真理的东西,与神学上叫做宗教信仰的东西有点类似。第二部分
就是知识。什么是知识?怎么去发现新知识、发明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第三个方面就是人类生活最终的目标,就是中国圣人老子所
教给人们的“道德”,这是一种能够被称作智慧本身的道德,是贯穿万事万物的某种最高的思维逻辑的本身。
但是现在看起来,希伯来人一神论的宗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神学和中国的伏羲、老子、墨子的学说,这两者都不应被称为哲学,
前者是神学,后者是人学,而不是哲学。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关于认知的学说。’占希腊人首先是从对物、对宇宙
的组成开始去认识世界,他们用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来解释世界本身。不像希伯来人用神来解释世界,认为是神创造了一切,上帝创造
了宇宙,上帝创造了人。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对于人的思考没有直接的作用,它对人的精神有价值,但是对于人类对事物的认知
、对创造新知识来说没有价值。同样,伏羲、老子和墨子的人学对于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方向有价值,比如说兼爱的精神,不仅在
家里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还需跟其他人有合作的精神,这是有价值的。但是伏羲、老子、墨子的学说,2000
多年来受到了孔子
及其儒家的排挤和歪曲,他们的认知的价值没有获得后人的继承和发展。这样一来,无论是神学还是中国的伏羲、老子和墨子的人学
,实际上都不能叫做哲学。或者说,老子和墨子在中国古代创造了哲学的雏形,还远没有成形就被歪曲了、销毁了、灭绝了。正是因
为这样,真正的哲学.史不包括神学,也不包括中国人的人学,而只包括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的欧洲所发展出来的哲学。
从哲学的历史来看,西方哲学的发展大体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古希腊古典哲学的阶段以及包括希腊罗马时代的哲学。
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奠定了从最基本的原理开始去认识事物的方法——逻辑方法。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没做到,虽然我们本来应该
可以做到,例如在墨子的学说中,乃至在老子的观念中,都具有这种逻辑方法的雏形。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用具体的物来解
释世界,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水而来,由水组成的。另外,也有几个人认为,是由更多几种东西组成世界,包括后来的原子论。到了
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时候,在古希腊又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欧几里得为整个西方的哲学奠定了最重要的逻
辑基础。中国人用的是一种从人到人的方法,西方人用的是一种从物到人的方法。物的认识很容易,比较简单,人的认识就比较复杂
。这就造成了中国人一开始就从复杂到复杂,一直在复杂的混沌中兜圈子,最终也没找到一条通向任何可以创造新知识的路。西方人
从物到物,从物到人,从简单到复杂,人家就找到了一条循序渐进、不断地创造新知识的路。可以说,这其实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差距
愈来愈大的最初的源头,认知的思维方法截然相反的源头。
第二个阶段,就是古希腊后面的阶段,即中世纪。中世纪的哲学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倒退。但是在根本意义上呢,它仍然
在前进。为什么?因为中世纪西方的哲学跟希伯来人的一神论的神学结合起来了。它把我们刚才讲到的亚里士多德说的三个元素中的
(真理的)精神元素和知识元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个人仅仅有知识,没有信仰(真理的)精神,他不可能有发明创造。现在我们
的许多年轻人不能讲他没知识,但是往往容易对前景感到绝望,真正讲起来是缺乏信仰(真理的)精神。
比如抑郁病,年轻人为前景感到优虑,感觉到没有前途。最关键的是缺乏精神、缺乏信仰精神,缺乏对自己生命最重要的追求究
竟是什么的认识。说实在话,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一个非常懒惰的人,一个放纵自己的原恶(任性、懒惰、忌妒)的人,绝对是一个
抑郁症病人。只有那种认为自已活得没意义的人才会去自杀。你看北大跳楼自杀的学子,是因为他穷,担心明天没前途吗?是受不了
失恋的打击吗?这些都难以构成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问题在哪?在于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有信仰,没有自己生活的目标。他所采取的
那种生活态度整个就是一种机会主义。他用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来对待生活,他永远觉得自己生活在苦难之中,而且这种苦难也是他
自己的胡思乱想夸大所造成的。那些真正没有饭吃的人,他不会自杀,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没有用想象去夸大生活中的
困境,所以条件再恶劣,他们也能坚持下去,根本不会想到去自杀。相反,你本来条件很好,可是你却把生活中遇到的逆境用胡思乱
想无限夸大了不知多少倍,你生活在你自己制造的精神泡沫之中,你眼前一片黑暗,你彻底绝望。这就是你的精神本身出了问题。
但是这个精神问题跟精神病我认为没关系,这是一种文化病。在日本,居然有人共谋集体自杀。为什么会这样?这都是现代文化
病,不要把它看成是人的基因问题。我认为有些人把什么病都跟基因联系起来查,这实在是舍近求远,这的的确确是犯了一个哲学毛
病。这是西方哲学死了的一种很明显的证明,把什么病都追查到基因。其实这明摆着是文化问题,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问题,是你的
生活习惯问题造成了你的毛病。说到最后一点是哲学问题。哲学离我们不是很远,是非常的近。刚才讲了苏格拉底的三句话,你说,
这不是跟我们每个人都是贴得很近吗?人一定要有精神,精神在哪儿?精神在信仰之中。
信仰的本质是什么?信仰的本质就是永恒的、客观的、绝对的、普遍的真在。如果你对这样一种永恒的、客观的、必然的、绝对
的、普遍的真在,有一种信仰的话,你就绝对不会为眼前的、暂时的任何困难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信仰间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年轻人一碰到芝麻点大的困难,他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他就绝望了,他就马上想到自杀。这与其说是身体病、
基因病,不如说是文化病,严重的文化病。我们的电视天天在宣扬些什么?今天有酒今天醉。那么多人疯狂地去追逐一个歌星。我不
知道这些人动过脑筋没有?刚才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说,“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的那些追逐各种“星”们的年轻人
,真正审视过自己的生活吗?还有康德的那三句话,对我们的年轻人就更有用了。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还希望什么?
如果你不断地对自己问这三个问题,而旦由你自已去回答,你还会那么疯狂吗?你还会那么盲目地去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金
钱、浪费自己的生命吗?不会。
在这里,哲学有多么重要啊!
中世纪的西方哲学把他们的知识和精神作了艰难的磨合。这时,一会儿神学占上风,一会儿哲学占上风。基本上在前期,神学胜
了,神学胜了以后,就把哲学当做神学的脾女。哲学变成了为神学服务的东西,变成了证明上帝存在的工具。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
尔也曾用四种方法去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思维方法是非常精密的。我们绝对不要否定中世纪的哲学,虽然有时候非常荒谬,但是它
是用思维、用抽象的东西进行操作。这种抽象的东西使得思想能够形而上,不断地联想,把它们的内容集中起来,变成一种最抽象的
东西来加以命名。
正是这种抽象的理论思维方法,使得西方人发现了电子、发现了原子、发现了原子核、发现了基因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
看不到,全都存在于抽象之中,但我们可以利用仪器间接地去证明它,去把握它,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J 洽冶是这种思维形式是在
中世纪形成的。
中世纪的形而上学,也即哲学的最重要的一个成就,就是它的逻辑的发展。没有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细微和精密的发
展,就不可能有16 、17
世纪的西方哲学的重生。刚才讲了,整个中世纪就是神学跟哲学斗争的阶段,也就是说,古希腊的哲学到了
这个时候,它必须跟神学斗争求生存。经过奥古斯丁、阿奎那的努力,逐渐地把哲学打进了神学的内部。首先是用它来证明上帝的存
在,紧接着,用它来证明抽象事物的存在。抽象思维其实就是哲学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没有抽象的思维方法,人的脑袋、人的J 馨维
能力就难以前进。仅仅是那种形象的思维,从物到物,从形到形,不可能创造、不可能发明、不可能前进。
显然,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眼睛直接能看到的,包括我们所运用的电,你眼睛能直接看到吗?它的那种电流你根本
看不到,这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我们现在运用的电脑以及很多其他东西,这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没有抽象思维能有电脑吗?
第三阶段,那就是整个西方近代哲学之花盛开的阶段。整个西方的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然后是英国的休模、德国的康德把整
个西方的哲学推向了顶峰。17 世纪到20
世纪,哲学的发展推出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推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西
方的发现、发明、创造。这一切都从哪儿来,都从哲学而来。近代西方哲学为整个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思维的基础。
&&& 第四个阶段就是20
世纪。20 世纪是西方哲学走向死亡的阶段。因为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取代了哲学。科学思维或许被认为是
比哲学更高的思维,这其实是一个盲区。因为科学分得非常细。科学家如果不同行的话,彼此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这到了一个新的
巴比塔的时期,你说的话我不懂,我说的话你不懂,人们之间无法合作,所以巴比塔造不出来。现在的科学已经进人了这种时期了。
搞物理的,不知道你搞生物的讲什么,也不知道你搞工程的讲什么。我们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这就是简单的西方哲学史。第一个阶段最伟大的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二个阶段最伟大的人物有两个,奥古
斯丁和阿奎那。第三个阶段最伟大的哲学家有三个,他们是笛卡尔、休漠、康德。康德,可以说一直到今天,都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最
高峰。他在论述思维逻辑方面,最透彻,也最有价值。到了20 世纪,哲学家如过江之螂,就像现在的通俗歌手,大量涌现,但真正有
创造性的却不多。比较出名的有维德根斯坦、海德格尔,还有胡塞尔等。但是我认为他们比康德差得太远了。他们越来越把哲学送进
了象牙塔,变成了语言的游戏,变成了让平常人看起来像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哲学让大家听不懂,那就不叫哲学。哲学讲得浅时,应
该能够让孩子们听懂,能让小学生听懂;讲得高时,能让大学生感到有兴趣,这就叫哲学。那些讲出来让大家云山雾罩,根本不知道
你讲什么东西的那种东西,那不叫哲学。包括我们现在大学里所讲的哲学,说实在话,那是让大家背的,背过了以后就把它丢了的仅
为考试而设的考试学。真正的哲学应该是跟我们的人生一道出生、一道长大,一直到死亡。
哲学做什么?哲学就是做思维,就是给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你的思维能力,使你面临任何场合,你都能够为自己找到
一条出路,而不是感到茫然。不是像一些年轻人,碰到一点困难就想去寻死,当你真正有了哲学。你不会寻死。总之,哲学应让你感
到,上天有路、人地有门。面临着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危险的时候,你都会有一种办法让你自己坚持下去,找到出路。这个路怎么来
?那就是从古到今那些个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给你提供的种种方法,可以供你参考和学习。
哲学的目的是为什么?大体上说是为国家、群体、个人。从国家来说,或从社会来说,哲学就是为了文明,为了文明的进步;对
于群体来说,就是为了要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使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 .思维之根
哲学思维方法中最重要的思维之根、思维的核心,就是逻辑。
什么叫逻辑?逻辑就是正确说话的方法、正确J 思维的方法,真正说起来,也是正确行为的方法。逻辑,其实严格地讲,是万事
万物的规律,是贯穿于一切之中的规律,同时也是贯穿于我们人的思维、言说和行为之中的规律。
逻辑能力也是一种抽象的能力。例如,我们今天所用的这些电器,这些高级的电磁方面的工具,所运用的实物是观念,是抽象的
观念,比如说电,你能看到电吗?你只是看到电通过电灯泡发出来的光,但是,电本身你看不到。既然电本身我看不到,我怎么去控
制它呢?这就要靠抽象的观念。观念的抽象形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我们一步一步地联系到具体的事物以及具体
的物质的活动。这种观念抽象的能力是什么,这种能力就是逻辑能力。
举一个例子,就讲电。电是怎么发生的?因为阴电和阳电之间的作用,或者电子跟空穴之间的作用,于是产生电压,电压我们可
用仪器去测量。电压之间如果有导电器的话,中间就有电流,电流我们也可以用仪器去测量。通过电流和电压我们就能计算电阻,而
电阻有了值以后,我们就能够在知道流过了多少时间之后,它总共发出了多少热,而这个热呢,又变成了光。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控
制电压、控制电流、控制电阻就能控制电灯的亮度。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但是实际上这中间的路就是逻辑思维的路。如果没有逻辑思维,你能有电压、电流、电阻、电热
、电光这些概念吗?每抽象一次,我们就定下一个概念,而定下一个概念之后呢,我又把它当做一种能够通过仪器去间接认识的东西
,进而把它变成我直接能看到、摸到、闻到的东西。因为,只有我直接能看到,直接能闻到,直接能摸到的东西,对我来说才是实实
在在的东西。我通过对实实在在的东西的控制,通过抽象的观念来控制那些看不到的东西、摸不到的东西、听不见的东西,事情就是
这么发展起来的。逻辑就是某种基本上不变的、可靠的规律,因为这种可靠的规律,我通过最初能见、能看、能摸的那些东西,经过
转了几道弯之后,把那不能看见、不能摸到、不能听到的东西控制起来。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发现了磁可以指南指北,但是,我们不知道磁的原理是什么,而这个原理,一直要等到后来英国的法拉第、马克斯维
尔发现了电的原理,发现了磁的原理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为什么能够指北的原理,这才是更重要的。什
么叫学?能够称为学的东西,其中必须要有逻辑。
逻辑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从简单到复杂找到一条路,它能够从有形走到无形,它能够从没有条理走向有条理,这就是逻辑。逻
辑一点不玄、不抽象。只要掌握了这种逻辑,你就能够在你的具体工作中为自己找到一条逐渐深入到你所要研究的、所要控制的、所
要做的工作中去的路。逻辑,就是给大家一个造“桥”的方法、造“船”的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中国古人并不是没看到。中国在认识论问题上最高的是老子。老子的《道德经》 里头就谈过这个问题,你看,他讲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日大。
&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逻辑的开头。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道”的定义啊!
&&& 我研究哲学30
多年的一个总的体会是:智慧的奥秘在于语言,语言的奥秘在于概念,其实也是词汇,概念的奥秘在于范畴,范畴
是什么?范畴就是词的类。范畴的奥秘在于逻辑。逻辑的奥秘在于一,二,三。逻辑一,是上帝;逻辑二,是逻格斯,就是古希腊人
哲学的最高的那个理念;逻辑三,就是老子《道德经》 里头的那个“道”。而这个逻辑,是贯穿一切的道理,它既是物质的道理,也
是生命的道理,同时也是做人的道理:逻辑就是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个根本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老子的“道”。
我讲逻辑,比如说,讲形式逻辑,不会像学校里的老师那种方式去讲逻辑,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然后从概念又讲怎么定义,判
断又通过什么方式,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还有什么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就是比较具体的那样一种教条式的
讲法。那些东西重要不重要呢?也重要,但是,如果我一开始就讲到那些具体的东西,而把真正逻辑的本质的东西给抛开了,你们一
定会因为繁琐而感觉不到逻辑的兴趣。其实真正逻辑的重要性,我归纳为三条:如何从简单到复杂;如何从有形到无形;如何从无条
理到有条理。掌握了这三条,你才可能是一个头脑开放的人,一个头脑发散的人,一个能够始终在未知的地方找到有知的,能够始终
向无知发起进攻的人,在生活中,很多不能求解的东西,都能够通过你的逻辑思维去找到某种解决它的办法。所以为什么说中国人的
“道”,其实跟上帝和逻格斯是一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绝对,以绝对的东西去应对所有相对的东西。
如果你把一切都当做相对的话,你就没有你的立足点,你站在哪儿?比如说,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但是,他并不认为相对的
东西是他的起点,他的起点恰恰是追求绝对,他站的地方是绝对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一个假设,假设光速是绝对不变的。你看,如
果没有这样一种绝对不变的假设,他的狭义相对论能够推出来吗?西方人的思维恰恰就是从绝对到相对,中国人的思维却是从相对到
《易经》的毛病就在于它把“易”,也即“变”当做是绝对本身。恰恰应该站在不变的角度,你才能认识变,这是起码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只有站在简单的位置上你才能去探索复杂。逻辑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动到动。
中国人的学问全部都固死在记忆里头。中国人往往赞美那些记忆力强的人。比如说中国人赞美某个历史学家,说他博古通今,他
博闻强记,读书能做到过目不忘,他会七门外语等。如果是西方人,人家不会这么说。人家会说,比如爱因斯坦真伟大,他为什么伟
大,他提出了相对论,他相对论为什么伟大,他会一项一项分析给你听,全都是指爱因斯坦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传统重要不重要,传统重要。但是如果你仅仅有传统,而没有对传统的批判和发展,你就不会有前途。中国的三个思想家——伏羲、
老子、墨子,全都出现在先秦之前。在秦汉之后,中国连一个像样的大思想家都拿不出来。你会讲中国出了几个大诗人,的确,那些
诗人的诗真不错,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啊。中国的诗歌就严重地缺乏史诗、缺乏有思想的哲理诗,中国的诗人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抒情
诗人。他们对人类的思想,他们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视野非常窄小。可是我们说到笛卡尔、说到休谨、说到康德,他们提出的基本的原
理,这些原理今天还能够作为人们求知的台阶。为什么中国人竟如此地缺乏产生自己的伟大思想家的可能呢?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
的思维方法全都集中在训练记忆力上,严重地缺乏理解力。理解的核心正是逻辑,正是同一律、矛盾律和全息律。没有这样三条规律
你就不可能有分析、不可能有归纳、不可能有综合。如果没有分析、没有归纳、没有综合,你就找不到必然性,找不到可能性,也找
不到更进一步的应然性。必然性那是对物质来说的,可能性那是对生命来说的,应然性那是对人来说的。这一步一步的台阶就是逻辑
逻辑的本质属性,第一,逻辑是绝对的;第二,逻辑是先验的;第三,逻辑是不以任何东西为转移的。下面谈谈最基本的思维逻
辑——形式逻辑。
3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一切思维逻辑的基础,当然,也是辩证逻辑的基础。形式逻辑有最重要的三条规律:第一条是同一律。同一律用一个
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就是:A=A 。太简单了,说了等于没说,但你要理解它。第二条是矛盾律,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即:A≠B
就是说任何事物虽然是同一的,但是在它运动的过程之中它一定会出现差异,出现彼此的差别,这就是矛盾律。第三条规律叫排中律
,然而排中律,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第三条规律应该是理由充分律,或者叫充足理由律。充足的理由是全面的理由。这个
问题直到康德之后才得到解决,在康德之前还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康德说:“三就是全。”顺便说说,老子的“三生万物”应该
是第三条规律。关于第三条规律,更正确的说法应是“全息律”,或“三全律”,这个问题需要专门讨论。
同一律,对同一件事情它具有稳定性。比如我定义这本书,不是说我今天定义它是书,我明天就可以定义它不是书了。没有一定
的稳定性,你就没法记忆。如我记忆这个人,在我的脑海里面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做概念,比如你叫黄xx ,在我的记忆中,黄
xx 这几个字就勾起了我一系列关于黄xx 这个概念的记忆。概念中有内涵,这个内涵是什么呢?黄xx
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一个多大年
纪的人,是干什么的?他的脾气如何?性格如何?他的能力如何?这都是概念底下的内涵,所以一定要有同一性,不能说今天你叫黄
xx ,明天你就不叫黄xx
了,那就麻烦了,我的记忆也没用了。如果没同一性我能有记忆吗?我没记忆,我的记忆没有用。所以同一
性很重要。正因为这样,公元前500 多年前,有一位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的问
题,这个问题肯定了“同一性”的重要性。没有同一性,思维就不能存在。所以形式逻辑的第一条规律——同一性,是一条绝对的规
律。后来有人利用了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来否定它,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这话也是对的,今天从这儿过的河流是这
条河流,明天你还从这儿过,这条河流已经跟昨天的那条河流不是一条河流了。因为流过的水已经不是昨天的水了,而是今夭的水,
这跟刚才那句话有矛盾了。虽然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但究竟是巴门尼德对呢,还是赫拉克利特对呢?我们今天用辩证法来说,这两
个应该都是对的,你没有巴门尼德,你没有记忆,但是你没有赫拉克利特,你就没有辨别,进而也没有理解,那就需要有第二条定律
了,第二条定律就是矛盾律。
矛盾律用一般的表述来说,就是:A 是A , B 是B , A 不等于B
。就是说你是你,我是我,你不等于我。用另外的话来说呢,就
是我和你在同一个事物上认识是不同的,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也很可能是不同的。昨天的黄xx 不是
今天的黄xx ,黄xx 的思想在变,去年的黄XX 不是今年的黄xx
,他是随着时间在变的。第一他年纪大了一岁了,第二他对某些问题
的观点可能变了。这就可用到赫拉克利特的那句话了: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这就是形式逻辑的第二条定律,矛盾律。矛盾律
的最根本的根源就在时间性,如果没有时间就没有矛盾律。正是因为有了时间,矛盾律就出来了。相比较而言,同一律相应于空间。
除了同一律、矛盾律之外,按照过去的说法形式逻辑还有一条定律,就是充足理由律。这是作为语言逻辑来说的,比如你说一句
话,说一个什么事情,你应该尽可能有充足的理由来说出你的结论。如果你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说出你的结论,你这个结论的价值就没
有了;后来又换了一条,叫排中律。所谓排中律,明显有二元论的影子,不是A 就是B ,不是B 就是A ,
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后来
就把充足理由律排除了。
我们一般形式逻辑的教科书就定这三条定律,也叫三条公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而这三条规律又通过“O ”和“1 ”来
运算,有就是“1 " , 无就是“O "
,有就是真,无就是假。这就构成了用一种符号来代表一种意义,从形式逻辑走向了符号逻辑。
同一的存在以及同一的不存在,矛盾的存在或矛盾的不存在,都存在一个存在和不存在的问题,都存在一个真和假的问题,都存在一
个“1 ”和“O ”的问题,这就是二元论逻辑的基础。
形式逻辑除了这种三条规律之外,它还有最基本的判断。首先是质的判断,质的判断是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它如果我们把
肯定当做“1 ”的话,否定就是“O "
;其次是量的判断,就是全称的判断和特称的判断。所谓全称的判断,如所有的人都会死,这
叫全称判断。“所有的人”就是全称。然后还有特称,“特”就是“某些人”可能比较长寿,“某些人”叫特称。再次是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基本上有三种关系:因果关系,即因为A 所以B , B 是A 的果,A 是B
的因,这就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但我更愿称它类
比关系,因为只有并列才能产生类比,而类比往往相当于可能性,这样一来就有类比关系,就是某个A 和B 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类同
性,但这种类同性跟前面的就存在着一个问题,比如说他不是完全的肯定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它是部分肯定部分否定;包含关系:A
属于B 或B 属于A ,这是关系判断。还有一种判断是模态判断,模态判断即是指必然判断、可能判断和应然判断。
形式逻辑除了讲概念、讲判断,还要讲推理。概念一定要符合那三条规律,同一律要求一个概念在相当的一定时间里保证它的定
义的一致性,只有这种定义的一致性,才能够保证有记忆,否则你的记忆等于零;同时概念也要注意它的矛盾性,在时间的流变之中
它的内涵可能变丰富了,也可能变得少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是A 现在不一定还是A ,可能已经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了;按照第三
条排中律,概念绝对不能变成相反的东西或者变成跟相反之间之外的另外第三者,就是说概念的判断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白的就
是黑的,不能既是黑的又是白的。
同一律的运用,比如在辩论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辩论的主题同一起来。就像我说这是杯子、这是话筒,在语言上我们必须统
一起来。杯子就是杯子,话筒就是话筒。有了这种约定俗成之后,彼此才可以交谈。我们不要把同一当做统一。同一和统一不是一回
事,统一是经过几个循环之后才逐渐从综合所达到豹东西,不要把同一和统一完全等同,一等同起来就刚好又可以为极权专制话语霸
矛盾律用简单的话来说,即杯子不等于话筒。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我要证明这是杯子,我要证明这是话筒,有一番对话承认矛
盾律。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仅仅有空间,那只有同一律。只要一发生了时间的变化,一切都会变成矛盾。这个时侯的杯子跟下一秒的
杯子不一样。今天的我跟去年的我不是同一个我。可能去年我是左派,今年我就变成右派了。
其实就是这样,整个全部的事物都是空间、时间和信息。这三者构成了大千世界。怎么去理解空间?怎么去理解时间?空间就是
永恒,时间就是普遍,信息就是终极。永恒和普遍不是一回事,空间和时间不是一回事。思维的能力就是你运用逻辑的能力。思维的
能力包括你辩论的能力。你跟别人辩论的能力以及你具体跟物质进行交流以及研究物质以及控制物质的能力。你开车时你跟车之间的
关系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跟我们的思维能力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孔子讲仁义,但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他没有定义。正因为没有具体的定义,所以这个“仁义”到今夭人们从来就没有可能发展
它,没有可能提高它。但是西方公元前500 多年的留基波提出了原子论,那时的原子跟今天的原子一样吗?不一样。因为经过2000
年哲学思维方法的考察,这个原子越来越具体了,越来越可控制了。中国所有的古典著作中的概念,包括老子的道,全都没有我们后
人所增加的内容,除了歪曲它以外。为什么我们没法前进,问题就在我们没有逻辑,也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同一律和矛盾律,我们
没有把任何一个概念说清楚。古人的话是不清楚的,是朦胧的,而我们今天运用古人的话依然是朦胧的。
其实,老子对道的定义是相当到位的,可惜后来的人们把那个到位的定义反而神秘化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生,先天地生。”这个道跟人没关系,跟这个宇宙也没关系,跟这个太阳也没关系。为什么呢?它先天地生,它是规律
,‘色与有物质无物质没关系,与有生命没生命也没关系,与有人和没入也没关系。“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独
立而不改”,它有那种自在的独立性,“周行而不殆”, 既然是周行那就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三个之间才有周行,才有旋转。因为只
有三才能构成一个环,你没三怎么能构成环呢?仅是二的话就是来回摆动,只有三才能转动啊,这不是“三生万物”么?“可以为天
地母”,它能生万物啊。“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这个“道”,说白了就是一切万物的规律。但是后来的人们,对这个道怎
么理解的呢?董仲舒把这个道变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变成了“三纲五常”之道,完了。“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这个
“道”不变不是老子的那个“三生万物”的“道”不变,而是“君臣父子”之道不变,“君为臣纲”不变,“父为子纲”不变,“夫
为妻纲”不变。整个中国社会都被它僵死了。从汉儒到宋儒,到现在的所谓“新儒”,整个是一个社会停滞的理论表现。
所以说,形式逻辑是最基本的思维规律,因为形式逻辑要求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首先要明确,你只有对它明确之后,你才能发现
其中的不准确的部分,需要改进的部分,需要增加的部分。如果你本身就是对他朦朦胧胧的、糊糊涂涂的,你怎么能改进它?怎么能
发展它?中国古代那些思想家,都存在这个间题,不讲形式逻辑,不讲同一律。你讲的仁跟我讲的仁不一样,你讲的理跟我讲的理不
一样,这使得我们之间都无法进行讨论。我说东你说西,我说天你说地,我们怎么讨论?那叫抬杠,不叫辩论。
中国人有一句成语,叫“指鹿为马”,马就是马,鹿就是鹿,按道理按逻辑就应该这么说,结果你偏要指鹿为马,而且还没有人
敢去反驳你,为什么?因为你有生杀大权,有人敢说这是鹿不是马,马上就没命了。不讲形式逻辑其实就是不讲理。
一个不讲逻辑的民族,他就对一切事物都是梦里看花,一切都是朦朦胧胧,一切都是混沌。一切都是在混沌的情况下,你能控制
好它吗?控制不好它。只有讲简单、讲明确、讲精确、讲准确之后,你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如果语言不准确,那描述的事
物也就不可能准确。汉语言说白了,是一种不精确的语言。中国语言文字有很多同义词,而且.这些同义词之间都可以互换,这就是
一个问题。
中国人读《易经》、《道德经》 、佛经,都是以这种神神秘秘的观念去看待的。用一种神神秘秘的方式去读任何书,都不可能
精确地理解它。比如说佛经中有这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实在话,你读了这段话后知道什么是
色、什么是空吗?你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吗?你没法说。色是什么?色其实就是物质的现象,空呢?空是内心的空,色就是空。我所看
到的,我所摸到的,我所闻到的,我所听到的无非都是空,到了后来,我的生命活了一辈子,也是空的。为什么是空呢?六道轮回啊
。我始终在轮回之中。
所以东方的语言是不精确的,按照这种传统就没法精确。你语言不精确,也就是说你概念定义没有同一性,你的概念没有同一性
,你就没有符合逻辑的起码的规律性。因为形式逻辑的第一条规律就是同一律,你没有A=A 这么一个观念,没有这样认识问题的最初
的一个前提,你还怎么去认识事物呢?到时候你就只能抬杠。你说是白的,我说是黑的,你没法说过我。什么是白的,什么是黑的,
按道理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像董仲舒所说的:“天不变,道也不变。”你看这糟了吧,那“天”当然不变啊,那“道”,他把“道”定义为“三纲五常”,
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没法说了,他和汉武帝有生杀大权啊。他就认为那就是“道”,为什么是“道”,他说了算,你没法跟他辩论,
你能跟他辩论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你吃了亏倒了霉打掉牙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吞。但是这样一种“三纲”,在西方
谁会承认它呢?人家有“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这一句话就把你的“三纲”给灭了。君臣是什么?君臣都是人,既然是人,在上帝
面前就是平等的。
4 .先验逻辑
大家肯定在学校里学过一些形式逻辑,这是最重要的东西,然后又在后来的哲学课里学了辩证逻辑,这是两种逻辑。
第三种逻辑,我要介绍一下康德的先验逻辑。后来又比较复杂一点的什么符号逻辑、数理逻辑,以及诸如此类的逻辑,其实这些
都是形式逻辑发展、变化的产物。形式逻辑可以成为、一种运算,变成一种可以像数学那样的计算系统,用符号取代一般的语言,就
是符号逻辑和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专门有一种运算方法——布尔代数,用代数方法对逻辑真值进行运算,从这里对真值的运算中可以
看到,我们的电脑其实靠的就是数理逻辑。这种数理逻辑的运算能够算真和假,但是绝对算不了善和恶,也算不了美和丑。
电脑可以做出很多的计算,但是它在人类的社会科学、心理科学方面,价值有限,没法算,它不能算。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资料,
我假设某个命题为真,经过一系列的运算之后,我把结果中真的东西留下来,把假的东西排除掉,真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计算,而且
可以精确地计算,但善恶呢?没法计算。因为善恶在很大情况下是相对的,在你认为是善的东西,我可能认为是恶的。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它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帮助人们鉴定,什么知识是真正的知识,什么知识是假知识,什么知识根本就
不值得叫知识。而我们中国,就正缺少这么一个康德。所以我们中国大量的文献中记录下来的东西,几乎都是假知识。比如说,中国
的二十四史,从《史记》 开始,《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一直到《清史》 、《民国史》,这些历史它所记录的都是
些什么呢?按照康德的说法,它们不是知识,因为它没有意义,他没有教给你那样一种客观的、必然的、普遍的东西。如果它给你的
知识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普遍的东西,那么它才是真知识。
人类有文字的历史有几千年,而这几千年留下的文字真正能够当做知识用的,当做活的知识用的,并不多。怎么去判别呢?思维
的价值在于判别:判别真假,判别善恶,判别美丑。如果你善于判别,你就善于说话,你就善于表达,你就善于描述,你就善于评论
,你就善于取舍,好的我留下,坏的我抛掉。所以你在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时候,无论你是在做工人,做研究者,做领导者,做企业
家,你拿到手上的工具都是有用的东西,而不是那种假工具,没用的工具。
康德的了不起就在于,他给了人们一个判别真假知识的非常可靠的标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起码必须符合这三个条
件:第一,客观性。客观不是情绪发出来的,不是因为谁有权谁就有的,客观就是自然,公然,就是不按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
,必然性。它必须有因果,掌握了一就能掌握二,掌握了二就能掌握三;第三,普遍性。就是说在甲地是有用的,在乙地也是有用的
,在前天是有用的,在今天还是有用的,它不因时空的变化而转移,也不因人而异。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提出了先验逻辑。康德哲学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一个是他强调人类知性的先验性;一个是他强调
人类理性认识的现象性;还有一个就是他强调事物本身的“物自体”的不可知性。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把他叫做是先验论者,不可知
论者,怀疑论者。
这“先验”两个字对整个人类的思维,简直产生了伟大的革命,康德自己称这是哥白尼式的思维革命。它打破了以前的逻辑论和
哲学论。康德借助于它,认定人是大自然所赋予进化的最高阶段,大自然赋予人以认识万事万物,认识物质,认识生命,乃至认识人
自身的可能性。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属于大自然,但人是自然之中最高级的层次。就是因为人是整个自然进化过程中最高的层次,
所以人的复杂性,超越了一切其他生命的复杂性,超越了其他一切物质的复杂性。复杂在人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这J
洽恰就印证了康德先验论的正确性。因为这个大脑并不是人自己生出来的,大脑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是经过了40 多亿年,整个太阳系
、整个地球、各种生态的进化才达到人的阶段,然后才有了人脑的结构。这个结构是经验的吗?是你自造的吗?不是啊,是天生的,
既然是天生的,那就是先验的。
而康德的下一个判断,就是古人所总结出来的那些逻辑的原理,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他认为也是先验的。同一性虽然是
人们发现的,但是这个同一性只不过是被发现了,即使你不发现它,它原本也存在。同一性只是人的发现,而不是人的主观的创造,
它是大自然中本身就具有的规律。而形式逻辑的规律,如果它是符合自然律的话,它就是先验的。所以形式逻辑的规律其实也就是先
验的规律。
但是康德并没有完全照搬亚里士多德的那套形式逻辑。康德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所有的形而上学,特别是他的形式逻辑的那种二
分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变成了三分法。我觉得康德,简直就是德国的老子,但是他没有像老子那样说得那么明确:“三生万物。”他
觉得,只有三才能够使形式逻辑变得完备。所以他在所有的形式逻辑的判断之中,都加上了第三个因素。刚才我们讲形式逻辑的质的
判断有肯定、否定两种,而康德,加上了第三种,不定。就是说质的判断有三种: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不定判断。他保留了形式逻
辑,他没有取消形式逻辑,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不像我们,我们要学辩证逻辑,就彻底把形式逻辑打人冷宫。康德重视形式逻辑,但
是他改善了形式逻辑,他把形式逻辑的二分法的方法推进到了三分法。
在量的判断上呢?康德又在全称判断、特称判断之上加了一个单称判断。在过去,人们认为全称和单称是一致的。既然一切人都
是会死的,个人也是会死的,所以单称跟全称是一回事。但是在康德看来,全称和单称不等于一回事,不能够把它们完全等同于一回
然后关于刚才讲到的关系判断呢?其实原来大家也认识到有三种,这个康德也依然坚持三种:因果关系、类比关系、包含关系。
然后在模态判断之中,必然判断、实然判断之后又加上或然判断。正因为这样,使得仅仅限于二元论的问题,推向了多元。三即是多
的开始,所以三生万物。有了三之后才有多,没有三就没有多。就像中国俗话所说,三人成众,二人不能叫众,只能三人才能叫众,
我们的中国字“众”也是由三个“人”组成。
其实现在看来,康德的先验逻辑跟形式逻辑基本上相同,只不过他在某一种判断之中,某一类判断之中都加上了第三者,这可不
一样,这很重要。康德更大的贡献还在后面,康德在前人逻辑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综合的逻辑。刚才只讲了判断,没讲推
理。亚里士多德有三段式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然后是结论。比如一切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的。这
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段论。三段论的这种判断方式,如果用图形来表示的话,一切人都是会死的,“会死的”那个是最大的组。“一切
人”是在“会死的”里边,而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又在人里头,而人呢又在全部会死的里头,小圈、中圈、大圈,一目
(人都)是会死的(是人(苏格拉底))
康德在前人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什么叫分析?什么叫归纳?什么叫综合?其实,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就一直
在进行分析。所谓推理的三段论就是标准的分析。
什么叫分析呢?分析就是把一个概念里面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把它们分解出来,这就叫分析。比如说人是什么?人是动物,人是
哺乳动物,人是灵长类动物,人是会用语言的动物,人是有文字的动物,人是社会动物,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人是需要有政治的动物,人是需要自己去谋生的动物……诸如此类,很多,把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列举出来,这就是标准的分析。
分析不增加知识,分析是把已有的知识一项一项地列出来,清清楚楚,条理分明,这就叫分析。仅仅会分析的人不会创造知识,只能
学习知识,靠一个仅仅会分析的人,让他去研究什么学问,他永远研究不出什么新东西来。我们中国的很多学者我不是在这里藐视他
们,可以说80 %以上,只会分析。只会分析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学者。
然后呢,比分析更高的是归纳,但是分析是基础,不会分析不行,分析是对概念理解深度的一种证据。只有你对概念理解得非常
深刻,你分析的内容才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密。所以分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是记忆的基础,记得越牢靠、越
深厚、越丰富,你的分析就越全面。虽然分析是理解的基础,但分析本身不是理解,这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有归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