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当下重庆山区种植什么最好好

这是媒体在2013年对马关那古博村种植砂仁致富 的采访报告

 那古博村地处山区,交通落后,全村座落于山坡上,常年“云深不知何处”,更是伴有缺水、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2007年前全村经济收入还只靠出售口粮,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属于标准的贫困山区。为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解决该村饮水、出行条件,并将滑坡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因地制宜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过咖啡、榨糖甘蔗、木薯、蜜袖等,但终因土质条件较差而未能形成致富产业。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该村积极支持,大面积种植林木,近年来初见成效,大大改善了该村的自然气候条件,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也同时出现转机,传统林下作物砂仁生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促成了规模化种植的条件。

近年来,马关县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地理条件等优势,把发展砂仁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砂仁种植逐渐成为高原新兴特色支柱产业,随着砂仁市场价格不断攀升,马关县八寨镇那古博村种植砂仁富了一方群众,2013年砂仁价格达60元/公斤左右,产值达1400万元,年人均收入超6700元。

那古博村平均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700毫米,有耕地3650亩,2013年末有489户2067人,99%在家务农。因气候条件适宜,砂仁一直是该村的传统种植,但当时因产量较低,亩产仅150公斤,价格也较低,仅售5元/公斤,故而未成为主要经济作物。2007年,砂仁市场价格开始稳步上涨,该村开始种植形成规模,当年种植达1000多亩,3年后挂果时售价上升到16元/公斤左右,一年后价格更是翻了一倍达35元/公斤左右,种植砂仁的经济效益已远超适宜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水稻、玉米等,更是引发群众种植热潮。

 2013年该村砂仁种植面积达4600多亩,挂果2000多亩,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平均产量翻番,亩产达500公斤,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佳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达1000公斤左右。该村委会梁子上村46户因种植砂仁户户收入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村”,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收入的有25户,20万元以上收入的有6户,30万元以上收入的有2户。2014年该村预计有3000多亩砂仁挂果,预计产值有望超3000万元,年人均收入有望超14000元。

欢迎加我QQ一起讨论砂仁的种植技术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山区种植什么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