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灌流造影这种检查对病人为什么要做灌流有危险吗?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_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吗?冠状动脉造影的坏处_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有哪些?_百科-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1、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哪些人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
若有典型的劳力性胸痛症状,无创检查证实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和范围,了解左心室的功能,为下一步采取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若无典型性劳力性胸痛,但有胸闷、气短、心慌等不典型症状的患者,需要明确有无冠心病,也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应尽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挽救生命。
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具有不典型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慌等,无创检查不能确定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为明确病因,排除冠心病的可能,也应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非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前,需了解冠状动脉情况,以确定手术时是否需同时进行搭桥术。某些患者在非心脏的大型手术前,为了解冠状动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也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冠状动脉造影危险吗?冠状动脉造影的坏处
1、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是最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是造影剂注射量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及导管 插入冠状动脉口过深,冠脉血流堵塞时间过长,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心电不稳。
2、造影剂不良反应
2.1过敏反应: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5%,与释放大剂量组织胺有关,一般发生在注射造影剂时,与造影剂剂量无关,表现为不同程度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低血压等。
2.2肾脏毒性反应:肾功能损害率为2%~6%,主要与两因素有关:①造影剂剂量;②患者既往是否有肾脏病史。肾功能损害机制是造影剂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肾髓质缺血和大剂量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直接毒性所致。
2.3迷走反射:多见于冠状动脉造影中、术后或拔出动脉鞘管时。多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脂自主神经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打呵欠、出冷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心脏骤停。
2.4穿刺处血肿:是CAG最常见并发症,由于压迫止血不 或穿刺肢体活动过早、沙袋移位所致。
3、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有哪些?
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向患者或亲属说明,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1)过敏性反应:术中所用药物(造影剂、麻醉剂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等;
2)穿刺点并发症:穿刺不成功、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邻近脏器损伤。
3)选择性插管相关并发症: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动脉夹层或血管破裂;血栓形成、附壁血栓或斑块脱落,造成相应供血组织、器官缺血、坏死。脑血管血栓栓塞(多由于颈内动脉斑块或心脏内栓子脱落引起脑血管栓塞)。
4) 造影剂引起的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损害、皮肤粘膜溃疡等;
5)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
6)解剖结构异常及其他原因造成手术不成功,或需分次手术。
7)颅内出血(包括动脉或静脉大出血)及穿刺局部血肿。
8)手术室内未及手术病程加重、死亡;
9)术中或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瘫痪或死亡;抗凝血治疗引起脑颅内出血,及出血后压迫血管形成脑梗塞或死亡;
10)导管断裂、打结。
11)手术引起腹膜后血肿,可能危及生命。
12)放射线可能造成损伤。
13)血管造影未发现病变,可能需要择期再次检查。
4、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
下列临床情况可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1、不明原因的胸痛,临床怀疑冠心病,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
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
4、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
5、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改善生活方式及最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影响生活质量;6、不稳定型心绞痛,尤其临床判断为高危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7、无症状性冠心病,尤其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危险因素的患者;
8、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冠状动脉再通术者;
9、冠状动脉CT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者;
10、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11、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需要评价冠状动脉,必要时应早期干预血管病变;
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
优点:a、显影效果好,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都很低;b、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紧接着造影术后开展支架植入术,也就是既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缺点:a、尽管是微创,但它还是有创伤的;b、尽管是低风险,仍然需要术前签字谈话的;c、费用相对偏高。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
1、有胸痛病史,但疼痛症状不典型,为明确诊断者;
2、已确诊为冠心病,但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拟进行冠脉搭桥或PTCA术(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型术)者;
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起病6小时内),可行急诊PTCA,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休克,或室间隔穿孔需行紧急心脏手术时,均需行急诊冠脉造影;
4、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或运动试验阳性者;
5、过去虽无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病史,但心电图(包括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有缺血性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6、已确诊为冠心病病人的追踪观察,在第一次造影之后,如病情加重,可再次进行冠脉造影,以了解病变的进展情况,探讨内科治疗是否合适;
7、冠脉搭桥后再发心绞痛,为了解桥血管是否通畅,是否出现新的病变,需做选择性冠脉造影,包括桥血管的造影;
8、瓣膜性心脏病如果有动态ST-T变化者,可能合并冠心病,宜做选择性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拟行手术治疗前,即使无ST-T改变,亦应进行造影。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掌握手术过程中的冠状动脉灌流。
9、先天性心脏病易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手术时不损伤冠状动脉并于手术中纠正可以纠正的大的冠脉畸形,术前需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0、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不齐病人,当临床难以确诊时,常需做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11、从事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等)的健康检查。
微信扫一扫您的位置: &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现在人们工作忙,经常的加班,没有得到好的休息,会给心脏很大的负担,很容易出现心脏停搏的情况。可是对于这个疾病的情况,大家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尽快的发现并治疗。那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心脏停博液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患者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血流量外,还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3)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  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2.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诱因。调节饮食,特别是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频繁、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死前奏的患者,应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3.其他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作用为改善微循环的灌流,可用于心绞痛的频繁发作。抗凝剂如肝素、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药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增加全身的氧供应,可使顽固的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4.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的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心脏停博液的一些相关内容,心脏问题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大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平时不要大喜大悲,及时缓解我们自身的心里问题,时刻保持一颗愉悦快乐的心情,避免我们自身出现心脏病等问题。
2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  ①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②意识突然丧失、四肢抽搐,心脏骤停5~10秒,患者产生晕厥,停搏15~20秒,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患者即昏迷;  ③呼吸断续,叹息样,随后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秒;  ④心脏停搏患者出现昏迷,发生在心脏停搏后30秒;  ⑤心脏停搏患者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1~2分钟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心脏停搏的原因,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使人感到胸闷、发慌。其造成的原因很多,如先天的、(或者遗传造成)。还有心情不好,郁闷、烦躁、思虑过度,以及休息的不好等原因造成。由于心脏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使心房或整个心脏停止活动,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波及QRS波,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期后可见交界区或室性逸搏性心律。  上文就是关于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心脏病是很严重的疾病,要是及时的治疗的,不然会有生命的危险的。对于以上的介绍,大家要尽量的学习,以免出现这个情况,大家可以及时的就医治疗。
3心电图如何诊断心律停搏
  心房停搏  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为:  ①窦性P波、房性P'波、F波、f波与交界性和室性逆行P'波消失。  ②动态心电图不见心房波。  ③心电图及食道导联心电图未见心房电活动。  ④希氏束电图无A波。  ⑤心导管检查不见“a”波。  ⑥心脏X线透视下及超声心电图不见心房搏动。  心室停搏  交界性停搏与室性停搏同时存在者,称为心室停搏。此时心室的生物电活动和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完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心室停搏可根据以下心电图特征得到明确诊断:  ①窦性心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消失。  ②房性逸搏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消失。  ③交界性心律消失之后,QRS波群消失。  全心停搏  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心室同时丧失自律性,心房与心室机械性舒缩停止,心电图上P - QRS - T 波群消失,描记出一直线。一旦发生全心停搏,应立即采取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否则患者必将死亡。人类的死亡最终都是全心停搏。
4心脏性猝死可怕吗
  SCD者绝大多数有心脏结构异常。成年SCD患者中心脏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这些心脏结构改变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而大多数SCD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SCD  心脏性猝死的症状有哪些  (一) 前驱期许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SCD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  (二) 发病期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期前收缩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室颤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室颤。另有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室颤多见。  (三) 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人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 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能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室颤、室速、心电机械分离抑或心室停顿),④在心脏骤停前患者的临床情况。  (四) 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室颤或心室停搏,如在头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头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  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法  根据突发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没有呼吸运动或仅有濒死的呼吸活动可诊断心脏骤停。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基本生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CPR的目的是在给予明确的治疗前,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生命力[4]。  基本生命支持(BLS)  指维持气道开放以及呼吸循环支持。同时包括SCD的识别、复苏体位以及窒息的管理。  SCD的识别  首先确认救助者、受害者及旁观者是安全的。检查受害者的反应,轻摇肩膀并大声叫喊:“你还好吗?”。如果没有反应,则呼叫救命,将受害者仰面朝上然后利用倾斜头部、抬举下颌的手法开放气道。保持气道开放,观察胸廓活动,听其呼吸音,用面颊感受气流。如果正常呼吸,将其摆成复苏体位,叫救护车,连续检查呼吸。如果呼吸不正常则进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如果发现患者没有脉搏,那么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为使按压效果最佳,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如平板或地面),救助者按压时应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并保证压力不会传到肋骨。身体垂直于受害者胸廓,双臂垂直,按压胸廓4~5 cm。每次按压后,撤去压力但保持手与胸廓不分离,按压频率在100 /min左右。在胸外按压时应减少中断。  人工呼吸  30次按压后重新开放气道。保持张口并且抬举下颌,正常吸气后将嘴唇包住其嘴巴,确保密封性。吹气并观察胸廓抬举,吹气1 秒,该为有效地救助性人工呼吸。离开患者嘴巴并观察气体排出和胸廓回落。再次人工呼吸,然后重新胸外按压,期间不应有耽搁,按压通气比例为30:2。除非患者开始正常呼吸否则不用重新检查以至于中断复苏。  早期除颤  早期除颤对于救活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抢救人员如没有目击院外心脏骤停,则在检查心电图并试图除颤前应该先进行约5个循环的CPR。一个CPR循环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如果胸部按压是以10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的话,那么5个循环的CPR大约需要2分钟。院外室颤型心脏骤停的临床研究支持除颤前先行CPR。  除颤成功的定义是电击后至少5秒内终止室颤。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单向型和双向型。使用双向除颤器时可以选择两种波形中的任一种,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每种波形对于终止室颤都有效。首次电击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应选择120J-200J,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单向波型除颤器首次除颤能量应选择200J,除颤不成功再选择300J和360J;亦可首次即选择360J电击以期尽快复律。  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是智能化的可靠的计算机装置,它能够通过声音和图象提示来指导非专业急救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室颤型心脏骤停进行安全的除颤。营救人员常规将除颤器电极板放在患者裸胸的胸骨外缘前外侧部。右侧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左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第一次电击的能量为2 J/Kg,后续电击的能量为4 J/Kg。  对心脏停搏患者不推荐使用起搏治疗,而对有症状心动过缓患者则考虑起搏治疗。现在普遍认为胸部按压非常重要,没有确切的依据证明起搏治疗对心脏停搏患者有益,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患者行起搏治疗而延误胸部按压。当脉搏存在时,可对有症状心动过缓患者进行经皮起搏治疗或经静脉起搏治疗。  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的总目标是充分通气、转复心律成血液动力学有效的心律,维持及支持已恢复的循环。因此,在高级生命支持中患者是处于:已气管插管并良好吸氧中;已除颤,心脏已复律或起搏中;已建立静脉通路可输入必须药物。  呼吸道管理  气管插管后,通气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因此,患者的通气应用氧气而不是室内空气。如果可能,应予监测动脉氧分压。院内通常用呼吸机支持通气,院外的患者通常依靠球囊-面罩方式以维持通气。  除颤-心脏复律  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成功复苏的关键步骤是快速转复心律。及时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虽可维持心脏和脑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生命力,但很少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的有益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α受体激动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力。指征: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的首先用药:每隔3~5 min的CPR使用一次肾上腺素;过敏性原因的首选用药;心源性休克的二线用药。剂量:初始静脉剂量为1 mg。当血管途径延迟或失败时,将2~3 mg用无菌水稀释至10 mL经气管途径给药。用法:通常使用两种稀释度:1:10 000 (10 mL溶液中含有1 mg肾上腺素) ; 1:1 000 (1 mL溶液中含有1 mg肾上腺素) 。  阿托品可逆转胆碱能受体介导的心率减慢,有效解除迷走张力,可应用于心脏停搏和无脉性电活动,推荐剂量为1mg 静脉注射,如果心脏停搏持续存在可每3-5分钟重复应用。  胺碘酮。指征:难治性VF /VT;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其他难治性心动过速。剂量:如果第3次电击后VF /VT仍然持续,用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300 mg胺碘酮至20 mL,静脉推注。  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室早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颤。首次剂量为1-1.5mg/kg,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持续存在,间隔5-10分钟可增加0.5-0.75mg/kg IV,最大剂量3mg/kg。利多卡因一般仅考虑为无胺碘酮时的替代药物。  镁离子可有效终止长QT间期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但对QT间期正常的室速无效。如果心律为尖端扭转型室速可给予1-2g镁稀释后5-20min内静脉/骨内注射。  血管升压素可用于心脏骤停之前之后。血管升压素已用于治疗血管舒张性休克,如脓毒血症综合症和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标准治疗包括:抗菌,扩容,缩血管,强心药物。然而强心和缩血管药物升压效果不明显,此时血管升压素可能有效。  去甲肾上腺素是自然生成的有效的血管收缩和变力作用的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减少肾或肠系膜血管阻力,但在脓毒血症中可提高肾血流量和尿量,可应用于对多巴胺,苯肾或甲氧胺无效的严重低血压和低外周血管阻力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在低血容量时应用不当可增加心肌氧需求量,在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中使用应格外小心。去甲肾上腺素4mg加入250ml 的5%GS或5%GNS液,起始剂量0.5-1μg /min,随效果调节。不可与碱性溶液混合。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类药物,在复苏中多巴胺常用于治疗低血压,尤其是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复苏之后的低血压。联合其它的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可作为复苏后低血压的治疗选择。常用剂量2-20μg/kg/min,10-20μg/kg/min增加系统和内脏血管收缩力,更大剂量则和其它肾上腺素能药物一样减少内脏器官血流灌注。  多巴酚丁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收缩性心力衰竭。一般剂量在2-20μg/kg/min,但在急诊患者中个体差异较大,老年患者对多巴酚丁胺的反应显著下降。剂量》20μg/kg/min,心率加快》10%可导致或加重心肌缺血。  米力农和氨力农是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具有强心和扩血管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常联合儿茶酚胺类药物用于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其它对单独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无效的患者。应用时应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氨力农10-15分钟内予以负荷剂量0.75mg/kg,再以5-15μg /kg/min维持静滴。米力农由于半衰期短(1.5-2.0小时)且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而常应用,未予负荷剂量需4.5-6小时达到稳定血药浓度。缓慢推注米力农负荷剂量(10分钟内50μg/kg),再以0.375-0.75μg/kg/min静脉维持2-3天,肾衰时剂量减少。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复苏后支持治疗  复苏后支持治疗对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引起的早期死亡以及由脑损伤引起的晚期死亡有重要意义。改善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复苏后支持治疗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和初步稳定后,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在此阶段,应加强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支持;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可逆性原因;监测体温,积极治疗体温调节障碍和代谢紊乱。  恢复自主循环的复苏后支持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恢复组织和器官的有效循环。对经院前或院内处理的恢复自主循环患者,必须寻找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治疗心跳骤停后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主动诱导和自发的低温在复苏后治疗中起一定作用。二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对院前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者,诱导低温(恢复自主循环后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3℃或32-34℃,持续12-24h)可改善预后。现低温疗法的临床研究大多采用体外降温技术如冰毯、冰袋等,常需数小时才能达到目标温度。新近研究开始采用体内降温技术如输注冰盐水、血管内置入冷却导管等,可使体温迅速降至目标温度。在此期间,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非常重要。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自发产生的轻度低温(》33℃)无需复温治疗。对院前由室颤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将其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12-24h。  复苏后的电解质紊乱可恶化预后。尽管许多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预后,降低由感染所导致的死亡,因为感染在复苏后非常常见。进行详细临床检查以及胸部X线检查都很必要。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复苏后心肺并发症,如气胸和气管插管深度异常或异位等。机械辅助通气可根据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和呼吸作功的程度来调节,当自主呼吸变得更加有效时,机械辅助通气应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变成自主呼吸。  研究表明,持续性低碳酸血症(低PCO2)可能会使脑血流量减少,加重脑缺血。心搏骤停后,血流的恢复可以导致持续10~30分钟反应性的一过性充血,之后伴随持续长时间的低血流状态。在这段低灌注时间内,较少的血流(低携氧)和较高的氧代谢将出现矛盾。如果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给予高通气量治疗,由低PCO2产生的额外的脑血管收缩效应将进一步减少脑血流量,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和损伤。由脑损伤患者得到的数据推断,维持PCO2正常水平的通气量是恰当的,而常规的高通气治疗方法可能有害。  心血管系统电击除颤和心跳骤停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一过性心肌顿抑和功能失常,并持续一段时间,血管收缩剂可使之改善。因心跳骤停或CPR期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严重减少,引起全心缺血,使心肌生化标记物水平升高。心肌生化标记物水平升高还可能提示心跳骤停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  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通常不稳定,由多脏器衰竭导致的早期死亡与持续性低心排有关,故应尽早评价患者的心电图、胸片和电解质、心肌生化标记物等。心跳骤停复苏后头24h的超声心动图对指导后续处理有帮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经输液、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改善。有创血压监测可准确测量动脉压,对制定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使组织灌注达到最佳状态有帮助。根据需要,应对输液量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米力农等)精确定量,以维持血压、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  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脑功能和其它器官功能是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目标。在恢复自主循环阶段,脑组织在经过最初短暂的充血后,由于微循环障碍,脑血流量下降(无复流现象)。对无知觉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的平均动脉压,以保证理想的脑灌注。因为高温和躁动可以增加需氧量,所以必须考虑低温疗法以治疗高热。一旦发现抽搐,必须立即采用抗惊厥药加以控制。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LVEF、左室容积、心率变异度或压力反射敏感度对心肌梗死后 SCD 的危险度分层有帮助,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及静息心率。不推荐心肌梗死后常规作心室晚电位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人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应用ICD预防性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脏骤停也可发生于被认为低危的人群中,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致力于基础心脏病和心脏骤停诱发因素的预防。
5心跳不齐并不都是心脏病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是由窦房结支配的,窦房结好比心脏的“司令部”。“司令部”发出指令后,再通过“传令兵系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传到心肌细胞,产生心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疾病,所有人一生中都曾发生过心律失常。  心跳次数怎样才正常?  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60—100次/分之间。超过100次/分称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称心动过缓。这里指的是窦性心律,但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状况而不同。一般来说,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心率也会加快或减慢。  产生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热 、运动后 、情绪激动 、贫血等心外原因引起 ,如心动过速与上述几种原因无关 ,应考虑心脏本身疾病 ,最常见的是心肌炎 、甲亢性心脏病。  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 ,如果心跳次数突然减慢 ,必定与心脏有关 ,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心跳节律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律必须保持稳定间隔。心跳突然提早出现称早搏(也叫提前收缩),多数人会有心从喉咙口跳出来的感觉或者明显心悸。心跳节律突然减慢称逸搏或心脏停搏 ,大多数人会感到头晕 ,严重者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昏厥。  心跳减慢是怎么造成的?  正常人的心率随着身体需要而变化。体质好的人,比如运动员,休息状态下心率常低于60次,普通人睡眠时心率也会降到三四十次,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时身体不需要心脏使劲工作。此外,对于一些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55-60次本身就是治疗目标之一。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窦性心动过缓都是病。  心律失常的3项基本原则  如果您身上出现了心律失常的症状,就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此类症状要特别重视:发病时如果有眼发黑、头发晕甚至摔倒等症状,都要特别重视,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2、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房颤要特别重视:因为房颤可以导致血栓栓塞,糖尿病患者合并房颤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着增加,严重者可能威胁生命。所以,患者要和医生多沟通,尽量预防栓塞,还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术。  3、早搏不要太介意:没有心脏病的早搏大多预后良好,患者不要刻意因为早搏多吃药,更不要吃保健品。  对待心律失常的原则是: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要重视;早搏要多了解,不必太重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肌梗塞造影手术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