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中的节主点和节点的定义标签怎么定义

如何给树节点链接添加自定义html属性
<a data-traceid="question_detail_above_text_l&&
提示一下,去参考&
在 zip 中也有这个 Demo 源码的
--- 共有 2 条评论 ---
: 原来是想给 zTree 提供的这个 &a& 添加属性呀。。这个其实 利用 addDiyDom 或 onNodeCreated 都可以捕获到节点DOM 生成后的事件,然后利用 zTree 的命名规则,迅速找到 相应的 DOM,然后添加你自己需要的属性即可。。只是。。。这么使用的话对于大数据量的节点生成会影响一部分的性能。
谢谢,API的demo都是看过的,没有这种例子,本意是想在tree节点的链接上加属性,如
&a tag="abc"&&/a&这种,可能用addDiyDom 这个也可以实现,不过已经用其它方法解决了,呵呵
建议把zTree的api包下载下来,里面有demo!
我上个月才用的zTree,项目中碰到的各类问题,都是看样例解决的。
--- 共有 2 条评论 ---
same feeling
哈哈,我喜欢这样的同志!!
先去看看 Demo、API 吧, 我一个人写这么多也是不容易的,而且 v3.x 的 demo 专门就是为了便于上手全部拆分为简单的案例,看完不会再沟通&随笔 - 38, 文章 - 0, 评论 - 0, 引用 - 0
原文:https://blog.csdn.net/yinanmo5569/article/details/
以太坊官方网络(Official Network)
以太坊官方网络有两种:
生产环境网络(又称主网络)
测试网络TestNet
主网络是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以太币的网络,是全球化,部署在Internet环境上的.智能合约的代码,执行,区块的调用,都可以清晰地查看到.而所有节点都是全球化的,速度较慢.&TestNet是专供用户来开发,调试和测试的.如果开发简单的智能合约的话,用测试网络就足够了,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智能合约的编写.但是由于网路是官方提供的,因此对于以太坊技术的底层实现,Geth的各种参数接口,整个以太坊技术真是性能的理解就会弱很多.所以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一个更好的选择是Private Network,可以从技术的底层去深入理解以太坊.
以太坊私有网络(Private Network)
以太坊私有网络,就是由用户自己通过Geth创建的私有网络,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发,调试和测试的网路.私有网路可以方便开发者深入理解以太坊的技术底层.
㈠安装虚拟机
Root密码:123456
Admin密码:1234
㈡虚拟机联网
vmware netword adapter vmnet8主机ipv4的IP地址为:192.168.2.3
虚拟机ip地址为:192.168.2.12
㈢安装Go语言环境
由于后面会出现版本兼容问题,因此此处需要将golong版本更改采用新版的:比如我下载1.10.3:1、下载复制放到:opt/ethfan目录:
如果之前安装过就删除无效的go
2、解压 tar -xvf文件名:tar -xvf go1.10.3.linux-amd64.tar.gz
3、配置环境:gedit /etc/profile
4、查看版本
旧版参照1.8.1安装:下载复制放到:opt/ethfan目录
解压 tar -xvf 文件名
配置GOPATH环境变量
如果没有配置yum就要先
㈤下载和编译Geth
安装C的编译器,但是:centos7中没有这个apt-get install -y build-essential? 我安装的是:yum -y install gcc
? 克隆Github项目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thereum/go-ethereum.git
? 进入到文件目录,源码安装
cd go-ethereum
错误说明我的版本是:1.8.1 不符合,应当改成至少是1.9解决方法:要么更改golong版本,要么更改geth版本更改golong版本为1.10.3:就好啦
? 检验是否安装成功
查看命令:build/bin/geth &help
检查版本:build/bin/geth version
? 配置geth环境
source /etc/profile
⑥ 查看geth version
Geth搭建私有网络
Step1:定义私有genesis state
[admin@localhost ~]$ cd Code/blockchain[admin@localhost blockchain]$&mkdir go-ethereum
[admin@localhost blockchain]$ gedit&genesis.json
[admin@localhost blockchain]$ mkdir privateNetwork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privateNetwork,用来存储genesis.json文件和之后的私有链
将下面的内容复制到genesis.json中:
"config": {
"chainId": 14,
"homesteadBlock": 0,
"eip155Block": 0,
"eip158Block": 0
"coinbase"
: "0x0000",
"difficulty" : "0x05000",
"extraData"
"gasLimit"
: "0x2fefd8",
: "0x0042",
: "0x0000",
"parentHash" : "0x0000",
"timestamp"
}或者内容为:
"config": {
"chainId": 22,
"homesteadBlock": 0,
"eip155Block": 0,
"eip158Block": 0
"coinbase"
: "0x0000",
"difficulty" : "0x400",
"extraData"
"gasLimit"
: "0x2fefd8",
: "0x0032",
: "0x0000",
"parentHash" : "0x0000",
"timestamp"
官方文档中的chainId为0,应该修改为非0的值,不然会导致 insufficient funds for gas * price + value&difficulty表示挖矿的难度值,官方文档中为0x20000,由于测试机器配置低,修改为0x05000。
Step2:建立创世区块
运行如下指令:
[admin@localhost blockchain]$ geth --datadir "./privateNetwork" init go-ethereum/genesis.json
结果如下:
然后在privateNetwork中能发现geth和keystore两个新文件.
geth保存的是区块链的相关信息
keystore中保存的是该链条中的用户信息
Step3:创建自己的私有链条
运行如下命令:
[admin@localhost privateNetwork]$ geth --networkid 14 --nodiscover --datadir "data/chain0" --rpc --rpcapi net,eth,web3,personal --rpcaddr localhostconsole 2&&geth.log
nodiscover的意思是不被其他节点自动发现(可以手动添加节点)&或者命令类似为:geth --identity "TestNode" --rpc --rpcport "8545" --datadir /opt/ethfan/path/to/datadir --port "30303" --nodiscover console
console是启动geth控制台,不加该选项,geth启动之后成为一个后台进程不会自动结束&最后把geth中的log信息导入geth.log中,方便了解geth运行的情况。&注意路径要加引号,不然会出问题.
--nodiscover 关闭p2p网络的自动发现,需要手动添加节点,这样有利于我们隐藏私有网络
--datadir 区块链数据存储目录
--networkid 网络标识,私有链取一个大于4的随意的值
--rpc 启用ipc服务,默认端口号8545
--rpcapi 表示可以通过ipc调用的对象
--rpcaddr ipc监听地址,默认为127.0.0.1,只能本地访问
console 打开一个可交互的javascript环境
更多参数:https://github.com/ethereum/go-ethereum/wiki/Command-Line-Options
运行后面的再进入是这样的:
创建账号:语法这里采用的是javascript输入两次密码123456,显示生成的账号
创建新用户,密码是&ycx&,地址是"0x41bbfa17e30beaa16c9f0e6b0e98fa6e"
&personal.newAccount("ycx")
Step4:在自己的私有链条上创建用户
查看私有链已有账户,已经有账户(我创建过两次).
&eth.accounts
查看账户余额
Step5:尝试挖矿
继续在console中输入:
&miner.start()
开始挖矿,查看终端geth.log,如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停止挖矿,查看账户,只要不为0则挖矿成功
Geth搭建多节点私有链条
搭建0号节点
参照:上文
搭建1号节点
[root@localhost admin]# cd Code/blockchain/[admin@localhost blockchain]$&mkdir data
创建步骤与之前是一样的,要保证两个节点在同一个区块链上工作的话首先要保证genesis创世区块链是一样的,所以注意使用同样的genesis.json文件来创建.用两个端口分别创建
[root@localhost blockchain]$ geth --datadir "data/chain0" init go-ethereum/genesis.json
[root@localhost blockchain]$ geth --datadir "data/chain1" init go-ethereum/genesis.json
如果报错:
启动0号,1号节点
为了使两个节点同时启动,注意使用不同的port和rpc port.
启动0号节点:
geth --networkid 14 --nodiscover --datadir "data/chain0" --rpc --rpcapi net,eth,web3,personal --rpcaddr localhost console 2&&geth0.log
如果报错:可以查看端口https://www.cnblogs.com/chinas/p/4553179.html
geth --networkid 14 --nodiscover --datadir "data/chain0" --port 30303--rpc --rpcapi net,eth,web3,personal --rpcport 8545--rpcaddr localhost console 2&&geth0.log
启动1号节点:
geth --networkid 14 --nodiscover --datadir "data/chain1" --port 55554 --rpc --rpcapi net,eth,web3,personal --rpcport 8101 --rpcaddr localhost console 2&&geth1.log
参数解释:
--nodiscover 关闭p2p网络的自动发现,需要手动添加节点,这样有利于我们隐藏私有网络
--datadir 区块链数据存储目录
网络监听端口,默认30303
--networkid 网络标识,私有链取一个大于4的随意的值
--rpc 启用ipc服务
--rpcport ipc服务端口,默认端口号8545
--rpcapi 表示可以通过ipc调用的对象
--rpcaddr ipc监听地址,默认为127.0.0.1,只能本地访问
console 打开一个可交互的javascript环境
通过addPeer来添加节点.关于Geth JavaScript console的具体api可以在查询官方文档:
首先查看1号节点的enode
在0号节点的console,添加1号节点
查看是否添加成功
查看连接的节点数量和连接的节点列表:
net.peerCount
admin.peers区块链入门教程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区块链入门教程
区块链(blockchain)是眼下的大热门,新闻媒体大量报道,宣称它将创造未来。
可是,简单易懂的入门文章却很少。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别之处,很少有解释。
下面,我就来尝试,写一篇最好懂的区块链教程。毕竟它也不是很难的东西,核心概念非常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我希望读完本文,你不仅可以理解区块链,还会明白什么是挖矿、为什么挖矿越来越难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虽然很早就关注,但是仔细地了解区块链,还是从今年初开始。文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一、区块链的本质
区块链是什么?一句话,它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
首先,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其次,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二、区块链的最大特点
分布式数据库并非新发明,市场上早有此类产品。但是,区块链有一个革命性特点。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其他的数据库都有管理员,但是区块链没有。如果有人想对区块链添加审核,也实现不了,因为它的设计目标就是防止出现居于中心地位的管理当局。
正是因为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否则一旦大公司大集团控制了管理权,他们就会控制整个平台,其他使用者就都必须听命于他们了。
但是,没有了管理员,人人都可以往里面写入数据,怎么才能保证数据是可信的呢?被坏人改了怎么办?请接着往下读,这就是区块链奇妙的地方。
区块链由一个个区块(block)组成。区块很像数据库的记录,每次写入数据,就是创建一个区块。
每个区块包含两个部分。
区块头(Head):记录当前区块的特征值
区块体(Body):实际数据
区块头包含了当前区块的多项特征值。
实际数据(即区块体)的哈希
上一个区块的哈希
这里,你需要理解什么叫(hash),这是理解区块链必需的。
所谓"哈希"就是计算机可以对任意内容,计算出一个长度相同的特征值。区块链的 哈希长度是256位,这就是说,不管原始内容是什么,最后都会计算出一个256位的二进制数字。而且可以保证,只要原始内容不同,对应的哈希一定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字符串123的哈希是a8fdc205a9f19cc1cf01b13d11d7fd0(十六进制),转成二进制就是256位,而且只有123能得到这个哈希。(理论上,其他字符串也有可能得到这个哈希,但是概率极低,可以近似认为不可能发生。)
因此,就有两个重要的推论。
推论1:每个区块的哈希都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哈希标识区块。
推论2:如果区块的内容变了,它的哈希一定会改变。
四、 Hash 的不可修改性
区块与哈希是一一对应的,每个区块的哈希都是针对"区块头"(Head)计算的。也就是说,把区块头的各项特征值,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很长的字符串,再对这个字符串计算哈希。
Hash = SHA256( 区块头 )
上面就是区块哈希的计算公式,SHA256是区块链的哈希算法。注意,这个公式里面只包含区块头,不包含区块体,也就是说,哈希由区块头唯一决定,
前面说过,区块头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有当前区块体的哈希,还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这意味着,如果当前区块体的内容变了,或者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变了,一定会引起当前区块的哈希改变。
这一点对区块链有重大意义。如果有人修改了一个区块,该区块的哈希就变了。为了让后面的区块还能连到它(因为下一个区块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该人必须依次修改后面所有的区块,否则被改掉的区块就脱离区块链了。由于后面要提到的原因,哈希的计算很耗时,短时间内修改多个区块几乎不可能发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网51%以上的计算能力。
正是通过这种联动机制,区块链保证了自身的可靠性,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这就像历史一样,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从此再无法改变。
每个区块都连着上一个区块,这也是"区块链"这个名字的由来。
由于必须保证节点之间的同步,所以新区块的添加速度不能太快。试想一下,你刚刚同步了一个区块,准备基于它生成下一个区块,但这时别的节点又有新区块生成,你不得不放弃做了一半的计算,再次去同步。因为每个区块的后面,只能跟着一个区块,你永远只能在最新区块的后面,生成下一个区块。所以,你别无选择,一听到信号,就必须立刻同步。
所以,区块链的发明者中本聪(这是假名,真实身份至今未知)故意让添加新区块,变得很困难。他的设计是,平均每10分钟,全网才能生成一个新区块,一小时也就六个。
这种产出速度不是通过命令达成的,而是故意设置了海量的计算。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极其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到当前区块的有效哈希,从而把新区块添加到区块链。由于计算量太大,所以快不起来。
这个过程就叫做采矿(mining),因为计算有效哈希的难度,好比在全世界的沙子里面,找到一粒符合条件的沙子。计算哈希的机器就叫做矿机,操作矿机的人就叫做矿工。
六、难度系数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人们都说采矿很难,可是采矿不就是用计算机算出一个哈希吗,这正是计算机的强项啊,怎么会变得很难,迟迟算不出来呢?
原来不是任意一个哈希都可以,只有满足条件的哈希才会被区块链接受。这个条件特别苛刻,使得绝大部分哈希都不满足要求,必须重算。
原来,区块头包含一个(difficulty),这个值决定了计算哈希的难度。举例来说,的难度系数是 22。
区块链协议规定,使用一个常量除以难度系数,可以得到目标值(target)。显然,难度系数越大,目标值就越小。
哈希的有效性跟目标值密切相关,只有小于目标值的哈希才是有效的,否则哈希无效,必须重算。由于目标值非常小,哈希小于该值的机会极其渺茫,可能计算10亿次,才算中一次。这就是采矿如此之慢的根本原因。
前面说过,当前区块的哈希由区块头唯一决定。如果要对同一个区块反复计算哈希,就意味着,区块头必须不停地变化,否则不可能算出不一样的哈希。区块头里面所有的特征值都是固定的,为了让区块头产生变化,中本聪故意增加了一个随机项,叫做 Nonce。
Nonce 是一个随机值,矿工的作用其实就是猜出 Nonce 的值,使得区块头的哈希可以小于目标值,从而能够写入区块链。Nonce 是非常难猜的,目前只能通过穷举法一个个试错。根据协议,Nonce 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值,即最大可以到21.47亿。第 100000 个区块的 Nonce 值是,可以理解成,矿工从0开始,一直计算了 2.74 亿次,才得到了一个有效的 Nonce 值,使得算出的哈希能够满足条件。
运气好的话,也许一会就找到了 Nonce。运气不好的话,可能算完了21.47亿次,都没有发现 Nonce,即当前区块体不可能算出满足条件的哈希。这时,协议允许矿工改变区块体,开始新的计算。
七、难度系数的动态调节
正如上一节所说,采矿具有随机性,没法保证正好十分钟产出一个区块,有时一分钟就算出来了,有时几个小时可能也没结果。总体来看,随着硬件设备的提升,以及矿机的数量增长,计算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
为了将产出速率恒定在十分钟,中本聪还设计了难度系数的动态调节机制。他规定,难度系数每两周(2016个区块)调整一次。如果这两周里面,区块的平均生成速度是9分钟,就意味着比法定速度快了10%,因此接下来的难度系数就要调高10%;如果平均生成速度是11分钟,就意味着比法定速度慢了10%,因此接下来的难度系数就要调低10%。
难度系数越调越高(目标值越来越小),导致了采矿越来越难。
八、区块链的分叉
即使区块链是可靠的,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两个人同时向区块链写入数据,也就是说,同时有两个区块加入,因为它们都连着前一个区块,就形成了分叉。这时应该采纳哪一个区块呢?
现在的规则是,新节点总是采用最长的那条区块链。如果区块链有分叉,将看哪个分支在分叉点后面,先达到6个新区块(称为"六次确认")。按照10分钟一个区块计算,一小时就可以确认。
由于新区块的生成速度由计算能力决定,所以这条规则就是说,拥有大多数计算能力的那条分支,就是正宗的区块链。
区块链作为无人管理的分布式数据库,从2009年开始已经运行了8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证明它是可行的。
但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区块链也有自己的代价。一是效率,数据写入区块链,最少要等待十分钟,所有节点都同步数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二是能耗,区块的生成需要矿工进行无数无意义的计算,这是非常耗费能源的。
因此,区块链的适用场景,其实非常有限。
不存在所有成员都信任的管理当局
写入的数据不要求实时使用
挖矿的收益能够弥补本身的成本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的条件,那么传统的数据库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也是唯一的应用场景),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下一篇文章,我将会介绍。
十、参考链接
, by Sean Han
, by Ken Shirriff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型网站几乎都是分布式的。
域名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只要上网就会用到。
学习编程其实就是学高级语言,即那些为人类设计的计算机语言。
现在,各种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不计其数。请问区块链中 节点和区块的关系是什么呀?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4被浏览374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想用Docker Compose试一试部署Hadoop,各容器依赖如图:
但是scale之后,发现无法启动,如图:
我的系统信息:
这个应该怎么启动啊?或者,更直接的问:如何用Docker Compose部署Hadoop环境?
补充docker-compose.yml文件内容:
build:&datanode/
-&namenode
build:&namenode/
hostname:&namenode
-&&code:/mnt&
resourcemanager:
build:&resourcemanager/
hostname:&resourcemanager
-&namenode
nodemanager:
build:&nodemanager/
-&resourcemanager
是否看过这个项目:
最关键的 yaml 文件没提供。
把配置文件,就是compose那个yaml文件发出来看看
请确认:只启动 1 个 datanode ,可以成功地运行 hadoop 。
感觉第 2 个 datanode 无法启动,是跟第 1 个 datanode 有配置冲突。它们不需要对外暴露网络端口吗?
在link连接过程中,被连接容器的IP和端口会通过环境变量以及etcd/hosts文件传入,你是否获得了正确的IP,我看错误是连接被重置,会不会是端口被占用?
另外,在配置文件里好像没看到开端口的设置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5955
关注: 4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点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