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女的快手 抖音用ID搜不到用户ID啊 麻烦告诉一下谢谢了

C哩C哩还是社会摇?抖音快手:我们不一样
【IT时代网编者按】过去的几年里,随着资本市场的疯狂涌入,短视频野蛮生长,靠着平台和网红的营销,仿佛干柴烈火般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同事A:你手机里有快手吗?同事B:没有啊,但是我有抖音啊~~~两人相视一笑,迅速麻溜的凑到一起,从脸上的表情分析,应该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自从迷上了某某APP,大龄单身女青年王二丫,最近上班是越来越晚,面容憔悴甚是疲倦。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据说每天支撑她的正是那APP里的小哥哥们,那可是她快乐的源泉!提起快手和抖音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一个带着浓浓的土味,像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自带逼格,像是奔跑在城镇的水泥路上。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会让你的时间不知不觉消失了,深夜一两点抱着手机满足的睡去是日常。正如APP里的段子:睡觉,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睡觉的,你看烟又没有,酒也没有,只好没事刷刷维持生活而已啦~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资本市场的疯狂涌入,短视频野蛮生长,靠着平台和网红的营销,仿佛干柴烈火般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去年,抖音强势冲进人们的视线,一夜爆红给了老牌霸主快手当头一棒。从 App Store 的排名来看,抖音短视频一直稳居高点,下载量是快手的十倍多,显然年轻的抖音牢牢压制住了“一哥”快手。都做短视频,都说“我们不一样”,究竟他们有啥不一样?话不多说,打开两个APP,这画风自然就出来了。点开快手,视频上红底白字成了标配,醒目吸睛,用小手就这么一划,一句:老铁双击666啊!深入人心。再看抖音,则伴随着带感的音乐,更多是颜值在线(当然也有不在线)的小哥哥小姐姐在视频里“自导自演”。下面咱就细细品味一下个中滋味~一、城市青年VS城镇青年但凡碰过这两款APP的人想必都有深刻体会,抖音展示的是城市青年的“玩法”,而快手更像是展示城镇青年的“活法”。他们的用户群体显然大不相同。后起之秀抖音这种以“音乐创意短视频”为主打的社交软件,其用户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多为一二线城市的城市青年,根据极光大数据,目前37.7%的抖音用户居住在一二线城市。而且,85%在24岁以下,大部分是95后和00后。其中,有数据显示,抖音的女性用户超过男性。(抖音用户城市分布数据)而且,由于用户群体的年龄层次,注定其在内容上追求酷炫,“抖音们”走的是以听觉、视觉、情绪为触发原的新潮个性化路线,就是“不走寻常路”。反观“一哥”快手,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用户群多为三四五线的城镇青年(不乏中年)。其中男性用户数量明显高于女性用户。“快手们”走的是以猎奇、趣味、搞怪为吸睛点的平民生活化路线。虽说,快手曾经为了让人们改变对其“城镇青年专用”的固有想法,倔强地拿出数据说:看,有5%的用户来自北京。可这已经不是地域能矫正的问题了,说其是“底层社会的狂欢”更像是阶层概念。(快手用户城市分布数据)再来对比一下抖音和快手的拍摄内容,相信你会有所思考。抖音的拍摄场景多半在室内固定场所,但也能玩出花样来,相当炫酷的技巧运镜(在摔碎的手机屏幕中我学会了成长),还有手指舞、撩小哥哥技能、搞笑段子等等,或看颜值或学技能,总有一点牢牢抓住你,让你心甘情愿的沉沦。相比之下,快手上的才艺可谓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从山间田野到院墙炕头,快手就是底层青年生存状态的原生态大展示。一排热血青年戴着廉价的墨镜,跳着社会摇有着王者的风范,5毛钱特效那是信手拈来,老铁们可以说是走心了。对于抖音和快手,或许你会被它们莫名吸引,浏览一天会感悟:抖音的世界里,难道就剩我一个普通人了吗?自卑;看完快手,感叹还好我是一个普通人。之所以有市场,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年轻人开始走上舞台去展现自己,更重要的是,能成网红受人追捧,轻轻松松月入上万。这些只需一部手机,一个APP!二、音乐短视频VS草根视频动感的音乐带着洗脑效果,晃动的画面刺激着你的视觉,酷炫的转场下一秒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曾几何时,朋友圈分享的这些小视频的格调显然比某手高了不知几个level,无形中连看个小视频都带着深深的鄙视链。在短视频的下半场厮杀中,以抖音为代表的音乐短视频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抖音在玩法上简单易操作,用户可以选择任意歌曲,大多以电音和舞曲为主,节奏感较强。配上鬼畜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或动感的舞蹈,或精彩的创意情景,形成自己的作品。其中还有技术流短视频,这是在快手上几乎看不到的。抖音的蹿红除了归功到它对用户的精准定位,还有它强大的运营。抖音设计内容挑战,用户可以通过参与同一个标签的挑战找到同一个配乐的视频进行模仿创作,降低了开发成本,解决了UGC内容生产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上,抖音做了一些丰富的特效,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这些简单的操作,叠加起来让你的视频实现蒙太奇效果,看起来很酷炫就是俗称“有逼格”。在这里,音乐、工具、素材、滤镜一应俱全,视频有“精选”抖音给你树立了一个“样板”,现在就请开始你的表演。这里更像是一个被“美化过的”美好世界,放下手机看看镜子里的你会觉得自己如此普通。如果说抖音里有些不真实,更像一场“表演”的话,那快手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可以说抖音在UGC上“肥肠”努力了,快手似乎啥也没做,一切来的顺风顺水。就像快手打出的口号:“记录生活,记录你”“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一样,这是最能戳中快手平凡的用户内心的一句话。快手像是脱胎于土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借助手机快手给了三四五线城镇青年甚至务工人员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宣泄口,自然少不了与身俱来的“土味儿”。没有过多技术性操作,起个“亮眼”的标题,视频封面有爆点,剩下的就是拿起手机拍摄了。其中,走出了不少快手网红,视频内容相当“社会”,让人直呼看不懂。虽说如今的快手积极转型,渐渐走出农村向城市看齐,但挂在其身上“低俗”的枷锁让它走的异常艰难。三、南抖音北快手,两虎制霸南北随着移动网络的大规模普及,短视频的火爆成就了2011年诞生的快手(前身“GIF快手”),号称拥有7亿多用户,并且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但是时代造新人,市场从来不缺挑战者,迅速蹿红的抖音,可谓是去年一款现象级产品,成立仅1年多年时间(2016年9月上线),就发展了上亿用户,让人无法不拿它和快手相比,这给了快手极大的压力。根据 SensorTower 平台的数据,从去年9月开始,App Store上抖音的单日下载量便开始持续走高,而从话题热度与社交影响力来看,抖音也足可以与快手并驾齐驱。网上逐渐形成了“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另一方面,“南抖音北快手”又似乎存在着某种挑逗人们情感冲动的敏感词汇。有数据显示,玩快手的多半是北方用户,而玩抖音的多半是南方用户。在《真像大白》中说到快手依靠广大北方农村用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相信农村互联网的极速发展,快手还会再收割一波人口红利。而抖音的南方用户群体更加注重潮流有花样的“玩儿”,如同带火的一众“抖音神曲”。这种地域上的差异仿佛造就了两种APP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些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究竟抖音能红到几时,能否“拿下”快手登上霸主之位,谁都未可知。毕竟背后都有人儿的~要知道,抖音与快手,站在他们身后的分别是今日头条和腾讯。从QuestMobile的数据来看,头条系的封锁线(西瓜+火山+抖音)的DAU在2017年12月加总达到1亿,与此时的快手DAU基本相当。到了2018年春节已经变成头条封锁线DAU加总在1亿5000万左右,快手以1亿2000万略略落后了。抖音更是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蓉的姿态,此前据抖音产品负责人介绍,目前抖音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而且还在持续高速增长。即便抖音如今表现出众,可论影响力来说,快手还是远大过抖音的。根据去年7月份极光大数据的一则报告:截至日,抖音的安装量是2086万,而快手的用户数则早已超过5亿;日活方面,前者的日活从4月份开始迅速攀升,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从29万上升到了173万,而快手的日活则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稳定在5000万以上。无论是体量还是日活,快手的数据都是抖音的近30倍。其实,两款APP的准入门槛都很低,但相对来说,快手呈现的东西是粗糙的、未加工的原生态展现,操作更易上手。而抖音从搭配剪辑特效,因为要炫酷自然得多花点心思,实现起来相对麻烦,这就拦腰截断了一部分人的去路。出了城下了乡,或许没能看到跟你一样的“抖友”,但你却可以听到社会摇的节奏在田间炕头晃动。事实上,从近几年的社交APP的发展来看,操作越来越简单,视频越来越短小精悍,毕竟时间有限,很少人会去花大量精力时间,去认真分析深度思考,更多的人是在闲暇找乐子放松。你不能否认,更多人会抱着“猎奇”“审丑”的心态看快手,也有从抖音里找到窥探别人生活的乐趣,这些尤其对于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究竟抖音C哩C哩和快手社会摇,谁才是王者,这还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反正抖音和快手的毒,一旦中了,就难以根治是真的。【责任编辑/张琪琦】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TA的最新文章快手和抖音反应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 简书
快手和抖音反应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其实这里的题目不是非常贴切,并不能说反应的社会现状,一切的app都是取决于用户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体验才是最关键。首先是快手。快手是一款最近很有热度的一款快视频软件,所以的人都可以自己进行拍摄短视频进行发布,内容主题不限。从这个角度来看,快手似乎是一款受众群体很广的视频软件,应该是各种年龄层都能在快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分类及喜好才对,那么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众所周知的快手呈现普遍那种内容十分刻意博人眼球,刻意卖弄,利用那种内容夸张的视频呢?其实那些好的,有意思的,专业演员利用业余时间发布的一些视频也有,但是为什么快手却出现了一种普遍低俗的内容呢?这里并不能怪快手软件的分类了,因为其实快手app只是起到了一个提供技术,提供交流平台和空间的一个app,主要是在于客户的受众群体。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现状,就是那种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大公司之前的相继争取用户的状态。前几年的互联网经济存在着那种占取份额,主捞用户数额,抓取一切可用的资源。所以中国从那种微信都不普及的状态一下步入了家家户户都在用微信,手机支付成为了常态。但是自从2017下半年到跨入2018年后,整个互联网市场就已经在可用用户和份额上达到饱和,所以各大公司和企业的目的正式从吸取客户变成如何留住客户,带给客户一个更好的体验,给客户带来时间少效率高的快餐式互联网经济。而快手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跑步入场的。它反应了千千万万中国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在手机智能普及的样子。因为农村人数以及城乡人数占中国百分百的巨大,所以巨大的农村用户量涌入了快手,因为直播业现在的兴起,所以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享受以前体验不到的人数关注,产生的那种终于被发现的感觉。所以快手视频为了博人眼球,为了吸引粉丝,加上本身不具备什么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他们这批人便采取了使用重口味,对人有重大冲击的视频来“吸粉”。对于那种很难走出农村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辈子以来最被人关注,最有存在感的一刻。所以快手app的流行,很大一部分说明了在互联网和快时代的冲击下,人们产生的那种扭曲的社会道德观和审美观,以及社会风气,是一种十分讽刺的结果。可以说是时代的黑暗面,真真实实体现了现代农村经济和农村人们的面貌,以及农村人们对于时代节奏追逐的渴望。但是凡事只看一面,就像之前快播的说辞那样,我们只提供技术,不提供内容。快手的放置和不作为,就好像说明了自己的态度,为了播放量和热度以及带来的收益,快手软件的不作为很可能最后还是会像快播一样引来尾大不掉的结局,当年的快播就像今天的快手一样,对于平台内容的不作为,最后引来了灭亡。(顺便一提,罪魁祸首乐视前董事还在国外笑呢)说到抖音,可能这个app比起前面的快手要各方面超出许多,毕竟本来的定义和立场就不同,作为一款音乐视频软件,而且面向的群众是年轻人,抖音在这点上做的还是可以。其次,抖音以音乐为根本,技术流还是有技术的。最后,快手是一个开始,而抖音却是短视频的另一个方向。但是随着快手的落寞,一部分前快手的主播也开始流入抖音,所以抖音最后的发展我们依旧不得而知,只能是看抖音的处理,是对视频内容作出规范呢,还是继续前任的老路,为了播放量和客户需求而放下身段之类的。最后还是要说,一款app给人怎么样的感觉还是要取决于用户,更何况因为智能检索和智能联想之类的功能,这些视频app依旧是可以根据你的喜好作出调整的,我上面所说到的也只不过是一种大度趋势而已,也行快手的app定位就摆在那里了,你偏要选择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我所说的也并不是什么坏处而已,只是这背后所隐含的社会背景和趋势,跨手也不一定会像快播一样步入深渊,毕竟快播触碰的是一块禁区。快手和抖音的不同也只是受众群体而已。现在的视频软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网络中的用户往往同时扮演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他们往往会组成一个巨大的受益链,囊括各大群体,所以这是不是也是新兴软件的一种发展路线或是趋势?
产品匠心打磨200天,仅推出市场半年用户量突破1亿,日播放视频超10亿,干翻老牌短视频玩家快手和美拍,长期占据摄影与录像榜首,总排行榜第二名,抖音从8人团队起家是如何在短短500天取得如此成绩,本文试图从产品和运营的角度来复盘一下,希望可以尽可能探讨背后的真相。 1|前言 ...
前言:抖音推出市场仅仅半年,取得了用户量突破1亿、日播放视频超10亿的惊人成绩,改变了国内的视频APP格局。近期出海后也在东南亚、日本等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优秀的去中心化算法外,本文中分析的产品和运营策略也值得参考借鉴 Enjoy!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产品大观(I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不是互联网,很难想象葬礼可以被直播。 “你一路走好吧,活着太苦了。”屏幕里,两个女人烧纸哭泣,风声让女人们的哭声愈发凄厉。墓碑上刻着“东北蛇哥之墓”。 看客蜂拥而至,有人骂,“这是炒作”;有人感叹,“蛇哥太可怜了”;有人不明原因问,“谁给我说说,发生...
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曾经一度被短视频支配的恐怖,还有被囚禁在算法黑洞中的那份愉♂悦(误) 差不多去年的春天,抖音开始有点热了,身边的不少朋友问,这个产品你觉得还能活跃多久?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很难想象,抖音这个横竖看着像素级致敬Musical.ly的UI,玩法...
Hello World 所有的事从hello world开始。这个博客系列叫做“Python提高班”,是为了向大学时期看的“09dota提高班”致敬,通过那一系列视频我才切切实实地学会dota这款很棒的游戏,以及顺利荒废了大学大好的时光(手动滑稽)。然而我目前水平并不足以写...
对于效率主者,时间是可以被节约,发挥最大价值的,对于哲学家,时间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无所谓时间的长短,一瞬或永恒也许是一样的。 站在一个高度,将世界的录像快速播放,会发现好短暂,每个人都转瞬即逝,所谓物是人非,对于自然,物也是非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永恒本身,那什么是值...
浪淘沙令.无题 文/心儿 星耀缀漫天,心事阑珊,萧风残雪冷心寒。 欲遣清愁交笔砚,泪水轻涟。 帘卷月钩残,霜落晨前,云笺托寄雁归难。 辗转相思轻别去,凄调谁弹?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_凤凰科技
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沙发RedCouch”(ID:RC4s
原标题: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
编者按:本文来自,作者:金老漢(作者个人微信nutterjyc),36氪经授权发布。
差不多去年的春天,抖音开始有点热了,身边的不少朋友问,这个产品你觉得还能活跃多久?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很难想象,抖音这个横竖看着像素级致敬Musical.ly的UI,玩法极其类似前辈小咖秀(嘛,反正大家最初都是致敬dubsmash啦,不要在意UI那点事),居然没有昙花一现,硬是扛到了坐拥3000万DAU的今天。
而他有个更可怕的对手,快手。
所以拖稿已久的我,打算写一篇文章好好的来聊聊抖音和快手。
进击的抖音,套圈的快手
不得不承认,即便在春节遭受了各在地方春晚所有投放临时被下架,有奖答题模式被喊停的的打击之下,抖音还是保持了令人欣喜的涨势(App Store免费榜从2月14日-2月21日之间,最低第4,最高第1。按照我的经验判断,基本上IOS端能保持每天至少150万左右的新增。两端加在一起估计能无限接近1000万左右的日下载量。)
按照第三方统计机构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抖音这个春节增长了近3000万DA,并且超越了西瓜和火山,成为头条军团在短视频上的新旗舰。(当然快手也增长了1000多万DAU)
这一方面得益于张一鸣“要么不干,要么就一竿子干到底”的金元攻势,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头条这家公司拥有可能是中国最顶级的,至少在我见过的公司中排在Top3的增长团队(比如尬舞机、百万英雄、抖音红包,抖音总是能搞出高效的玩法来激活社交传播,关于这个事儿,有机会再开个坑专门讲吧)。
花钱买增长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得住,比如之前搞HQ模式的,除了头条系百万英雄搞内嵌玩法,其他搞单独App的貌似都有点凉了。这里面存在着产品上的巨大的差异,漏斗末端的承接能力完全不一样。
你不能指望一个以增长模型为主的功能单凭这个功能就实现平台化。当然这里面也存在政策风险导致的干预,但是复合型的产品策略也很好的规避了这种政策风险,同样是花式增长方式驱动,头条给抖音花钱花的总是更有效果些。
拿冲顶举例,其整体增长趋势出现了断崖式滑坡。中间有政策因素,也有产品本身的问题。
相比昙花一现的增长产品,抖音的长期增长数据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当抖音进入3000万日活之后,依旧保持了极高的增长能力。
日,抖音更新了一个版本,这之后抖音基本就霸在了App Store前三没下来过(中间只有旅行青蛙压过抖音),而抖音日活稳定达到3000万DAU应该也就在这天之后不久。
而且如果按照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透露的抖音的投放预算来综合计算,抖音现阶段的CPA价格极有可能保持在4-7元之间浮动。
一年内冷启动到3000万DAU,4-7元的CPA,主要用户是90后和00后,而且当前依旧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如果抖音是一个单独分拆的公司,应该多少估值,50亿美金?或者更高。
这还没算上抖音在韩国和日本一直也在高歌猛进。
抖音在日本和韩国的表现也算是相当抢眼了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快手是不是不行了,输给抖音了。会产生这种错觉的人很可能是对力量一无所知。实际上快手的增长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夸张。
从QuestMobile的数据来看,快手从2017年到2018年春节增长了7000多万DAU,这还是在4000万DAU的基础之上的。
不太好理解是吧,我翻译一下:快手等于在高速赛道上点了氮气加速,把赛道上的所有对手都套了一圈。整个头条军团中任何一款单品都无法与快手对比,只有军团战才能勉强压制疯狂的快手。整个市面上,只有抖音从0做到6000万DAU,勉强可以和快手这个7000万DAU新增的怪兽拿来比一比。
所以也难怪快手的估值从50亿刀一路狂飙到180亿刀。
我曾经在去年5月份写过一篇《视频战争》,里面用过一张图:
当时还有一张没有发的图:
我当时判断,头条通过FaceU+火山+抖音组成了一个封锁矩阵,拦截快手。9个月下来,我发现我判断错一件事,实际上头条是通过西瓜(当时的头条视频)+火山+抖音来组成了一条封锁矩阵。而拿下FaceU和musical.ly可能更多的是基于防御性的策略。
疯狂增长的抖音已经成为了插入同样疯狂增长的快手背后的一把尖刀。
从QuestMobile的数据来看,头条系的封锁线(西瓜+火山+抖音)的DAU在2017年12月加总达到1亿,与此时的快手DAU基本相当。而这个数据到了2018年春节已经变成头条封锁线(西瓜+火山+抖音)DAU加总在1亿5000万左右,快手以1亿2000万略略落后了。
头条已经建立起了一条“肢解”和“围追堵截”快手的进攻线。火山在挖快手一部分功利主义的底层用户的墙角,西瓜在争取快手上那些无聊消耗时间的段子用户,而抖音则在争夺快手的未来——社交媒体用户,并且是那些最年轻的用户。
始于连接,关系链与Social Media
在网传快手上市消息的时候,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表过一段言论,大意是:部分二级市场人士对快手采用对标陌陌,以直播业务为核心业务做down side的估值模型的做法,我个人是持有非常反对的看法的。
陌陌的活跃用户的男女比例网传很多个版本(有7:1啊,有15:1啊,不论哪个版本,都在暗示陌陌的男女用户比例完全失衡,形成了以大量男性用户围观少量女性主播的生态,点对点社交场景基本崩溃)。所以对于陌陌采用直播业务的估值模型,我没什么反对意见。
然而如果仅仅因为快手现在的主要收入来自直播业务,就把快手当做直播来做估值,就未免有些可笑了。
在我看来,快手是“中国Instagram”称号的有力竞争者。
后来我的朋友潘乱提了个问题:
Instagram是什么?是social media?还是social network?反正不是直播。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实际上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都把social network和media作为两个完全割裂的类目在做研究。直到后来我遇到快手这个产品。
一开始我也非常粗暴的把快手当做“短视频平台”,我不奇怪这样的信息有人会喜欢看,但我非常怀疑会有人能够长时间的坚持看这样的低信息量的信息聚和平台。
然而快手的成长非常健康。快手2017年,用一年的时间新增了6000万DAU,这几乎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增水平。所以我一定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有朋友提醒我,快手和当时其他的视频平台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评论特别活跃。这个现象在B站身上也有,我当时已经不把B站单纯当做一个视频网站来研究了,而是把B站当做一个大型社区来研究。
这件事启发了我一种新的可能:社交与媒体不是割裂的两条平行线,实际上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基于某种变量的两极状态。
这种变量就是关系链强度。
实际上,人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连接的。要么与其他人进行连接(社交行为),要么和内容进行连接(消费各类内容)。以何种形式进行连接取决于关系链的强度。
连接的本质是什么呢?
人类在为了生存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两种关键能力:
社会组织协作能力
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能力
对于人类来说,从史前一万年到今天,我们一天工作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与社会协作,或者不断的收集外部环境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所以,所谓的连接就是我们为了互相协作而交换信息的行为或者是我们不断收集外部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判断的行为。
然后在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进行协作的过程中,诞生了关系链。当我们的连接行为中主要是为了产生和依赖关系链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更倾向于社交行为,反之我们就更多的是在与信息连接。
至于SocialMedia,也就是基于社交网(关系链网络)建立起来的传播媒介。
Social Media翻译过来是社会化媒体或者社交媒体,其最大的特征是网络中的用户往往同时扮演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按照C·E·香侬对的信息论,一个信息传播单元的路径如上图所示,而社会化媒体可以看做无数个这样的传播单元串联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中每个人往往同时扮演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其中还有不少人也同时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是由社交和媒介两部分混合而成的,只是“成分”含量不同。
早期的Snapchat是最完全的社交通讯产品,FB是社交网络,而从Instagram Quora到Twitter更多的是属于Social Media(实际上YouTube大量的UGC内容也很是类似Social Media的属性)。
那么为什么像Instagram这样的Social Media有更高的价值呢?
在做社交研究的时候我曾经分享过这样一张图:
社交行为的业务流是从“发现”开始的。发现什么呢?发现别人展示的信息。Social Media上会天然的出现以“展示自己”为目的的内容。
然后“展示自己”为目的的信息有个特征,这样的信息的信息量是相对较小的。因此承载信息的内容形式就会变得比较轻,比如“一小段文字”、“一张照片”、“十五秒内的短视频”。
现在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些条件:
人有不断连接其他人的需求;
人通过发现别人展示的信息启动连接;
人与人的连接过程中,交换信息产生了关系链;
展示自身为目的的信息的体量都是小的;
我们会发现一条逻辑:
人们需要不断的去连接其他人,这种连接本身是目的。
为了连接其他人,我们会需要大量的发现值得连接的人的信息。为了被他人连接,我们会生产大量的能引起别人连接的展示信息。
当有人发现这些展示的信息并且与之连接和互动的时候,关系链就被建立了。关系链的强与弱与连接交互的密度有关,关系链比较弱也是关系链。
展示自身为目的的信息都是比较小比较轻的,因此单次消费这些信息的时间会比较短,但我们一条有浏览大量这样信息的需求。
如果能够持续大量给人提供这种单次消费时间很短的信息,就能消耗一个人很长的在线时长。
这条逻辑如果成立,那以为这会诞生这样的产品:
能够占用用户极长的在线时长,内容生产成本极低,可以通过连接和互动建立弱关系链,具有一定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能够利用社交网络分发内容获取新用户,随时威胁社交入口级平台。
实际上这条逻辑支撑了很多产品的崛起,比如dubsmash,比如小咖秀,比如Musical.ly,比如美拍。但是他们最后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现在,你应该已经发现了我们还欠缺两个关键条件:平台持续大量的提供这样的信息,并且让我保持兴趣。
要做到能够持续大量的提供这样的信息就需要补充最后两个关键条件:
5.建立起一个高效的UGC内容的生态体系;
6.用户能高效发现感兴趣的信息的(比如有一个高效的推送算法)。
这就是快手和的抖音与其他早些时候诞生的Social Media在产品上的一个巨大区别。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抖音和快手这两款产品本质上其实没什么太大区别,抖音对快手的威胁也就不足够大了。
抖音 VS 快手,中国的ins终会花落谁家
关于抖音和快手的这场战争,我看过很多不同的分析,比如把抖音的成功归功于强大的运营的。诚然,抖音的运营确实很不错。就像上一段说的,抖音为了解决高效的UGC内容生态,从产品到运营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出类似尬舞机这样天马行空的玩法,提供了大量令人惊艳的特效,在抖音上还能看到快手上几乎看不到的技术流短视频。
就像在抖音上几乎看不到采访工人的视频一样,在快手上也看不到技术剪辑流的视频。
抖音在UGC上非常努力,快手似乎什么也没做。
是的,快手在运营上几乎什么也没做,因为快手不需要。
抖音设计内容挑战,开发各种玩法和接合挑战来降低用户UGC的智力成本(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参与同一个标签的挑战或者找到同一个配乐的视频进行模仿创作)。这一切运营付出的努力几乎都在模仿快手自发生长的生态。
快手是如此的幸运,别人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东西,快手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这就宛如别人在拼命的耕作除草施肥,而快手只是把种子埋在了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壤里而已。
快手用户的基本盘是三四线城市、农村、还有二线城市的务工者。这些人缺乏表达的渠道,被压抑展示自我的机会,生活中没有认同感,社交圈也比一二线的“互联网、投行精英”窄的多。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UGC内容的能力。
快手上能看到美团外卖小哥live版的《说散就散》
就像B站最初切二次元亚文化人群一样,社区的一个特点是找共鸣。在别的地方得不到认同的,在这里可以,这里就是家。
所以在快手上,UGC的动力从不稀缺,所有的互动也会得到积极的反馈。Social Media就自然而然的成型。在这种文化壁垒的基础之上,当快手同时得到了三四线城市的移动互利网基建红利、摄像头与图形处理技术的成熟契机、智能推荐算法的成熟,这三个辅助条件,“一切做的都是对的”的快手就停不下来了。
你看,快手说什么,“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这是最能戳中快手平凡的用户内心的一句话。
抖音则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快手更贴近“生活”,那么抖音就更像一场“表演”。
抖音的从UI就开始暗示你,这里是酷炫的(其实2014年之前的快手按照当时的眼光看,也挺酷炫的),这里每一个优秀的人(被推荐在首页上的)之所以优秀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棒,抖音给你准备了那么多的工具、滤镜、音乐,现在请开始你的表演。
抖音明确的树立了一个“好”的标准。并且克制的维持着这种调性。所以在抖音上的一切都是被“美化过的”美好。(所以一点也不奇怪,抖音最早的用户很多是从美拍薅来的)。
我挺久以前曾经问过抖音的朋友,我说我看到最近抖音上多了很多快手感的内容,我听说你们一直在努力做内容的泛化,所以这些内容是你们的努力推进的成果吗?
然而事实上,这一切并不是抖音有意为之的。实际上,抖音做内容泛化,从早期的手势舞到现在多元多彩的内容形式,但中间快手类的内容的加入完全不是官方推动的。实际上抖音是非常紧张这类内容的,因为其中有一些很可能会冲击抖音原有的社区调性,会让用户迷失“好”的标准。
对我来说,show 和 life 之间,到底哪个会笑到最后,我也无从判断。我只知道,抖音和快手谁会笑到最后,成为中国的Instagram,是由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决定的。
有些事情,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
写在最后的话:
2018年1月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当时是两家短视频业务的DAU和MAU第一次基本持平的时候。春节可以被看做两家第一场决战阶段的战役。现在看,快手在单产品的绝对总量上依旧遥遥领先,然而趋势上抖音的表现确实很大程度的上的威胁着快手。
这种表现不仅成现在数据上,在其它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也反映着。比如这篇稿子的BGM,这首叫《Superstar》的歌是抖音神曲,而快手上也有这首歌的内容。如果你到酷狗音乐上去搜这首歌,你会发现抖音和快手的用户在酷狗的评论区掐起来了(这里心疼酷狗一秒)。
战火已经燃烧到两边的用户群体中去了。上一次看到类似的战争,我印象里还是帝吧出征的时代。也许这场战争会持续很久很久吧。那也许不是坏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1344
播放数:18585
播放数:31720
播放数:1644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抖音ID能不能全是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