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满成熟裂缝的餐厅吃的甜玉米粒做法!看到两个粉色

求玉米生长过程,最好有图片,图解的!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种植玉米心得体会.doc 2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种植玉米心得体会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种植玉米心得体会
篇一:心得体会
2000年,我有幸参加了
学习,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体会深刻。
一、通过学习种植技术,使我掌握了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深刻领会了玉米产业发展的意义,了解玉米生产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了玉米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提高玉米推广的技能。为今后的实践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二、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使我初步掌握了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把握农业信息化的基本要点,领会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加速推进家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三、我村种植玉米面积最大 ,也是全镇畜牧业生产的主要饲料来源,以前种植管理粗放,玉米单产低,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加强病虫害防治是长期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通过这次理论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玉米产业,应当改进思路,加强学习,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大玉米栽培技术在农村中的实践。
四、通过培训学习,实用效果比较明显,因为老师经验丰富,并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不论从课程的讲义、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合理,并且也非常符合我区的玉米产业的发展,他们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都非常贴切,很易接受和掌握,归纳的要点也简明扼要,易理解、易掌握。学
习内容还如此丰富,我们学到的都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的技术,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玉米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今后发展玉米生产增强了信心。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拓宽我的学习知识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我区 生产发展的需求。
棉花制种,关键是纯度,目标是高产。如何在保证种子纯度的前提下实现高产,是棉花制种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要有合理的棉株管理,正确的授粉管理,严格的工人管理。
一、棉株管理:制种田宜采用单行,也可采用双行,单行行距1米,株距0.4米左右;双行行距1.2米、0.5米,株距0.45米;切忌棉株过密。棉株生长到一定时期,需要整枝,打疯杈、去赘芽等要比一般棉田更细心;打顶尖一般在7月20日左右,每株留12~13个果技;打群尖在8月1日前后进行。人工授粉结束后,要把所有花蕾去除干净,严禁棉田再有开花现象。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直到确保再无花蕾为止。
二、人工授粉管理
(l)去雄时间:一般在授粉前一天下午进行完毕,不提倡第二天早晨去雄,以免散粉自交结铃。
(2)去雄时不要损坏子房和花柱,对于“托盘”要尽量保护。子房受损伤,会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花柱细嫩易折,去雄时尽量不接触;“托盘”是棉桃天然保护伞,尽量不要损伤。
(3)如能保证第二天的授粉工作,阴雨天去雄工作可照常进行。
(4)去花:对于去雄漏下的花蕾,要全部去除,可在授粉前进行,一定要去得干净彻
底,以防散粉和自交结铃。
2、授粉: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父本棉株的花朵,用其雄蕊在已去雄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直至确认柱头上已均匀沾满花粉为止;二是直接采集父本花的花药,待其开裂后,用毛笔等蘸粉抹在已去雄的雌花柱头上。前者俗称“对花”,后者俗称“采粉”,两法效果相同。后者可保证父本产量,更为经济合算。注意事项:
(1)授粉时间:可在上午8~12点进行,开始时的判断可采摘雄蕊的花药放在手上轻轻揉搓,观察是否有足够多的花粉出现。结束授粉的依据是观察花粉的颜色,如由原先的淡黄色变为深黄色,应停止授粉工作。
(2)无论采取哪种授粉方法,都要保证柱头上均匀沾满花粉,如授粉不均匀,会导致畸形桃出现,造成减产和种子质量降低。
(3)用第二种方法授粉,采粉用力要轻、均匀,不要把花粉捏坏,延长其存活时间,尽量少带多余的花丝,以保证足量的花粉,发现花粉少或变陈旧时,要及时更换花粉。
(4)雨天不宜进行授粉工作,但授粉两小时后下雨,无大碍;如遇到雨天,授粉可推迟一天进行,但座桃率会大大降低。
三、工人管理:工人是完成棉株管理和授粉的主体,因此工人管理在棉花制种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授粉工人都要经过培训和通过测试才能上岗。培训工作要由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负责,并要确保每个工人都能掌握要点。测试合格的工人,便可分配给一定数量的棉田,以每人负责600株左右为宜,负担过多会造成盛花期忙不过来,不得不揪掉大量花蕾而造成减产。
制种质量的检查要有专人负责,一般每15人设1名组长,主要检查工人去雄是否干净,是否有丢落花粉现象,漏花是否摘除干净等。
为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工人工资宜按桃计算,一般可0.05元/桃,再按实际情况浮动,如遇恶劣天气座桃率很低,就要上浮,以保护工人积极性。另外,改善劳动环境也是提高工效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335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9K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对症下药!最新最全的玉米病害图谱
最近极端天气多现,天气多变,农作物易滋生感染病害,小编为亲们整理了一份玉米病害防治大全,赶紧收藏哦~
玉米粗缩病
危害特征: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粟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②防治灰飞虱: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可喷洒下列药剂:氯虫o噻虫嗪;吡蚜酮,或噻嗪酮。
③玉米苗期,喷洒菌毒清;盐酸吗啉胍o乙酸铜;或菇类蛋白多糖,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危害特征: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也为害玉米苞叶和叶鞘,严重时也为害茎秆,田间发病时,先从植株顶部开始向下扩展。
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散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疤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突起,开裂露出褐黑色冬孢子。
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更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减产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玉米病害发生初期,田间病株率达6%时开始喷药防治,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三唑酮;戊唑醇,或丙环唑。
玉米大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叶片发病:在下部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褐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适时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 30%以上,病叶率达 20%时,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脂。
玉米小斑病
危害特征: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半透明水浸状褐色小病斑,后扩大为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2~3层同心轮纹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不受叶脉限制,叶片迅速死亡。
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病部长有灰黑色霉层。
果穗染病:病部产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预防: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脂。
玉米纹枯病
危害特征:
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鞘、茎秆、果穗。
叶鞘和果穗苞叶发病: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云纹状大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
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为害苞叶,症状同茎秆。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耐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心叶期或发病初期,结合田间农事操作,摘除病株下部的叶片和叶鞘,可减少病菌再侵染的机会。
②种子处理:用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
③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结合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丙环唑;苯甲o丙环唑,或多菌灵。
玉米丝黑穗病
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有时在生长前期就有表现,但典型症状一般到穗期出现。
生长前期5叶期后症状表现为病苗节间缩短,株形较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簇生,叶色暗绿挺直。雌穗受害:大多数变为一个基部膨大、端部较尖、短小、不能抽丝的圆锥形菌瘤,苞叶一般不破,黑粉也不外露。
玉米乳熟后,有些苞叶变黄破裂散出黑粉,可看到内部有乱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丝黑穗病。雄穗受害后,多数情况下不是局部小穗变为黑粉苞,穗形不变。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玉米瘤黑粉病
危害症状:
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病瘤初期为银白色,内部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
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冬实行深耕,减少病源体;加强肥水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减少机械和虫害损伤。
②拌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药量拌种。
③玉米抽雄前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预防:烯唑醇,丙环唑。
玉米茎基腐病
危害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
茎和根发病: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后变粉红色的霉状物。
叶片发病:表现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
果穗发病:下垂,穗柄变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落,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防治方法:
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间作;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钾肥、硅肥;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②种子处理: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播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300种子包衣。
③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多菌灵可;甲基硫菌灵,或代森锌。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叶鞘上初现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后病组织软化腐烂,有臭味。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时,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间枯枝败叶;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②防虫: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时喷洒40%氯虫o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等。
③田间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叶枯唑;农用硫酸链霉素,氯溴异氰尿酸。
玉米灰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
叶面发病:初期形成边缘不明显的椭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与叶脉平行的灰色长条病斑;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褐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易染病。
叶片、叶鞘染病:初期出现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易密集成行融合成大病斑,病斑四周的叶肉粉红色,后期病斑表皮易破裂,散出褐色粉末。
茎染病:易折断。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
危害症状:
主要在玉米生长后期为害叶片、叶鞘及苞叶。
初期出现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的病斑,病健部交界明显。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霉层;病斑中间可破裂穿孔;严重的整株叶片满布病斑,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叶鞘。
叶部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斑,后扩大为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病斑,有淡黄晕,并有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时,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图纸状物;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炭疽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产生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的病斑,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苯菌灵。
玉米眼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在接近成熟的上部叶片上发生。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圆形至卵形小斑点,中央乳白色至茶褐色,四周有褐色至紫色的环,有狭窄黄晕,从外表看像一种“眼斑”。
条件适宜时,病斑可融合为大的坏死斑,发病早的,病斑扩展成带状或片状。叶鞘、苞叶也可产生类似的症状。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全蚀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影响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
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褐色病斑;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初期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
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栗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病株早衰,影响灌浆,千粒重下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玉米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致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呈黑脚或黑膏药状,剥开茎基,表皮内侧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2~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玉米霜霉病
危害症状:
玉米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后逐渐枯死。
成株期发病:多从中部叶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初期叶片淡绿色条纹和条斑,严重时互相连和,叶下半部或全部变成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潮湿时,在叶背面形成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不能正常抽穗。果穗雄花畸形。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3%的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干腐病
危害症状:
在玉米生育后期发生较重,茎秆和果穗发病最为明显。
茎秆受害:多在植株近基部4~5节或病穗附近的茎秆节间产生褐色斑块,叶鞘和茎秆之间连有白色菌丝;严重时病节髓部碎裂,组织腐败,极易倒折。
果穗受害:病穗一般成熟早,僵化变轻,病果穗和苞叶之间连着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和果穗粘连,不易剥离;剥去苞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皱缩,呈暗褐色或污浊状,无光泽,粒间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体;穗轴松软变轻,易于折断破裂;严重时,籽粒基部甚至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许多小黑点;穗轴和护颖上也常生许多小黑点。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③抽穗期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丙环唑。
玉米赤霉病
危害症状:
果穗为主要受害部分。
果穗受害:端部变为紫红色,有时籽粒间生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病粒失去光泽,不饱满;发芽率降低,播后易烂种。发病轻时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叶片变黄。
茎受害:茎秆局部褐色,髓部变成紫红色,腐烂,易倒折。
叶鞘受害:生有橙色点状黏分生孢子团。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丙环唑。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危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抽穗后发病的较轻。
初期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形成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呈虚线状排列,后发展成实线,逐渐呈不规则状扩大,不受叶脉限制,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的条纹,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
叶片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苞叶、叶鞘、雄花穗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其高度有时只为健株的1/2~1/3,不能抽穗或迟抽穗而不结实。病株茎细,根部不发达或萎缩。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提高抗病力。
②防虫: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下列药剂:抗蚜威,或吡虫啉。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菌毒清;盐酸吗啉胍o乙酸铜,或菇类蛋白多糖,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玉米条纹矮缩病
危害症状:
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后条纹上产生坏死褐斑。
植株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受害:植株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植株多向一侧倾斜。
后期受害:矮缩不明显。叶片、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序、苞叶及顶端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及褐色坏死斑,而苞叶及其顶端的小叶最敏感,易显症。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及时深耕;把好玉米第一次浇灌时间,争取在玉米出苗后40~45天浇头水;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提高抗病力。
②防虫: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可喷洒下列药剂:氯虫o噻虫嗪;吡蚜酮,或噻嗪酮。
③发病初期,可喷洒菌毒清;盐酸吗啉胍o乙酸铜,或菇类蛋白多糖,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危害症状:
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
防治方法:
选种抗性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提高抗病力;玉米开花授粉期天气不好时,采取人工授粉。
玉米顶腐病
危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侵染发病。
苗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
成株期:出现不同程度矮化,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后生出的新叶顶端叶片短小、腐烂,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
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根系不发达,主根短、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腐烂褐变。轻度感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穗,但雌穗小,多不结实;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肥,提高抗病力。
②剪除病叶: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嘧菊酯;苯醚甲环唑,或已唑醇。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玉米棒 - 搜狗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怎么炒好吃又简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