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学习更加进步×进=9个步,这道数学题怎么解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数学学习方法演讲稿(共6篇)(精简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数学学习方法演讲稿(共6篇)(精简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 >> 小学数学专题 >>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来源: 时间: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张小华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 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 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 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 育即经验的改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 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 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 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 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 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 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 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 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 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 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 突破。3、经验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 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 法。四、课题研究过程 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 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 小学阶,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 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拥有的 聪明才智 数学教学中 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 “想” , , , 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 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有学生 60 人,其中男生 33 人,女生 27 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 以让学生自由编题。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 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 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 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 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 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 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 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3、应用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必要的日常 , 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 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 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 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 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 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 为什么 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使学生更深地 ,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 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 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 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总结了一些生活作业的设计策略。1、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 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 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比如我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书本练习是:寄往外地的信要买 8 角邮票。怎样付 8 角钱? 我的设计是:到超市中观察、记录商品的价钱,比一比,哪个贵,哪个便宜。拿 1 元钱看看 能买哪些东西?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收集 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 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 用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在低年级段我们认为 可以采用这样几种作业形式。(1)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 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 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 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 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 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2)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一直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 业的积极性。在教学完分与合后,我们设计了 “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 生与家长之间玩,并且作为“过关”的基本关,督促学生练习。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 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在家 长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配合和收效。(3)家长合作型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很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全 面的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就让学生回家后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来让学生有 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作业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 童效果甚微。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生活化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的作业。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现了大量的计算各 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 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的 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 定水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 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的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水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 积就是水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水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 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 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 生的主动探索意识。(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 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教师可以 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长为 1 米的地板有 150 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 90 元;长 为 1 米 20 厘米的地板有 160 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 100 元;长为 80 厘米的地板有 200 根, 每平方米的价格为 85 元;长为 1 米 50 厘米的地板有 150 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 90 元(每种 地板的宽均为 6 厘米)。请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既美观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 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地板,各用了多少根,如何拼接等等)。又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我们学校用地板砖铺设长 90 分米、宽 60 分米的微机室地面。(1)不浪费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 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 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 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例如,在 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蔬菜的 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如:观察记录下自己家中 一周内产生的塑料袋的只数。以此估计你所在农村小队里一天产生的塑料袋的情况。对此结 果你有何感想?又如:请大家以小组为调查磨头小学每班每天产生的废纸数量,并对调 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这些作业,常常不是单凭数学的本身就能获得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同时也不是在问题 解决中仅仅获得一个结论、一种方法。而是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 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应用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 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 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 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 间的关系,会去测量高楼铁塔的高度等等。五、实验的效果 1、自身获得了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实验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等现代教育理论,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 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 《标 准》要旨,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 生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多形式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现状,做到 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把人文性与工具性 有机融合起来。2、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解决生活化的作业,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 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化时,感到有事可做,作业热情高,效率也高 了。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急需教育为之培养具有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 生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能“多、快、好、省”地获得一个个数学结论,得 到一个像样的分数。然而,在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 磨平,个性被抑制,缺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 来越循规蹈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专门设置的研究性学习 课程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可以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 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 过程的学习方式。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 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 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 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形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是 对众多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具体化。二、实施过程 (一)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专著 为了更好地实施与研究课题,本人熟读大纲,认真广泛地学习研究性学习理 论专著,如《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刘婉华、罗朝猛主编,中山大学出 版社,2002 年 2 月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廖先亮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2月 《 《研究性学习――理论 操作 范例》,周可桢、曹旅宁主编,广东人民出版 社,2002 年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南》,崔学进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王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 (二) 通过学习、实验与探究我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性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体验,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 中去经历、感受和,最终加以认识和掌握。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联系 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和推论,并不断变换角度和背景 予以重新审视和修正,甚至否定已有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反复思辨,学生在自我 否定与自我肯定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探寻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出合理的 结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生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实际上学生也同时获得 了自身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萌发。因此,可以说这是个体身心全面 激活的过程。 2、交互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强弱、高低之分;教 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功能,让学生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3、生成性 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呈现出 丰富性、 多变性、 复杂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亦是学生在与教育情境(包 括师一生、生一生)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目标。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性 的学习过程,教师融人大量的直接经验、灵活多样的研究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亲 身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目标要求,真正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 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 与提升的过程。(三)不断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 序。实验初期,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市“校长论坛”上上了一节研究性学习 的探究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后期又对全市教师上了一节研究性学习的示 范课,均受到了一致好评。就这样不断探究、实验,总结、反思,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基 本程序为 3 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 价反思,丰富体验”。简言之,就是“问题一探究一反思”。它们有相对的灵活性,既可以贯穿于 整节课之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之内,多次循环使用。在此程序中,教 的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展开,唤醒学生潜能等;学的活动包括观察、 操作、猜测、联想、推理、交流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 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 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 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识冲动。创设问题情境要凸显以下 4 点(1)现实性 数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小学数学大 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 采取背景化和丰富化的处理,为数学知识找到紧密联系的“原型”,引导学生调 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数学,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2)时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 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且明确具体,富有启 发性,力戒夹杂无关的内容和进行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3)挑战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努力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引 发思考悬念的内容,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产 生强烈的探究欲望。(4)学科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生活情 境往往是复杂的,教师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时,必须作适当的处理,使之适合于学 生。2、提供时空,自主探究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是 否积极地参与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活动本身质量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和优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1)提供研究材料 少年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 境的目的,并在探索的同时产生一种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及与同伴分享发现所带 来喜悦的强烈愿望。事实上,材料是激发、引起研究经历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小 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总也离不开大量的学习材料。从研究问题的特征看, 学生所面对的往往并不是被精心选择的、能显现某些关系特征的一些材料。为此, 教师选择材料时要注重这些材料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材料之间具有多方面的联系, 以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研究过程,能够从一些较 为复杂的材料或信息中发现规律。(2)确定研究形式 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形式主要有:1)学生独立探究。每个学生根 据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进行探究和发现,对研究的问 题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知识,而是让学 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 2)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与交流。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对某些 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再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 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实 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 之问的合作探究与互动,实现师生的情感在交流中升华,思维在交流中互融,成 果在交流中分享。(3)选择研究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下列方法:1)操作引 探。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研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 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活动,从而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迪思维、感悟 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一般程序为:问题一操作一 发现一结论。2)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数学问题进 行大胆猜想,寻找方法,合理论证;亲历研究过程,体验“冒险、创造、发现” 的喜悦,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活动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猜想(假设)一论 证一结论一评估与交流。3)观察归纳。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整理、 分类、观察和自组算式等,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通 过这样的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 探寻客观世界某些规律的思想方法。活动的一般程序为:举例一观察~归纳一验 证。4)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 现数学原理、方法,进而推演出结论。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 比、联想方法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活动的一般程序为:提供旧知一联想迁移一验证结论。3、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体验。为此,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去反思和 体验研究发现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1)小组评价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问学生“你对其他同学(组)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 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和对评价的再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 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2)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审视和反省:我是怎样进行研究 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这种审视和反省,是对“认知”的认知,是 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 行调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深刻认识其所经历 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 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三、举隅 课堂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呢?下面请看“除法的简便运算” 的实验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老师要求学生先来个写算式接龙比赛,老师写出 24÷2÷3,24÷(2 ×3)这样两个算式,请学生接着也写出这样关系的两个算式。学生写的算式有40÷5÷2,40÷(5×2);120÷6÷4,120÷(6×4); ?? 老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组算式,并让学生相互说说你想讨论 什么问题。经过思考学生纷纷说:我想知道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算式 写得完吗?我知道这两组算式中相对应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但为什么还要研 究?这对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帮助??? 师概括学生提出的问题(1)两组算式中,相对应的算式是不是相等?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 (2)如果是相等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3)这一规律对我们学数学有什么作用和帮助? 师提出要求(1)验证过程,准备交流。(2)用你喜欢的形式表示发现的规律,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提供时空,自主探究 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猜测、探索、研究。经过一番独立思考、相 互交流等自主活动后,生与生,师与生展开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活动。生:我们猜想这两组算式中相对应的算式是相等的。我们分工对黑板上的算 式进行计算,结果都是相等的,并且我们又写了三组这样的算式,结果也是相等 的,这样的算式还可以写很多,它们都是相等的。另一个学生补充:我觉得它们也是相等的,我们通过实验:把 48 本书平均分 给 3 组学生,每组有 8 人,平均每人分几本?可以先把 48 本书平均分给 3 组,每 组得 16 本,再把 16 本书平均分给每组的 8 ,平均每人能得 2 本。列式为 48 ÷3÷8=16÷8=2(本)。也可以先算出 3 组共有 24 人,把 48 本书平均分给 24 人, 每人也得 2 本。列式为 48÷(3×8)=48÷24=2(本)。着说明 48÷3÷8=48÷(3 ×8)。又有一位学生补充:我们前几节可练习的除法应用题都是用这样的两种不同 算法,所以我们就知道这样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不一定,我写了 56÷2÷3=56÷(2×3)这 样两个算式,我算算就不相等。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大量举例、验证,说明这样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也就 是说在这样的两种算式中存在着一种规律,请想一想存在着什么规律?在小组内 交流,并试着表示出来。学生有的用语言表述,但不是很完整、严密,有的用关系式表达:a÷b÷c=a ÷(b×c)??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一规律取一个合适的名称。在探讨第 3 个问题时,学生又纷纷回答:我们知道这一规律后就可以直接判别这 样的算式是不是相等的;我从 a÷b÷c=a÷(b×c)看出可以利用它进行除法的简 便运算。3 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1)下面的里填上&、&或=。425÷5÷17425÷(5×17) 360÷(4×9)360÷4÷9 280÷(4×5)280÷4÷5 540÷9÷2540×(9×2) 要求学生在填符号的过程中说明理由,尤其对最后一题的填写,要注意克服 思维定势,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2)请学生尝试计算,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 280÷35? 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严密性,体会到以前需 要列竖式计算的除法计算题,现在可以运用规律直接计算,使计算简便。安排各种情况的除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重点探索计算策略,使学生感悟在 计算除法时,要根据式题的特征灵活运用规律才能使计算简便,从而促使他们对 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反思,逐渐感悟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领悟进 行简便计算的关键是“凑整”。四、几点体会 1、 注重学习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养成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并使之养成习惯,是开展研究性学 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具体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能够确 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能够自己选 择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 活动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2、在互动中共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 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对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资料, 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分析、探讨和 论证,进而得出结论。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 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个“再创 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传授任务的完成,同时 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 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 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提升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通过捕捉、判断、重组 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 动态性生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3、促进协调发展 沉陷在“预设”的巢臼里,统得过死,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死胡同”。这显然有悖于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而没有预设方案的纯粹“生 成”,也只会变成信马由缰的“自由活动”。“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生成”指引下的“预设”是必要的,“预设”之后的“生成”是必然的。学习 方式的转变,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求学生亲历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收集 资料和探索交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但我 们却不能构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 唯一的,而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为此,教师应勇于实践和深入研究,辩 证地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 对象灵活地加以运用。就教学目标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 究”不是目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有其特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也不应当承担专 门人员的“研究”任务。无论是一味地强调研究过程,还是过分注重结论的获得, 都会异化研究性学习的功能,扼杀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只有过程与结论并重, 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智、情感的协调发 展。五、存在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 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一些困惑。这种学习方式会受到教 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 形成过程, 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所以使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 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课时不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新矛盾。再之学校 班额较大, 在独立探究中有困难的学生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 常理想的效果。 期末 常州路小学 李宗华坚持学习党的政策法规, 严格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要求,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 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将本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 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 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 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 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 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 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 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 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 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 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 堂教学, 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 取得了明显效果, 具体表现在(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 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 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 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 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 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为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 和怎么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外出听课 10 节,在校内听课 25 节。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 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 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 学习上后进的学生, 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 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 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 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 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 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 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 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 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 明显的。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 能代表过去, 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 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龙门中心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 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中, 应当有意识、 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 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 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 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 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龙门中心小学是灵台县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 校,五、六年级学生来自七村六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 差异, 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 我校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 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 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数学教研组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这一小课 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 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 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 ,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 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和实践意义。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的撰写。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 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 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 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 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 力。3、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 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4、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 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实践,阶段性小结。(2011 年 4 月至 2011 年 12 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 充、完善。(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和做好成员分工。(3) 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 组织学习理论,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第二阶段: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及相关资料(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 (1)确定发展目标。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 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3)前测,调查问卷(一)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6)后测,调查问卷(二) 。(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8) 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解题能力研究阶段(2012 年 5 月至 2012 年 7 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 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 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 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 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 了解。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 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 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 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 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 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 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四、研究的结果 (一)构成了四种开放式教学模式 经过及近一年的研究中,我们总结概括了由以下 4 种教学方法 所构成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1、激励评价式教学“激励评价式”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提出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任其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上落脚,它离不开情感激励与动力的维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 应该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 力的培养。激励评价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拓展应用―自我评价―体验成功。(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可以是故事情景,也 可以是生活情景,还可以是实践操作情景等等。但它们达到的目的则 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发出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究的 问题。(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提出或者说 矛盾的出现,都应该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面对问题寻 找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互助合作的平台。我们倡导具有实 际意义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解决独立探索 中的困惑,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4)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主要是应 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包含内化知识、实际应用、加深联 系三部分。(5)自我评价,体验成功。我们提倡教师把激励性评价和学生 的自我评价贯穿课堂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养成自我 反思的良好习惯。2、情景导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来源于实验教师冯平的研究成果, 她自开展开放式 课题研究以来,课堂教学逐渐形成“和谐、开放、自主、合作”的氛 围。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做”和“悟” ,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解决问题中,采取了各自为“战”和“分组合作”相结合;注重“问 题生成”和“问题解决”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创设一个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学习材料或信息,产 生问题,通过筛选问题产生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索,通过交流讨论,从而形成结论,因为是小组讨 论的结果,反馈的信息可能会是若干种,那么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具 体的又分为一些小的模块(1)实验探究式教学以实验为主创设情景; (2)模拟实践式教学:即把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小天地模 拟再现,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情景; (3)课外活动式教学: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其走进校园,走出校园。通过参与调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情景创设。(4) 自主拓展式教学根据不同个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去探究的情景创设。四种方法在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中,即可以彼此独立进行,又可以根据 需要穿插交互运用。 3、互动活动式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指 教学双方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 或者通过教师指 导下的活动来开展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 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1)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活动引入。(2)以“再现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活动过渡。(3)以 “模拟生活原形,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发展。(4)以“品味生活, 享受数学乐趣”的活动延伸。我校教师马小娟参加全县教学评赛,获 得了三等奖,就是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4、自主参与式教学 自主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能 积极主动而有意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 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 究的意识、自我反思的意识。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多数用于单元或整册 书本的整理与复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教学前动员。即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及 学生公认的“困惑” ,大致设想复习预案,让学生基本了解教师的意 图和要求,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时对自己的设想有一个大致的方向。(2)分组准备“抽签” 交流。即教学准备中,把学生分为四至八个 学习小组,给出一定的时间,各小组进行精心准备。教师有意提醒要 “抽签”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3)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资源共享,因为是分组,教学形式 肯定会多样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那么在交流中,教师便有意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让他们过把教师瘾的 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教后反思。这一内容不仅仅是互动式评价那么简单,而是要对 学生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参与作一个高度的总结,同时也对 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点拨,取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比较认可,实验教师都感到效 果比较理想。郑丽丽老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执教的《面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参加灵台县教师教学评赛,获优秀奖。(二)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显著得到提高 1、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是我们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时空、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与以前 的学生相比,他们不断会学习,还爱学习了。2、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成果中发现,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增 强了。由于学生爱学数学了、乐学数学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领域就更 宽阔了:一本本的数学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现实 的、鲜活的;一篇篇的数学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课堂外的数学也精 彩;一幅幅漂亮的数学剪贴小报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成熟与发展,并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职业的幸福; 在课题研究 活动中我们倡导团队精神,注重集体智慧,因此教师个体之间协同一 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优秀、高效的学习型团队正在不断形成, 参与实验的教师个体充满激情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实 现了自我超越,让课题组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 ,2006 年 11 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 2006 年 12 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 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 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 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 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 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的作用, 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 即帮助、 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 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 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 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 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 方法的探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1 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 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 重要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 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 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 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 十一世纪的主人。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 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 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 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 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现 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 导, 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 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善于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增强学习毅力, 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在漫长 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关于自然知 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 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 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 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4、是培养新世纪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 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 更需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新世纪人才, 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把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知识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近来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多, 如美国戴维思的《这样学习最有效》 ,戴维思先生在书中提出成功的 学习必须要有三个步骤:(1)、建立适当地心态,(2)、用正确的方法 (如系统、技巧和训练) ,(3)、有一个好的环境; 还有珍妮特.沃斯 的《学习的革命》等。国内关于学习的问题研究的也比较多,如蒋宗3 尧的《学法指导艺术》 ,他在书中具体讲述了学习的概念、特点、过 程、原则、规律,讲了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学习的基本理论,以及 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的模式,学习常规的指 导、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等。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 对象、 方法; 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 的策略。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的一个班,1、 调查法:对当前本校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2、文献研究法:实施 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3、实践法:对方法论 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4、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5、系统论方法: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的研究。6、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措施设想1、在学生中进行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 2、收集、编纂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3、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 4、将有关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 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4 这项实验,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 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 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 进。2、主要思路? 关于视角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题研究的自主 合作探究模式没有什么必须严格操作的过程模式, 而是一种原理型模 式,是各科建模的模式思想。重点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本模 式的构建之中。立足于应用研究,最后形成总模式。? 关于目标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 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 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 试验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 教师的精神成长。? 关于内容:①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 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 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关于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5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教师每 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 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 而且还带着情感、 态度、 需要等因素, 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 境观、评价观。? (4)探究、发现、创新都是有层次的。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新成果, 是我们追求的重点。相对于群体(教学班)而言的新成果是我们的奋斗 目标。? (5)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 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 学生去寻找。(6)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 程。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7)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包括学生心理开放,教学内容 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结果开放。?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 则和渐进性原则。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6 总结提升”“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 。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 , 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 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 又善于与他人合作, 互相切磋, 采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 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学生的自主性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小组合 作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 究”课题中来。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 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争 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 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形式。四、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 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 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 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 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 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 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 发现、 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7 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 21 世纪有用的人才。“自主、合作、探究”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是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要。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 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 是课程功能的转变, 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 学生的合作、 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 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 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 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 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 就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措施设想1、在学生中进行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 2、收集、编纂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3、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 4、将有关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 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8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及阶段任务和成果形式 1、研究的阶段步骤及阶段任务 ①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 年 9 月~2006 年 10 月) 。选题撰写研究方案; ②第二阶段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 (2007 年 2 月~2007 年 12 月) 。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科室申报, 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③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007 年 12 月~2008 年 2 月) 实 。施课题的内容和方案,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如此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 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④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08 年 2 月) 。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 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进行结题验收。2、成果形式 理论成果学生的观念得到转变,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精神得到 培养。操作成果(1)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2)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参加各类调研测试所取得的成绩。六、研究结果及讨论分析 1、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9 “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结构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激 目 趣 标 定 导 向 航①教师创设情境、创设悬念, ①做、观察比较、思考、答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 问或操作等。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②明确学习目标。②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尝 自 试 行 自 解 学 疑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 题。①学生自学课本收集解决 目标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 好记录。合 深 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 作 入 流意见和看法; 交 探 ②参与学生的讨论。流 究①交流意见和看法; 学生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 ②矫正、补充和完善自学成 碰撞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 果; 深入的研究和思考。③深入研究、思考。反 释 ①提出弄不清楚的问题; 馈 疑 点 自 拨 结 ①精讲点拨; ②发表意见; ②引导学生自结。③进行自结。新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延 当 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枝 伸 堂 设计一定层次的练习题。拓 训 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展 练 完成练习 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评 课 价 后 体 实 验 践 ①引导回顾、总结; 思考、归纳 ②布置课后实践题 用。体验成功、学会学习、学会运2、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10 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 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 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 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教育观念我转 变,课堂上教师不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既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更多地是 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 “活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 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 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学生从怕数学,转到了爱数学 实验班爱的学生多了, 善于钻研的精神正在形成,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两个实验班成绩在每次统考中成绩在年段都是名列前茅。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 合作、 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 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 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 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合作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 的技能。因此,一下子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 适应。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 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 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11 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 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探究学 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 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 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实验,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 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 知识上完, 学生会主动有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 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 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 望、交往的原望、展示自我的渴望。如原五(3)班的 xxx 等同学的 性格变化最大,原先他们十分内向,可他们现在能在小组的讨论中争 论问题,问题抢着答。五(3)xxx 同学是全年段全体老师共认的有 组织能力的好人材。在六一儿同节的文艺汇演中,被学校大队部选派 为主持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这种 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 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地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助 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帮助实现他 人的计划等等。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 响他们的一生。随着学生在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 作性探究性已开始向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辐射到班 级管理、文体活动。班级涌现了一大批教师的小助手、小参谋、小主 持人。实践证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兴趣广了、学生活12 了。4、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 对于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 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尝试,激活了课 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评 价指导思想(1) 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为发展导向, 不仅要使学生成为 “知 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 ,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2)评价要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 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3)要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学生 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 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 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总结过去,使学生不断调整 自我、超越自我。5、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 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 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13 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6、 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 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建立了 “我 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 果,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 明显的变化。下面是两个实验班与对比班近年来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及学生获奖情况。五(3)实验班学习成绩分析五年级第一学期 ( 学年度) 五年级第二学期 ( 学年度)平 均 分优秀率(%)平 均 分优秀率(%)实验班91.6%对比班90.2%7、提高了数学教教科研水平。(1)近一年来撰写论文十余篇,其中或国家级奖案例 1 篇,获省级 奖 2 篇,县级奖 2 篇。(2)本人的研究自始至终得到了县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关怀,还有 学校其他教师的支持,得到了全校教研组中老师们的支持,没有他们 的参与就没有研究的成功。八、存在的问题14 1、进一步完善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实验中反映出评价内 容与评价指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 点。但操作性有待改进。2、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3、如何使家校更紧密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课题的改海潮中来,有 待进一步研究。4、课堂上反映出教师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效果还不太理想, 说明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还要有相 应的培训,使课题研究成果也让其他老师尽快尽多地受惠。15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文成县周壤乡中心学校 胡宏德 一、课题的提出 (一)探索的背景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 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监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也是 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倡导真 实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口号的提出,传统的、具 有很大主观性、 机械性的繁重数学作业在内容及形式上不但加重学生 的课业负担,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引起了许多教师的 反思1、教师没有从学习理论角度去认识作业,没有重视学生独立学 习活动的存在,而是简单地把作业理解为训练。2、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作业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和纯洁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数 学背景缺乏儿童化、生活化,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3、应用意识有待加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 的来源和实际运用, 学生应用意识淡薄。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 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 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 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选择以学生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农村 小学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 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走出一条农村小学 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新道路。(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作业的单一化,只是简单的重复课堂内容,数 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所学的数学知识难以运用等现象。强调学 生通过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验证课本知识,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符合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作业生活化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 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 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3.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作 业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完成作 业,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开展数学作业生活化 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 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 心理状态。一旦教学设计的作业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 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 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 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 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人类认识事物,尤其小学生是对复杂事 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是一个积极的、能 动的反映过程, 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这是认识发展的基 本规律。2.脑生理依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 左脑倾向于用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大 脑两半球具备一种合作关系, 两半球虽然功能不同, 处理的信息不同, 但在完成心理活动时, 又是协同统一共同作用的。因此, 在小学阶段,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 谐发展以及协同活动,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的物质基础。3.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 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 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 子。知识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 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力而产生的。数学的作业并 不是被动的完成,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 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完成作业提供理解和帮助。4.学习方式依据。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 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在日常 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 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是 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发现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对自 然现象,文字材料等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 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来完成,数学作业生活化不仅是要加强体验 学习、发现学习,还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 生变被动完成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我们根据以上问题在教育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构建校内学习(获 得数学知识)--校外作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重点研究校 外作业(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模块,即按农村小学学生分布的特点, 把学生按自然村分成 3-5 人的若干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所学知识体系 的特点,每周向学生呈现 2 个具有很大应用性的生活实际问题,放学 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并按要求填好解 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根据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实际情况,每周开展 两次数学活动课,交流讨论各小组的方案。1、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具有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 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 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 略。”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 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 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1)、可操作性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 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动手 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 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处于信息社会发展的氛围中,小学生 接受的信息量激增,渴望实践、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更为强烈。而现 行教材普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学生动手操作的题目。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 现了大量的计算各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 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 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 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表面积 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 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梨子(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 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 案,有利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苹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 体积就是梨子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梨子的体积;还有 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 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 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2)、趣味性作业 根据小学生好奇、 求知欲强、 思维活跃、 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 我们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 各种内在因素, 创设情境, 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搞活了教 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分析“现金日记帐”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安排的内容 生活化背景,于是结合教师 7 月份的收支情况来进行教学,并在放学 后布置了调查自己家的收支情况(或个人的收支情况),设计出一份 现金日记帐。又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 业设计一个利用三角形稳定性或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性的生活应用方 案。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习小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校设计了 只有三条腿的课桌椅,根据他们分析,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 25%的材 料。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开放性作业 在生活实际问题探索解决的时候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所进行的 讨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 有的认识角度、解决途径,或者对问题在理解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者对别人的解决方法提出疑问,在不断完善某个问题时,同组参加讨 论过程的成员也会在其中获益非浅。可以预见的是每一个参与者的思 想都会迸发出火花,学习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发掘。开放式数学家庭 作业打破了传统家庭作业中条件不多不少结论惟一的格局, 给传统教 学内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 多层次去思考数学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利息等知识后, 我们设计了这样的 情景:老师有 10000 元钱,计划存入,三年内不想使用这钱,请 你们在调查银行利率的基础上帮老师设计一个存钱的方案, 并说明理 由。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设计开放式家庭作业,充分激活了学生 的思维火花,拓宽学习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4)、综合性作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 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 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学科都可以看 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设计了如“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班级)”、“给自己的 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又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结合常识学科中的“保护 环境”、“平面图”等内容,创设以下情景:我们乡设想建造一所占 地 2400 平方米的新学校,内设教学楼、健身房、操场、食堂、综合 楼、绿化带等,请你先估计各设施分别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并设计 好学校平面图。在教学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用联系的、 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知识的内涵,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我们以分析六年级教材为例, 列出六年级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化 家庭作业对应表。知识体系 生活化家庭作业1、调查商店中“打折”现象。2、调查某天学校学生出勤情况,并算出出勤率。3、p12 页思考题:可能性问题研究。4、最佳购物方案设计。分数、 百分数 5、最佳存钱方案设计。知识 6、最佳投保方案设计。7、“保险费 45 元来龙去脉”研究。8、九宫格问题。9、给学校设计合理的绿化方案。1、怎样建圆形花坛。2、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3、测算出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4、“羊吃草”问题研究。几何形体 5、火柴盒的表面积测算。知识 6、怎样测算出苹果的体积。7、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模型的制作。8、其本生活常识调查:如一瓶墨水的容量是( )等。1、调查全校每班男女人数,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初步 2、统计四、五、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并制成条形统计图。知识 3、收集学校红领巾气象站某天各时刻的温度,制成折线统计图。1、测量某地图上杭州――北京的图上距离,并算出其实际距离。2、以一定的比例尺,把自己的房间画在平面图上。3、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测算指定的旗杆) 4、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5、看设计图求某房子的面积。比和比例 我们认为,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作业 计划、搜集信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意识和 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合 作,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 发展”。2、精心创设情景,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活动教 学的指导思想,即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课题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而教育要实现教育对 象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 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 和方法,更能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能力。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 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解决生活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 有些方法是合理、 科学的, 但更多的存在商讨的地方, 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 尝试在每周开展两次形式多样的 数学活动课, 讨论交流各学习小组的可行性方案, 并做更深入的研究。(1)、操作性活动课如学生在完成“怎样用米尺(卷尺)测算出指定树木(旗杆)的 高度”这一家庭作业后,我们在学生上交的可行性报告中发现有的学 习小组设计的方案不够理想,甚至是错误的。如有的学生认为,下午 树木的影长就等于树木的实际长度;有的学生认为要测算树木的高 度,只要爬上树去测量就行了。于是我们利用活动课的契机,让各学 习小组把自己的方案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并展开讨论,评选出最佳方 案。然后在学习小组的带领下,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算。(2)、探究}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