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长江的蓄洪池治理洞庭湖

如何治理长江
如何治理长江
长江灾害及治理1.问题:水道不畅;川江急流险滩,荆江九曲回肠.措施:修水库,裁弯曲直2.问题:洪水泛滥措施:退田还湖、修建大坝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如何治理长江》相关的作业问题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下游:修固堤坝.
自然方面:长江的支流多,湖泊多 措施:兴建水库人为方面:不合理占用河道,大大降低了行洪能力,加大了水灾发生的可能性 措施:禁止上、中游滥伐树木,退耕还湖,在下游加固河坝
D(主要是要防止水土流失,这是要靠植树造林来完成,建立沿江高速铁路只是经济问题,只能造成生态破坏,大力开垦荒地 更加导致水土流失,发展灌溉事业 不利于保持水土)A(因为青藏高原上有很多冻土,如果冻土受热融化,路基机会塌陷)50%A(北京故宫 、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敦煌石窟 是人文景观,不是自然景观)吐鲁番、哈密
长江问题从总体上看,长江水资源总量巨大,但时空分布不均,人口不断增加,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处理不当,存在洪、涝、旱、污、水土流失等灾害,尚待继续防治.特别严重的是长江流域江河、湖泊、圩区内河水污染日益加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维护和建设健康长江是目前长江的首
治沙、防洪
长江水患曾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平均十年发生一次洪水灾害.同时,长江又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也是航运条件最优越的“黄金水道”.“十一五”期间,开发与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多方面效益.“十二五”期间,随着三峡后续工程的完工,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将全面显现.长
涝灾(水灾);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中上游禁止砍树.
保持水土,分为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建坝、种树啊,等等,减少水土流失.黄河流经的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江水丰富,所以水量很大.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都属于半干旱地区,加之这块是西北粮仓,水需求大.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是因为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的水土都淤积在下游.长江的汛期长是因为南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中游裁弯取直(荆江河段),修建水利枢纽,调节径流!下游清淤河道!
主要采取生物措施,因为长江流域较湿润,植被恢复相对容易些.也有工程措施,如在坡地挖鱼鳞坑,修梯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4.夏季风弱,停留在长江流域的时间长,长江流域的降水多,造成洪涝.治理措施:1.上游地区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
快 高3了把我复制 了淮河 的情况黄河 情况 经常 出现断流 泥沙含量 大(水土流失)措施主要是黄土高原的绿化长江非法采沙 雨季 容易出现涝清 措施 是退耕还湖. 记得 八百里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是由于 围湖造田 已屈居地二.处水量下降.所以 经常出现洪涝现象. 下面的 是我复制 淮河的~!淮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清理泥沙,在中游加强水土流失的防御.并且呼吁人们要保护他们
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以及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等,都属于治理长江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
长江洪涝灾害的预防和整治应该按照流域大系统协调统筹、综合整治的原则进行.水利设施、生态建设统一规划,将治水与治洪紧密结合.上游重搞好水土保持,治山治水与治穷结合,中下游应提高江河过水能力,将产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寓生态环境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诸如,退耕还湖,兴修水库.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中下游河地势段低平,河道弯曲,易发生决口泛滥,因此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故答案为:防洪.
选A ,记住无论怎样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其他就没什么难的了.
如果是首要任务,那么防洪是对的,保护上游生态环境是根本任务,是漫长的,治理长江是要标本兼治,首要的就是防洪这个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其次才是保护上游生态环境这个本,不然,人都没了,也就不用治理了.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经常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长江防洪是关系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洞庭湖与长江渊源?_百度知道
洞庭湖与长江渊源?
我有更好的答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目前仅有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其调蓄对长江中游防洪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四口分流及洞庭湖的调蓄,削减了长江及四水的洪峰,减轻了荆江河段、洞庭湖区、城陵矶以下地区防洪压力,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对江湖关系的影响 江湖关系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主要体现在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和冲淤、洞庭湖的冲淤和城汉河段泄流能力等三个方面。 三口分流分沙和河道冲淤。依据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冲刷荆江河道,长江干流荆江河段的泄流能力增加,荆南三口分流分沙减少,三口分流河道将出现冲淤变化。随着三峡工程、长江上游水库建成,长江上游来沙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三峡坝下泥沙还将进一步减少,三口分流洪道由淤积转入大范围冲刷。 洞庭湖冲淤变化。三峡水库运用后,三口分沙量与建库前比大幅度减少,进入湖区含沙量减小,与三峡建库前相比预计每年减少约一半,经湖区调蓄后,湖区仍以淤为主,但淤积趋缓。年年平均入湖沙量0.31亿t,年平均出湖沙量0.21亿t,洞庭湖区年均淤积泥沙0.10亿t,为多年均值的9.4%。据坝下游冲刷数学模型计算,三峡水库运用50年,荆江三口进入洞庭湖区的沙量约16亿t,与1981年-1995年平均值比较,入湖沙量减少31. 27亿t ;三峡水库运用10年末,湖区的调蓄能力约增加4.8亿m3,水库运用30年末、50年末,湖区的调蓄能力将增加14.3亿m3、23.8亿m3。如果考虑城陵矶的水位下降,湖区的调蓄能力还将有所增强。三峡水库运用后,四口分流量减少,分沙量与建库前比大幅度减少,进入湖区含沙量减小,经湖区调蓄后,湖区仍以淤为主,淤积趋缓,说明三峡水库修建后对减少洞庭湖区泥沙淤积,这种变化对延长湖区寿命、保留更多的湖容以及洞庭湖内部的综合治理非常有利,使得洞庭湖湖区的调蓄功能增强,维持洞庭湖区调蓄能力有利。 城汉河段冲淤变化。城陵矶至汉口河段上承长江干流荆江和洞庭湖来水。三峡水库运用后,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出库含沙量大幅度减小,引起坝下游干流河床普遍冲刷。冲刷自上而下发展,经历了冲刷--平衡--回淤的过程。
采纳率:50%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目前仅有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其调蓄对长江中游防洪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四口分流及洞庭湖的调蓄,削减了长江及四水的洪峰,减轻了荆江河段、洞庭湖区、城陵矶以下地区防洪压力,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治理洞庭湖的措施如下,请分别指出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1.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2.长江干流修治理洞庭湖的措施如下,请分别指出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1.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2.长江干流修筑堤坝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工程量大,成本高.2.这不利于湖泊水水体更新,江水和湖水不能相互补给,危害生态平衡
所有的河流都是只要修筑堤坝就不利于水体的更新吗?
不是,这道题问的是治理洞庭湖的措施错在哪!而长江干流修筑堤坝阻挡了江水流入湖中,故不利于水体更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 整治洞庭湖生态问题 湖南祭出“杀手锏”
没找到想要的商机?发布需求,让我们帮你找商机 &nbsp
变宝网11月02日讯
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是养育三湘儿女的“母亲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集聚,洞庭湖常年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湖南全省环保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11月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发出了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等9个省直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专项整治措施,祭出“杀手锏”,确保“九龙治水”真正治好水,努力还洞庭湖“一湖清水”。省发改委坚持“一张图”管总、“一盘棋”治理根据省发改委制定的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措施,在加强规划统筹方面,将争取国家批准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洞庭湖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坚持“一张图管总”,重点在湖体保护区范围内,将自然保护区、湿地、造林、采砂、物流、岸线、水利建设、水运港口、水产养殖、生态旅游、城镇边界等在空间布局上统筹安排,协调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实施统一行动统筹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流域治理“一盘棋”,建立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形成高位协调推动、综合部门牵头、专业部门分担,市县主体责任落实,各方面配合紧密的工作推进机制。为了推动依法治湖,将加快综合立法,尽快出台《湖南省洞庭湖条例》,统一规范流域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各类活动行为。开展联合执法,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强势推进专项整治。此外,还将加大投入引导,增加专项投入,注重综合协调,充分发挥领导小组职能,定期听取重点工作汇报,同时严肃督导问责,实行湖区县(市、区)统一排位、末位惩戒、票否决等办法,考评结果与财政资金安排挂钩、与干部任用挂钩。省水利厅铁腕整治湖区非法采砂针对湖区非法采砂问题突出,省水利厅制定了10条整治措施,包括全面停止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水域采砂,全面关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砂石码头,全面清理整顿采砂运砂船只等。在砂石资源交易管理方面,将建立采、运、销在线监控体系,实行采砂统一票证管理,对合法开采的砂石资源开具统一票据,注明产地、重量、销售目的地等信息,为有效监管提供依据。加强砂石经营主体监管,砂石运输交易必须提供合法来源证明,无法提供合法来源的视为非法砂石交易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从严从重处理。为了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水利部门将实行不定期明察暗访,加强部门联合执法,首次查实罚款通报,再次查实禁止采砂资格。建立完善跨区域、跨水域的执法协作机制,实行“谁发现、谁执法、谁处置”。研究授予地方政府相对集中执法权,明确由一个行政部门行使涉砂管理行政执法权。此外,我省还将从严查处非法采砂保护伞、斩断利益链,全面禁止新增采砂产能,严格控制采砂范围和总量,严格采砂专项整治责任追究,同时加快河道采砂管理立法工作,将《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纳入省人大2018年立法计划。省环保厅坚决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将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及调查评估,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按照国家要求,依法确认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严格审查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坚决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建设项目。在严格湖区重污染行业准入方面,环保部门将明确并公布洞庭湖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对造纸、氮肥、印染、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跨区域转移项目实行严格监督,全面推进新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布局分散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支持距离湖区和重要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入专业园区聚集发展。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以整县推进为主要方式,目标在2018年底前,完成洞庭湖20个县市区整治验收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所有县市区整治验收工作;2020年实现洞庭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在工业污染整治方面,环保部门将建立环洞庭湖区工业污染源信息库,在环境敏感区域、不达标水体周边、园区外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工业污染源达标计划。推动15个还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省级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此外,环保部门还将全面实施总磷、总氮削减计划,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强化职责落实和责任追究。省林业厅年底前全部清理退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杨树林业部门将尽快完成自然保护区调优确界工作,彻底查清洞庭湖湿地被侵占破坏情况,对近年来未批先建、擅自改动项目规模、地点的建设项目予以调查处理。迅速组织开展杨树清理退出工作,督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在今年12月底前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杨树全部清理。对种植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杨树,立即组织开展生态影响评估,制定缓冲区、实验区内杨树清理退出方案,对防护林、兴林抑螺林(林业血防林)进行树种调整,逐步恢复退化湿地。于2020年底完成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杨树的清理和防护林树种调整任务。严厉打击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行为,尽快出台《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率先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开展补偿试点,进一步扩大补偿对象和范围,缓解保护管理与民生发展的矛盾和压力。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将对近年来已查清的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行为侵占破坏湿地的案件,由负有主体责任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出资,按照林业部门相关标准,制定修复方案,于2020年内完成修复工程。此外,林业部门还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加强洞庭湖矮围监管,一律拆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经营性质的矮围。省农委年底前禁养区内所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彻底拆除退养农业部门将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准入制度,2018年6月底前,洞庭湖各市县区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制(修)定,生猪年出栏总量控制在1800万头以内。在适养区和限养区内,坚决做到主体工程与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2017年底前,将禁养区内所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严格按要求标准彻底拆除退养,或异地搬迁到有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方面,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达标改造1020家,占总任务的45%;2019年底前完成达标改造1245家,占总任务的55%;到2020年底,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由现在的55%提高到75%以上。此外,将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在2018年底前,我省将建成覆盖洞庭湖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体系;严禁天然水域投肥投饵养殖,2018年底以前,洞庭湖区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所有权单位完善水面承包经营合同,重新确认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省住建厅到2020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针对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住建部门将加快排水设施建设改造,建立市县排污口项目清单一张图,新区排水管网建设全部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排水管网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改造同步实行雨污分流,对29座污水集中处理厂(日处理规模108万吨)实施提标改造,排放全部达一级A标。同时,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黑臭水体治理市县全覆盖,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村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方面,将全面完成村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严格落实乡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设施长期运行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村镇黑臭水体治理。到2020年,环湖和四水干流沿岸村镇黑臭水体全治理;到2023年,洞庭湖区域村镇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省交通运输厅对查处的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行为顶格处罚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将针对危化品水路运输,委托权威的第三方安评机构对全省10家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每年开展专项安全现状评估,开展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行动,对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罚款、停航、吊销营运证等顶格处罚,支持环洞庭湖三市一区强化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队伍完善、装备提升及物资储备。针对船舶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部门将督促环洞庭湖三市一区地方政府组建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置的公益服务专业企业,督促环洞庭湖三市一区地方政府在2017年底前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和环保、城建、海事、港航、渔政部门的联合监管制度。此外,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强化非法砂石码头整顿,督促环洞庭湖三市一区地方政府对规划港区范围内的非法砂石码头进行清理整顿,建立非法砂石码头清单,并限期整改。省卫计委到2020年实现农村饮用水监测范围全覆盖我省卫生部门将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施“家畜传染源控制”“人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血防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血吸虫病防治四大工程,健全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机制,加大饮用水水质监测投入力度,确保到2018年达到每年至少4次的监测频次,到2020年实现农村饮用水监测范围全覆盖。此外,我省将严格执行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制度,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有卫生许可证或第三方水质监测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对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负主要责任,要求洞庭湖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每年提升5%左右,到2020年实现“合格率75%以上”的国家要求。同时,强化洞庭湖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结果运用,全面实行饮用水水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省经信委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企业根据省经信委制定的专项整治措施,2018年底前,将关闭淘汰以下生产企业:非法生产经营或资质证照不全的生产企业;环保设施不全、污染严重的企业;5.1万吨/年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单条5万吨/年以下(不含5万吨)非木浆生产线、单条1万吨/年及以下废纸制浆生产线、幅宽在1.76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120米/分以下的文化纸生产线、幅宽在2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80米/分以下的白板纸、箱板纸及瓦楞纸生产线等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生产线和设备。同时,经信部门将开展对标活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
【变宝网-再生资源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
相关阅读:
表情 剩余200个字
扫一扫 关注微信
免费享受智能匹配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工作时间:8:30-19:00东洞庭湖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东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淡水湖、相互连接的小河及排灌沟渠形成了辽阔的湖区,水流入长江。
东洞庭湖简介
它是由三个主要的组成,西(2.49万公顷),南洞庭湖(9.2万公顷)
和东洞庭湖(13.28万公顷),夏季洪水期时,它们形成一个广阔的湖泊,这时的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湖。 湖泊及其周边的沼泽地维持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记录了大约1300种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受威胁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湖盆被认为是淡水生物多样性的全球重要地区,特别是其独特的鱼类和作为极其濒危的长江或称的栖息地。已记录到200多种鱼类,Kottelat和Whitten(1996年)强调该是中国仅存的3个极具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淡水地区之一。已记录到258多种迁徙鸟类,至少包括16类全球受威胁物种。世界总数30%的在东洞庭湖越冬,小白额雁是世界最稀少的涉禽之一。洞庭湖区淤积的速度相当快,主要是由于流域管理差。湖盆内淤积尤以西最为严重。过去15年内,平均淤积速度为7600万立方米,照此速度,该湖将在内消失。由于三峡大坝的建立,可以延长至343年。
湖水年平均温度17.5℃,总mm,258-275天。
东洞庭湖自然地理
东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江段南侧,介于北纬28°59″至29°38″,东经112°43″至113°15″之间,濒靠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全区总面积19万hm?(公顷)。是“”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 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C°,毫升,无霜期285天。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洞庭湖历史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古称“”,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又因范仲淹千古名著《》,“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名扬天下。 1982年,批准建立了东洞庭湖自
然保护区。
1994年经批准,升格为。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该区是“”收录的中国境内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
根据科学考察,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2种;鸟类13目50科30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两栖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东洞庭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
。每年有、、、等255种国家级保护在这里越冬。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等稀有鸟类也经常在这里嬉戏,给平静的增添了不少乐趣。
东洞庭湖综合治理
位于东部,处于长江中下游、湖南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总面积19万hm?,其中水域面积6.54万hm?,核心区面积2.9万hm?。东洞庭湖是目前洞庭湖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丰富的类型,为鸟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提供了十分稳定、优良的越冬场所和理想的停歇地。 为了寻求有效途径解决管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GEF和WWF的支持下,全力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主流
化的平台,逐步形成了四个平台、四种模式为主线的管理体系。
五届(赛)平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借助外力协助,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保护区精心打造国际观鸟赛(节)这一产出多元的平台。累计接待观摩和参赛队员近3000人,115个队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队员达到500余人次。来自、、、、、、、等国驻华机构代表、留学生、专家以及国内各地的观鸟组织、NGO代表共计1000余人次进行观摩。“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市鸟评选”、“省鸟评选”、“大使”、“中国观鸟之都”、“洞庭湖宣言”等一系列主题和活动的推出,全面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湿地、鸟类、生态保护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水平。
以洞庭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筹备为载体,结合洞庭湖节的举办和宣传影响力,通过不断创新,先后从40余家国内外企业寻求了赞助和支持,累计社会筹资达到200余万元。为今后观鸟赛(节)的市场化运作和保护资金的筹集探索了新路,为企业关注、参与和投资建设保护区和生态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筹资平台。
以合作建立洞庭湖长期定位站为载体的科研监测平台。保护区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共建研究基地,广泛的吸引和科研项目和专家协同开展研究。不仅弥补了洞庭湖基础研究的不足,也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以成立洞庭湖综合治理办公室为载体逐步搭建多部门合作平台。在市级政府层面成立跨区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协调机构,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保护区与农业、林业、水利、渔牧业、发改委、环保等十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友好协商、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建设的视角来看待洞庭湖,在洞庭湖流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洞庭湖与可持续利用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实施统筹兼顾科学的规划,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发展科学的利用模式。
为了缓解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也为开放性的大型湖泊湿地探索的管理模式,对直接利用、追求短期效益、造成破坏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调整,保护区结合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的保护与管理中突出的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生态农渔产业、、封闭管理和基础建设等工作需要,针对性的选择四个典型的社区开展“和谐社区”管理实践。
现代农业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区开展“生态农业、有机渔业”的社区管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管理试验区及其周边地区,兼顾水鸟保护和景观恢复的同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养殖模式向有机渔业和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适当的鼓励市场资本和农户开展生态农庄建设,延长产业链,推出以湿地产品为主的品牌;调整部分土地规划,划定部分地区给保护区种植水稻、,为越冬鸟类提供补充性的食源地。
型社区建设。与湿地公园和保护区周边风景区合作开展“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社区建设,共同管理景区及其周边水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推动岛与湖的的互补,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以生态旅游产业的共同投入和发展推动社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减少直接利用开发资源的模式,有效地遏制在湿地中竭泽而渔、扩种杨树的趋势,保全越冬鸟类的栖息地。
东洞庭湖过数量锐减封闭管理型。以保护区核心区为主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合作,落实封闭管理的各项措施,探索尝试对大型湖泊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和季节性分区、分期管理的模式。妥善安置渔民,寻求多渠道资金解决渔民生存和生产问题,确保绝对保护的区域的稳定和安全。
开放管理型社区建设。以开放水域为主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渔政、苇业公司、镇政府等)合作,探索在湖泊中央受水位变化动态性开放型社区的管理模式。建立共同监控体系、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制度以恢复对该区域的。由于这些地区是保护区的核心区,生产模式单一、物种丰富、人为干扰少,但管理和监控的难度较大,鼓励从事生产的渔民和芦苇生产人员参与保护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自1992年成为以来,在举办了中国史上三次具有重要意义和国际影响的会议,1994年中国湿地保护面向21世纪制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98年东北亚及北太平洋环境论坛中加强国际间区域合作的《岳阳宣言》, 2007年由UNDP和GEF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湿地保护主流化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洞庭湖宣言》。同时,借鉴国际社会管理湿地的主流化经验,借助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契机,广泛拓展投入渠道,加强法制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的良好发展契机。湖南省和岳阳市相继出台了《湖南省湿地的保护条例》、“大小西湖核心区封闭管理的决定”和“加强管理的通知”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建立了省市两级政府层面的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了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机制的同时明确了综合执法的部门和职责,启动了多个与保护的工程项目,适时地推出了生态农业、和等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行动,关停了234家污染企业。
管理也因此实现了四次较大跨越,由单一的物种保护向保护转变,由单一的强调保护向兼顾发展转变,由单一的向流域层面转变,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跨的综合管理机制转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得到了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真正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管理的主流化行动。
东洞庭湖发展状况
由于湖泊萎缩、和湖水污染严重,导致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恢复洞庭湖调节长江中游地区江湖洪水功能,保障长江中下游沿江防洪安全;加强湖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洞庭湖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学界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已成为国际有关组织普遍关心的问题。
根据科学考察,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2种.鸟类13目50科306种,其中:国家互助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有59种.两栖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暨豚,三级保护的有江豚.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东洞庭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是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 -环境描述
1.湿地名称:。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2.列入《》时间:日。
3.地理坐标:28°59′-29°38′N,112°43′-113°15′E。
4.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北部,距长沙市北部110km。
5.面积:190000ha。
6.湿地类型:INLANDWETLANDS第(5)款。
7.海拔高度:30-35m。
8.湿地描述:东洞庭湖是一个大湖泊型宽阔河道,它承纳长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资、沅、澧4条江河水量。湖泊的周围是广阔的和平原。
9.地理环境描述:东洞庭湖是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过湖水量达3126亿立方米。容量178亿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沟港纵横的。土壤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温度17.5℃,总mm,无霜期258-275天。
10.生态描述:该湖有丰富的沉水、浮水和。记录到131种水生植物,隶属40科,75属。常见的包括、、有莲、芡和;挺水植物有和等。湿地周围是稻田和其他农作物。
东洞庭湖保护现状
1.土地所有:土地和水域归国家所有。
(1)保护区:有土地和水域管辖权67500ha;其他124600ha的管辖权有保护区和其他单位共同所有。
(2)周围地区:城镇、农田和林业用地。
2.已采取保护的措施:
①当地市政府1988年颁布管理保护区的通告;
②1984年以来的保护区内禁止狩猎;
③每年有严格的捕鱼期、捕鱼方式和捕鱼作次;
④每年4月第一周开展“爱鸟周”和定每年10月为“护鹤月”;
⑤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有关单位共同组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保护管理委员会。
3.土地利用情况:人为的主要活动:
(1)保护区:自然保护活动;科学研究;旅游活动;渔业生产活动(季节性);防洪等。
(2)周围或区域范围:城镇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等。
4.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
(1)在保护区:无。
(2)周围或区域范围:周围部分地区的;人口增加的压力;农业开发项目和风景区建设。
5.水文和自然价值:该湖泊和湿地起着巨大的自然贮水库的作用,在控制和周围夏季洪水期的水位起着关键作用。该湖还湖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6.社会和文化价值:该地区周围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毗邻湖泊的岳阳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7.著名的动物种群: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主要水禽种群有:雁类、、、和11种鸭类。哺乳动物、江豚时常出现在东洞庭湖的湖面上,湖泊中有20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如、等。
8.著名的群落:湿地植被以、形花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为主的植物群落构成。
9.科研活动:正在开展数量调查。
10.保护宣传:每年举行“爱鸟周”和“护鹤月”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图片和大型广告牌宣传保护水禽和湿地的重要性。
11.娱乐和旅游活动:许多游客夏季到保护区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游览。另外每年举办国际龙舟比赛;11月至翌年3月是冬季观鸟的季节。
12.管理单位:东洞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13.管辖上级:。
管理局全面推动综合治理和管理升级, 编制洞庭湖湿地科学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突出两个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两个重点。组织力量按项目要求高标准完成湿地恢复项目和机关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文化节,全力重点打造中国观鸟之都生态品牌,逐步发展。 优化等各项机关管理制度,优化并制订巡护监测和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落实封闭管理区的各项基础管理措施,并逐步推广到其它管理区域。借助落实人大、政协提(议)案和政府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来促进东洞庭湖保护管理全面升级,借助科研监测规程出台来指导规范科研、巡护体系建设,借助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成立和市场运作以拓展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在2007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基础建设、项目引进、对外交流、科研监测、以及队伍建设工程为核心工作的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有关。过度捕捞已经耗尽商业,也威胁到稀有鱼类种群和长江白稽豚。捕鱼行为干扰了越冬鸟种群。土地及资源利用也存在冲突。非法狩猎和偷猎,特别是冬季对野禽的投毒也时有发生。
东洞庭湖洞庭威胁
1.上游农业开发导致了高的淤积速度
2.与造纸业和纺织业相关的。流域内10个左右的大型工厂有,但较小的工厂则没有
3.不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
4.由于淤积全流域地大规模扩散,替换了对越冬水禽很重要的湿、沼泽地、滩涂地和浅水区。
为解决长江上游流域的这些问题,一系列的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之中。主要包括:
1.国家环保总局(今)项目,解决污染物排入主河道问题和工厂的低环保标准问题。
2.政府资助的减缓洪水项目(MILIEV,年),旨在清理灌溉沟渠,清除淤积增加的容量,重新加固河堤以抵御20年一遇洪水。
3.保护工程项目(第二期:年),和MILIEV项目类似,在西和灌溉沟渠进行大型的清淤项目。
4.中国政府项目,《洞庭湖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集中于湖盆内农业开发,并为改进环境保护及控制小型而作出规定。
5.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年。
6.中国政府和合作项目-《长江造林项目》(年),期限为10年,旨在减少流入洞庭湖的四条主要河流的。项目的目的是要把每年3400万立方米的淤积量减少50%。
7.世界银行与发展项目(年)。
8.世界银行造林与减贫项目(年)。
9.造林项目(年)。
东洞庭湖保护措施
1.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提高人员能力。
2.在东洞庭湖及其它保护区进行的开发。
尽管已经开展这些活动,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努力还不足以保护其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因为它也存在其它各点都有的障碍。
东洞庭湖影响
入侵物种约11种,其中有5种列入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至2002年,洞庭湖湿地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11种,包括水葫芦、、、意大利杨、美国黑杨;入侵动物有克氏原螯虾、白蚁、、、、等。克氏原螯虾自进入后,对洞庭湖大堤、沟、渠、、土体造成破坏,造成河堤滑坡、沟渠淤塞、下降,同时因其取食水生作物而使农作物受损。水葫芦和欧美杨的引入也对洞庭湖的生态造成巨大的影响。湖区水网地带疯长的水葫芦使,同时由于大面积覆盖水面,还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并堵塞航道,影响水运。湖区大量引种意大利杨、美国黑杨,这两种耐水速生的杨树品种已使洞庭湖许多地区出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很容易导致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化,破坏湖泊的。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庭湖是长江的蓄洪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