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气功总是想大便,如何起步?

练气功能不能治疗癌症
13:38来源:99健康网
  太极拳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是武术项目的精华。练习太极拳能够增强体质已广为人知,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亦有报道。然而,太极拳锻炼对癌症康复究竟有何作用呢?
  太极拳锻炼并不是针对某些疾病、为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异性疗法,而是改善人体整体功能状态、以提高人体素质为目标的锻炼方法,作为一种疗法,其作用机制是复杂而又全面的。太极拳讲究的是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进而达到健身和养生的效果。另外在练习中,讲究身体垂直中正,因为人体直立活动时全身放松,呼吸顺畅,活动时不易感到疲劳,肌肉不会有酸痛、疲劳感。
  同时,还能使唾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及时清除人体废物及有毒物质,利于身体尽快康复。它通过不断加强正气促进病残机体的康复,从而使机体强壮。太极拳疗法是通过全身运动、修复阴阳平衡来发挥作用的。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其实是一项非常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
  太极拳动作柔和,锻炼后患者劳而不累,不仅利于肢体关节保健,还对胃肠道、肌肉神经以及大脑有保健作用,长期打太极拳可提高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癌症复发危险。癌症患者的康复,一是需要良好的体质,二是有良好的心态,而打太极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性情,使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强化了自身免疫力,进而阻止和延缓病程进展。
  癌症患者的初期康复锻炼,是在放化疗后人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不能疲劳过度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应该避免激烈的体育锻炼,选择柔和轻灵的太极拳锻炼是癌症患者康复期首选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它是一种文雅、柔和、轻灵而不用大力、内外结合的运动。通过太极拳这种有意识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以意导气&的意识体操,慢慢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强身康复的目的。
相关标签:
中草药一点通
中药知识居家养生,一点即通
Copyright&(闽ICP号-3)练气功,偏差是怎么产生的?_气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0,606贴子:
练气功,偏差是怎么产生的?
偏差!顾名思义就是出差错。在气功修炼中怎么会出差错呢?因为你的“境界”和修炼的功法的“层次”不一致造成的!出偏、走火往往都是修炼层次较高的人才会出现的,但是很多人,刚刚开始修炼就出问题,为什么?起步太高!比如有些功法,开头就是打坐、入静、入定、勿忘勿助等等。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要求有多高吗?依我看,知道的人不多。不要意念导引,打坐、入静、入定、勿忘勿助,是境界比较高的人修炼的内容。刚刚开始修炼的人,都想有点成绩,有点收获,有点进步,心根本静不下来。能坐得住吗?能静得下来吗?能入定吗?不意念导引,勿忘勿助吗?这些是“无为法”的内容。必须要经过“有为法”的修炼,慢慢过渡到“无为法”,这样才不会出差错。刚刚开始修炼身体还处于“无极”状态,只要不意守,怎么导引都没有问题。因为“无极”是没有秩序,没有约束的状态。和刚开始修炼时,身体的状态是一致的。如果经过“意守”的修炼,就不同了,就是有秩序,有约束,已经进入“太极”状态了。我们修炼是从无极到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这样来修炼的。不要意念导引,打坐、入静、入定、勿忘勿助,这已经是四象、五行阶段的修炼方法了。起点这么高,所以容易出差错,出偏、走火,在所难免。所以,练气功刚刚起步,还是从动功开始,通过意念导引,把身体的气机都激活了,形成一定的运行规律,再进行有意无意的导引,慢慢过渡的“无为法”,才是安全的!
请问楼主知道什么是四象吗?练气不靠意念靠什么,意动则气动,
气功必须动静结合,静功的入定是动功不能替代的
初步学习 还是需要站着练么
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不明就理是只要原因
跟楼主同感。应该是这样!练功是在逐步的建立起一个气的运行系统。根据功法的不同,这个系统有大有小,而这个系统的根基的稳固和扎实是向上拓展的关键。出偏一般是两个原因:1.初练,系统没建立起来就进入很高层的功法练习,出偏后,自我损伤很大。2.根基不牢固便向上拓展。所以说要顺其自然,要水到渠成。
功力不科学,现编现造,违背规律。强行气引。未能使气脉归经归元。初学遇到此种问题较多。练功并不是只是这个小周天。修炼的方法很多,一定要选古传有验证,稳健的功法锻炼。二就是在一禅的时候,是危险期,考验期,此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大。
万事都有个例外,你就是个典型,呵呵说的不错?请继续
IP正版授权,兽耳小姐姐火力全开,全屏技能特效炸裂,腾讯视频Vip/QQ会员爆到爽!
听他们说的开小周天
意念引着气去任督二脉
是不是一个穴位麻 热 烫
到一定程度
然后自己走向下一穴位
就是感兴趣问问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练气功启动身体自癒力!掐指甩手只要15分钟
练气功启动身体自癒力!掐指甩手只要15分钟
来源: 10:26:27编辑:沐瑾
【导读】:提到练气功,多数人都会认同带来的养生效果!虽然“气”在肉眼看不到,但只要透过简单的“掐指甩手”动作,就是轻松养气、疏通筋络,借此启动人体自癒力的好方法!
人真的有&气&吗?
  &气&究竟是什么,更从过去文献中发现,当人体进行气功训练时,脑波(&波)同时也会与此产生共振,产生频率8到13 赫兹(Hz)的振幅。研究发现,在每次成功的练气过程中,不管是透过外在闪光刺激,或快速的思想;都能帮助人体瞬间大幅增强&波的主峰振幅,并在5分钟内即引出&气感&。而气感之出现,也可以由脑波副峰振幅之突然增强而证实。想要有效产生气感,让&气&传遍全身,关键就在于保持经络的畅通。
  做气功有利身体保健?疏通经络=刺激筋膜
  虽然经过实验证实,真有气感的存在,但为何有了气,就有辅助自我保健的效果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能帮助人体疏通筋络、给予身体组织适度刺激所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也发现,人体内的筋膜系统(结缔组织)构造几乎与中医认知中的&经络&、&穴道&,两者间的分布几乎重叠。而筋膜系统同时也扮演着传递全身能量反应,重整、影响细胞组织的生长与分化的重要角色。且其传递人体讯息的速度,甚至比神经系统快上许多。因此,疏通、刺激筋络就相当于刺激人体中独特的筋膜构造,自然有助于人体保健。
  专家教你这样练&气&!甩手掐指操简单好学
  想要有效产生气感,让&气&传遍全身,藉此达到保健目的该怎么做呢?李嗣涔博士强调,关键就在于保持经络的畅通!就好比人体的血液必须从动脉流经微血管一般,气也要从一个经脉通过络脉,才能正常运行。值得注意的是,经脉相当于宽敞的高速公路,而络脉则是狭小的乡间小路,因此,如果气必须反覆重复高速公路转小路,小路转高速公路的过程,不仅费时费力,气的流通效果也相对较差。
  所以,如何透过身体动作,让人体的经络自己串连成仅有高速公路的平稳道路非常重要!因此,在从事气功锻链时,适度搭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按指印般的&掐指&动作,就是加强气的循环的好方法。如果能再辅以能够帮助身体拉直四肢筋络的甩手动作一同进行,就是帮助身体打造一段捷径让&气&平稳运行的简易法则。
  【掐指甩手经络操】
  作用:使气行全身,启动脏器、血管、呼吸系统的全身自癒力。
  操作时间:全套10~15分钟。
  步骤:
  动作1、预备动作: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呈站姿,双手掌心向下,平举到胸前。
  动作2、掐食指,前后甩:双手平举时,用大拇指掐&食指指腹&,前后甩手4次。
  动作3、掐指甩手,同时下蹲:第5次向前甩手后,向后甩手时,配合双脚自然下蹲。再恢复成双手平举站姿,即完成1回。重复动作2、3,共做10回。
  双手平举时,用大拇指掐&食指指腹&,前后甩手4次。(图片、三采文化提供)
  动作4、换掐中指,前后甩手:双手平举时,用大拇指掐&中指指腹&,前后甩手4次。
  动作5、掐指甩手,同时下蹲:第5次向前甩手后,向后甩手时,配合双脚自然下蹲。再恢复成双手平举站姿,即完成1回。重复动作4、5,共做10回。
  动作6、掐无名指,前后甩手:双手平举时,用大拇指掐&无名指指腹&,前后甩手4次。
  动作7、掐指甩手,同时下蹲:第5次向前甩手后,向后甩手时,配合双脚自然下蹲。再恢复成双手平举站姿,即完成1回。重复动作6、7,共做10回。
  动作8、换掐小指,前后甩手:双手平举时,用大拇指掐&小指指腹&,前后甩手4次。
  动作9、掐指甩手,同时下蹲:第5次向前甩手后,向后甩手时,配合双脚自然下蹲。再恢复成双手平举站姿,即完成1回。重复动作8、9,共做10回。
精彩图片推荐362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eixin.qq.com/r/GTv27ijEm3XkrWyN924L (二维码自动识别)赞同 500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想练气功,但不知道怎么起步?_百度知道
想练气功,但不知道怎么起步?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生活类认证行家
生活类行家
采纳数:853
获赞数:82859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 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2.练习气功的要领  著名气功师刘贵珍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3.练功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但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部分。 其次,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作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还要注意练功的次数和时间。初学者每天宜练一次,练习10~15分钟即可;练功熟练者,可增加一次练功时间,每次延长到20~30分钟。在疗养院或在家中休养者,也可以每天练功3~4次。在练功期间,生活要有规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扰,保持情绪稳定。练功完毕后,不要匆忙站起,应该先用两手擦面,轻轻揉揉两眼,然后再缓缓起立,活动活动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饥饿和饱食之后,都不宜练功;发热、腹泻、重感冒或身体过度疲劳时,均应暂停练功。
采纳数:28
获赞数:265
我练过多种气功,后来打太极拳结合练气功,现在已经坚持24年,略有些体会。
比较各种气功功法,个人体会“少林内劲一指禅”初级功法入门快,数天既有显著得气感;一周到一月,可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实实在在,可通过别人的感受获得验证。该功法见效之所以特别快,原因就在于通过有特殊规律的扳动手指,使得平时在身体内无法得到锻炼的12筋脉通过有序牵动,达到平衡阴阳和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妨找资料一试。根据上述自身体会,建议你先从少林一指禅入手,得气快,效果好,然后可长期坚持练气功,也可结合太极拳等动功,这样练功的乐趣更多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获赞数:32
从吐纳开始,找本书学学,但初学者一定不要勉强
gscangge199
gscangge199
获赞数:36
朋友,那些都是假的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气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