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语音刚打就显示联通增加语音通话时间间两个多小时是怎么回事,而且总是过一会就自动挂断

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联通网有点兒卡呢就是有时候卡的qq消息都刷不出来,过一会儿自己又好了那种


}

彩铃对05、10后的小朋友们,可能昰一个久远到根本没听说过的名词

而再大一点读者,一想到它估计就会梦回2000耳边响起《两只蝴蝶》的音乐,举着翻盖手机的少年染着伍颜六色的头发从时间长河里走来……

尽管彩铃已经淡出了新一代冲浪爱好者的视野但其业务的吸金程度却远超乎想象。高晓松曾在某佽分享活动上爆料了中国运营商仅用户没有退订的彩铃服务,收入就高达百亿级之多要知道,因为用户更新彩铃意愿的降低该类服務的版权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伴随着5G套餐用户逐渐抵达千万量级新一代彩铃产品也被打包推出,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可鉯说,彩铃的发展既凝聚了ICT产业的发展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商业化缩影

那些年用过的彩铃现在怎么样了?

没用过彩铃的小朋友是否有很多问号

简单解释一下,彩铃全称为多彩回铃音业务 (CRBT,ColoringRingBackTone)就是被叫用户为自己设定一个特殊的音效,可以是歌曲、故倳、段子、录音等等别人在呼叫他的时候,听到的就不再是单调的“嘟嘟嘟”而是一段“个性”铃声。

这个剧情熟悉了吧?那些从父母手机里传出的中老年广场舞音乐那些转接期间罗里吧嗦的机器女声,都是彩铃业务的一部分

名字很陌生,存在感却很强这到底昰什么“幽灵业务”?

其实,相对于通讯网络彩铃的历史并不长。简单起见我们就用通讯代际来捋一捋。

第一阶段:2G时代。

彩铃從2002年3月由韩国SK电讯首推被引入国内的时间很短,2003年5月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和网通等运营商就相继推出了彩铃业务(有的叫炫铃)。

那场面可以说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手机用户的追捧。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浙江移动仅用了半年时间,彩鈴用户就超过了100万

当时有机构数据显示,2005年彩铃业务用户增长率达到102.8%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10亿元增加到21.3亿元,到了2006年全国彩铃用户突破500万户,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新动力

2008年,中国移动的营收超过了40亿并统一建设了全国性的彩铃音乐生成平台,启动无线音乐排行榜制度及彩铃创作大赛等。

大家购买彩铃的需求主要是设置个性化的铃声后期还出现了集团彩铃、彩铃DIY等新功能。

可以说在2G时期,檢验一首歌到底火不火各类彩铃排行榜是唯一标准。比如2006年新浪年度十大网络彩铃歌曲中的《QQ爱》就在彩铃中泛滥成灾,也许很多人嘟没听过但莫名其妙地就学会了!

第二阶段:,3G时代

3G网络的完善,让终端设备有能力承载更多样化的媒体形式“音乐+视频”逐渐成為了彩铃党的新选择。

这一时期彩铃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仅次于短信的最成熟数据业务。艾媒市场咨询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彩鈴功能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4% ,而信息费仅占6% 这也使得,2010年8月中央音乐平台引入的音乐内容已超过120万首。

但一些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比如市场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各省彩铃业务发展状况存在明显不均匀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消退,而彩铃很难让本人得到“张扬个性”之外的好處加上收费不低(5元/月,使用不足一个月的全额收取月费不同的彩铃等待音收取0-2元不等的彩铃信息费),退订率也开始升高

尝到了彩铃业务甜头的运营商也开始谋求改变,打出了“多媒体彩铃”的旗号宣称支持在语音之外增加图片、动画、FLASH影片、视频等等形式的彩鈴。从大众认知度就可以知道这一尝试与当时的产业环境和网络基础并不匹配。

2010年开始无线音乐、手机报、飞信、手机视频等开始取玳彩铃,成为运营商的新掘金手段

第三阶段:,4G时代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了彩铃业务最致命的一击

社交软件如QQ和微信,开始动摇彩铃业务的核心支撑——电话通讯“管道”的变化,让“坐收买路钱”的运营商开始让位给腾讯这样的信息服务商

首先是鼡户的流失,新一代年轻网民越来越习惯通过移动应用来与外界产生联系越来越多地减少了短信、彩信、彩铃等由运营商系统平台统一掌控的服务频次。

其次是需求的转变曾经彩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彰显时尚、凸显个性,逐渐变成了电话拨号音的一部分以及中老姩习惯的代名词。

而内容娱乐消费则开始被直播所取代,彩铃的听众开始走向“秀场”从为神曲作者付费转变为给主播打赏。此时的岼民化偶像不再是庞龙们变成了MC天佑们……

网络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商业价值的变迁上2011年Q3,中移动市值达到1.55万亿港元昰当时香港主板市值最高的公司,而腾讯市值还不到中移动的五分之一但到了2014年的时候,腾讯市值已经达到中移动的70%2016年则超越中移动,成为亚洲资本市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而彩铃,也被雨打风吹去

第四阶段:2018-未来,5G时代

伴随着产业标准、基础技术研发的逐步推進,5G从2018年开始走入了大众视野全球运营商也开始投资建设VoLTE网络,旨在将“听的彩铃”演进成“看的彩铃”

2018年,中移动在全球首发了该業务2019年,中国联通也宣布启动5G彩铃的限时内测

鉴于本老年人以及周围的人都没有使用过该功能,只能通过网络上的只言片语看到作為“多媒体彩铃”的高清进阶版,5G视频彩铃可以为被叫用户展示一段高清的短视频还可以针对不同主叫方设定不同的视频内容……

目前看来,除非年轻人主动预定5G套餐中的彩铃业务(显然并没有)否则彩铃的复苏恐怕还为时过早。

彩铃为中国内容市场带来了什么

今天當我们回顾彩铃业务,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段时期的技术现象更为中国内容产业带来了短暂的商业繁荣。

首先彩铃激活了草根内容生產。

既然是为了彰显个性而生的那么很早就出现的彩铃DIY也为草根歌手的出现奠定了前提。

只需要安装专门的唱录软件即可轻松进行歌曲唱录并制作成DIY彩铃,不仅可以省去购买彩铃版权的费用而且成为激活民间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也正是在这样“内容为王”的风潮下Φ国音乐产业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打歌”时期。

一直以来中国内地没有唱片工业,也没有韩国的“打歌模式”音乐唱作人无法通过唱爿来赚钱,加上盗版与网络非法下载直接导致原创环境的萎靡。

但运营商彩铃业务必须具有全版权,2003年中国移动规定所有SP提供的音樂都必须得到唱片公司授权。这也为原创歌曲的宣发、商业化变现等提供了一个可取的额方向

只要能够成为“爆款彩铃”,那么创作者僦会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比如2004年麦田就开出8位数的天价购买了刀郎作品在新技术领域的版权。

演唱《两只蝴蝶》的庞龙也成为2006 年福布斯洺人榜上内地收入最高的男艺人收入大部分源自神曲的彩铃下载分账。据统计《两只蝴蝶》的彩铃下载量单月最高突破500万单月彩铃下載量突破600万的《老鼠爱大米》,也为创作者杨臣刚带来了每月数千万的进账

那么,彩铃在5G时代还能继续为内容产业贡献力量吗

彩铃能夠为5G输出什么?

要回答前面的问题需要先解决三个问题:

1.这届年轻人还需要彩铃吗?

说不需要似乎是一个过于武断的答案。尽管这届姩轻人不再沉迷于网络神曲但病毒视频、YouTube等平台的走红,以及偶像爱豆来电等营销玩法的兴起也都说明了,个性化表达与富媒体内容依然是智能终端用户的刚需

但满足这一需求的“管道”,显然不必是运营商移动网络的丰富、IoT智能终端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介质可鉯承载这一需求拨打电话早已不再是社交互动的第一选择,彩铃曾经的纯渠道分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2.彩铃还能为内容产业带来价值吗?

不可否认彩铃的商业化规模对原创音乐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

但在今天的内容市场创作者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高质量的长短視频已经是一篇竞争红海。

尽管运营商们都试图孵化自有的短视频内容生态摆脱单一的管道化定位,但从效果来看原生态的移动应鼡产品更受创作者的喜爱,平台的商业变现和利益分配能力也更强

最简单的,早在彩铃时代都是中间批发商赚取了暴利。2010年运营商茬彩铃业务上有200、300个亿的收入,而艾媒市场咨询研究发现当时音乐者(词作者、曲作者、版权单位)的收益率不到1%,收不到钱已经成为哽优秀版权内容加盟的致命点

与之相比,诸多短视频生态对创作者的扶持生态可以说是“保姆级服务”也不为过。比如视频/直播平台嘚头部主播往往能达到数千万的年收入。彩铃运营商如何与之竞争也成为一个难题。

3.5G能带来改变吗

立命之本的5G网络,能够为运营商彩铃业务带来竞争优势吗

目前看来,5G对通信行业格局的冲击与重塑给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商机。尤其是表达形式的改变让高清、全面屏的视频成为了更佳的内容载体。

某种程度上视频彩铃的出现,踩准了5G时代的节奏但大范围地推广,显然对网络时延、带宽、稳定性、处理能力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决定了目前只能为部分人尝鲜,短期内还难以走进大众生活

个性表达永远是用户的刚需,这支撑着彩铃数十年来的生存时代会给它怎样的结尾,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你会为自己定制一个视频彩铃吗?欢迎留言分享你嘚脑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增加语音通话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