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收购魅族github有什么用

微软重金收购GitHub的背后逻辑:借开发者“撬动”用户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GitHub网站花落谁家的问题已经敲定,微软最终以75亿美元迎娶了这位在外界看来无比“神秘”的小家碧玉。尽管此事已过去一些时日,但整个开发者世界,包括全球各地的开源社区尚未停止争议,他们对GitHub“卖身”一事的结果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甚是关心,几家欢乐几家愁。
事实上,在交易谈判的几周里,微软并非是唯一的潜在买家,谷歌、亚马逊也同样向GitHub抛出过橄榄枝。当然,对开发者资源抱有觊觎的,还有苹果。但最终为什么选择了微软?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虽然目前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微软欲整合GitHub来缩小Azure云与亚马逊AWS之间的差距,也有认为微软正在拥抱开源以笼络开发者人心。
这些观点只是表象也并非全面,我们尝试从GitHub的本质、开发者世界的哲学以及科技公司的格局差异几个方面来揭开GitHub收购案背后的逻辑
GitHub本质的双重属性:软件工程和开源哲学
GitHub不是一般的社群网站,它在开发者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有着双重属性:软件工程的工具性和开源协作的社交性。这种特殊的本质决定了GitHub收购案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之前的领英,尽管后者的交易金额要远高于前者。
出版于1975年的《人月神话》一书被开发者奉为软件工程学的“圣经”,该书的中心思想指出,软件开发人力投入与完工时间并非呈线性关系,在进度落后的情况下追加人力,往往造成项目进度更加落后。因为开发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抽象思维,就像让一群风格迥异的画家在一起协作,其沟通成本极高,效率极其低下。该书的作者于1986年在IEEE发表了经典论文《没有银弹》,以此表达对于软件工程学上这个重大难题的无奈。
后来的软件史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开源运动兴起,软件开发的协作模式发生了变异。1997年,著名程序员埃里克oo雷蒙德发表长文《大教堂与市集》并出版成书,该书在开源社区引发震动,被程序员奉为圭臬,雷蒙德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开源运动的精神人物。
《大教堂与集市》从开发者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自由软件开发模式的裂变,这种哲学此后进一步演化,后来人习惯将“大教堂模式”直接对应微软的工程团队,在那个年代,微软甚至成了“大教堂”的代名词。相对应的“集市模式”有别于专属团队管控的软件项目,源代码在开发过程中面向互联网公开,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源代码并参与协作,让软件错误无处遁形。
GitHub是通过Git进行版本控制的软件源代码托管网站,它和Git的关系相当于联机平台和单机工具。版本控制是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GitHub的工具性体现在质量保证和缺陷跟踪管理上,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利器。除此之外,GitHub另一个重要属性是集成了开发者群体的社交功用,而这种特殊的社交是建立在开源协作之上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集市模式”。
开源的目的是消除软件错误,提升软件质量。如今GitHub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有着2800万注册用户和8500万个代码托管库。GitHub的壮大验证了软件史的变迁,不得而知的是,当《人月神话》的作者看到今天开源力量之大,协作人数之多时,是否会重新考虑软件工程史上“没有银弹”的结论。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天荒地老的传说,而开源的成果仍在细水长流。
GitHub是一个杠杆,微软有着不得不买下它的理由
GitHub收购案引发了一部分开源人士对微软此举的抵触,原因一来微软曾是“大教堂模式”的代表,这与开源哲学相悖;二来仍有许多开发者因鲍尔默时代微软对开源的敌对态度耿耿于怀。尽管纳德拉治下的微软已经表现出极大诚意,从.Net开源到VS的开放,微软迄今为止是GitHub上最大的源代码贡献者。但是现在,面对最大的开源社区,微软需要赢得更大的信任。
据消息人士透露,微软的报价超过了GitHub年收入的25倍,也正因此让除自己之外的最大潜在买家谷歌公司瞬间退让。
为什么微软非得吃力讨好开源社区并不惜重金收购GitHub,而不是像谷歌、苹果这些同行之前那样只在GitHub上托管源代码,直接收购显得可有可无?毕竟开源社区不是普通消费者,也不像领英上的职场社交,而是一个极难伺候的开发者群体。这背后必然有着微软有着不得不买的理由。
微软Windows曾经是PC时代的统治者,而到了移动时代成了苹果iPhone和谷歌安卓二分天下的格局。这里有一个本质区别,这个“本质”并非指PC和移动的关系,而是Windows作为微软最大的生态,与iPhone/安卓相较,它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姑且把它称之为“杠杆”。
知名科技博客stratechery的作者本o汤普森提出一个“比尔盖茨线”的概念,平台、开发者、用户是自下而上的连接关系,用户为开发者提供的服务付费,开发者伴生于平台,平台生态得以健壮。从这个角度来看,汤普森认为Windows操作系统可算得上“终极平台,”因为在其之上曾诞生了诸如Steam这样的超级第三方。
汤普森还认为苹果iPhone和谷歌安卓并非真正的平台而是聚合器,特别是苹果app store的存在使得iOS平台降到了“比尔盖茨线”之下,这使其成为用户和开发者关系之间的中介者。由于聚合器控制了平台的经济收入,它成了第三方开发者不得不为之聚拢的磁极。
这类知名的聚合器除了app store,还有谷歌的Chrome以及Facebook。虽然微软也有Azure云,但是其聚合开发者的数量级远不如前者。
在当下的业界格局中,云、AI这些领域伴生着新的核心竞争价值,而微软在其“智能云、智能边缘”新战略部署下需要更多的开发者助其构筑生态基础。虽然Windows平台有着数量庞大且廉价的开发者群体,但是新兴领域的开发者却极其昂贵。
开发者能带来用户,用户为开发者付费产生收益。因此,一个没有用户的平台是没有未来的,而GitHub正是一个可以撬动用户的杠杆,因为它上面聚集着数量巨大的开发者。GitHub对于谷歌、苹果并非是强需求,因为它会和后者本身拥有的聚合器“撞车”;而最需要这支杠杆的,是微软。
这就是微软不得不以75亿高价收购GitHub的原由,直接购买消费者比起利用杠杆要贵得多。
最后以领英被收购后迄今的情况来看,微软未来极有可能赋予GitHub原有的独立运营与开放风格,并在不久后为其赋能云服务和生产力。
GitHub不是一般的网站,它是开发者社群,是开源社区,是2000多万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人。收购GitHub意味着微软必须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希望微软与GitHub的联姻天荒地老,也祝愿开源事业能够细水长流。
陈徐毅 高级工程师,科技专栏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流期刊《通信世界》、《微型计算机》、《创意世界》、《中关村》等特约作者。
Sina.cn(京ICP0000007) &Linux 基金会:微软收购 GitHub 而不是收购“开源”
来源:开源中国社区
www.oschina.net/news/96905/microsoft-buys-github-the-linux-support-ms
微软75亿美元收购 GitHub已成事实,然而这个交易意料之中地引起了一些开发者与厂商的反感,在大家的印象中微软还是那个善于将其它知名项目搞垮的杀手,很多人将源码从 GitHub 搬到了其它代码托管平台。在这起收购案中,支持者与反对者可谓激战不休,反对派各种嘲讽段子横出,而正面支持者只能拿出微软近年来在开源事业中的一系列数据反驳。
在喧嚣中,近日,Linux 基金会站队了,它表示支持微软!Linux 基金会执行总监 Jim Zemlin 在博客中表示:”这对于开源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们应该庆祝微软的聪明之举“。
在博客中,Jim 分别分析了微软收购 GitHub 这件事对于开源本身与开发者的影响。对于开源,他说微软拥有使 GitHub 变得更好的方法和专业能力。”Nat Friedman 是我认识多年的人,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开源社区备受尊敬“,当 Nat 被选为未来 GitHub 的 CEO 的时候,”他表示他迫不及待想要让 GitHub 平台和社区对所有人更加特别,我相信他。“
而微软在 Satya Nadella 的带领下,早已成为了开源事业中的一大主力,微软是贡献 Linux 及 Kubernetes 项目最多的企业,数年来也都积极履行对开源的承诺。Jim 认为微软一直非常喜欢开发人员,并希望为开发人员提供强大的工具以帮助他们创造出色的技术。甚至“在他们的网站上,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全球每个人和每个组织都能实现更多目标’。而如今,这些开发人员中有超过2800万就在 GitHub 上。”
对于开发者来说,其实大家似乎是把微软收购 GitHub 与微软买下开源项目混为一谈了。微软是收购了 GitHub,但不是收购了“开源”,收购 GitHub 并不代表微软拥有了 GitHub 上7000万个开源项目。目前 Linux 基金会系列中增长最快的两个项目 Kubernetes 和 Node.js 是在 GitHub 上开发的,但是微软的这次交易,虽然掌控了 GitHub,却并不拥有 Kubernetes 或 Node.js。Jim 强调他已经询问了律师三遍,这两个项目的版权所有者将保留对代码的所有权。他表示:“开源社区应该不用担心。”
【关于投稿】
如果大家有原创好文投稿,请直接给公号发送留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微软宣布收购软件开发平台GitHub 交易价值75亿美元
北京时间6月4日早间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公司已同意收购Github公司,交易价值在75亿美元。
对编程人员来说,GitHub是必备工具。许多公司——包括微软和谷歌——都使用GitHub来存储公司代码并进行协作。它也是开发者的社交网络。
据悉,在过去将近一年时间里,总部设在旧金山的GitHub一直都在寻找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在去年8月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万斯特拉斯(Chris Wanstrath)宣布他计划离职。
另据GitHub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平台上总共有大约2700万名用户,托管代码多达8000万。在2015年时,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估值为20亿美元左右。
此前,美国媒 体Business Insider在上周五率先报道了微软对GitHub的收购兴趣。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何书睿
小编最近文章被微软收购的公司都软了,这次轮到GitHub了
源| AI时间 文| 江户川雨
传闻微软始终在就收购软件项目托管平台GitHub进行谈判。
此消息一出,程序员们头顶乌云密布。
评论中看出两点:
GitHub对于程序员来讲意义非凡;
微软啊,心里可不可以有点X数啊。
GitHub,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旧金山。多年来,这家网站已经成为开发人员的中心社区。除了企业和教育产品之外,GitHub已经成为各种任务共享开放源代码的热门目的地。
最近的例子包括Audit AI(用于检测算法偏见),以及来自英特尔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深度学习的NLP库。
在这个平台上,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软件项目,并提交他们自己的改进。这个功能使GitHub成为开源软件开发世界的中心。
截至今年3月份,有2400万人经常使用GitHub,进行协作和共享代码,并为Java、Python和C++等编程语言软件托管了8000万个源代码存储库。
除了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之外,美国宇航局(NASA)等公共机构和大型科技公司也在GitHub上有业务,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和微软。微软目前拥有超过1800个存储库,分享的回购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科技巨头。
2015年,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牵头的2.5亿美元融资结束后,GitHub获得了20亿美元的估值。
虽然近几年,微软和GitHub可能一直在讨论收购。不过这几个星期,微软和GitHub的谈判开始严肃认真了起来。
连价格都谈了,50亿美元!
就在半年前,GitHub财务状况良好,还想继续走完全独立运营的路子,甚至准备IPO了。
但为什么半年之内,说好的上市敲钟、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变成了把公司卖掉呢?
主要是因为GitHub有一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CEO Chris Wanstrath。
作为一位成功的CEO,Chris Wanstrath在去年8月份宣布,辞职了!
这导致GitHub公司高层动荡不安。
人家作为GitHub的联合创始人兼CEO,Wanstrath真的不缺钱。
Wanstrath入选了《财富》杂志2015年的“40 under 40”——40岁以下最有影响力的40位商业人物,排名第31。
而在2016年底,31岁的Wanstrath就被福布斯评选进了美国40岁以下富豪企业家榜单,排名第31,资产3.6亿美元。
年轻有钱,我要这CEO title有何用?
于是,他就辞职了。世界那么大,他要去走走,顺便看看各地的用户如何使用GitHub。
Wanstrath宣布辞职的时间是去年的8月,不过由于没找到人填坑,他还得继续以董事长的名义管理公司。
GitHub和投资人呢,就找来了猎头,去挖新的CEO。
可是挖了很久,10个月过去了,都没有挖到一个新的CEO。
不过墙脚可能挖到了谷歌那里。今年2月,有消息人士称谷歌高管Sridhar Ramaswamy在考虑跳槽来GitHub当CEO。
谷歌高级副总裁Sridhar Ramaswamy
当然,过去几个月都没消息那是基本凉凉了,Ramaswamy转而考虑加入GitHub董事会。
但是如果微软把GitHub买下来的话,这位来自谷歌的董事一定非常尴尬。
看来,现如今的当务之急,确实是需要一位专业接盘侠出场。
等灯等灯!
你好,你的好朋友,“接盘侠”,微软上线了。
作为接盘过诺基亚、Yammer等诸多大型企业的业界有名的接盘侠,这一次和GitHub手拉手坐在了谈判桌上。
但回溯微软的收购历史,不乏成功的案例,但也败笔颇多。微软的那些大手笔收购似乎从来没被看好过。
微软一直热衷于收购其他公司,让我们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公司遭到微软的魔爪。
日,微软宣布将完成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收购交易:以262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
2014年:25亿美元收购瑞典游戏开发商Mojang
日,微软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开发商Mojang公司。
2013年9月,微软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在诺基亚被收购之后,微软做了很多品牌重塑的工作,包括将Lumia品牌更名为微软Lumia。但是,这并没有将诺基亚从危险的边缘拯救回来。
吃下了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微软,过的也并不好。
2015年7月初,微软新财年开始,上一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软减记了高达76亿美元与移动设备部门有关的费用——几乎等于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50亿美元和收购诺基亚移动专利组合的22亿美元加起来的总价格。
微软基本上对智能手机业务死了心,在新财年里首批裁员7800人,主要从移动部门动刀。
最终在在一次次业绩下滑,股票下跌,人事调整之后,无奈的承认收购诺基亚是历史的败笔。
日,以12亿美元收购Yammer
Yammer是一项推出于2008年的“企业社交网络”服务,并于2012年被微软所收购。自那时以来,微软一直在稳步整合这项服务。2015年,Yammer已经与Office 365更紧密地捆绑到一起,被集成到了OfficeOnline。
日,微软以85亿美元现金收购Skype。
在大家都不看好这项收购的情况下,微软在2011年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kype。微软加大了对 Skype 品牌建设的投入, 将其企业聊天服务整合到“Skype for Business”部门 。但收购后,有媒体称Skype 被微软收购后用户体验不进反退,而且信息同步问题频遭吐槽。
在2015年底,微软证实其最新版本的Skype通信软件出现漏洞。事实上,Skype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在2015年9月Skype就曾出现过服务问题。
如今,据Skype推出已有十多年,而在微软收购Skype的这一段岁月里,微信、WhatsApp、Line等新兴应用快速崛起,早已掩盖了Skype当初的辉煌。
2007年,微软63亿美元收购aQuantiv。
迄今为止,微软最糟糕的收购活动要数aQuantiv公司。该收购案证明,通过投资网络广告业务与谷歌竞争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不难看出,微软虽然不算互联网企业,但是对于SocialNetwork却有收藏癖,基本是集齐七颗龙珠的节奏。
微软创立、投资和并购的Social Network巨型公司有:MSN(自己创立)、Facebook(投资占小股)、Skype(收购)、Yammer(收购)、Linkedin(收购)……
如今,传微软拟收购GitHub,称要加大对开发者吸引力。
不过,据报道,GitHub提出的50亿的报价远超微软愿意承受的范围。目前还不清楚会谈是否正在进行。
如果交易顺利完成,微软收购GitHub将是其近年来最大的并购行动之一,让这家科技巨头接近更广泛的开发者社区。
但那些被微软收购的公司基本上都软了,这次是不是轮到GitHub了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微软收购GitHub,谷歌投资的GitLab成最大受益者?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收购魅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