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社会心理学分析2018社会热点事件分析事件

2018年,这几个梗为什么刷爆朋友圈?最全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在这里_北大新媒体_传送门
2018年,这几个梗为什么刷爆朋友圈?最全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在这里
从2017年年末到2018年年初,刷屏之风一直没停过。18岁照片(依次为:马云、雷军、奥巴马、特朗普18岁照片)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支付宝年度账单这三次刷屏事件,其实是三次社交媒体上大规模的用户自主分享行为,也是一场自我宣泄、自我表达的年度狂欢。 为什么大家爆发式地集中分享这些信息? 根据现有研究来看,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着这类分享行为,促使了它的诞生。首先是宏观层面,比较关注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其次是中观层面,更加聚焦于社会交换的影响;最后是微观层面,强调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宏观层面: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性格与信息分享 现有文献中,少见从宏观环境因素对网络用户分享影响的研究,但我们不难感知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精神的社会化对分享行为的巨大影响。在互联网尚未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前,我们能向他人表达自我的机会仅限于公开演讲、小群体内部沟通,表达与分享的精神虽然同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未能在大范围内变成现实。但传播技术的狂飙突进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开始社交媒体化,自我表达、交流分享的欲望得到了释放。 在人人拥有表达渠道表达机会的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发泄情绪、塑造角色、建构关系、自我实现。人人分享,人人享受分享,”参与、分享”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更有意愿主动分享自己18岁的照片、年度听歌日记和年度账单。在线下,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敏感的情感隐私和财务隐私,可能会顾虑将自己的这些信息公开展现给他人;试想,你是否愿意将有你个人身份信息和消费信息的账单张贴在你们小区的宣传栏上?同时,线下环境对这类自我暴露的行为也缺乏足够的包容和接纳。如果有一个人率先在小区宣传栏中贴上自己18岁的照片并附上一句话,它更有可能被撕掉或者被忽视,而更不容易引发大规模的跟风行为。 互联网对每个人的自我展现有着难以超越的包容性。我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也乐于消遣和品读他人的经历。 除了参与和分享精神之外,互联网时代造就的另一社会性格特征——“狂欢”可能也是造成这三波刷屏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狂欢理论的集大成者巴赫金看来,人类就是狂欢的动物,“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狂欢式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在世感受,它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一切皆卷入自由而亲昵的交往”。这三次刷屏的分享行为和狂欢有诸多共同点:充满娱乐性、大众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意识、消解宏大叙事,打破禁忌、限制。当下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娱乐化趋势明显,媒体软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报道,受众戏谑解构所有议题,娱乐成为网民面对世界的常态。在新旧交替的元旦之际分享这类信息,并互相欣赏、调侃他人分享的信息,这些互动的主体从中获得了乐趣和消遣,仿佛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线上参与了一场年度狂欢。 中观层面:社会交换与信息分享 从社会交换的视角出发,利益的考量是影响个体信息分享意愿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社会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互动即交换“,社会交往过程被定义为至少在两个人之间的交换活动,参与其中的个体都是理性的最大利益追求者,即个人行为所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成本最小化。其中,利益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回报(如金钱、物品等),也包括心理层面的报酬(如自尊、威望、支持等)。网络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分享也可以理解为个体之间的交换行为,影响信息分享意愿的利益因素主要是心理层面的报酬,也就是分享后所获得的自尊、威望、支持等。Hendriks的一项研究根据双因素理论探讨了分享的动机,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薪酬、地位、福利等基本工作要求,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责任感、肯定、奖励机会和工作挑战等。Hendriks发现,虽然激励因素不如保健因素实际,但却能够使人们乐于投入进而分享信息,并藉由人们的肯定获取分享的成就感。当我们分享自己的年度歌手是陈奕迅或张国荣时,更希望他人认可我们对音乐有着成熟的品位;当我们分享自己支付宝线下消费场景最多的是电影院时,更希望他人认可我们对生活有着精致的追求;而当我们分享自己的18岁照片时,也会精心挑选最好看或者最有特色的一张,希望他人认可18岁的自己是那么青春活泼、美丽动人或是个性十足。如果我们的分享无人肯定,如果我们的分享被评论为俗气、乏味或者不讨喜,几分钟后我们一定默默删除了自己的朋友圈,对查看他人的分享也丧失兴趣。但网络上的社交圈显然足够开放和富有人情,新年之初,大家乐于给其他人的照片、歌单和账单点个赞,再给几句会心的评论——“你18岁时也太可爱了吧”,“哈哈哈你的年度歌曲竟然是《欢乐斗地主》!”,“出行次数这么多,新年该送你车了”。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看到其他人的互动,这让我们相信分享这样一些信息会带来有趣的、暖心的后果,于是我们也更加放心地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几张图片发在朋友圈,果然,收获了和别人一样不错的效果。网民的互相肯定、互相鼓励和互相调侃,无疑是这场狂欢的助兴剂,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传播群体。这正如前人研究表明,当我们降低成员对环境的风险焦虑、凝聚对他者的认同,就能激发更多的信息分享行为,促进共享活动的发生。 (网友们调侃晒账单的朋友)微观层面:个体自我认同、印象管理与信息分享 微观层面的影响可能是分享行为的最大推手。符号互动论学派的戈夫曼提出,人是活跃的和知识渊博的,个体通过印象管理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及自己的行动展现给他人,进而引导和控制他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具体而言,个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成功地为其他在场者定义情境,在日常生活的戏剧舞台上每天扮演自己的角色,隐匿在后台练习印象管理技能,在前台表演在公共场合中与他人互动,试图操纵观众设法使自我表现得出色。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类似,个体也会在社交网络中运用印象管理,区分、辨别或定位自己的观众通过自己的信息分享行为建构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互相往来交换信息和社会资源的媒体,同时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场域,个体的信息分享行为就是分享者主动建构自我认同、虚拟自我及自我印象的社会行动。个人会选择性地分享信息给他人,是为了建构并管理他人对自我的印象,探索互联网上的自我认同。研究发现,年轻人更倾向于把社交平台当做全方面展示自我内在和外在的舞台,情感需要动机是活跃的分享者、转发者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驱动力。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形象塑造”的愿望,尤其是在熟人组成的社交网络里中,网络平台正在成为现实生活日益完整的投射。大多数个体会将“亲朋好友及关心自己的人”视为自己最为重要的受众热衷于在此间“同步”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暴露”——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和传播个人生活信息如生活中的烦恼、压力以及喜悦等情绪信息,通过“受众”的“评论”、“留言”、“私信”、“点赞”等反馈获得鼓励、支持或问候等情感与资源支持,保持一种在线亲密关系。这样的网络平台其实是表演的舞台,个体在舞台上精心选择、呈现或隐匿自我。在这种“补缀拼贴”的自我暴露中,个体可以达成某种社会关系或自我展现,实现一种自我重现,形塑一个新的网络形象。 (网传支付宝产品经理迎合用户形象设计年度关键词)反思我们分享支付宝预测的2018年关键词,在一系列“温暖”、“范儿”、“柔软”、“时尚”等词汇中,如果恰好支付宝预测的词语是自己想要塑造的自我形象,我们更愿意将它分享至社交圈,但如果预测的情况和个人实际期望不符合,即使预测词语也能帮助自己塑造某种正面形象,但分享意愿仍然会大大降低,毕竟,这并不是我们想要塑造的。年度歌单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喜欢摇滚乐的年轻人不幸被判定为年度歌手是李志,或者一个喜欢民谣的年轻人不幸被判定为年度歌手是Eminem,分享意愿同样会降低。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逐步推广,媒体平台比以前更懂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年度系列刚出,便有人在朋友圈里调侃道,“2018年,没有人关心你,除了大数据。”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如果恰到好处地点明我们心中的那个理想自我,让我们产生一种被理解、被认可、被包容的自我认同感,我们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怀,让我们渴望分享出年度歌单、年度账单里那个隐藏的自己。这个自己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是我们想成为的就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类交往方式由面对面转向社交媒体化、在线化、虚构化,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传统社区由线下向线上扩展,基于此人们藉以交换信息资源、展现自我、建立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支持、体会归属感与安全感的场域也由线下向线上迁移。线上的分享狂欢,仍然可以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进行解释。无论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我们仍然和以前一样,在自我认同和他人印象中塑造自己,在分享与交换中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肯定。人是社会的人,也是自我的人。2018年的这几个梗刷爆朋友圈,正是一场社会交换动机和情感需要动机在互联网时代尽情表达的狂欢。
▼作者:姚佳鑫编辑:姚佳鑫(图片源自网络)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即将打开""小程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北大新媒体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北大新媒体 最新文章2018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复习(一)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
第一节 概述
190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社会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环境,f指函数关系。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觉知、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二、社会心理学简史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1.哲学思辨阶段
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2.经验描述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地描述和分析。对社会经验的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
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
(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于1908年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环球网校提供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
3.实证分析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进行实证研究的先驱是美国学者特里普力特和德国学者莫德。在他们进行的“他人存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奥尔波特提出了社会促进概念。1924年奥尔波特的名著《社会心理学》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随后,墨菲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1931)。由于实证方法的引入和确立,社会心理学最终奠定了自己的科学地位。
20世纪30、4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该时期出现了许多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著名学者,主要有:
瑟斯顿、李科特:二人在态度量测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谢里夫: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
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1937年创办了《社会测量学》杂志,是人际关系进入可测量的时代;
勒温: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开拓性贡献。如: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倡导社会心理学进行行动研究,致力于将理论研究融合于社会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和预测行为;开始重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执业医师学委微信:
执业医师微博:@鸭题榜执业医师考试押题
执业医师微信: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宝典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www.qsiedu.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qsiedu.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98ceabb2b943b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社会心理学2018年03考试考前练习题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会心理学2018年03考试考前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从社会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pgone和李小璐事件? - 知乎4被浏览755分享邀请回答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心理学课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