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症的孩子怎么教育会影响生活吗

你知道多动症其实是因孩子的功能损害而产生的么?你知道多动症其实是因孩子的功能损害而产生的么?只想要快乐百家号在被抑郁症刷屏后,我觉得有必要来说一说儿童多动症。很多被扣上“捣蛋鬼”、“熊孩子”的小朋友,有些其实真的不是家教的问题,是多动症捣的鬼。那些不合作、不守规矩,情绪反常的行为是多动症小朋友们自己控制不了。所以,关爱熊孩子,从多动症说起。孩子是不是多动症,不能只看学习成绩!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贪玩、坐不住,成绩不好,就是多动症,是这样的吗?有些多动症孩子确实是这样,贪玩、坐不住,成绩也不好,但并不是说,只要是这样的孩子就是多动症,还是要带着孩子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详细评估,才能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按照国内外的诊断标准,将评估的指标分成了两大类——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到底能不能诊断为多动症,还要考虑多动症是不是已经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功能损害。比如有些孩子智商正常甚至比较高,可学习成绩就是不好,或者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同伴关系不好,或者容易发生冲突等等。如果孩子满足上面两类指标的诊断标准,并且已经出现了功能损害,才能诊断为多动症。多动症如果没能及时治疗,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多动症的发病率比较高,有些孩子最开始只是诊断为单纯的多动症,如果这时没有及时治疗,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影响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育。比如有的多动症孩子拖了两三年,不仅有多动症,还出现了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等问题,病情也会变得更加严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都会带来影响。儿童多动症要怎么治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多动症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自愈。还是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后,依然有多动症。但是,这不并不意味着孩子要吃一辈子的药,只要孩子以后能逐渐适应学习、工作,适应社会生活,没有明显的功能损害,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如果孩子成年后,多动症导致患者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家庭不和谐、情绪不稳定等等功能损害的情况,就应该坚持用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治疗原则不同。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诊断为多动症,症状一般较轻,此时可以进行行为治疗,引导孩子养成合适的行为模式。要是孩子的症状比较明显,还需要考虑用药。天津圣安医院王玉珍专家说,如果孩子已经6岁,开始上学了,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功能损害,比如交际能力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矩等,这个时候首先考虑用药。6~12岁的多动症孩子,除了用药,还需要辅助行为治疗。如果是12岁以上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或者已经到了青春期,也应该首选用药,并且需要辅助心理治疗。多动症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让他们的身心方面受到了危害,为此家长朋友们应当多了解一些多动症的知识,该病的到来需要及早的治疗,而且护理也要多加注意,认识一下多动症的护理办法有哪些呢。1、心理护理,循序渐进,要根据患儿年龄和各种情况,逐渐加强与提高,应注意避免脑力和体力的负担。其中以鼓励为主,是小儿多动症心理护理的重点。用正确的态度关心爱护患儿,理解他们不正当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病态,哪怕只有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以表扬与鼓励。训练小儿的平衡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运动系统特别是运动平衡系统不协调。因此小儿多动症的护理可利用生活中较简易的工具、玩具进行有意识的训练。2、饮食方面,生活中含铅、铝和酷氨酸量高的食物,铅、铝和酷氨酸的摄入对小儿多动症有相当影响,能使人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所以含铅、铝和酷氨酸的食物也是小儿多动症忌食的食物。食糖类和偏食是小儿多动症忌食的重大要点,含糖量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儿童多动症,所以应少吃。小儿多动症患儿切忌偏食,会引起大脑酶功能的紊乱,影响患儿情绪,加重多动症状。3、大多数小儿多动症的颈椎、脊椎处的肌肉及神经发育较松弛或迟缓,为了促进小儿多动症在这一部位的发育,小儿多动症的护理可对孩子作专门训练,如面壁一米,趴地推球,每次300下,熟练后慢慢加量。利用专门器械作头朝下运动(健脑。增高器、迷你梅花桩等)。爬在秋千袋中作插钉训练等。合理的作息时间,在孩子多动症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正常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孩子多动症治疗的关键。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一般都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家长加以重视,那么孩子多动症治疗就不会显得那么困难。眼睛发育不良的患者,及早佩带眼镜,并且每年一次校正,以免因为眼睛疲劳加重注意力不集中。4、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流动和体育锻炼,在娱乐流动中放松心情,分别运用夸奖性的语言,赞赏性的表情,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保护他们高昂的热情和浓厚的 爱好,促使他们养成敢于想像和切身动手的行为习惯。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长要注重给孩子的康复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家庭关系和睦,避免吵闹使孩子的情绪波动,防止多动症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易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的现象。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一种心理行为疾病。但是从多动症儿童影像分析可以看出,这绝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这么简单。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保证疾病的治愈。开始治疗多动症后,孩子出现哪些变化就说明治疗有效呢?治疗多动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评估。家长可以对比孩子吃药前后的各种表现,来判断效果。比如孩子吃药前多动、冲动、老走神、情绪波动很大;吃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后,看看这些表现是减轻、甚至消失了,还是持续存在、没有好转。通过这些症状的变化,来确定药物有没有效果,再调整治疗方案。有的家长觉得学习成绩上去了,就说明治疗有效,是这样吗?不能完全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治疗的效果。有的孩子本身认知能力较弱,即便通过药物控制了多动症的症状,但由于认知能力本来就较弱,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当然,对于一些本身智商水平、认知能力较好的孩子来说,通过药物控制了多动症的症状,注意力能够集中了,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比如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也不算复杂,控制好了多动症,学习成绩上升得更加明显。在孩子们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其最初的启蒙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在孩子们平时犯错误时,及时为孩子们提出,让孩子们正确地改正,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因此,父母们在与孩子们日常的相处和育儿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所在,尽快进行诊治,以免造成遗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只想要快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看故事,品人生!谈真理,求真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多动症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
多动症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1】对学校造成的影响。在学校里,儿童多动症患儿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使老师特别恼火,总想让他们留级,甚至把儿童多动症的孩子开除。
【2】儿童多动症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都是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多动症的危害表现。
【3】重症儿童多动症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轻微儿童多动症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
【康复案例】多动症患儿的康复之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强强的脾气变得异常冲动、火爆,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敌视,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吼大叫。老师也经常和强强妈妈反应说,强强脾气不好,经常欺负同学,有一次用课本砸了同学的脑袋,非但不道歉,嘴里还念叨着砸死你才好呢。面对强强的这些举动,强强妈妈曾经用青春期的理由解释过,可毕竟强强才12岁,更担心是孩子心理出了问题,于是便来到郑州市第二中医院进行治疗。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发育行为科的专家接诊了强强,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确诊强强患了多动症,而且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程度了,之所以出现过激的行为,是强强和人相处得到的都是负面回应产生的继发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科室主任根据强强的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个疗程(15天)后,强强病情明显好转。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2个月后回访,强强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在学校和小伙伴们相处的很好,学习也有明显提升。
温馨提示: 以上就是专家的详细解答,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但毕竟文本内容有限,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或许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可以直接的在线直接向我们的专家咨询,让他解答您的疑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人工色素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人工色素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吗?
本文作者:阮光锋
为了让食物更有吸引力,食品制造商常会使用各种天然或是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来装扮他们的产品。然而,对于日落黄、诱惑红等人工食用色素,人们却总是难以放心。有不少报道称,摄入人工色素会导致儿童行为障碍、多动症,影响智力发育,这些食品添加剂真的会危害儿童健康吗?
引起争议的研究
关于合成色素的健康争议其实由来已久。1970年代,一位叫本杰明o法因戈尔德(Benjamin Feingold)的儿科医生首次宣称儿童的行为与食品色素的摄入有关。此后,相关研究和种种观点也不断涌现。2001年,日本岩手大学(Iwate University)在用含诱惑红的食物喂养怀孕的老鼠时发现了DNA损伤[1]。200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色素与儿童多动症的既往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合成色素与儿童多动症存在相关性[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所纳入的研究样本量都相当小(受试者通常只有几十人,有的甚至每组不足10人),这样的研究数据还远不够充分。
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研究者们对153名3岁儿童和144名8~9岁儿童进行了研究,它们将这些儿童随机分组,并让他们分别饮用A、B两种含有人工色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的饮料,或不含这些成分的对照饮料。结果发现,饮用含人工添加剂饮料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多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3]。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几种色素和防腐剂成分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
大量媒体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报道,很多报道采用了“色素会使儿童智力下降”之类惊人的标题。报道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和困惑,很多人开始担心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等人工食用色素会对儿童的健康不利,也有一些环保和儿童组织据此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限制色素使用,同时修改这几种色素的安全限量ADI值。“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也向FDA提交申请,要求FDA禁止8种色素。
不过,这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中使用的是两组成分复杂的添加剂混合物(除苯甲酸钠之外,每种研究用饮料中都混合了四种人工色素),而缺乏对单一成分的评估,因此无法确定试验结果究竟由其中的哪些成分导致。摄入人工色素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他们的多动症评分实际相差并不大,研究无法证明两组间的差异真的具有实际意义。 此外,该研究中3岁组和8~9岁组的研究结果也缺乏一致性。
权威机构怎么说?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对人工色素安全性的评估中指出,考虑到该研究的局限性,它并不足以作为修改这几种添加物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证据。在综合各方数据之后,EFSA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这几种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此外,虽然实验室研究发现人工色素造成DNA损伤,但也并没有发现致癌性。EFSA也指出,1~10岁的儿童的确可能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是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4]。
针对上述引起争议的研究,美国FDA也对人工色素与儿童健康的问题进行了评估[5]。FDA指出,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的人工食用色素摄入量远远低于安全上限,即使是摄入量达到全民平均值的10倍,也还是低于安全上限很多的,因此无需担心这些色素带来健康风险。目前也没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这几种色素与儿童多动症存在关联 。考虑到中国人食用加工食品的量要少于美国,我们的人工色素摄入量还会更少,因此也无需担心。
“无添加”不能改善儿童多动症
基于“人工添加剂导致儿童多动症”的观点,也有人试图通过“无添加饮食”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不过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效果。
上文中提到的法因戈尔德医生就是这种“无添加饮食”(The Feingold diet)的创始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宣称这种不含人工添加剂的食谱可以让至少50%的多动和学习障碍的儿童状况得到改善。然而,他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却只是一些不严谨的临床观察结果。在随后进行的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中,都没有找到支持“无添加饮食”有效的证据[6]。
综上所述,虽然对人工合成色素安全性的担忧普遍存在,但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它会影响儿童健康或是导致多动症。事实上,世界各国对食品色素的使用和管理都有严格的限制,目前看来,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使用,无论天然色素还是人工合成色素都是安全的。
不过,考虑到使用人工色素的食品很多都是糖果、膨化食品之类高热量的零食,也确实应该对孩子们的食用量加以控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对加工食品的依赖,抵御各种零食的诱惑,是父母们应该努力的方向。(编辑:窗敲雨)
参考资料:
Tsuda S, Murakami M, Matsusaka N, Kano K, Taniguchi K and Sasaki YF, 2001. DNA damage induced by red food dyes orally administered to pregnant and male mice. Toxicol. Sci. 61, 92-99.
Schab D, Trinh N. Do Artificial Food Colors Promote Hyper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Hyperactive Syndromes? A Meta-analysis of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J Dev Behav Pediatr. -434.
Donna McCann, Angelina Barrett, Alison Cooper, et al.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Volume 370, Issue 9598, Pages 1560 - 1567, 3 November 2007
EFSA: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e-evaluation of Allura Red AC (E 129) as a food additive.
FDA-Background Document for the Food Advisory Committee, certificated color additives in food and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 in children,March ,2011
Eileen Cormier, Jennifer Harrison Elder. Diet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Fact or Fiction? Pediatric Nursing, ): 138-143.
你可能感兴趣
看果壳的文章
就略微扫一下最后两自然段就行了全看你就浪费生命了
我要是父母,看完文章估计效果适得其反。科研有成本,你愿意自己的小孩做"充分证据"中的一员吗来自
中国儿童每年“吃”N多色素!见过多动的吗?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
中国儿童每年“吃”N多色素!见过多动的吗?
不管怎样,少吃垃圾食品就对了
我要是父母,看完文章估计效果适得其反。科研有成本,你愿意自己的小孩做"充分证据"中的一员吗来自
看果壳的文章
就略微扫一下最后两自然段就行了全看你就浪费生命了
引用 的话:看果壳的文章 就略微扫一下最后两自然段就行了全看你就浪费生命了正解!
引用 的话:中国儿童每年“吃”N多色素!见过多动的吗?中枪兔路过......
要能从动物实验上普遍观察到,早就出大量结果了吧
不管怎样,还是少吃为妙!
真的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是能放心吃的
看见过一句话好像讲的是:把中国人压扁了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不要群殴我
医学领域的无罪推定——不清楚则视为无。研究的确是有缺陷,但是什么研究是挑不出一点问题的?样本不够就算解决,组间可比性,是否双盲,终极的质疑是对于随访时间的,谁能保证自己的观察时间足够了?具体到实验/观察因素为食用色素 实验/观察对象为儿童 实验/观察效应为是否多动症 诊断纳入排除观测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否客观?需要多少样本量?最重要的是这个研究有严重的伦理问题,无法做RCT、队列、病例对照 生态学研究研究信度差一些。那我们究竟何时能得到这个研究的真相?我的意思是用有罪推定,新的东西尤其吃的喝的,搞不清楚就算他有问题,延迟推广。其实有罪推定也有相应问题…想法也不成熟,胡乱说一点,欢迎指正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孩子有多动症?很有可能是被冤枉了!|情绪
我的图书馆
孩子有多动症?很有可能是被冤枉了!|情绪
小爱的话:有一天,在药店,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六七岁的小男孩来买药,孩子进来后东看看西摸摸,一刻也不闲。店员对妈妈说:你看这孩子有多动症吧,赶紧给买一瓶钙片,预防预防。黑线,无语。真想把曲韵老师这篇文章甩到店员面前去!本文转载自曲韵老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心欣向荣」,爱贝睿已获授权。原文标题:《好动≠多动,多动≠多动症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放过真正的多动症》。作者简介 :曲韵,澳大利亚积极心理治疗与跨文化咨询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德国认证心理治疗师。心欣向荣心理工作室首席专家。多动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孩子调皮好动,不守纪律,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动症。实际上,真正的多动症/注意缺陷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显著相关。无论是欧洲通用的精神病诊断标准 ICD-10,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 DSM-V,还是我国的诊断标准,对多动症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有很多是一致的。网上有非常多的诊断标准,基本都过于简化,容易让人把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究竟是不是多动症?权威标准来诊断下面是最新修订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 DSM-V 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必须 A—E 都满足,才是多动症:A. 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以下(1)和/或(2)特征:必需 ≥ 下列症状中的 6 条,持续时间 & 6 个月, 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 17 岁)至少应有 5 条症状。注意缺陷症状a. 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b. 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c. 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d. 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e. 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f. 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g. 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h. 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i. 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多动/冲动症状a. 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b. 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环境经常擅离职守)。c. 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d. 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e. 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f. 经常说话过多。g. 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h. 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i. 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B. 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 C. 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D. 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E. 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依赖或戒断)。看到这些描述,大多数老师、家长都会很吃惊,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下表现出其中的几条。例如忘带作业,不听指挥,说话过多,等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一些多动行为。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易冲动,自控力差,社会经验少,但是,偶尔表现出多动行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随意诊断、治疗。辨别真假多动症千万别给孩子乱贴标签真的生理原因为主要因素的多动症与只是具有一些多动行为,只要家长细心,是能够辨识出来。真的多动症任何情境下都多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玩游戏,或拼乐高能专注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这就不是多动症。有的孩子在家里淘个不停,在陌生环境很乖觉,这也不是多动症。曾经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被妈妈带来求诊,是学校老师建议去医院查查是否多动症。据老师反映,课堂上走神,玩铅笔盒等小动作不断,他是刚转入这所寄宿学校不到三个月,生活老师也反映,在宿舍里不能安静待着,有时拿同学的毛巾等主动挑事,跟同学处得不好。在我们坐下来的前二十分钟,这个男孩一直比较僵硬地以同一姿势坐在椅子上,但他的手在不停地搓椅子垫,擦把手,脚在蹭或轻踢椅子腿儿,确实一刻没闲着,二十分钟后熟悉了,这个孩子特别爱说,也特别能说,语言逻辑性和用词的精炼虽不够好,但他特别想表达,说到高兴处,站起来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东摸摸,西碰碰。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里什么表现,他妈妈说,在家里他有时能一个闷头儿玩一上午积木,也不出声,连水都不喝,有时候兴奋起来也说不停。另外,转学前没有听老师说过他的问题,转学后这三个月才有的毛病。从时间和整体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就没有到多动症的地步。了解孩子「多动」的原因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请妈妈们记住,孩子再小,他也不是他的行为,他的行为背后还有一大串目的、策略、认识、情绪等内容。有的妈妈说:「我知道,小孩子瞒不了我,哭闹就是想得逞,磨蹭就是因为贪玩儿不爱学习。」不错,那能不能再深入一些,问一下,为什么他这么想得逞?这么不爱学习?他哭闹的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家里不同的人是怎么看待和对待他的哭闹的?就拿刚才的孩子的例子,深入调查后,这个孩子的「历史」是这样的:父母由于工作较忙,孩子小学前是住在姥姥家的,父母常回来看他。姥姥是个开朗的,爱聊天说话的人,家里还有孩子的两个姨妈。周末一大家子人外加另外的两个孙辈会一起聚餐,非常热闹,气氛融洽。孩子上的第一个幼儿园是“好”幼儿园,但离家远,中途转回了离姥姥家近的普通幼儿园。小学先上的附近公立小学,后来姥姥身体不好,不方便接送了,母亲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满意,就转学到了这所私立的寄宿制小学。孩子从小得到家里所有人的喜爱,主动的管教,规矩虽然不多,但是,因为孩子不是外向大胆的孩子,家里人互相是有礼貌的,孩子并未表现得过度任性,是比较懂礼貌守规矩的孩子。而且,幼儿园和以前小学里的老师都认为孩子表现正常,至少没发现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动。我的观察和后来深入调查的发现是,孩子对新学校很不适应,又比较担心姥姥的身体,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很紧张,一开始是主动去摆正铅笔盒或书本,以免被老师批评,后来就不由自主地总要摸摸东西才会心安。在宿舍里孩子很希望跟大家交好,可是因为他是新转来的,其他的孩子都有相对固定的玩伴了,他对宿舍里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不了解,所以坐立不安。他想主动跟别人接触,但是方法和分寸都没有把握好,再加上有调皮孩子欺生,所以在宿舍里的表现就显得很攻击,挑事。请家长记住:很多爱说话的孩子要么是习惯了以这种方式与人联接,让自己开心。要么也是用说话来找点事做,填补无聊或缓解压力。过多的外界刺激和打扰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一年级下,也是老师建议家长来看是否是多动症。这个孩子的话倒不多,但做事没有延续性,想起一出是一出,不听家长、老师的话。情绪易冲动。他妈妈反映是在家里也是这样。我让他父母在家里设了摄像头,把孩子的表现录下来拿给我看。父母自己的观察毕竟有盲点,而且因天天在一起而不够客观。录像显示,孩子家的条件太好了,孩子的房间里,书桌上,各种玩具、模型随处摆放,孩子自己在房间写作业,一会儿妈妈进来在桌上放杯水,一会爸爸在外面喊:做完了没?孩子受到的干扰和引诱特别多。辨别真假多动症的一个办法:假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太活泼,太兴奋,这也想玩儿,那也想动,而真正的多动症的孩子是大脑的兴奋度不够,刚干一会这个,兴奋和兴趣没有了,就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这样的孩子从眼神能看出他的无聊感,疲倦/没意思的表情,与假多动孩子炯炯有神和旺盛的精力是鲜明的对比。真的多动症的孩子聊天时一个话题没完会转移到别的话题。你能察觉他说着说着就忘了或心不在焉的状态,而假多动症的孩子虽然说得也是天南海北,但他要么不偏离主题,要么说得内容有延续性。如果孩子只是行为多动,怎么「破」?多动症需要药物和心理双重治疗,多动行为同样需要家长在环境上和养育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以应对,而不是随他去。1. 首先,如果是孩子兴趣广泛,精力旺盛,那么,家长一方面给他多安排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或陪伴他或约束他每一个活动都要专注、尽力。体育活动是不错的选择,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后来他妈妈把孩子的房间归类整理了,孩子写作业时她坐旁边陪伴。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还不知道怎么叫学习,家长可以陪伴,就像孩子刚学走路时大人在旁边护着或用手拉着一样,逐渐地放手。不用担心老陪着以后会一直陪下去。陪是为了不陪。他家还给孩子报了一个篮球培训,一个跆拳道培训。现在孩子三年级,行为有特别大的改善!2. 其次,如果孩子的不守纪律不是因为兴奋度不够,坚持不住,而是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养成了任性妄为的习惯,那是因为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忽略了孩子的社会性的发展。有时家长是因为自己被管制惯了,不希望孩子受到一丁点儿的管束;有的家长是认为孩子小,让他快乐就行,长大了,懂事了再立规矩不迟,或者长大了上学了自然就懂了;有的家长则是纯粹溺爱孩子,或家里有人溺爱,有人不溺爱,不忍心管或管不来。总之,孩子对集体和他人的认识是错误的,产生「我干什么,别人都不会说不,都应该应和或喜欢」的幻觉,他们习惯了犯错被谅解,大叫大闹,插嘴被喝彩,他想要干什么就随时被允许或给条件给贿赂,发脾气就能达到目的等等状态并视之为理所当然,因此,他在幼儿园或学校就从来不会考虑他人或集体。西方国家所说的 liberty 或 freedom,在我国本没有相对应的词。严复先生在翻译的时候,煞费苦心想到「群已权界」这个词。后来,日本翻译为汉字自由,传到中国,并被广为采纳,于是,大家忘了 liberty 的本义是找到并尊从他人合自己的权益的界限,反而从字面上去理解为「由自己的性子来」。我亲自见过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学里,纪律是非常重要的,wait for your turn 排队轮到你和 raise your hand before you speak 说话前先举手,被叫到再说,是不用讲解大家都知道而遵守的规则。我们国家虽然学校里说守纪律,在很多家里家长根本不在意甚至反对规则与纪律。可惜,作为群体动物的人,若不尊重彼此的界限和双方的利益,就一定会有冲突和矛盾。家长如果不能及早让孩子有这个意识和习惯,只好在其他环境中让孩子体验挫折、失望和困惑。家长应及早注意孩子的社会性发展。3. 第三,如果孩子小动作不断是因为内心紧张不安,那家长要去追溯孩子紧张的原因并予以应对;4. 有的孩子与家长、同学沟通不好,可帮助他提高人际关系;5. 孩子道理都明白,但管不住自己;家长要看一下,是不是任务太难或太简单令孩子失去兴趣,还是孩子不愿意、不喜欢这个任务或不喜欢在此时做这件事?还是年龄太小,家长要求过高?曾经有个家长焦虑地问:孩子一岁半,注意力不集中,给他讲故事也不能静下来听,跑了,该怎么培养?这个问题有几位妈妈回答说,一岁半的孩子说什么专注力啊,讲故事也太早了,但也有不少人,根本没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纷纷给建议怎么培养专注力。有时候不是孩子多动,是家长环境给逼的。如果孩子真的是多动症,父母怎么做?如果确诊为多动症,首先要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脑功能障碍,目前的一些药物是有效的,但也都有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其次,不要责怪孩子,更不要当着孩子露出绝望、抱怨的情绪,因为得了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60%的多动症患儿有品行障碍,偷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一方面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激,尤其不要羞辱孩子;第三,多陪伴,有耐心。当孩子兴奋度降低的时候,想办法引导孩子保持兴奋度。第四,配合药物治疗,要加强对孩子的行为训练,对孩子社会性的训练。如果长期合理治疗,成年后的预后一般是好的。如果不治疗,多数患儿到少年期仍有冲动行为和学习问题,甚至30%的患儿至成年后仍有症状;第五,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多动症的诱发原因中有社会心理因素。家长面对患儿也容易失望、急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家长调整养育方式,促进与患儿的良性互动,及时处理情绪、行为等冲突。?------
馆藏&7759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家孩子多动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