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 苏格兰 威尔士和苏格兰是不是一家子

三部电影读懂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爱恨情仇_历史频道_新浪网
三部电影读懂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爱恨情仇
  当威廉Ÿ华莱士躺在受刑台、被开膛破腹也要拼劲全力地喊出:“自由(Freedom)!”的那一刻,他万万想不到,七百多年后,苏格兰土地上的国民,能够将自己的意愿写在一张小纸上,投入一个箱子里,并根据数量比例来决定这个民族的未来:是脱离英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还是留下来,维持这段“联姻”。
  【苏格兰与英格兰这对冤家到底是分是合,即将见分晓,艺评君作为局外人,只能是祝他们都幸福。默默备下这三部电影,供君看懂两兰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文/李思雪
  威廉?华莱士这位民族英雄也想不到,即便在七百多年后的现代社会,英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独立后的苏格兰可能不能继续使用英镑)、退出欧盟的风险以及扩大其自治权力的许诺,和当年通过金钱、封地以及加官晋爵来贿赂苏格兰贵族以阻止起义军的做法,何其相似。当然,今天我们无法再以纯粹的“民族独立”的观点来评判这场公投,更多政治性与经济性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从历史角度上说,苏格兰民族内部的独立倾向似乎从未停息。
  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
  很多人对于苏格兰的印象来源于一部电影,《勇敢的心》(Brave Heart)。这部当年横扫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除了向观众展现了群山峻岭、广袤无垠的苏格兰土地,更是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苏格兰民族英雄。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将威廉华莱士塑造成一个骁勇善战且无所畏惧的斗士。他经历了悲惨的童年,父亲与哥哥死于与英格兰领主的战斗;之后,由叔父抚养长大。“学会用剑之前,先学会用脑”,叔父的教诲让他成长为一个不仅空有一身蛮力的勇士,更是一个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的智者。成人之后的华莱士回到家乡,发现英格兰领主在这片土地上的暴政,与自己童年时相比,有增无减,甚至恢复了有悖人伦的“初夜权”,即:新婚的苏格兰新娘,初夜要献给当地的英格兰领主,以获得祝福。华莱士心爱的姑娘死于领主之手,这根导火索点燃了战士的怒火,而这雄雄烈火燃起了苏格兰的独立战争,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影片以硬朗凌厉的镜头语言表现了这场战争。手起刀落,残肢断臂,杀声震天,血光飞溅。柔软的身体抵抗冷冰的刀剑,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惨烈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苏格兰人,除了梳着标志性的小辫子、穿着红绿格的裙子、操着听不太懂的口音,更是一个民风彪悍的族群。他们对着敌军露出屁股以大肆羞辱对方,在战场上人数虽少但面对强大敌人却毫无怯色――这是一个虽然有点粗鄙但率直勇敢的民族,也许是他们骨子里对自由的渴望,让他们最终得以享有独立战争胜利的荣光。
  电影中表现的英格兰人,要么是阴狠奸诈的国王,要么是懦弱无能的王储或者傲慢轻敌的领主,总之,在影片的语境下,苏格兰起义军站在绝对正义的立场。加之影片结尾对华莱士死亡的壮烈刻画,极富感染力地将所有的遗憾与同情加诸在这个悲情民族英雄的身上。而这种对少数族群的同情与歌颂,无疑在奥斯卡征程中打了一张“政治正确”的王牌,获得了学院的青睐,最终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奖”的完美胜利。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苏格兰和英格兰分分合合的关系足可以书写一部血泪史,编剧们不会放过这样充满戏剧张力的历史情节。2007年,英国制片拍摄了一部《伊丽莎白2:黄金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影片继承上一部《伊丽莎白》(Elizabeth),讲述这位英国历史上的传奇女王的成长蜕变,同时也通过宫廷斗争反映了当时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
  这位一生没有结婚的“童贞女王”,在位期间,最受人诟病诋毁之处,就是她没有婚姻、没有子嗣。而这个大英帝国王座,除她之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她的表亲、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因为忌惮玛丽一世篡位夺权,伊丽莎白女王将其囚禁18年。
  影片中展现的玛丽一世,着实是一个胸怀抱负、暗中勾结异国政治盟军、企图有朝一日扳倒伊丽莎白以夺回自己王位的女子。影片的战争场面不多,但无硝烟的宫廷斗争,几乎和真刀真枪的战争一般惨烈。玛丽一世的暗中谋划最终败露,被指控为叛国罪。伊丽莎白女王本想以血缘亲情予以宽恕,但遭到英国贵族官员的反对。最终玛丽一世于1587年被送上断头台。
  影片对于这一段情节的展现采用平行蒙太奇:被处死的玛丽,身着一身血红的衣裙,映衬得伊丽莎白的一席绿袍黯淡无光;躺在断头台上的玛丽一世,脸上的恐惧与不甘,对比着伊丽莎白无助的哭泣,显得更加悲戚惨烈。影片没有正面展现苏格兰与大英帝国的冲突,但是这两姐妹的争斗,仍旧是历史上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一笔:伊丽莎白后继无人,玛丽一世的儿子詹姆斯六世遂继位,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形成共主联邦。
  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
  这对相爱相杀的同胞兄弟,最终还是走向了合并。它们尊奉同一个英女皇,同属于英联邦,却享有相对独立的治理权力与各项政策。我并不敢妄自揣度统一后的苏格兰国民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看法,或许,他们的看法本来就是不统一的。但是《猜火车》(Trainspotting)中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男主人公马克,和自己的三个狐朋狗友在田野见游荡,面对着远处的高山,一个朋友展开双臂大声问:“你难道不觉得当一个苏格兰人很值得骄傲吗?”马克几乎脱口而出地吼着反驳:“当苏格兰人最衰了!我们是最低贱的,地球上的人渣!文明世界中最低微、卑贱、可悲的垃圾!有些人恨英国,我不!他们只是烂罢了。而我们则被烂老二殖民,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说罢,他仰头喝了一大口苏格兰威士忌,扬长而去。
  《猜火车》几乎是上世纪90年代最具时代活力的英国电影。这部影片聚焦于四个吸毒的苏格兰青年。他们游手好闲,终日沉浸在LSD(迷幻药)的世界,没有信仰,没有出路。影片中那个足以留名电影史的“苏格兰最脏乱差的厕所”镜头,似乎表明现代苏格兰人身上还保留着那份直率的粗鄙与自嘲。除此之外,《勇敢的心》中展现的这个民族的昂扬与斗志,在这四个青年角色身上几乎荡然无存。这样的比较可能是不厚道的,毕竟两部影片的基调和艺术手法大相径庭。但是,借助主人公之口,我们隐约感觉到,一部分苏格兰人精神上的迷惘与文化归属上的失落,英格兰的殖民统治似乎“难辞其咎”。也许导演丹尼鲍尔在《猜火车》当中展现的苏格兰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苏格兰,但某种程度上,这依然是上世纪末英国人集体精神状态的一种有趣的表达与缩影。
  从好莱坞的史诗级大制作,到英国的前卫独立电影,似乎电影人愿意用影像来探讨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爱恨情仇与复杂关系。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面棱镜,展现了两者关系中一个独特的立场与侧面。英格兰的“十字”与苏格兰的“X型”是组成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米字旗”的主体,经历了一路的爱恨情仇,两者是否最终会分道扬镳,我们只有等待公投的结果与历史的答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苏格兰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人(:scottish,: Albannaich,:Sūgélán rén),为西欧英国的少数民族,是苏格兰当地的土著民族。属大西洋类型,多信基督教的教派,少数信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颠岛北部的 (占当地人口92%),并散布在英国各地。苏格兰境内人口近500万,但全世界另有5000万人拥有苏格兰血统。苏格兰人历来是一个崇尚自由与独立的民族,为维护独立与自由,苏格兰人的祖先进行过无数次英勇的斗争。苏格兰人的国花是满身长刺的,俗称“兰刺头”,里面包含着苏格兰人反对外族侵略的传说。
苏格兰人简介
苏格兰境内平原分布较少,主要以为主,因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格兰人又被称为英国的“山地民族”。苏格兰的总面积比的一半还要多,但人口仅522万,约为英格兰人口的10.4%,而且这些人口大都集中在首府、、和等城市,而不少丘陵和山区几乎是荒无人烟。
占英国人口总数约1/12的苏格兰人,是英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一员。然而,在英国历史上,直到1603年以前,苏格兰仍然是一个与英格兰接壤的独立王国,并经常与英格兰发生战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格兰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
现代苏格兰人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l000年左右从欧洲大陆迁徙而来的和后来逃到不列颠的,还有一部分是欧洲的。皮克特人,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经过长期的融合,终于形成了苏格兰民族的主体。
苏格兰人传说
公元1世纪中叶,由率领的军队完成了对大部分地区的征服,整个英格兰地区几乎处于罗马军队的铁蹄之下。然而,罗马军队对北部苏格兰的进犯却屡遭失败。这一方面是由于苏格兰地区地形复杂,罗马不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与苏格兰人的英勇抵抗分不开的。罗马军队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一个夜晚,一支苏格兰军队经过数天的行军,到达前沿阵地时已是人困马乏。苏格兰军队很快酣然入睡了,负责执勤的几名士兵剐开始还能强打精神,后来就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不料,此时有一小股罗马士兵趁着夜色偷偷地分兵几路包超过来。他们企图打苏格兰人一个措手不及,一场围歼苏格兰人的战斗眼看就要打响。然而,就在罗马士兵偷偷进逼过程中,猛然听见一声惨叫。原来,一个脚穿草鞋的罗马士兵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兰刺头上,坚硬的刺头透过草鞋,扎进了他的脚掌。这叫声在黑夜之中显得特别刺耳,它很快惊醒了熟睡中的苏格兰士兵。他们迅速起身,投入战斗,并一举歼灭了前来偷袭的罗马士兵。
在这次战斗中,兰刺头()拯救了苏格兰军队,所以苏格兰人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并把它奉为“国花”。
苏格兰人历史
苏格兰人史前
苏格兰人类居住的证据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500年。青铜与铁器时代,凯尔特人的文化是地区内的主要影响力,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外来移民或者入侵。根据几百年后的记载考据,苏格兰在公元前700年以后可能已经有很多部落聚居甚至是极小规模的王国。
公元43年开始,罗马帝国正式入侵和占领大不列颠岛,压制了岛屿南部的抵抗,在今天英格兰的部分区域设立了行省“不列颠尼亚”。在岛屿北部,遭遇了当地人的对抗,并把当地命名为(Caledonia)。这个名称直到今天仍然是对于苏格兰的别称之一。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Pict),主要是凯尔特族。
加勒多尼亚各部落无组织的抵抗根本不是罗马帝国职业正规军队的对手。罗马军队长驱直入,在公元80年左右到达了苏格兰中部的泰河流域。他们的海军则在更北方完成了对于大不列颠岛北部海岸线的查探,确认这是一个岛屿。
不过虽然罗马帝国轻易就能够征服“加勒多尼亚”的很多地区,但是在如此偏远的地区长期占领却是力不从心。不列颠尼亚省的多届首脑都曾试图在不同地方设立据点和防御设施等,如等,但是最终都被弃用。罗马不列颠尼亚省的较固定北疆在哈德良长城,位置在今天英格兰北部城市和一线。
罗马帝国对于大不列颠岛的侵占,不但使现今的苏格兰地区为欧洲文明所知,也使不同的文化和居民开始流入该地区。主要的有原大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爱尔兰岛上凯尔特族讲盖尔语的斯科特人(Scoti或Scotti)等。数百年后,斯科特这个词却在英语中被阴差阳错的用来代表苏格兰地区。
基督教在欧洲文明散播时,也流传到了现今的苏格兰地区。
苏格兰人王国建立
崩溃后,罗马势力从大不列颠岛撤出,控制力量的真空引起西北欧其它势力的兴趣。维京文明盛世时期,现今挪威地区的诺斯人(Norse)经常对苏格兰沿海进行跨海侵略,并最终长期占据了今天的设德兰群岛和。
传说中的国王征服了周围的地区的皮克特人,建立了第一个真正的苏格兰王国,盖尔语称阿尔巴,时间大约在公元九世纪上半叶。
1034年,邓肯一世(DonnchadI)继承阿尔巴王国时,其领土基本已包括了今天苏格兰在大不列颠岛上的范围。此后,在这次继承中未能得势的(Macbeth)起兵反抗邓肯并获胜,夺得王位。不过,邓肯的儿子马尔康姆三世(MáelColuimIII)在十馀年后复仇成功,重新夺回王权。莎士比亚的剧作麦克白将这一系列事件彻底戏剧化,是四大悲剧之一。
英格兰影响: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领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击败了英格兰原有的势力。原势力的继承人之一逃亡到苏格兰,并将妹妹嫁给了国王马尔康姆。这一行为激怒了征服者威廉,他的军队在1072年入侵苏格兰,势如破竹。马尔康姆被迫投降,宣布苏格兰王国的臣服,并送儿子到英格兰为人质。
1098年,马尔康姆死后,他的弟弟继位,而英格兰王国却支持已经做了几十年人质的邓肯继承王位。邓肯夺权后仅几个月,就被谋杀。此后几个世纪,苏格兰王位争分不断,英格兰王国则往往根据自己利益,借机公开或暗中影响继承问题。而两个王室家族的血缘关系也随着婚姻逐渐建立。嫁入苏格兰王室的英格兰王族逐渐将欧洲贵族文化等传教到了苏格兰。
苏格兰人独立战争
第一次独立战争
英格兰国王尤其在意对于苏格兰的直接和间接控制,通过不同手段削减苏格兰王权和其影响力。1295年,苏格兰国王与法国签订了盟约,史称“”(AuldAlliance)。爱德华一世于次年起兵进攻苏格兰,推翻了当时的国王,并将苏格兰国王加冕时必须的命运之石夺走,送回。但是此后苏格兰著名民族英雄聚集民众,在斯特灵桥击败了英格兰大军。1298年,爱德华一世亲征,最终彻底粉碎了苏格兰的抵抗。苏格兰几乎成为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
1307年,爱德华一世去世。苏格兰贵族和原王位继承人之一的加大了反抗独立运动的力度,并被地方势力认可为苏格兰的新国王。1314年,布鲁斯在班诺克本大败英格兰军队,取得实际上的独立。1320年,苏格兰的地位获得罗马教皇的认可。1328年,之孙签订协约,承认苏格兰是独立国家,并许诺妹妹与罗伯特·布鲁斯的四岁的幼子联姻。第一次结束,苏格兰人获得独立。
第二次独立战争
1329年,仅过了一年,罗伯特·布鲁斯去世,其子继位,年仅5岁。英格兰又以继承权纠纷为由,支持试图夺取王权的傀儡人物,于1332年再次进攻苏格兰,开始第二次独立战争。英格兰军队攻占领苏格兰许多城镇,并将其中的八个郡通过新拥立的傀儡国王的名义正式转让给英格兰。1334年,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与12岁的王后(爱德华三世的幼女)到法国避难。苏格兰又一次处在被彻底征服的边缘。
然而,苏格兰当地贵族始终没有放弃抵抗。1337年,英格兰与法国长期的纷争终于升级为战争。爱德华三世不得不从苏格兰调回主力军队,对于苏格兰的控制逐渐减弱。1341年,17岁的大卫二世返回苏格兰,正式领导独立战争,国内士气大振,兼之与法国同盟,苏格兰人再次独立。
1346年,大卫二世率大军入侵英格兰北部,在英格兰后方声援法国的行动。不过苏格兰军队此次在内维尔十字之战中遭遇惨败,被俘虏后押送到英格兰关押。但是英格兰也无力再大举入侵苏格兰,其拥立的傀儡王巴里奥不久宣布放弃继承王位的要求,回到英格兰隐居。
1357年,双方签订和约,大卫二世被释放回到苏格兰,但是苏格兰必须向英格兰支付高额赎金,分期偿还。
苏格兰人斯图亚特王朝
1371年,大卫二世去世,无子嗣。其父罗伯特·布鲁斯的外孙罗伯特·斯图亚特继位,称罗伯特二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各任君主在位期间试图巩固王权,削弱过去百余年间经常掌握朝政摄政贵族的权利。不过最主要的是这个王朝奠定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王室家族,之后几代君主都是父子直系传承,基本改变了苏格兰之前数百年继位混乱的局面。
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初,经历了数百年外国侵略后的苏格兰在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苏格兰从丹麦王国获得了群岛的主权,最终确立了迄今为止的疆界。文化教育上,苏格兰建立了四所古大学,在数量上一度超越了英格兰。
和英格兰的关系也很微妙,双方虽然心存敌意,但是出于利益又不得不互相约束,更加在王室和贵族间通过婚姻加强联系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联姻是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亨利七世之女,此后斯图亚特王朝的后裔也同时有都铎王朝的血统。
1513年,詹姆斯四世为了遵守两百多年前与法国建立的“老同盟”,同意入侵英格兰北方,帮助法国在欧洲大陆与英格兰的战事。苏格兰军队在英格兰境内遭遇惨败,全军覆灭,丧生,其子詹姆斯五世继位,年仅1岁。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又落入摄政大臣之手。
苏格兰人分布
在英国以外的地区,也有很多苏格兰人的后裔生活,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根据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有480万美国人拥有苏格兰血统,占美国总人口的1.7%。在加拿大,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苏格兰裔加拿大人人口数为4,157,210人,是加拿大的第三大民族。
苏格兰人文化
苏格兰人语言
在苏格兰的绝大部分地区,英语早已成为一种通用的语言。然而,苏格兰人在说英语时,往往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此,在英国社会中,一个苏格兰人只要开口说几句话,人们不用细问,就可根据其口音判定他是苏格兰人。英语在向苏格兰传播过程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英语中有不少词汇是苏格兰人专用的,这是英语受苏格兰民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苏格兰本民族的语言为,它是一种起源于古克尔特浯的语言,现在仍讲这种语言的约有8万人,他们主要居住在苏格兰沿海的各个岛屿上以及西北部的苏格兰高地。盖尔语对于大部分苏格兰人来说已成为一种陌生的语言,但在苏格兰的不少学校中,仍然教授这种语言,这是苏格兰人保持自己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苏格兰人宗教
在中世纪,苏格兰与英格兰都受加尔文教的影响,当英格兰进行宗教改革、确立安利甘教会为英国国教时,苏格兰并没有步其后尘,在的领导下,苏格兰也进行了,并将长老会教会作为自己的国教会。
根据l8世纪初与英格兰签订的合并条约,苏格兰在宗教事务方面享有完全自由,不受英格兰或英国国会的支配。苏格兰的国教现有教堂l870个,教堂由教徒选出的德高望重的“长老”与牧师共同管理,牧师之间人人平等,没有主教与大主教之分。区域性的教会事务由牧师及长老层层选出的组织或全区代表会议开会决定。
苏格兰的“”教会有着古老的传统。在早期,他们不仅反对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文,也反对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娱乐,跳舞、看戏、赛马等娱乐活动都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清规戒律有不少已被抛弃,但那种勤劳俭朴的清教传统却一直保存下来。
苏格兰人教育
由于受清教主义影响较深,在苏格兰,教育在面向大众方面要比英格兰早得多。早在300年前,苏格兰的每个郡就至少拥有一所学校。当、这两所著名的英格兰大学为富家子弟所垄断时,苏格兰的大学里却坐着许多穷困人家的孩子。这些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成为中学的老师,有的担任教区牧师,但更多的学生是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技能,来到英格兰寻求发展机遇。这一过程有时被人称为苏格兰人对英格兰的“征服”,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苏格兰人民族服饰
苏格兰服饰
的雏形苏格兰裙的雏形用盖尔语说就是feileadh mor,英文的意思是Kilt 这个词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意思是折起来包裹身体的衣服。
一套正式的苏格兰裙及配饰包括: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花呢夹克、长筒针织厚袜、皮带、帽子、毛皮带、匕首;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别针在左肩处固定。
苏格兰短裙,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裙子上的格子。苏格兰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阶级的说法,说“苏格兰短裙等于一部大英帝国的历史”。据说,英国苏格兰格子注册协会记载着几百种不同的格子图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黑灰格被称为“政府格”,也有特别为皇室成员定制的格子图案,贵族穿的格子图案,则被称为“贵族格”。
苏格兰人服饰历史
苏格兰男人穿裙子习俗的由来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在17世纪和18世纪,苏格兰高原部落之间的战争终年不休,战场上的男人们便以所穿的格子图案来辨认敌我,有点儿像现在的 “军服”。
在过去,这些格子不能随便乱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格的设计越来越多,现在估计不下千余种。
苏格兰人视苏格兰短裙为“正装”,在婚礼或者其他较为正式的场合才穿。直到现在,苏格兰的军队还把苏格兰短裙当成制服。
苏格兰人服饰发展
今日的苏格兰短裙现代的苏格兰短裙是由长达8米的布料在腰线处钉在一起,在背面和侧面形成厚厚的褶皱。服装设计师们甚至尝试使用了一些非苏格兰格子呢的材料,包括皮革,来制作苏格兰短裙,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想要拥有一身正规的苏格兰裙可是价值不菲,
在专门的裁缝店里的平均定价为500-1000英镑。正因为价格高昂,也曾一度引起英国上流社会的追崇,成为时尚流行。
苏格兰短裙现已发展成为很多正式场合下的常见穿着,例如婚礼,并且任何国籍和血统的人们都可以穿着它出席这些活动。尽管短裙与白礼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见的苏格兰高地礼服的着装还是和黑礼服的搭配。
苏格兰人衣着场合
对于大部分苏格兰人来说,苏格兰裙是很正式的服装。现在,有将近80%的苏格兰人争做苏格兰裙作为婚礼的新郎礼服。它同样也是出席正式场合时的着装选择。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将其作为便装来穿的。
苏格兰短裙还被童子军用来作为阅兵式时的服装,在高地运动会、各种风笛乐队的比赛、乡村舞会以及同乐会中也能看到人们身着苏格兰短裙。
苏格兰人婚礼习俗
苏格兰人传统婚俗
苏格兰传统婚礼
苏格兰人的婚礼习俗随着历史的变迁也经历了诸多变革。在现代苏格兰人的婚礼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传统习俗的痕迹,但是有一些已经不复存在多年的传统习俗是更有趣的。
在Barra岛(),人们会在婚床上洒水以此来祝福新人。在马尔岛(Mull),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应该睡在马厩里。而在(Lewis),新人们必须要和父母住上一周之后才能回到他们自己的家里。
发端于异教仪式的凯尔特人的习俗多年来一直是婚庆典礼的一部分。
新郎新娘们会将他们的苏格兰格子呢的披肩撕开,然后拴在一起,象征两个家族的结合。
根据盖尔人的传统,在五月或者是月亏的时候结婚时不吉利的。
而在(Aberdeenshire),“涂黑”(blackening)至今也是一项十分流行的传统风俗。已经订婚的准新郎和准新娘可能会在某一天晚上被一帮“朋友”逮住,然后浑身被涂满蜂蜜、羽毛、煤灰等东西,并被强行围绕村子或者酒吧游行示众。被涂黑的人往往要花好几天才能清洗干净。
将头发缝在结婚礼服的褶边上以祈求好的运气,将血滴在裙子的内接缝上,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但已经不大流行的习俗了。新娘在婚礼日之前不能穿很华丽或者复杂的裙子,为了适应这一习俗,结婚礼服会有一部分的褶边是到最后一刻才会缝上的。
新娘在作为单身姑娘最后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应该用右脚先踏出屋子,这样才比较吉利。
苏格兰人订婚典礼
在喜爱热闹的苏格兰人的看来,婚礼是一个尽情玩乐的好机会。而这样盛大的欢庆往往从订婚典礼就开始了。订婚典礼可以在父母家举行,并且双方的父母都要出席,也可以是在夜总会举行,并且邀请一些客人,也有的是在村子的礼堂里举行,由全村的人来见证新人的订婚礼。
苏格兰人新婚前夜
在新婚前夜,新郎会参加和朋友们的告别单身的聚会(Stag Party,这一聚会只限男士参加)。这样的聚会往往充满了各种玩笑和当地的很多习俗。在(Fife),洗脚的风俗沿袭至今,但是只有十分懂得幽默的新郎能够忍受整个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让新郎坐在倒满水的木盆里,然后由他的好友们脱掉他的袜子,并在腿上抹上油脂、煤灰等的混合物。这是为了祈求新郎在今后婚姻中的好运气。
新娘的告别单身聚会(Hen’s Night)也是在新婚前夜举行。新娘往往会被她的朋友用气球和彩带打扮起来,并浑身涂上面粉和煤灰,在大街上游行一周。在游行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叮当响的铁锅、罐子,以及铃铛和哨子的声音,这样是为了驱赶恶灵。在苏格兰的很多地方,新娘的朋友会捧着一个罐子,这样人们可以向罐子里投掷硬币以表示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这也是为新婚宴筹备资金的一种方法——在今天,有的新娘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超过100美元的赠金。
苏格兰人结婚礼服
举行婚礼的时候,苏格兰新娘往往会穿上白色或者是奶油色的婚纱长裙。而新郎一方的亲友及新娘的爸爸都会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苏格兰格子呢缝制成的整套高地传统服饰。新娘可能还会在胳膊上戴上一块马蹄铁,希望能有好运;也可以是当新娘到达婚礼地点时,由小花童送上马蹄铁。
对于新娘来说,有一项很普遍的风俗是她的穿着里必须有这么几样东西:“旧的、新的、借来的、蓝色的”。当然,所谓“新的”自然指的是新娘的婚礼礼服。而这一套礼服会成为其下一代婚礼上“旧的”或者“借来的”东西。新娘还会穿上蓝色的吊袜带)象征“爱”)。另外,在苏格兰的一些地方,在新娘的鞋里放上一枚银币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招来好运气。
苏格兰人婚礼
一般的白色婚礼会有三个左右的伴娘,以及一个捧花的小女孩,和一个穿苏格兰短裙的小男孩,这两个小孩大概都是在三岁左右。男童的任务是在新娘挽着新郎走出教堂时上前去把马蹄铁递给新娘。一般来说会有一个风笛手在场,他负责将新人从教堂引向恭候着的汽车。当汽车行驶时,新郎会向车外扔出许多银币,孩子们会去捡这些象征好运的银币。
通常的苏格兰婚礼是在4点开始,之后是餐宴及5点的祝颂词演讲,7点半的时候舞会开始,会持续到凌晨。
苏格兰人民族名人
苏格兰人历史名人
威廉·华莱士、亚当·斯密、、、、、、、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亚贝尔、大卫·利文斯通、、罗夫·科普兰、、
苏格兰人现代名人
运动员:、、、、
政治家:柏立基爵士、
苏格兰人相关诗歌
《苏格兰人》SCOTS WHA HAE (苏)
与华莱士一起曾流血负伤, 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
布鲁斯又率你们奋起抵抗- Scots, wham Bruce has after led
苏格兰人呵,何惜血洒疆场? Welcome to your gory bed
胜利-或是死亡!  Or to vicorie!
日子已到了,现在就是战机: Now's the day, and now's the hour:
眼看前方的战局凶险危急, See the front o' battle lour,
骄横的爱德华统大军进逼- See approach proud Edward's power-
镣铐-伴着奴役!  Chains and slaverie!
有谁愿意充当卖国的奸徒? Wha will be a traitor knave?
有谁愿意栖身懦夫的坟墓? Wha can fill a coward's grave?
有谁竟然卑劣到甘心为奴?- Wha sae base as be a slave?-
滚吧-放他活路!  Let him turn, and flee!
自由人挺立着,要不,就倒下-Wha for Scotland's King and Law
为了苏格兰的君主与国法, Freedom's sword will strongly draw,
拔出自由之剑勇猛地搏杀! Freeman stand, or Freeman fa',
来吧-随我出发!  Let him follow me!
凭着被压迫的苦难与辛酸- By Oppression's woes and pains,
凭着受奴役的子孙的锁链- By your sons in servile chains,
我们誓死战斗至鲜血滴干! We will drain our dearest veins,
自由-这是必然!  But they shall be free!
彻底地打垮骄狂的侵略军! Lay the proud usurper slow!
宰一个敌人,便是杀死暴君! Tyrants fall in every foe!
每一下进击,迎着自由降临! Liberty's in every blow!-,
战斗-冲锋陷阵!  Let us do, or dee!
这是彭斯最著名的一首爱国诗,描述苏格兰国王布鲁斯(1274 -年即位)于1314年的班诺克
本(Bannockburn)战役之前,为痛击英格兰侵略军而向部队所作之临战鼓动。该诗最初发表于1794年5月的
《纪事晨报》。诗中提及之系13世纪的苏格兰民族英雄,也曾大破英军。爱德华指英王
(1284 -年即位)。
.新华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与苏格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