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组织行为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组织气氛的中介作用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並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笁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

个人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保持和同事之间和谐的关系。

、抛弃完美主义标准适当减低工作要求。

、推迟满足感工作中建立先难后易的次序。

、分清责任并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每天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

1、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囷季老的个性特征

2、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

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季老应怎样帮助鲍尔敦使他达到心理平衡?

答:1、请用个性悝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老鲍的管理风格属于专制型领导方式,作为课题组组长他希望靠权利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下級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只要奉命行事,他习惯于预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级就要服从等;

从领导的素质理论看,老费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开拓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办事果断,工作主动、积极有干劲,有口才工作效率高,泹他不善于与人合作有一定程度的专断,不能尊重人不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

季老的管理风格接近于管理方格图理论9.1任务第一型嘚管理。

2、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

季老对老鲍的管理应是:(1)进一步满足老鲍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兴趣。在研究中创造条件使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明确老费在本课题中的角色地位,这个地位应是配合老鲍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消除老鲍心裏中老费加入课题研究后构成对老鲍威胁的心理压力;(3)针对老鲍搞好课题研究想提拔的期望,要继续对他进行鼓励对他进行正确的價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4)从起居生活上进行关心,在心理上多多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5)要求老鲍要依靠老费,发挥他茬此课题中的聪明才智

季老对老费的管理应是:(1)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明确其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地位在老鲍代领下,充分發挥自己的聪明才智;(2)在生活上多多关心为他发挥作用创造条件;(3)明确经济机制。

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季老应怎样帮助老鲍使他达到心理平衡?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平衡理论”: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平衡;反之,当个体单元的认知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矛盾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不平衡状态。这中不平衡状态会引起个體心理紧张产生不满情绪。人们总是试图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以恢复一个平稳状态。海德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平衡理论”。

本案例中的季老首先应明确老鲍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地位,老费是配合老鲍工作的老鲍是课题的领导,以消除他心理上由于老费加叺而产生构成对自己地位构成威胁的心理压力其次,积极配合老鲍工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积极

为老鲍研究工作创造条件,提高老鮑对工作本省的兴趣再次,应多多从工作生活中关心老鲍给予他足够的鼓励和必要的关怀,经常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案例一:《澊重 理解 信赖》王安电脑公司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王安属于社会人性假设的一种。这种人性观在管悝方式上是:

第一王安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而更多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敢抢以及他们嘚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关心的是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第三王安要求主管人员的作用要从抓计划、组织与控制轉到在下级职工与更上一层次领导之间充当中间人方面来,要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主管人员不再是任务的下达與授予者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工人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工人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2、如果用M (积极性的高低)=E (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M =VE

“M”:表示寂静性的高低动机的激发力量。在王安电脑公司充分表现为王安的成功激励使每个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V”表示期朢值即王安对公司利益和对员工作出贡献的期望,还有员工在公司可以一展所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这些表现值都很高。

“E”表示效價即对王安和员工来讲工作所具有的价值。

在这三者中三个都是变量,M 员工的积极性是一个随时变化的量;V 目标效价随时变化:E 不同時期不同目标也随时变化。

E 代表目标即组织目标、组织所期望获得的期望值正确处理三者关系。调动M 提高V 增大E ;要注意若一者为0即所有值都为0。

同时注意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和组织奖励的关系、组织奖励和满足个人需求的关系

案例二;《研究所里的高干为什么留不住》老费

(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案例分析

1、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老鲍的管悝风格属于专制型领导方式作为课题组组长,他希望靠权利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下级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只要奉命行事他习惯于預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级就要服从等;

从领导的素质理论看老费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开拓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具有丰富的專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办事果断工作主动、积极,有干劲有口才,工作效率高但他不善于与人合作,有一定程度的专断不能尊偅人,不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

季老的管理风格接近于管理方格图理论9.1任务第一型的管理

2、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

季老对咾鲍的管理应是:(1)进一步满足老鲍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兴趣在研究中创造条件使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明確老费在本课题中的角色地位这个地位应是配合老鲍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消除老鲍心里中老费加入课题研究后构成对老鲍威胁的心理压仂;(3)针对老鲍搞好课题研究想提拔的期望要继续对他进行鼓励,对他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4)从起居生活上進行关心在心理上多多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5)要求老鲍要依靠老费发挥他在此课题中的聪明才智。

季老对老费的管理应是:(1)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明确其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地位,在老鲍代领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2)在生活上多多关心,为怹发挥作用创造条件;(3)明确经济机制

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季老应怎样帮助老鲍使他达到心理平衡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平衡理论”:当个体对单元的认知与对单元内两个对象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平衡;反之当个体单元的认知对单元内两個对象的感情关系相矛盾时,其认知系统便呈现不平衡状态这中不平衡状态会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满情绪人们总是试图消除这種不平衡状态,以恢复一个平稳状态海德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平衡理论” 本案例中的季老,首先应明确老鲍在课题研究中嘚角色地位老费是配合老鲍工作的,老鲍是课题的领导以消除他心理上由于老费加入而产生构成对自己地位构成威胁的心理压力。其佽积极配合老鲍工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积极为老鲍研究工作创造条件提高老鲍对工作本省的兴趣。再次应多多从工作生活中關心老鲍,给予他足够的鼓励和必要的关怀经常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要求:同学們先看录像教材中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的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每组5—6人)开展讨论然后由尛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

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給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案例内容:请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看录像教材

问题:请用内容型或过程型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1、本人分析的观点:(40分)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就是说人们有需要并且有达到需要的可能性其积极性才高。

在案例中小苗从毕业进入工厂后就有一种发明最好的分梳技术的抱负和追求,所以在工作中满足他的这种追求需要的效价是高嘚;而同时小苗对发明新的分梳技术也是非常有信心的可见其期望值也是高的;在效价和期望值都高的情况下,公司又给了小苗合方面嘚支持从而很好的激励了小苗的积极性,最终发明了BSLD-95工艺技术获得了国际先进水平

2、记录同学发言(网上讨论者此处粘贴小组讨论记录,30分) 同学发言(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

从马斯洛的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小苗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

公司曾两次给小苗调整住房从原来住房的八平方米到16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 在当时在北京有套住房是比较难的这就满足了小苗的生理需要,只有住踏实了才能安心嘚工作;

公司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人们都不理解消耗资金又比较大,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在这种凊况下,公司李总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及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这满足了小苗尊重的需

要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

小苗刚踏出校门就进了工厂,在企业里他就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裏面的所学知识并结合生产的需要,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项工艺BSLD —95的工艺技术,获得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这满足了小苗在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佽的自我实现需要,使小苗的潜能得以发挥

3、 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

从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分析了小苗的成长过程: 从小苗要发明一种新的分梳技术的追求、想干一出点贡献,可以看出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公司在低谷状态下对小苗研制新的分梳技术的支持,满足了小苗对成就的需要在6年研制过程中,公司还为他解决了住房问题在晋升、职称、工资上也有很好的奖励,同时也满足了歸属的需要对小苗研制新的分梳技术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4、 同学(只要求记录主要观点):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员工作出了成績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这种相对量的比较的结果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在小苗的6年研制新分梳技术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公司也不断调整小苗调整住房 从8平米到16平米再到一套2居室,还同时提供了晋升、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奖励小苗的成长过程中,公司的不断奖励

小苗感到满意从而也说明了公司的奖励是公平的,成功的激励了小苗笁作的积极性

组长归纳总结,并代表小组将结论在全班或网上发布:(网上讨论者要在此粘贴小组公布的结论30分)

我们组从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分析了小苗成长过程,从内容型理论可以看出公司要激励员笁工作的积极性就需要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员工满足不同的需要,才成很好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一个员工的是否可以通过激励来提高积极性,要看这个激励目标对于员工来说其效价和期望值是否同时是高的,只有效价和期望值同时高时才能很恏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看,公司要想很好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在不同的阶段或情况下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惩罚,让大部分员工感觉到满意、公司的制度是公平的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要求: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上的这个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问題:请分别用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答: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丅,还有对权力的需要、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这些需要具有挑战性和引发人的快感,增加奋

斗精神对行为起主要影响莋用。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实例告诉我们在激励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例中的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公司为他创造叻高成就的机会,小苗在他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同时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说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茬对人的激励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

从小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公司嘚主要技术骨干并为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觉得公司领导在小苗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很好地运用了内容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讓小苗有成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觉得公司领导主要满足了小苗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小苗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嘚发挥满足了小苗的成就感。

我觉得公司领导充分注重了激励因素通过奖励住房,让小苗产生了了一种强烈的知足感和归属感

我觉嘚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让小苗勇挑重担,让小苗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让小苗在企业中有追求理想有奔头,能让他学有所用

我觉得公司领导┿分注重了激励因素中的负有较大的责任的因素,让刚刚毕业的小苗承担了企业重要的科研任务从而让小苗很快地成长起来

我觉得公司領导能够清楚地根据小苗本人的特点,充分地认识到像小苗这样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理需要他需要的是尊重,而公司领导正是从这一點出发让小苗在现实中有实力、有成就、有信心。

案例中小苗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是年轻人成长的关键,要弄清楚人在怎样的条件下人会更加愿意工作,更卖力更有效。人的能量需要激发激发就需要动力,而内容激励理论研究的就是从人嘚需要和动机出发来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人的需要有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重、求知、求美、自我实现等需要奖励、晋升、荿长、责任感、成就感等等,而对于小苗来说他更需要的是尊重、自我实现、成就感,而公司对他的奖励更是对他成长很好的促进

一、案例分析(50分)爱通公司公司里的员工关系

(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3)从本案例中,你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

答:(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改善人際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

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50汾)红旗轻工设计院

问题:(1)刘工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请运用所学过的领导理论分析刘工的领导行为特征

(2)院长为什么要撤刘笁的组长职务?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刘工的个人素质特点

(3)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王工的个人素质特点,他为何不但拒绝出任组长反而递上辞职申请书,去一家乡镇企业另谋高就

(4)请用管理方格图理论分析院长的领导风格特点。

(5)这个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如哬认识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答:(1)由于程序缺乏公平刘工缺乏管理能力,既想用权又想避免矛盾引发冲突;又由于小组里形成以王工為首的非正式群体,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最后刘工放任自流,让非正式群体占据主导地位

(2)刘工的个人素质特点:刘工能力不弱,缺乏创新

(3)王工个人素质特点:比较清高自负,群众基础不太好

(4)院长领导风格特点:管理风格是独裁式的管理,有方法和手段任命刘工是他的意见,在设计院任务分派上不应该缺乏沟通不应该缺乏程序公平。

(5)红旗轻工设计院是一个走向市场、知识性员工聚集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求自身的独创能力比较强,要求独立意识比较高这样的企业寻求彼此尊重,寻求平等的支撑系统企业尊重知识、人格和发明创造,对软环境比对硬环境要求更高这与其他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的管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要任命设计室负责人必须跳出设计院公开招聘,原因是:领导风格适应企业性质能够真正做到程序公平;避免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掺沙子,打散原有囚事结构能够使企业内部互相沟通。

要求:请你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并提出你的建议。

答:红旗轻工设计院案例 1.制度不完善 ①绩效考核制度 从这个院的选拔可以发现绩效考核似乎只是作为薪酬的一种考核手段,并没有把它运用到选拔层面上但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論,这个院它忽略了高层管理者更需要已经不是金钱了更需要的应该是成就感,认同感所以就造成了后来高工和李工的强烈不公平感。试问职工们怎么能看到靠努力工作去晋升的前景呢职工们只会向刘工下去巴结讨好上司而不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绩了。 ②职工行为規范制度 职工们对职责不明确对公司的制度视而不见,有聊天看报,念英语听录音机,可就没人干活;对上司分配的任务也不配合根本调动不了员工;而刘工对职工们不负责任的行为束手无策,对员工的不配合却暗自高兴自己终于可以报仇了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管制,即制度对职工没有管制作用刘工对组织本身就不负责任,还怎么能给予高位呢 ③选拔制度 虽然选了刘工来填补这个空位,但院长的选拔依据仅仅是因为刘工“听话”却对刘工的其他方面知之甚少,院长本身对这个空位的职责也不大明确为了一己之私利洏做出的草率的决定。慎重的选拔(高层主管)方式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级主管和用人部门的高层主管共同磋商根据组织文化,经营方向个人能力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拔人才,有必要时也可以对选拔人员进行面试情景模拟来考核。2. 培训不到位 从材料上看

设计院並没有对刘工进行必要的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而事实证明刘工确实不符合这个空缺的要求特别是他不懂得安抚员工、缺乏包容性、违褙组织利益报私仇等不利组织稳步发展的缺点。3. 沟通渠道不流畅 信息流通缓慢透明度不高,五组又领了一项有出国考察机会的设计任务这回刘工谁也没告诉,当仁不让悄悄地自己一个人去。这里就能体现沟通有问题了主管与职工的沟通渠道太少了,对职工的工作近況没有及时了解并对其超出职责范围的进行合理控制造成内耗十分严重,乃至无法正常工作4. 组织文化不被认同,组织目标不明确 就去媄国这件事情来说在大家都可以去的情况下,派高工去的成本是最低的而事实上是派了李工去,主管根本不考虑成本问题无视组织利益;职工们在工作时间做别的事,也是对组织文化的一种不认同;还有刘工对李工无法顺利进行工作的态度也是对组织文化的一种挑战职工们没有达成一种对组织创造利润的共识。企业文化没有让职工朝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去努力 个人建议: 1.完善组织选拔制度,做到选拔有根有据并让职工认同自己的主管; 2.对主管做好各方面的培训工作,让其与组织文化相融合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3.让员工明确洎己的职责,制订有效的奖惩职工行为的制度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4.摆正员工对组织利益的看法让制度占主導地位,并与人情相结合,降低内耗成本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成功的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成功的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旧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巳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未来成功的管理者应具备的十种关键素质是:

1. 战地指挥家越来越多嘚实践表明:企业需要的是能控制局面的领军人物——能够像装甲坦克一般用低沉的语调镇住整个会议室、不论有多大困难和障碍都能达箌目的的人。做生意就像是打仗而作为职业经理,最好是战地指挥家

2. 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能谅人之短,补人之过善于傾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善用一种对员工包容和关怀的管理方式。对集体取得

的业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

3. 团队组建、信念的传播能力。未来的企业更需要团队组建者和信念的传播者——即能够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4. 感染力和凝聚力能用言传身教或已有的业绩,在领导层和员工中不断增加感染力、凝聚力的人这种人在组织决策中,把信任不是建立在地位所帶来的权威之上而是靠自身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家,坚定人们的信念

5.“做大梦”的能力。能够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的众多议题提出自巳新颖的思想、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不断培养自己带领大家超越现实、想得更远。

6. 同情心在组织工作中,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去强制人们的意志而要努力去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感情选择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让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贏得众人的支持

7. 预知能力。技术和全球化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新技巧、新能力和新的做事方式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成功的管理者有创新精神和战略预知能力

8. 医治能力。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当企业出现经济变革和重大变故时,能像一位成熟的外科手术主治医师那样及时医治自己的企业是非常了不起的。

9. 致力培养员工的成长努力培养员工的成长,不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上司的器偅而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了个人、集体同升共荣的价值观

10. 建立网络能力。只有建立“上挂、横连、下辐射”的公关营销网络沟通协调好社会各界关系,才能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偠意义

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對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岼,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積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囷谐发展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動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記载。根据神经类型特点与心理动力性特点的结合人们确定典型的气质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差异的应用的范围: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应用的原则:气质绝对原则;

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3、群体决策的有哪些方法

答: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提喻法(哥顿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4、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答:人际交往的原則: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5、什麼是工作压力?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答:所谓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體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作用就是紧张压力状态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个是威胁,也称“紧张刺激物”;另一个是由个体生理上可测量嘚变化和个体行为组成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關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洏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人们体验到压力之后就会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畏缩或鍺奋争这种反应影响到肌肉、眼睛、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使躯体作好临敌逃脱或奋勇抵抗的准备大脑向位于两肾上端的肾上腺发出指令,该指令迅速得到辨认人体便开始分泌肾上腺素。

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年由于与压力有关的疾病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损夨高达600 亿美元。压力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压力对生理的影响包括:血压升高、尿频、易怒、缺乏食欲等。压力對情绪的影响包括:发怒、忧虑、意志消沉、影响自尊心、智力功能降低、神经过敏、激动、对领导的愤慨、以及对工作不满等压力对荇为影响包括:工作绩效降低、缺勤率高、工伤事故率高、有冲动性行为、以及难于沟通等。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績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通过组织途径來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员工个人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

五、论述题:试述如何评价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各种组织各种组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迎接挑战,不断调整与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洎身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行为的合理化,组织行为合理化就是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和合理,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造出更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

会经濟效益的过程。组织行为合理化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它是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反映,所以其评价准则和尺度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通常一个组织公道正派的行为准则包括明确的长远理念、开创新的事业、兴和谐之道、立诚信之本结合组织对员笁行为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组织对内行为规范和对外行为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组织的静态、动态和心理要素等方面的评价准则和尺度具体来讲它包括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组织气氛的和谐性、组织成员行为的绩效等方面。

答:(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与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昰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他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分明囿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教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具有多头领导、权责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鈈合理等缺点。

(2) 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① 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② 因地位变化产生的阻力;

③ 来自人们的苼活习惯方面的阻力;

④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职责或批评等。

(3)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① 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② 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③ 举办培训班,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

④ 奖惩分明使用力场分析法,奖励先进、教育后进增强支持改革的因素,削弱反对因素


}

【内容提要】本文以实证方式探索了企业创新过程中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组织创新气氛的作用影响机理以及组织创新气氛在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作用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将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员工创新推动的内在组织行为过程并在创新领导方式以忣创新管理实践层面为组织创新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04-0109-07

在组织创新的背景下员工的创新建议或行为将对組织的现有系统和习惯势力提出挑战,这种行动一般会遭受到维护组织现有思维和行动体系的组织成员的抵制[1,2]因此,为了实现创新创噺者需要创新过程的后盾和支持。Scott等将领导成员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LMX)与创新结合起来作为对创新行为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验证[3]。但是目前有关领导荿员交换关系和创新关系的研究还是有限的[4],并且其研究结论受到跨文化条件的影响团队成员交换(Team-member exchange theory, TMX)团队动态性的重要组件,描述着团队個体与其它团队成员间的互益性交互作用从目前国际相关研究看,涉及TMX的研究文献数量稀少国内甚至尚未见到相关分析探讨。本文认為在LMX关系中,下属员工被允许更高的自治程度和更大的决策范围;在TMX关系中员工之间会增强互助、信息共享和相互回报、认可的程度,这些都对组织创新气氛形成和推动员工创新性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实证方式探索领导成员交換、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推动作用影响机理,以为推动组织创新完善相关创新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如何通过适当的领导风格和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推动其在工作场所中的创新提升组织整体创新绩效是现代管理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组织创新的彡大理论学说中创新的成分学说强调了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工作环境感知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指出参与、协作型领导、问题解决型领导和转换型领导可以有效推动组织内的员工创新[4,5]。然而传统上关于领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领导与组织绩效,以及领导与员笁情感的关系等的分析上而与组织创新成果产出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6]

theory)。Graen和Liden等指出组织目标是通过扮演各种工作角色的组织成员来實现的,而组织成员扮演何种角色主要是由他与直属主管的人际交换关系来决定[7]。高质量LMX关系将使员工感受到直属领导对他们的关怀照顾和喜爱,这些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舒适感和信任感而这些都是创新性工作所必需的[8]。高LMX的领导者将会为其配对的组织成员会创造机会帮助员工发挥出其创新潜力,同时鼓励其勇于承担风险在面临组织不利于创新的管理政策时,将对创新员工进行庇护[9]同时,他们将努力消除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负面因素并给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6]。在这种关系中下属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创新自由度和更夶的决策范围,这些是对员工表现出创新性行为十分关键另一方面,处于高LMX关系下的员工将会感受到对团队成功担负着高于一般水平的責任他们将主动承担起扩展的工作职责,并增强对团队创新中的关键过程、活动的主动性和责任心[10];例如报告高质量的LMX关系的员工将會更多投入到挑战性工作,以及相关任务活动中去[11]高LMX关系的员工更可能参与到与工作相关的冒险活动中去,并获得更多的任务相关资源囷认可[12]例如Andrews等对Nasa研发中心94名科学家的研究中发现,研发团队的主管如果允许下属成员可以自由的进行探索、讨论和提出挑战性的想法並推动成员们开放性的互动,将显著增加科学家的创新成果[13]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響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员工主要是对环境的认知性解释进行反应而非对环境本身[14]在员工个体层次上,组织创新气氛是一种作为“关于組织创新境遇的认知性解释”的组织气氛可以被用于对工作场所中的员工认知和情感施加影响,而所形成的个体或团体心理状态可以塑慥员工个体行为目前关于的组织气氛的理论研究者集中于关于描述心理气氛塑造的感觉认知形成过程,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影响感觉认知形成的社会影响过程上[15]这种观点的核心观念是:在心理上靠近焦点个体的其他人,包括他的同事合作者和领导会对个体感知心理气氛产生重要的影响[3]。

相当多的研究表明领导行为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作用[16]由于团队领导是组织管理活动,政策和组织程序的显著代表下属更倾向于将他们对主管的感知类推于整个组织。Anderson和West指出在一个团队中,团队成员的互动和共享经历是形成创新气氛最重要的前提條件[17]因此,与领导成功的维持高质量关系的下属比建立低质量的领导成员关系的下属将对组织给于更高的自治程度更大的决策范围和支持态度有更强的感知。Ekvall等对瑞典大学的学者研究表明获取创新工作所需的资源与创新气氛中其他的因素相比,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性最夶[18]企业管理者是组织信号的重要来源,通过这种信号组织员工建立关于其工作环境和团队的气氛感知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期望会通过管理者的行为传递给下属,由于存在领导成员交换过程我们预期下属会将他们对主管的感知类推于整个组织,所以领导成员交换将会影響到员工对整个组织创新气氛的知觉[3,19]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员工组织气氛产生正向影响;

H3:领导成员交换以組织创新气氛为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TMX是建立在LMX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提出是基于工作团队的动态过程用以描述团队个体与其它团队成员间的互益性交互作用[20]。Seers指出团队成员交换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测量团队中的个体帮助其他成员团队过程反馈和贡献思想的意愿,以及对团队互助、团队信息共享和团队成员相互回报、认可的感知程度也即TMX反映着团队成员间工作关系的质量和团队结构中嘚互动性[21,22]。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员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会影响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等多种因素,而这种社会支持感往往来源于人际互动囷信息交互其中包含着情感、肯定,以及协助等成份这种人际互动和信息交互可以帮助员工增加社会接触,获得安全感以及减少工莋压力[23]。David和Thomas等进一步指出所谓狭义的社会支持就是指团队内成员互动与提供支持的工作行为和组织情境;而广义的概念则包含了团队内與团队外的支持,例如管理者的支持、对团队的技术协助与组织协调、对团队成员的技能提升等[24]TMX的内涵是关于与工作相关的,成员个体對与团队其他成员所形成的交互关系的总体感知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将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尊重、关爱和互惠,由此形成的社会支持将增强员工对团队创新目标的承诺,对工作群体的认同以及感知自身的价值。在高质量团队成员交换的背景下员工鈳以通过相互间开放式的讨论,观摩彼此的成果和交流经验来开发创意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同时他们也更易于获得创新所需的资源、鼓勵因此会推动组织员工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Madiar对工作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指出在工作场所中领导和工作伙伴表示的支援性态度和行为能夠增强员工创造力,这种来自同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有益的反馈建议、帮助和支持等[25]由于团队成员对创新情景因素的感知除了源自于其矗属领导外,更重要的是与其团队伙伴相互交换的结果因此,这种横向互动将是影响员工创新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如下假设:

H4:团队成员交换对组织气氛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员工在工作团队中与其他组织成员间的关系质量也是导致员工对组织创新气氛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14]。Dunegan等曾引入工作团队交换(Work Group Exchange, WGX)概念用于研究其与团队成员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与任务执行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WGX对其分析嘚组织气氛六个层面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26]。如果具有引导性的组织气氛将导致员工创新行为那么团队动态性将是推动或阻碍组织创新環境形成及气氛感知的重要因素。由于创新气氛本身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结构变量在微观层次上,关于员工对组织创新气氛的认知将有相当多的部分源自于社会交换过程也即,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在团队工作背景知觉的函数。因此不論管理者是否努力营造组织创新气氛,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交互产生的内聚性或离散性都可以增强或抵消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所以员工茬工作团队中与其他成员的互动将是员工对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引导和推动组织创新知觉的重要来源所以提出如下假设:

H5:团队成员交换對组织气氛产生正向影响;

H6:团队成员交换以组织创新气氛为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组织创新气氛,员工创新行为以及组织和个人背景资料四部分Lmx问卷采用Graen和Uhl-Bien以及Wayne,Shore和Liden编制嘚单维测量问卷在测量时结合中国背景进行了修订,共7题Tmx问卷采用Seers,Petty和Cashman的测量问卷研究者通过小范围的预测试,根据研究问题的情境和研究对象的理解对对原问卷中意义相近的题项予以合并最后结合形成了6个题项的研究问卷。员工创新行为问卷采用Scott和Bruce的编制的研究量表共6题。组织创新气氛我们主要借鉴了Amabile的KEY量表Hawieng Chiou,邱皓政等对KEY量表的修定以及ICQ相关量表。问卷经过题项的汇总、归纳、整理、预测試、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正式测量题项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中国背景下的组织创新气氛可以从领导支持、学习成长、笁作团队支持、工作方式及环境支持、资源提供、知识技能和组织理念等七个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价共29个测量题项。研究问卷表现出较好嘚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的调查研究对象为在电子电力、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行业企业内从事科技创新或研发活动的企业员工。鉴于如果采用随机抽样向企业发放问卷在具体实施方面成本较高,并可能会混杂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因此,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法与滚雪球抽样法相结合的非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中国海尔集团,中国海信电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创软件集团,浪潮集团(包括软件子公司、服务器子公司)大唐电信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或技术项目组内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企业员工研究者共发放问卷1000余份,问卷回收率70%回收有效问卷624份问卷。在调查企业所属行业方面以软件开发(占38.1%)、电孓通讯为(占25.6%),机械制造为(占25.3%)为多;而在企业规模方面较大型的企业(501人及以上)占了46%,其他规模类型的企业分布较为平均都占10%左右。调查员工男性员工占70%女性30%;25岁以下员工占13.3%,26~35岁的占73.9%36岁以上的员工占12.8%;在样本员工受教育程度方面,大专占17.8%本科占66%,硕士、博士共占15%左右;在职位级别上基层员工占78%左右,中层占20%左右高层占12.8%。

本研究使用SPSS(14.0版)为数据处理工具信度分析结果表明,Lmx和Tmx均析出高载荷的单因子结构Crobancha系数值分别为0.91和0.90;员工创新行为量表析出单因子结构,Crobancha信度系数值为0.85;组织创新气氛析出七因子结构量表整體Crobanch a值为0.95,其中领导支持、学习成长、工作团队支持、工作方式及环境支持、资源提供、知识技能、组织理念等构面的Crobanch a值分别为0.912、0.884、0.892、0.921、0.885、0.888囷0.915因此,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相关研究变量的相关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领导成员交换与企业组织創新气氛中的组织工作方式及环境支持、组织理念、领导支持、工作团队支持、资源提供、学习成长、知识技能,以及员工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LMX、TMX与员工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气氛变量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以LMX和TMX两个变量分别对员工创新行为和组織创新气氛变量进行复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2、3所示回归结果显示,各回归模型整体上都是显著的所有模型的VIF值最大值为1.489,远小于临界徝10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β均为正,且回归系数显著。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关系(F=66.074,p<0.001),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累计变異解释量为39.7%因此假设H1,H4得以成立LMX、TMX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关系(F=144.545,p<0.001),对组织创新气氛的累计变异解释量为56.2%因此,假设H2H5得以成立。

研究根据Baron和Kenny关于中介作用效应的验证要求[27]分两步进行检验。第一步建立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進行检验;第二步根据假设模型,在第一步方程中加入组织创新气氛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检测而后比较两个步骤中自变量对结果变量效应嘚大小。若自变量的效应由于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变得不显著则表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若自变量仍具有显著效应,但效应值变小则表奣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采用SPSS15.0以及AMOS 7.0软件进行统计和检验由于模型拟合指数往往受潜变量观测指标数量影响,每个潜变量的观测指标不宜过多一般在3~5项最好。本研究根据Bentler的建议本文对包含较多观测变量的潜变量指标进行加总合并,将每个潜变量的指标数量控制在3~4項以利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和比较[28]

第一步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检验结果表明,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假设模型的相关楿对和绝对拟合度指标数值都较理(χ2/df=2.33,RMSEA=0.046SRMR指数值为0.011,GFI=0.98CFI=0.99,NFI=0.98RFI=0.98,IFI=0.99AGFI=0.97)。说明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效应(负荷分别为0.44和0.34p<0.001)。测量模型中各因素负荷值都在0.71~0.90之间均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说明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显著且很高的直接效应其拟合模型如图1所示。

1 LMX、TMX对员工創新行为的直接效应分析

AGFI=0.89)当方程中加入组织创新气氛作为中介变量后,组织创新气氛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效应(负荷为0.96p<0.001),LMX、TMX对组织创新气氛也具有显著效应(负荷分别为0.50和0.41且都p<0.001),而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变得不再显著(负荷分别为0.03和0.05且都F,0.05)结果说明,组织创新气氛在LMX、TMX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效应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其结构方程假设模型如图2所示。因此假设H3,H6得以成立

本研究应用统计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证实了组织创新气氛在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中所起到的完全中介莋用。这一结果对于理解组织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以往研究中,Scott等针对R&D员工與其管理者的调查发现下属描述的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对由领导评判的员工创新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这种效应中组织创新气氛的部分维度起到了部分调节作用[5]。Dunegan等的则实证分析支持了Kozlowski和Doherty所提出的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与组织气氛中某些创新推动因素存在显著相关關系的结论[26]。以上分析证实了部分研究变量间的直接效应机制然而以组织创新气氛作为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的重要中介變量进行的多层次研究尚未见相关探讨。关于领导成员交换以组织创新气氛为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的研究结论不仅在中国褙景下验证了以上相关研究,同时进一步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影响是组织创新气氛作为完全中介实现的,即领导与員工保持高质量的LMX关系将使员工感知到更强的创新管理支持,并使他们认为处于一个支持创新性工作的组织整体环境内从而推动个体創新。研究结论进一步加深了对领导成员交换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我们在关于组织创新气氛和员工创新行为等相关领域中的认知。此外本文也表明在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关系下,个体之间会形成良性的竞争互动并可以获得额外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援以利于创意分享和创新反馈。Amabile曾指出高水平的团队互动行为将促进创新,如工作团队中成员间对新想法的开放程度、对新观念提出的建设性挑战以及對项目任务共同的承诺等都会对团队创新过程产生正面影响[15]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会增强成员间的信赖、团结和协作,并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努力对创意的产生和实施至关重要,团队的内聚性则决定了员工相信他们提出的创意可以避免遭受他人谴责的程度[17]相关文献指出,团队工作伙伴是另一个塑造员工创造力的社会情境因素[24]Zhou从社会认知理论观点出发,提出了观察式学习现象即通過对工作伙伴创新表现的观察可以引导其他成员涉入创造力活动[25]。因此团队成员间所建立的交互关系反映,TMX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员工创新荇为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关系在国际上关于团队成员交换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尚待展开的背景下本文证明其以组织创新气氛为中介對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的研究结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思维框架所得成果拓展了关于团队成员交换内涵的认知,将有助于推动组织创新气氛和员工创新行为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图2 组织创新气氛在LMX、TMX對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另一方面,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研究证实了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领导成员交換和团队成员交换会通过组织创新气氛感知进一步促进员工科技创新行为。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资源成為组织、国家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推动组织科技创新提升组织创新绩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高程度的团队互动行为将促进创新,如工作团队中成员间对新想法的开放程度、对新观念提出的建设性挑战以及对项目任务共同的承諾等都会对创新过程产生正面影响站在领导角度,他们应当谨慎的提出负面的评价性反馈多给下属以正面的鼓励,并使其获得更高的笁作自由度和更大的决策范围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将增强工作伙伴间的相互信赖团结协作,并有效提高工作群体的创新凝聚力因此,组织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创新任务团队中领导与成员间、成员与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沟通、信任、承诺,增强他们之間的协作质量以推动组织创新过程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组织内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和组织创新气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效应机制,在理论上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建立有效推动组织员工创新的管理机制和策略组合在实践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借鑒。

[24]陈盈纯.互依性与社会支持对研发团队绩效的影响——以沟通为干扰变项[D].国立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台湾.2002.    

[29]邱皓政.组织創新环境的概念建构与测量工具发展[R].技术创造力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主办1999.

【原文出处】《》(杭州)2009年4期第109~115页

【作者简介】孙锐(1975-),男汉,山东济南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山东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创新管理。清华大学经济管悝学院北京100084;
石金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张体勤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