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围棋棋谱及图解仙逝,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以及对围棋所做的贡献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如何评价吴清源的一生以及他对围棋所做的贡献?
如何评价吴清源的一生以及他对围棋所做的贡献?
arrow-down
conversations
best_answerer
verified_and_best_answerer
live_emoji
touch to download
edit answer reward tagline
show rewarders list
arrow right
乐享非凡 乐享知识154 个回答嗯,写点什么呢?今天我最敬佩的棋圣仙逝,心中很沉痛,围棋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伟大人物的逝世,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我心里,丝毫不亚于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乔丹退役对我的冲击。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都开创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更代表着他们所从事行业的最巅峰。以下部分引用自天涯论坛:链接在这里! 你们看文不仔细的呀。。。引用在这呀,自己点———————————————— ————————————————————只有前面部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全文。以前看过的一个帖子,记忆很深刻,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翻出来回忆了一下。在此分享给大家,共同缅怀一代宗师吴。新布局史话——棋盘上曾经属于天才的时代在开始全文叙述之前,先容笔者啰嗦几句废话。笔者初登天涯,真正是尚不知天高地厚,冒昧在这里布下一个围棋帖。这个板块是聊的地方,所谓也就是过去发生而被记录下来的故事。大致看过几篇,发现大家关注的几乎全都是过去的战争。这很正常,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英雄出世,仗剑指四方,谈笑间横扫天下,成一世英名。谁不爱看英雄的故事?但是并不是只有战场上才有英雄。  笔者惭愧,21岁才开始自学围棋,至今水平仍是个谜。笔者之所以学棋起初并不是因为对围棋技艺有多么崇拜,而是因为几千年的围棋世界有太多的故事可讲,或千军万马、混战孤城,或两相入座、湖边决死,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实的战场或江湖。但过去不懂棋理,看到满盘黑子白子却完全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刀枪兵谋。如今总算对棋道略知一二,才终于发现原来围棋世界里的征伐更是一片肃杀之气,令人不禁为之沉迷。  围棋的地位如今已大不如前,再没有人将围棋列于“琴棋书画”之类大雅之列了。但几千年纵横交错的棋盘上留下的英雄传说不应该就此被埋没在史卷之中。  也许有许多人和笔者一样,对棋盘上的征伐十分好奇,却苦于不通棋理而无法得窥一二。笔者不才,愿尝试用一支笔为您展开这样一幅史诗画卷。第一章 小目   日,日本《读卖新闻》报社主办了一场震动了当时整个日本围棋界,甚至之后改变了世界围棋的对局。由年仅19岁的天才棋手吴清源五段执黑,挑战当时的日本棋界第一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不败名人”本因坊秀哉。   也许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在当时这两个人的对局有多么引人注目,现在,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两位对局者当时的地位。   大家知道,职业围棋选手的等级分为九个段位,其中最低是初段,最高为九段。这种段位制度是创建于日本的,日后成为了围棋界的共同分级法。而与如今高段棋手泛滥成灾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在那个时候的日本,高段位对绝多数棋手而言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到本因坊秀哉为止,日本围棋史上总共只有十位九段棋手,同一时期最多只能有一位九段。而八段的资格也只有围棋四大家的各家首领才有可能获得——注意,只是有可能,如果棋力不能被承认,即使是一家的领袖也没资格称为八段,因此四大家有不少家主至死也只是七段六段。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代棋圣本因坊秀策由于没有当上过本因坊家的家主,至死也只有七段的头衔。   在1933年,日本棋院承认的九段只有本因坊秀哉一人,八段棋手空缺(雁金准一有八段资格,但那并不是日本棋院承认的,因此不考虑在内),七段棋手有濑越宪作和铃木为次郎,六段棋手木谷实等寥寥几人,其下便是五段的吴清源等人。从吴清源到本因坊秀哉,中间差了四个段位,却加起来不过隔了六七名棋手而已,可见本因坊秀哉在当时日本围棋界的地位。   吴清源此时虽然只有19岁,但是他作为一代奇才的名声早已名震日本。13岁时,吴清源就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第一高手,此时的吴清源在日本年青一代中几乎所向无敌,只有木谷实,前田陈尔两人勉强能够压制住他的棋。   但若仅仅是如此,这局棋也不过只是一场前辈对晚辈的指导棋而已。但有一个因素的加入使得这局棋具有了意义,在当时几乎吸引了全日本各界的关注。   吴清源和木谷实一同创立的新布局即将面对它出世以来最强大的对手——日本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   然而这一天,这局棋仅仅下了五手,本因坊秀哉便宣布打挂。吴清源的师父濑越宪作十分懊恼,断言吴清源“一百手之内必定溃不成军”。   而作为对局者,本因坊秀哉却并不这么看。这局棋结束之后,秀哉曾对人说,自己一生下过无数巅峰决战,曾与无数高手争锋,但从未有一局棋下得像对吴清源这局这样艰难。   凭借这局棋,吴清源成为了当年全日本知名度仅次于天皇的第二大名人,从此开始了开创“吴清源时代”的脚步。   这局棋在之后的岁月里被不断重复地提及,人们在评价这局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会提到一个字:新。保守些的人会使用“新布局”这样的词,而激烈些的会说“新时代”。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局棋?若您作为一个并不懂得棋理的读者,你要如何去体会几十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如何才能看得懂这样一局棋?   这就是我将要为你做的事情。   我要告诉您,对于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而言,新布局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第一章 小目 一   要想了解什么叫新布局,请允许我不得不先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围棋。请放心,我不会做围棋科普,我会用尽量有趣的方式告诉您,什么是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最早是远古神话中的尧帝为了教导算术而发明的。围棋的规则和制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基本被确定下来,大约到隋唐时期,棋盘被确定为横竖各19道,共361个点——其中最中心的点被称作天元,是棋盘的中心,象征“生数之主”。自天元横竖两道将棋盘分为四象,各90个点,合而为360的天周之数。黑白二子,象征阴阳。棋子为圆形,棋盘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因此,在古人看来,下棋是一件精妙无比的事情,是天上的神仙都爱干的事情。两位绝代高手的对局,旁人往往称他们“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以上这些观点出自中国古典围棋著作《棋经》,听起来是不是很邪乎?这是当然的。中国人向来是骄傲的,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读书人爱下棋,把棋和书画之类并列作为大雅的象征,当然不能让别人以为他们只是喜欢玩石头而已。其实说白了,围棋本质上来说无非就是把黑色和白色的石头放到棋盘上的游戏而已,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本质差别。但是一旦认真起来,你就不能说这种东西是普通玩具了,甚至你需要编出一个“烂柯”之类的神话故事来神化它。毕竟,就算是过家家酒,其实要是玩认真了,也就可以称之为“演话剧”了。(绝非讽刺广大话剧爱好者及从业人员。)   但中国古代围棋和当代围棋在规则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最突出的一项便是座子。   看过围棋棋盘的人一定知道,棋盘上有9个点被涂黑了,作为标记,被称为9个星位。这9个星位分别是:中央一点的天元;每个角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四道的交叉点,亦即角上星位共四个;角上星位之间的中分点,亦即边上星位共四个。   而所谓座子,就是在行棋之前,先在四个角上星位上放上四个棋子,其中两颗黑子放在相对的两个角上,而剩余两个相对的角则放上白子。   下面,我希望读者和我一起想象一下中国古棋开局时的这样一幅景象。我认为这样的想象,才能让您真正了解到围棋的魅力所在。   现在,我们就站在棋盘之上。苍原一片,寸草不生。举目望去,只见四方天地之极的地方各矗立着一座军营,遥遥相望,怒目相视。天地四象,双方各占其二,横戈立马,只待战事开启,死死守住自己身后的一方水土。两位棋手独立于棋盘之外,从天上静观棋盘动静,仿若千军之帅,令旗一挥,竭尽脑中谋略以求一胜。盘上棋子则你争我夺,棋盘上战事顿起,兵戈雷鸣。黑子白子不分官阶,时而贴身肉搏,时而远处封锁,时而深入敌营,时而率众逃命,变幻莫测。胜负成败有时又竟在一招之间便尘埃落定,如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看似招法平平无奇,却一击足以毙命。   围棋的魅力就在这一片征伐之中,“千古无同局”,令人欲罢不能。围棋,在本人看来,完全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棋类游戏,复杂到如今的孩子宁可去学国际象棋也不愿意学围棋——至少国际象棋的胜负很好判断,吃了对手的国王就算赢,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围棋嘛……   围棋的胜负,最终取决于棋局结束之后双方所围得的空地多少。凡被杀死于敌阵之内的棋子则算作对手的战俘,可当做被对方围住的新地计算在内。每块空地,被称为一目。换言之,最终的胜负,就是目数的多少。一块空地算一目棋,而被吃掉的敌方棋子则算作两目。而围棋的吃子法,则是将一片棋上下左右四方的点(围棋术语称作气)全都占住,则可提取这片棋作为战俘。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被围死了”。就犹如古人行军打仗,被敌军团团围住,冲出不得,只得投降。而一片棋是死是活,取决于最终围出的这片棋总共有多少个“眼”,也就是有多少个空地。如果只找得出一个眼,甚至没有眼,当然就是死棋。如果能找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哪怕每个眼就只有一目棋也是活棋。   该如何理解这两个眼呢?我们仍然回到棋盘上。   我们不妨把正被团团围住的棋子形象地比喻为在街亭被司马懿围在山上的马谡——本人恰好是“三国迷”,因此就以此来做一个比喻吧。现在我们的马谡将军被司马懿的大军团团围住了,想出去把诸葛丞相喊进来是不可能了,只有自己争取活下来。在被团团围住的情况下怎么活命呢?简单来说,人要活命,有吃的有喝的就死不掉。也就是说,要有一口井或者一个粮仓。这口井(或者说粮仓)就是我们的“眼”。假如马谡将军领地内没有井了,他们死定了。换句话说,没有眼的棋是死棋。如果有一口井呢?也活不了。司马懿是个很狡猾的家伙,轮到他进攻的时候他当然会想到把你那唯一的一口井堵死。井堵死了,在把这个堵死的井重新打通之前就没水喝了,没水喝还打什么仗?于是马谡军只好投降。因此,只有一个眼,也是死棋。那么有两个眼呢?好办了,司马懿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次也只能派一支军队吧——一次下两颗子就犯规了——假如司马懿堵住了东边的井,马谡军就一起把东边的井打通,这段时间内就从西边井里打水喝,谁也弄不死谁。司马懿要是堵西边井,马谡军就喝东边水,还是死不了。司马懿要是疯了,东一下西一下不停地打,马谡军可就开心了,本来你也弄不死我,现在还白白给我送战俘过来,诸葛丞相恐怕都要哭了。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围棋的主要规则就是:有两个眼的棋算活棋;围住对方上下左右所有的气就可以提出被围的子;最后谁围得的地和战俘加起来更多,谁就赢。   这是围棋的基本概念,但围棋的规则十分复杂,甚至发展至今中日韩三国的围棋规则还各不相同。对于读者而言,研究这些实在是件费力而无用的事情。因此,在这部史话中,只要大家记住围棋是如何判定胜负既可。其他的,请交给我来解释。   看看这三条基本规则,我们就该有些晕了。   首先,笔者至今没有发现过第二种棋,其主要攻击方法和最后胜负判定没有必然联系的。比如象棋,主要攻击方法是吃子,胜负判定在于谁吃了对方的主帅。比如跳棋,攻击方式是跳过对方棋子前进,胜负判定是谁最先全部跑到对面去。再比如军棋、比如飞行棋、比如大富翁——也可以算作棋类游戏了……而围棋攻击方式是吃棋,胜负判定是围地!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围到181个点,就算你一个子也不吃最后也是你赢。这种有些南辕北辙的设定注定了围棋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棋类游戏。   其次,笔者至今没见过比围棋更难判定胜负的棋类游戏了。假如你下象棋或者五子棋,棋已经结束了你却要求别人等一等,你要判定一下这局棋谁胜谁负,旁观者一定认为你脑子有病。而围棋呢,对于初学者而言,别说在对局中了,有时一局棋连单官都收完了也未必能看得清谁赢谁输,还得一目目地去数。可见,围棋一开始确实很有可能是拿来作小孩算术题作业用的——只不过,尧帝发明的这种作业对于小孩子而言实在太残忍了……   第三,围棋棋力之间的等级差距之明显,也可以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一个稍有水平的围棋高手和一个初学者下棋,竟可以让对手先放十六个子(甚至更多)在棋盘上然后再开始下!水平不相当者让三四个子非常普遍。要是你跟别人下五子棋,有胆子你要求别人让你三四个子试试?   总之,围棋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这恐怕也是在棋类游戏纷繁复杂的如今,围棋地位日渐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正是围棋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人一旦学会了下围棋是会欲罢不能的,甚至只有围棋才会常常出现下棋到了危急关头吐血身亡的情况——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赤星因彻”。   言归正传,古代围棋中的这种“座子”使得古代围棋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区别于如今的棋风呢?   学过围棋的人一定知道,古代这种座子放到如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角型布局”,而对角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攻杀乱战。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不得不请读者再次和我一起去棋盘里幻想一下了。   棋盘的边沿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它不属于黑白任何一方,它是自然存在的。对弈中运用边沿的战法就如同兵家征伐时运用自然之力一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率的招法。而每一支座子大军的身后,便是两条棋盘边沿的交界处。这正如当年的马谡——又把这位可怜的败家子招了进来,希望对于这个著名故事的印象能有助于您理解棋盘上这些棋子那悲惨的境遇——独守一支强军驻扎在山上,静候司马懿大军来攻(顺便一提,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史实中此时击败马谡的应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然而“马谡”所选的地点偏偏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地方。看起来,他似乎守住了身后两道边沿所交之处,免除了后顾之忧,敌军若正面来犯,便直接在正面抵挡,可保平安。但星位并非这样一个紧要之地,事实上就在它的身后,横向第三道,纵向第三道的“三三”一点是星位致命的软肋!一旦敌军占领三三,身后的夹角就变成了敌军的阵地,而独守星位的“马谡”就变成了一块孤军。这时,“马谡”唯一能做的就是围剿这来犯的敌军。而困难之处在于,三三是一个比星位更加紧要的点,若没有其他兵力的配合,“马谡”一军是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三三的敌军的。   然而,星位孤军的困难还远不止如此。除了三三,横向第三道、纵向第四道以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三道的两个点——即两个“小目”——也同样是星位军的严重威胁。换句话说,独守星位的“马谡”,时时刻刻都有被敌军切断生路,围困于山巅无法突出的危险。这正如街亭一战马谡的败亡。只是,在古棋中,还有“还棋头”的规定,具体内容又需要牵扯到更深入的棋理,又将是一篇长文,在此便不作细解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有了这样一个规定,将自己的棋连成一片不被切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从内部进攻,很容易被对手分断,这不是古代中国棋手所愿意追求的结果。因此,在中国古棋中,对“点入三三”的下法比较排斥。   可这并不意味着可怜的“马谡”军可以过得舒服一些了。事实上,大家仔细观察座子下的棋盘,会发现“马谡”军身边最近的两路大军全都是敌军,而我们敬爱的“诸葛丞相”大军很不讲义气地正在遥远的对面角上眺望着“马谡”。这么说来,“丞相”大人实在不够意思,如果是对方先发动进攻,从侧面先安插一支军队伺机攻打“马谡”,别指望那遥远的“诸葛丞相”能够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将你和本队联在一起,让你免遭被围死于山顶的厄运。这时,你只好从自己手下找一员将军——就“魏延”吧——让他带部队发展到另一侧,和本队互相救援,或者令魏延悄悄潜入敌后,夹击这支立足未稳的新军。   而这样,便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挂角”,以及之后的种种繁杂的“定式”了。   可见,由于自己人都很不负责任地远远地看着你和别人打架,于是棋局也就只好进入了大家互相纠缠,打死一个算一个的情况了……   因此,对角布局天然容易导致恶战。而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棋手一致的棋风:算路精准,战斗力极强,擅长攻杀,对局往往惨烈至极。闲话:   作为古代围棋的两个代表国家,中国和日本在棋风上的差别十分明显,这一点将在后文中提到。在这篇闲话中,我想给读者讲一则小故事,让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棋的棋风有多么蛮横无理。   学过中国的读者一定对“琉球”这样一个古国很有印象。围棋很早就传入了琉球,并深为琉球人所爱。但奇怪的是,不知是不是因为琉球人过于忌惮作为围棋发源地的中国具有的围棋实力,他们很长时间不敢派棋手来中国和中国高手比试。但这样闭门造车似乎也实在不合适,于是他们找到了另一个试金石——日本。曾有多位“琉球第一棋手”作为大使来到日本挑战日本高手,通常日本高手都是让三子以上和这些琉球棋手下棋,甚至日本第一位棋圣本因坊道策是让四子和对手对弈,琉球棋手几乎从未有过还手之力。琉球棋手对日本棋手的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有这样一位琉球棋手,在日本围棋发展的低谷时期前去挑战,终于第一次代表琉球击败了日本棋手——当然,日本棋手让了他三个子。这在琉球是一件十分轰动的事情,这位棋手在琉球国内赢得了几乎堪比当年中国棋手聂卫平的巨大声望。这位棋手顿时也觉得飘飘然了(尽管我一直搞不明白,人家让你三个子你才赢,有什么可飘的……),于是一时间胆子壮了,大笔一挥,长袖一甩——请求琉球国王派他去中国比试。   于是,这位“琉球第一国手”便飘到了中国,一问得知中国当时棋力最强的两位高手一位叫做范西屏,一位叫做施襄夏——熟悉中国围棋史的读者们可以开始为这位琉球高手默哀了……   范西屏和施襄夏其实不只是当时的国内第一高手,他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棋手的最高水平。于是这位琉球棋手被两大高手先后杀得七荤八素,头晕目眩,灰溜溜跑回了琉球,逢人便说:中国棋手行棋变幻莫测,纵使日本棋圣本因坊道策在世,也万万不能敌啊……   其实平心而论,范施的棋力与本因坊道策应当是属于一个级别的。只不过中国古棋风格实在太过蛮横霸道,对于重视开局布局的古典日本风格棋手来说,这种不讲道理的攻击下根本无从布置阵势,往往一开局便阵脚大乱,之后自然是惨败收场。这位琉球棋手被杀得如此狼狈,也可见中国古棋黄金时代的杀伤力何其强大。第一章 小目 二   围棋很早便传入了日本,具体时间和传入方式目前尚有争议。但是无可争议,也同时令中国人有些遗憾的一点是:当代围棋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是日本人一手建立的。一位日本围棋学者说的话很有代表性:中国是围棋的生母,而日本是围棋的养母。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古代更多地将围棋作为了一种艺术修养而非竞技活动,因此围棋理论的发展十分缓慢;第二,日本在战国时代之后建立起了围棋四大家和名人棋所制度,棋手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是一种获得国家俸禄的职业,而这在科举制度下的古代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要想谈论日本围棋正式腾飞的起源,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本因坊家的开山鼻祖,本因坊算砂。本因坊算砂生于日本战国时代,由于棋力高超而被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众多实力强大的大名所欣赏,织田信长誉其为“名人”,其意义相当称一把刀为“名刀”,称一匹马为“名驹”,和现在的所谓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部分马的属性……时至今日,“名人”仍然是日本棋界仅次于“棋圣”的重要头衔战。   本因坊算砂棋力高强,但是他有可能对日本围棋,乃至今后的世界围棋做出的最大的一个贡献便是:他主张废除了座子——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究竟是由他提出废除座子还是围棋传过去的时候那个传围棋的人不懂规则,干脆就忘了座子这么回事,这两点目前还很难说。个人比较倾向于算砂废除座子的说法——如果是一个不懂棋的傻子就这么把围棋传到了日本,这个傻子可真是一个性的傻子了。   而现在我们假定为是算砂废除了座子,这样来看算砂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创者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想象一下曾经的算砂如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算砂年幼出家,一边研习佛法一边钻研棋艺。佛法和围棋是算砂自幼以来的两大信仰。算砂年轻时无疑也是如众人一般,先在棋盘上放下四个座子,而后所有的招法都围绕着四个座子展开,黑子白子混做一团,纠缠不清,死活难定,直至最后一方被绞杀,另一方大获全胜。盘上棋子就如千军万马,在茫茫一方棋盘上上演着一幕幕马革裹尸的惨剧。每盘棋都是这样一盘惨烈的较量,每盘棋都是一场你死我活之争,这样的场面作为一个心如止水的出家人真的能够承受吗?下棋时即使是禅法高深的僧人,为了争胜也要杀气四溢,和市井屠夫无异,在一个将围棋艺术称为“棋道”的国家,这样的棋和“道”相差是否太远了?   在一海之隔的中国,大约一百年后也有一位顶尖高手徐星友看着座子下的棋盘,与算砂有着同样的感慨。围棋本为陶冶性情,真的有必要杀得你死我活吗?于是,相差一百年的两位异国高手开始做同样的探索——棋盘上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徐星友在这之前已经是纵横中国棋坛三十年所向披靡的高手了,而他晚年时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几十年好战的棋风,研习一种以强大的力量为后盾,不以杀棋为目的却能获胜的招法,这种勇气无疑是值得佩服的。而凭借着高超的棋艺,徐星友最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古棋上棋风最独特的一名棋手了。但可惜的是,对于棋道境界的追求导致了徐星友晚年棋力的下降,最终在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众年轻高手的冲击之下,走下了第一国手的神坛。   而一百年前,远在日本的本因坊算砂终于发现了导致棋盘攻杀成为必然的原因:黑白相对的四个座子。   正如我们上节所讲,棋盘上的四个座子相对的布在四个角上,和己方相邻最近的全都是敌军。这样的布置注定了己方的两个座子之间无法相互救援,只有孤军奋战,全力攻杀以期打通活路。于是棋盘上行棋一开始,便注定了是一场惨烈的大战,谁能杀死对手,谁才能取得胜利。   终于,在某个独自打坐悟禅的夜晚,或者某局棋结束之后静思之时,又或是某次眺望窗外的一瞬间,算砂终于想到了:一切的源头就在座子,因为有了座子,所以只有互相攻杀的棋,不会有双方各围其地的招法。因为座子落在对角星位,己方之间无法关联,而星位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位置!   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的算砂很快又陷入了另一层思索。既然是座子导致了棋道嗜杀,那么该如何修改座子的规定呢?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座子已经在棋盘上摆了几千年,如果要更改座子的位置,座子应该放在哪里?古人几千年才找到了角上星位这个绝好的位置,既不破坏棋的平衡,又让所有的招法有了依托,现在算砂要找到新的位置安放座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这是在挑战几千年来先哲的智慧!正是星位这种微妙的不安定,才使得围棋有了胜负的争夺点,千变万化成为了可能。一旦修改后的围棋不再如过去那般有趣,那般吸引人,甚至产生了某种必然获胜的下法,或者打破了围棋“千古无同局”的奇迹,算砂岂不是要成为千古罪人,一手终结了围棋的?   也许算砂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一个新的座子点,也许这在算砂看来从来就不是问题,他在发现座子有问题之后的下一秒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如何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只知道,这个决定永远地改变了围棋的面貌。   是的,为什么围棋要放上座子?佛法讲世间一切原本皆空,为什么围棋一开局便有四个座子,为什么棋盘上不能是空的?如果棋盘原本就是空无一物的,那么从第一手棋开始就有了变化,围棋的变化不就增加了吗?不仅不用担心围棋的乐趣丧失,相反它对技艺的要求竟然提高了!   废除座子。这在当时来看一定是极为轰动的一件事,从那以后围棋棋盘上就不会再有任何限制,不再有任何束缚,几千年来围棋招法上的那一道锁被打开了,算砂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打开了一道怎样的门,门里的东西算砂到死也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甚至直到现在我们也未能穷尽。   本因坊算砂在当时已经是日本棋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之后,算砂创立了日本棋界四家之首的本因坊家,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日本上的第一位“名人棋所”,成为了日本棋界的领导人。而由于算砂的提倡,棋盘上的那四个座子,从此在日本彻底消失了。   但这之后的几十年间,新的争端出现了。   既然没有了座子,开局之后面对空空的棋盘,第一手棋应该走在哪里?   在过去,大家习惯了第一手棋就开始进攻,攻击对方的座子,对方必然开始应对,然后双方进入了激战。现在,我们再次站到棋盘上之时,整片棋盘一片空旷,361个点全都虚位以待,我们该如何布置第一支军队?   在算砂之前,谁也没有真正在空无一物的棋盘上下过棋。如今,算砂打开了这样一扇大门,是时候开始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了:布局。   围棋棋盘上落子,其强弱取决于两点:棋子多少和棋子位置。若对应到军事,也就是兵力和地势。先落子的一方,也就是先布下兵力的一方,其兵力上比后手一方要有优势。在棋盘上,棋子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存在“精兵”与“乌合之众”的区别——这与象棋正相反。而棋子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力量强大,一团三五十个没有眼的棋恰恰是所有对手都最乐意看到的棋型。因此,棋子所处的位置往往比子力多少更重要。再拿三国举个例子:关羽樊城之战水淹七军,对应到棋盘上,就可以理解为于禁自杀式地把棋子缩成一团,窝在角上,等着关羽来灭它。因此,围棋当中先手有优势,而这个优势有多大正是取决于第一手棋被放在哪里。   在当时人看来,一片空荡荡的棋盘,理论上来说361个点都可以作为第一步的着点。作为被废除的座子点,角上星位已经在这样一场战斗中阵亡了。它实在不是一个安定的位置,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比他更安全的位置。   让我们再次回到棋盘上。星位一点无疑是街亭的山头,没有人愿意在这里着点。那么,如果要求安稳,“三三”如何?即使对手从星位进攻,三三所围的地方也正好可以做出两只眼来。而若要从三三内的二二一点进攻,便是纯属找死了——没有人会跑到悬崖边上挤前边的人吧。但是,三三这一点很快就被排除了,甚至在之后很长的时间内被视作禁手。为什么呢?我们仍然找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帮助大家理解,这次我们找出的倒霉蛋是蜀汉大将姜维。开局守在了三三的这支大军就像是当年屯田在沓中的姜维大军,本以为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可保自身平安。却没想到,魏国钟会硬生生钉在了星位,挡在了姜维大军的斜前方。姜维纵使左冲右突,最终仍只能被钟会大军死死封在沓中。接下来,蜀国就迎来末日了。不论这时姜维收到了怎样的战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眼前的钟会大军干瞪眼,或者顶多加几句蜀国国骂……   “报将军,魏军打过去了……”   “母亲的……”   “报将军,魏军打到成都了……”   “母亲的……”   “报将军,魏国把蜀国灭了……”   姜维抬起头看看眼前严严实实的钟会军……   “母亲的……”   这就是初手打在三三的下场。下在三三虽然可以保证得到一块活棋,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联系全局的机会,很容易被切断在角上,脱离于整个棋盘。因此,很长时间内“三三”都被视为没有全局观念的下法。   不得不感慨,围棋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棋类游戏之一。星位的弱点在三三,三三的弱点又在星位,两个点竟能相互克制,互相压抑,这样神奇的现象还有哪种棋能做得到?这不正是围棋富含的超强魅力所在吗?   星位太宽,三三太窄,那么究竟哪里才是能攻能守,进退适宜的选点呢?   这个点其实并不难找。   根据前面所讲,这个最佳选点必须比三三宽一点,这样就不会被封死在角上;要比星位窄一点,这样就不会被挖空。在三三和星位之间,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极度理想化的点呢?   小目。   棋盘上横向第三道、纵向第四道的交点(或者把棋盘转九十度得到的那个点)被称作小目。每个角上有两个小目点。这两个小目点正是棋手们所寻找的那个三三和星位中间的绝佳位置——比三三宽一路,因此星位的进攻将无法彻底压制住这一军;比星位窄一路,三三一点无法保证成活。可以说,小目这个点几乎就是棋盘上天然形成的最佳出手点。   而一旦提到了小目,另一个点就不得不提及了:目外。   棋盘上横向第五道和纵向第三道的交点(或者纵向第五道与横向第三道的交点)被称作目外。在传统布局中,初手下在目外是很罕见的。但是,自从找到了小目这个点之后,目外就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一旦让同一方的势力同时占住了角上的小目和对应的目外,就会形成所谓的“无忧角”,几乎能够彻底让对手失去争夺角部的可能。   小目与目外的关系,可以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不下一百遍的一个词来概括:掎角之势。敌若攻小目,目外就能起到掩护的作用;敌若攻目外,小目就是最强大的后援。因此,一旦一方下在了小目,我们常常看到对方在目外一点攻击,就是为了防止对方结成无忧角。   于是,在废除了座子之后,我们看到了围棋突破性的发展:小目和无忧角。这样的站位,无疑是比街亭山上的星位要强了许多,围棋变得更加稳定了,也就有了全新的可能。   但这时的布局还没有形成理论,还很原始。在这个原始的时期,完善的布局理论终于随着两股强大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争霸而降生了。   终于,在两节乏味的围棋常识普及课之后,我们迎来了棋手江湖的一次混战,各路高手先后登场,你争我夺,好一番龙争虎斗,直到日本围棋史上的第一位巨人出现,以一人之力终结了这场混战。闲话:   本因坊算砂年少成名,很早就是日本棋界的第一高手了。起初他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成为了织田信长的部下。织田信长本人是个棋迷,自恃棋力不俗,听闻算砂大名,便要与算砂下上一盘。算砂毫不客气,竟然让织田信长五个子,最终竟还游刃有余。传说织田信长再不敢和算砂下棋,但又不舍得这样一位棋才,于是常常将算砂带在身边,每次征战之余找来各地高手和算砂下棋,自己则在一旁观战。只是想不到这个习惯竟给织田信长带来了一场大难。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增援正在攻打毛利的丰臣秀吉,途中驻扎在本能寺(大家可以猜到将会发生什么了吧)……夜里闲来无聊,织田信长便叫来了算砂和另一高手鹿盐利贤对弈。想不到这局棋两人下得十分精彩,织田信长看得目瞪口呆,完全忘记了时间,甚至没工夫理会前来报告紧急消息的士兵。最终,两人弈出一个三劫循环,不分胜败,信长大呼过瘾。而就在算砂弈完棋离开本能寺之后,看到了大将明智光秀的兵马向本能寺跑去,过了一会儿就看到本能寺火光冲天——这便是令织田信长殒命,改变了日本战国的“本能寺之变”。相传,本能寺之变之后整整一年,算砂都没有下棋,终日在寺中为信长超度亡魂。   这段记载见于野史,尽管不知道真实性多少,但是日本人对围棋的热爱可见一斑。第一章 小目 三   就在本因坊算砂开创本因坊家之时,一个武士进入了日本棋界,并开创了与本因坊家同属棋界四大家之一的安井家。这个武士,就是一世安井算哲。从他之后的表现来看,他完全没有辱没了作为“武士”的尊严。   早在座子棋时代,安井算哲就是顶尖高手了。而以他武士般的精神和他力战型的棋风来看,在座子棋的棋盘下他应当是如鱼得水,横扫四方的。但是,天杀的算砂废除了座子——这不是公开告诉安井算哲,你这么下不对吗?   安井算哲家传的凶猛对杀的棋风和本因坊算砂那种充满佛法的淡定从容的招法简直就像一对天敌,在算哲看来,围棋哪里需要什么安定的布局?哪里需要展开分布,遍布全局?你第一手下在小目,我第二手就打你,把你的棋子全部吃干净就是我赢,吃不干净就是我输,霸道蛮横,但又显得公平合理。算哲自从加入棋界以来可能一刻也不曾服过本因坊算砂,却无奈算砂名声在外,论棋力自己又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只好委屈地等着算砂早日归西,由自己来继任名人棋所之位,让全天下的棋士都看看围棋应该怎么下。   如果我们把算砂作为围棋布局理论的开创者,安井算哲无疑就是传统力战式棋手的代表,这是一场谁主王位的较量,围棋究竟需不需要大大方方的布局?   算砂并非没有注意到算哲的威胁,但算砂也无能为力。对于算砂来说,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后继无人。算砂最得意的徒弟,中村道硕,此时已经离开了本因坊家,自立门户,成立了与本因坊家、安井家并立于棋界四大家的井上家;另一个有可能成为算哲对手的弟子是本因坊算悦,可他还很年幼;其余弟子根本不是安井算哲的对手,而算砂本人年事已高,即使还能够勉强压制算哲,自己死后恐怕本因坊家就再无人是算哲的敌手了。   这就像一场宫廷政变,实力尚不足以立刻掀翻算砂的安井算哲静静等待着机会的到来,他相信这个机会不会太远了。   终于,在算砂就任名人棋所的第二十一个年头,算砂病倒了。此时本因坊家唯一可称为棋才的本因坊算悦年仅十三岁,要想对抗算哲还遥遥无期。   算砂躺倒在病床上,心里一定在挣扎着:难道我算砂用尽一生打开了布局理论的大门,从今天之后就要再度关闭吗?   也许是在那病床上的一夜里,算砂决定不作妥协,一定要找出一个人来克制算哲。这个人并不是找不出来,只是算砂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找他。   1623年,名人棋所本因坊算砂病重,临死前招来了井上家的家主,中村道硕。   算砂和道硕,这对昔日师徒,此刻再度相会。两个人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相会了。中村道硕也许在内心里仍在感慨,师父临死前最想见的人竟然是我!我当年羽翼丰满之时舍师父而去,自立门户与师父分庭抗礼,这样的大逆不道竟能得到师父的原谅!   算砂微微颤抖着双唇夸奖着道硕:道硕,你是我算砂这一生最得意的弟子。   道硕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师父临死前,竟对自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脱离师门,堪称欺师灭祖,师父临死前竟称我道硕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似乎在这一刻这对师徒之间所有的恩怨全都化作烟云了。在算砂人生的最后时刻里,道硕又重新成为了当年那个伏在算砂身前,拜算砂为师,聆听着算砂教诲的少年。   就在这时,算砂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道硕,我死后,由你继任名人棋所。   道硕心头一惊,倒地拜伏,泪流满面,尽量保持着平静:谨尊师命。   算砂微微笑了笑,仍旧用那残灯般的声音说道:算悦年幼,你要好好教导他,将来把名人棋所的位置传给算悦。   晴天霹雳!   这句话才是算砂找来道硕的真正用意所在!   算砂并不是来原谅道硕的,是来求道硕的!   道硕的眼泪还挂在脸上,但此刻已经被震惊得忘记了悲伤。   也许,还没等道硕作出回答,算砂已经离开了人世。   道硕啊道硕,你的师父真的原谅了你的背叛吗?还是他不过将你当做了一粒棋子?   道硕仍旧拜伏在师父遗体前,沉默良久,思索着自己在师父面前说下的最后一句话。终于,道硕张开了那张忍不住抽搐的嘴。   “谨尊师命……”   师父您虽未原谅我,但这是托孤之举。我道硕身怀欺师灭祖的罪孽,就让我用余生来偿债吧。   1623年,第一任名人棋所,一世本因坊算砂逝世。井上家元祖中村道硕奉算砂遗命,就任第二任名人棋所。   中村道硕是第二任名人棋所!   安井算哲快要疯了。   自己等了二十多年,就等来这样一个结果!算砂,你到死都要和我做对吗!   安井算哲不服,这个位置是自己等了二十多年的,不能这样轻易让给别人!我要把名人棋所之位抢过来!   怎么抢?   唯一的办法,就是证明我比中村道硕强,我更适合统领日本棋界!   从中村道硕就任名人棋所的那天开始,他迎来了一个丧失了全部理智的敌人。安井算哲疯了一般拼命向中村道硕挑战,七年间竟先后下了一百多局棋!安井算哲是一名武士,在他的信仰里没有败逃和失败,只有不断地挑战,只要自己还没有断气,就要拼命地提高自己的棋力,超越自己的对手。   家传的凶猛招法和对算砂的仇恨纠缠在一起,使得这个时期安井算哲的棋十分凶悍,似乎远远不止是为了获胜,更是为了杀死于他对局的对手!即使是作为名人的中村道硕也一直感到惊恐不已。而在一次又一次与道硕的对抗中,安井算哲竟在变得越来越强,他在一步步摸清道硕的棋路,甚至吸收了道硕持久而有毅力的优点,使得道硕感到越来越吃力。   而道硕的棋得到了算砂的真传,堂堂正正,轻柔均衡,不计一城一池得失,稳稳掌控着大局。而且有一件事,即使算哲到死一定也无法相信——当年道硕之所以离开了本因坊家,很可能是因为当时道硕的棋力已经超越了其师算砂!这是当代棋手研究了道硕与算砂的棋谱以及二人分别与第三人对战的战绩后得出的结论。道硕至死也未曾公布过自己与师父算砂对局的棋谱,因此我们无从得知究竟他与算砂本人对弈的结局如何。但很多围棋学者都相信,道硕是故意隐瞒了自己已经可以击败师父的这一事实,作为对叛离师门的补偿。   可怜的安井算哲,好不容易盼死了算砂,却遇到了一个比算砂更可怕的对手。更可恶的是,道硕只比算砂年长八岁,难道自己还要再盼死道硕吗?即使盼死了道硕,恐怕算哲也没有好下场——在道硕悉心的教导下,本因坊算悦的棋力正一日千里地飞速提升着!算悦可比自己要年轻得多!排除安井算哲活成老人妖或者本因坊家一夜之间全部死绝了这种奇迹,算哲这辈子都别想有机会做名人了。   不知是不是算哲的怨念太过强大,之后本因坊家果真遭遇了几乎死绝的情况。这段,假如将来有机会写就日本围棋道策时代的文章,我再给大家介绍吧。   回到这个时期,安井算哲这种疯子般的进攻最终没能在棋力上击溃道硕,相反被道硕多赢了四十多盘,换算到一百多局棋的总数中,相当于每三局当中道硕能赢两局。但算哲这种不论棋里其外都不要命的进攻果真为他创造了一个几乎是奇迹的机会——道硕的身体被算哲拖垮了!   道硕曾感慨,算哲这个对手实在是自己一生遇到的最可怕的敌人,“尽管棋赢了他,命却让他夺了去”。   仅仅做了七年名人棋所之后,年仅四十九岁的中村道硕病逝。事出突然,道硕死前没来得及指定下一任名人棋所的人选。   安井算哲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他感到自己看到了奇迹!也许那一天,他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大喊:算砂,看到了吗,连神都在帮我,你终于还是要输给我了!   在讨论下一任棋所人选的时候,安井算哲一生中第一次名正言顺地以棋界第一长老的身份说出了自己多年的心愿:请大家推选我做名人棋所。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没有人响应他。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由本因坊算悦来做名人棋所,以示对已经死去的本因坊算砂的尊重。   算哲并不知道,大家其实都把道硕之死归罪于他,他此刻是全日本棋界的共同敌人,没有人会帮助他。可怜算哲等了一辈子,等来的仍旧只是噩耗。他们宁可让一个二十岁的孩子来做名人棋所,也不愿意给我算哲一次机会!   那天走进会场的算哲一定是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而走出会场的算哲,一定已经彻底绝望,万念俱灰了。   算砂死了,还有道硕;道硕死了,还有算悦……难道我这一把老骨头,还要再盼死算悦吗?   当天,回到了安井家的算哲招来了自己的养子,安井算知。安井算知原以为今日会议过后,养父就是地地道道的名人棋所了,甚至已经吩咐安井家的人准备庆祝了,却看到养父垂头丧气地身影,心都凉了。   在安井家算哲的房间里,算知一定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位武士如此苍老的样子,他感觉到,今天算哲会说出一件大事情。   他的预感是正确的。算哲一生从未像今日这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他彻底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彻底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里了。   就像当年算砂死前颤抖着对道硕说的那句话一样,安井家的创始人,一个武士般从未服输过的棋手,一世安井算哲静静地对安井算知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安井家的第二任家主。   算知一定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从来没有见过眼前这位武士如此颓废过!似乎是一天的时间就彻底苍老了。   算哲也许已经没有心思再去观察算知此刻的神情了,他继续有气无力地说道:我对你最后的期望,就是你一定要做名人棋所,打倒本因坊,替师父出这口恶气。   算知拜伏在地,说出了当年道硕曾对算砂说过的那句话:谨尊师命。   从此以后,棋坛再没有一个不畏死的武士棋手安井算哲,安井、本因坊两家第一代的恩怨就此落幕。今后的时代属于安井算知和本因坊算悦了。   安井算哲在日本围棋上是一个名声很不好的人物,因为他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受人敬仰的中村道硕,也因为他那种不顾全局,力战至死的棋风不是日本正统。如果用我国研究的观点来套用的话,安井算哲代表的是落后的保守势力,是企图以一人之力阻挡潮流的行为。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样的评价未免太过客观了。试想一下,若你站在安井算哲的立场上看,他真的就如此不可原谅吗?他也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对自己的信仰十分坚定,一生的目标就是坐上名人棋所,让围棋恢复他原本的面貌——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围棋就应该是大砍大杀,力战到底,就应该满盘杀气,这才是武士的棋,而不是和尚的棋。作为个人,笔者一直很同情安井算哲,这个为了自己的理想追逐了一生却最终失败的不屈斗士。   而算砂和道硕师徒,他们受人敬仰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他们凭借超出当时胆识的气魄开创了最原始的布局方式,给围棋定下了他最原始的理论规则。他们同样尽自己一生来维护了这样的理想,并且他们的追求最终被继承到了现在。他们同样也是伟大的。   再回到遥远的古代日本。安井算知成为了安井家的家主,从此将“夺名人、打倒本因坊”作为安井家唯一的家训。在争夺名人棋所的会议上,由于安井家的极力反对,本因坊算悦没能当上名人棋所。很快,两大棋家第二代家主之间的争夺开始了——安井算知向算悦提出了挑战。   比起上一辈更加惨烈的第二代争霸就此拉开了序幕,两家棋手从此开始了一场豁出性命,你死我活的争斗。   而正等待着那个能够终结一切的人物出场。   安井算知就任安井家家主之后的22年,一个名叫山崎三次郎的孩子出生了。人们对这个孩子更熟悉的一个名字是:本因坊道策。闲话:   日本棋界四大家时代是日本围棋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四大家争霸直接导致了新的围棋思想层出不穷。在这篇闲话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四大家吧。   四大家之首,毫无疑问是本因坊家。本因坊家由大名鼎鼎的本因坊算砂创立,几百年的中几乎一直是日本围棋界最先进理念的诞生地。日本创办名人战以前,上10位名人有7位出自本因坊家,分别是: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六世本因坊道知、九世本因坊察元、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十七世本因坊秀荣、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另外,日本古代围棋史上三位棋圣全部出自本因坊家:本因坊道策、本因坊丈和、本因坊秀策。在日本,本因坊如今已经成为了和棋圣战、名人战并列的重要围棋头衔战。   井上家创始人是算砂的徒弟中村道硕,上出过两任名人:一世中村道硕、四世井上道节因硕。比较悲哀的是,这两位名人原本都是本因坊家弟子,后来跳槽去了井上家。因此上井上家和本因坊家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唯一在关西经营的棋家,日后的关西棋院也与井上家有着很多关联。   安井家创始人是武士出身的安井算哲,上出过一任名人:二世安井算知。(哎呀,一不小心剧透了……)上安井家和本因坊家曾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而之后随着四大家纠葛的增多,竟然一度结成了盟友。但作为上曾给本因坊家带来最大威胁的棋家,安井家的地位无疑也是极高的。   林家是一个很可悲的存在。上没出过一个名人,甚至没出过一个名人候选人,四大家中第一个消失,而且还是很可悲地被吞并进了本因坊家。四大家历届家主中,林家永远是最弱的那一个;四大家开会,林家永远是最没有发言权的那一个。笔者当年看日本围棋史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林家能出一个有点水平的棋手来捍卫一下这四大家之一的名声啊,可是……看来也许只是因为四大家纷纷倒闭的那个年代是林家的家主比较有钱,接济了大伙才导致大家给他一点面子,把他放进四大家里的吧。   顺便一提,日本著名超一流棋手林海峰和四大家中的林家没有哪怕一丁点关系——林海峰是中国台湾人。第一章 小目 四   安井算哲突然隐退,安井算知就任第二任安井家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突然,使得棋界四家长老都有些不知所措。   安井算知是谁?棋力几许?个子多高?是胖是瘦?   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安井家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过了不久,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安井算知请求挑战本因坊算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他提出挑战的并不是棋界人士,而是政界要员!   安井算知拉来了强大的后援!   算知并非武士出身,但他在安井算哲那武士般的棋艺训练下练就了与师父同出一路的好战棋风。论天资,安井算知并非庸才,只是安井算哲这样的武士在棋界实在得罪了太多人,因此没有人关注安井家的继承人罢了。棋界里没有人愿意帮助安井家,甚至没有多少人同情安井算哲的弟子。孤身一人,如何不负师父所望,击败本因坊,夺走名人棋所之位?   算知深知,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挑战本因坊,他需要比本因坊更强大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一个足以帮助他当上名人棋所的力量。   怎么当上名人棋所?对了,名人棋所说到底也是一种官职!算知找到了一条极富争议的道路——利用政界的力量来干扰棋界。   于是,安井算知一边努力提高自己的棋艺,一边四处结交政界要员。日本政界的人大多也是武士出身,他们很同情算知的师父安井算哲的遭遇,纷纷出面表示愿意帮助算知夺取名人之位。现在,算知只剩下一件事要做:找机会击败算悦,证明自己有资格做名人。   终于有一天,安井算知感到自己的棋力已经足以和本因坊算悦并驾齐驱了,于是毫无征兆地,几位政界要人突然出现在四大家会议上,代安井算知提出向本因坊算悦挑战。   安井家又回来争夺名人棋所了!   算悦内心里一定也等了这一刻许久了——长久以来,自己无法成为名人棋所唯一的原因就是安井家的阻挠。这一战,正好击败安井算知,让他无话可说。   于是,万众瞩目之下,安井家的第二任家主安井算知与本因坊家第二任家主本因坊算悦之争拉开了序幕。   根据当时的棋分,本局由安井算知执黑先行。这一局安井算知盼了多少年,从他看到师父颓然苍老地引退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如今自己终于有机会击败本因坊算悦了!   棋局的进行没有多少波澜,很快便结束了。   安井算知中盘认输。   输了……   没有任何悬念,纯粹的实力不济,输了……   这一刻,也许安井算知感到了他师父安井算哲让位那天的颓然感——面对一个你根本无力击败的对手,即使是武士出身的师父也会绝望,何况是自己?   这一天,也许是安井算知一生当中最痛苦的一天,似乎所有的理想都在这一天破灭了。我要如何击败一个能这样轻易战胜自己的敌人?我和算悦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我怎么可能击败他!   没有史料表明这之后安井算知经历过怎样的转变,笔者也没有找到足够的棋谱资料来证明这之前与之后的安井算知棋风和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因此,笔者只有在这里做出一个纯属主观的猜测:为了击败本因坊,安井算知做出了一件他师父算哲永远也不可能做出的事情——学习本因坊这种平稳的布局。   师父,弟子愧对您数十年的教诲。但是为了击败算悦,为了完成师父夺取名人棋所的夙愿,弟子只有不择手段。无论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都要超越自己的对手,这不正是师父您教导给我的武士之魂吗?   不受棋界待见的安井算知继续着自己默默无闻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他每天在干什么。但若有人提出推选本因坊算悦为名人棋所,安井算知永远会静静地回应:不可。似乎安井算哲离去之后,这个不要命的武士仍旧将自己的影子洒在整个日本棋坛之上,让人坐立难安。棋界的人对安井算知十分不满,但算知有政界要员撑腰,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也只好任由这个鬼一般的人物继续在棋界扮演着算哲的幽灵。   全世界只有算知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废寝忘食地练棋,“夺棋所,打倒本因坊”的家训日日在耳边徘徊,静静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算知变了,而全世界只有算知一个人知道这一点。   1644年,已经停办了十四年的御城棋战被恢复了。而这次御城棋注定要成为一次轰动性的事件:天皇决定用这次御城棋决定名人棋所的归属!   而对局的两名棋手,最终决定是本因坊算悦和安井算知。   这无疑又是安井算知运作的结果。而对这样一个结果,算悦不服——在他眼中,安井算知仍然是那个不值一提的手下败将。算悦甚至扬言,自己可以让算知两个子!   最终,由于算知的运作,两人的棋份是分先,共战六局分出高下。这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安井算知与本因坊算悦是同一等级的棋手。   想必耿直的本因坊算悦对这样的结果一定也是不服的,或许又曾发过一通脾气。但最终,他只有接受这样一个安排,作为单纯的棋界人士,他只需要在棋盘上将安井算知彻底击败,让他再也没有理由向自己挑战。   而对这样的挑衅,算知不作回应,只是继续着自己这许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拼命苦练棋艺。   本因坊算悦,我会在棋盘上告诉你,你究竟遇到了一个怎样的对手。   1645年,二人的第一次御城棋战开始了。这一局由安井算知执黑先行。   想必棋局一开始,算悦就感觉到了异样:算知变了。眼前的这个对手已经不是多年前被自己轻易击败的那个安井算知了。算知的第二手棋没有攻击,而是稳稳地落在了又一个角上小目。   这不是安井家的棋,那个凭借着搏命的武士精神逼死了道硕的安井算哲不会下出这样的棋!这是我本因坊家的下法!   安井算知,你竟用本因坊家的下法来对抗我!   渐渐地,算悦再也狂妄不起来了。他终于发现,他太轻敌了,眼前这个敌人如今已经真正成为了足以与自己旗鼓相当地一争胜负的强敌,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再叫嚣可以让他两个子了。   棋局结束的那一刻,也许除了一如既往沉默着的安井算知,所有人都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本因坊算悦中盘认输。   算悦,你从师父那里抢走的,我要从你身上夺回来!   算知,这么多年你究竟成长为了什么样的怪物?   这局棋结束之后,算悦终于开始认识了眼前这个敌人——他是一个足以和自己争夺一辈子的对手,甚至也许将来会将自己远远甩在身后。如今的他就如当年在道硕辅导下飞速成长的自己一般,他们是一对宿命的敌手。   笔者不才,围棋水平有限。但翻看彼时算知的棋谱,仍能够感觉得到那时的算知有多么可怕。安井家传统的超强攻击力算知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下来,再加上从算悦这里学来的布局技巧,这时的安井算知已经成长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刺客,他的每一招棋似乎都暗藏杀机,每一步似乎都为了刺向对方要害,置对方于死地。而这种刺击已经没有了算哲那种有勇无谋的搏命,而是成为了一股强大的隐性力量,足以令对局者时时感到不安。这种恐怖的攻击力,恐怕即使是算悦,也是难以招架的。   算悦这时已经没有退路了,御城棋已经开始,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力击退算知的挑战,夺取名人棋所,不辜负两位师父算砂和道硕的期望。   第二局御城棋,又是一番生死决战,棋局变幻莫测,双方得失瞬息万变,时时惊得人目瞪口呆。两位顶尖高手用尽平生所学,一场龙争虎斗,攻守瞬变,目不暇接。笔者手边掌握的本局棋谱只有前117手,无缘得知之后究竟是哪一手棋分出了胜负。只是在笔者看来,这一局棋仅仅这前117手就已足可以称之为惊心动魄了。从前117手来看,双方皆陷入了苦战,盘面局势或许算知稍好。不知是之后算知弈出了缓手还是算悦想出了妙招,最终,本因坊算悦执黑九目获胜。   棋逢对手。真正的棋逢对手。   这六局决战双方都不敢轻易出手,最终竟整整弈了九年才结束。这次第二代App 内打开推荐阅读其它回答现在是北京时间日上午9时整,这一夜北风凛冽,奇寒刺骨。围棋大师吴清源已于几个小时前离世,享年一百岁整。对整个世界围棋界来说,旧时代的大门重重的关上了。八天前参加百岁清源纪念活动时,我还在为吴先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出席活动而感到遗憾,还在想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能有机会面见这位棋坛的老前辈。今天我知道,不会再有机会了。盖棺定论,是个何等让人心恸的词。可我觉得吴先生的技艺和思想都不会故去,也不会有人能有能力,有资格给先生的一生作“定论”。我,一个不入流的业余棋手,一个茫茫人海中的无名小卒,只能从卑微而遥远的角度去远望大师故去的一生。借用另一位我倍为推崇的棋手,“宇宙流”武宫正树九段的话说:“吴先生对于我们这些棋手来说,犹如苍天在上。不夸张的说,整个围棋界,都沾了吴先生的光。”我幼年学棋的时代,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个韩流肆虐,中国围棋界也较昏暗的那个时代。我幼年学棋的时光,大部分是打着日本旧时代的棋谱度过的。幼年参加比赛时经历了被各路后来的豪强肆意蹂躏,经历了因技不如人而在赛场上屡次遭人羞辱嘲笑。可以说童年的围棋,没有给我留下许多快乐和幸福的回忆。留下的记忆里只有孩童不服气的好强争胜,屡败屡战的坚持,以及对自己的信任。余下仅有的幸福回忆,基本都在一个人打谱时沉浸在旧时代的风火记忆里,像看小说般将自己带入大师们的棋局中,通过棋谱与旧时代的棋手们手谈,交流,好似就坐在了他们的对面。就这样独对纹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吴先生的棋谱当然是其中最为耀眼的部分。“怎么可以这样下呢?”,“这里居然是这样算的!”。曾经,是他的棋谱,将我引入了更为宽广的殿堂。直至如今我仍然觉得,在我棋力增长最快的时代,虽然我打过的谱里涉及棋手远不止上百,但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位大师就是吴清源和藤泽秀行。秀行棋圣已于五年前的一天离世,那也是世界围棋界灰暗的一天。如果说吴清源到日本带动了整个日本围棋的发展,那么秀行先生则对于中国围棋的振兴功不可没。这一点,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请记住,没有藤泽秀行,中国围棋远不会是今天这样;而没有吴清源,就没有现代的围棋布局,日本围棋界后来的爆炸式繁荣也未必会出现,甚至整个世界围棋界,今天也许都不会繁荣到这种程度。吴先生在棋道上技艺方面的贡献已经毋庸赘论。新布局法,大雪崩内拐定式是两个划时代的贡献。其他的定式研究,判断上的理念革新更是数不胜数。对于大师在棋上的造诣,小子何敢唐突置喙。十几年前曾上百遍的看过武宫正树对于吴先生的棋评以及对两人唯一一盘对局的解说,这里还是借用武宫九段的评价吧:“我也喜欢快速布局,可跟先生一比,就相形见绌了,谱中从X步到X步,简直就是超级快速列车!”,“快速不仅仅指前半盘展开迅速,也有后半盘快速判断出赢了并收兵的内容,当别人还觉得形势混沌的时候,先生已经判断出这样下就赢了并快速定型,当别人判断清楚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我以为这几步构思巧妙,计算精准,当时不免觉得在先生面前展现了实力而颇为自得,而遭到先生三路大智若愚的横顶,感觉整个脸都红了起来,这大巧若拙的一手,顿时让黑棋的计划化为泡影”。因年代久远,一些细节的句子我已记不清楚,也不想再去查验,大致如此。我更想说的是,吴先生追求中正平和的精神。对于吴先生国籍一事的争议,经常成为坊间啖战的焦点。但吴先生一生都在为中日和平做贡献,他老人家最希望的,是化解世间的仇恨。虽然,至少从现在来说,仍然是做不到的。有些人以吴先生冒死坚持在日本下棋,收到死亡威胁仍不退缩为由评论吴先生爱国,不畏军国主义强暴;也有人以吴先生几易国籍为由,说他不爱国。我只想说这都是偏颇而夹带私货的言论。吴先生的眼界早已超脱了国界之争。他为战争和仇恨感到痛苦,在没有国籍的时候流离失所,在世界观崩塌的时候求助于宗教,我看到的只是他除了围棋大师之外的凡人身份,只是他作为一个凡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先生一直心怀故土的一面也少有人知。和子夫人曾到中国来,询问吴先生百年之后能否回国安葬,说这是吴先生一直的心头之事。游子就算在外多年,故乡的一捧土仍旧是最好的归宿。归来吧。吴先生千古。不会打鼓的棋手不是一个好厨子至今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吴清源大师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或许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吧。去年我记得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是芮乃伟去给吴清源大师祝寿,提起去年吴清源曾给她复盘一事:近百老人依旧能够身体力行地指导后生晚辈,这不仅说明吴清源大师的围棋思想始终能够跟上现代围棋发展的脚步,也说明吴清源大师不遗余力,终其一生地奋斗于围棋事业。这一份恒心和毅力,想必是每个人都得高山景仰,景行行止的。看到评论里这么多“民族英雄”在嗤之以鼻的同时,附上一个链接:。 里面有关于吴清源先生改变国籍的来龙去脉。既然题主问到了他对围棋界的贡献,那么我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的恩师,王一飞四段向来对吴清源大师推崇备至,他说:我每次看吴老的棋都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看吴老的棋都能体会到吴老的伟大之处。能够让一个职业棋手都能发出这样感叹的人,这世界上怕只有吴清源大师一个人了吧。作为一名低水平的业余棋手,自然不敢对吴清源大师的棋妄加评论。可是吴老师的棋书也买了不少,从黑布局,白布局那一套六本,到吴清源对局全集。每一本书都视之若宝。曾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黑布局学到一招,是一间低挂小飞应以后靠在星位再夹的下法。在和小朋友的对局当时使将出来,一时间对手被我弄得云里雾里。老师复盘时看了一笑,你这是把压箱底的老货都翻出来了啊。不过,当时在我幼小的心里撂下了深深的刻印,吴清源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哪怕他的一些变化在现在看来匪夷所思,有可能只是你的水平还没有到理解那步棋的地步罢了。提到吴清源不能不提六合棋道,六合棋道指,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效率的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每一手必须考虑整盘的平衡去下。虽然围棋是争胜负的游戏,但也合乎中和之道。如攻和守的平衡,势与利的平衡,厚与薄的平衡等等。吴清源大师直接透过黑与白的表象看出来棋道的真谛。这比起日心说来看,也是有过之而不及的。水平有限,至此搁笔。污言秽语,必定反击。先生千古,仙名永存。后生晚辈,景行行止。也许,上帝闷了,想找先生下棋吧。不公正,哪怕有利于我的,长远来看必有害于我很羞愧,我一直以为棋圣早已离世。今天才知道他昨天还在人间。一早就看到虎扑上很多人在评论吴清源改国籍的事情。支持吴先生的人说当时吴先生靠下棋养家,而国内战乱不断,回国很难保证围棋生涯和一家人的生活;而反对者称吴先生应该把国家民族放在围棋的前面。说把国家放在围棋前面的人有没有想过:没有围棋的话,吴清源在国家眼里什么都不是。多少年了,国人提起中国的骄傲,还是孔子屈原李白张衡,最近最近的王阳明也是五百年前的人了。从鸦片战争到吴清源在日本横扫棋坛,科学文化几乎每个领域里的大师没有一个是中国人。一流高手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训练,超级高手需要好的心态和数万小时的训练,而宗师级高手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领域里,有好的心态和数万小时的训练,还要有不世出的天才。乱世的中国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超级天才,国家没能力养他。他自己跑到日本找活路赚外汇,改写了整个现代围棋史。国人还骂他汉奸。网上还有人比较李昌镐和吴清源。李昌镐只要下好围棋,什么都不用想了,和他相比,吴清源过的什么日子!世界级天才,本来就应该享有李昌镐的生活。如果他的民族连这个都不能提供给他,那是民族的耻辱,不是他的耻辱。………………………………………………………………………有句名言「以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说的是普通人和二流高手的差距。我通过高考和奥赛,感受到天赋是一流高手和普通聪明人的差距,但仍然有可能靠勤奋弥补。至于牛顿高斯那种人,凡人确实望尘莫及。「我要不要回国?不回国是对祖国的背叛。」「有些天赋是命运赐给天才的,几百万人才有一个获得命运的垂青。如果你胆敢浪费它,那才是背叛。」日本千年围棋史上的Top 3,道策、秀策、吴清源,这应该是较能得到公认的一种说法。棋道高深莫测,不敢多议,我平时也不下棋,不过一直喜欢看围棋新闻,谁和谁是死敌,谁的冠军数量多,我基本都知道。大约是因为围棋世界太像武侠了,棋手追求的境界和武林高手也并无二致。顶尖棋士无不是在棋力、心态、人生境界上都臻于绝顶。吴清源年轻时像张无忌,让天下一先,打遍武林无敌手;年纪大了像张三丰,仙风道骨,作为一个活着的神话,得到所有棋道中人的尊敬崇拜。网上很多人吵国籍的事,老实说,我不知道吴清源内心到底是更认同中国还是日本,我也觉得那一点都不重要。自从「民族主义」被发明以来(这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最坏的影响之一),爱国与否,就成为评定人格的第一重要指标。我们从小接受的各种教育,头一条都是要「爱国」。一个人什么都好,如果不爱国那就是渣滓;一个人什么都不好,只要还爱国那么就算有可取之处。我不是要反对爱国或提倡不爱国,这个敬请随意,爱不爱都没问题。但爱国不应该压倒一切,应该允许有人不把国家和民族之别当回事,吴清源可能就是这样的人。<div data-state='{&env&:{&isWechat&:false,&is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null,&deployEnv&:&production&,&isBaiduSpecial&:false,&userAgent&:{&Edge&:false,&Wechat&:false,&Weibo&:false,&QQ&:false,&Mobile&:true,&Android&:true,&iOS&:false,&isAppleDevice&:false,&Zhihu&:false,&isBot&:false,&isWebView&:false}},&timestamp&:8,&currentUser&:null,&questions&:{&&:{&status&:{&isLocked&:false,&isClose&:false,&isEvaluate&:false,&isSuggest&:false},&visitCount&:812749,&relationship&:{&isAuthor&:false,&isFollowing&:false,&isAnonymous&:false},&topics&:[{&url&:&http://www.zhihu.com/api/v4/topics/&,&avatarUrl&:&https://pic1.zhimg.com/52e07f808_is.jpg&,&name&:&围棋&,&introduction&:&世界上最复杂的博弈类智力游戏。中国国粹之一。琴棋书画中的棋即指的是围棋。&,&type&:&topic&,&excerpt&:&世界上最复杂的博弈类智力游戏。中国国粹之一。琴棋书画中的棋即指的是围棋。&,&id&:&&},{&url&:&http://www.zhihu.com/api/v4/topics/&,&avatarUrl&:&https://pic3.zhimg.com/008fadca2_is.jpg&,&name&:&如何看待/评价 X&,&introduction&:&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产品,各种人以各种角度给出各种看法。&,&type&:&topic&,&excerpt&:&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产品,各种人以各种角度给出各种看法。&,&id&:&&},{&url&:&http://www.zhihu.com/api/v4/topics/&,&avatarUrl&:&https://pic3.zhimg.com/b0301daae9bc_is.jpg&,&name&:&吴清源(人物)&,&introduction&:&吴清源(1914 年 6 月 12 日-2014 年 11 月 30 日),本名吴泉,字清源。现代围棋宗师。出生于中国福建,七岁开始学棋,数年后已难逢敌手,有「天才神童」之称。后拜入日本围棋名家濑越宪作门下,与木谷实开创围棋“新布局”。全盛时期君临日本围棋界,被尊为「昭和棋圣」。&,&type&:&topic&,&excerpt&:&吴清源(1914 年 6 月 12 日-2014 年 11 月 30 日),本名吴泉,字清源。现代围棋宗师。出生于中国福建,七岁开始学棋,数年后已难逢敌手,有「天才神童」之称。后拜入日本围棋名家濑越宪作门下,与木谷实开创围棋“新布局”。全盛时期君临日本围棋界,被尊为「昭和棋圣」。&,&id&:&&}],&adminClosedComment&:false,&except&:&关联问题: (已重定向至此) (已重定向至此) (已重定向至此) 人物争议:
&,&isEditable&:false,&answerCount&:154,&id&:,&author&:{&isFollowed&:false,&avatarUrlTemplate&:&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size}.jpg&,&type&:&people&,&name&:&知乎用户&,&isAdvertiser&:false,&url&:&http://www.zhihu.com/api/v4/people/0&,&urlToken&:&&,&userType&:&people&,&headline&:&&,&avatarUrl&:&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is.jpg&,&isFollowing&:false,&isOrg&:false,&gender&:1,&badge&:[],&id&:&e695bd4e1db48cfd6a42&},&url&:&http://www.zhihu.com/api/v4/questions/&,&commentPermission&:&all&,&created&:,&detail&:&关联问题:(已重定向至此)(已重定向至此)(已重定向至此)人物争议:关于本问题的讨论:&,&updatedTime&:,&isReportable&:true,&redirection&:{&to&:{},&from&:[]},&commentCount&:16,&allowDelete&:false,&draft&:{},&questionType&:&normal&,&followerCount&:4056,&title&:&如何评价吴清源的一生以及他对围棋所做的贡献?&,&canComment&:{&status&:true,&reason&:&&},&type&:&question&,&suggestEdit&:{&status&:false,&reason&:&&},&isNormal&:true}},&answers&:{&&:{&collaborationStatus&:{},&editableContent&:&&,&markInfos&:[],&excerpt&:&今天我最敬佩的棋圣仙逝,心中很沉痛,围棋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伟大人物的逝世,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我心里,丝毫不亚于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乔丹退役对我的冲击。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都开创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更代表着他们所从事行业的最巅峰。 以下…&,&adminClosedComment&:false,&createdTime&:,&updatedTime&:,&id&:,&voteupCount&:106,&collapseReason&:&&,&isMine&:false,&author&:{&isFollowed&:false,&avatarUrlTemplate&:&https://pic4.zhimg.com/v2-e5ef90d0ada386aeb45f75c7_{size}.jpg&,&gender&:1,&type&:&people&,&name&:&刘-奎木&,&url&:&http://www.zhihu.com/api/v4/people/4aa60c75cafe&,&urlToken&:&liu-kui-mu&,&userType&:&people&,&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http://image108.360doc.com/DownloadImg/9/.jpg&,&isFollowing&:false,&isOrg&:false,&headline&:&嗯,写点什么呢?&,&badge&:[],&id&:&4aa60c75cafe&},&question&:{&author&:{&isFollowed&:false,&avatarUrlTemplate&:&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size}.jpg&,&gender&:1,&type&:&people&,&name&:&知乎用户&,&url&:&http://www.zhihu.com/api/v4/people/0&,&urlToken&:&&,&userType&:&people&,&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is.jpg&,&isFollowing&:false,&isOrg&:false,&headline&:&&,&badge&:[],&id&:&e695bd4e1db48cfd6a42&},&url&:&http://www.zhihu.com/api/v4/questions/&,&title&:&如何评价吴清源的一生以及他对围棋所做的贡献?&,&answerCount&:154,&created&:,&questionType&:&normal&,&updatedTime&:,&type&:&question&,&id&:},&content&:&今天我最敬佩的棋圣仙逝,心中很沉痛,围棋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伟大人物的逝世,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我心里,丝毫不亚于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乔丹退役对我的冲击。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都开创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更代表着他们所从事行业的最巅峰。以下部分引用自天涯论坛:链接在这里! 你们看文不仔细的呀。。。引用在这呀,自己点———————————————— ————————————————————只有前面部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全文。以前看过的一个帖子,记忆很深刻,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翻出来回忆了一下。在此分享给大家,共同缅怀一代宗师吴。新布局史话——棋盘上曾经属于天才的时代在开始全文叙述之前,先容笔者啰嗦几句废话。笔者初登天涯,真正是尚不知天高地厚,冒昧在这里布下一个围棋帖。这个板块是聊的地方,所谓也就是过去发生而被记录下来的故事。大致看过几篇,发现大家关注的几乎全都是过去的战争。这很正常,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英雄出世,仗剑指四方,谈笑间横扫天下,成一世英名。谁不爱看英雄的故事?但是并不是只有战场上才有英雄。  笔者惭愧,21岁才开始自学围棋,至今水平仍是个谜。笔者之所以学棋起初并不是因为对围棋技艺有多么崇拜,而是因为几千年的围棋世界有太多的故事可讲,或千军万马、混战孤城,或两相入座、湖边决死,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实的战场或江湖。但过去不懂棋理,看到满盘黑子白子却完全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刀枪兵谋。如今总算对棋道略知一二,才终于发现原来围棋世界里的征伐更是一片肃杀之气,令人不禁为之沉迷。  围棋的地位如今已大不如前,再没有人将围棋列于“琴棋书画”之类大雅之列了。但几千年纵横交错的棋盘上留下的英雄传说不应该就此被埋没在史卷之中。  也许有许多人和笔者一样,对棋盘上的征伐十分好奇,却苦于不通棋理而无法得窥一二。笔者不才,愿尝试用一支笔为您展开这样一幅史诗画卷。第一章 小目  \t日,日本《读卖新闻》报社主办了一场震动了当时整个日本围棋界,甚至之后改变了世界围棋的对局。由年仅19岁的天才棋手吴清源五段执黑,挑战当时的日本棋界第一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不败名人”本因坊秀哉。  \t也许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在当时这两个人的对局有多么引人注目,现在,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两位对局者当时的地位。  \t大家知道,职业围棋选手的等级分为九个段位,其中最低是初段,最高为九段。这种段位制度是创建于日本的,日后成为了围棋界的共同分级法。而与如今高段棋手泛滥成灾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在那个时候的日本,高段位对绝多数棋手而言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到本因坊秀哉为止,日本围棋史上总共只有十位九段棋手,同一时期最多只能有一位九段。而八段的资格也只有围棋四大家的各家首领才有可能获得——注意,只是有可能,如果棋力不能被承认,即使是一家的领袖也没资格称为八段,因此四大家有不少家主至死也只是七段六段。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代棋圣本因坊秀策由于没有当上过本因坊家的家主,至死也只有七段的头衔。  \t在1933年,日本棋院承认的九段只有本因坊秀哉一人,八段棋手空缺(雁金准一有八段资格,但那并不是日本棋院承认的,因此不考虑在内),七段棋手有濑越宪作和铃木为次郎,六段棋手木谷实等寥寥几人,其下便是五段的吴清源等人。从吴清源到本因坊秀哉,中间差了四个段位,却加起来不过隔了六七名棋手而已,可见本因坊秀哉在当时日本围棋界的地位。  \t吴清源此时虽然只有19岁,但是他作为一代奇才的名声早已名震日本。13岁时,吴清源就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第一高手,此时的吴清源在日本年青一代中几乎所向无敌,只有木谷实,前田陈尔两人勉强能够压制住他的棋。  \t但若仅仅是如此,这局棋也不过只是一场前辈对晚辈的指导棋而已。但有一个因素的加入使得这局棋具有了意义,在当时几乎吸引了全日本各界的关注。  \t吴清源和木谷实一同创立的新布局即将面对它出世以来最强大的对手——日本棋界第一人,本因坊秀哉。  \t然而这一天,这局棋仅仅下了五手,本因坊秀哉便宣布打挂。吴清源的师父濑越宪作十分懊恼,断言吴清源“一百手之内必定溃不成军”。  \t而作为对局者,本因坊秀哉却并不这么看。这局棋结束之后,秀哉曾对人说,自己一生下过无数巅峰决战,曾与无数高手争锋,但从未有一局棋下得像对吴清源这局这样艰难。  \t凭借这局棋,吴清源成为了当年全日本知名度仅次于天皇的第二大名人,从此开始了开创“吴清源时代”的脚步。  \t这局棋在之后的岁月里被不断重复地提及,人们在评价这局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会提到一个字:新。保守些的人会使用“新布局”这样的词,而激烈些的会说“新时代”。  \t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局棋?若您作为一个并不懂得棋理的读者,你要如何去体会几十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如何才能看得懂这样一局棋?  \t这就是我将要为你做的事情。  \t我要告诉您,对于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而言,新布局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第一章 小目 一  \t要想了解什么叫新布局,请允许我不得不先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围棋。请放心,我不会做围棋科普,我会用尽量有趣的方式告诉您,什么是围棋。  \t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最早是远古神话中的尧帝为了教导算术而发明的。围棋的规则和制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基本被确定下来,大约到隋唐时期,棋盘被确定为横竖各19道,共361个点——其中最中心的点被称作天元,是棋盘的中心,象征“生数之主”。自天元横竖两道将棋盘分为四象,各90个点,合而为360的天周之数。黑白二子,象征阴阳。棋子为圆形,棋盘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因此,在古人看来,下棋是一件精妙无比的事情,是天上的神仙都爱干的事情。两位绝代高手的对局,旁人往往称他们“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t以上这些观点出自中国古典围棋著作《棋经》,听起来是不是很邪乎?这是当然的。中国人向来是骄傲的,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读书人爱下棋,把棋和书画之类并列作为大雅的象征,当然不能让别人以为他们只是喜欢玩石头而已。其实说白了,围棋本质上来说无非就是把黑色和白色的石头放到棋盘上的游戏而已,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本质差别。但是一旦认真起来,你就不能说这种东西是普通玩具了,甚至你需要编出一个“烂柯”之类的神话故事来神化它。毕竟,就算是过家家酒,其实要是玩认真了,也就可以称之为“演话剧”了。(绝非讽刺广大话剧爱好者及从业人员。)  \t但中国古代围棋和当代围棋在规则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最突出的一项便是座子。  \t看过围棋棋盘的人一定知道,棋盘上有9个点被涂黑了,作为标记,被称为9个星位。这9个星位分别是:中央一点的天元;每个角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四道的交叉点,亦即角上星位共四个;角上星位之间的中分点,亦即边上星位共四个。  \t而所谓座子,就是在行棋之前,先在四个角上星位上放上四个棋子,其中两颗黑子放在相对的两个角上,而剩余两个相对的角则放上白子。  \t下面,我希望读者和我一起想象一下中国古棋开局时的这样一幅景象。我认为这样的想象,才能让您真正了解到围棋的魅力所在。  \t现在,我们就站在棋盘之上。苍原一片,寸草不生。举目望去,只见四方天地之极的地方各矗立着一座军营,遥遥相望,怒目相视。天地四象,双方各占其二,横戈立马,只待战事开启,死死守住自己身后的一方水土。两位棋手独立于棋盘之外,从天上静观棋盘动静,仿若千军之帅,令旗一挥,竭尽脑中谋略以求一胜。盘上棋子则你争我夺,棋盘上战事顿起,兵戈雷鸣。黑子白子不分官阶,时而贴身肉搏,时而远处封锁,时而深入敌营,时而率众逃命,变幻莫测。胜负成败有时又竟在一招之间便尘埃落定,如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看似招法平平无奇,却一击足以毙命。  \t围棋的魅力就在这一片征伐之中,“千古无同局”,令人欲罢不能。围棋,在本人看来,完全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棋类游戏,复杂到如今的孩子宁可去学国际象棋也不愿意学围棋——至少国际象棋的胜负很好判断,吃了对手的国王就算赢,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围棋嘛……  \t围棋的胜负,最终取决于棋局结束之后双方所围得的空地多少。凡被杀死于敌阵之内的棋子则算作对手的战俘,可当做被对方围住的新地计算在内。每块空地,被称为一目。换言之,最终的胜负,就是目数的多少。一块空地算一目棋,而被吃掉的敌方棋子则算作两目。而围棋的吃子法,则是将一片棋上下左右四方的点(围棋术语称作气)全都占住,则可提取这片棋作为战俘。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被围死了”。就犹如古人行军打仗,被敌军团团围住,冲出不得,只得投降。而一片棋是死是活,取决于最终围出的这片棋总共有多少个“眼”,也就是有多少个空地。如果只找得出一个眼,甚至没有眼,当然就是死棋。如果能找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哪怕每个眼就只有一目棋也是活棋。  \t该如何理解这两个眼呢?我们仍然回到棋盘上。  \t我们不妨把正被团团围住的棋子形象地比喻为在街亭被司马懿围在山上的马谡——本人恰好是“三国迷”,因此就以此来做一个比喻吧。现在我们的马谡将军被司马懿的大军团团围住了,想出去把诸葛丞相喊进来是不可能了,只有自己争取活下来。在被团团围住的情况下怎么活命呢?简单来说,人要活命,有吃的有喝的就死不掉。也就是说,要有一口井或者一个粮仓。这口井(或者说粮仓)就是我们的“眼”。假如马谡将军领地内没有井了,他们死定了。换句话说,没有眼的棋是死棋。如果有一口井呢?也活不了。司马懿是个很狡猾的家伙,轮到他进攻的时候他当然会想到把你那唯一的一口井堵死。井堵死了,在把这个堵死的井重新打通之前就没水喝了,没水喝还打什么仗?于是马谡军只好投降。因此,只有一个眼,也是死棋。那么有两个眼呢?好办了,司马懿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次也只能派一支军队吧——一次下两颗子就犯规了——假如司马懿堵住了东边的井,马谡军就一起把东边的井打通,这段时间内就从西边井里打水喝,谁也弄不死谁。司马懿要是堵西边井,马谡军就喝东边水,还是死不了。司马懿要是疯了,东一下西一下不停地打,马谡军可就开心了,本来你也弄不死我,现在还白白给我送战俘过来,诸葛丞相恐怕都要哭了。  \t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围棋的主要规则就是:有两个眼的棋算活棋;围住对方上下左右所有的气就可以提出被围的子;最后谁围得的地和战俘加起来更多,谁就赢。  \t这是围棋的基本概念,但围棋的规则十分复杂,甚至发展至今中日韩三国的围棋规则还各不相同。对于读者而言,研究这些实在是件费力而无用的事情。因此,在这部史话中,只要大家记住围棋是如何判定胜负既可。其他的,请交给我来解释。  \t看看这三条基本规则,我们就该有些晕了。  \t首先,笔者至今没有发现过第二种棋,其主要攻击方法和最后胜负判定没有必然联系的。比如象棋,主要攻击方法是吃子,胜负判定在于谁吃了对方的主帅。比如跳棋,攻击方式是跳过对方棋子前进,胜负判定是谁最先全部跑到对面去。再比如军棋、比如飞行棋、比如大富翁——也可以算作棋类游戏了……而围棋攻击方式是吃棋,胜负判定是围地!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围到181个点,就算你一个子也不吃最后也是你赢。这种有些南辕北辙的设定注定了围棋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棋类游戏。  \t其次,笔者至今没见过比围棋更难判定胜负的棋类游戏了。假如你下象棋或者五子棋,棋已经结束了你却要求别人等一等,你要判定一下这局棋谁胜谁负,旁观者一定认为你脑子有病。而围棋呢,对于初学者而言,别说在对局中了,有时一局棋连单官都收完了也未必能看得清谁赢谁输,还得一目目地去数。可见,围棋一开始确实很有可能是拿来作小孩算术题作业用的——只不过,尧帝发明的这种作业对于小孩子而言实在太残忍了……  \t第三,围棋棋力之间的等级差距之明显,也可以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一个稍有水平的围棋高手和一个初学者下棋,竟可以让对手先放十六个子(甚至更多)在棋盘上然后再开始下!水平不相当者让三四个子非常普遍。要是你跟别人下五子棋,有胆子你要求别人让你三四个子试试?  \t总之,围棋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这恐怕也是在棋类游戏纷繁复杂的如今,围棋地位日渐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正是围棋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人一旦学会了下围棋是会欲罢不能的,甚至只有围棋才会常常出现下棋到了危急关头吐血身亡的情况——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赤星因彻”。  \t言归正传,古代围棋中的这种“座子”使得古代围棋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区别于如今的棋风呢?  \t学过围棋的人一定知道,古代这种座子放到如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角型布局”,而对角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攻杀乱战。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不得不请读者再次和我一起去棋盘里幻想一下了。  \t棋盘的边沿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它不属于黑白任何一方,它是自然存在的。对弈中运用边沿的战法就如同兵家征伐时运用自然之力一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率的招法。而每一支座子大军的身后,便是两条棋盘边沿的交界处。这正如当年的马谡——又把这位可怜的败家子招了进来,希望对于这个著名故事的印象能有助于您理解棋盘上这些棋子那悲惨的境遇——独守一支强军驻扎在山上,静候司马懿大军来攻(顺便一提,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史实中此时击败马谡的应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然而“马谡”所选的地点偏偏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地方。看起来,他似乎守住了身后两道边沿所交之处,免除了后顾之忧,敌军若正面来犯,便直接在正面抵挡,可保平安。但星位并非这样一个紧要之地,事实上就在它的身后,横向第三道,纵向第三道的“三三”一点是星位致命的软肋!一旦敌军占领三三,身后的夹角就变成了敌军的阵地,而独守星位的“马谡”就变成了一块孤军。这时,“马谡”唯一能做的就是围剿这来犯的敌军。而困难之处在于,三三是一个比星位更加紧要的点,若没有其他兵力的配合,“马谡”一军是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三三的敌军的。  \t然而,星位孤军的困难还远不止如此。除了三三,横向第三道、纵向第四道以及横向第四道、纵向第三道的两个点——即两个“小目”——也同样是星位军的严重威胁。换句话说,独守星位的“马谡”,时时刻刻都有被敌军切断生路,围困于山巅无法突出的危险。这正如街亭一战马谡的败亡。只是,在古棋中,还有“还棋头”的规定,具体内容又需要牵扯到更深入的棋理,又将是一篇长文,在此便不作细解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有了这样一个规定,将自己的棋连成一片不被切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从内部进攻,很容易被对手分断,这不是古代中国棋手所愿意追求的结果。因此,在中国古棋中,对“点入三三”的下法比较排斥。  \t可这并不意味着可怜的“马谡”军可以过得舒服一些了。事实上,大家仔细观察座子下的棋盘,会发现“马谡”军身边最近的两路大军全都是敌军,而我们敬爱的“诸葛丞相”大军很不讲义气地正在遥远的对面角上眺望着“马谡”。这么说来,“丞相”大人实在不够意思,如果是对方先发动进攻,从侧面先安插一支军队伺机攻打“马谡”,别指望那遥远的“诸葛丞相”能够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将你和本队联在一起,让你免遭被围死于山顶的厄运。这时,你只好从自己手下找一员将军——就“魏延”吧——让他带部队发展到另一侧,和本队互相救援,或者令魏延悄悄潜入敌后,夹击这支立足未稳的新军。  \t而这样,便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挂角”,以及之后的种种繁杂的“定式”了。  \t可见,由于自己人都很不负责任地远远地看着你和别人打架,于是棋局也就只好进入了大家互相纠缠,打死一个算一个的情况了……  \t因此,对角布局天然容易导致恶战。而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棋手一致的棋风:算路精准,战斗力极强,擅长攻杀,对局往往惨烈至极。闲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清源二十一世纪围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