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技巧案例:指正员工犯错误处理方案错误造成的裂缝怎样弥补

【驴木匠科普贴】谈实木家具的开裂与变形——兼谈家具结构的重要性【一稿】
实木家具的变形与开裂,业内说是常见问题,“不劈不裂,不叫实木”。实木家具一定会有一定的自毁概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也是厂家和业主共同的噩梦。昂贵实木家具的损坏,对于业主置业来说,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体验——他不相信这么贵的家具会出这么多廉价家具都不会出现的问题——他们难免会陷入一种以价格论质量的思维圈子——也认为质量好必须代表不能开裂和变形。
& & & 【端裂】
所以,用概率这个词来解决体验问题,最终会忽略掉客户的感受。做家具、卖家具是常态行为,买家具却是和房子关联的少数行为,一般厂家会忽略掉那20%的业主的感受,不管是售后还是返厂,遇到的人才会懂——壹年的保修期真的过的很快。这难免形成一种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现状,所以,专门撰写一篇家具结构的文章,这能让我们较好的相互理解。在事实面前,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
在实木家具流行的开始几年(其实总共也没有几年),很多厂家达到了20%的维修率,10%的返厂。这抵消了实木家具原本稍高的利润。中国的制造业利润本身就非常可怜,所以有些厂家又重新回到复合材质。坚持纯实木的依然在扛着不菲的返厂成本和售后维修,只能通过成本预算来弥补。而在近期,进口木材的品种受限,多数大幅涨价,也让生产方进入一种更紧张的局面。在售后面前,他们会变得更不耐烦。这算是题外话了。
&&&&&&&&&&&&&&&&&&&&&&&&&&&&&&&【中岛乔治对开裂的处理或者说是设计态度】
& 真实的背景
这一段话,这是和我们的工匠聊天整理得出的,是他的一个疑问。有一天在送货的时候,工匠老郑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家自己的家具没有问题,咱客户的家具会出问题呢?这本身是一个概率问题,但不能这样回答。
这是一个大部分忽略掉的根本因素: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家具本身。
我给他做了如下的解释:如果都是四合院,平房,我们的家具几乎是免维护的,因素是湿度。就是因为现在的楼房、地暖、暖气等因素,家具不接地气,湿度变化较大造成的。家具对温度是不敏感的。
我遇到过一些维修的诉求,希望我们去给他们修一些上楼的老家具。这些老家具有的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平房一直好好的,搬迁新楼,有些人舍不得扔掉,就搬上了楼房,随之而来就是开裂与变形。这并非是个例,如果我们足够重视,有相关的联想,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我曾以为这个是不关键问题,历经多次之后,慢慢沉淀下来之后,发现这个环节,是最为关键的。
&【白橡木的细微端裂是常见的问题】
& & 【不做提示,无法看出已经修补过的黑胡桃面板】
再说详细一些:如果木材含水率是12%,即为做家具的最佳湿度(各地区要求不同),北方楼房冬季采暖会导致极为干燥,地暖更会造成蒸腾效果,水分应为8%,夏季潮湿,水分应为20%,所以木材既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过于湿润。白茬家具因为长期存放,尤其是桌椅,会采用过度干燥的方法处理以便存放过程中不过于变形,后果也很明显,就是严重缩短了家具的寿命。如果采用油漆全封闭,事实也证明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最稳定的结构,是五合一装板,即上下左右中五块木材做成一块板子】
环境的变化,成为实木家具最大的考验,但几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似乎没有出路。第一证明了的确因使用环境变化带来了问题,第二厂家们没有与时俱进,继续采取缝缝补补的方式延续。
&问题的解决之道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涂装?配件?结构?板材?复合?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在那里,我们也一直苦苦探索。这不是说百分百的去解决问题,但至少可控制。
【人们为了增强木材的稳定性,所做的努力太多了,这是一种实木复合工艺】
从一个实例说起:一位北京的年轻业主,家里购买了多家品牌家具,也包括一些独立品牌。
很不幸,家具大部分,的确是大部分,严重打击了他的信心。按理说,也可以推给概率,因为不巧,他买的这几件集中出问题了。
他家的家具也包含我们的部分家具,他在我送货之前发现已经到他家的家具已经遭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从这里才开始对家具结构多少产生一点理解。的确,普通人光样式和材质就已经眼花缭乱了,总不能再去研究家具的结构,但很遗憾的是,对于家具而言,结构大于一切。
所以我们所说的依靠质感来抵御花哨的造型,依靠工艺和结构来保证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多年的折腾,一开始并且得到客户的重视。因为这一切,时间还太短,大家还看不出本质的区别。
&&&&&&&&&&&&&&&&&&
&&&&&&&&&&&&&&&&&&&&&&&&&&&&&&那么究竟靠什么才能让家具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
——现代家具的合理结构浅析
【大部分家庭还在用着三合一组成的板材家具,这种廉价而脆弱的结构,不适合用在实木上,有些实木家具厂一直在用,用这些零件支撑家具,特别是柜体,就和玩笑差不多。严肃些吧,这个玩笑遍地都是】
对于实木家具而言,不管哪种面板,哪种结构,哪个品牌,都会有质量问题。如果仅仅是本身的预应力,到还说得过去,有很多就是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
本人多次提到过,家具的本质解读,是盒子与架子,或者综合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拆解,让大家对家具的结构有一些较深的印象。家具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这里主要针对实木家具结构的稳定性来谈。
面板:面板越长,越宽,越厚,预应力越大,越无法控制,这和均匀材质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简约盛行,很多桌面、茶几面都是单面板,这较大程度增强了开裂和变形的概率,如果是传统五合一装板,虽然会留下一圈收缩缝,但结构的确稳定太多,如果是复合材质或者贴皮家具,亦不用考虑太多,人们要实木,要简约,就是不要结构,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厚面板(超过40毫米厚度)需要在背后做燕尾穿心工艺,超宽面板(宽度超过80厘米)需要在背后做交叉枨以防下图的瓦状翘曲。如果面板与下方木框相连,必须保留一定的(即与木纤维十字交叉的方向)活动余地,否则在木材收缩的时候会将木板撑开。超长面板为防止驼背翘曲,一般控制在180厘米以内,如果有条件,尽量中间拦腰,整体不影响效果,变形率会降低很多比如门面板。
&&&&&&&&&&&&&&&&&&&
框架:框架本身是家具的支柱,他可以让面板变得轻薄而整体耐用,因为他们是受力的主要结构。如果面板足够厚,是可以直接当做框架的,那就是所谓的实木板式家具。框架的问题,一般较少,有部分是脱榫,大都是装板时候所留的槽太浅,没给芯板留下膨胀的空余,会直接撑开框架的卯榫或者其他连接结构。这个问题在我们家具当中出现过多次。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置放的问题,比如衣柜的自重非常大,地不平一定要找好平面,否则时间一长,自重会导致整体框架变形,虽然不会严重损坏(木材是有弹性的),但影响开门和抽屉抽拉。
门板:门板因为是竖着的,不像桌面那样会面临进水、杂物等问题,又因为没有受力控制,所以最好是五合一装板卯榫结构,通俗的说就是门(或大抽屉面板)是由五块木材组合而成的。这样能够保障分力,也就各种变形会降低最低。我喜欢简洁的五合一,这算低调嘛。单板门因为简约受宠,但是有结构问题,因为通常只有铰链与其他结构相连,所以本身较容易变形,需要背后加强枨以增加稳定度。
&&&&&&&&&&&&&
&&&&&&&&&&&&&&&&&&&&&&&&&&&&&&&&&&&&&&&&&&&&
【单板门效果】
抽屉:结构不好的抽屉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1,内嵌面板在受潮后拉不开抽屉,或冬天取暖后缝隙过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缝隙留的过大或者过小。如果想减少抽屉问题,抽屉面板顶面做5度斜面,会减少很多售后服务。2,抽屉底板如果是实木的,走向应为下图所示,原因是如果是错误的,膨胀的系数较大,会影响导轨的使用。
其他:我很希望放眼于全国的家具品牌,能够根据南方北方的气候特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
传统家具结构与现代家具结构
传统家具结构,大部分依赖卯榫,当然这指的是民国之前的家具。有太多的人有着这样的情节,说卯榫结构的家具是传世的。事实上大部分能看到的旧家具,都是卯榫结构的,当然,岁月已经淘汰掉了绝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会让人们惊叹这些历经百年的旧家具仍然足够结实耐用。这是一个典型的管窥。绝大部分民用家具都在岁月的洗礼下支离破碎,只是你没有看到。任何结构都是有寿命限制的。
以现代的观点看,卯榫结构主要出现在仿古家具上,现代的家具极少会采用卯榫结构,除非是小件的家具,这种小件的卯榫通常是最简单的卯榫结构。
不受力的单独面板,以得高地板(比利时快步)为例,多层(并非传统胶合板)的确是提高单面板稳定度的最佳方法之一。
&&&&&&&&&&&&&&&&&&&&&&&&&&&&&&&&&&&【此图来源于网络搜索】
&&&&&&&&&&&&&&&&&&&&&&&&&&&&&&&&&&
【德高快步复合实木地板结构】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成本的限制和行业的懒惰(关于当今的传统家具销售渠道弊端,请搜我的另一篇博文:家具业的病态,兼谈中国未来的无印良品),这种工艺还未在家具制造中几乎未被采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板式家具流行过后,实木家具重新开始的历史太短,不足以百花齐放。
传统卯榫与机械卯榫的优劣讨论
现代化的机械工具,已经将卯榫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并且是特别高的精度。批量的工业化,总能给人们带来相对廉价的产品,这是普通人的福音。但是木材不是均匀材质,不像塑料金属,而且卯榫太复杂太复杂了,这让机械在创造性面前显得多么笨拙无力。精度,对于某些卯榫而言是好事,比如燕尾榫,对于一些卯榫来说,后期的调整和破榫才是决定强度和寿命的关键,比如直榫。对于BT的粽角榫,机械是无能为力的。卯榫是复杂而多变的,尤其和木材这种天然材质结合在一起,手工自然无法让机械无法全部代替,很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重复重复重复,大量的工匠资源放在了那些古老笨拙的红木家具制作上,私下我会说他们在浪费资源制作垃圾,我不想伤害喜欢红木家具的人群的感情,不谈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就资源和创造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极其庞大奢侈的浪费,红木家具应该保留,但不应该是如此恐怖的规模,这种莫名其妙的复制还要进行多久?
引用一句网友的话:曾几何时,我们已渐淡忘了手工艺术、设计与创新的存在价值。沾沾自喜的站在老祖宗的牌坊下做辉煌梦。
&&&&&&&&&&&&&&&&&&&&&&&
&&&现代家具除了椅子小件等可以用机械制作榫卯的,其他几乎完全抛弃了卯榫结构,部分采用的还在犹疑不决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走向哪里。(本文作者:@驴木匠)
个人认为,在现代化的应用面前,我们守旧,懒惰,而不管是欧洲人还是日本人,他们在不停地创新与发展,他们将我们最骄傲的东西变成一种基础,在此之上他们创造出了具备个性与灵魂的卯榫家具,机械与人工完美结合,占据着最高的设计领域,而经常说“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话的人,又开始悄悄仿制他们设计的椅子,在国内明目张胆的开始销售。
请注意背部的卯榫连接
&&&&&&&&&&&&&&&&&&&&&&&&&&&&&&&&&&&&&&&&&
请注意背部的连接
&&&&&&&&&&&&&&&&&&&&&&&&&&&&&&&&&&&&&&&&&&&
背部连接细节
&&&&&&&&&&&&&&&&&&&&&&&&&&&&&&&&&&&&&&&&&&&&&&
榫卯结构拆分
&&&&&&&&&&&&&&&&&&&&&&&&&&&&&&
以上图片,是向中国传统家具学习后的成果
很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人会很勤奋,他们大都不是传统的家具业出身,有的当做自己的使命,有的是实在看不下这懒惰愚蠢的家具行业,他们作为传承与创新,给我们一种正能量,一种希望。我们就当做多元化的一元来看待吧,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或者喜欢他们的家具。
传统结构的代表:【U+】与【梵几】&&&
U+接近奢侈品,梵几相对亲民。他们都在采用各种榫卯结构。
【U+作品有着浓厚的传统特征】
【U+也非常的大胆,敢于颠覆,设计师对家具有着苛刻的认识与要求】
【梵几的家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结构性非常强,与国外知名设计相比,毫不逊色】
&&&&&&&&&&&&&&&&
【同样的,他们也在传承,也在创造】
现代结构的代表:【木智工坊】 他代表未来的大众化产品。他是平板化的为电商而生的实木家具。
木智工坊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因为他们颠覆的东西太多了。他们集合使用一切对他们的平板概念有利的内容,他们混合使用,今天不做卯榫,明天可能就有比如我忽然发现他又做黑胡桃了,结构尚不明确,但不会是全卯榫结构,他们改进的方向明确而快速。就视野而言,他们是极其广泛的。他们也最能代表现代化的概念,不管是宣传渠道,设计理念,家具结构,销售渠道还是改进方向,他们具备国际化视野,眼光放在国内市场。他们是电子与潮流的代表。就家具本身而言,不能只对着几件家具说话,方向性决定了他们的变化之大,之快。这一切决定了在未来不可估量。主要还是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和销售方式,比如你喜欢他的产品,不管你身居何处,都可以很容易的购买他的产品。关键是,就成本而言,他的家具的确不贵。
&&&&&&&&&&&&&
【该动画为木智工坊的家具结构,为GIF格式,无法自动播放,请点击观看】
2013年之前,网上几乎找不到U+的影子,&梵几虽然上网,但极其低调,木智工坊在广为传播,但他们都是这个行业里面相对特立独行的范例,也是希望所在。独立品牌不一定非要在网上,这是我后来认识到的。对于他们,还有其他正在路上的独立设计师或者工坊,我都尽可能的关注了,对于我而言,这是寒冷海洋里面的暖流,有这么多同行者,我们一同成长,互相关注,甚至扶持。
自然宽拼板与工业化拼板
因为自然宽直拼板是驴木匠的基础特征,所以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之前已经有过介绍自然宽拼板的帖子,就不做赘述。自然宽直拼板是传统木匠手工拼板,代表着稀有,昂贵,还有较低的生产力。工业化拼板分指接板和直拼板,指接板大部分人都已近熟悉了,装修中大部分人都会遇见,是“实木装修”中广泛采用的基础材料。工业化直拼板目前开始较多应用,也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下面图例可以很清晰的说明它们的构造原理。
和往常一下,在定稿之后,会做个总结。这就是我喜欢写博客,而不喜欢做网站的原因,博客是非常自主的编辑与更新。这篇文章历时一个月,终于收尾,我知道能看下去的人不多,因为微博的140字人们都没有耐心读完了。呵呵。呵呵呵呵。
但我知道有人会耐心去读,也会懂这种和效益没关系的付出意味着什么。作为消费大众,也许能理解了为什么这些价格不低的家具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原谅的,哪些是依葫芦画瓢出来的。对于立志从事家具设计的初学者,创业者,会有不同的含金量。因为我历经了那个完整的过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命、健康
编辑:午夜天使
“只有最后一棵树死去,最后一条河流被污染,最后一条鱼从河中死去,我们才发觉自己也无路可走!”。从1930年的比利时的马斯河谷,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再到2011年夏季北京的烟霾天,历史跨度近七十年!我们发现重复做着别人做过的蠢事!
&环境引起的病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持续性、不可预期性。历史不断重复,是因为我们不懂的学习和吸取教训!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
&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
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
&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类似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是比较典型的由于燃煤废气和天气因素共同造成的环境灾害,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类似事件:发生在美国的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波萨里卡事件都是此类环境灾害的典型案例。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性,2011年北京等地陆续发生严重的烟霾天气!&据估计,空气污染每年大约造成全球200万人早逝。这一负担的一半以上由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所承担。在很多城市中,可吸入颗粒(主要来源是焚烧废弃物和其它类型的燃料)的年平均值超过每立方米70微克。新标准提出,为了防止对健康造成损害,这些数值应低于每立方米20微克。通过新标准所确定的将可吸入颗粒污染物从每立方米70微克减少至20微克,估计可将死亡减少大约15%。通过减少空气污染程度,能够帮助各国减少因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和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否则全球将面临这一负担。----日
| 日内瓦 -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原先风景优美,常年阳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洛杉矶南郊约100公里处的圣克利门蒂是美国西部白宫。
但是,自从1936年在洛杉矶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洛杉矶已成为美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海港,工商业的
发达程度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洛杉矶在40年代初就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市内高速
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每条公路通行的汽车每天达16.8万次。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
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当时所用汽油为含四乙基铅的汽油)。这些排放物,在阳光作用下,特别是在5月份至10月份的夏季和早秋季节的强烈阳光作
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洛杉矶地处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口袋形地带之中,只有西面临海,其他三面环山。虽然在海上有相当强劲的通常都是从西北方吹来的地面风,但此风并不穿过海岸线。
在海岸附近和沿着近乎是东西走向的海岸线上吹的是西风或西南风,而且风力弱小。这些风将城市上空的空气推向山岳封锁线。
该地区天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持续性的反气旋。该反气旋一条在30℃左右纬度环绕地球的永久性高压带的一部分。洛杉矶处于被称为太平洋反气旋的一个高压区域
的东端。通常这个区域的空气是下沉的,这种下沉的结果使空气变暖。下沉的空气往往并不一直降到地面,所以这种下沉使得逆温层在约600米的高度上形成了。
还有另一个因素促使逆温层的形成。沿着加利福尼亚洲海岸向南方和东方流动的是一股大洋流,名叫加利福尼亚潮流。在春季和初夏,这股海水较冷。来自太平洋上
空的比较温暖的空气,越过海岸向洛杉矶地区移动,经过这一寒冷水面上空后变冷。这就出现了接近地面的空气变冷,同时高空的空气由于下沉运动而变暖的态势,
于是便形成了洛杉矶上空强大的持久性的逆温层。它们犹如帽子一样封盖了地面的空气,并使大气污染物不能上升到越过山脉的高度。洛杉矶的化学烟雾在这种特殊的气象条件下,扩散不开,停止在市内,毒化空气,形成污染。洛杉矶已经失去了它美丽、舒适的环境,有了“美国的烟雾城”称号。
洛杉矶烟雾,主要是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头炎及不同程度的头痛。在严重情况下,也会造成死亡事件。烟雾还能造成家畜患病,妨碍农作物及植物的生
长;使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腐蚀而损坏。光化学烟雾还使大气浑浊,降低大气可见度,影响汽车、飞机安全运行,造成车祸、飞机坠落事件增多。
对于40年代洛杉矶烟雾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很快就能搞清楚的。开始认为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导致洛杉矶的居民患病。但在减少各工业部门(包括石油精炼)的二氧
化硫排放量后,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发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同二氧化氮或空气中的其他成份一起,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
的有机化合物,这就是洛杉矶烟雾。但是,由于没有弄清大气中碳氢化合物究竟从何而来,尽管当地烟雾控制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石油提炼厂储油罐石油挥发物
的挥发,然而仍未获得预期效果。最后,经进一步探索,才认识到当时的250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每天消耗1600万升汽油,由于汽车汽化器的汽化率低,使
得每天有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这些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刺激性强的光化学烟雾。这才真正搞清
楚了产生洛杉矶烟雾的原因。
饱受光化学烟雾折磨的洛杉矶市民于1947年划定了一个空气污染控制区,专门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和它们的来源,探讨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汽车仍在不断地增多,美国政府对此感到头痛,连尼克松总统都沮丧地说“汽车是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后来,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中,洛杉矶市的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人。
<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
"#FF年北京等地陆续发生严重的烟霾天气!除气候原因之外,汽车尾气和不合格的燃料,功不可没!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日开始,笼罩,城市处于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为主要能源的的。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裡,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死亡704人,死亡281人,死亡244人,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
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
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此后的、和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5、水俣病事件: 
& & &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
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
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
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
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00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
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
“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
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
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回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
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
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早在多年前,就
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乌、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
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
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
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除了“水俣病”外,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
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至今为止,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
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红:水俣市,蓝:苇北郡,淡黄色:熊本县其他区域。
&&水俣湾与水俣工场的位置关系。
全球水俣病发生区域以及时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周边(八代海沿岸)。
1964年 日本新潟县阿贺野川流域以外 -
河流上流的乙醛工场排出未经处理佁有有机汞化物的废水引起。
1980年代 中国黑龙江省松花江 -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污染了河流,导致大范围的渔民水银中毒。
1990年代 南美洲亚马逊河 -
当地金矿山开采时所流出的有机水银所致。
6、骨痛病事件: 
&日本骨痛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一条清水河叫神通川,两岸人民世世代代喝的是这条河的水,并用这条河的水灌溉两岸肥沃的土地,使这一带成为日本主要粮食产地。后来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这条河的上游设立了神冈矿业所,建成炼锌工厂,把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1952年,这条河里的鱼大量死亡,两岸稻田大面积死秧减产,该公司不得不赔偿损失300万日元。
1955年以后,在河流两岸如群马县等地出现一种怪病。患者一开始是腰、手、脚等各关节疼痛,延续几年之后,身体各部位神经痛和全身骨病,使人不能行
动,以至呼吸都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骨胳软化萎缩,自然骨折,一直到饮食不进,在衰弱疼痛中死去,有的甚至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由于病人经常“哎唷
——哎唷”地呼叫呻吟,日本人便称这种奇怪的病症为“哎唷——哎唷病”,即“痛痛病”。经骨痛病尸体解剖,有的骨折达73处之多,身长缩短了30厘米,病
态十分凄惨。
&据记载,日本从1913年开始炼锌,到1931年就出现过这种病,但没人知道这种病是怎样产生的。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规模发展炼锌工业。1960年以前骨痛病患者就开始出现,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神通川两岸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有关。该公司把炼锌过程中
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连年累月地排放到神通川中,两岸居民引水灌溉农田,使土地含镉量高达(7-8)u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铜量达
(l-2)ug/g。饮用含镉的水,久而久之体内积累大量的镉毒而生骨痛病。进入体内的镉首先破坏了骨骼内的钙质,进而肾脏发病,内分泌失调,经过10多
年后进入晚期而死亡。三井矿业公司工人因镉中毒生病者也不在少数。有两名怀孕妇女因体内急需钙质,但因镉中毒使钙质遭到破坏,骨痛病愈趋严重,无法忍受而
自杀。死后解剖肾脏发现含有大量镉,甚至骨灰中镉含量达到2%。但是,在此确凿事实面前,日本三井金属公司仍以缺乏依据为借口,拒不承认。直到1968
年,经调查才证实富山骨痛病是三井金属公司排出镉造成的。同年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材料指出,痛痛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
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妊娠、哺乳、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尤其是缺钙)和衰老被认为是痛痛病的诱因。但
这时的骨痛病已开始在日本各地蔓延了。后来日本骨痛病患区已远远超过神通川,而扩大到黑川、铅川、二迫川等7条河的流域,其中除富山县的神通川之外,群马
县的碓水川、柳濑川和富山的黑部川都已发现镉中毒的骨痛病患者。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截至1968年5月,共确诊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到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
但因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门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
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木断出现。至
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州余人,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化学性质
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
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
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
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木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
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可以说
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对追赶欧美趋之若骛,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体日本国民的兴奋点。然而,日本人在陶醉
于日渐成为东方经济大国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环境将带来的灭顶之灾。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8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
本就占了4件,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幸运的,因种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佑机缘而得以在地球的怀抱中降
生,并得天独厚地在地球上生存。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平心静气地反省大自然给予的恩惠并珍重它,而是执泥于杀鸡取卵地发展经济的话,总有一天,维系我们生存的
地球会土崩瓦解,那时人类的去向是现在连想象都无法预见的。
全球米糠油发生区域以及时间:
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工厂,使用多氯联苯作为脱臭时的热载体,因为管理疏忽和操作失误导致了米糠油里面混有多氯联苯,造成了米糠油受到污染,而且当时米糠油里的黑油又被当做饲料,也导致北九州等地区的鸡死了约几十万只。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纷纷出现了一堆的病发症状,包括有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和眼结膜充血等,甚至到最后会死亡。
&1979年在彰化县溪湖镇彰水路三段一间食用油工厂,在制造米糠油的过程中,为了除去米糠油的异色和异味会进行加热处理,而加热管经多次的热胀冷缩后产生了裂缝,导致作为传热介质的多氯联苯自管路中泄漏出来,污染到米糠油。然而,当时的惠明中学老师买了这家工厂的米糠油,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皮肤和健康纷纷出现了问题,包括有皮肤病变、眼眶和身体都长满了黑色的油脂分泌物,另外某几间工厂的员工也发生类似跟惠明中学学生的症状,甚至怀孕的妇女还生出“黑婴儿”,由于当时日本也发生过类似的中毒事件,当时卫生署也立刻把惠明中学剩下的米糠油样品送去日本检验。报告出来证实是由米糠油里面的多氯联苯导致这次的中毒事件。
8、印度博帕尔事件: 
&&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Bhopal)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万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
由于这次大灾难,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亦因这事件,很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点。新化工厂的设置,都会引发民众的抗争。
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经过在美国和印度多番诉讼,亦因这次惨剧要向印度政府赔偿4.7亿美元,并要出售该集团持有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50%股权,用以兴建治疗受影响居民的医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被人狙击,虽然狙击失败,但董事局仍将美国联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备电池集团(Energizer)。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在2001年2月,成为美国陶氏化工(Dow)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 &是一件发生在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炉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厂事故,也是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中第一个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事故。因为功率的剧增导致反应炉被破坏,令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最初发生的蒸气爆炸导致两人死亡,而事故中绝大部分受害者的死因都归咎于放射线。
在日的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炉发生了爆炸。后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1]
核辐射尘污染过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依据苏联的官方报告[2],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
这次意外引起了众人对于苏联核能发电工业上的安全顾虑,也减缓了一系列的核能工程进度。同时,此次事件也促使了苏联政府的资讯发放趋向较为透明化。苏联瓦解后的各个独立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为清理切尔诺贝利事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引起的健康问题付出着极大的代价。因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精确计算,苏联时期的刻意隐瞒,使得追查牺牲者方面的工作变得更为困难,事实上,苏联政府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已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提及因“辐射线”而死亡[3]。
这个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在计算通货膨胀之后),乃近代历史中成为最“昂贵”的灾难事件之一。[4]
由国际原子能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导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报告中,56人的死亡被归咎于此事件(47名救灾人员,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并估算在高度辐射线物质下暴露的大约60万人中,将近额外有4,000人将死于癌症。[5]此数据包括已诊断出的4,000名儿童甲状腺癌会造成的死亡(依据白俄罗斯的经验,存活率接近99%)。绿色和平组织所估计的总伤亡人数是9万3千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炉的报告中的数据指出发生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单独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间可能已经造成20万起额外的死亡。尽管疏散区域和某些限制地区还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数的受影响区域已经被认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经济活动。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的周遭辐射污染剂量分布图
&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的荒废的房屋&
事故造成的影响
即时的影响
由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飘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过欧洲的部份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包含科西嘉岛)和英国。在最早发生意外的时候,有人认为核泄漏是来自瑞典而不是苏联,日,瑞典福斯马克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该电厂距离切尔诺贝利大约1100公里。根据瑞典的检查,发现该辐射物并不是来自本地的核能电厂,他们怀疑是苏联核电厂出了的问题。当时瑞典曾透过外交管道向苏联询问,但未获证实。另外,法国政府宣称辐射尘只飘到德国及意大利的边界。因为辐射尘的关系,意大利规定部份农作物禁止人们食用,例如蘑菇。法国政府为了避免引发民众的恐惧,所以没有作出类似的测量。
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因此能够没有规律地往外面散开。根据苏联及西方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掉落在苏联的辐射尘有60%在白俄罗斯。而由TORCH
2006的报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挥发粒子掉落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罗斯联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极大的区域和乌克兰北方的部份地区,都被辐射物质污染。
意外发生后,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31人死亡,当中更有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队员和救护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辐射的危险。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居民。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另外,已经有10人因为此次意外而受到辐射,并死于癌症。
苏联科学家报告指出,切尔诺贝利4号机反应炉总共有180至190吨的二氧化铀以及核反应产生的核废料。他们也估计这些物质大约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据曾经到过石棺反应炉做后续处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说反应炉内只剩大约5%-10%的物质。反应炉的照片里显示了反应炉完全是空的。因为大火引发的高温,让许多辐射物质冲向大气层高空,并向外四面八方扩散。
在灾难中,负责复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员,我们将他们称为“清理人”。清理人在清理的过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剂量的辐射。根据俄罗斯的估计,大约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灾变后的两年内,进入离反应炉30公里的范围内清除辐射污染物。
在被辐射污染的地区里,有许多小孩的辐射剂量高达50
戈瑞(Gray)。这是因为他们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生产而被辐射污染的牛奶,当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许多研究发现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状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据日本原子弹爆炸的事后调查统计预期,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白血病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增加。但直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数量还不足以在统计学上推断,并和辐射外泄有关。但是,事实证明了在切尔诺贝利地区里,畸形婴儿的出生率的确是升高了,有调查显示证实是由辐射灾难余后的辐射尘,所导致的结果。
长期的健康影响
意外发生之后,人们的健康问题主要被放射性物质“碘-131”所影响。目前,有人担心20年前的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虫和蘑菇最表层的土壤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苏联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36小时,就开始疏散住在切尔诺贝利反应炉周围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发生后一个月,约116,000名住在核电厂方圆30公里(相当于18英里)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区。因此,这个地区经常会被称为疏散区域(Zone
alienation)。然而辐射所影响的范围其实能散播至超过方圆30公里外的地方。
核电厂爆炸事故对切尔诺贝利居民造成的长期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有超过300,000人脱离了灾难的威胁,但仍然有数百万人继续居住在污染区内。然而,那些受到低剂量辐射所影响的人,几乎没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状。但是仍不能够确定其原因与放射性污染的关联。
同时,苏联当局在灾难中设置了障碍:科学研究也许因为缺乏民主的透彻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罗斯、一个受官方质疑的科学家Yuri
Bandazhevsky,因为错误评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马力(1000
Bq/kg) ,而被国家监控组织所拘留。
在切尔诺贝利附近被遗弃村庄普里皮亚特,1986年4月,一些欧洲国家(除法国以外)已经强制实行食物限制,特别是菌类和牛奶。在灾难过后20年,主要限制制造、运输、消费过程中来自切尔诺贝利放射性尘埃的的食物污染、尤其是对铯-137指标的控制,以防止它们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在瑞典和芬兰的部分地区,部分肉类产品受到监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环境下生活的羚羊等等。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芬兰、立陶宛和波兰的某些地区,野味(包括野猪、鹿等)、野生蘑菇、浆果以及从湖里打捞的食肉鱼类的铯-137含量达到每千克几千贝克。在德国一些野生蘑菇的铯-137含量甚至达到了40,000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报告,这些地区的平均水平约为6,800贝克/千克,是欧盟规定的600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欧盟委员会已经表示:“对于从这些成员国进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须在未来维持多年”。
在英国,根据1985起实行的食物和环境保护条例(Foo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FEPA),从1986年起限制了放射行指标超过1000贝克/千克的绵羊的迁移和销售。这项安全措施是根据欧盟委员会专家组第31项报告的建议而作出的。但是从1986年以来,受限制区域已经减少了96%:
从一开始限制区域几乎包括了9000个农场和400万头绵羊,到2006年已经递减到374个农场大约750平方公里的地区和约20万头绵羊。只有坎布里亚、北威尔士和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区域仍然受到限制。
在挪威,萨米人受到被污染的食物的影响,有些驯鹿因为吃了地衣而受到污染,因地衣在从空气中获取养分的过程中吸收了放射性微粒。
全球核污染发生区域以及时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因这次事件而被废弃的城市。
普里皮亚特:因这次事件而被废弃的城市。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东海村JCO临界意外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桑多兹公司事后承认,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扑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污染。事故造成约160
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污染事故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由于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因而遭受损失最大。接近海口的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日本痛痛病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水俣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犯错误了怎么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