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结果多久出来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请叫应该怎么设置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谈谈家庭影院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谈谈家庭影院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
照旧放上我们家喵星人镇楼&。废话第一段:看到张大妈上出现了更多资讯类文章,并设立了百科频道,感觉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值友们更好地买买买,同时也能对商品的特性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甚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马屁一痛乱拍也不知为了什么&)。而借助这个平台,值友们热心地互相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也让张大妈成为了一个高活跃度的商品百科网站。良好的氛围让我这个懒癌患者在有所发现的时候,也忍不住上来码字分享下。废话第二段: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组建的人很多,但对于功放中的扬声器设置与低音管理问题,很少有人强调其重要性,仿佛只要买了功放买了音箱就能出效果,调试并不起太大作用。而网上也并没有具有详细指导性的文章&。之前音箱刚买来的时候在设置上就遇到了问题,然后论坛上各路网友的见解,然而我最终还是没能搞明白究竟哪种设置更适合我的情况,感觉怎么设置仿佛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以为是音箱买差了。可是后来更新了音箱发现效果还是欠缺&,所以最近认真地研读了说明书各个设置项的说明,再结合网路上的指导,对扬声器设置和低音管理做了认真的解读梳理,并把各种设置组合的情况一一实验确认其中差别,发现其中大有门道(之前一直以为设置影响不会太大,效果主要看音箱素质),而事实上更改设置后整个系统焕然一新。这才知道,原来不是音箱错了,而是我错了。我错了不要紧,不能让更多的人重蹈覆辙,所以特来码字与值友们分享心得,让值友们手头的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 由于涉及一些概念以及具体的功放设置,这篇文章相对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晒图不多,而且为了讲述清楚各个设置项的关联性,确保逻辑正确,同时让想了解其中原理的值友能推断并检验我的理论,我会把说明书上的原话搬上来一部分,然后据此推论各个设置所产生的输出结果,最后再实验验证。所以如果不想深究其中原理的话只需要拉到最后看指导性结论就好&。扬声器摆位:关于摆位问题不是本文重点,有很多参考资料,详见,此处放两张图以免有同志不了解前置高度扬声器以及全景声顶部扬声器位置&。7.1声道在5.1的基本布局之上增加后置环绕(沙发后面两个)9.1声道增加前置高度环绕,又称前置纵向环绕(主扬声器上方两个)(5.1.2声道,5.1.4声道,7.1.2声道,7.1.4声道,其中第三位数是顶部扬声器)废话第三段:几年前装修的时候被设计师坑了&,说当时已经流行把环绕扬声器装在天花板上(客厅),这样不占用地面空间也比较美观,我信了,结果一是由于客厅天花板高度较高,环绕效果一塌糊涂,二是会造成天花板共振(吊顶扬声器其实是有缓冲的弹簧防止共振的,所以感觉是施工的工人也坑爹,一开始洞挖大了导致固定有问题)效果又差还要听天花板共振,简直难以忍受&,最终我决定放弃使用这两个海淘来的吊顶扬声器,重新又购入了一对落地箱放沙发两边当环绕。所以结论是,装修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功课,别相信那些二流设计师,毕竟他们对于家庭影院其实也不专业。还有提前布的线一定要自己去买,当时项目经理说配的线材都是很好的,结果我后来才发现那音频线里面的铜芯真是细得可怜&。只怪当时图样图森破,被设计师和项目经理坑出了翔,说多了都是泪。不过反正天花板布的线已经放弃(除非再换功放支持全景声系统做顶部扬声器,但也是太高了,而且再更新功放成本太大,效果也不一定能好到哪里去,估计不会折腾了),地面环绕音箱的线之前被设计师坑了没布,现在我就只能绕墙走地面了&。(下图是吊顶扬声器和投影)废话第四段:或许你要问我为什么要把家庭影院装在客厅,额,其实我只是想省客厅一个而已&。另外南方地下室总有潮湿的感觉,平时也不太爱去。考虑到如果地下室做家庭影院、餐厅放电视机的话感觉客厅电视机利用率很低,而且客厅放的电视小的话不好看,让我去买个大液晶摆着看鄙人做不到啊。当然,你会说地下室低音效果好而且可以做吸音处理,然而鄙人要求没那么高,宁愿多花点钱在音箱上&。这个选择主要还是看个人需求吧,专业一点的话还是搞在地下室合适,毕竟可以不用考虑美观和空间,并设置n个扬声器搞全景声,前提是排水、抽湿做好,吸音做好,空调做好,最重要一点,当然是有钱!然后任性地买个大电视机放客厅也不开,只为装逼&。不过地下室单独做影音室还有个好处是光线更好控制,做在客厅的话,想看还得拉上窗帘,而且可能四处漏光影响观影效果。实际体验下来双层窗帘都拉上效果还是很好的,有的时候不想太暗还会拉开点窗帘,因为投影仪的流明足够,而且我对这些细微的影响也不是太敏感。(文中很多图片还开了灯,一是为了拍清楚环境,二是为了增加装逼效果,其实平时晚上看电影是不可能开灯的,最多开个吊顶的蓝色背景灯带)另一种摆位:Audyssey DSX摆位&(7.2+前置高度扬声器+前置增宽扬声器)& &上面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没说到鄙人的音箱摆位。由于我一开始购入了一套5.1的音箱(还有一对海淘来最终决定放弃使用的吊顶扬声器),后面又购置了一对落地箱加一个中置环绕加一个低音炮。导致我组一个7.2还多一个扬声器(4个落地箱,2个低音炮,2个中置,2个环绕音箱)。而7.2声道的话我可以选择5.2+后置环绕或者前置高度扬声器或者前置增宽扬声器(实际没有考虑因为没有空间),而由于我的沙发是比较靠墙的,试验下来前置高度音箱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后置环绕。顾最终采用以下摆位。在网上查过相关帖子,也有很多网友认为,基于人耳的拾音特性(对前方的声音比较敏感),增加前置高度扬声器效果会好于后置环绕,尤其是对于沙发比较靠墙的朋友,无法拉开后置扬声器的距离的情况下更应该选择前置高度扬声器。(前置高度扬声器见屏幕两边的黑块&)下面进入正题,在扬声器都接线完毕后,打开功放,接入功放配送的根据设置助手开始自动调试模式(这个过程建议使用,并移动位置耐心多次测试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毕竟这个时候偷懒会一直影响以后的效果,反正我是测了七八次&具体调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Audyssey会根据麦克风测得的数据调整好大部分参数。但是自动设置的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不一定是最佳模式,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从三脚架上的灰来推断,这位摄影玩家已经基本退烧了&)================================================================关于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扬声器配置:大:使用低频播放能力充足的大型扬声器小:使用低频播放能力不足的小扬声器以上是说明书上的注解,但事实上AV功放中扬声器大小的设置配合下面低音炮模式的设置会影响各个声道的低音分配播放情况,因此在功放中的设置并非真的必须根据箱子发生单元的大小以及低音播放能力来选择。而这也是本文要讨论重点。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文章指导说都应该设置为小,然而也并没有具体指出扬声器大小设置配合低音炮模式调整所产生的各种配置的低音分配模式,没有深究这种设置的原理和其他各种设置的具体区别。低音炮模式:(以下是说明书的注解)LFE:将扬声器设置为小的声道的低频信号添加至从低音炮输出的LFE(低频音效)信号中LFE+Main:将所有声道的低频信号添加至从低音炮输出的LFE(低频音效)信号中若希望低音信号始终通过低音炮重现,请选择LFE+Main模式&=====================以下为功放说明书上原话摘录以供参考============================1、当低音炮模式设定为LFE+Main或者扬声器为小时才可以使用交叉频率设置(选择了LFE时,可以对小扬声器设定交叉频率。如果扬声器为大则将显示全频段无法进行设定。如果设定为LFE+Main,则不论扬声器大小均可设定交叉频率)2、始终将交叉频率设置为80Hz。但是使用小扬声器时建议将交叉频率设为更高频率。(对于小扬声器,声音输出中低于交叉频率的声音将被截去,被截除的低音从低音炮或者前置扬声器输出)3、如果扬声器的前置和中置被设为大,且低音炮模式被设为LFE,则视输入信号或所选的声音模式而定,声音可能不会从低音炮输出。(在音乐模式且无LFE信号时不会播放)&===================以上为马兰士7007功放说明书上原话===========================根据以上三条内容,以及低音炮两种模式LFE和LFE+Main模式的定义,可以推得在多种扬声器配置模式下,配合不同低音炮模式时,各个声道的低音分配情况。设置一:都设为小扬声器LFE模式和LFE+Main一样,分频点之下的低频都会分配给低音炮。这种情况听音乐也会自动使用低音炮。(因为低音炮始终要播放两个主要声道的低频)设置二:都设为大扬声器2.1设置LFE模式,低音炮只负责LFE信号(.1声道),大扬声器负责自己的全频段。这种情况下,由于低音炮只播放LFE信号,无论音乐模式或者电影模式,播放音乐或者没有.1声道的片源时都不会调用低音炮!(也就是播放只有立体声的普通视频时低音炮都处于out状态!所以看电影强烈不建议使用这个模式,即使所有扬声器都是落地箱)&2.2设置FE+Main模式,把交叉频率分频点之下的低频同时让低音炮重现(所有大扬声器全频段)。而同时所有大扬声器在播放自己声道的全频段时加入LFE低音信号。音乐模式和电影模式都调用低音炮。&&设置三:前置扬声器为大,环绕扬声器为小3.1设置LFE模式,则小扬声器分频点之下的低音会截取给低音炮重现(大扬声器全频段)。而这时前置扬声器是大,音乐模式不会调用低音炮。在电影模式时低音炮只播放LFE信道以及环绕声道的低音。3.2设置LFE+Main,模式则把所有声道交叉频率以下的低音让低音炮重现的同时,大扬声器也会播放LFE信道并重现小扬声器的低音。这时由于前置双声道的低音也在低音炮中重现,所以音乐模式也会调用低音炮。以上,简而言之,LFE和LFE+Main模式最大的差别就是设置为大的音箱是否播放LFE信道。(别看这边相对较短且只有五张图,实际梳理出其中的逻辑的关系很费劲,光在功放上调试根本无法理清其中关系,最后是落到纸上分情况讨论,再将结论与说明书上的定义说明对比验证才得出的以上结果。其中包含扬声器大小和低音分配以及交叉频率分频点间的逻辑关系。另外图中LFE通道分频点&=小扬声器交叉频率分频点&=大扬声器交叉频率分频点,一般设置也应如此。LFE通道分频点一般建议设置为120Hz,交叉频率分频点网络上推荐是设置在80Hz)&=================================================================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上低音分配模式,这里摘出来LFE和Subwoofer(超低音,即是以上图中的低音炮声道)注解下,以便更好地理解上面关于扬声器配置和低音炮模式搭配下各声道低音分配的结论&:LFE是信号声道,频带宽度20-120Hz(DTS是20-80Hz),它独立存在于5.1声轨中。它也是5.1音轨中最不重要的声道。它的出现是断断续续的,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动作电影,其LFE声轨的总时间可能会达到20分钟。而一部文艺片,可能也就5分钟。少了LFE,顶多是低频不够力度,但不影响观众观看影片。Subwoofer(超低音)是还音声道,在Subwoofer播放的低频信号包括所有声道的低频部分(比如80Hz以下的部分),还有LFE声道。所以,大部分的情况,超低音负责了整个家庭影院系统的低频播放。&==================================================================================看了以上推断,那到底该选择哪种配置呢,这里插入一段网上一篇热帖的原话&:【如果我家的系统使用了落地音箱,那我还需要将音箱设置为Small吗?是的!如果你一定要将喇叭设置为Large,那么音箱的低音单元至少15寸以上,或者双12寸,而且承受功率必须超大。但是,即使你有这么大的音箱,还是应该把它设置为small!&&& 为什么呢?因为小房间的低频驻波严重影响低频的音质,如果你把低频在左右主箱中播放,那么很有可能左右主箱的位置会激发房间中某个驻波频点,从而劣化低频音质。*而且由于低频在多个不同的地方同时播放,低频在观众位置处的融合度非常难调试,要获得好的低频效果,除了后期调试外还需要点运气。因此,高水准的家庭影院都不推荐使用这种模式。如果把系统中所有的低频都交给超低音扬声器来统一管理和还原,那么移动超低音的位置(左右主箱的位置移动范围很小吧?就算能移动,也可能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房间边界反射等),或者使用多只超低音,都能起到抑制低频驻波的功效。】&*部分为同篇文章后面一段的原话,提前放在这段中整合了以给值友们一个简约全面的了解。& & 对于驻波什么的鄙人不是很懂&,不过上面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由于主音箱位置不能移动而低音炮可以调整位置来抑制低音驻波,所以选择低音都由低音炮来播放。另外文中又说低频在多个位置播放难以调试,效果看运气,但又说可以使用多个超低音抑制驻波,貌似自相矛盾&。不过作者的意思大概是使用多个低音炮也会难以调试,但仍旧是可以通过调整低音炮位置来获得较好效果。但事实上一般人没有专业的仪器,也不会通过调整低音炮位置来对比音效差别(请问房间有那么多位置,而且都不确定每个位置所产生的驻波效果,还有多个炮位置可调,让专业人士来也会感觉头痛吧)。而且按照这种理论,如果主音箱也播放低频,而且正好运气好音箱位置对产生驻波较少的话也可以很好地增强低音效果。所以虽然可以看到下面我的推荐设置也是全部音箱都设置为小,但出于对上面这段话有自相矛盾的考虑,我还是将多重低音模式纳入考虑的。【不过原文其他地方都说得很到位,尤其是关于Subwoofer和LFE的区别(其中一段已摘录在上方),建议研读下原文(请百度“关于家庭影院的音频标准第五章 Subwoofer和LFE”)】 。鄙人做出的指导性结论:1. 一般情况下推荐所有扬声器都设为小,此时选择LFE模式和LFE+Main模式都一样,低音都交由低音炮负责,降低其他音箱负载。如果主音箱低音播放能力较强的话,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音箱交叉频率分频点(不过建议保留Audyssey自动调试测得的参数)。2. 如果空间较大且低音炮素质一般,看电影希望大扬声器也播放LFE信道(相当于双重低音)增加低音的整体气势的话,可以考虑根据扬声器实际情况选择2.2或者3.2设置。此时由于前置扬声器低音加重负载较高,整体音效会偏浑厚,再考虑到驻波的运气问题,具体效果是否讨喜还请自行决定,毕竟每个人的听音环境和音箱素质以及低音偏好都有差别。&另外,在专门用来听立体声音乐的模式下,很多人喜欢只用两个主音箱。&&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主音箱都设置为大,低音模式使用LFE模式。(一般听音乐和看电影都使用不同输入源,因此设定好之后不用来回更改,不同输入源对应不同设置。)主音箱设置为大音箱,使用LFE+Main模式的话,主音箱播放立体声全频段的同时,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下的低频会使用低音炮重现(相当于双重低音),主音箱设置小扬声器(此时使用LFE和LFE+Main模式没有区别)的话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下低频都会交给低音炮(主扬声器播放交叉频率分频点以上频段)。Tips:当然,音乐模式下也可以使用DIRECT输出不加修饰的声音,这个时候也是只使用两个主音箱输出立体声。& & 很多人(包括我)纠结的地方在于看电影时究竟需不需要双重低音(尤其是我们这种脑残把家庭影院搞在客厅导致低频声压不足),个人感觉可以先用音乐模式调试,播放立体声音乐对比第一种配置和配置2.2的差别,这样的话需要调整的选项少,效果也比较明显。如果主箱和低音炮素质都很好,建议还是不要双重低音的好,毕竟有难以预料的驻波的影响。对于我个人而言,根据功放、音箱、环境,当然最主要还是在多次折腾对比实际效果之后,我最终还是做出了舍弃双重低音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不能确认在空间较大低音炮素质一般时,使用双重低音是否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需要网友用自己的耳朵来判断最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的。主要是考虑到双重低音会增加功放和主箱的负载,而即使功放和主箱都足够强悍,你还需要考虑到运气问题,那就是驻波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功放功率足够,主箱低音播放能力较强,运气较好各播放低音的扬声器位置恰当导致驻波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双重低音的效果是可能比仅使用低音炮播放低频的效果要好的。&交叉频率设置:& & 交叉频率设置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可以根据Audyssey自动设置,也可以在扬声器素质较好、功放功率较高的情况下将大扬声器的截止频率适当降低。小扬声器的交叉频率以下频段会交给低音炮(小扬声器不播放此频段),大扬声器在LFE+Main模式下可以设置交叉频率,此时交叉频率以下频段会在低音炮中重现(大扬声器也播放该频段)此处小的环绕扬声器一般设置为80或者以上(我的环绕扬声器用的是落地箱),前置如果用的是大音箱(不管设置为大扬声器还是小扬声器)一般设置为80或60,具体看音箱低音播放能力和功放素质。各扬声器交叉频率调高会增加低音炮负载,调低则增加扬声器和功放负载。(在LFE+Main模式调高交叉频率会增加低音炮负载但也基本不会降低扬声器和功放负载,这时相当于调整整个系统的双重低音的频率范围,调高交叉频率即调大了双重低音频率范围,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功耗)此处插入本文最最重点的一句话:对于本文难以理解或者不想理解的同胞,在使用设置助手配合麦克风调试好所有参数后,把所有扬声器设置为小并调整以下其他设置即可。如果没有看到这句话,那就怪不了我了&其他设置:MultEQ:Audyssey这个音效总开关一定要开,用Audyssey自动调试了半天不开就白折腾了。开不开效果相差极大。(据说自动调整的除了扬声器电平、距离、交叉频率、均衡器等之外,还包括很多包含无数均衡点、细致的低频管理等无法手动设置的参数。Dynamic EQ:开。注解:Audyssey Dynamic EQ 是动态EQ均衡器,他在基础EQ的基础上,在相对小音量的时候调整你的高低音表现,就像一些旧音响上都有的等响度开关,但Audyssey Dynamic EQ更智能,它能根据音量DB值进行动态调整,当你慢慢加大音量时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直到到达基准值(也就是你设置的值)时完全失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打开这个功能,如果你对你的整体音响系统很有信心也可以关掉(建议还是打开,它可以改善小音量时的表现)。Dynamic Volume(音频动态压缩):这是调整整体音频动态范围的,如果开大了会压缩动态范围,使得整体音量动态趋于平缓,但更多细节会凸显出来。看电影的时候建议Light(轻微)或者关闭。追求各个声道还原度的选择关,希望有更多细节的选择Light.听音乐时一定要关闭。Audyssey DSX:根据是否使用高度扬声器及前置增宽扬声器选择,没有的话也开不了。LFE通道分频点:建议120Hz。注解:LFE是信号声道,频带宽度20-120Hz(DTS是20-80hz),所以低音分频点设为120Hz比较合适。音频M-DAX:恢复压缩的音频信号,建议关,尤其是听音乐的时候,不然会感觉失真,尤其是高频会有些怪,就是传说中的数码味。喜欢数码味的另说&,考虑开个Light。注解:Marantz自行开发的第二代数位音讯扩展技术优化音质,重新计算MP3、Windows Media Audio或AAC等声音讯号的输出频率范围,然后将其扩张为更宽广的频率范围,改善高频延伸与低频量感值得注意的地方:1,如果音箱是高低分频的扬声器(4个接线柱),上下连接的铜片一定要保持接触良好。否则如果接线是接在上面的高频扬声器接线柱但铜片接触不良时,低频扬声器将不被调用。2,在自动选择调整过扬声器大小后,Adussey动态音效调整(Dynamic EQ)可能被关闭。一定要记得重新打开,效果相差很大。3,可调节的参数取决于输入的信号和当前设定模式。且很多设置需要在播放过程中进行,与播放的音否则选项为灰色。最后再借用中的一段话:& &“将主音箱设置为全频段势必对前方左右声道与AV功放本身的放大电路造成更大的负担。即使您使用了高效率的左右声道与大功率输出的AV功放,但低频表现应该都不比内建AV功放,采用个别单体的主动式超低音还要来得好上多少。再来,专属专用的主动式超低音喇叭可以独立的调整音量、分频点与相位,个别的箱体更可依照空间与喇叭摆位而自由选择摆设地点,对于整个多声道系统的中低音域调校部份,也比采用5.0声道更具有灵活的调整空间。”& & 我选择所有音箱都设置为小,一是为了降低功放和音箱的负载,二是为了避免低音浑浊声场混乱。既然分频点以下的低频交给低音炮表现更好(而且这种设置下所有音箱的交叉频率分频点都可以调整),为何不让主箱轻微减负,从而各司其职,获得一个整体清秀,低音优质的听音效果呢。此处再插入一句很重要的话:如果没有低音炮(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小扬声器的低音会在大扬声器中播放),请百度低音炮的重要性认真研读后购买低音炮,或者不百度直接购买之后再看以上文章。& & 个人水准有限,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希望大家多交流。不知不觉夜已深&,最后放上萌宝结尾,谢谢观赏。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6)
Oral B/欧乐B iBrush 9000 Plus 3D声波蓝牙智能电动牙刷
阿思翠 Lyra classic经典版高解析平头耳塞
ICOMON沃莱 i90 蓝牙智能体脂秤
坚果 R1 次世代旗舰手机
Erno Laszlo奥伦纳素水滢清爽面膜4组
PRiSMA普利索 LiTE镜片 防蓝光护目镜
【轻众测】KACO BALANCE博雅钢笔+ PURE书源 中性笔 套装
华为平板M5 Pro
惠普 星系列14微边框轻薄本
德施曼小嘀T86云智能锁
明基BenQ i705 智能家用投影机
赞186评论70
赞238评论124
赞206评论97
赞975评论516
赞718评论336
赞590评论212
赞1027评论654
赞913评论49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手机上用moldiv拼图后打印结果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请叫应该怎么设置?_cp1300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贴子:
手机上用moldiv拼图后打印结果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请叫应收藏
手机上用moldiv拼图后打印结果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请叫应该怎么设置?
设置有边距
照片比例调整一下,你这明显正方形,6寸长方形,肯定不是原图出来
建议再加一份,用moldiv,分割成6等份,多了两张打印出来后裁掉,这样最方便
登录百度帐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积分:14793
如何渲染出照片级效果图,参数怎么设置??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如何渲染出照片级效果图,参数怎么设置??
原文: [color=rgb(51, 170, 255) !important]THE PHOTOGRAPHIC LOOK (BBB3viz)
作者:Bertrand Benoit 3 A- @" Z# G" {% n) ]2 Z; k1 v
翻译:Hammer Chen
3 q' `! k/ ^6 |&&R* ?1 S: \5 a( L
业界的艺术家似乎都在追求一个矛盾的目标: 一方面要用电脑做出不可能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想要复制真实的世界。 大部分时候艺术家追求创作艺术, 这个艺术像真实的东西,或者至少要是合理的。
! F8 [0 @1 a0 Z0 S# J: U&&_: g' g
为了要达到写实,需要很多步骤。 从收集参考图、到建模、到灯光、场景物件。 为了达到相片级的写实, 又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比较专注在最终的外观。 这点就是我本文的重点,回应许多读者来信问我怎样达到最终写实影像的问题。
请注意这篇不是后制教学。 尽管最后会谈到后制, 还是有很多上游步骤跟后制一样重要,确保你在算图进行后制能够达到最佳品质。
相片级写实是一个永远还有更高层次的目标, 我不认为我有达到这个最终目标。 但这激发我的兴致, 以下我分享几个技巧,有些是实际的,有些是比较抽象的。 &&m& f) R3 E- \: M0 E
( @) j* C9 R5 ?, q& Y( s
9 G$ L9 r. k5 ]3 S
$ }5 J4 D&&], I, v! P; @5 b
向摄影师看齐以下许多技巧都跟把数位软体当成相机模拟器一样的概念,特别是算图与后制软体,用的都是摄影语言。 例如曝光、景深、视角等等。 但是在软体的世界里面并不像真实相机那样受到物理法则局限,因此为了要达到照片级写实的结果, 我们必须要『重现』这物理先天限制, 这实行起来会有点困难。 ) R, M9 H& u' R3 ]
达到照片写实的效果,并不是只要接受摄影学上的物理先天限制, 而是要用摄影学作为你的标竿。 正确来说,要针对你要做哪种类型的摄影,你就必须要以该种摄影作为参考跟自然并不同。 摄影的本身并非『自然』, 摄影是跟镜头、胶卷与感光元件有关。 这些都会造成”扭曲” 。重现这种扭曲,就可以产生你要的『写实』效果。 * D) e, i$ x5 j" ^) w
8 n0 _% b( r8 k) R4 C$ ?- {
所以透过这些操作,手边有摄影参考照片,随时观察让你可以确保朝正确的方向制作,即便是在建模与材质阶段, 要做出写实的效果就是跟这些透过镜头的最终效果有关。 + q9 S" Q# K7 f7 B&&U9 C$ M
让你的世界真实照片写实是要靠诈骗与戏法达成,目的就是要让观察者相信看到的和实际他们看到是不同的东西,你的目的是要产生影像的幻觉,让影像好像是”透过镜头” 看到的。 为了要帮助你的数位世界尽可能地和真实世界同,首先就是要让尺度正确。
当我们观看一张照片时,我们潜意识地获得了很多场景的资讯这包含了精确的场景尺度、 环境雾、拉长的阴影、景深,这些都是让我们判断这是玩具模型或是城市场景的线索。 例如移轴缩时摄影现场街道,其运作原理就是将这种线索,愚弄我们让街景看起来像小人国般。
0 Y, o- L3 v1 `2 y1 E4 j
如果我们根据真实场景建模、光线的衰减、景深,就会很接近真实的摄影效果,你不需要刻意造假。 例如,在这广景镜头下深的景深的雾气,传达了空间的壮硕感。
3 [$ }* K* n7 \
_23fb7e78ca_z.jpg (96.75 KB, 下载次数: 84)
11:49 上传
6 }3 @* Z8 J& N9 V0 x0 w
$ o3 Q+ K$ J3 U( Z8 M* q8 u
这不是一篇材质教学,但关于材质的几点还是值得说说。 差的材质会破坏场景的写实性,产生完美的材质需要时间,可能有很多书探讨制作材质(例如我推荐[color=rgb(51, 170, 255) !important]Grant Warwick的VRay教学)但是还是有些几本技巧你可以学,这跟材质与颜色有关。 &&s+ H2 ~# s( c5 Y5 ]: `
&&S- X, x6 r3 g
基本上你必须要小心不要把任何颜色的数值设定的太接近RGB的最大数值255。 不论是颜色或是材质都该避免,指的是个别颜色:红色、 绿色、 蓝色通道不可达到255。 过大的RGB数值会让加重你算图器的负担,增加算图时间,且算图结果会不写实。 过饱和的颜色,同样地, 你也不该使用全白会是全黑,因为这两种颜色不会在真实世界发现。 纯黑会吸收所有的光线, 纯白会让所有颜色反弹。 以下数值供您参考: 我大概用180, 180, 180最为白色,最多也不要超过200。
如果你在diffuse通道终使用贴图, 你确保RGB数值没有超过。 通常我会先在Photoshop中去饱和度, 你可能还需要微调贴图让其更吻合场景, 特别是饱和度。 例如本例中, 树使用不同叶子贴图, 有些我增加了色温, 让整体更加吻合。
_002a6a2860_b.jpg (251.73 KB, 下载次数: 77)
11:50 上传
8 H9 j7 {5 J, E( r* \
- v8 {( d& ^, Z* F
6 z( H" O, B0 b* v
确保灯光写实写实的规范也该涵盖到灯光、 天光。 天光或是太阳光比室内最亮的灯泡还要亮很多。 请记住, 当设定顶照光(dome lights)或是柔光补光, 如果你设定了写实强度的天光, 人造光与室内光源室内外的光源一起在画面中的话, 你很难算出跟你眼睛看到那样的画面。 ( V9 A* c3 K9 d1 v5 T. A& a/ f
我常听到室内外算图工作者有过度曝光的问题。 当他们使用真实世界的太阳或是天空强度, 渲染室内设计场景。 事实上, 这跟摄影师会遇到的问题一样, 高对比的状况。 电脑算图的优势是,我们可以渲染出高动态范围的影像, 有足够的色阶让我们在后制处理或是回复过曝的资讯。
) W" j$ n' z* Q/ V& Q
即便是这样, 在室内场景从窗外看到户外, 还是会过曝。 完美的光照或许是美术眼光的目标但会让你觉得不够相片写实。 以下展示了是内外光照的平衡, 室外过度曝光且带点蓝色光线(在室内添加了两个Norsouth softboxes, 帮助平衡照明)
( V4 K& {+ t) f( X) h$ u
_b19c60d319_b.jpg (226.95 KB, 下载次数: 72)
11:50 上传
9 W7 {9 X# ~9 S" R& t" x
1 V9 s0 m8 B' \' _) ?; B4 _. A$ e
写实的光线强度还有另外一些理由: 非写实的设定(例如过亮的光线配合过暗的摄影镜头) 材质会变得不准确或是难以预测。 例如, 如果你设定过高的反射材质, 因为过高所以你镜头必须要调暗, 如果你依赖材质库, 真实世界的光照才能确保材质能够正确地渲染出来。 我自己的模型库的材质都是根据真实世界的尺度建造的。 &&g) J4 x0 Y. I: C: @
将摄影机设定真实这部份很简单, 如果你使用V-Ray或是其他有提供物理摄影机的算图器, 请使用这类的摄影机,确保你能使用真实的光圈、曝光与iso数值。 / ~. ]" W* M1 `4 v( ^2 a5 G
- _2 u$ |/ G( d8 {6 C
物理摄影机对你灯光设定很有帮助。 如果你不确定蓝天或是阴天的亮度应该要多少才正确, 如果你架了真实的摄影机, 用全自动的方式摄影, 那你在软体里面用的物理摄影机就采用真实相机里的设定来拍照, 以此为起始点, 微调天光的强度, 直到接近你照片的天空强度。 就这样很轻易地推断出天空的强度。 正确地选择摄影机会影响到你影像的气氛。 你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相机与格式, 你可以玩玩底片版尺寸(film plate size) 变形或是焦散形状。 在下图中变形的焦散与浅景深造成了影像的电影感。
[color=rgb(51, 170, 255) !important]
像摄影师一样拍照尽管场景看不到的地方我们不建议你去建模,如果专案时程很赶, 知道哪些看不到就不去建模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纵然如此, 我还是喜欢尽可能地把整个场景都建出来。 理由是这样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场景中浏览, 找到好的角度, 专业的摄影师就会这样做(这时候用V-Ray RT特别好用, 如果你还是得节省时间, 省略建模, 在确认放置摄影机角度前, 请确保场景的规划是精确的) $ C7 l1 ~# j' s2 j% q
8 z& u4 i* v0 o
能够有比较好的自由度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把场景的3D物件都见出来。 我反对用平面贴图(例如窗外的树用一个板子加上贴图带过) 这样可以确保你在虚拟场景中拍照的东西透视感都是正确的, 讽刺的是, 不吻合的透视感不但是烂算图的特色, 也常在糟糕的工作室摄影见到, 看起来很假真的是致命伤(Nothing shouts “fake” quite as loudly.) 最后,当你在场景中找寻最佳拍摄景度时,请确保构图符合摄影感。 想要刻意展现你的建模多厉害是造成构图错误的主因,例如过分特写你的模型或是用不合里的广角镜取景, 会让辛苦建的3D场景最后的画面失败。 先想要你希望观众看什么很重要, 除了特写以外, 细节能让丰富您的摄影, 但细节并不是整个影像的焦点。
像摄影师般, 你也可以使用辅助光源、补光灯球、柔光罩,帮助你照明场景,或是添加高光效果。 试试不同透视, 切换单点或是双点透视, 看看哪种对于表现你主体比较好。 1 B, a( Y: [$ |/ H2 ]7 t+ F
例如以下强烈的水平或垂直线1/3取景、 精确的景深...等等元素让以下图片写实
_002a6a2860_b.jpg (251.73 KB, 下载次数: 81)
11:50 上传
* K3 C, O6 o&&I- J: h0 C* O, C1 u( w7 a
( a$ Q. \+ F/ g: m" i( R2 C& c
相反地,两点透视或是缺乏焦点的画面会让影像显得失败 7 s! f# u. Z% M0 X&&A8 ?1 x
[color=rgb(51, 170, 255) !important]+ V/ q* X&&r5 k6 {5 r&&`# A
这篇不是讲构图入门的文章,但还是别忘了摄影相关的东西作为参考,你可以发现很多构图、照明、建筑物、室内摄影等等知识,谈到构图[color=rgb(51, 170, 255) !important]Archdaily是个很棒的灵感来源。
* \2 b* x5 E. M% g. I! ~- d" [
算图设定与影像格式我的算图设定是用试误法学习而得,还有很多难以改掉的习惯。 这个方法对我很管用,对你可能也有用, 但可能不是最完美的, 这也跟你想要达成的画面有关或是跟你场景的特性与解析度有关。 : R" c7 c6 q0 l5 v4 h) [
我一开始会用LWF(线性工作流程),这是唯一能够达到自然的灯光衰减方法,特别是室内设计算图。 线性工作流程能够确保室外灯光充满了整个室内角落, 而不需要额外提高光线强度, 产生过度曝光或是超亮杂点等等问题。 我的色彩映像表(color mapping)类型都用线性加乘(Linear Multiply) 把Gamma数值设为2.2 ,在VFB中勾选sRGB按钮选项。
很多视觉化艺术家喜欢用Catmull-Rom反锯齿滤镜, 能在算图时产生锐利的效果, 但是即使你用很棒的相机镜头,大的感光元件,也很少能产生100%的锐利画面。 大部分都会在边界有点模糊, 不管是因为镜头或是数位相机的避免摩尔纹的滤镜, 都是这样。 8 Z) W% o&&P6 T6 b" ~0 s
模糊滤镜, 例如Area滤镜, 就能重现这种效果。 一般若是4K算图我都会把数值设定为2个像素。 如果解析度提升, 这个数值还要再更高, 这个让所有的CG边柔和化, 让算图的物件能够融合的很好。 8 H7 T* l1 y& Z' l
) c( l! s* Y8 N
这是百万像素的相片放大100倍, 是用好的50mm定焦镜头拍的,请注意边缘的柔和效果
SharpnessExample1.jpg (196.16 KB, 下载次数: 77)
11:51 上传
7 ~1 M) A7 l9 Z& h
; p! K4 @6 w4 v& Y# a&&a! i1 t
这是4K算图, 用2px area滤镜算的,并不很模糊,但并没有强化边界。 如果你要锐利化, 建议你在后期做会比较好 : ]( D! e# Q3 l&&h; l9 s
SharpnessExample2.jpg (151.29 KB, 下载次数: 77)
11:51 上传
( A3 Y/ g& ^* r2 p
最后,不用使用算图器中的clamp选项,且不要勾选sub-pixel mapping选项(如果你没勾选不会增加你太多算图时间,通常也不会) 这可以确保你最终影像是以32位元EXR格式储存,带有最多动态范围。 基本上,你会得到一张HDR影像, 你可以把它视为一张带有许多不同曝光数值的照片。 # c+ l4 Z/ X! j1 c( A( i
顺便一提,使用莱恩哈德色彩映像表(Reinhard color mapping) 类型的滤镜,让你得到更抢眼的画面,因为在高光的区域保有更多不可见的细节,但是这样会伤害你影像的动态范围,严重影响你在后制调整的自由度。 这些高光的细节,当你用线性加乘观看时,细节好像消失了,其实并没有消失, 你可以在动态范围的影像中,用后制的方式让细节显像出来。 接着我们就带出了后制...
7 x9 Y7 o6 ?1 V
后制后制有很多迷思, 这并不是达到写实的秘密, 也不是非常复杂。 因为我在3D里面做了很多(跟后制与2D手绘相比) 。 大部分的状况, 我的后制都相对简单, 但我还是得说好的、细微的后制, 能够让好的算图结果推向写实的境界, 但是后制并不能救回烂的算图。 如果你觉得3D原始算图结果不好,后制之后也很难变好。 所以在后制之前, 请确保你的3D算图是够好的。 ; S1 O* g9 C, _- W1 S$ |&&C$ g
" M3 T0 {- H5 M. Q
1 Y&&U. C! t" V' S
) s4 v&&I0 H) Q0 g
8 k8 \+ b3 G& Z+ k
(125.34 KB, 下载次数: 77)
11:51 上传
(270.4 KB, 下载次数: 74)
11:52 上传
(204.9 KB, 下载次数: 77)
11:52 上传
老外写的这些东西,
很好,有所悟
wodingwodingwodingwoding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default/.gif" smilieid="74" border="0" alt="" />
很强&&一般人还是很感悟的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default/.gif" smilieid="74" border="0" al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检结果多久能出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