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刘备的四字词语闲着没事干的词语,要二字的不要四字的

已解决问题
形容高兴的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语
提问时间: 04:25:31
浏览次数:3443
形容春天景色的词语: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万木争春、 万象更新、万紫千红、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风和日丽、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莺歌燕舞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春风拂面 春意昂然 春光融融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东风送暖 大地回春 雪化冰消 春风宜人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春和景明 莺歌燕舞 百花盛开 柳暗花明 草长莺飞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阳春三月 春寒料峭 姹紫嫣红 春光满面 人物外貌: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人物品质: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远千里 不敢告劳 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驽马十驾 勤勤恳恳 身体力行 事必躬亲 手足胼胝 手足重茧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 一身都是胆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军 浴血奋战 斩将搴旗 猪突豨勇 奋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坚强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死不足惜 死而无悔 至大至刚 其他 沉潜刚克 胆大如斗 胆大包天 威风凛凛 余勇可贾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 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⑽节俭 俭朴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轻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约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⑾善良 善良 设身处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既来之,则安之 乐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温柔敦厚 仁慈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和善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低眉 善气迎人 温润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耐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其他 人弃我取 山高水长 知书达礼 ⑿团结 团结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关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连 意气相投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高兴很多的词语比较常见的有神采奕奕神采飞扬洋洋得意乐悠悠乐滋滋喜洋洋笑嘻嘻笑眯眯笑呵呵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喜眉笑服喜在眉宇喜在心里大喜过望喜得流泪。趣味横生+生生世世+世事难料+料事如神+神出鬼没+没齿难忘+忘恩负义+义无反顾+顾后瞻前+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来龙去脉+脉脉含情+情见势屈+屈打成招+招摇过市+市井之徒+徒劳往返+返老还童+童牛角马+马首是瞻+瞻前顾后+后顾之忧+忧国奉公+公子王孙+孙康映雪+雪上加霜+霜露之病+病病歪歪+歪打正着+着手成春+春蚓秋蛇+蛇口蜂针+针锋相对+对薄公堂+堂堂正正+正中下怀+怀璧其罪+罪大恶极+极天际地+地丑德齐+齐心协力+力不胜任+任重道远+远见卓识 识文断字+字斟句酌+酌盈剂虚+虚舟飘瓦+瓦釜雷鸣 鸣锣开道+道不拾遗+遗大投艰 + 艰苦朴素 + 素丝羔羊 + 羊肠小道 + 道听途说 + 说长道短 + 短兵相接+ 接踵而至 + 至死不变 + 变本加厉 + 厉行节约 + 约定俗成 + 成仁取义 + 义形于色 + 色色俱全 + 全军覆灭 + 灭此朝食 + 食日万钱 + 钱可通神 + 神施鬼设 + 设身处地 + 地平天成 + 成年累月 + 月白风清 + 清净无为 + 为期不远 + 远交近攻 + 攻其无备 + 备多力分+ 分寸之末 + 末学肤受 + 受宠若惊 + 惊涛骇浪 + 浪子回头 + 头疼脑热 + 热火朝天 + 天高地厚 + 厚貌深情 + 情同骨肉 + 肉眼惠眉 + 眉来眼去 + 去伪存真 + 真脏实犯 + 犯上作乱 + 乱头粗服 + 服低做小 + 小试锋芒 + 芒刺在背 + 背井离乡 + 乡壁虚造 + 造化小儿+ 儿女情长 + 长歌当哭 + 哭天抹泪 + 泪干肠断 + 断鹤续凫 + 凫趋雀跃 + 跃然纸上 + 上树拔梯 + 梯山航海 + 海枯石烂 + 烂若披锦 + 锦绣前程 + 程门立雪 + 雪虐风饕 + 饕餮之徒 + 徒劳无功 + 功败垂成 + 成千上万 + 万象森罗 + 罗雀掘鼠 + 鼠窃狗盗 + 盗憎主人+ 人莫予毒 + 毒手尊前 + 前因后果 + 果于自信 + 信赏必罚 + 罚不当罪 + 罪恶昭彰 + 彰善瘅恶 + 恶贯满盈 + 盈科后进 + 进退两难 + 难分难解 + 解甲归田 + 田月桑时 + 时和年丰 + 丰取刻与 + 与世偃仰 + 仰人鼻息 + 息息相通 + 通权达变 + 变化无穷 + 穷途末路+ 路不拾遗 + 遗臭万年 + 年深日久 + 久悬不决 + 决一死战 + 战天斗地 + 地利人和 + 和而不唱 + 唱筹量沙 + 沙里淘金 + 金屋藏娇 + 娇生惯养 + 养精畜锐 + 锐不可当 + 当头棒喝 + 喝西北风 + 风雨同舟 + 舟中敌国 + 国色天香 + 香火因缘 + 缘木求鱼 + 鱼龙混杂+ 杂七杂八 + 八拜之交 + 交头接耳 + 耳鬓斯磨 + 磨砖成镜 + 镜花水月 + 月旦春秋 + 秋高气爽 + 爽然若失 + 失惊打怪 + 怪诞不经 + 经久不息 + 息事宁人 + 人言啧啧 + 啧有烦言 + 言必有中 + 中庸之道 + 道路以目 + 目瞪口呆 + 呆头呆脑 + 脑满肠肥 + 肥马轻裘+ 裘弊金尽 + 尽力而为 + 为富不仁 + 仁至义尽 + 尽心竭力 + 力透纸背 + 背道而驰 + 驰名中外 + 外合里差 + 差强人意 + 意在言外 + 外圆内方 + 方底圆盖 + 盖世无双 + 双管齐下 + 下车伊始 + 始终如一 + 一蹶不振 + 振臂一呼 + 呼风唤雨 + 雨沐风餐 + 餐风露宿+ 宿弊一清 + 清心寡欲 + 欲取姑予 + 予取予求 + 求神问卜 + 卜昼卜夜 + 夜不闭户 + 户枢不蠹 + 蠹众木折 + 折槁振落 + 落落大方 + 方寸已乱 + 乱琼碎玉 + 玉洁冰清 + 清风明月 + 月盈则食 + 食言而肥 + 肥遁鸣高 + 高朋满座 + 座无虚席 + 席卷天下 + 下不为例+ 例直禁简 + 简明扼要 + 要价还价 + 价值连城 + 城狐社鼠 + 鼠腹鸡肠 + 肠肥脑满 + 满腔热枕 + 枕石漱流 + 流离转徙 + 徙宅忘妻 + 妻儿老小 + 小本经营 + 营私舞弊 + 弊绝风清 + 清尘浊水 + 水磨工夫 + 夫唱妇随 + 随才器使 + 使贪使愚 + 愚昧无知 +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 来者不拒 + 拒谏饰非 + 非异人任 + 任人唯亲 + 亲密无间 + 间不容发 + 发指眦裂 + 裂土分茅 + 茅塞顿开 + 开路先锋 + 锋芒所向 + 向隅而泣 + 泣下如雨 + 雨丝风片 + 片言折狱 + 狱货非宝 + 宝山空回 + 回光返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价百倍+ 倍日并行 + 行动坐卧 + 卧薪尝胆 + 胆破心寒 + 寒木春华 + 华不再扬 + 扬长而去 + 去粗取精 + 精诚团结 + 结党营私 + 私心杂念 + 念兹在兹 + 兹事体大 + 大势所趋 + 趋炎附势 + 势不两立 + 立此存照 + 照猫画虎 + 虎背熊腰 + 腰缠万贯 + 贯朽粟陈 + 陈词滥调+ 调嘴学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生玉 + 玉卮无当 + 当场出彩 + 彩凤随鸦 + 鸦雀无闻 + 闻风而起 + 起死回生 + 生拉硬扯 + 扯篷拉纤 + 纤芥之疾 + 疾风迅雷 + 雷打不动 + 动辄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辖投井 + 井井有条 + 条三窝四+ 四衢八街 + 街头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开河 + 河山带砺 + 砺山带河 + 河清难俟 + 俟河之清 + 清汤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云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云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洁 + 洁身自好 + 好肉剜疮 + 疮痍满目 + 目不识丁 + 丁公凿井 + 井中视星+ 星旗电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气使 + 使羊将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风清 + 清夜扪心 + 心织笔耕 + 耕当问奴 + 奴颜婢膝 + 膝痒搔背 + 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当车 + 车载斗量 + 量才而为 + 为渊驱鱼 + 鱼游釜中 + 中馈犹虚 + 虚有其表+ 表里如一 + 一呼百诺 + 诺诺连声 + 声罪致讨 + 讨价还价 + 价增一顾 + 顾盼自雄 + 雄心壮志 + 志美行厉 + 厉兵秣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淫 + 淫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绶若 + 若有所失+ 失张失智 + 智圆行方 + 方枘圆凿 + 凿凿有据 + 据为己有 + 有眼无珠 + 珠光宝气 + 气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轩昂 + 昂首阔步 + 步履维艰 + 艰苦卓绝 + 绝少分甘 + 甘雨随车 + 车水马龙 + 龙飞凤舞 + 舞衫歌扇 + 扇枕温被 + 被发缨冠 + 冠冕堂皇 + 皇天后土+ 土阶茅屋 + 屋乌之爱 + 爱莫能助 + 助我张目 + 目挑心招 + 招风惹草 + 草率收兵 + 兵不雪刃 + 刃迎缕解 + 解衣推食 + 食古不化 + 化零为整 + 整装待发 + 发凡起例 + 例行公事 + 事必躬亲 + 亲如骨肉 + 肉跳心惊 + 惊弓之鸟 + 鸟枪换炮 + 炮凤烹龙 + 龙蛇飞动+ 动人心弦 + 弦外之音 + 音容笑貌 + 貌合心离 + 离心离德 + 德高望重 + 重蹈覆辙 + 辙乱旗靡 + 靡靡之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难免 + 免开尊口 + 口耳之学 + 学而不厌 + 厌难折冲 + 冲口而出 + 出谷迁乔 + 乔龙画虎 + 虎踞龙盘 + 盘马弯弓 + 弓折刀尽 + 尽善尽美+ 美意延年 + 年高望重 + 重温旧梦 + 梦寐以求 + 求全之毁 + 毁家纾难 + 难言之隐 + 隐恶扬善 + 善始善终 + 终南捷径 + 径情直行 + 行成于思 + 思潮起伏 + 伏低做小 + 小恩小惠 + 惠而不费 + 费尽心机 + 机关算尽 + 尽忠报国 + 国士无双 + 双宿双飞 + 飞灾横祸+ 祸从天降 + 降格以求 + 求同存异 + 异名同实 + 实至名归 + 归真反璞 + 璞玉浑金 + 金玉锦绣 + 绣花枕头 + 头没杯案 + 案牍劳形 + 形单影只 + 只字不提 + 提心吊胆 + 胆大心细 + 细枝末节 + 节用裕民 + 民脂民膏 + 膏唇试舌 + 舌锋如火 + 火伞高张 + 张冠李戴+ 戴月披星 + 星移斗转 + 转祸为福 + 福至心灵 + 灵丹圣药 + 药笼中物 + 物以类聚 + 聚蚊成雷 + 雷厉风行 + 行将就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断 + 断烂朝报 + 报冰公事 + 事预则立 + 立身处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绝 + 绝甘分少 + 少不经事 + 事不师古 + 古今中外+ 外强中干 + 干城之将 + 将机就机 + 机杼一家 + 家常便饭 + 饭糗茹草 + 草木皆兵 + 兵连祸结 + 结结巴巴 + 巴三览四 + 四面楚歌 + 歌功颂德 + 德厚流光 + 光阴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嚣尘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无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更仆难数 + 数见不鲜 + 鲜车怒马 + 马革裹尸 + 尸居余气 + 气冲牛斗 + 斗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陆杂陈 + 陈规陋习 + 习焉不察 + 察察为明 + 明知故问 + 问道于盲 + 盲人摸象 + 象齿焚身 + 身不由主 + 主客颠倒 + 倒凤颠鸾 + 鸾翔凤集 + 集苑集枯+ 枯木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里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外奇谈 + 谈笑封侯 + 侯门如海 + 海阔天空 + 空室清野 + 野草闲花 + 花颜月貌 + 貌合神离 + 离乡背井 + 井蛙之见 + 见仁见智 + 智勇双全 + 全受全归 + 归马放牛 + 牛骥同皂 + 皂白不分 + 分香卖履 + 履舄交错+ 错彩镂金 + 金城汤池 + 池鱼之殃 + 殃及池鱼 + 鱼烂而亡 + 亡羊补牢 + 牢不可破 + 破颜微笑 + 笑逐颜开 + 开宗明义 + 义薄云天 + 天南地北 + 北辕适楚 + 楚囚对泣 + 泣不成声 + 声嘶力竭 + 竭泽而渔 + 渔人之利 + 利令智昏 + 昏天黑地 + 地大物博 + 博闻强识+ 识途老马 + 马到成功 + 功德圆满 + 满腹狐疑 + 疑神疑鬼 + 鬼使神差 + 差三错四 + 四时八节 + 节衣缩食 + 食而不化 + 化整为零 + 零打碎敲 + 敲冰求火 + 火树银花 + 花好月圆 + 圆颅方趾 + 趾高气扬 + 扬汤止沸 + 沸沸扬扬 + 扬幡招魂 + 魂不附体 + 体无完肤+ 肤皮潦草 + 草长莺飞 + 飞鹰走狗 + 狗吠非主 + 主情造意 + 意马心猿 + 猿猴取月 + 月露风云 + 云蒸霞蔚 呵呵,我最厉害!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我喜欢的古典诗词(5)
我的图书馆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5)
第121首&& 点绛唇——王禹偁(cheng1)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家里靠给别人磨面粉度日,但他喜欢看书。   不论贫贱,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那一定是读出了乐趣,说白了,就是有这方面的悟性。     宋太宗太平兴国8年(983),乡村里飞出了金凤凰,王禹偁如愿以偿,金榜题名。   就像一个农村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关系网,没人提携,只能从零做起。   登进士弟后开始做官,先是到一个县里做主薄(办公室主任),第2年正式独挡一面,当了长洲(江苏苏州)县令。     如果问现在的学生,参加高考的目的,估计会N种答案。   古代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他们的答案会有多少种?想来不会太多,或升官发财,或光门耀祖,或济世为民。   有时想,如果哪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参加高考?   然后全国做一个统计,把学生的答案公之于众。   几千年来,中国仍在,应该感谢一些人,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学子们,是他们的正直,是他们的责任感,才使我们的国家延绵至今。虽然这些人在当时的皇帝眼里,并不招待见。     王禹偁有着乡村孩子骨子里特有的那种纯朴,更为可贵的是,遇事敢言,耿直倔强,标准的儒家。   这首词,就是作者在长洲做县令时所作。         [本词简析]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劈头第1句,就彰显了作者的个性,写江南,这样开头的不多。   “雨恨云愁”,显然是作者的主观认为,“雨”和“云”只是自然现象,没有倾向性。   心里郁闷时,看啥都不顺眼,性格耿直的王禹偁外露。     佳丽:美丽的景色,与现在的含义不同,不指人。   “江南依旧称佳丽”,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谁在“称”,是作者本人,还是他人?   应该是别人,因为作者已经“雨恨云愁”了,江南在他眼里,已经不美了。   目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欢笑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佳丽”是别人的事。     是他自己在“称”,能够解释吗?   如果这样,那么只能说作者当时还是理智的,知道江南是个好地方,只是自己的心情不好,纵观王禹偁的一生,他的理智很少战胜过激情,如果必须选择,我觉得还是前一种理解更靠谱。   “依旧”是对别人而言的。   “江南依旧称佳丽”这一句像润滑剂,使整首词读起来有一种音乐感。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作者继续宣泄着郁闷,“一缕孤烟细”中的“孤”正说明王禹偁内心的孤独,真实景象中,不一定是只有“一缕”,即使真的只看到了“一缕”,如果作者心情好,也会换一种轻快的语句。   “细”,自己力量的单薄和对前途的渺茫。   高手总是能抓住特定的景象来表达自己。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天际:天边。 征鸿:飞往远处的大雁。 遥认:远远地看见。    缀:连结。 行如缀:大雁飞行时排列成行。   作者抬头,遥远的天边,一群群大雁排列成行飞过。   “雨恨云愁”是作者自己人为的感受,看见远飞的大雁,作者再一次赋予自己的想像。   征:出兵远行。   这个“征”字,拟人化手法,大雁飞翔,只是自然界中一个普遍现象,作者强加给了自己的想像,认为它们是去“征”,是去实现理想。   对比大雁,想起自己,还不如它们。   “征”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凝睇(di4):凝视。 会:理解。   “凭栏意”,在诗词中经常出现,代表着惆怅无奈。   继续渲染,看着远飞的大雁,想到了自己,这种无奈,不知与谁倾诉。     江南好,大家都知道,这首词里,作者不写江南的美丽,而是通过江南的美丽,反衬自己孤独的心迹。      这就是王禹偁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人写过江南,心情好的,猛劲赞美,失落者,被美丽的风景同化,流连忘返。  王禹偁是一个真想干事的人。     喜欢“天际征鸿”这一句。
     王禹偁写诗较多,词仅这一首留世。     王禹偁家靠磨面粉生活,有一次,他去给一个名叫毕士安的官人送面,听见毕士安出了一个上联:“鹦鹉能言怎似凤”。让他的几个儿子对出下联。   看着没人对上来,王禹偁口出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   于是,受到毕士安的青睐,觉得王禹偁日后必有前程,就免费让王禹偁与他的儿子们一起读书,王禹偁遇到了好人。     王禹偁的仁途之路充满艰辛,苏州县令当了几年之后,调回京城,任大理评事,正赶上徐铉被一个尼姑诬告的案子,王禹偁断然判徐铉无罪,没想到且引起皇帝赵光义的不满,将王禹偁外贬。   后来,又爱惜王禹偁是个人才,又召了回来,由于王禹偁太仗义直言,皇帝再次受不了,第2次外贬。   很快又被召回,被任翰林学士,还是因为耿直,第3次外贬。   真宗继位时,又被召回,负责撰修《太祖实录》,不愿粉饰赵匡胤的王禹偁惹起皇帝的怨恨,第4次外贬。    第4次被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病逝外地,终年48岁。     中华民族的一根筋骨。     “天际征鸿”,一个极普通的现象,就能荡起作者的无限激情,由此,我们读出了王禹偁想建功立业的急。   按说王禹偁的仁途也算正常,没有门路,很多人不都是从县令开始做起的吗?   他肯定是想做更大的官,有更大的权利,但他肯定不是为了有更多的金钱。   令后人无色。     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至少应该有一半古文及诗词。       词谱对照: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可平可仄)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沙头雨》、《点樱桃》。双调41字,7仄韵。  
  第122首&& 酒泉子——潘阆(lang4)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作者介绍]     潘阆(?-1009),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汴京闹市,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中,有一位与众不同。   此人神采奕奕,旁若无人,身背一大药箱,找到空位后,落箱取物,摆摊吆喝,是一个卖草药的。   口若悬河,谈古论今,如果把他放到读书人堆里,可能不会耀眼,在百姓游走的区域,他这样的,就是出类拔萃。   天天如此,听他出口成章地叫卖,就相当读免费私塾,人气越来越旺,人越聚越多,引起“星探”们的注意。   上报朝廷,太宗赵光义尤其好奇,面见。   气宇轩昂的他,一照面就给了太宗很好的印象,2人开始神侃,从古至今,太宗谈及的内容,这个卖药人都能对答如流,一乐之下,太宗就赐他一个进士。   天上掉下馅饼,吃馅饼的人名叫潘阆,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是进士就做官,没有门路的,下放至县衙,当个主薄、县尉什么的,可潘阆不同,他有门路,皇帝亲自任命他国子监助教,温廷筠也曾任此职,可知在皇帝眼里,潘阆的学问有多大!   豪放不羁,喜欢交朋友,潘阆如鱼得水。   所结交的朋友中,有一位宦官王继恩,这个王继恩了不得,当时正是太宗赵光义的眼前红人。   后来王继恩犯事儿,蹲了大牢,此事与潘阆有关,怕受牵连,乘夜黑风高,逃出京城,远走他乡。   逃到中条山(山西省西南部),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潘阆的隐居生活并不安稳,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外出,见了陌生人就心里突突,本来豪放的他承受着这种战战兢兢的逃亡日子。   潘阆想起了从前,来京城前,自己曾畅游江南,江南的美丽景色,仍然记忆犹新,那时,是何等的快乐。   今非昔比,现在的他,没有了自由,做一个平民百姓都成了奢望。   痛下决心,去自首,潘阆到了京城。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太宗对曾经喜欢的潘阆没有太多的责备,甚至没做处分,让他去边远山区支农。   真宗赵恒继位后,对潘阆再次另眼相看,让他去滁州当了参军。   军队里的参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虽然是个闲职,但能白拿国家薪水,吃喝不愁。   自首,说明他还有良知,这样的人本质不坏。     生活再次安稳下来,潘阆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坎坷,深知仕途的艰辛,尔虞我诈,贪污腐化,潘阆越发怀念以前在杭州西湖的游历生活,那时,虽然清贫,但无忧无虑。   又想到了归隐,在为官弃官的两难选择上,潘阆犹豫不决,为官,吃穿不愁,归隐,一身洁净。   在这种矛盾心理支配下,潘阆在晚年共写了10首《酒泉子》,内容相似,都是追忆江南。尤其是这首,是其中的名篇。   最终,他选择为官。     [本词简析]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尽日:终日。 阑:同“栏”。   想起杭州西湖,整天在楼上凭栏发呆。   未必每天都这样,只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思念的程。    以下是作者“长忆”的内容: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清秋:凉爽秋季。   西湖肯定有许多心旷神怡的景色,热闹的,幽静的,此时的潘阆已见过世面,在他的心里,怀念的是那份远离尘世的恬淡。   这2句写得并不是大场面。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依约:隐约。 白鸟:白鹭。   这2句精确描写了西湖幽静的画面。   芦花丛中,传来隐约笛声,一群白鸟成行惊起。   声音并不算太大的笛声,就能惊起成行的白鹭,可知当时的西湖是何等的幽静,而且有着很好的动禽息栖环境,注意,惊起的不是一只白鹭。   虽然没有点明谁是吹笛人,可以想像吹笛人的心情是愉快的,作者羡慕。      作者想归隐,喜欢的是西湖的幽静,以上4句的描写都不是大场面。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回忆之后,作者回到现实,最后这2句就是他当前的感慨。   没事的时候,就手拿钓鱼竿,端详来端详去,他在想什么?   思入:想起。   “水云”当然是西湖的水,西湖的云。   抛开“寒”字,从“思入水云”看,作者还想回西湖钓鱼,过那种百姓悠闲的日子。   这首词的压轴就是最后这一句:思入水云寒。   “寒”字不易解释。   2种解释:   1.清贫。作者想再过那种普通百姓无忧无虑的清贫生活。   2.心凉。虽然渴望再过百姓生活,但自己又无法摆脱物质权力的诱惑,自己骂自己。     人个以为,后一种解释可能更符合作者的心态。   这是一首好词,远离家乡,打拼事业的人,可能读着有更多体会。     苏东坡看到这首词后,亲自抄了一份贴在厅堂的屏风上,以便随时阅读。   诗人石曼卿则请来绘画高手,按这首词的意境,用彩色给绘了出来。     潘阆最终没有弃官,人一旦拥有权势利益,想丢弃也是很难。清贫同样可怕,细想,人都很俗。   有些话,说出来容易,办起来错综复杂,实在是难。   物欲横流,打拼的过程,人格不断折磨,成功后,鄙视自己,失败了,又再启程。     喧嚣尘世中,曾经无数次努力寻找着真实的自己,找到了,但已不能还原,欲罢不能状,令我们俗并隐痛着,我们的大多数人就是潘阆,很普通。   人生多是折磨,除非忘却良知。       词谱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平可仄)   《酒泉子》又名《忆余杭》,八句,四十九字,上片两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第123首&&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作者介绍]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少丧父,家境贫寒,性情恬淡,好学。   早年曾游历江淮一带,很久以后,才回到杭州,开始隐居。
   林逋身上有2个与众不同的标签:不仕不娶;梅妻鹤子。   不仕:虽然中国历来不缺弃仕者,但细想,很多都是以前有过官职,而林逋从未涉足。   不娶:让人们猜测了上千年,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决不会无缘无故上这条船,肯定有事。     “梅妻鹤子”是别人的说法,并不是林逋自称,只是因为他太喜欢梅花和白鹤。     在江淮一带的游历,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正史野史没有记载,人们只是各种猜测。   他是真隐,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他曾20多年不去闹市,定力足的很。   是什么使他如此清心寡欲?我猜只能因为情。从他的“梅妻鹤子”也见端倪。   这样的人,内心必有寄托,就是他的“梅妻鹤子”。       [本诗简析]     山园:自已住处的山里园林,估计是作者自己开恳种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摇落:凋谢。 暄妍:形容梅花开得艳丽。   冬天里,百花凋谢,只有梅花傲寒独放。这2句写得普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2句是名句。   疏影:梅树的枝干稀疏地倒映在水中。   横斜:形容梅树的枝杆向外伸延。   水清:山涧中的水自然清澈。     “暗香”这2字,该怎样解释?   我所知道的最早使用这2个字入诗的,是唐朝的羊士谔,有一句“红衣落尽暗香残”。   按字面意思,应该指晚上的香气或幽香(稀薄的香)。我理解是幽香。   “浮动”,是指“暗香”随风飘来,时断时续。      这首诗是写梅花,这2句是写梅花的名句,“疏影”和“暗香”受人推崇。   “疏影”引申为不张扬。   “暗香”引申为不取宠。   梅树分很多种,有些种类枝疏花稀,所以“疏影”和“暗香”形容梅树可以说是比较精当。   但是,“疏影”和“暗香”并不是梅花所独有,肯定也有其它这样的花类,我觉得这2句只是一般的好,不是特别好。   不理解当时的宋人为什么看到这2句后,那么感动,他们感动是原因是什么?   让我觉得这2句并不是太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南唐的江为,前面介绍过他的“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他有2断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改了2个字,改得妙,但多少有点瑕疵。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冬天的鸟或白鹤,还是理解成白鹤好一些,因为作者养得就是白鹤。   “欲下”,是指白鹤想落梅枝。 偷眼:偷看,因为梅花冬季开放,独显高洁,令白鹤惊诧。   那么这个“霜禽”到底“下”了没有?从这首诗中看不出明确的答案,我的感觉就是发堵,读着不畅快。   “先偷眼”写得很传神,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的高贵。     粉蝶:蝴蝶。 合:应该。   如果蝴蝶知道有梅花,会断魂。   梅花与蝴蝶是很难同时出现的,这当然是作者的想像,也属于侧面描写。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微吟:轻声吟诵。 相狎:相亲相近。 檀板:吟唱时打拍子用的檀板。 金尊:珍贵的酒杯。    幸亏有这么好的梅花,轻吟低唱时可以做伴,不必俗气的狂饮和喧闹。      这首诗,主要是从梅花的侧面来写,感觉比较好,不是特别好。     林逋写了很多诗,总是随手扔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他说我活着的时候就不在意功名,还会考虑死后的事吗?显示了他本人的气度,不简单,够潇洒。   旁人觉得可惜,就把他的诗偷偷记录下来,大约300首。   林逋死后,当地政府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仁宗皇帝受到感动,赐谥号“和靖先生”。     林逋不仕,但全力辅导侄儿林宥(you4)科举,结果如愿,进士及第。     林逋的不仕,可以理解,他的不娶,让很多人猜测,包括我。   以下是个人妄想:   年轻游历江淮时,应该有过情爱,和某位女子心仪互倾,林逋写过一首词如下: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简单解析:      吴国、越国均为春秋时古国名,均在浙江。钱塘江北岸属吴国,南岸属越国。   古往今来,两岸青山见证了无数离合,只有当事人才懂这种离别。   本词上片属于泛指。     这首词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他和她虽然“罗带同心”但终归不成,千言万语时,“潮已平”,船该起航了。   最后一句“江头潮已平”很有韵味,张力足。     虽然不敢肯定一定是写他自己,由于他的不娶,我们就大胆往他身上贴。     按着这个推理,他们散了,一次失败就能终生不娶吗?一般不会,除非是非常非常地相爱,致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者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林逋传世的词,共有3首,下面介绍第2首: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简单解析:      金谷:金谷园,西晋首富石崇的安乐窝,一提起金谷园,就会想到在那里为石崇殉情跳楼的绿珠。   人去楼空,“金谷”已无主,春草乱生,余花满地,一片凄凉。这是上片,写金谷园。     一阕:一首歌。 长亭:十里长亭,古人送行的地方。 王孙:诗词中指出行的人,这里是林逋自指。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又是离歌”,显然是指作者自己与她的离别。    “王孙去,萋萋无数”显然化自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北东西路”,是说这些萋萋春草无数,实指作者自己的离情不尽。     从这首词,主观猜测林逋的她嫁入豪门并为他殉情,致使作者终身不娶。     林逋的第3首词:     霜天晓角——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甚处:不知什么地方。 玉龙:指笛子。 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冷清霜洁的夜晚,梅花开放,听着传来的《梅花三弄》笛曲,不由地想起她,心潮澎湃,月亮被笛声感触,翩翩而动。      梦绝:梦醒。 爇(ruo4):烧。 金兽爇:金兽形状或有金兽图案的火炉。   梦被笛声吹醒,火炉还在烧,说明睡得时间不长,然后就是一直听着笛声至天亮,由于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引发爱屋及乌,与梅花有关的一切皆为所爱,最后2句,表面上作者清赏的是“阶前雪”,实际上此时的雪,已有梅花情结。     林逋留下的这3首词,感觉比诗好,可惜数量太少。   梅花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与猜测她嫁入豪门并为之殉情并不矛盾。   以上纯属个人武断,如果猜测正确,林逋的一生不娶,为真男儿!     林逋死后,墓葬苏堤之上,与白居易相邻。   后来墓葬被盗,盗墓者大失所望,因为陪葬品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林逋,令人仰天长叹!     我更喜欢这3首词。
第124首&& 行色——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   犹赖丹青无处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作者介绍]     司马池(980-1041),字和中,陕州夏县(山西闻喜)人。     司马池在历史上不太耀眼,不如他的儿子司马光。   司马家族人才辈出,很少有没落的时候,留下了太多痕迹。   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万,喜欢读书,将家产给了同族。   长大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做官,当了永宁县主薄。   司马池上班不骑马,骑驴,说他没有经济实力吗?肯定不是,县令可能以为他作秀,不待见他。   也许是这位县令对司马家族的印象不好,偏见太重,东西两晋的书读多了,嘿嘿。     而司马池表现的丝毫不拍马,与上司搞得面不和心也不合,关系很僵。   有一次,司马池有事向县令汇报,县令把脸扭过去,面南而坐,司马池也来了倔劲,硬是把县令的身子给转了过来,上演了央视著名节目《面对面》。   一把手、二把手关系难处,工作没法干,上层处理的方式往往是二把手挪窝,司马池挪了,到了郫县(四川郫县),当了县尉(公安局长),级别还不如主薄,降级使用。   有能力的人总有机会。   当时有人造谣,说将发生军队叛乱,富人们携带金银财宝纷纷逃离,穷人百姓则人心慌慌,县令吓得以公务为名,出差府衙,躲了,一看县令这幅德性,主簿也不客气,就说自己生病,要回家休养,算做呆产假。   公安局长司马池一肩独挑,临时当了一把手,负责全面,安抚民众,组织生产,后来竞平安无事,造谣过后,司马池得到上级的嘉奖。   安丰(安徽寿县南)有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名叫芍陂(que4,bei1),由春秋时楚国的孙叔敖修建,而且安丰还是一个交通渡口,人来人往,客流很大。     后来,司马池任安丰的监酒税,宋初国家对酒征税,有专职官员。   这是一个闲差,没事的时候,司马池就手拎马扎去渡口休闲,打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目盯行色匆匆的过客,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     行色:这2个字有多重意义,这里指客旅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     陂水:芍陂的水。 陌:田间小路。 初穷:刚刚走完。 远陌初穷:远道而来。   这2句是说渡口来往的人面无表情,比水冷,比秋天的景象还凄凉。     犹赖丹青无处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犹赖:还依赖,幸好的意思。 丹青:红色、青色的颜料,这里指绘画。 无处画:不能绘出来。 遣:使。   幸亏这种客旅的这种行色无法绘画出来,否则会使人一生愁。     这首诗没有正面写行色的具体特征,通过比喻和假设从侧面着笔。   那么作者只是为了写行色这种表情吗?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司马池的写作初衷是什么?     以下个见:     行色匆匆,当然不会谈笑风声。   一幅冷峻的面孔,说明了什么?在没有熟人相伴时,是人的本性再现吗?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大课题。   孔子好像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强调“仁”,虽然“仁”有主观色彩,但还是倾向于人性本善。   孟子脾气急,说了出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正式提了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几乎国人都知道,这是先哲们的观点。   在孔孟几千年的教诲下,中国人有着更多的善良,并希望他人也善良,并将善良的功用推至极限,上升到人品。但国外不同,尤其是基督教,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观点对立,对人们行为处事的方法取决定作用,在中国,人治永远凌驾于法治之上。   本诗的最后2句,隐约感到作者在这方面的认知端倪。     唐朝间隔两晋距离太近,司马家族没出现大人物,窍以为是惮惧犹存。   司马家族一直很厉害。
第125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范仲淹祖上最大的官职为宰相,就是武则***的范履冰。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任徐州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大秘书),范仲淹2岁时,父亲病逝。   孤儿寡母无以为继,母亲谢氏不得不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的朱文翰。范仲淹随朱姓,改为朱说(yue4)。   随嫁改姓,也算正常。当然,2岁的范仲淹不晓这事。     继父朱文翰也是个县令小官,俸禄不厚,再加上原来就有几个子女,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从读过的资料看,朱文翰这位继父还是基本称职的。   后来,朱文翰调回老家,任淄州长史,淄州有一长白山,山中有醴(li3)泉寺,范仲淹就在这寺中寄宿读书,当时年龄大概20岁。   离开父母的范仲淹开始正式独立生活,很清苦。   记载说,范仲淹每天自己只熬2升粟米粥,放凉后切成4份,一天两顿饭,早晚各吃2份,中午不吃,切碎的生韭菜撒上盐,就是他吃粥的伴菜。   这样的生活,范仲淹没觉得有多苦。   一个人承受清苦的能力有先天性,像范仲淹这样的人对清苦不自觉忽略,容易成大事。   那么朱家的其它子女是否也同步清苦,书上没说,一家子开伙做饭,总不至于像范仲淹这样吧?   继父永远是继父,很难从真心里一视同仁,血缘关系锐不可当,就像跟丈母娘也叫妈。   总体上说,朱文翰这个继父也还行。     有一次,范仲淹回家,见哥哥们花钱随意,就说了几句,哥哥们不耐烦,说漏了嘴:“花我们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范仲淹诧异,去问母亲,母亲谢氏不得不说出实情,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像范仲淹这样饱学诗书的人。   离开朱家,外出求学,与母亲挥泪告别。去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理解并支持范仲淹。     当时宋朝有4大学府,应天府书院是其一,其它3所为:岳麓、嵩阳和白鹿洞。而且是免费!   范仲淹临走时,与母亲约定以10年为限,金榜题名做官后来接母亲。   范仲淹急了,在应天府书院是出了名的勤奋,“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昼昏怠,以水沃面。”     有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商丘,学生们都去观光,一览皇帝风采,唯独范仲淹没动,这叫定力。   同学中有一位是南都留守的儿子,看范仲淹实在太苦,就给他好吃的,范仲淹坚决不要,过几天,又给,范仲淹勉强收下,后来这位留守的儿子发现那些好吃的已经变霉发臭,知道范仲淹根本就没吃,不理解外加生气,质问,范仲淹感激地一笑,说怕吃惯了这些,担心以后粗粮淡饭咽不下。   人就应该有这等骨气。   没用10年,5年后,范仲淹金榜题名,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不久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接回老母,恢复范姓。     严重支持,顶。     朝廷官员恢复原姓要上报皇帝,范仲淹的上表奏章中,用了一幅对联: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伯越,乘舟偶效于陶朱。   张禄、陶朱就是范雎和范蠡,都改了姓。范雎原来在魏国,受排挤到了秦国,改名张禄,成为名相。范蠡帮勾践成功后,改名陶朱,远走他乡。伯(ba4)同“霸”。   范仲淹博学,能想起这2个都姓范且都改姓的人。   当时范仲淹33岁。     真宗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调任泰州(今江苏泰州),监泰州西溪镇盐仓税官。   泰州靠海地势低,海水灌田之事经常发生,以前曾有一堤坝,年久失修,前几任县令不闻不问,致使百姓无地可种,流离失所。   本来这事并不在范仲淹的管辖范围。   责任在范仲淹的心间涌起,准备插手,但直接上奏又属于越职,就请求两淮发运使张纶上报,并建议让他当这个县的县令,果然事成,范仲淹当了县令,准备修堤。   准备就绪后,正式开工,令范仲淹没想到的是,当中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凶猛,卷走了100多人,有人造谣说这是东海龙王发恕,建议停止修堤,再加上原本就反对修堤的人乘机发难,工程被迫停了下来。   朝廷派人调查,范仲淹据理力争,认为这是偶然事件,来者被说服,修堤继续。   又出变故,此时范母病重,范仲淹左右为难。   如果自己此时离开,这工程必停,如果坚守岗位,不顾老母,天理不容。   不但读书刻苦且充满智慧的范仲淹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案,他竟然再次说服张纶上报朝廷,不再做两淮发运使,改任泰州知府,以便主抓修堤事宜。   张纶照办,一次不成,再上报,又不成,连续上报了3次,终于如愿以偿。   范仲淹放心地走了,照顾老母。   这绝不是一般的气魄,一个小小的监税官凭什么如此调动上级。     范仲淹忠孝两全,孝,要靠实际行动,不能耍嘴皮子。忠要靠智慧,否则就是愚忠,弄不好会留下笑柄。   修堤这件事,大前提是为国为民,有一个最终别人驳不倒的理由,干好了就是业绩,干不好的可能性很小。   范仲淹当然想做更大的官,更大可能地实现自己济世的理想,找准一个点最关键,修堤这事就能让他闪光。   修堤成功,当时有2600多户百姓回归,安居乐业,为了感谢范仲淹,很多家庭改为范姓,这条堤后来改为“范公堤”。      之后,范仲淹调回京城,晋升为大理寺丞。这是朝廷对他的嘉奖。   新的工作刚刚开始,不料母亲病逝,范仲淹不得不回家守孝3年。   在此期间,两个重量级人物相遇并相知。     正巧晏殊被贬应天府(今商丘市),早闻范仲淹大名,约来相见。   一见如故,当时晏殊文采斐然,俩人成为文友。并邀请范仲淹掌管府学,就是让他当应天府学院校长。   范仲淹正是这所学校的老校友,当年就是从这参加了科举,接下这份邀请后,兢兢业业,以身为则,求学者络绎不绝。   当时范仲淹还在守孝期,不算正式管员,义务帮忙。     有一个故事发生:   有一位姓孙的秀才,拜见范仲淹,见他穿得比较破烂,范仲淹就给他十千钱,过了一年后,此人又来,依旧破烂,范仲淹又给十千,问他为何这样乞讨时,孙秀才凄然正色:“无钱养母,若日得百钱,则足矣。”    范仲淹受了感动,决定帮他,安排他一个学校的职务,月薪3000,从此孙秀才养母无忧,并跟随范仲淹学习《春秋》。   孙秀才玩命学习,范仲淹守孝期满上调时,孙秀才随即辞归回家,与范仲淹一并离开。   这个孙秀才就是10年后大名鼎鼎的孙复,以讲《春秋》著名于世。     范仲淹人品可敬,遇到这样的人,是一种福气。   3年期满后,晏殊极力推荐,范仲淹得以再次回到京城,任职秘阁校理,当时公元1028年。   秘阁校理是一个文官,负责校勘朝廷图书,比较清闲,但如果没有晏殊的推荐,范仲淹未必能进京城。   一个内心正直的人,他是闲不住的。     1022年,真宗去世时,皇帝仁宗只有13岁,由刘太后垂帘指政,到了1029年,仁宗20岁,理应放手的刘太后没有丝毫放手的意思,并要求在她61岁寿辰时,仁宗率文武百官举行朝拜大礼。   很多人有意见,但敢恕不敢言。   范仲淹上书抗议,认为在家皇帝可以上拜母亲,但率朝廷官员一起朝拜,有失皇帝尊严,并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   惹了刘太后,捅了马蜂窝,外贬为河州府通判,这是第1次被贬,以后还有第2次、第3次。   在这次事件中,晏殊起初表现的非常气愤不理解,因为范仲淹是他推荐的,如果范仲淹有罪,他属于推荐不当,也受牵连。   范仲淹反复向他解释,晏殊听不进去,最后,范仲淹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才算罢休。     在外贬出京之日,好友同僚为他饯行,有人说出心里话:“此行极为光荣。”   范仲淹的这次忠正表现,正合仁宗本意,想想仁宗肯定不满太后专政,当时只是摄于威严,不便阐明态度,对范仲淹不会怨恨。        1033年,刘太后去世,仁宗果然召回范仲淹,担任右司谏。范仲淹的官升了,可到年底时又发生了一件事。   皇帝仁宗想废郭皇后,范仲淹不同意,一国之母,不宜随便废除,强谏,仁宗忍无可忍,再发神威,贬范仲淹为睦州知府。这是第2次。   饯行时,又有人说了一句话:“此行尤其光荣。”   范仲淹一笑。
  & 睦州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范仲淹的心情尚可,想来这是皇帝仁宗的略施善意,他还是心疼这位忠臣的,只不过是没有顺从自己而已。     1034年,范仲淹又被迁往苏州任知府,因为苏州正在闹洪灾。   显然,在皇帝眼里,范仲淹并不是罪臣,是他手中的一杆枪,刺洪水猛兽,范仲淹有着治洪的丰富经验。   努力工作,不发牢骚,这就是范仲淹。   苏州是范仲淹的家乡,这次采取的方法与上次不同,上次是堵,这次是疏,借鉴大禹治水。   这次的成功,范仲淹又被仁宗调回京城,皇帝给他安排了一个新角色:天章阁待制。天章阁是新设立的部门,相当于文学侍从,或者说是皇帝的私人顾问,虽然没有具体官职级别,但位置显要。   当时的宰相是吕夷简,两人政见不和,吕宰相担心范仲淹从中作梗,就鼓捣皇帝让范仲淹去作开封知府,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京城知府是个苦差事,不好干,这样就给吕夷简有了很多抓小辫子的机会。   没想到范仲淹走马上任几个月后,将开封府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是腾出了很多时间,这叫能力,范仲淹真的不简单,绝不是只练嘴上功夫。   有了精力的范仲淹,有一次画了一张图献给仁宗,仁宗一看,是一幅官员升降图,全是人名,并一一注明,哪些是不应该升职的,哪些是不应该降职的,并特别强调,升职的大部分是吕夷简的亲信。   吕夷简急了,召集手下弟兄们群而攻之,对范仲淹反咬一口,告他越权行事、离间君臣,皇帝顶不住了,再贬范仲淹。   这次贬的地方是铙州(江西鄱阳),又有人饯行,又有人说了一句话:“此行特别光荣。”     范仲淹:“我已经光荣3次了。”   敢对宰相的用人不当提出质疑,范仲淹,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铙州路上,范仲淹的妻子病重,再加上一路颠簸,没多久病逝,这对范仲淹的打击很多,相伴了13年的夫妻,这就样撒手而去。   并没有长久沉浸在自我的悲痛中,依旧心系民众,有3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1.为了防止传染疾病,范仲淹建议少喝河水,多挖井,据说现在的鄱阳还留有不少那时开挖的古井。   2.有一位妇人喊冤,说是自己的丈夫在狱中被活活打死,范仲淹亲自过问此事,查明真相后,严惩了办案人员,并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滥用刑罚,禁止逼供,杜绝囚犯意外死亡。   3.铙州有很多人种茶,但茶税太重,百姓不堪重负,范仲淹上表朝廷,要求免税,得到批准后,民间立即流传出:“一章奏免贡新茶,惠及饶民千万家”     正是范仲淹这样的为官者,才使很多人对国家仍有信心。     还有更大的考验。   1038年,西夏党项族自立,国号大夏,正式脱离北宋,旋即进兵延州(今陕西延安),北宋损兵折将,情况危急,当时负责战事的是夏辣和韩琦,在韩琦的举荐下,仁宗将范仲淹调回,与韩琦一起作夏辣的副手。   在攻守的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夏辣与韩琦主张进攻,范仲淹建议先以守为主,然后步步为营。矛盾上交朝廷,宰相吕夷简没把西夏放在眼里,进攻,皇帝同意了。   结果残败,范仲淹的主张占了上风。   必须佩服范仲淹,非常的冷静,想想当时的***已经几十年没经战事,武将没经验,士兵没斗志,怎么打?   后来皇帝撤职夏辣,由范仲淹和韩琦各守一路。     范仲淹开始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战略。   首先修筑城池,巩固根据地,稳定住形势,然后逐步采取行动。   范仲淹看重了一个叫马铺的地方,它是西夏与其它几个少数民族来往的必经之路,艺高人胆大,派自己的儿子带兵突然占领,同时运载着建城材料,竟在10天内,构建了一座城池,西夏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派了3万人马攻城,范仲淹亲自指挥,西夏兵无功而返。   从此西夏变得比较孤立,范仲淹步步紧逼,建了很多这样的城堡,西夏犯难。     范仲淹友善当时的羌族,羌族首领来访时,屏退左右,促膝交谈,羌族首领感到了范仲淹的真诚,结果是常常羌族军队与宋军共同行动,给西夏的压力很大。   两军的这种对峙,后方供给是个问题,范仲淹上奏,建议军队实行屯田制度,自给自足,皇帝立即同意,为朝廷减轻了巨大负担。   此时的范仲淹,在皇帝仁宗眼里,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不但阻止了西夏的进攻,而且使自己处于优势,但也不能一举歼灭。范仲淹心里清楚,必须逐步进行,总有西夏坚持不住的时候。   还不能确定胜利的时间表,几年来的军旅生涯,范仲淹从一介文官变为统帅一方的军事家,感触颇多,思乡情绪油然而生,挥笔写下了这首留传千古的名作。
  [本词简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边塞的防守线,指镇守的延州。   这个“异”字,有几种解释:   1.延州的秋天与春夏冬季节相比,风景不同,是自己与自己比。   2.与其它地方的秋天比,延州的风景不同,这是由于延州属于战区,有一些人为的布置,还有就是作者心理的作用。   3.指延州与老家苏州的风景不同。   整首词写思乡,以为是第3种。   作者并没有埋怨延州的风景如何之糟,只是说“异”,作者的心胸非一般人可比。   这个字不要忽视。     衡阳雁去:秋冬之季,北雁南飞,相传飞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返,因为这时天已变暖。   “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一句有嚼头儿。   应该是这样字序:雁去衡阳无留意。由于平仄要求,“衡阳”与“雁去”对调。   那么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延州的大雁毫无留恋地向南飞去。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片的写景隐约含情。   大雁“无留意”地飞走,但他不能像大雁那样,他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有责任,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国家大宋。   对于自己,这个延州会是衡阳吗?至少目前还没有答案。   大雁飞至衡阳还有折返的时候,而自己镇守延州,归日无期。      人们一看到“雁”就想到“鸿雁传书”,这首词,个人觉得最好不要这样理解,老母已逝,妻子归天,儿子在旁边,他又没有情人,“传”啥呀?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泛指边塞周围的声响,包括很多,如风声、马声、士兵训练时的呐吼声等。   角:部队中的军号,根据吹奏的不同音调指挥部队,这里指收兵回城,结束一天的城外训练。   在一片四周的嘈杂声中,军队的号角响起,士兵回城,结束训练。      嶂:象屏障的山峰,形容高。      为什么“角起”,因为“落日”了,到了黄昏。   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作者可以静下心来环顾四周,此时映入眼帘的是百姓家里的“长烟”和“落日”,再看自己时,一座孤城紧闭。   遥望百姓家的“长烟”时,是否羡慕百姓的自在生活?   人在高山下,会有一种压抑,如果是“千嶂”,效果只能会更严重,况且这种状态已经几年,那种封闭孤独感可想而知,所以“闭”这个字虽是自然描写,实际是作者自己的心声。有什么样的心情,就写什么样的景色,还有那个“孤”字。      作者通过上片的景物描写,引出下片的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如果是酒的质量问题,说明作者当时生活艰苦。一军统帅喝不上好酒吗?更只能说明范仲淹与兵共苦。如果不是酒的质量问题,那就是作者的心情不通常——“浊”。      “家”,是指京城开封还是老家苏州?   作者的老母妻子都已离世,儿子跟着自己打仗,家里可以说没人了,想家是出于哪种情结?   这是连续劳累当中的躲避心理,范仲淹也是人,也有心累的时候,也想像着解甲归田的轻松自在。   那么就可以说他厌倦了这种戍边吗?不是,从作者的表现看,范仲淹一如既往,所以说这只是人的一种普通短暂心理。只能说明范仲淹真实不虚伪,尊重自己的人性。   作者当时50多岁,有落叶归根情结。   整首词,读不出作者对镇守延州有多大的埋怨,没有逃避的意思,所以不是向往京城的优裕生活,这里应该指苏州老家。      燕然未勒:典故,东汉将军窦宪打败匈奴后,乘胜追击,路过燕然山时,登高立碑。此处指还没有完成抗击西夏的任务。 勒:在碑上刻字。   虽然想家,但在作者心里,还是能分出主次,国家事大,自己事小。   “燕然未勒归无计”很关键,如果没有这一句,整首词就会变味,会变得重思乡而轻国家,格调会变低。   细看整首词,此句之外,可以说全是为了写思乡,有这句后,变得均衡起来。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羌族所产的一种笛子,音调凄凉悠扬。   “羌管悠悠霜满地”,让人感到悲凉。   “霜满地”,是实指也可能是虚指,如果是虚指,那就是化自李白的《静夜思》,想家了。   如果一个字或几个字有多意,而这些多意必然使人们对这首诗词产生多种理解,而这多种理解并不歪解作者的原意,这样的字句作者敢用。如前面的“浊”。   总之,这一句让作者“不寐”。      此时的范仲淹50多岁,白发斑斑,这个年龄还带兵戍边,非常人性地为自己流下一行泪。   思乡与戍边看似矛盾,但在作者的心里并不冲突,因为在范仲淹的心里,国家的安宁才是第一要义,思乡只是个人的一种情感流露。   思乡之情让人感动,思乡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又为作者的大义再次感动,使思乡更浓。     一首好词,无可挑剔。     以下几点体会与朋友们共享:     1.整首词的布局完美,场面很大。   第一句中的“异”字,一下子就将苏州与延州2个场景切换出来,场面顿时宽大,然后再切换至“衡阳”,像足球场上的长传,画面很有纵深感。   “角起”,以声音变换着读者的欣赏方式,然后又是景色“千嶂里”,再然后就是“长烟”、“落日”、“孤城”、“闭”,不断地变换。   人在读一首诗词时,大脑是有图像伴随的,景色交叉变换完成后,最后是一位白发老人的泪,很感人。     如果一首词只是片面的单独描述,读着会觉得累,多场景描写并非易事,选景用词很关键。     2.音乐感很足。      《渔家傲》这个词牌,每片的前3句都是7字,读着像七言诗,第4句,突然一变,变为3字,然后又是7字,抑扬顿挫特别强烈。因为由7转3幅度很大。   还有一点,这词牌,每句都押韵,读着有气势。   并不是所有《渔家傲》的词写的都好,关键还是看立意和选字。      3.关于最后2句。     最后2句是这首词的中心思想,作者在韵律上做了一些特殊处理。   整首词押仄韵,确切地说是押“齐”韵,至最后2句时转为“微”韵,但总体上并没有破坏,还可以算一个韵(韵母最后都为i),可是在读的时候,口感已经不同,有了明显的变化,看来作者是有意突出这2句。   整首词的重点是思乡,但读不出作者厌倦戍边的情绪,就这是范仲淹的伟大和真实,也突显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一首好词。       这首词后来传到京城,欧阳修读后不以为然,觉得格调不高。   有一次,一位战地记者去边塞采访,欧阳修将想好的几句写在纸上,让他交给范仲淹。   “战胜归来飞捷报,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意思是用这3句代替这首词的最后3句。   欧阳修太理想化了,他应该亲自践行戍边。   不管怎么说,欧阳修的这3句没有流传下来,被人们忘记,即使他当时文学泰斗。     范仲淹镇守延州4年,西夏不敢再犯,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西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封为夏国,边塞终于安稳下来。   1044年,仁宗皇帝调范仲淹回京,任命为副宰相,重用。   仁宗急于改革,让范仲淹拿出具体方案,范仲淹觉得应该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皇帝太急,不得已,拿出一系列改革方案。   共有10项,中心是整顿吏治。     仁宗信重范仲淹,这10项改革全部采纳,很快在全国推行,也很快受到了严重阻力。   经济改革相对容易,邓公的“包产到户”其实和西汉萧何等人的“不为而治”一样,只要不扰民,让老百姓自己去干,很快就能温饱。    最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因为这样必然要触犯一些人的权力利益,而这些人掌管着国家机器,如果这些人极力反对,皇帝心里就没底,除非不怕丢掉皇位。     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改革鲜有成功。   在利益集团的猛烈攻势下,皇帝顶不住,改革终止,范仲淹自请外任,然后不停改任,始终没有回京。   1052年,范仲淹被任命颖州知府,上任途中病逝,终年64岁。     无私才能无畏,范仲淹用一生的行为对此进行了精准的解释。   人能轻易无私吗?范仲淹这样的人,千年唯一。     范仲淹还有一个故事:   早年在长白山醴泉寺读书时,一天夜里,发现有一老鼠入洞,范仲淹好奇,就挖开鼠洞,发现有一堆白银,丝毫未到,将洞口还原。   后来范仲淹做了大官,醴泉寺想重修,就向范仲淹伸手求助,能不能让朝廷拨点款项,范仲淹回了一封信,将鼠洞藏银之事说明,主持依信行事,果然如此。   醴泉寺就读时的范仲淹,生活相当清苦,一份粥分4瓣吃2次,只有切碎的生韭菜伴饭。     “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毛泽东。     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词谱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可平可仄)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荆溪咏》、《游仙咏》。双调62字,上下片各5仄韵。
第126首&& 长寿乐——柳永
     尤红殢翠。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作者介绍]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     儒学世家,祖父是州里著名的儒者,父亲曾任南唐监察御史,归宋后,从头开始,重考科举并登第,官至工部侍郎。   柳三变还有叔叔、哥哥,也都相继金榜题名,这家人读书有悟性。   在这家的家庭,不读书不行,所以自小柳三变就饱读诗书,就等长大后金榜题名,还有一点与众不同,他精通音律。     拿到乡里的准考证后,柳三变进京试第。   想当年俺第1次出远门,路过北京时,眼睛不停地外瞟,首都的名头不是闹着玩的,头不往外探不行啊,小城市的人初临京城,可能都这德性。    估计柳三变两眼也不够用,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躺着看,爬着看,与咱不同的是,他不但看,他还有行动。   徜徉于灯红酒绿间,蹭身于歌舞楼榭中,醉倒在美人温暖的怀抱。   控制不住!     柳三变为什么这么不经折腾?繁华都市竟让他找不到北?   原因是有的,窃以为如下:   1.到京城就突然变了吗?肯定不是,他原本就是这种性格,外向、狂放,我行我素,是都市的强力文化氛围即刻将潜质引爆。   2.是完全生理需要吗?不要小看他,当时高档的歌楼妓院,那些女性主角们都是有文化的,懂音乐的很多,而且有较高的鉴赏力,不是每个人的词都唱,她有选择,柳三变在家乡时,就常给歌妓们填词,一高兴还自已填词带作曲。   猛劲往里钻,与自己的词曲天赋有关。就像一进书店,直奔古典文学书架一样。   天上人间火,与伴客是女大学生有极大的关系,这叫品味。原始的那点东西难于长久勾引文化人。   3.父母不在身边,已婚的妻子不在左右,男人就是匹野马。     柳三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吗?应该知道,为啥不好好地复习功课?肯定也复习,就是心难静,再说那时不像现在的数理化,有着N条公式,考试范围往往是几部经典,估计举子们都背的烂熟,全靠临场发挥。   家里爷们全是进士,老天爷能唯独薄情我柳三变吗?金榜题名乃囊中取物,他这么想着。   现实很得意,未来很美好的柳三变,自负地写下了这首词。       [本词简析]      尤红殢翠。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     尤:突出的。 殢(ti4):沉溺。   尤红殢翠:指作者沉醉于歌舞楼榭的女人堆里。   陡:突然。 狂心:狂妄不羁的心。   作者的心有了倾向,是喜欢还是坠入爱河?从整首词来看,是喜欢,属沾花追蝶。   酒楼歌妓,露水鸳鸯,作者追逐起来也猛得很。   柳三变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加入口语俚语,如“近日来”。     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
     罗:高级丝织品。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罗绮丛中:成群美女中。   笙:一种簧管乐器。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 可意:中意。    柳三变喜欢的这个人,人见人爱。   “有个人人可意”仍是口语。     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     她是如何的“人人可意”,作者开始描述。   解:这个字不好解释,很多书都解释成“懂得”,我觉得应该是卸妆的意思,因为后面有“严妆”。    严妆:演唱时穿得服装,就是演出服,比较正规严肃的那。 取次:随便。   “巧笑”,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一种笑?   “巧笑”一词最早出现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经·卫风·硕人》中的2句,用来赞美卫庄公妻子庄姜的。   肯定不是哈哈大笑,是一种微笑,而且肯定是有表情的微笑,这种表情到什么程度?若隐若现?我觉得应该是隐少现多的那种。   “巧笑”也不是那种不管说什么都笑的那种傻笑,应该笑的时候才笑,笑的很巧妙。   “巧笑”的人,在文人眼里应该是有品味,机警的,会猜人心思的。   见男人就扑的那种,柳先生肯定不入眼。     “取次言谈”,也不是东家子长,西家子短的瞎聊,应该是有品味的聊天,如果脑子里没物件,想聊也聊不成,这叫素质。这个她,应该是既有文化又有素质。唐朝的女诗人薛涛曾经就是歌妓。     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     知:在这里是记得的意思。 几度:几次。 秦楼:原指秦穆公为女儿弄玉所造的楼,这里指妓院。   有几次,柳永偷偷地留宿。醉:不是喝醉,是男欢女爱的那样醉。   真爽快,把这儿也写出来。   “密约”,当时作者可能初经此道,还不敢明目张胆。     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与这位女子有过几次“尽醉”之后,没舍没弃,继续热乎,俩人仍然携手,“香衾绣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上片写喜欢一位女子,写得很有层次,不乱。     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     一般说上片写她,下片该写自己了,但他忍不住,又补了这3句。     “情渐美”,2人的感情渐入佳境。   “算好把”,想想有好几次,与前面的“知几度”意思相近。   “夕雨朝云”,楚王游巫山遇神女的典故,本帖有过介绍,在这里指男女之欢。   注意“相继”,如果不喜欢一个人,不会这样。   把这事也写出来,柳先生狂放的可爱,但少儿不宜。      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     在男欢女爱的催化下,柳永开始发烧,抒怀自负。   仙禁:仙人住的地方,禁止凡人入内,指皇宫。   诗词中有些字真不好解释,像“春深”,意会容易,言传起来难,大概是形容神秘的皇官带给人的诱惑。   御炉:皇帝用的火炉。 香袅:形容“御炉”产生的香烟缭绕上升。   轩:殿堂前檐下的平台。 临轩:指皇帝不正座而在平台下接见。      这3句的意思是,即便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每年的科举考完后,皇帝都要亲自接见这些上榜的进士们,一是显得皇帝重视,二是皇帝也想亲眼看看这些国家的未来栋梁们长什么样,并出题当场测试。这就是所谓的“殿试”。   这3句柳永想像着已经榜上有名,参加殿试,想得远哈。     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参加殿试会怎样?   天颜:天子的容颜,指皇帝。 魁甲:进士第1名。   殿试,我定夺第一。   很狂很强大。     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恁时:那时。 好生地:好好地(方言)。 剩:多。 与:给。 我儿:我可爱的人儿。 利市:旧时指喜事或节日时所给的赏钱。   虽然很妄想,但妄想的很可爱,不抠门,知道与人分享。   “等着回来贺喜”、“好生地”这些口语、俚语再入词中。这种词语在作品中不应出现次数太多。   从最后2句看,柳永只是喜欢她,没有纳妻的意思。     一个恃才傲物的小青年,不知生活坎坷的柳三变。     可以说,柳永是宋朝第1个尝试专业写慢词的人,嘿嘿,给后人的解评带来麻烦。   柳先生的狂傲是有资本的,一懂乐律,二精填词,而且是慢词。   慢词不容易写,如果都似小令那样,语言含蓄精练,读着会感觉累,必须用直述的方式,用口语、俚语是作者的一个大胆尝试,对后来的元曲影响尤大。     整首词表现的就是一位有才气年轻人的狂傲,但很可爱。     人生是要交学费的,初出茅庐的柳三变把世界看得太简单,年轻。
  第127首&&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末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作者介绍]     科举失败。   柳三变踌躇满志,视囊中之物的科举进士竞擦身而过,这个挫折,他受的住吗?     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就骂街发牢骚,柳三变不是那种人,年轻的他开朗得很。   再说,他也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心理准备,自科举以来,一举中第者终归是少数。他家进士好几位,不可能都是一蹴而就。   并没怎么住心里去,明年再来。     继续玩。   仍然自负,当时已经在京城小有名气,玩慢词,人家终归是第一人,更重要的,有歌妓的鼎力支持,试想,柳先生将原有的曲调一改,再亲自填上词,然后歌妓们在各大酒楼,各档次的宴会上轮番演唱,那是啥气派。科举没过,但感觉依旧良好。     就像现在一首新歌,各大电视台隆重推出,晚会上不断有人唱,街头巷尾的百姓们也哼唧干唱,如果你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感觉怎样?那就是美。   有足够的资本昂头,在歌妓们前呼后拥中,将精力再次投入到他喜爱的词曲中去。   柳三变心理很健康。   写下这首词后,京城里当然又多了一首流行歌曲。      [本词简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黄金榜:即黄榜,被录取考生的名字写在黄纸上公布。   偶失:偶然失去。   龙头:状元。 望:希望。   “偶失”,说明了作者的自信。   “龙头”,上榜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想当状元。是真的自信还是给自己开脱?自信肯定足,开脱有一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明代:清明的年代。 遗贤:把自己看成是被遗漏的贤才。   向:语气助词。   柳三变心胸开阔,对国家没成见,对自己有信心。   有人说,“明代”是对国家的讽刺,我不信。当时宋朝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尚可,京城如此繁华,他乐在其中。     末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末遂:没得到。 风云:这里指大展宏图。 便:机会。   争:怎。 恣:纵情。 得丧:得失。   自己没得到这次机会,那就继续玩,议论得失没意义。这就是大度开朗的表现,不是太计较。   按现在的观念,作者不应该这个态度,应该认真复习,准备明年再考。   古代科举与现在高考不同,不像数理化这样都有标准答案,对错分明,都是考一些经典书籍的内容,就像现在的作文考试,临场发挥的因素很大,再说你写的文章,仁智各见,就看谁是主考官,有点靠运气。我相信参加科举的人,那几部经典一定背的已经很熟。   很多人的一生都伴随着一个“二元因素”,一是事业,一是喜好。以事业为主,以喜好为辅。这就是很多人功成名就后都想隐居的原因。   如果科举是这样考:短时间内连续考3次,至少2次录取者为进士,第1次失败的柳三变肯定不会“恣逛荡”,必集中精力准备后2次。   距明年再考还要等一年,这一年干什么?而他自己认为这次只是“偶失”,并不是自己水平不行,那就玩自己喜欢的,我觉得这也正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白衣:平民百姓,这里是柳永自指。   卿:古代高级官员。 相:宰相。 卿相:泛指高官。   超级自信。   “自是”这2个字,读起来语气太足。豪气超过李白。   科举当为状元,做官定是卿相。虽然“白衣”,自认“卿相”。      上片写自己落榜的不在意。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烟花巷陌:妓院。 依约:隐约。 丹青屏障:指妓院屏风上绘有漂亮的图画。   作者是词曲创作者,“烟花巷陌”当然对他有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俺写这帖,没事就看历史诗词书籍一样。   况且里面还有知音,不去这地方又能去哪?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且恁(nen4):暂且这样。 风流事:男女之事。 平生畅:一生欢畅。   反正现在也没到科举考试的时间,那就先玩。   况且男女之事,在他眼里也是世上最快乐的事。坐怀不乱的大部分有毛病,除非你有真爱。   作者很率真。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都(dou1):表示加重的语气词。 一饷(shang3):一会儿。    生命无价,青春短暂,先不考虑科举,这段时间还是尽兴地玩吧。   最后这3句,有人性的一面。如果现在看看周围大年龄段人的疯狂,就会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不过,并不是谁想玩都玩得起,得有资本,在“浅斟低唱”这领域,柳三变大大玩得起。     在正统思想观念里,这首词不看好,很多选本不录。咱俗,喜欢它。   尤其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有李白风骨。“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有李煜词韵。   越读越喜欢。     柳三变属于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历史定位是后者。   从介绍的这2首看,他是一位强劲的豪放派。下一首介绍的《雨霖铃》又是婉约派十足。   豪放派、婉约派俱佳。
第128首&&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介绍]     柳三变没想到科举再次落榜,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这次看不上他的不是主考管,而是皇上。   宋朝科举考试,主考官需将录取名单上交皇帝,一般情况下,这位大佬不会提出异议,因为还有殿试,到那时,你看谁不顺眼,再做决定也不迟。   当仁宗皇帝看到柳三变的名字时,脸色立即阴沉下来,露出鄙夷,“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柳三变被枪毙。   消息传出,京城哗然,柳三变上了头版头条,这个打击对作者是巨大的,这无异于判了柳三变的仁途死刑,而且是最终宣判,谁也不敢改。   国家公务员的名单上,柳三变这个ID被永久注销。   再也潇洒不起,虽然还去酒楼妓院,虽然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但内心已截然不同,看他的个人诗集,这期间没有作品。     柳三变曾经是何等的自负!   整个国家都是那一个人的天下,柳三变承受泰山压顶,无处可逃。   选择离开,再开朗的人也扛不住这种打击,辛苦准备了若干年,填词作曲只是他的爱好,梦寐以求的当然还是功名。   有一位红颜知己为他送行。     即使出走京城,外地官员也不敢任用自己,自知已无处可逃的柳三变被这份饯行异常感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本词简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这2个字,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作者走时是在秋天,每年放榜大概是在2、3月份,作者在京城被折磨几个月后,才决定这个痛苦的外出。   凄切:悲凉急迫。   这个季节,蝉的生命将要结束,鸣起来当然“凄切”,作者用这4个字,是实景实音描写,更主要的是写自己的心情,穷途末路,那个蝉就是自己。   长亭:古人设在路旁的亭舍,专为送别。   骤雨:突然下的阵雨。 歇:停。   后2句,包含了一些意思。   作者是在晚上走的,为什么不早上走?清晨没有渡般吗?肯定不是,晚上和清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清晨旭日东升,行人会受到鼓舞,有一股朝气在胸。晚上则不同,暮气低垂,符合自己的心态。   信心全无的柳三变,不愿早晨走,也许在他看来,面对那红彤彤的朝阳自己会有一种愧疚。   “骤雨”不会晴天突至,应该有气象上的预兆,也就是说,“骤雨”来之前,人们应该知道。   “初”这个字用意很深,“骤雨”刚停,作者就急于动身,还会再下吗?是有可能的。这说明作者很急。   本来知道要下雨,还决定走,而且“骤雨”刚停就急于动身,万一再下雨怎么办?一天也不愿意在京城多留吗?   这3句,没有写她,作者面对的是“长亭”。   她没有过早出现,这种分寸处理的很到位。这首词是写2种情,个人感怀和男女之情。   “长亭”,在古诗词里,是有特定含义的,面对“长亭”,就是面对离别,离别京城,就是离别自己的仕途。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京城外。 帐饮:设帐饯行。    无绪:这2个字的解释,书上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干净的二字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