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不上大学有出路吗什么出路

民国时期上大学要花多少钱?穷人的孩子读不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32年,北京颐和园附近挂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大洋,最基本的饮食开销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块大洋,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供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读大学?
民国时期大学的学费是不一样的,从几十块大洋到二、三百块大洋不等。
1932年,北京颐和园附近挂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大洋,最基本的饮食开销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块大洋,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供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读大学?
首先,在民国上大学得交报名费。民国没有统一高考,你高中毕业了想读大学,直接去你想要就读的那所大学报名就行了。报名的时候会让你缴纳报名费,一般是三五块大洋。例如1930年北大招收一年级新生,报名费就是三块大洋,同一年中山大学招收新生,报名费也是三块大洋。不管最终是否取得入学资格,报名费是不会退给你的。
几块大洋的报名费,听起来好像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不然。因为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各学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的时间。例如1931年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时间安排在7月份的6日到8日,而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时间却安排在7月下旬。民国的考生们为了提高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往往会同时报考好几所大学,然后挨个参加每一所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样一来,不光报名费要交好几份,而且还得花很多差旅费&&刚在南京考完,又赶紧坐火车跑到上海参加另一所大学的入学考试,肯定得花钱买车票以及住旅馆。
穷人的孩子读不起
各学校的学费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被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大学录取,第一个学年要缴六十块大洋的学费,而如果被清华大学录取,只缴四十块大洋就可以了。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当时都是私立学校,没有政府的补贴,学费很贵。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南开和复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百块大洋,而同济大学的学费则高达两百块大洋!
无论是每学年几十块大洋学费的公立大学,还是每学年一两百块大洋学费的私立大学,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读不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民国时代普通百姓的收入实在是低得可怜。
1932年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做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大洋,基本的饮食开销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块大洋,剩下的钱刨去看病、买估衣(不舍得买新衣服)、走亲戚、随份子,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碰上年成不好的时候还得欠债,供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读大学?
1931年,蒋介石的笔杆子、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的主笔陶希圣感叹说:&从小学到大学的几层等级,逐渐把贫苦子弟剔除下来,最贫苦的农工子弟们没有受初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升入中学的少数青年,大抵出于中资或富裕的工商业、地主、官僚家族,大学则是所谓的上层社会,即大地主、金融资本家、工业资本阶级的领域,他们的子弟是最能住进大学的。&
事实上,即使穷人家的孩子硬撑着上了学,最后可能还是会因为家里接济不上而被迫退学。1935年寒假,著名诗人臧克家收到他的一个农村学生的来信,信上说:&今年旱灾、虫灾,弄得五谷不收,我家经济破产,下学期我爸不让我再上了,我一直哭了三天也没法,老师,你想想这是个什么世界啊!&
不一样的学费
当然,也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一定没有出路。在民国,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考大学,一般会选择师范院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及各省的省立师范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很多师范院校甚至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当年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报考大学时,正是因为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他才不得不报考了学杂费全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民国所有高校当中,教会学校和医科大学这两类高校的学费是最高的,而且收费项目也很多。例如设在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在&五四运动&那年,每学年学费高达两百块大洋,此外还要收取二十块大洋的书籍费、十块大洋的校服费,学生去实验室做试验,还要缴纳24块大洋的试验费,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也要花10块大洋办一张借阅卡。但是物有所值,教会学校收费虽高,校园环境和教学质量也相当优越。
首先是住宿条件好。在北洋政府时期,北大的学生六个人一间宿舍,宿舍楼里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冬天没有热水供应,学生冻得发抖;而身为教会学校的燕京大学,两个人一间宿舍,每间宿舍都配备了浴缸、电话、饮水器和洗衣设备,学校不间断供应热水,每个楼层还都有一个小厨房,嫌大伙房饭菜不合口味的学生还可以在小厨房里自己做饭吃。
其次,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流的,大多数教科书都用英文编写,任课教师也多为外籍教授。例如,上海浸会大学全校50名教授,其中22个是美国人,老师用英语讲课,学生用英语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口语水平高得吓人,只学一两年英语,就能跟老外顺利交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武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大家:穷人的孩子还有必要上大学吗_百度知道
大家:穷人的孩子还有必要上大学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没文化,工地搬砖,相亲,生娃,生下娃后,家里还穷,不上学,没文化,工地搬砖……死循环。穷人不上大学这想法堵死了穷人家孩子所剩不多的上升到更高阶层的通道之一。让孩子上大学,不一定给他们能带来好的工作,让他们过上多好的生活,但可以让他们提升视野,有改进生活,向上爬的动力。命运本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如果穷人的孩子不上大学,唯一的出路就是早早步入社会,但是因为没有学历,很多平台都进入不去。上了大学,至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成绩好就有必要
要是一般上了也没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你必须得上大学,但是……——纪录片《出路》中的“贫穷”
我的图书馆
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你必须得上大学,但是……——纪录片《出路》中的“贫穷”
核心导读《为什么贫穷》是由8个纪录片组成的谈论贫穷的系列纪录片,2012年11月起在70多家电视台全球播出 (中国台湾PTS和香港RTHK均加入播出,大陆至今还未在电视台播放),观看人数达5亿人。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导演们,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尤其是探讨中国读书致贫的第八集(陈为军导演作品)值得关注。陈为军给《出路》想好的英文片名叫“Chinese Dream(中国梦)”。然而弗雷森和迈耶一致投了反对票。“什么叫中国梦呢?”迈耶说。最后的英文片名单刀直入:Education,Education(教育,教育)。你必须得上大学,但是……——纪录片《出路》中的“贫穷”南方周末 | 季星 阎彬“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讲台下坐着的是联合国副秘书长、丹麦王储妃、赞比亚商业部长、中国的外交官员……弗雷泽背后的两块大屏幕上,是一个用着同样激动的语气说话的中国面孔,他叫王振祥,湖北一家自考学院(弘博软件教育学院)的招生老师。荧幕上,他正在向来参加“招生会讲座”的家长慷慨陈词:“读书,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最好出路。至少在中国,这肯定是的。”其实他心里完全清楚,这些话只是用来骗骗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王振祥不知道自己的声音和影像会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会场出现。把他的面孔以及中国大学教育这个问题扔到联合国大会桌子上的,是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出路》和与另七部纪录长片和80部纪录短片探讨着同一个主题:“为什么贫穷”。影片剧照“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日,湖北高考分数发放。在这之前的几个星期,28岁的王振祥已经来到赤壁市,从周边城市与县镇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开办“讲座”,进行“招生”。他带着“死任务”:每场讲座下来,至少要有三个学生去注册,交100元的“注册费”。“严格来说,我们不是一个学校。我们就是把学生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王振祥对着镜头说。2007年,王振祥入职弘博软件教育学院,最初学校和他的约定是,他做平面设计老师。一年之后,弘博要求他以及其他老师“下放”到各个市镇去“进行讲座”,“支援市场”。“否则就要自动离职,他们拿这个要挟我们。”王振祥告诉记者。正在不堪忍受之时,王振祥认识了26岁的摄影师程春霖,他主动提出:“我这里有个很好的题材,你可以拍这个。”弘博软件学院本身是弘博集团之下的一个教育品牌,教授平面设计等课程。在越来越热的职业教育以及自考学院琳琅满目的大气候下,它摇身一变,也成为一个“学院”。学院主要的招生对象是农村出身、考不上一本二本的孩子。在王振祥眼里,农村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相对好骗:“教育产业化这么多年,基本上来说,所有的优势都集中在城市里面。农村的小孩进不了大学,他们只能选择我们这种:对你的分数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最终又会发给你一个文凭的商业性质的学院。”程春霖把王振祥的故事告诉了纪录片导演陈为军。2003年陈为军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描述中国河南农村艾滋病家庭的纪录片,获英国国家纪录片奖等四项大奖;2007年他的《请投我一票》获奥斯卡提名。《请投我一票》跟拍了一个小学班级里三个孩子竞选班长的故事。项目起源于STEPS的纪录片计划“为什么民主”。正当陈为军和程春霖开始投入拍摄王振祥和“弘博”的时候,STEPS的南非开普敦的制片人唐·艾德金斯(Don Edkins)找到陈为军,这次的新项目主题是“为什么贫穷”。陈为军觉得他的新项目和“为什么贫穷”这个主题“天然契合”:“如果一个人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却还是不能改变命运,依然贫穷,那么这样的群体是否就该抬起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问题?”影片剧照“十个手指只留了一个哪”“我那个时候,大学里有一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比例,照这个比例,农村的孩子都能进入‘211’,进入‘985’,”陈为军对记者说,“但现在,农村孩子很难进入好大学。原因就在于教育的不公平。农村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越来越差,稍有不错的老师,会迅速被挖到城里的中学去。一个山区里三四百个学生,考到一本的可能只有三四个。”王振祥每天的工作是,到达一个村镇,下到高中,开一间教室,做一场演讲。用投影仪放漂亮的照片:整齐的授课教室,极具现代化的商业报告厅,颇有气势的阅览室。然后他抑扬顿挫如朗诵般,向满教室表情茫然的家长说:“书,是甜蜜的。知识,是甜蜜的。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收获体面的工作,拥有高品质的生活。”“什么阅览室啊,项目实验室啊,商业报告厅啊,学习室啊,没有一个是我们学校的,全部是百度上找的图片。”做完演讲回家,王振祥脱下衬衫领带,换上T恤,一脸疲惫。2010年6月下旬,程春霖在一次弘博的“讲座”上遇到了来自赤壁市车埠镇的王盼母女。王盼刚刚高考结束,只拿了388分。上一本没可能,上三本上专科则需要大笔学费。弘博的学费是每年12500元。王盼的母亲戴任珍天生手指残缺,但性格非常爽朗。戴任珍站在教室外面对王振祥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的家庭:王盼一直在镇上念书,没有去过城市。王盼的爸爸先天有些痴呆,夫妻二人在车埠镇的砖厂搬砖为生,搬一块砖赚5厘钱。在老家村子里,还有快要一百岁的爷爷和奶奶,他们这辈子没见过电视机。然后她说起自己的女儿多么想要念书。“初中的时候老师问她,你为什么要上学呢?她说:我上学是为了脱贫。”说到这里,她笑了。在她眼里,王振祥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师”。王振祥勉强应和着,好不容易熬到了结束,回到自己的旅馆,立刻换了身衣服坐大巴走人。他一边换衣服一边说,“变回人类了”。“我不想和这些家长有过多接触。心理压力很大。”王振祥想到王盼母女,“家里这么穷,过来把这钱送给弘博。搞鬼啊……没良心啊。”在王振祥的招生经验里,曾有农村出来的孩子,全家卖了猪卖了牛卖了房子卖了田地,供他一年的学费。在程春霖看来,王盼一家是“一个非常极致的家庭”,非抓住不可。在检查完所有程春霖的证件之后,戴任珍终于认定这是一个“比较成熟,也比较可信的孩子”,答应了他的拍摄请求。2010年的8月和9月,程春霖在车埠镇,和王盼一家人同吃同住。陈为军也多次来到车埠镇,和王盼母女“聊生活,聊想法,聊希望”:“这些孩子的家长跟我的年龄差不多。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机会跳出农村,是因为没有在高考这条路上取胜。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的孩子一定要进大学。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除了一本二本之外还有大量的三本大专。他们不知道这种‘大学’和他们当年的大学是不一样的。三本的学费,四年下来估计是七八万,他们肯定没有这笔钱,但是他们会尽其所能把孩子推进去,希望孩子能改变命运。”陈为军发现戴任珍除了在砖厂做工,还有一份“兼职”:帮乡亲哭灵唱夜歌。这种古老而传统的鼓盆而歌的方式,需要哭灵人结合死者的生前故事,用押韵的方式去歌唱。陈为军请求戴任珍:你唱了那么多别人的故事,能不能唱一段自己的故事?思考片刻,她对着摄像机唱道:“十个手指只留了一个哪。看到别人都把学上,我的心里都羡慕得很哪。也想背个书包上学哪。妈妈哪,听完是眼泪滚哪。”影片剧照输在Excel上花了那100元注册费之后,王盼最终没有进入弘博,不是因为识破了弘博的“骗局”,而是家里每年确实拿不出12500元。王振祥曾经跟弘博的人提议,把那100元退给王盼,但他最终也不知道这100元到底有没有退。王盼去了另一家大专院校学工程设计,学费一年6000元,她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如果我不读书,我不知道以后我还能做什么。至少现在,我觉得我很好。”她对记者说,“至于助学贷款,以后工作了,我哪怕一个月赚一千,慢慢还,一定能还清。”陈为军是在2011年3月,武汉各大校园招聘会上找到万超的。这个圆头圆脑的男生就读于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一所三本大学。在人才市场上,万超一次次坐下来介绍自己,紫色衬衫被汗水浸湿。他央求招聘人员不要把自己的简历放在最下面,并表示什么都愿意做。“我只是想要在武汉生活下去。”面试的时候,万超这样回答。“我要工作。为什么他们不要我?我不是211、985。一定是这样。”好不容易有一家清算公司打算录用他:考核期10天,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工资每月1500元。万超对着程春霖算了一笔账:一个月租房500元,中午伙食费337.5元,话费100元,加起来就是937.5元,工资几乎消耗光。然而那家清算公司在十天之内就把他辞退了,理由是万超的Excel用得不熟练。在和同班同学的散伙聚会中,万超在KTV昏暗的灯光下喝多了,蹲在地上大哭。房子已经租了,借了朋友和父母的钱,但是工作还没有任何着落。说服他接受拍摄的人是程春霖。程春霖告诉他,虽然自己的专业是电子信息,但拍纪录片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作为同龄人,他能为梦想不放弃。”万超告诉记者,他接受拍摄,是觉得这算是一件支持程春霖的事。“年轻人做事很难的,特别是没有资历和背景的话。”万超的家庭并没有那么困难,他只是耻于向父亲借钱。一次次面试,从希望到失望,他忽而兴奋过度,忽而愁得一晚上都睡不好。有时他也怨恨陈为军和程春霖的摄像机,它跟着他去找工作,进入公司的面试间、办公室,让所有人都认为他对工作的态度是儿戏。为了节省房租,他搬去朋友家住。经过一整个夏天的寻寻觅觅,他在远离武汉市中心的地方找到了一个财务类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还是有一些期待的。”万超告诉记者,“但是找工作越找到后来,自己会有一个越来越简单的想法。就是起码在你生存的城市,你能活下来。”影片剧照“什么叫中国梦呢?”王振祥早就不想干了。弘博软件教育学院往老师身上压招生任务,他忍无可忍。“宁可学校把我裁掉,我也不想做了。要不是为了拍这部片子……”王振祥对记者说。2010年高考季过去,关于他的拍摄结束,王振祥立刻辞了工作。现在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市场宣传。弘博软件教育学院换了一个名称后仍在运行,收入比以往更好。陈为军把这部纪录片命名为“出路”。“任何一部纪录片都不可能像万能钥匙。如果身处贫穷,或者身处底层的人看了我的片子,他会突然感觉到: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我身处的游戏规则出了问题。继而他举手要求发言、要求改变,这就是解决贫穷的一条道路。”艾德金斯主动请缨做陈为军的制片人。陈为军和程春霖想把更多笔墨落在王盼和万超身上,而艾德金斯认为重点应该放在王振祥身上。“只有老师最能讲述‘体制’(System)和‘政治’(policy)问题。我们必须向全世界的观众讲述背后的故事,切中要害。”艾德金斯对记者解释,“你在中国,当然很能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语境和背景。但是你要是不在中国,就很难理解。”最后的剪辑方案是:以老师王振祥为主线,学生王盼和万超作为两条贯穿的线索,一个高考失败,进入了貌似梦想天堂的专科院校,一个则从梦想天堂的大学中走出来,进入残酷的社会。陈为军给《出路》想好的英文片名叫“Chinese Dream(中国梦)”。然而弗雷森和迈耶一致投了反对票。“什么叫中国梦呢?”迈耶说。最后的英文片名单刀直入:Education,Education(教育,教育)。关注“纪录片”微信公众号,回复“为什么贫穷”,即可获取该系列其他7集纪录片正版观看网址及1080P高清资源。下面简单的介绍其他七集的概要:第1集 动画贫穷史全球每年有1亿3千万人诞生,出生在哪通常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从英国到美国,从柬埔寨到塞拉利昂,主持人Brain Hill一路行来,见证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全球新生儿“出生大乐透”。塞拉利昂,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那里,我们遇见了正怀着她第五个孩子的孕妇Hawa,目睹了众位产科医生挽救新生儿与孕妇的壮举。可令人不禁测然的是,好些刚抵达Gondama转诊中心的孕妇们,也已尽濒死边缘。在柬埔寨,婴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远比于他们顺利长大成人升入高中的可能性高得多。在那里,36岁的Neang和他12岁的儿子,为了照顾家中的小妹妹们和怀孕的妈妈,正在街上的垃圾堆里寻觅着食物。在英国,有4百万婴儿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那里,我们遇见了22岁的单身妈妈Lisa,她肚子里正怀着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虽然Lisa努力工作,不想当那种吃国家补助的单身妈妈,可面对每月1400磅的花销,她无可奈何。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新生儿死亡率不断攀升。在那里,我们遇见了孕妇Starr,她的丈夫和她的两个孩子。就在一年前,他们无家可归。而孩子们也成了美国1千6百万无家可归的孩子中的一员。这部心酸灰暗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下了让人不忍卒读的新生儿夭折画面,借以提醒世人,这个发达的世界,居然还有如此高居不下的新生儿夭亡率!第2集 人之初性本穷全球每年有1.3亿个新生儿。他们的生存机会全凭运气,就看出生在哪个地区。在欧洲,每1000个婴儿有6个会在一岁前死亡;非洲则是82个。在美国,每3个孩子有1个长大会肥胖;在柬埔寨,儿童营养不良的机会比上高中还大。在塞拉利昂,每8个母亲就有1个难产而死。第3集 有钱有庇护在美国,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对穷人来说却是一个坏消息。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 740 号是全球最尊贵的住宅大厦之一,住户是美国万中选一的顶级富豪。向北10分钟车程,过了哈林河,是另一段公园大道,位于南布朗克斯区。这里失业率达19%,半数居民得领食物券。主张人人机会均等和努力工作的美国梦宣称,出身南布朗克斯区的人有机会入主公园大道 740 号。但这个梦还能成真吗?影片主张超级富豪不只买下这栋顶级公寓,还买下整个制度,用来为自己牟利…第4集 耕者无其田2008 年全球粮食系统开始瓦解。受到饥荒威胁,有钱国家开始到开发中国家收购农地,改变农业面貌。非洲国家马里,75% 的人口务农,但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等亟需土地的有钱国家,租用马里的农地,要把大片土地开发成农企业农园。许多马里农夫并不欢迎这种作法,认为这是帝国主义再现。马里发生军事政变后,开发商被吓跑,但马里的农民能否靠自己克服粮食短缺,避免贫穷?第5集 摇滚救贫穷声援穷人的知名人士中,名气最响亮的当属爱尔兰乐手鲍勃(Bob Geldof)和波诺(Bono)。但他们的演唱会和声援活动当真让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脱离贫穷了吗?鲍勃、波诺和比尔·盖茨在片中畅谈有效游说的方式,以及如何迎合政客追求排场和人气的弱点。第6集 生财有盗瑞士小村吕施里空税率低,居民非常富有,而且税收多到花不完。这都是拜一位居民之赐:伊凡·格拉森伯格,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公司的执行长。嘉能可公司在非洲赞比亚的铜矿,并没能为赞比亚人带来丰厚的税收。赞比亚拥有全球第三大的铜矿储藏量,但国内60%的人口每日收入不到1美元80%的人失业。影片根据原始公文研究,道破跨国企业在非洲运用的税务制度。第7集 太阳能妈妈拉菲雅是个没念过书的贝都因人妈妈,住在约旦沙漠。她得到机会去赤脚学院受训。这个学院训练贫穷小区的中年妇女成为太阳能技师,为自己的小区提供电力。这里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但是在看不懂、听不懂英文的状况下学习电子组件还算是小事。拉菲雅如果想完成课程,得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包括失去孩子。回复“为什么贫穷”,即可获取该系列8集纪录片正版观看网址及1080P高清资源。
馆藏&24757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读大学是不是真的只是穷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 - 知乎1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穷孩子无力交付巨额学费失学 穷了怎么上大学?-网易教育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
穷孩子无力交付巨额学费失学 穷了怎么上大学?
日19:15:17  
  编者按:这是一篇在某著名网站上引起众多争议的帖子,作者提出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穷孩子们因为无力交付巨额的学费而失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是接受现实,从而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呢,还是拖着、赖着这巨额的学费不还,亦或寻找更积极的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拷问着每个学子的心……
  观点一
  不能用损人的方式利己
  ■侧评
  我看了漂泊的这个文章里提出的准备如何赖帐的方案后,感觉非常震惊。
  我完全理解他以及他们的无奈,但是我绝不赞同他的赖帐的方法。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损人利己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危险是促使整个社会信用的崩溃。虽然最终的责任并不在他,但是他这个观点产生的严重后果却无法让别人承担。
  作为一个大学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较高的成绩,获得了进入大学的通行证,这都应该祝贺他。他遇到的上学困难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银行贷款他已经使用了,从这里看,他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像他这样取得了录取通知书的、困难家庭的孩子,有的还因为无法获得融资而失去了圆自己的大学梦想的机会。
  现在他毕业了,这也应该祝贺他。他毕业时,实际上也就是他应该“归还贷款”的开始,所以他肩头的担子依然沉重。因为他不仅要与同学们开始面对狭窄的就业渠道问题,会有同样的迷茫,更重要的是,他还比别的不需要贷款的同学负担更重,所以他在心理上压力比较重。怎么办?努力承担,别无他法!
  当年你承借贷款读大学的时候,你就必须明白:你将承担更重的负担。对前途(仕途、钱途)的预期让你“忽视”了成本,这可以理解。但是签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承担责任!为什么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呢?因为“贷款读书”是符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游戏。这个游戏让每个参与者都受益。而他准备赖帐的想法却让这个游戏仅仅有利于他自己,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贷款的钱并不只是政府的,银行的存款更多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他们相信这些钱放在银行里面运作会“安全”。如果借款人都像你这样准备好了赖帐,那么这种“不安全”就将使得整个金融体系跨掉!届时受害方是全体参与游戏的人:作为参加工作了的他,往银行存钱的时候,你还敢存吗?
  当你作为一个消费者,买到灌水肉的时候,吃到掺加了尿素的油条的时候,当你质问“关于诚信:这样的生活,我们还要忍受多久”的时候,不要别人来回答,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答吧。
  这个社会有不少的不公平,你、我所遇到的不公平责任有不少在别人,但是也有不少在我们自己。我不反对你指责别人的错误,但是我反对将责任统统归咎与“别人”。
  市场经济承认“人之初,性本私”,但是这个利己的过程不是损人的过程,必须是参与游戏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的过程。
  观点二
  高收费改变了大学生阶层的结构
  ■李颖
  我是一所高校的讲师,从事教育工作将近10年,以下结论是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出来的。
  我发现,大概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高收费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其结果是带来了整整一代大学生阶层结构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未来30年间中国中坚力量的构成,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走向。
  我的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现在大学生中城镇生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现在的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0%,三成左右,四五年前——在大学高收费之前,学生中农村学生基本占了一大半——本来应该是七成,但由于城镇子女少、教育资源占有多,所以农村生的比例大概占五六成,由于农村尤其是贫困学生相对更为勤奋,所以在名牌顶尖学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更大。
  而现在不同了,根据我的调查和感受,现在学生中城镇生源居多,已经占到大半以上,有些地方占到七八成,和国家总体人口结构恰恰相反。
  笔者认为,这显然和高收费的市场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由于高收费,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上不了大学,或上不了名牌大学,大学生的阶层结构正在慢慢起着深刻的变化:
  1、考上的农村生放弃上学,虽然教育部承诺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但事实上贷款并不容易。
  2、学生考前放弃报考名牌大学,很多贫困生选择报考师范、军校、较偏僻或一般的学校。目前基本情况是,名牌大学收费最高,在5000~1万元之间,师范略低,军校免费,偏僻的学校学费和生活费也低。很多优秀贫困生为了不增加家庭负担,而报考军校。这种情况和美国类似,在美国从军的很多是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的。
  3、农村生丧失学习动力。由于学费高昂,考上大学已经不是喜事,所以很多农村学生不像以前那样勤奋拼搏,拼了也于事无补。即使熬完了几年大学,能不能找到工作也是难题。
  可见这种高收费的市场效应就是使大学生的阶层结构迅速起变化。农村生减少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农村生多来自贫困地区,能够同情贫穷,至少是理解贫穷。而且无庸讳言,农村生的刻苦程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孝顺父母,热爱国家的程度,似乎比城市生略高。一般而言,他们更有打抱不平,为家国天下,为弱者群体呼吁的冲动。当然,这些都是根据我的印象作出的不严谨概括。
  我认为,高收费遏制了中国社会正常的社会分层流动,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高收费,扼杀了穷人的动力和梦想,改变了未来社会的阶层结构,改变了社会精英的结构,进一步漠视了弱者的利益和出路。
  附原文:
  让我告诉你:穷了怎么上大学
  ■漂泊
  现在国家教育产业化,年年进行扩招,许多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许多家庭苦不堪言,看到有父母为学费一事跳楼自杀的新闻,我的心情愈加沉重。
  穷就不能上大学了吗?
   能!当然能!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首先,不要太依赖于国家助学贷款,那跟你没有关系,因为你穷,可能银行会怀疑你的还贷能力(当然不排除个别现象)。
  更不要想着成为某个助学项目的受益人,虽然新闻每年都报道,其难度最起码相当于中了一个一等奖的福利彩票。
  在这里我可以教你几个非常实际而且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怎么进大学校门? 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做这个要脸皮厚,而且信念坚定。如果困难不是特别大,可以先借一年学费,反正以后的就不管了。
  第二:进了校门怎么办? 只要进了校门,你就不可能被轰出去了,除非你自己想走人。至于学费的事,你再也不要去考虑它了,管它交多少呢,反正我没有钱,所以交钱不关我的事,你的任务是赚够你的生活费。
  第三:毕业了怎么办? 转眼四年要毕业了找工作怎么办呢?最好在没出校门之前就把协议就签了,因为这时不用毕业证就可以,不还钱,想从学校里领毕业证?你是想也别去想。
  后记:
  至于说你欠的那几万元的学费什么时候还,那就看心情吧。如果将来事业有成,就多赞助学校些钱也无所谓;如果混得太差那就等吧。
  但你应该永远记住一句话:你欠的钱是国家的所以你应该永远忠于国家,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我也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您的发表的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font color=-08 00:00)
&& 论坛热贴
&& 热力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op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考不上大学的出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