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息央行会放水吗中国要跟吗,央行会不会加息

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美国加息次日,中国央行宣布“加息”!
&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利率区间上调到1.25%-1.50%,正式迎来年内第3次!
  加息世界震动,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后,香港金管局上调基准利率至1.75%。在此之前,、等央行也已经分别宣布加息。
  这时大家把目光盯向中国,到底要不要跟着加息?美国加息次日,央行以这样的举动回应:
  1、央行进行了2880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是3.25%,上次是3.20%,上调5个基点;
  2、央行进行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2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
  利率分别是2.5%、2.8%,此前分别为2.45%、2.75%,上调5个基点;
  3、12月14日晚间,路透和香港日报均报道,央行还上调隔夜、七天和一个月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各5个基点至3.35%、3.50%和3.85%。
  至此央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加息”,但需要注意,这一次“加息”不是上调基准利率,中国的基准利率是存贷款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之间的借贷利率。咱们普通(,)日常交谈提及的央行加息指的就是上调基准利率。
  而12月14日央行上调的MLF、逆回购、SLF实际上指的是央行与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
  上调MLF、逆回购、SLF利率与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有啥不同呢?
  第1种:假如央行上调基准利率,意味着银行只能以这个为基准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确定给企业、居民的存款和贷款利率,可见,基准利率的上调会快速传递到企业、居民的资金成本中。
  第2种:假如央行上调MLF、逆回购、SLF利率,传导的链条是这样的“银行向央行借钱成本提高-银行迫于资金成本提高不得不抬高对居民、企业的存款或贷款利率”。
  可见,央行上调上述两种利率最终都能抬高整个社会的借钱成本,这些年MLF、逆回购、SLF利率影响越来越大,甚至不亚于基准利率,原因有2点:
  1、MLF、逆回购、SLF都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重要工具,所不同的是,MLF偏长期(6个月或1年),逆回购偏短期(7天、28天等),而SLF借钱的对向主要是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原来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主渠道是外汇占款,这几年,外汇占款逐渐下降,央行通过MLF、逆回购、SLF向市场投放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大。
  2、日开始,央行已经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自日起,央行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告诉我们自此以后银行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浮动空间,实际上意味着基准利率作用弱化了,而央行-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央行上调的MLF、逆回购、SLF利率实际上和美国基准利率是一样的,美国的基准利率指的就是央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只不过美联储加息的幅度是25个基点,中国“加息”的幅度是5个基点,力度比美国弱一点。
  那么这次央行为什么要“加息”呢?央行相关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是这样解释的:
  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较强,公开市场操作投标倍数较高,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
  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客观上仍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对控制宏观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什么意思,央行的话可以翻译成这样:
  1、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给商业银行们借钱是采用投标方式的,投标倍数越高,资金的需求量就越大,供小于求,资金的价格自然会上涨,即利率提高。
  2、第2就是跟随美联储加息,对此,研究局前首席经济学家这样说:
  利用美联储加息之机允许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适度上行,可向国际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协调、稳定中美利差之意,特别是警告海外做空力量,央行随时有准备应对的措施。
  那么本次央行“加息”,有哪些意义和影响呢?
  1、央行上调MLF、逆回购、SLF利率意味着央行年内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也就是正式的加息。此前原本都以为央行在12月美联储加息之后上调基准利率,现在上调的是央行-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调高基准利率了。
  小白认为明年可能央行会将基准利率提高一次,因为央行-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提高,会导致市场利率(银行-银行之间借钱利率)提升,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就好比股市上的均线和股价的关系,不能偏离太远,在市场利率引导下,央行当然得提高基准利率。
  2、楼市:市场利率提高了,房贷利率自然也会提高,会抬高新购房人的买房成本,不过在基准利率没有提高之前,对存量房影响是不大的。总之,在房贷利率+“四限”的背景下,明年楼市仍然会以微涨或微跌的面目呈现。  3、股市:央行“加息”我觉得对股市影响有限,影响比较大的是货币供应,因为股市是资金市,在目前央行控制印钞增速的情况下,明年应该是震荡市。具体的我在12月1日《2018年,到底要不要?(资产配置篇)》有过分析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美国加息次日,中国央行宣布“加息”!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人民币不会进一步明显走强,美联储今年晚些时候和2018年的加息将对人民币构成压力,而由于低迷的通胀率,中国央行将不愿加息。摩根士丹利预计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60。
更多黄金外汇原油行情分析交流合作添加微信
热门品种交易动态
成交量持仓量持仓多空比挂单量挂单多空比品种胜率
关键词阅读:
重要性指标内容预测值
(小时分钟后)2017中国央行会不会加息?人民币贬值仍持续
[摘要] 本文主要从:等方面进行分析,2017中国央行会不会加息?人民币贬值仍持续。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不加息都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但从最近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看,我认为中国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加息这种大招,因为主动加息意味着刺破泡沫。
美联储12月加息落地,预计明年还将加息三次,2017中国央行会不会加息成为关注问题,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不加息都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分析认为加息的可能性很低。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且美联储对未来的预期比市场预估还鹰派。
靴子落地,一阵寒意席卷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加息紧跟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中国会不会加息以及何时加息这个问题,成了市场上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
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不加息都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但从最近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看,我认为中国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加息这种大招,因为主动加息意味着刺破泡沫。
加息的可能性很低
而之所以说两难,首先是因为如果要维持国内的高负债成本和金融泡沫,就必须维持较低的实际利率,从这一点来看,央行并没有多少加息空间。
加上本来到了年底,现在市场流动性非常紧张,加息无疑是直接引发债务危机刺破泡沫,所以短期内想加息是不可能的。
从近期中央经济会议的定调也可看得出来,在货币政策方面,指出要&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当天国内债市异动之后央行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就可以看得出,这个&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策略主观上是不会改变的。
如果以&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来看,至少短期之内央行要刺破国内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不可能的。之前暴涨的城市的房地产还是会高位盘整或者微跌,而更多的地方有可能还会上涨,整体来看要有大的松动迹象不可能。
事实上,自从2016年之后,国内多个城市密集且步伐一致地出台楼市限贷限购政策,直接高位锁死楼市,通过限制交易来维护楼市的稳定,这正是避免楼市&大起大落&的做法,也贴合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的&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还是继续印钱维持债务
但以上都是从国内根据自身能做的事情采取的措施,属于主观性意图。事实上现在的形势非常复杂,外围环境的影响更大。美联储加息之后2017年比市场预期的加息次数还要多1次,如果央行不加息,中美利差将持续收窄,资本外流会进一步加速。
资本的外流加速,直接影响的是汇率稳定,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和离岸汇率都接近7,破7在我看来毫无悬念,并且市场预期这种贬值还会继续。资本外流加速引发的汇率贬值问题,最终会传导到金融市场。
而汇率贬值问题传到到金融市场,它会往整个金融系统最薄弱的杠杆点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信用紧缩,最后就是被动式去杠杆,而且是规模化地被动式去杠杆。这在美联储加息当天债市的暴跌已经被验证。
我们假设央行现在不加息,而是被动式地到了明年或者后年某个节点再加息。但时间越往后,加息的风险将从资本外流风险+利差风险转变为信用风险,即便汇率初期反应可能会相对稳定,但很快会承受比加息之前更大的贬值压力,债市的危机可能是坍塌式地爆发。
但中央已经定调了,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防止或者延迟债务坍塌式爆发危机,央行最后还是会选择继续印钱的方式来对冲债务问题带来的金融冲击。
但债务违约的事情依然还会发生,央行持续印钱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债务都安全。这从12月19日的新闻就可以看得出来:央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这则新闻说白了就是明确定义为第三信用,也就是商业信用,投资的人风险自负!
人民币贬值依然持续
在美联储加息之后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和当下资本外流加速的背景下,相比居民换汇带来的影响,企业偿还外债和外企留存利润汇出的影响事实上是更大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情景,现在国内是出台了各种外汇管制措施来限制资本外流的速度,也同时在已经持续6个月不断抛售美债让汇率渐进式贬值,这些都是央行手上的牌。
但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从未改变,其实早在12月16日,中国银联结算汇率已经跌破7了。大家看图就知道:
但这种通过限制资本外流的各种做法我认为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是短期之内的权宜之计,毕竟无论怎么限制,外汇储备还是会流失,这就是在考验央行的外储的底线区间了,现在已经差不多只剩下3万亿美元。
从央行持续抛售美债的行为来看,我认为这个底线区间已经越来越近,如果这样的话,最终央行还是会进入保外储放弃汇率的模式,汇率有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跳贬,最后央行可能是以市场化的名义放任汇率贬值。
物价全面上涨 通胀开始
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必然上涨,因此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已经开始,这将传导到国内商品的各个环节,物价上涨已经开始。
另外目前国内在进行高压态势地环保整治,这势必影响到供应端,造成一些商品供给的短缺,结果也只会引发物价上涨。
事实上,物价上涨这两个月来已经抬头,我认为接下来会更明显。而物价上涨这种通胀现象,给了央行继续印钱一个最好的理由,通过印钱继续维持债务问题。
今年过年,估计大家都会有一个直观感受,那就是物价攀升得更厉害。而2017年,我判断将是一个高物价、高房价和人民币爆贬的年份。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2017年的投资理财方向,也必须紧跟趋势走,这样才能赚到钱或者减少损失。根据上面关于宏观面消息面的基本分析,投资理财的风险防范,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2017年投资风险绝对陡增,不确定因素更多,投资安全是首先要强调的,有时候甚至你手握现金比拿出去投资还要好,这是现金为王的做法。
2、基金方面不建议投资债基,债务市场目前风险越来越高,债市的牛市早就过去,债基很可能是亏损的。
3、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不会改变,有条件的可以配置美元现钞让自己的财富保值,但国家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
4、股票市场整体上不会大的行情,个股分化严重,这方面看你的选股能力了,可关注石油、中药类、农产品类的题材。
5、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要更谨慎,相比之下这方面的债务信用更低,经济环境差的时候,要更注意风险防控。
6、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再当成一定保本还有利息的事情了,需要你更谨慎去对待。
7、黄金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产品,价格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一般用来在通胀严重和提防各种黑天鹅事件出现时配置保值。但从强势美元崛起的形势来看,黄金并不值得投资。
工作调换养老保险转移流程一览。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企业年金怎么提取?退休养老规划。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
2018年企业退休养老金连续14年上涨 各地调整后当年足额补发。养老金调整后,各地发放到位的具体时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对退休人员而言,无论各地在何时开始组织发
个人如何买养老保险+相关步骤+申请材料。携带户口本原件、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到户口所在地的社会和劳动保障局进行注册登记
抗癌概念股有哪些?抗癌概念股龙头名单,江苏吴中(600200)、恒瑞医药(600276)、天瑞仪器(300165)、泰和健康(000790)、大恒科技(600288)、和佳股份(300273)、安科
基金亏了死守会回本吗?及时割肉还是抓紧补仓。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事,挑适合自己的菜,即使是巴菲特或者索罗斯也是如此。
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男女最佳生育年龄。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3~30岁之间为最佳时期,男性为30~35岁,女性最好不超过30岁,男性不超过35岁。
养老金基数怎么算?缴费比例一览。这个基数主要与本人的工资基数相关联,与未来的养老金数额、与社会平均工资无关。但是如果你的实际收入额过高或过低于社会平均
产检社保能报销多少钱?生育基金费用清单,具体情况要看你参保险种,综合医疗,去检查时,医院会自动报销那一部分费用。而生育险,则产检同住院分娩时才能享受生
东莞城中村出租屋租金300元/月都无人问津是为什么。据了解,东莞有12个街道的出租屋空置率超过30%,其中万江街道的空置率则达到了近50%,可见这房屋市场是有多么
国际黄金行情
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镜像转载本站内容,违者必究!
备案号:粤ICP备号-2
粤公网安备 31号  美国央行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1.50%-1.75%,并暗示2018年还有两次加息。预计会在2019-20年更加陡峭地加息。将在4月份提高资产负债表缩减力度,以便与利率正常化计划保持一致。美联储重申其预计经济表现支持进一步缓慢加息。  同时,美国央行预测,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不断增强,未来几年利率将升至高于预期的水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持续扩张,就业市场维持强劲。美联储将逐渐减码政策宽松。通胀率应该在未来几个月有所上升,逐步加息将继续支撑经济状况,今天的加息动作符合逐步加息的进程,过慢加息将对经济构成风险。通胀和薪资压力的上行压力是渐进的,美联储试图在加息上采取“中间立场”,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FOMC仍认为中性利率还是相当低。  22日早间,香港上调基本利率至2.0%,隔夜美联储加息,宣布年内还将加息两次,但2019-20年加息速度将加快。随后,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将在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购买港元,将确保港元兑美元不低于7.85。预料港元兑美元短期会触碰7.85关口。  对于中国央行今日会有何举动,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究竟是调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还是调整基准利率,业内预期仍存分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短期来看仍将采取政策利率上调的方式。具体表现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调幅可能相对有限,“可能是5-10个基点。”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认为,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必要,央行或许在4月份中旬前进行此项操作。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强调,从国外来看,此次美联储3月加息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如期加息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市场此前有所预期的加息4次并未真正落地,但从本次加息点阵图来看,加息4次可能性较上次增大很多。从国内来看,基本面企稳,去杠杆持续推进,央行或将提高OMO操作利率。就债市而言,我们支持今年上半年央行可能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非对称加息可以成为央行操作的选项之一。从国际政策周期、经济周期以及利差扭曲等方面来看,我国债市仍旧承压。因此,我们坚持近期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仍将处于3.8%~4%的区间,并有望逐步回升至4%的中枢的判断。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有宇宙真理,一切可控
  加息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
  鲍威尔首秀:加息进程太慢会对经济构成风险
  不论加不加都是钟碧莹!
  @扶梯党
10:21:08  加息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  -----------------------------  【焉知非福?】房产贬值的话,货币就会躺着升值,货币升值嘛,理所当然是利国利民的。
  要不起,过。
  @扶梯党
10:21:08  加息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  -----------------------------  加息只是提高了交易成本
  要不起,过
  要不起,过
  @扶梯党
10:21:08  加息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  -----------------------------  @薛不破
12:02:57  加息只是提高了交易成本  -----------------------------  成本这么高,傻逼去交易。有矛盾吗
  @多多在身边
10:55:46  鲍威尔首秀:加息进程太慢会对经济构成风险  -----------------------------  你信吗?
  所有不利fdc上涨的政策我们都不搞
  肯定不能跟,一跟房价就崩了
  加还是不加?
  不跟,就不跟,自己上浮利率去,自由上浮
  保房价,保稳定,肯定不会升息
  跟毛线,地方债,居民负债,地方债达到天文数字,加息很多人很多企业要破产,抗呗,等到恶性通胀那一天
  别怕 继续放水!全民买房!
  港币加息了吗?没看见有消息。
  管他美国加不加息,爱加不加,我们埋头盖我们的房子就可以了,现在全国的库存房子才够住40亿人,太少了,我们将来要称霸宇宙的,远远不够  等全国的库存房子能住80亿人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宇宙第一强国
  美国就希望你跟,不要让敌人的棋把你的好棋堵在他的窟窿里,你下你的,我下我的,咱也是超级大国不是吗。不甩它。
  美国队长就是坏,阳谋。
  我们不做跟屁虫。没有加息的条件和民意基础
  给不作为的耶奶狠狠的一记大耳光!
  加不加都是美帝的阴谋
  跟个球,球不敢的。
  加吧加吧,你加你的,我直接外汇管制,去你的!大不了,就港币和美元脱钩,你就拿着人民币和港币回美国吧。
  一人一年换5万,这个应该没问题吧!
  不会加息,因为利息是银行分实体经济利润的工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当然不会加息,而且还会反向操作;只有经济繁荣投资经营利润高了,才会加息。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我的位置:
全球加息火种,已传到亚洲!中国央行也坐不住了,未来房贷会变高吗?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央视财经
摘要:2018年,我们能否看到全球加息周期的来临?
美国加息,英国加息,加拿大加息,韩国也加息了!不得不承认的是,全球加息潮加速袭来。而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加息之火甚至已经烧到了“亚洲”。中国还会远吗?之前中国央行跟随美国加息,也推出“半糖主义温和加息”,而正版加息何时到来,如果未来加息,将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请看下文分析。
在2017年,美联储加息了三次,而英国央行在11月开启了十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欧洲央行也开始缩减购债规模。此外,韩国、加拿大、捷克、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国都在2017年开启了加息步伐。那么2018年,我们能否看到全球加息周期的来临?
全球加息周期将来临?
对于这个问题,CNBC财经评论员陈茜分析说,其实市场上的观点是一个肯定的回答,全球加息周期确实将来临。但是,这里有一个但是,市场中的分歧点在于,来临的时间点。
我们来各自看一下各大央行的立场。首先,美联储。美联储12月的点阵图就显示,多数官员认为,明年联储将加息三次。
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美联储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的意见,包括两名官员对12月的加息,投了反对票,因为担心通胀的疲软。
因此,在2018年,通胀的走势,以及美国税改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作用,将是联储调整其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但对于美国来说,货币政策继续收紧,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而对于欧洲来说,最新的观察显示出,欧洲央行似乎并不急于进一步收紧政策。在12月的会议上,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基准利率不变,并且表示,政策利率仍将维持低位,直至量化宽松QE计划结束,"很久之后"。
因此,在2018年,如果欧洲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通胀回暖迅速,我们可能会看到欧洲央行,进一步推出货币的收紧政策,但是在明年,就谈论加息,可能还为时尚早。而在最近,除了欧洲央行之外,英国央行以及瑞士、挪威、土耳其等央行均维持基准利率现状不变。
最后,日本央行也是市场关注的一个方向,日本央行行长 黑田东彦最近表示,央行将适当引导货币政策,来反映经济取得的进展。 他表示,希望日本经济在2018年维持稳定,物价和薪资逐步上涨。但另外一边,市场人士质疑,尽管经济恢复了增长态势,但一旦收紧政策,日元可能面临大幅升值的风险而危害刚见起色的经济,因此,日本央行,可能不会急于,撤出超级宽松货币政策。
因此,在目前来看,虽然全球主要央行前进的速度非常不同,但随着2018年各国经济预计将继续回暖,那么主要央行的前进方向,将会是政策收紧的方向。
全球加息之火烧到亚洲,中国央行坐不住了。
面对全球加息潮,中国央行也有大动作。这不,就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25%-1.5%区间之时。 当天,中国央行亦“温和”加息,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5个基点,为今年三月来首次。市场称这其实是一次“温和加息”,有人也称之为“半糖主义”,还有人说这是“佛系加息”。
温和加息,意义几何?《大众日报》分析说,中国央行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同美联储加息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美国金融体系中的所有利率,都要基于美联储目标利率的变动重新进行定价,中国跟随“加息”的,只是针对机构借款的部分政策利率,而非所有利率“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当然,政策利率调整多少也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却远不能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对这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且只上涨5个基点,中国央行有自己的解释,首先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这叫“随行就市”,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重要的目的则在“调控市场预期”。
不过,尽管这次跟随“加息”的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对市场影响有限,但方向依旧值得重视。毕竟,“温和”加息也是加息,跟随加息本身就证明了美联储加息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而随着美国“加息+缩表+减税”组合拳影响日益显现和全球央行步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中国又处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时刻,指望货币政策维持在较为宽松的状态恐是奢望,边际趋紧将不可避免。
预计明年美联储将加息三次,在这期间,中国央行会不会提高存贷款利率虽很难说,但随行就市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概率会成为常态。
那么,如果加息火种传到中国,央行未来加息,将对楼市有何影响?
1、小房企融资压力变大。加息对小房企的影响最为明显,因为这类企业比较急于回笼资金,但加息后买房门槛变高,接盘的人少了,再加上银行控风险,造成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少,资金压力是最大的问题。大房企财大气粗,受加息影响较小。
2、普通人买房成本增加。加息给购房人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购房成本增加,如果利率维持上浮,再来个提高基准利率,对经济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3、炒房客资金链变紧。这类人通常养着多套房,每月要还好几个房子的贷款,遇到加息会增加每月的养房支出,整个资金链变紧,除非能出售几套房子,否则很有可能出现断供。
上海辟谣平台
中国技能大赛媒体注册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上海品牌之都建设推广服务平台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加息2018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